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登泰山观日出 1教学实录 沪教版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1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1课程目标1.了解“主题”的含义,理解文本中主题的表达;2.掌握“描写”的文学技巧,形象生动地描写日出的场景;3.引导学生用五个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4.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加深对景物描写的理解。
课程重点1.理解主题,把握主旨;2.掌握描写的文学技巧,生动描写日出的画面。
课程难点1.理解“主题”的含义,分析主题的表达;2.通过描写表达主题,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技巧。
教学过程Part 1 导入环节1.师生互动,引入文章主题:读唐代杜甫的《望岳》或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岳阳楼记》。
2.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感想、体验。
Part 2 预习环节1.学生独立阅读《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登泰山观日出-1》一文,并完成相关问题;2.学生回答问题时需注意归纳主题,把握作者的情感。
Part 3 边读边解环节1.学生找出文中的描写,解释其含义;2.通过感性认识描写的词语,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3.引导学生从“比喻”、“拟人”等角度分析描写的艺术效果。
Part 4 学以致用1.让学生观看一段日出的视频,体验日出的美景;2.学生仿照作者的描写,通过自己的语言写出对日出的感受;3.让学生互相交流,交流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
Part 5 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试题册中的相关题目。
教学建议此次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通过感性认识描写的词语,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在启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时,建议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课程,带学生感受自然界中不同的感觉、视野、味道、声音等感性体验。
教学评估本篇教案针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提高,所以在课程评估方面,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在授课之后的一定时间内,再次把学生带到山中,让学生感受更加自然的感官体验,此时老师可以通过互动问题、小组竞赛等方式,检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登泰山观日出》教案范文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登泰山观日出》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
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17登泰山观日出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
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1—6节、7—9节)(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
板书:登泰山(千辛万苦)观日出 (壮美)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
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对于加强学生选用恰当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登泰山观日出 1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登泰山观日出 1教案沪教版教学背景:本文描写了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泰山日出的绮丽风光。
文章以登泰山和观日出分为两个部分,脉络清楚,重点突出。
其中,“登泰山”部分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观日出”部分详细介绍了日出的美丽与壮观景象,最后一节直抒胸臆,将登高观日出时的感受完全表达了出来。
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而要完成这一目标,首先要有时间的保证。
譬如本课教学中就有两处景物描写,一则是作者穿过对松亭时所见到的“云海”,一则是课文主要内容之一“日出”。
这两部分内容无论从描写方法的指导,还是从朗读训练的培养,都不能“点到为止”,而是要花一定的时间,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修辞方法以及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感受瞬息万变的奇特云雾,去领略泰山日出的绮丽风光。
新课程开宗明义地要求教师充分开掘课文写作资源,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组写作指导与训练,通过“登泰山”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其写作方法——写游记要抓住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描写景物。
又通过“云雾”和“日出”片段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抓住景物变化特征”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的描写方法,然后创设情境,以“参观菊花展览”进行仿写,让学生从朗读中学会写作,从写作中领会方法,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略介绍泰山。
2.揭示课题:登泰山观日出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
三、研读课文,指导探究。
1.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和“感受”的词句。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一、教学目标1.了解泰山的地理和历史文化背景。
2.认识山的形态特征及山顶景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心和审美能力。
3.运用阅读和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课文《登泰山观日出》2.泰山的地理和历史文化背景3.山的形态特征及山顶景象三、教学重点1.了解泰山的地理和历史文化背景。
2.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该知识进行语文阅读和写作。
3.能够较准确地描写泰山的形态特征及山顶景象。
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文字和图片中获取泰山的地理和历史文化信息。
2.帮助学生运用语文阅读和写作技能来描写泰山的形态特征及山顶景象。
五、教学方法1.阅读讲解法:先通过图片及文字讲解泰山的地理和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感受泰山的雄伟与壮美。
2.听说读写法:通过朗读课文、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阅读其他相关课文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泰山的形态特征及山顶景象的认知。
3.多媒体展示法: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呈现出泰山的造型,展现出泰山在日出时的美景。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地图等素材,让学生了解泰山的大致位置、高度、历史和文化等背景信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阅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先默读,然后集体朗读,学生可以自己描绘泰山的形态特征以及日出的景象,并进行讨论和分享,实现信息交流。
3.讲解泰山的历史文化和形态特征通过图片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泰山的地理和历史文化背景,了解山的形态特征和山顶景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
4.分组阅读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阅读一段有关泰山的文章,并撰写与之相关的问题。
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展示。
5.写作活动让学生在了解泰山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篇有关泰山日出景象的文章,并进行交流展示。
6.评价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进行评价,并针对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登泰山观日出》教课方案教课方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登泰山观日出》教课方案一[ 教课目的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 累积词语 .2.默读课文 , 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 ; 认识作者抓光景特色 . 睁开想象 , 将光景写清楚 . 写详细的写作方法 .3.领会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 , 宽阔胸怀 , 感觉祖国河山的壮美 , 陶冶情操 .[ 教课要点和难点 ]:1.认识作者抓光景特色 . 睁开想象 , 将登泰山 . 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 . 写详细的写作方法 .2. 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奇妙作用, 进而感悟泰山 . 日出的特色 . 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 教课准备 ]:老师 : 词语若干 , 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 , 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 , 认识泰山的绚丽风光 .[ 教课方案 ]:一.启迪讲话 , 揭露课题1. 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播放泰山风景资料 , 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2.揭露课题 .师: 今日 , 让我们跟从小导游到有名中外的旅行胜地泰山 , 一同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 :_ 登泰山观日出说明 : 查找资料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 ,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而沟通则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 , 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 , 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 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 . 开朗的形式也调换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 .二.读通课文 , 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朗诵课文 .要求 :(1) 依照课题 , 把课文分红两个部分 .(1 6节.7 9节)(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归纳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以后的感觉 .2.议论沟通 . 板书 : 登泰山 ( 含辛茹苦 )观日出 ( 壮美)说明 : 充足开辟课文资源 , 以词句为要点 , 设计各样语言文字训练 ,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 . 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以后的感觉 , 关于增强学生采纳适合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 , 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 , 品尝词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1 6 小节 ) 登泰山 .1.指名读 1 6 小节 , 指引学生思虑 : 什么时候 , 作者分别到了什么地方 , 看到了什么光景 ?请学生迅速阅读课文 , 圈出有关词语 .2.小组议论并填空 .时间地址光景清晨 2 时半山脚下整个泰山刚 4 时半中天门天已微明对松亭山势 . 云海 7 点 10 分南天门 . 日观峰石阶3.师小结 : 课文 1 6 节 , 作者以时间 . 地址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 . 对松亭 . 南天门 . 日观峰的所见所感 . 文中运用了很多优美的句子描述了泰山绚丽的风景.4.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1 6 小节 , 用〝〞划出登泰山时感觉最深的句子 , 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觉 .5.沟通句子 , 领会泰山的特色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觉 .(1)高:〝山势愈来愈陡 , 仰头望去 , 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 给人以天有多高 , 山有多高的感觉 . 〞板书 : 宏伟担忧(2)美:山势美 : 〝山势隐约可辨 , 有的如马鞍俯卧 , 有的如驼峰矗立 . 〞指名读 . 理解 : 〝隐约可辨〞 . 想象一下〝马鞍俯卧〞 . 〝驼峰矗立〞 .云雾美 : 〝云雾不停地扩展着 , 漂浮着 , 升腾着 , 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岳中间, 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 有的撞碎在山崖上, 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 〞引读 : 〝云雾不停地扩展着 , 漂浮着 , 升腾着 ,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板书 : 变化莫测急不可待小结 : 作者经过比喻 , 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 . 形态万千 ; 又采纳比喻 . 排比的修辞手法 , 描述了云雾升腾缭绕 . 扩展幻化的美景 , 让人不由赞叹大自然的奇特与漂亮 .(3)险:猛仰头一看 , 南天门正在头顶上 , 山路宽一丈 , 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 . 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 , 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 , 困难地向上登攀着 .板书:陡峭齐读 . 再次领会比喻的生动 . 贴切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诵找出的句子 .说明 : 把文体知识的教课与课文的理解联合起来 , 如比喻 . 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 更有益于学生有感性上的认识 . 语言形式是语文教课的中心 , 上语文课仍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使用如何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内容的 .7.学习方法 , 训练说写(1)做小导游 , 率领大家登上泰山 , 向大家介绍泰山漂亮的风景 .(2)模仿课文第四小节 , 发挥想象 , 谈谈隐约可见的泰山还会有哪些漂亮的山势 ?漂亮的云海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情景?试试写几句比喻句 .说明 : 在阅读教课中 , 联合文本特色浸透写作指导. 在领会了排比 . 比喻的修辞手法后 , 在此处贯通融会 , 达到学致使用之效 .8.师: 宏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 , 不单是年青人 , 连鹤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 , 他们爬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激励 . ( 板书 )过渡 : 登泰山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 , 那壮丽的情景是其余地方没法比较的 , 此刻让我们去领会一下日出时的美景 .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7 9 小节 ) 观日出 .1.观看日出音像资料 . 运用能力迁徙 , 与学过的《火烧云》比较 , 掌握写作方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 用不一样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 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渐渐变化的词语.3.沟通.板书.观日出过了七八分钟出现鱼肚白不停扩大一会儿淡红色加深了一顷刻出现一道弧边半圆摆脱地面4.用媒体图片演示 , 让学生复述〝日出〞过程 , 进一步感觉其漂亮与壮观 .5.配乐朗诵竞赛 .说明 : 语文课上的朗诵指导尤其重要 . 文本所显现的是日出的瑰丽风景 , 所以要让学生经过读来感觉文本的语言之美 , 要让讲堂充满琅琅的书声 . 经过各样形式的朗读, 并配合画面与音乐的衬着 , 学生更能感觉泰山日出的壮观情景和澎湃气概 .6.师小结 : 泰山的日出景观真是太奇妙了 , 读了课文 , 大家必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但在我国古代 , 有很多诗人也赞叹过这座宏伟壮丽的山 , 下边请同学们把收集的有关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沟通 .四. 收集诗句 , 拓展沟通 .附板书 : _ 登泰山观日出观日出 ( 壮美 ) 过了七八分钟出现鱼肚白不停扩大陡峭被受激励一会儿淡红色加深了变化莫测急不可待一顷刻出现一道弧边半圆摆脱地面宏伟担忧登泰山 ( 含辛茹苦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登泰山观日出》教课方案二教课目的 :1.能自主地学习不认识的字 , 经过朗诵累积必定的词汇 .2.学习写游记 , 经过时间和地址这两条线索来描述光景 , 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和领会泰山的〝高 . 美 . 险〞的特色 , 感觉日出前后天气的变化 .3.领会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 , 宽阔胸怀 , 感觉祖国河山的壮美 , 陶冶情操 .教课过程 :一.导入学习1.听写练习 : 〝泰山是有名中外的旅行胜地 . 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2.多媒体出示多幅漂亮壮观的泰山风景图泰山雄伟宏伟 , 峻拔壮观 , 向来不论是帝王将相 , 仍是名人宗师 , 都对它敬慕备至 .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传为美谈 , 杜甫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更成千古绝唱 . 而泰山日出这一漂亮壮观的奇景 , 又为它添上了绚烂的一笔 , 每年吸引着无数旅客为以前去 . 今日这节课 , 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去那边走一走 , 看一看 .3.出示课题 :_ 登泰山观日出二. 初读课文 , 理清文章构造 .1.学生自由朗诵课文 . 出示填空 : 第 ___到___节写了〝我〞沿______.______._______ 向上登攀 , 最后抵达 ______ 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所感,要点写了泰山之高 . 云海之美 . 山路之陡峭 .第___到___节写了____________,描绘了泰山日出的澎湃气概.2.议论沟通 .三.研读课文品尝词句 , 感觉一下泰山的宏伟 .1.请学生读课文 1 6 小节 , 思虑 : 默读课文 1 6 节, 思虑作者是如何描绘爬山过程的?( 出示表格) 时间地址光景 ///2.同桌议论并填空 . 时间地址光景清晨 2 时半山脚下整个泰山 4 点半中天门 /天已微明对松亭山势.云海/南天门石阶7点10分日观峰日出3. 小结 : 课文 1 6 节, 作者以时间 . 地址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 . 对松亭 . 南天门 . 日观峰的所见所感 . 作者在爬山途中看到了哪些光景 ?他是如何描绘这些光景的 ?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 板书 : 找一找 )4.( 板书 : 品一品 ) 抓住要点词句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并领会〝我〞由此产生的感觉 .5.沟通句子 , 领会泰山的〝高 . 美. 险〞的特色 .(1)出示句子 , 理解泰山的〝高〞 : 山势愈来愈陡 , 仰头望去 , 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 山有多高的感觉 . 〞板书: 宏伟担忧指导朗诵 .(2)出示句子 , 理解泰山的〝美〞A 山势美 :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 , 虽有浓浓的云雾 , 但山势隐约可辨 , 有的如马鞍俯卧 , 有的如驼峰矗立 . a. 指名读 . 理解 : 〝隐约可辨〞 . 想像一下〝马鞍俯卧〞 . 〝驼峰矗立〞 .b.比较句子 :( 要修业生疏别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一样点 ) 〝山势愈来愈陡 , 仰头望去 , 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 , 给人以天有多高 , 山有多高的感觉 .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 , 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盖着 , 但山势隐约可辨 ,有的如马鞍俯卧 , 有的如驼峰矗立 . 〞 ( 相同点 : 都是写山的 ; 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不一样点 : 第一句作者把泰山比喻成高大的顶天而立的墙, 而第二句是把泰山山势比作马鞍俯卧和驼峰矗立〞)c.相同是描绘山的 , 为何作者能把泰山做不一样的比喻呢 ?( 由于作者看山的角度不一样 , 前者是仰望 , 后者是俯视 .) B云雾美 : 云雾不停地扩展着 , 漂浮着 , 升腾着 ,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岳中间 , 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 , 有的撞碎在山崖上 , 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a.正音 : 涨(zh ǎnɡ)b.比较句子 :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一样点 .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 , 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盖着 , 但山势隐约可辨 , 有的如马鞍俯卧 , 有的如驼峰矗立 . 云雾不停地扩展着 , 漂浮着 , 升腾着 , 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岳中间 , 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 , 有的撞碎在山崖上 , 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 描绘山的句子采纳了静态描绘 , 而云雾则是动向描绘 .引读 : 〝云雾不停地扩展着 , 漂浮着 , 升腾着 ,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变化莫测〞 ( 板书 ) 让人产生〝急不可待〞 ( 板书 ) 的感觉 . 指导朗诵 .c.小结 : 作者经过比喻 , 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 . 形态万千 ; 又采纳排比 . 比喻的修辞手法 , 描述了云雾升腾 . 扩展幻化的美景 , 让人不由赞叹大自然的奇特和漂亮 .d.读写联合 , 拓展累积 . 出示几副比较有特色的泰山云雾风景图 , 问学生变化莫测的泰山云雾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情景? 黄山的山势隐约可辨 , 有的如_______________,有的如 _______________.云雾不停地扩展着 , 漂浮着 , 升腾着 ,有的像 ________, 有的像 ________________,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友谊提示 : 注意写出山的静态美和云的动向美, 注意排比句式 .)(3)出示句子 , 理解泰山的〝险〞 : 猛仰头一看 , 南天门正在头顶上 , 山路宽一丈 , 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 . 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 , 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 , 困难地向上登攀着 . 板书 : 陡峭齐读 : 再次领会比喻的生动 . 贴切 .5.师: 宏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 , 不单是年青人 , 连鹤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 . 他们爬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激励 .( 板书 )6.过渡 : 登泰山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 , 那壮丽的情景是其余地方没法比较的 , 此刻让我们先领会一下日出时的美景.( 观看泰山日出影像 )品尝词句 , 感觉一下日出的壮丽 .1.默读描绘泰山日出的句子 , 用不一样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 . 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渐渐变化的词语 .2.沟通 . 板书观日出过了七八分钟出现鱼肚白不停扩大一会儿淡红色加深了一顷刻出现一道弧边半圆摆脱地面3.指导朗诵 : 作者笔下的日出是漂亮的 , 是壮观的 . 我们如何才能把这样漂亮的情景经过朗诵表达出来呢 ?四人小组练习朗诵 , 沟通 .4.在音乐中师生合作读有关的句子 , 领会日出的壮丽 .四.小结师: 旅行了宏伟的泰山 , 看到了日出壮丽的情景 , 你必定有许很多多的感觉要告诉朋友 , 告诉家人 . 那就请你来试一试吧 ! 赶忙开始吧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登泰山观日出》教课方案三教课目的 :1.自学生字新词 , 能依据课题理清课文脉络 , 找到相应小节 , 并认识游记的一般写法.2. 感知作者抓光景特色描绘的方法, 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正确表达.3.赏识描绘泰山日出的语句 , 感觉祖国河山的壮美 , 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 教课要点 :感知作者抓光景特色描绘的方法, 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正确表达.教课过程 :一. 认识泰山 , 导入课题( 课前播放泰山影像资料)师: 说到中国的名山大川 , 人们自但是然会想到〝五岳〞( 出示齐读 ) 东岳泰山 , 南岳衡山 , 西岳华山 , 北岳恒山 , 中岳嵩山 .师: 说到五岳 , 人们必定会想到素有五岳独尊. 五岳之长之称的泰山 .( 出示齐读 ) 泰山是有名中外的旅行胜地.师: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沟通(1)有名中外A. 你还可以想到哪些与之意思相同的词语?( 出示 )B. 泰山这样有名 , 你能不可以用一句话说一说你对它的认识?泰山的有名不单由于它的风光无穷, 还由于它独到的政治地位和浓烈的文化气息.( 泰山的有名是由于它无穷的自然风光和浓烈的文化气味. 早在 _87 年 _月 _日 ,泰山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旅行胜地漂亮的自然景观和独到的人文景观使得泰山成为旅行者神往的地方.带着对泰山新的认识 , 一同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 齐读句子 )过渡 : 能够亲身登上泰山 , 一览泰山美景 , 那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啊 . 今日时机来了 , 我们将共同学习第十七课 , 一同去 ( 齐读 ) 登泰山观日出二.抓住课题 , 理清文脉1.师: 俗语说 ,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 透过这双眼睛 , 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两个部分内容( 指名说 )请你迅速找出相应的小节.沟通:2 6 登泰山 7 8观日出2.师: 为了看到泰山之巅云开日出 , 作者清晨就开始了爬山 .( 出示 ) 请大家高声地读一读课文第 2 6 小节 , 边读边圈出表示时间和地址变化的语句. 同时思虑 , 作者按什么次序描绘爬山过程的.3.师:( 黑板出示线路图 ) 这是作者爬山的部分线路图 , 我请两位同学依据方才所圈划的语句达成这幅线路图.( 分左右部分 , 时间 . 地址 ) 其余同学在书上的空白处试着画一画线路图 .师: 从线路图上 , 你发现爬山部分的写作次序是什么?沟通 : 时间推移地址变换 ( 这就是一种时空变换的写作次序)师: 这两种写作次序穿插记述我们也称之为时空变换次序 , 这是游记这类文体写作的一般方法 .( 板书 : 游记 )( 联合线路图引说爬山次序)三.深入研读 , 指导写作1.师: 雄伟含柔媚 , 清风草木香 .( 出示 ) 作者在爬山的过程中 , 看到了哪些光景 ?这些光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认真默读第 2 6 小节 , 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沟通 , 逐句出示(1)山势愈来愈陡 , 仰头望去 , 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 , 给人以天有多高 , 山有多高的感觉 .( 山势高 )( 指名读 )(2)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 , 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盖着 , 但山势隐约可辨 , 有的如马鞍俯卧 , 有的如驼峰矗立 .( 山势多变 )(3)云雾不停地扩展着 , 漂浮着 , 升腾着 , 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岳中间, 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 有的撞碎在山崖上, 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 云雾美 )(4)猛仰头一看 , 南天门正在头顶上 , 路面宽一丈 , 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 山路险 ) 这山路真似九天银河 , 让人寸步难行 .( 指名读 )2.经过学习 , 你发现这四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1)这四个句子都是写泰山 , 可是描绘各不相同 . 你看出示红色字体 , 从中 ,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 角度不一样 , 感觉就不一样(2)都采纳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比喻的修辞手法利处就在于能够让句子更为生动形象详细 .可是 , 相同是比喻 , 这两个句子 , 你更喜爱哪个 ?为何 ?出示云雾不停地扩展着 , 漂浮着 , 升腾着 , 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岳中间, 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 , 有的撞碎在山崖上 , 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云雾不停地扩展着 , 漂浮着 , 升腾着 , 有的像雪白的棉絮 , 有的像长长的绸带 , 有的像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小结 : 不再是简单的比喻 , 比喻的同时还写出了云雾的动向美 . 谁能读好它 , 读出这类云雾扩展漂浮升腾的感觉 .指名读 , 男女生齐读3.这真是〝白雾横天 , 飞云遍岭 , 一片空幻迷朦〞啊 . 这云雾还像些什么呢 ?你们看 ( 出示云雾图片 )你能不可以模仿课文 , 也试着来写一句比喻句 , 有能力的同学能够写上两三句或许用上动向描绘的手法 .出示云雾不停地扩展着 , 漂浮着 , 升腾着 , 有的像沟通. 评论小结 : 山的静与云雾的动相映成趣, 这真是巍巍泰山多名胜, 青山云雾共长天 .4.过渡 : 作者从清晨两点半开始爬山 , 抵达日观峰 , 已经是 7 点 10 分, 这漫长并且艰辛的爬山之旅 , 为的就是看到泰山日出啊 .5.(1)出示〝泰山日出〞图片师: 用一个词语说一说这天出带给你的感觉.( 壮美蔚为壮观 )带着这样一种感觉 , 自己先高声地读一读日出的过程并试着达成这样的填空.(2)填空(3)从所填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作者抓住颜色的变化 , 形象地写出了日出前天空的变化.(4)引读日出时的句子 ( 这里作者抓住的是日出时形状的变化来写的 .)(5)选择一句你最喜爱的句子 , 试着读好它6.日破云涛万里红 , 看到日出 , 我不由自主地喊了起来 ( 齐读 ) 〝啊 ! 太阳出来了 , 太阳出来了 ! 〞〝不由自主〞你是怎么理解的?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沟通作者克制不住的是历经艰辛登上泰山的以后的愉悦, 克制不住的是看到难得一见的泰山日出的激动 . 带着这样一种心情 , 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呼叫 ( 引读 ) 〝啊 ! 太阳出来了 , 太阳出来了 ! 〞四. 联合板书 , 总结全文今日 , 我们跟着作者登临了泰山 , 仰泰山之 ( 高), 览云雾之 ( 美), 察山路之 ( 险),观日出之 ( 壮丽 ). 同时还感觉了作者比喻的精妙 , 动向描绘的传神 . 这登泰山观日出真是〝幽径通天 , 云雾飘盈 , 无尽胸臆 , 徐徐旭日里 . 〞让我们再读课题 , 结束我们今日的学习 ( 第十七课登泰山观日出 )初中语文优异教课方案事例五篇教课方案一般包含教课目的 . 教课重难点 . 教课方法 . 教课步骤与时间分派等环节 . 初中语优异教课方案方案最新版 5 篇教课方案是一个系统规划教课系统的过程 , 教师如何写教课方案方案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小学语文教课方案方案模板五篇教课方案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乞降教课对象的特色 , 将教课诸因素有序安排 , 确立适合的教初中语文优异教课方案模板五篇想获得高分 , 教课方案有关考点一定要特别熟习, 如教课方案的基来源则 . 教课依照和教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登泰山观日出》教案、教学设计
3.课后阅读:阅读与泰山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了解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拓宽知识视野。
- “阅读课后,相信你们会对泰山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小组分享: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次关于泰山的分享活动,内容包括泰山的地理、历史、文化及自己的感悟。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景介绍: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 “同学们,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山,它就是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被誉为‘五岳之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登泰山观日出的课文,感受泰山的神奇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成语和俗语,如“巍峨”、“气象万千”等,并能正确运用。
-学习并模仿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情感抒发等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人生哲理,培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知识梳理: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记忆。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登泰山观日出》,掌握了重点词语、成语和俗语,学习了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的写作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课后拓展:教师布置与泰山相关的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课后,请大家查阅与泰山相关的资料,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好准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登泰山观日出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登xx观日出》教学设计教案《登泰山观日出》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我”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描绘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和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
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17登泰山观日出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
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1—6节、7—9节)(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
板书:登xx(千辛万苦)观日出(壮美)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1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课文《登泰山观日出-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登山观日出,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3.学会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一些文言辞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学习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式,扩充词汇量。
3.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及其辞藻的作用。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泰山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泰山吗?有没有听说过观日出的故事?2. 学习课文(30分钟)•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登泰山观日出-1》,了解大意。
•教师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的用法。
3. 文字理解与分析(30分钟)•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登泰山观日出-1”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爬山观日出?•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进一步分析登山观日出的意义,与大自然的关系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
4. 理解生僻词语及辞藻运用(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提供相应的解释和例子。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一些文言词语的作用和表达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文言词语及辞藻的用法和作用。
5. 分析修辞手法(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学生分组合作,寻找其他修辞手法,并解释其表达的意义。
6. 练习与写作(20分钟)•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观日出的作文,应用所学的生词和辞藻。
•学生交换作文,相互点评和修改。
7. 总结与提问(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包括课文的主旨、文言词语的作用、修辞手法的意义等。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1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1一、本课目标1.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及其传说故事。
2.掌握运用常识和常识推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3.积极参与问答、小组讨论等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学习任务的把握。
4.训练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并能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充分发挥语言表达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及其传说故事。
2.学习影响太阳升起的自然因素。
3.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1.理解太阳升起的自然因素和人类认识它的历史过程。
2.学习用常识和常识推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作品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首先播放登泰山观日出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文化。
2. 学习自然因素影响太阳升起的情况1.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自己想象和思考,提出自然因素有哪些,对太阳的升起有什么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自然因素最基本的五个方面: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球轴倾斜、大气层、地理位置。
3.教师播放PPT,详细讲解这五个基本方面对太阳升起的影响,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自然因素对太阳升起的影响。
3. 学习太阳升起的历史进程1.教师向学生介绍人类认识太阳升起的历史进程,让学生感受到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发展过程。
2.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人类认识太阳升起的历史发展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在不断地探索、实验、发明创新中推进了认识世界的历史进程。
4. 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1.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不用手表和钟表的情况下,最好地测太阳的高度和角度。
2.学生自由讨论,展开研究。
3.学生在小组内自己取得了成果和创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六、学生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小组中研究所得的成果,以文献的形式呈现在整合性作品中,课堂结尾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作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7登泰山观日出》优质课教案 (1)
1.学习相关名言及古诗
查阅有关“五岳”的资料
2.在登山的过程中喜悦和困难并存,我在经历了这一切后,会有什么感想呢?请你写一写。
相关资料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为中国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之一。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泰山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8米,山势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名胜古迹众多,有'五岳独尊'之誉。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语;唐大诗人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泰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伟大、崇高的象征。
作业
口头完成说写双通道
板书
17登泰山观日出
险峻壮观
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陡峭令人激动
反思
小组学习讨论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描绘景物,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体会泰山的雄伟壮丽,感受日出前后天气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写游记要通过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描绘景物,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和理解日出前后天气的变化。
准备材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如:示范、指导、检查等)
学生活动
(如:互动探究、实践体验、反思感悟等)
泰山成山于太古代,距今有24亿多年。泰山是中国山岳公园之一,又是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它不仅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而且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之一。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多处,还有大量历史名人赞颂泰山的石刻、碑记。从泰山脚下直上岱顶,共10多公里,有石级可登,沿途根据游览区的分布和山势,修建了茶亭、餐厅、宾馆等休息场所。由于泰山的特殊地位,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历代文人在泰山上留下了上千处题咏石,成为中国历代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同时,泰山又是佛、道两教重地,因而庙宇,名胜遍山。泰山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质历史也十分古老,科学研究表明,泰山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风格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世界意义的地质科学价值。这三者融成了世界罕见的泰山风景名胜区。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登泰山观日出 1教学实录 沪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登泰山观日出 1教学实录沪教版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杜甫是我们熟知的一位大师人,他写过一首诗叫《望岳》,一起来念一念其中的这两句。
(出示)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意思就是说,登上了那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杜甫所写的这座山就是泰山(板书:泰山),从杜甫的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高大。
生2: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高峻。
生3: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它把旁边的山都给比下去了。
师:是啊,泰山被推为五岳之首,五大名山中最高的一座。
今天我们就要跟随着作者的步伐登上这座高山去观看那里的日出。
(板书完整课题)一起来读课题。
生:登泰山观日出。
师:课题由两个短语构成,中间略作停顿,再来读一读。
生:登泰山观日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写作顺序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出示默读要求)谁来把要求念一念?生:(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然后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这篇课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游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用直线划下有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思考圈画)师: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划分和感受。
生1:1-6小节写了登泰山,读了这个部分,我感到泰山非常的雄伟高大。
7-9小节写了观日出,我感受到了日出的变化多端。
生2:我也是这样分的,我感受到泰山的巍峨高大,感受到了日出的壮丽多姿。
师:看来,泰山和泰山日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呢?找到作者的行踪了吗?生1:我找到的句子有:第二小节,凌晨2时半,我开始登山;第三小节,到了中天门,刚4点半;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师:有没有谁要补充的?生2:到达对松亭之后,作者经过了南天门,最后才达到日观峰的。
师:我们再请个同学来完整地说说,先说时间,再说地点。
生3:凌晨2点半,我开始登山。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登泰山观日出》教案范文.doc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登泰山观日出》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
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17登泰山观日出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
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1—6节、7—9节)(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
板书:登泰山(千辛万苦)观日出(壮美)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
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对于加强学生选用恰当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登泰山观日出_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登泰山观日出_沪教版登泰山观日出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课题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并了解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
3、品味语言,感知作者抓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正确表达。
4、领略“五岳之尊”泰山的神奇壮丽,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1、品味语言,感知作者抓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正确表达。
2、领略“五岳之尊”泰山的神奇壮丽,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
教学准备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过程一、认识泰山,导入课题(课前播放泰山影像资料)1、师:说到中国的名山大川,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五岳”:(出示齐读)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师:说到五岳,人们必然会想到素有五岳独尊、五岳之长之称的泰山。
2、(出示齐读)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交流:(1)闻名中外:A、你还能想到哪些与之意思相同的词语?(出示)B、泰山如此有名,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对它的了解?泰山的闻名不仅因为它的无限风光,还因为它独特的政治地位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泰山的闻名是因为它无限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早在 1987年12月11日,泰山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游览胜地: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使得泰山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
3、带着对泰山新的认识,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句子)过渡:能够亲自登上泰山,一览泰山美景,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啊。
今天机会来了,我们将共同学习第十七课,一起去——(齐读)登泰山观日出动形象具体。
4、但是,同样是比喻,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出示: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登泰山观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登泰山观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登泰山观日出》一文的阅读理解。
1.2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文本中的重要信息,掌握文章大意;2.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推断作者心情、景物描写;3.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3 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中的关键信息;2.推断作者心情;3.运用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1.4 教学难点推断作者心情。
1.5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阅读。
1.6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讲解PPT;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
1.7 教学流程1.7.1 导入教师出示PPT,呈现一张日出的照片,然后向学生发问:“你们看到这张图片,想到什么?”1.7.2 呈现原文教师在黑板上或PPT上呈现本节课所学习的文章。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文章段落。
1.7.3 合作阅读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阅读文章段落,并询问学生以下问题:1.文章的主人公是谁?2.主人公登泰山的目的是什么?3.文章中景色如何?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
1.7.4 感知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组报告,反映他们的感受,并回答以下问题:1.你是否与主人公有类似的经历?请谈谈你的感受。
2.你觉得登泰山的意义是什么?请谈谈你的想法。
1.7.5 精读教师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并回答以下问题:1.主人公看到日出时的感受是什么?2.为什么作者说泰山是“方圆五百里,高入云端”(引自课文)?1.7.6 总结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要点。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节课时,一开始的导入环节不是很成功,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
后来又尝试了一些方式,发现画面的切换、出示图片、故事导入等方式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在“合作阅读”环节,发现部分学生仍然存在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英语的阅读习惯,对于句子理解和篇章的逻辑关系还不够熟练。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泰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培养对泰山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感受大自然美景的习惯;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中提取信息,归纳总结。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理解,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在没有明确表述的情况下进行归纳和总结;2.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向学生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兴趣。
预习导入(10分钟)1.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复习山的基本常识,如山的分类、山的地理位置等。
阅读理解(1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登泰山观日出》;2.学生小组讨论,归纳课文中泰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记录在白板上;3.整理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感受大自然(15分钟)1.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泰山之巅,感受大自然的美景;2.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眼前的景象。
深入理解(20分钟)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注意细节和描写;2.学生分组,选择自己认为最能表达泰山的一段话,写在纸上,并解释自己选择这段话的原因。
总结巩固(10分钟)1.教师总结泰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引导学生进行回顾;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泰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泰山的兴趣。
同时,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理解还较为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一、教学目标1.了解泰山和日出的情况;2.认识不同的地貌和景观;3.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想法;4.训练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2.理解作者描写泰山和日出的语言表达;3.理解作者在登泰山观日出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登泰山观日出时的情感和感受;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四、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并准备相关问题;2.准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问学生:大家是否知道泰山和日出的情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了解。
2. 阅读课文(15分钟)请学生阅读教材上《登泰山观日出》一文,并用简短的语言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 听读课文(30分钟)请学生听老师朗读《登泰山观日出》,并让学生自己跟读,感受文字的意境和情感。
4. 理解课文(40分钟)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情感,如:1.作者在文章中的写作方式是怎样的?2.文章结构的特点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登泰山观日出?4.文中作者看到的景色和感受是什么?5. 课文创作(30分钟)请学生以《登泰山观日出》为题材,创作一篇自己的散文,写一下去看雪景或者其他景色的感受和想法,并展开写作过程。
6. 口头交流(1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分享给同桌,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7. 课后作业1.完成散文的修改,并提交到老师手中。
2.阅读教材上的诗歌,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讨论和分享,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和思维逻辑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貌和景观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要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情,提高阅读理解和创作能力。
《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课例
《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课例《登泰山观日出》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泰山日出的绮丽风光。
全文根据登泰山和观日出分两部分,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其中,登泰山部分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观日出部分详细介绍了日出的美丽与壮观景象。
整体的感知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方法。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对进一步学习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登泰山观日出》是一篇游记类文章。
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登山路线图,让学生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游览路线,寻找文中对不同景物的描写,从中领略泰山的景物特点。
课文把登山过程中在对松亭看云海的内容作为重点进行描写,运用排比、比喻等写作方法,写出了泰山云海的壮观气势。
此处语言优美流畅,景色描写富有层次,是进行语言积累和写作指导的绝佳段落。
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写出云海的美丽壮观。
一、层次铺设遭遇学生提前感知《登泰山观日出》是一篇游记类文章。
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登山路线图,让学生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游览路线,寻找文中对不同景物的描写,从中领略泰山的景物特点。
应该说,这个路线图简单易懂,能够让学生对作者的登山路线一目了然。
上课时,我把路线图画在了黑板上,然后让学上说出行走的路线在图上作标示。
然后根据提示进行填空。
画路线图的方法很新颖,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大家很快找到了有关的段落,进行交流时,一气呵成地把课文的内容大致叙述出来。
这下,下面的填空便成了多余。
让学生再次叙述时,学生热情骤减。
现在想来,当初应该跳过此处环节,让学生直接品读词句,体会课文戏写法的精妙。
二、读写设计遭遇学生经验瓶颈课文把登山过程中在对松亭看云海的内容作为重点进行描写,运用排比、比喻等写作方法,写出了泰山云海的壮观气势。
此处语言优美流畅,景色描写富有层次,是进行语言积累和写作指导的绝佳段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登泰山观日出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杜甫是我们熟知的一位大师人,他写过一首诗叫《望岳》,一起来念一念其中的这两句。
(出示)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意思就是说,登上了那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杜甫所写的这座山就是泰山(板书:泰山),从杜甫的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高大。
生2: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高峻。
生3: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它把旁边的山都给比下去了。
师:是啊,泰山被推为五岳之首,五大名山中最高的一座。
今天我们就要跟随着作者的步伐登上这座高山去观看那里的日出。
(板书完整课题)一起来读课题。
生:登泰山观日出。
师:课题由两个短语构成,中间略作停顿,再来读一读。
生:登泰山观日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写作顺序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出示默读要求)谁来把要求念一念?生:(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然后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这篇课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游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用直线划下有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思考圈画)师: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划分和感受。
生1:1-6小节写了登泰山,读了这个部分,我感到泰山非常的雄伟高大。
7-9小节写了观日出,我感受到了日出的变化多端。
生2:我也是这样分的,我感受到泰山的巍峨高大,感受到了日出的壮丽多姿。
师:看来,泰山和泰山日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呢?找到作者的行踪了吗?生1:我找到的句子有:第二小节,凌晨2时半,我开始登山;第三小节,到了中天门,刚4点半;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师:有没有谁要补充的?生2:到达对松亭之后,作者经过了南天门,最后才达到日观峰的。
师:我们再请个同学来完整地说说,先说时间,再说地点。
生3:凌晨2点半,我开始登山。
师:开始登山,也就是说此时我们在——生:山脚下。
(板书:凌晨2点半山脚下)生3:4点半,到了中天门;天微明十分到了对松亭;途经南天门,7点10分,登上了日观峰。
(师板书相应时间和地点)师:发现了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生:作者是按照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来写的。
师:是啊,作者按照时间、地点的变化顺序写了这篇游记。
(板书:时间地点)三、研读课文,欣赏美景,感悟写法(一)研读“登泰山”师:课文1—6节,作者写了登泰山的整个过程,一路上,在不同的地方他看到了怎样不同的景色呢?默读这几个小节,把作者看到的景物找出来。
(生默读圈画)生1:在山脚,他看到了整个泰山;在对松亭看到了山势和云海。
(板书:整个泰山山势、云海)师:山势就是什么?生2:就是山的形状。
师:是的,山的样子、形状。
那么中天门、南天门这儿呢?生3:中天门天还黑,作者忙着赶路,所以没有写到景物。
在南天门,作者看到山路,也就是有高又窄的石阶。
师:真是好孩子!读书真仔细!中天门一笔带过,是略写;南天门写到的景是石阶,但这一节更多的是在写人。
师:(指板书)作者写景的时候用上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绘了“整个泰山、山势、云海还有石阶”,那么让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地方的美景呢?这里的景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曲线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批注。
(生朗读课文,并作圈画、批注)师:和大家来交流分享一下吧。
生1: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这个句子用上了比喻,把泰山比作成了一堵墙,形象地写出了泰山雄伟高大的特点。
(板书:高)师:发现作者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的特点,再找找,句中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出了泰山的这个特点?生2:还有“顶天立地、天有多高、山有多高”这些词语也写出了泰山雄伟高大的特点。
师:(出示夜色中的泰山的画面)看,这就是顶天立地、高耸入云的夜色中的泰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好这个句子。
生:(齐读)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师:继续交流。
生1:我最喜欢的是对松亭的云海: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这句话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云比做成了棉絮、绸带、浪花,让人感受到了云海壮观美丽的特点。
(板书:美)师:也注意到了修辞手法的运用,那么,这里只用到了比喻吗?生2:还用上了排比。
师:是啊,三个比喻组成了一个排比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再好好感受一下,对松亭的云海究竟有哪些特点?生:(齐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师:云,或者说云海还有哪些特点呢生3:我感受到了云的洁白、轻柔。
生4:我感受到了云的的变化多端,富有动感。
师:动感,这个词语用的真好,这里的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让人感觉像是步入了仙境了一般。
老师这里有一些云海的画面,你能来描绘一下吗?(播放云海画面;出示句式: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生5: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无数的羽毛在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地飘扬,有的像一只只白色的大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像一群白鸽,在自由翱翔。
师:多么富有画面感的想象啊!真了不起!还有谁?说一个有的也行。
生6: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一条瀑布,从高出飞流而下,飞溅出来水汽迷迷蒙蒙,像薄烟一样笼罩了大半个天空。
师:多么壮观、多么美丽的云海啊!让我们怀着由衷地赞叹再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齐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师:这个小节还写到了山势,谁来交流交流?。
生1: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这个句子用上了两个比喻写出了山势的特别。
(板书:奇)师:这两个比喻就是——生: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师:想象一下,云雾笼罩之下,山势还会有哪些形状呢?生2:有的如大象俯卧;有的如猩猩爬树。
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我们可以把山势想象成某一种动物的样子。
生3:有的如狗熊作揖,有的如熊猫钻洞。
生4:有的如公鸡报晓,有的如黄牛拉犁。
师:听了你们有趣的想象,更是增加我对泰山的神往之情。
领略了泰山的高、山势的奇、云海的美,谁注意到了南天门的石阶?生1:南天门的石阶特点是窄和陡。
(板书:险)师:文中具体是怎样描写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
(出示)生:(齐读)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路面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
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师:看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石阶的窄和陡,也就是险呢?生2:用上了比喻,把石阶缀成的山路比作成了一张瀑布,让人感觉山路笔直而下,十分的危险。
师:缀,这个书面色彩很浓的词语用在这里多么贴切啊!是啊,山路是如此的窄和陡,所以能够登上泰山不仅是对人体力的考验,更是对人的意志的考验!师:学了“登泰山”这一部分内容,我们懂得了写游记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里的顺序就是——生1:时间和地点的变化顺序。
师:还懂得了写景的时候要——生2:要有祥有略。
生3: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来。
生4:写景的时候要用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师:是啊,用上了修辞手法可以把景色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研读“观日出”师: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站在泰山之巅,观赏“泰山日出”。
默读7、8、9小节,按照日出前、日出时,分成两个部分。
(生默读并用//划分)生:从第7小节开始,到第8小节的“而且在蔓延扩大”这里是“日出前”;“就在这一刹那”到最后写了“日出时”。
师:日出前天空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天空中的光线和颜色是怎样的变化的?自己先进行默读圈画。
(生默读圈画)生1:天际先出现光洁柔和的鱼肚白,鱼肚白扩大,底部出现淡红色,淡红色加深,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都照亮了,天空发红了,红得像燃烧的大火。
(师板书:鱼肚白、淡红色、像燃烧的大火)师:(指板书)日出前,天红的颜色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颜色是越来越红,红色越来越鲜艳,谁用上一定的连接词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生2:日出前,先是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接着鱼肚白扩大,底部出现了淡红色,然后淡红色不断加深,照亮了周围的云彩,最后淡红色越变越红,红得像燃烧的大火,而且在蔓延扩大。
师:火一样的红色不断的蔓延扩大着,多么壮丽的景象啊!下面和老师合作着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希望大家在朗读的时候能够把文字读成一幅幅的画面。
师: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先——生: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
师:然后——生: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
师:不一会儿——生: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师:一会儿——生: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
师:这时——生: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正燃烧着大火,而且在蔓延扩大。
师:日出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请一个同学来朗读“日出时”,请大家特别注意太阳的形状变化。
(指名一生朗读)师:日出时太阳是如何变化的,看清了吗?生:太阳先是出现一条弧形的边,然后变成一个半圆形,接着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师:(出示句子:太阳先是出现一条弧形的边,然后变成一个半圆形,接着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一起来念一念。
(生齐读)师:(出示文中的句子: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而且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
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
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再一起来念念文中的描写。
(生齐读)师:比较一下,你觉得文中的描写好在哪里?生1:文中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天空比作成了红绸帷幕,把太阳比作成了火球,很形象生动。
师:是啊,多么富有画面感、富有情趣的比喻句啊!生2:我觉得还用上了拟人的手法,“努力地向上升”、“挣脱”,把太阳当成了人来写,似乎太阳有了感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