几近失传的中医眼科疗法《眼科宜书》

合集下载

中医眼科学(卷11含答案)

中医眼科学(卷11含答案)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1、患者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常规眼部检査大致正常,伴面白畏寒,心悸神疲,健忘,舌淡苔白,脉细缓。

其证候为A.气血不足B.气滞血瘀C.风热外袭D.心阳不足E.肝肾不足【答案】D2、患者目干涩羞明,检査白睛表面不润,黑晴暗淡失泽,泪液减少。

其病机是A.气虚B.血虚C.血瘀D.津液亏虚E.以上都不是【答案】D3、患儿5岁,裸眼视力右0.1,左0.2,眼外观无明显异常,屈光间质无混浊,眼底大致正常,须行屈光状态检查,应选A.睫状肌麻痹验光B.插片验光C.电脑验光D.综合验光仪验光E.以上都不是【答案】A4、患者65岁,双眼冷泪长流,拭之又生,泪水清冷稀薄,多因于A.肝肾两亏,约束无权B.肝经实热,泪窍失利C.肝血不足,外感风邪D.脾肾阳虚,收摄失司E.以上都不是【答案】A5、祛风散寒法主要用于治疗A.外感风热眼病B.外感风寒眼病C.火热毒邪上攻所致眼病D.湿邪外侵所致眼病E.气血凝滞痰瘀互结所致眼病【答案】D6、《银海精微》为医家托名孙思邈撰成的眼科专书,实际成书年代为A.隋唐时期B.宋元时期C.明清时期D.南北朝时期E.鸦片战争以后【答案】B【解析】7、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眼科专著是A.《刘皓眼论准的歌》B.《龙树眼论》C.《龙木总论》D.《秘传眼科龙木论》E.《银海精微》【答案】B【解析】8、患者头痛.连及目眶,视力急降。

检查眼部可见白晴混赤肿胀,黑睛混浊呈雾状,前房极浅或几近消失,瞳神散大,呈淡绿色,眼硬如石。

全身兼见恶心呕吐,口苦口干,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多因A.肝胆火炽B.肝阳上亢C.肝胃虚寒D.肝郁结化火E.瘀血阻滞【答案】A9、消渴目病增殖期的标志性眼底变化是(据1984年我国制定DR分期标准,眼底出现新生血管为增殖期)A.微动脉瘤B.斑片状出血C.视网膜新生血管D.视网膜棉絮状斑E.黄斑水肿【答案】D10、双眼频频目眨,不能自主,病属A.目剳B.目膶C.风牵偏视D.胞轮振跳E.辘轳转关【答案】A11、原有漏睛再加何因常可引起凝脂翳A.游泳B.黑晴损伤C.年老体弱D.饮食不节E.过度劳累【答案】B12、中医眼科名词“黄仁”指现代眼科哪一解剖部位A.虹膜B.瞳孔C.晶状体D.玻璃体E.黄斑【答案】A13、目为哪脏之外窍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B14、可用于白内障治疗的眼药是A.鱼腥草滴眼液B.麝珠明目滴眼液C.施图伦滴眼液D.玻璃酸钠滴眼液E.熊胆滴眼液【答案】B15、中医称视网膜为A.目系B.视衣C.黄仁D.瞳神E.神膏【答案】B16、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长期应用毛果芸香破眼药水后自觉流泪和视昏,眼部检查主要表现为A.近视力下降B.瞳孔散大C.瞳孔缩小D.角膜基质层混浊E.视盘水肿【答案】C17、目系类似西医A.视网膜B.黄斑C.视神经D.晶状体E.玻璃体【答案】C18、下列哪一种眼病不属于内障范畴A.瞳神紧小B.视瞻昏沙C.青盲D.混睛障E.云雾移晴【答案】D19、眼部针刺后出现皮下或眶内出血,应该A.口服止血药B.冷敷.加压包扎C.热敷.加压包扎D.立即平卧E.转外科处理【答案】B20、睫状体扁平部占睫状体的A.0.3 (3)B.0.6 (67)C.0.25D.0.4E.0.16 (67)【答案】B【解析】21、患者暴风客热症见目痛灼热,怕热畏光,热泪如汤,眵多黄稠,胞睑红肿,白睛红赤浮肿;证属热重于风者,治宜选用A.银翘散B.导赤散C.泻肺饮D.菊花决明散E.以上都不是22、根据五轮学说,白睛属于A.血轮B.火轮C.气轮D.水轮E.肉轮【答案】C23、治疗白内障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A.口服药物B.局部点眼C.手术治疗D.离子导入E.针灸【答案】C24、视瞻昏渺中的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发生在A.周边视网膜B.视乳头C.黄斑部及其附近视网膜E.玻璃体【答案】C25、眼与脏腑和全身其他组织器官保持密切联系依靠的是A.气血B.经络C.神经D.先天之精E.后天之精【答案】B26、根据五轮学说,瞳神属于A.气轮B.风轮C.血轮D.水轮E.肉轮【答案】D27、五轮学说中,黑睛属于()A.肉轮B.血轮C.气轮D.风轮E.水轮【答案】D28、患儿内眦部白睛暴露少,似有“对眼儿”,经下列哪项检査可排除内斜视A.眼压正常B.眼球转动不受限制C.角膜映光正位D.双眼视力对称E.以上都不是【答案】C29、患者罹患天行赤眼暴翳病至后期,目珠干涩不爽,白睛红赤渐退,然黑睛星翳未尽;伴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眼科学(2)【精选含答案】

中医眼科学(2)【精选含答案】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1、麦粒肿脓肿成熟,脓头位于眼睑皮肤面者,治疗应A.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缘平行,以免损伤眼轮匝肌B.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缘垂直,以免损伤提上睑肌C.切开排脓,充分挤压以使脓液完全排出D.切开排脓,并于创口内注入30%黄连液E.以上各项均可【答案】A2、患者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视盘色淡白,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舌红苔薄白,脉细。

宜选用何方A.八珍汤B.道遥散C.归脾汤D.四物五子丸E.明目地黄汤【答案】E3、患者突然目珠偏斜,转动失灵,兼见胸闷呕恶,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弦滑,其证为A.风痰阻络B.肺脾痰郁C.脾虚湿泛D.脾经风热夹湿E.以上都不是【答案】A4、针眼脓肿成熟,脓头位于眼睑皮肤面者,治疗应A.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缘平行B.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缘垂直C.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眶缘垂直D.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板面垂直E.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皮肤面垂直【答案】A5、患者内眦突发红肿高起,疼痛拒按,多为A.脾胃热盛B.肝胆火炽C.心火炽盛D.肺火亢盛E.以上都不是【答案】C6、《银海精微》为医家托名孙思邈撰成的眼科专书,实际成书年代为A.隋唐时期B.宋元时期C.明清时期D.南北朝时期E.鸦片战争以后【答案】B【解析】7、患者65岁,双眼晶状体囊膜表面有胆固醇结晶,前房加深,晶状体核下沉。

诊断为皮质性白内障A.初发期B.膨胀期C.成熟期D.过熟期E.以上都不是【答案】D8、司明视觉和色觉的细胞是A.色素上皮细胞B.神经节细胞C.双极细胞D.锥细胞E.杆细胞【答案】D9、泻火解毒法主要用于治疗A.外感火热之邪所致的眼病B.外感风热之邪所致的眼病C.阴虚火旺所致的眼病D.气血凝滞所致的眼病E.肝气郁结所致的眼病【答案】A10、下列哪一种眼病与七情过激有关A.高风内障B.圆翳内障C.绿风内障D.混睛障E.金疳【答案】C11、风为阳邪,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风邪有哪个特性A.为百病之长B.善行数变C.常夹邪为患D.开泄E.善动不居【答案】D12、患者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视盘色淡白,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舌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古籍大全-眼科秘诀

中医古籍大全-眼科秘诀
久矣。今化龙老,恐旦暮死,而此书不行于世;即旦暮未死,亦行于一方,不能遍宇内也。因发愿刊
行,又绵力未克终事,言讫,欷 感激,不能自已。时秋月满庭,爽气逼人,平闻其言,瞿然有
动,遂出砚田金,为之竣事。云从又云《秘诀》行矣,《阐微》不行,谁是能神解者。平目索《阐微》,尽
付之梓。虽贤人君子,或与匕箸之余,共成不朽之书,然三、四年来,艰难困苦中,未尝旦夕敢忘督剞
若仍生红丝翳膜,速将十将军冲翳散熏之,仍要揭尽内障,此谓永无后患。点之一月,可以全愈,不
必虑其后患矣。
如此一七服大决明散七剂,点赛宝丹七日;二七不点,服决明散、揭障丹相兼七日;三七服决明散,
止用此法,每日三、四次。一曰用小钟取药,些须洗之,自然安好。若要服药,即服开明汤。
<目录>卷之一\孙真人眼科总理七十二症秘诀
<篇名>二圣散
属性:白圣(五分,飞过用,即白飞矾) 绿圣(六分,生用,即生绿胆矾)
先将二味研为细末,复用十二圆黑面将军,将大碗一个,用水二饭碗,下将军于碗中,放在饭面上,
升麻、柴胡、草决明、木贼各(为末)一钱,龙胆草一钱半,荆芥、薄荷各(为末)一钱半
各如等分发丹头。如欲多配,照上法添之。如内外翳障重者,加雌雄石末三钱。制用银锅内 红,
入醋内淬七次。每用淡竹煎汤,食后服二、三钱,日二次,有奇效。
一两目中红如血,此三焦余热攻之,号曰珠玲。加栀仁、玄参、麦冬各三钱。
肝气上冲,脑汁下坠,翳障遮睛,内则垂帘,外则蒙蔽,乌风内障,脑汁下浸瞳人,瞳人歪小,瞳人下
陷,瞳人倒侧,瞳人不动,青光内障,红丝缠绕黑白,大小角上风痒,拳毛倒睫,赤眼烂弦,羞日
怕光,螺蛳突旋,蟹眼, 肉攀睛,头风患目等症,皆用十大将军冲翳散,此真人立名曰先锋开路散。

1956年资料12 关于眼科宜书的质疑

1956年资料12 关于眼科宜书的质疑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关于“眼科宜书”的质疑
荆小俦
自本刊去年三月号列出拙作“介绍眼科宜书的疗法”一文,及上海中医药杂志本年四月号列出“眼科奇书”一文后,前后收到各地同业质疑的信约五十封。我认为有作一次公开答复的必要。
田同志说:“解放以前,我患了严重的眼病,一只红肿如桃,一只还好。由我的好友某医生处方,吃了40多剂凉药,治疗两个月,一点不见效,反而痛得要命。某医生无计可施,拿出一本书说:“这本眼科书我不敢用,你自己看一看,自作决定吧!”我用手封住病眼,勉强独目看了几行,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叫学徒照书抓药。某医生忙说:“吃错了莫怪我”!学徒照抓的药量是:麻黄一两,蔓荆子一两,本五钱,细辛五钱,老生姜二两。煎成服下,大睡一觉,次日醒来,其病如失。事后我再三想不通,为什么细辛吃五钱,毫不发生异状呢?想了很久,想出一点道理,大概这味药如单用,必生问题。所以本草上说:“独用细辛,则散气,甚者使人闷乱”。现与麻黄合用,药性由汗排去,存在体内不久,所以虽多而无害”。
田同志这一解释,是颇有见地的。话虽有理,但我认为,应用四味大发散,麻黄三钱,细辛一钱半,最为适宜,不必太过大量。据山东寿光县眼科专家方敏斋老先生来信说:“平生所读眼科书甚广,惟先生所介绍之大发散,百试百灵,出乎意外,始觉昔日所读之书多而无益也。”可见这个发散疗法的原理,是很新颖而正确的。又有广东方面的医生,怀疑热带地区用麻黄颇无把握。现据广东东莞石龙镇医师钟藻彬同志的信说:“眼科方面,自蒙指导,得益甚多。大发散二方,投无不利,百发百中。其余各法,亦极效验,方法又简易便行,诚属可贵”。足见在热带地区用麻黄,也一样的奏效。

眼科奇书

眼科奇书

眼科奇书目录出版说明 (2)前言 (6)广传眼科奇书弃言 (11)眼科奇书原始 (14)眼科奇书说明 (15)眼科奇书正文 (16)外障眼病 (17)内障眼病 (37)内外障兼病 (35)治眼病根底要诀 (61)眼病禁忌药品及炮制法 (62)附录:治乳百验方 (65)眼科缘起 (65)出版说明为发掘整理祖国医学宝藏, 抢救行将失传的孤善本医籍,中医古籍出版社自1983年以来, 影印出版了大型系列丛书——《中医珍本丛书》,其中包括了从经典理论、临证诊疗,到中药、方剂、气功、养生等各个方面的论著。

过去,由于这些图书版本稀珍、收藏甚秘,一般读者根本无法得见,如今使众多有较大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孤本秘籍化身千百,广为流传、从而受到中医学术界和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忱欢迎。

但是,在数以千计的孤本秘本或流传较少的中医古籍中,也有一部分由于纸脆字脱、内页破损,或因手抄墨渝、版式特异而不适于影印者。

为了抢救这一部分珍贵古籍,我社又编辑了《珍本医籍丛刊》,对这些古籍版本的原文,进行了标点和简单的校注工作后,排印出版。

此外,对于部分版本珍贵而尚未排印出版的名著,由于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亦收入本丛书,以满足广大中医工作者的需求,促进中医学术的普及和提高。

迄今为止.该丛书已出版40余种,广大读者纷纷来信询问,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作如下说明: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在部分医籍中夹杂着一些不妥当的说法,甚至有极少数封建迷信,或不科学的内容,亦有部分论述哲时还不能为已知的现代科学理论所解释。

但我们的任务是抢救中医孤、善本古籍,需要保持这些古籍的完整性,并全面、准确地反映古代医籍的原貌,以便进行科学研究。

所以,对少数上述内容均不宜作改动或删除,希望读者能够正确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加以吸收和利用。

本丛书中载有大量的方剂,其中不乏简便效验良方。

很多医务工作者在临证运用后,反映能应手起效,立起沉疴。

《眼科奇书》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内障眼病的特点探讨

《眼科奇书》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内障眼病的特点探讨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9年2月第29卷第1期DOI:10.13444/ki.zgzyykzz.2019.01.012作者单位: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002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10000通讯作者:李振萍,E-mail :1412639785@《眼科奇书》又称《眼科宜书》(以下简称《宜书》)[1],系清代渝州李氏家传秘本,相传为仙人所授(具体著者不详),该书以“奇”著称,具有论奇、方奇、量重、效奇的特点。

《宜书》以内、外障学说为基础对眼病进行分类,认为“外障属寒”,宜用辛温药以散寒,陈寒散尽即可痊愈;“内障属气”,或理气破气,或补益肝肾,或滋阴养血,均需补中益气。

内障眼病病机复杂,各代医家论治内障眼病多责之肝肾亏虚,以补益肝肾为主,而《宜书》辨证治疗内障眼疾,重视调理脾胃,善施补中益气汤,独具特色。

1内障眼病定义内障病名首见于《秘传眼科龙木论》,是指发生在瞳神、晶珠、神膏、视衣及目系等眼内组织的病变。

《张氏医通·七窍门》云:“内障在睛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

”[2]《宜书》对内障的认识与其一致,认为“凡眼内不红不肿,不疼不痛,无红筋胬肉,眼珠清秀,只有视物不明,日久断光,即为内障”[1]。

明确指出凡眼外观端好,以“视物不明”为主要症状的眼病,均属于内障眼病。

2内障眼病病因病机认识《宜书》对多数病症只列方药或简述病情,甚少谈医理脉象,书中对内障眼病的理法方药论述更少,且多与全身疾患相关。

2.1以气为本,非独肝肾亏虚《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经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精。

”[3]《宜书》认为脏腑精气充盛,是目中神气所生的基础和关键,内障眼病因“气”而生,虚实皆可为病。

虚者,脏腑精气衰败,则内障眼病丛生,见“视物昏朦日渐加重”“突然视物不见”,或“见眼前暗生黑花、蚊虫飘飞”或“白云遮蔽瞳仁”,或“入夜目渐不明,或视远明,视近不明”等症。

简评《眼科宜书》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实用价值

简评《眼科宜书》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实用价值
维普资讯

6 2・ 7
中国中医急症 20 0 8年 5月第 1 7卷 第 5期 J T M. a .0 8 V 11 , o5 E C M y2 0 , o. 7 N .

医 籍 研 习

简评 《 眼科 宜书》 学术思想及其 临床 实用价值
李 苹 李坤 吉
肝与肾也 ; 赤脉贯 目, 自甚也 , 火 能治火者 , 一句可 了” 元明时期 。
倪 维 德 又称 外 障 多为 “ 热 反 克之 病 ” “ 热 不 制 之病 ” 淫 或 风 。继 后 诸 多 著述 、 法 、 方 多 本 刘 、 两 氏见 解 , 始 形 成 清 热 凉 泻 之 立 处 张 致 偏向 , 世沿袭 , 误极深。 后 贻
历代医家对 于外 障 目候 , 根据发病急聚 , 似火热之症 , 状 多 责为肝经风热 , 或风火炽盛导致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刘河间, 认 为 六 气怫 郁 , 皆可 化 火 , 发 类 似 火 热 眼 症 , 《 氏六 书 》 “ 致 故 刘 谓 目
昧不 明 , 目赤 肿 痛 , 膜 眦 疡 皆 为 热 也 ” 以致 形 成 “ 翳 。 目病 多属 火 ” 的见 解 。张从 正 在 《 门事 亲 》 儒 中更 认 为 : 目不 因火 则 不 病 …… “ 气轮变赤 , 乘肺也 ; 火 肉轮 赤 肿 , 乘 脾 也 ; 水 神 光 被翳 , 乘 火 黑 火
名李 氏老叟 , 中云为 “ 序 系仙 人传授 ” 其实 , , 该书是劳动人 民与 疾病作斗争的创造和前 辈的经验总结 。宜书》 《 原为手抄本 , 据文 献记载 , 曾多次 翻印。上海 中医药杂志》 《 一九五六年四月号荆小
俦先 生 曾整理 报 道 。 《 书 》 宜 问世 以来 , 各 地 流 传 甚 广 , 于其 在 由 治学 思 想 、 则 、 药 等 颇 为 独 创 , 一 定 影 响 。 法 方 有 为探 讨 此 书 学 术

中医眼科学试题(10)(含答案)

中医眼科学试题(10)(含答案)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1、患者,青壮年,单眼发病,视物模糊,视物变小变形;黄斑部有圆形渗出灶及出血,血色鲜红;兼见眼部干涩,五心烦热,口千咽燥,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其治法为A.活血化瘀,疏肝行气B.滋阴降火,止血化瘀C.清热解毒,活血通络D.滋肾养阴,凉血润燥E.行气解郁,化瘀止血【答案】B2、患者眼前黑花飞舞,视物不清,神膏呈絮状,团块状混浊,或透见眼底出血病灶,兼见舌质紫黯,有療斑,脉弦涩,宜用A.丹栀道遥散B.血府逐瘀汤C.通窍活血汤D.宁血汤E.生蒲黄汤【答案】B3、司明视觉和色觉的细胞是A.色素上皮细胞B.神经节细胞C.双极细胞D.锥细胞E.杆细胞【答案】D4、患者常在情绪波动.过劳或睡眠不足等情况下出现眼胀.头痛.不耐久视,中心视力较好,视野日渐缩小,平时自觉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

该病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绿风内障B.青风内障C.黑风内障D.乌风内障E.黄风内障【答案】B5、《原机启微》“其病隐涩不自在,稍觉眊噪,视物微昏”所描述的“热积必溃之病”是指()A.漏晴B.漏睛疮C.睑弦赤烂D.针眼E.蟹睛【答案】A6、“四边皆白,中心一点微黄色”是指A.枣花翳障B.優月翳C.黑水凝翳D.散翳E.白翳黄心内障【答案】E7、两眦在五轮中称为A.火轮B.风轮C.气轮D.血轮E.水轮【答案】D8、治疗两眦疾病的原则为A.实者泻火清火,虚者补心养肺B.实者泻火清火,虚者补益脾胃C.实者清热解毒,虚者滋养肾水D.实者清热解毒,虚者养血补心E.实者泻心清火,虚者滋养肾水【答案】E9、目为哪脏之外窍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B10、患儿5岁,裸眼视力右0.1,左0.2,眼外观无明显异常,屈光间质无混浊,眼底大致正常,须行屈光状态检查,应选A.睫状肌麻痹验光B.插片验光C.电脑验光D.综合验光仪验光E.以上都不是【答案】A11、用五轮学说指导辨证,下列正确的是A.上脸下垂多从脾经论治B.白睛混赤多从肺经论治C.两眦赤烂多从心火论治D.黑睛生翳多从肝胆论治E.瞳神紧小多从肾论治【答案】ABCD12、患者,女,76岁。

中医治疗近视书籍

中医治疗近视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医治疗近视的书籍推荐:
1.《中医治疗近视全书》-作者:吴雪清
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理论与方法在近视治疗中的应用,包括针灸、中药、按摩等。

2.《中医治疗眼疾秘方大全》-作者:张勇
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医传统理论和经验,以及对眼疾的治疗方法,包括近视等。

3.《中医防治近视法》-作者:顾桥
这本书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一些预防和治疗近视的中医方法和建议。

4.《中医宝典: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作者:张丽华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医治疗近视的原理、方法和案例,对近视者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请注意,中医治疗近视需要谨慎选择并结合个人情况,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阅读相关书籍可以增加对中医治疗近视的了解,但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眼科奇书

眼科奇书

眼科奇书眼科奇书原始此书得之于古渝州李氏家藏仙传秘本,屡试屡验,较他眼科书最为简要。

但其药分两颇重,宜临症斟酌,戥(音等,戥子就是称药的小秤)分轻重加减,用者慎之。

蜀东长寿拳铭氏谨注时在光绪丙戊春于渝城天符庙之书斋眼科奇书说明一、此书原名《眼科奇书》,述古老人恐涉于奇异而不纯正,因更名为《眼科宜书》。

二、此书系方药书体裁,直说病情药方,不谈医理脉象及用药意见,未便学人研究,阅者谅之。

三、此书经愚试验二十余年,均百发百中,较一切眼科书均好。

惜未据理立论,留待高贤补之。

四、外障眼病,初起可不延医,如大发散等,按本开方,无不见效。

五、眼病过重,务请明医照此书斟酌加减,神明妙用,久服自愈,不可妄自投方。

六、此书有三特点:①可按本开方。

②初愈即不瞀(音帽,看不清楚)。

③尽法治愈,永不再发。

七、各方分量过重,无论自家、医家开方,均宜改两为钱,服之亦颇生效。

八、此书系照抄李叟眷本,原无类次。

愚始分四类,殊附印后,又有错误,今复略为更正,分作五类,故与前印送本微有不同。

九、此书尾附治乳百验方,统治乳吹、乳痛、乳岩,乳痈、乳痃,一切乳病,无不神效。

昔人云,自古乳岩无治法,特尾附治乳验方,以便普济世人。

眼科奇书此书系仙人传授,治眼病百用百灵,勿以书少而忽之。

书虽少,一百零八症之眼病胥(音需,全都)在其中。

症虽多,总不外内障、外障二大纲。

何谓外障?外障是寒;何为内障?内障是气。

按此主方,百不失一。

重庆天符庙李氏老叟批凡红肿不开,疼痛难忍,满眼红筋努肉,羞明怕日,多眼泪,生眼屎,蟹睛,及头风灌目等症,为外障。

凡服内不红不肿,不疼不痛,无红筋努肉,服珠清秀,只有视物不明,日久断光,即为内障。

又有数症,无气无寒,药方列后尾。

外障眼病凡治男女大小,一切外障眼病,红肿不开,疼痛难忍,羞明怕日,不喜灯火,满眼红筋努肉,多泪,或生翳子。

庸医以为虚火犯上,既用凉药,又用补药。

若是真火眼即愈;若是虚火眼,服此凉补之药,红筋肿痛虽去,眼内必生青膜,白云遮晴,不见人物,遂谓此人应带残疾。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1、临床上最早出现的.比较确切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体征是A.微动脉瘤B.硬性渗出C.视网膜内出血D.视网膜水肿E.新生血管形成【答案】A2、《证治准绳》:“其犹鹘鸟之珠,赤而绽凝者,凝定也”是指A.眉棱骨痛B.鹘眼凝睛C.突起睛高D.针眼E.蟹睛【答案】B3、黄液上冲类似于西医眼科的何种眼病A.真菌性角膜炎B.蚕蚀性角膜溃疡C.角膜软化症D.角膜老年环E.前房积脓【答案】E4、描述眼底病灶隆起或凹陷时,每3个屈光度相当于A.IcmB.2cmC.3cmD.4cmE.0. 3cm【答案】A5、患者白晴红赤肿胀,患眼焮热疼痛,刺痒较重,恶热畏光,泪热眵结;兼见头痛鼻塞,恶寒发热,口渴思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

治宜选用A.泻肺饮加减B.羌活胜风汤加减C.泻白散加减D.防风通圣散加减E.以上都不是【答案】D6、风热壅盛型凝脂翳的治疗可选用A.龙胆泻肝汤十羟苄唑滴眼液十1%匹罗卡品滴眼液B.新制柴连汤十典必舒滴眼液十1%匹罗卡品滴眼液C.龙胆泻肝汤十可的松滴眼液十1%阿托品滴眼液D.龙胆泻肝汤十诺氟沙星滴眼液十1%阿托品滴眼液E.新制柴连汤十诺氟沙星滴眼液十1%阿托品滴眼液【答案】E7、患者漏睛疮症见内眦角处红肿疼痛,头痛泪多,恶寒发热属于风热上攻型者,选何方为宜A.黄连解毒汤B.千金托里散C.驱风散热饮子D.驱风一字散E.竹叶泻经汤【答案】C8、天行赤眼患眼灼热刺痒,碜涩疼痛,羞明流泪,眼眵稀薄,白睛红赤有点片状溢血;伴见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耳前颌下可扪及肿核;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选用A.驱风散热饮子加减B.泻肺饮加减C.泻白散加减D.菊花决明散加减E.黄连解毒汤【答案】A9、患儿5岁,裸眼视力右0.1,左0.2,眼外观无明显异常,屈光间质无混浊,眼底大致正常,须行屈光状态检查,应选A.睫状肌麻痹验光B.插片验光C.电脑验光D.综合验光仪验光E.以上都不是【答案】A10、动眼神经从眼眶的哪个孔裂通过A.眶上裂B.视神经孔C.眶下裂D.眶上切迹E.视神经管【答案】A11、中医眼科从什么朝代开始独立成为一门专科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E.明朝【答案】C12、当代中医眼科名医陈达夫先生提出中医眼科()理论,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A.五轮辨证B.六经辨证C.经络辨证D.脏腑辨证E.三焦辨证【答案】B13、眉棱骨痛病名见于A.《审视瑶函》B.《张氏医通》C.《证治准绳》D.《儒门事亲》E.《证治要诀》【答案】A14、下列哪项不是惊震内障的临床表现A.晶珠全混,视力下降B.晶珠脱位C.继发绿风内障D.灼热疼痛,畏光流泪E.泪下频频,泪水清冷稀薄【答案】E15、组织学中角膜分为五层,受损后形成不透明瘢痕影响视力主要的是A.上皮细胞层B.基质层C.内皮细胞层D.后弹力层E.前弹力层【答案】B16、聚星障眼部外用药常选用A.抗生素滴眼液B.抗病毒滴眼液C.抗真菌滴眼液D.降眼压滴眼液E.激素滴眼液【答案】B17、视乳头颜色苍白,边界清楚的病因A.多为肝肾精亏,肝血不足,目系失养所致B.黑睛表面损伤,复感外邪所致C.恣嗜烟酒,过食肥甘之品而生D.屈光不正,白睛涩痛所致E.风沙阳光长期刺激而成【答案】A18、黑睛疾病辮证常从以下哪项着手A.心.小肠B.肺.大肠C.肝.胆D.脾.胃E.肾.膀胱【答案】C19、绿风内障的西医治疗宜用A.缩瞳剂B.扩瞳剂C.抗生素D.房水抑制剂【答案】ADE20、患者头眼胀痛,久视后加重,除内服药外,外用熏洗选下列哪组药为宜A.黄连.黄芩.黄柏.大黄B.红花.艾叶.苏木.秦皮.冰片C.银花.连翘.野菊花.蒲公英D.判芥.防风.麻黄.桂枝.细辛E.以上都不是【答案】B21、主要用于治疗火热毒邪或脏腑热毒上攻所致眼病的内治法是A.疏肝理气法B.滋阴降火法C.疏风清热法D.泻火解毒法E.软坚散结法【答案】D22、眼干涩不爽,泪少,不耐久视,白睛如常,黑睛可有细点星翳;病势迁延难愈甚则干咳少痰,咽干便秘;舌质红,苔薄,脉细无力。

中医眼科学模拟试卷(9)【含答案】

中医眼科学模拟试卷(9)【含答案】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1、下列哪种疾病为眼科急重症A.针眼B.胞生痰核C.风赤疮痍D.睑弦赤烂E.眼丹【答案】E2、瞳神干缺的病名最早见于A.《秘传眼科龙木论》B.《原机启微》C.《外台秘要》D.《太平圣惠方》E.《目经大成》【答案】A3、针眼脓肿成熟,脓头位于眼睑皮肤面者,治疗应A.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缘平行B.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缘垂直C.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眶缘垂直D.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板面垂直E.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皮肤面垂直【答案】A4、患者突然视一为二,兼见头晕目眩,舌淡,脉浮数,宜采用下列何方加减治疗A.银翘散B.桂枝汤C.羌活胜风汤合牵正散D.白薇丸合正容汤E.以上都不是【答案】C5、患者脓漏眼灼热疼痛剧烈,眵多成脓,源源不断,黑睛溃烂,属气血两燔证者,适宜方剂是()A.还阴救苦汤B.清瘟败毒饮C.黄连解毒汤D.新制柴连汤E.竹叶泻经汤【答案】B6、鼻泪管下端开口于A.上鼻道B.中鼻道C.下鼻道D.鼻前庭E.泪囊【答案】C7、患者目干涩羞明,检査白睛表面不润,黑晴暗淡失泽,泪液减少。

其病机是A.气虚B.血虚C.血瘀D.津液亏虚E.以上都不是【答案】D8、狭义的内障专指A.绿风内障B.青风内障C.圆翳内障D.高风内障E.黑风内障【答案】C9、患者眼前突发红光满目,视物不清,血灌瞳神,全身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宜用A.血府逐瘀汤B.知柏地黄丸C.杞菊地黄丸D.丹栀道遥散E.黄连上清丸【答案】B10、在五轮辨证中,险弦红赤湿烂当属A.肝胆火盛B.肝胆湿热C.牌胃湿热D.心火亢盛E.肺脾实热【答案】C11、治疗凝脂翳正虚邪留证的主方是A.六君子汤B.补中益气汤C.归脾汤D.四物汤E.托里消毒散【答案】E12、盘状角膜炎是由下列哪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A.绿脓杆菌B.单纯疱疹病毒C.沙眼衣原体D.丝状真菌E.以上都不是【答案】B13、鼻泪管下端开口于A.上鼻道B.中鼻道C.下鼻道D.鼻前庭E.泪囊【答案】C14、《证治准绳》:“其犹鹘鸟之珠,赤而绽凝者,凝定也”是指A.眉棱骨痛B.鹘眼凝睛C.突起睛高D.针眼E.蟹睛【答案】B15、患儿视物模糊,生后晶珠混浊较轻,瞳神内轻微翳障气色。

中医眼科学模拟试卷(卷3)

中医眼科学模拟试卷(卷3)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1、麦粒肿脓肿成熟,脓头位于眼睑皮肤面者,治疗应A.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缘平行,以免损伤眼轮匝肌B.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缘垂直,以免损伤提上睑肌C.切开排脓,充分挤压以使脓液完全排出D.切开排脓,并于创口内注入30%黄连液E.以上各项均可【答案】A2、《证治准绳》:“谓被物打触,物大则状大,物小则状小,若尖细之物触伤浅小者,可治可消。

若粗历之物伤大而深,及缺损神膏者,虽愈亦有瘢痕。

若触及破膏者,必有膏汁或青黑色或白色如痰者流出,为害尤急”所描述的是下列哪种疾病A.异物入目B.热烧伤C.真睛破损D.辐射性眼损伤E.撞击伤目【答案】C3、湿邪外侵或湿浊内蕴所引起的眼病,其内治法是A.益气养血法B.疏风清热法C.软坚散结法D.活血化瘀法E.祛湿法【答案】E4、《证治准绳》:“其犹鹘鸟之珠,赤而绽凝者,凝定也”是指A.眉棱骨痛B.鹘眼凝睛C.突起睛高D.针眼E.蟹睛【答案】B5、眼外伤后患眼瞳神不圆,呈D形,当属A.胞睑受伤B.黄仁受伤C.白睛受伤D.晶珠受伤E.黑睛受伤【答案】B6、双眼上胞下垂,起病缓慢,晨起病轻,午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辨证考虑为A.先天不足B.脾虚气弱C.肝肾亏虚D.风痰阻络E.肝郁气滞【答案】B7、发于白睛之病症,有时责之于肺,有时不为肺之病,如白晴发黄,形成原因是A.脾胃湿热,交蒸肝胆,胆汁外溢B.肺经风热,上犯于目C.肺胃蕴热,上蒸于目D.肝郁化火,上攻于目白E.肝胆实火,上攻于目白【答案】A8、以视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出血,血管扩张呈腊肠状常见于A.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B.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视网膜色素变性D.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E.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答案】D9、凝脂翳的主要病因病机是A.外感风热B.外感风湿C.黑睛外伤.风热外袭D.黑睛外伤.湿毒之邪侵入E.黑晴外伤.风热邪毒侵入【答案】C10、眼干涩不爽,泪少,不耐久视,白睛如常,黑睛可有细点星翳;病势迁延难愈甚则干咳少痰,咽干便秘;舌质红,苔薄,脉细无力。

魏氏祖传中医眼科简介

魏氏祖传中医眼科简介

魏氏祖传中医眼科中医眼科学(Chinese Ophth lmology orTraditonal Ophthalmology in China )的概念尚待商榷。

然而,中国人,尤其是眼科和视觉科学工作者数千年来对人类眼科和视觉科学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甲骨文上对目及目疾的描述、华佗对颅恼和眼科手术的成功实施、审视瑶函对诸多眼病诊治的精辟记载,等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眼科学夕日的无比灿烂辉煌!为我国人民的眼病防治和身心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落后所致中国眼科的沉沦亦是不挣的事实。

自19世纪后起的百余年来,西方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传入我国,包括各种抗菌素、维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剂的应用,以及激光和准分子激光、角膜移植、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开展,等等,为我国人民的防盲治盲发挥了、而且还将继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某些慢性免疫炎症,如视网膜葡萄膜炎、Eale΄s病,特别是诸多退行性或变性疾病,如玻璃体混浊和视网膜变性(老年黄斑变性和视网膜色素变性)、屈光不正性视神经视网膜退行病变(Ametropic degenertivc neuro-retinopathy)、视神经炎症和退行性病变(Lebcr,s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高血压眼底病变,糖尿病眼底病变,缺血性视网膜视神经病变(Ischemic optic neuropathics),等这些眼疾治疗棘手,甚或无明确疗法。

大量的事实表明,中医药学对上述疾病、患者显示良好的治疗作用。

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已明确的药理机制包括改善微循环、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无其毒副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对免疫系统的增强、抑制、调节,或双向调节作用;延缓或阻止细胞凋亡,以及提高视敏度等,从而达到调节免疫、抑制炎症、促进眼内渗出和出血吸收,或称之为清热解毒、软坚化痰和平肝降火、补肾明目等作用。

中医眼科学试题(7)【含答案】

中医眼科学试题(7)【含答案】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1、胎患内障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什么A.先天因素B.劳倦因素C.外伤因素D.衰老因素E.药物不良反应【答案】A2、未与眼发生直接联系的经别是A.手少阴心经B.手太阳小肠经C.手阳明大肠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答案】C3、风牵偏视经针.药治疗半年余,仍复视严重,可行A.灸疗B.按摩疗法C.拔罐疗法D.药浴E.手术治疗【答案】E4、混浊始见于晶珠周边部位,散大瞳孔后,晶珠周边轻微发白,状如锯齿参差不齐,因而得名”。

这段话是指A.枣花翳障B.偃月翳C.黑水凝翳D.散翳E.白翳黄心内障【答案】A5、混睛障的翳障形态特征是:A.黑睛表层呈圆盘状灰白色混浊,荧光素染色阳性B.黑睛深层呈圆盘状灰白色混浊,荧光素染色阴性C.黑睛深层呈圆盘状灰白色混浊,荧光素染色阳性D.黑睛深层呈地图状灰白色混浊,荧光素染色阴性E.黑睛表层呈圆盘状灰白色混浊,荧光素染色阴性【答案】B6、疏风清热法主要是用来治疗A.火热毒邪或脏腑热毒上攻所致眼病B.外感风寒所致眼病C.湿邪外侵或内生所引起的眼病D.外感风热所致的眼病E.因肝气郁结所致眼病【答案】A7、用五轮学说指导辨证,下列正确的是A.上脸下垂多从脾经论治B.白睛混赤多从肺经论治C.两眦赤烂多从心火论治D.黑睛生翳多从肝胆论治E.瞳神紧小多从肾论治【答案】ABCD8、中医眼科名词“黄仁”指现代眼科哪一解剖部位A.虹膜B.瞳孔C.晶状体D.玻璃体E.黄斑【答案】A9、血流不畅或瘀血停聚所致眼病的内治法是A.活血化瘀法B.疏肝理气法C.益气养血法D.软坚散结法E.祛湿法【答案】A10、我国有资料记载的使用眼镜的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E.清朝【答案】B11、五轮辨证中,胞睑肿硬,并见白睛红赤,应属A.肝胆火盛B.肝胆湿热C.脾胃湿热D.心火亢盛E.肺脾实热【答案】E12、神膏”相当于西医眼科解剖名称是A.房水B.晶状体C.玻璃体D.虹膜E.泪腺【答案】C13、血流不畅或瘀血停聚所致眼病的内治法是A.活血化瘀法B.疏肝理气法C.益气养血法D.软坚散结法E.祛湿法【答案】A14、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长期应用毛果芸香破眼药水后自觉流泪和视昏,眼部检查主要表现为A.近视力下降B.瞳孔散大C.瞳孔缩小D.角膜基质层混浊E.视盘水肿【答案】C15、外障与内障区分主要根据A.发病原因B.病情轻重C.病变部位D.病情虚实E.有无症状【答案】C16、下列哪一项不是胎患内障的临床表现A.前后囊膜局限性混浊B.围绕晶珠中央板层或带状混浊C.周边部大小不一的短棒状混浊,放射状排列形如花冠D.晶珠完全混浊,瞳神区发白E.晶珠后囊膜下颗粒状.片状或囊泡状混浊【答案】E17、根据五轮学说,白晴属于A.肉轮B.血轮C.气轮D.风轮E.水轮【答案】C18、治疗近视心气不足者,首选方剂为A.补阳还五汤B.肾气丸C.定志丸D.济生肾气丸E.附子理中丸【答案】C19、下列眼病具有传染性的是A.睑弦赤烂B.椒疮C.粟疮D.眼丹E.针眼【答案】B20、《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指的是()病A.青盲B.视瞻昏渺C.聚星障D.云雾移睛E.暴盲【答案】A21、聚星障眼部外用药常选用A.抗生素滴眼液B.抗病毒滴眼液C.抗真菌滴眼液D.降眼压滴眼液E.激素滴眼液【答案】B22、病久未愈,赤时轻时重,视物不清;黑睛后色素性附着物,黄仁不荣,瞳神不圆;: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

偏方《眼科奇书》

偏方《眼科奇书》

李氏家传眼科方.中医神韵其中藏苍燃/转载眼科奇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言《眼科奇书》系清代渝州(今重庆市)李氏家藏秘本,著者不详。

李氏对此书珍若拱壁,私不轻以示人。

蜀东长寿县有孙奉铭者,与李氏相契十余年,始得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暂借—观,遂命其子、侄分而抄之。

后则按书立方,治眼无不奏效。

据孙侄本端氏云,此书抄得后久未付梓,直至1923年,忠州(今四川省忠县)周松荣见此书而称赞之,并捐资在渝州印送一千六百本;次年,又由张小林捐资印送一千本,李学林捐资印送一千五百本,本书始得流传。

曾有述古老人,恐《眼科奇书》之名涉于奇异而不纯正,因更名为《眼科宜书》,但因本书效奇方奇,后世仍多沿用其本名。

1934年,蜀东长寿人安仁又在渝州复印二千本,厥后再未付梓。

《眼科奇书》的内容,一是论奇:认为外障是寒、内障是气,与世俗目不因火则不病、内障多肝肾不足之论相悖。

二是方奇:治外障用四味、八味大发散等辛温峻剂,治内障则主以枳壳、摈榔、郁金、香附等破气之药,与世俗寒凉攻补之方迥异。

三是量重:麻黄、细辛、蔓荆子、藁本均用至一两,生姜、黄芪曾用至一斤,闻之令人膛目。

四是效奇:孙奉铭曾谓按书立方,屡试屡验。

现代试用于临床,本书方药确有奇效。

至于方多温热,可能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地理等特殊条件有关,虽立论偏颇,却纠正了目不因火则不病等偏见。

通观全书,对眼科的理论与临床确有价值。

对其药量之畸重,宜临近斟酌,减量用之即可。

由于时过境迁,旧刊原本几不复存,今人欲读此书而不可得,诚为憾事。

为使本书能够广泛流传,我们特将河南省图书馆珍藏的武昌广雅书局1924年石印本,参考国内流传的数种手秒本、油印本,予以点校刊出,供同道参阅,并藉以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工作中,为振兴中医眼科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我们的点校方法是:一、以广雅书局石印本为底本,参考河南中医学院馆藏手纱本、衡阳市中医院李熊飞等校勘的油印本(以下简称李勘本)、河南中医学院刘振武氏手抄的《限科宜书》本(以下简称刘抄本)、以及荆小俦(音仇)整理的《眼科奇书》(以下简称荆整本),进行点校。

中医眼科学期末测试及答案(卷3)

中医眼科学期末测试及答案(卷3)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1、风牵偏视经针.药治疗半年余,仍复视严重,可行A.灸疗B.按摩疗法C.拔罐疗法D.药浴E.手术治疗【答案】E2、治疗暴露赤眼生翳属肝经风热证的主方是A.石决明散B.龙胆泻肝汤C.小柴胡汤D.新制柴连汤E.银翘散【答案】A3、病久未愈,赤时轻时重,视物不清;黑睛后色素性附着物,黄仁不荣,瞳神不圆;: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

宜选用A.金匮肾气丸B.知柏地黄丸C.杞菊地黄丸D.加减驻景丸E.以上都不是【答案】C4、患者,男,62岁。

凝脂翳一月余,现眼红.痛,畏光较轻,眼内干涩,黑睛溃陷,久不收敛,凝脂见薄,伴体倦便溏,舌淡,苔薄白,脉虚弱,应选用何治法A.祛风清热B.泻火解毒C.祛湿清热D.滋阴降火E.益气养血,清泄余热【答案】E5、晶状体的营养供应主要来自A.空气B.血管C.虹膜D.睫状体E.房水和玻璃体【答案】E6、络阻暴盲主要是指A.眼前突然出现飘动黑影,视力昏蒙B.患眼剧痛,其硬如石,视力明显下降C.眼底脉络出血,视力急降D.眼前出现固定黑影,视物弯曲变形,视力突降E.以上都不是【答案】E7、麻痹性斜视时,斜视角检査为A.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B.第二斜视角小于第一斜视角C.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D.斜视角不稳定E.视角查不出【答案】A8、根据眼部解剖,目系归属于()范畴A.气轮B.瞳神C.眼外肌D.水轮E.肉轮【答案】B9、湿翳的主要病因病机是A.外感风热B.外感风湿C.黑晴外伤.风热外袭D.黑晴外伤.湿热之邪侵入E.黑睛外伤.风热邪毒侵入【答案】D10、黑睛疾病辮证常从以下哪项着手A.心.小肠B.肺.大肠C.肝.胆D.脾.胃E.肾.膀胱【答案】C11、黑睛生翳,病至后期,风热已除,遗留翳障者,宜用A.加减拨云退翳散B.海藏地黄散C.知柏地黄汤加退翳药D.羚羊钩藤汤E.养阴清肺汤加味【答案】A12、散瞳合剂的组成是A.阿托品.托品酰胺.肾上腺素B.阿托品.可卡因.新福林C.阿托品.可卡因.肾上腺素D.后阿托品.可卡因.肾上腺素E.阿托品.托品酰胺.可卡因【答案】C13、视衣脱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发病初期可有闪光感如同神光自现或有眼前黑花飄动,或视物变形.遮挡B.白昼或光亮处视物如常,或有视不辨色C.初发入暮或在黑暗处视物不清,行动困难D.在赤道部视网膜血管旁出现骨细胞样色素沉着E.视盘呈蜡黄色萎缩,视网膜呈青灰色或呈豹纹状眼底【答案】A14、眼底出现微动脉血管瘤,主要见于A.高血压病B.糖尿病C.高度近视D.黄斑变性E.视网膜炎【答案】B15、眼乃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于目而为明。

中医治疗近视书籍

中医治疗近视书籍

中医治疗近视书籍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问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眼睛长时间接触电子屏幕和近距离的用眼习惯,导致了近视的高发率。

而中医治疗近视的方法备受关注。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治疗近视的知识,本文将向您推荐一些中医治疗近视的书籍。

1.《中医眼科学》该书由李冠英、马慧主编,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医眼科学的权威著作。

书中详细阐述了中医眼科理论、诊断方法以及治疗近视的方案。

通过该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中医眼科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学习到如何利用中医疗法来预防和治疗近视。

2.《中医养生常识》该书由杨宗秀编著,内容详实全面。

虽然并非专门讲述中医治疗近视,但其中关于眼部健康的部分对治疗近视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通过学习中医养生的知识,掌握一些保护视力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读者有效地预防和改善近视问题。

3.《中医草木眼保养术》本书由曹有挥所著,主要介绍了中医草木在保养眼睛方面的应用。

中医认为,草木具有一定的保护眼睛的功效,通过使用一些特定的草木制剂,可以有效改善视力问题。

该书提供了很多草木配方和使用方法,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草木进行保护眼睛。

4.《中医按摩与保健精粹》该书由程学昆编写,是一本介绍中医按摩与保健的经典著作。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医按摩的理论和技巧,包括眼部按摩。

通过学习其中的眼部按摩法,读者可以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近视等问题。

同时,该书还介绍了一些中医保健的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全面提升身体健康水平。

5.《中医食疗与养生》该书由白燕、董乐天合著,是一本介绍中医食疗方法的实用书籍。

书中介绍了很多适合保护眼睛的食物和食疗方案。

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可以从内部改善眼部健康,提高视力。

该书提供了详细的食物介绍和食疗方案,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总结起来,以上列举的几本中医治疗近视的书籍,都是经过权威专家编写的,可以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中医疗法和保护眼睛的技巧。

了解中医治疗近视的原理和方法,帮助读者正确应用中医治疗近视的知识,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问题的重要手段。

中医眼科学试题(有答案)(16)

中医眼科学试题(有答案)(16)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1、下列西医学名称哪项不属于中医的视瞻昏渺A.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B.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D.虹膜炎E.视网膜色素变性【答案】E2、患者33岁,突发右眼胞险不能闭合,可考虑针刺A.手少阴心经经别B.足太阴脾经经别C.手足三阳经经别D.手足三阳经经筋E.手足三阴经经筋【答案】D3、《眼科纂要》中新制柴连汤的药物组成A.柴胡.黄连.茯苓.荆芥.赤芍.防风.独活.决明子B.柴胡.黄连.黄芩.白术.木贼.枳壳.当归C.柴胡.黄连.黄芩.白术.荆芥.枳売.川芎.防风.羌活.独活D.柴胡.黄连.黄柏.茯苓.荆芥.赤芍.防风.羌活.独活.前湖E.柴胡.黄连.黄芩.赤芍.蔓荆子.栀子.龙胆草.川木通.荆芥.防风.甘草【答案】E4、当代中医眼科名医陈达夫先生提出中医眼科()理论,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A.五轮辨证B.六经辨证C.经络辨证D.脏腑辨证E.三焦辨证【答案】B5、黑睛疾病若失治误治,常出现的并发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暴露赤眼生翳B.黄液上冲C.瞳神紧小D.瞳神干缺E.蟹睛【答案】A6、患者15岁,胞脸内生硬核,皮色如常,按之不痛,睑内呈灰蓝色隆起,舌苔薄白,脉缓,宜采用下列何方加减治疗A.化坚二陈汤B.温胆汤C.四君子汤D.仙方活命饮E.以上都不是【答案】A7、绿翳青盲相当于西医学之A.视神经菱缩B.开角型青光眼C.急性闭角型青光眼D.老年性白内障E.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答案】C8、根据五轮学说,瞳神属于A.气轮B.风轮C.血轮D.水轮E.肉轮【答案】D9、凝脂翳的障翳形态特征是A.状如豆腐渣.干燥.粗糙.易刮下B.状如凝脂.表面湿润.不易刮下C.状如凝脂.表面干燥.不易刮下D.状如凝脂.表面湿润.易刮下E.状如凝脂.表面干燥.易刮下【答案】B10、凝脂翳的障翳形态特征是A.状如豆腐渣.干燥.粗糙.易刮下B.状如凝脂.表面湿润.不易刮下C.状如凝脂.表面干燥.不易刮下D.状如凝脂.表面湿润.易刮下E.状如凝脂.表面干燥.易刮下【答案】B11、描述眼底病灶隆起或凹陷时,每3个屈光度相当于A.IcmB.2cmC.3cmD.4cm【答案】A12、患者眦帷赤烂,症见眦角红赤发热,湿烂刺痒,脓汁胶黏,痂壳积聚,兼见脘腹痞满,便溏溲赤,舌苔黄膩,脉濡数者,下列哪一方剂适用治疗A.黄连解毒汤B.导赤散C.泻脾除热饮D.除湿汤E.驱风散热饮子【答案】D13、治疗暴露赤眼生翳属肝经风热证的主方是A.石决明散B.龙胆泻肝汤C.小柴胡汤D.新制柴连汤E.银翘散【答案】A14、不属于突起睛高范畴的眼病是A.全眼球炎B.眼眶蜂窝织炎D.眼球筋膜炎E.甲状腺相关眼病【答案】E15、患者聚星障,黑睛混浊,抱轮红赤,刺痛流泪,便秘溺赤,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辨证为A.肝经风热B.肝胆火炽C.肺经风热D.脾胃湿热E.气血两燔【答案】B16、患者视物昏蒙日久,眩晕耳鸣,健忘失眠,眼干口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近失传的中医眼科疗法《眼科宜书》
三黄汤按:《眼科宜书》又有称之《眼科奇书》,该书言简意赅,不过寥寥几十页,以四味大发散、八位大发散为基础方,专攻眼科诸疾。

以其立论之奇、药量之大、效果之速而著称,实称得上是中医的一个珍宝。

从蜀中天符庙李氏老叟传出,幸未失传,今仅以此书序言以飨读者,有兴趣的同道可按图索骥,深入研读。

《眼科奇书》系清代渝州(今重庆市)李氏家藏秘本,著者不详。

李氏对此书珍若拱壁,私不轻以示人。

蜀东长寿县有孙奉铭者,与李氏相契十余年,始得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暂借—观,遂命其子、侄分而抄之。

后则按书立方,治眼无不奏效。

据孙侄本端氏云,此书抄得后久未付梓,直至1923年,忠州(今四川省忠县)周松荣见此书而称赞之,并捐资在渝州印送一千六百本;次年,又由张小林捐资印送一千本,李学林捐资印送一千五百本,本书始得流传。

曾有述古老人,恐《眼科奇书》之名涉于奇异而不纯正,因更名为《眼科宜书》,但因本书效奇方奇,后世仍多沿用其本名。

1934年,蜀东长寿人安仁又在渝州复印二千本,厥后再未付梓。

《眼科奇书》的内容,一是论奇:认为外障是寒、内障是气,与世俗目不因火则不病、内障多肝肾不足之论相悖。

二是方奇:治外障用四味、八味大发散等辛温峻剂,治内障则主以枳壳、摈榔、郁金、香附等破
气之药,与世俗寒凉攻补之方迥异。

三是量重:麻黄、细辛、蔓荆子、藁本均用至一两,生姜、黄芪曾用至一斤,闻之令人膛目。

四是效奇:孙奉铭曾谓按书立方,屡试屡验。

现代试用于临床,本书方药确有奇效。

至于方多温热,可能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地理等特殊条件有关,虽立论偏颇,却纠正了目不因火则不病等偏见。

通观全书,对眼科的理论与临床确有价值。

对其药量之畸重,宜临近斟酌,减量用之即可。

由于时过境迁,旧刊原本几不复存,今人欲读此书而不可得,诚为憾事。

为使本书能够广泛流传,我们特将河南省图书馆珍藏的武昌广雅书局1924年石印本,参考国内流传的数种手秒本、油印本,予以点校刊出,供同道参阅,并藉以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工作中,为振兴中医眼科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我们的点校方法是:一、以广雅书局石印本为底本,参考河南中医学院馆藏手纱本、衡阳市中医院李熊飞等校勘的油印本(以下简称李勘本)、河南中医学院刘振武氏手抄的《限科宜书》本(以下简称刘抄本)、以及荆小俦(音仇)整理的《眼科奇书》(以下简称荆整本),进行点校。

二、书中夺字、错字及少数难懂的字、词、句,均一一加以校注。

凡需校注之处,均在其右上方附以角码,按角码顺序注于该页之末。

三、1934年安仁重印《眼科奇书》时,书前有广传眼科奇书弁(音遍,序文)言一篇,是研究本书历史及学术价值的重要文献,特据李勘本补入。

四、原本无
眼科奇书说明一节,今据李勘本补入。

五、书中治眼病根底要诀一节的内容,原误附于眼病禁忌药品炮制法中,今据刘抄本摘出,并补篇题。

六、原书无目录,今据正文新编目录,以利检阅。

七、原书药名用字多不规范,均径改,不出注。

八、原书尾无治乳百验方之附录,今据李勘本刘抄本补附于书末,俾读者了解诸版本之概貌。

九、因改竖为横排,凡右方、右药的右字,均改作上。

由于点校者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在所不免,敬希同道郢正。

卢丙辰安身谦李僖如一九八八年八月于河南中医学院【广传眼科奇书弃言】
合浦之蕴珠,光华非不灿烂也,不有鲛人之识,谁为珍而藏之。

昆山之璞(音葡)玉,泽色非不温润也,不经玉人之剖,谁为取而用之。

珍藏之秘本,济世之良方,非不屡获奇效也,不赖先达之传,又谁为应验而广播之哉。

如《眼科奇书》,为李氏家藏秘本,不犹夫珠玉之蕴璞乎。

彼既珍若拱壁,私不出以示人。

延之,则立至处方;服之,则效若俘鼓。

都人一喜其方之奇;而恶其为钻核之李也久矣。

嗣蒙孙公奉铭,以不资费多,方妙得之。

按本开方,无不神效,是此书之福利社会也又久矣。

民国元年壬(音人)子,始获夏朝巽(音迅)君照抄原本。

仁不敏,何足以知之,然迂得运用之妙,确有意想不到之效力。

能不谓此书为稀世之宝乎?惟自惭学肤,虽查照旧本,不敢有所损益。

然旧本多有错简,前后颠倒,
未分类次。

乃于定静之余,详参先后次序,分类记载,非日井井(有条理),不过使眉目清醒,便于阅览而已。

越至民国十二年癸亥秋,黄君绶星以寿世请,遂往渝印送二千份。

次年甲子,孙公本端复到汉皋合一会,印三干份,分送全国各省县慈善大家。

由是而此书传遍中国矣。

倘再重译推广,不几传遍天下乎。

是此书之应验流通,岂非如光泽珠玉之得以识珍取用于世界哉!第原方分两过重,谓为时方不可;每用一二钱(疑当作两),谓为纯系古方亦不可。

所谓效奇方奇,初不惊世骇俗。

此所以同人骤见之,亦咋舌而疑置之,勿惑乎传之不广也。

此述古老人所以改《眼科奇书》为《眼科宜书》,良有以矣。

甚有偏重五轮八廓之说,寒凉攻补之方,对于畸重分两,不明变化神奇,非驳诋毁,信口雌黄,欲将此书而焚之。

若而人者,奚啻(音翅,何止也)夏虫之不可以语冰哉。

多见其不知量矣。

勿惑乎广之不用也。

天下事可为知者道,难为不知者言。

吁,可慨矣!曰:是不难,改两为钱可也。

始而试验可也,获效酌加,亦无不可也。

运用之妙存于心,神而明之存乎人。

勿若刻舟求剑之辈,免贻徒读父书之讥,斯可耳。

仁特仿述而不作之意,表而出之,以备明眼人之采择,而妙用流通之。

庶当世多明眼人,而又启后之明眼人也。

用弁数言于首,尚希当代大雅进而教之。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七日即夏历十一月朔日,蜀东长寿虚谷子安仁廖(音料)政识于古渝州书斋。

【眼科奇书原始】此
书得之于古渝州李氏家藏仙传秘本,屡试屡验,较他眼科书最为简要。

但其药分两颇重,宜临症斟酌,戥(音等,戥子就是称药的小秤)分轻重加减,用者慎之。

蜀东长寿拳铭氏谨注时在光绪丙戊春于渝城天符庙之书斋眼科奇
书说明一、此书原名《眼科奇书》,述古老人恐涉于奇异而不纯正,因更名为《眼科宜书》。

二、此书系方药书体裁,直说病情药方,不谈医理脉象及用药意见,未便学人研究,阅者谅之。

三、此书经愚试验二十余年,均百发百中,较一切眼科书均好。

惜未据理立论,留待高贤补之。

四、外障眼病,初起可不延医,如大发散等,按本开方,无不见效。

五、眼病过重,务请明医照此书斟酌加减,神明妙用,久服自愈,不可妄自投方。

六、此书有三特点:①可按本开方。

②初愈即不瞀(音帽,看不清楚)。

③尽法治愈,永不再发。

七、各方分量过重,无论自家、医家开方,均宜改两为钱,服之亦颇生效。

八、此书系照抄李叟眷本,原无类次。

愚始分四类,殊附印后,又有错误,今复略为更正,分作五类,故与前印送本微有不同。

九、此书尾附治乳百验方,统治乳吹、乳痛、乳岩,乳痈、乳痃,一切乳病,无不神效。

昔人云,自古乳岩无治法,特尾附治乳验方,以便普济世人。

眼科奇书此书系仙人传授,治眼病百用百灵,勿以书少而忽之。

书虽少,一百零八症之眼病胥(音需,全都)在其中。

症虽多,总不外内障、外障二
大纲。

何谓外障?外障是寒;何为内障?内障是气。

按此主方,百不失一。

重庆天符庙李氏老叟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