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的动因与控制
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治理对策
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治理对策孙慧媛(哈尔滨市财政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盈余管理是一柄“双刃剑”。
企业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具有效率性和机会主义倾向,政府部门应当尽力引导企业管理当局向具有效率性的盈余管理行为发展,避免机会主义倾向。
盈余管理的动因有终极动因和中介动因。
为保障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更好的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以维护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治理盈余管理问题,应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及有关法规、政策和契约;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政府行为,营造消除盈余管理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因;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0-10-08[作者简介]孙慧媛(1978-),女,司职于哈尔滨市财政局,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为了不被社会所淘汰,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以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企业是理性经济人,由于委托代理关系,股东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经理层要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想方设法地进行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
对于什么是盈余管理,至今并无定论。
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 co tt)在《财务会计理论》中指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
PaulM.Hea lyandJ ames M.Wahle n(1999)提出:盈余管理使为了误导股东对公司潜在经济业绩的理解,或影响基于报告的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的判断过程.WilliamJ.Bruns ,Ken-ne thA.Me rchant 认为:盈余管理包括会计操纵和经营操纵两个层面。
在会计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在构造业务交易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做出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
目前,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的管理层为实现自身的效用或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在商业运作中,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调整其财务报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如增加利润、提高股价等。
虽然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一些好处,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损害投资者利益,甚至对整个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盈余管理的原因和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盈余管理的原因1. 经济压力: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下行压力,为了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利润水平,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2. 股价操纵:股价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股价的波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3. 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是企业合法的财务管理手段,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利润分配,以减少税务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奖励机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通常会根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确定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他们可能会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盈余管理的对策1. 加强监管: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和机会。
2.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主动公开其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对企业的了解。
3. 增强企业治理意识: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
4. 完善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使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相挂钩,降低他们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5. 强化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减少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影响。
总之,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对企业和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者和管理层的利益需求,通过调整账户和交易行为来影响企业的盈余水平。
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包括:投资者和管理层对企业良好的盈余表现的追求、市场竞争压力以及股票价格与市场表现的相关性等。
在面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挑战时,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提高信息透明度:企业应该加强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确保投资者能够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表现。
2.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为了避免管理层为了矮化盈余而付出过高的代价,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激发管理层为企业长期发展着想。
3. 开展内部审计: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来发现和纠正盈余管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措施。
4. 加强市场监管: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力度,防止企业进行不正当的盈余管理行为。
综上所述,企业盈余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应对挑战,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并加强内部审计和市场监管力度,以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维护股东的利益。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核准资本、纳税、利润分配等方面的法定要求之外,通过利用某些减税或税收异议争端、高估或低估资产、利用资本金进行财务工程及其它手段等来控制企业的利润分配或减免相关的财务成本,从而达到盈利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
1.战略考虑:企业盈余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从而提高企业利益。
2.纳税减免:企业通过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税负,提高纳税效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3.股东利益:企业盈余管理可以促进企业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股价,吸引更多投资者。
4.提高经营效率: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提高经营效率,实现“以利益为导向”,从而增加盈利。
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
1.加强内部管理: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从而保证企业盈余管理不会影响信息披露和行为规范。
2.合规经营: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规定进行企业监管和监督,保证企业利润的真实和合法性。
3.透明度管理:企业要加强对外信息的披露,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外界更为透明,从而使投资者和其他相关方更加信任企业的经营状况。
4.加强外部监管:企业需要加强外部监管,保证企业的盈余管理不会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
总之,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企业必须合法合规经营,遵守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盈利最大化。
盈余管理的动因与其规范措施
盈余治理的动因及其规范措施关于盈余治理的本质,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认为:“盈余治理实际上是企业治理人员通过有目的的操纵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猎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治理’。
”而另一位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则是如此表述的:“盈余治理是在同意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治理是企业治理当局基于自身的私人利益,借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可能的变更,来左右财务报告的过程或行为。
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盈余治理的理解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适度的盈余治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它体现了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用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
另一种观点认为,盈余治理使盈利成为数字游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更有一些上市公司将“盈余治理”演变为“利润操纵”,给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严峻误导,应严格加以限制。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不管国内国外,盈余治理都不可能完全消除。
只能通过不断地推出一些完善措施来加以规范,同时提高各利益相关者识不盈余治理的能力,以期将盈余治理降到最低水平。
本文对盈余治理产生的客观条件、动因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规范的措施。
盈余治理的客观条件(一)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法规本身的不完善第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本身可能存在不合理因素。
例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假如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偏向性。
同时,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为了使准则对自己更有利,都会提出各自的要求,准则制定机构为了在利益相关方之间求得平衡,就必须给予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第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固有的特点为盈余治理行为提供了机会。
企业经营方式不同,经营活动范围不同,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日趋复杂,使得同类会计事项更具个性,会计准则不可能事无巨细,只有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设计出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如此就为企业在对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以及会计报告的编报等方面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范围。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盈余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企业盈余管理需要掌握好原因和对策,以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出现过度盈利或亏损的风险。
一、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1. 风险控制盈余管理可以用来控制风险,防止企业过度盈利或亏损。
如果企业过多依赖一个或几个客户或产品线,一旦这些客户或产品线出现问题,企业就容易出现严重损失。
因此,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在经营过程中获得更加稳定的盈利。
2. 均衡资金的运用企业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保持适当的现金流水平,确保企业具备足够的流动资金,避免资金短缺的风险。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将盈余资金用于合适的用途,例如用于研发、扩张、投资等,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3. 提高企业利润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利润。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
同时,通过对生产和销售的全面规划和管理,企业能够实现高效盈利,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1. 制定科学的盈余管理策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制定科学的盈余管理策略。
具体包括: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正确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合适的盈余分配政策等。
企业还需根据不同的阶段性经营成果制订不同的利润分配计划。
2. 加强内部管理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强销售渠道管理等,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此外,企业还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增强企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3. 加强市场开拓企业需要加强市场开拓,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产品竞争力。
具体可采取多种手段开拓市场,例如增加广告投入,开拓新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线等。
通过加强市场开拓,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进而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总之,企业盈余管理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盈余管理策略,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销售渠道开拓,进一步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途径及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途径及治理对策通过分析盈余管理的动因和途径作为切入点,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的缺陷在于内外部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会计准则建设和信息披露制度的落后。
标签:盈余管理;动因;途径;对策1 盈余管理的概念辨析学者Healy和Wahlan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作了如下的归纳和总结: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构建经济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宁亚平教授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增加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
2 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2.1 经济动因(1)管理层报酬分红动机。
由于公司盈余将直接或间接决定或影响管理者薪金水平的高低,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另外,隐性报酬如声望、政治前途、职务消费等,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也具有驱动力。
(2)融资动机。
中国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大多数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意识普遍加强,公司盈余无疑是评估和控制贷款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那些不能通过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企业,势必采用各种手段来加强盈余管理,以争取更多的银行贷款。
(3)市场动机。
市场动机包括:第一,便于二级市场炒作;第二,为并购增加筹码;第三,改善二级市场形象。
(4)实现盈利预测目标动机。
中国证监会制度规范中要求上市公司公布的预测会计数据中包括会计年度利润总额、每股收益、市盈率等与公司会计盈余有关的财务指标。
上述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在预测年度结束后,对出现重大预测偏差的做出解释。
(5)高级管理人员的更迭动机。
当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发生下述面临更迭的情况时,往往采取盈余管理行为。
一是原来的高层管理人员即将退休,为了在离职前尽可能增加自己的薪金收入以及能够载誉而退,往往采用使报告期净收益最大化的会计政策,使企业账面盈利人为上升。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引言:盈余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在学术界和实际应用中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盈余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或操纵公司财务报表,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本文旨在对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以及测度方法进行综述,以帮助理解盈余管理的本质和现实意义。
一、盈余管理的原因1.1 税务原因税务原因是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之一。
公司通常会通过合理的税务规划来减少纳税负担,因为税务支出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很大。
1.2 合约原因公司和债权人、股东等签订的合约中通常会包含一些盈余相关的条款,如分红政策、偿债能力等。
为了满足合约条件或获得更好的合约条款,公司可能采取盈余管理措施来调整财务报表。
1.3 市场评估原因盈余是市场评估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司对其盈余水平进行管理可以影响投资者和分析师对公司的评估和判断,从而影响股价。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2.1 维持公司声誉管理者通常希望公司能够维持良好的声誉,以吸引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关注和信任。
为了呈现出稳定和良好的盈余水平,管理者可能会采取盈余管理手段。
2.2 薪酬激励管理者通常通过公司的盈余水平获得薪酬激励,因此他们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达到或超越预定的盈余目标,以获得更好的薪酬回报。
2.3 避免破产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公司避免破产的风险。
通过调整财务报表,公司可以掩盖一些潜在的财务困境,给投资者和债权人一种更稳定的经营状况的印象。
三、盈余管理的测度方法3.1 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盈余管理测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公司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比率指标,如盈利能力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可以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3.2 离散化指标法离散化指标法是通过计算公司盈余的离散性指标,如标准差、方差等,来测度盈余管理的程度。
盈余离散程度越大,越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3.3 算法模型法算法模型法是使用数学或统计模型,如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来预测或测度盈余管理。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调整和操纵财务数据来管理企业盈余的过程。
企业盈余管理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的选择和运用,包括利润管理、财务报告的披露和信息传递等方面。
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包括税收规划、管理层激励、外部压力等,对策包括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财务监管、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等。
一、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1. 税收规划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利用税收政策的灵活性,以最小化纳税额为目标,合理利用减税措施和免税政策,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企业盈余。
2. 管理层激励管理层通常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激励目标。
管理层通常会以企业盈余作为自己的绩效评估标准,因此他们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盈余水平,以便获得更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3. 外部压力外部压力来自于公司股东、投资者、金融机构等。
这些利益相关方通常通过企业盈余水平来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为了满足外部压力,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包装和调整财务数据,以达到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预期。
二、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关键业务流程、财务数据的监督和管理,减少录入错误和内部舞弊的可能性。
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2. 加强财务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管和审计,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监测和打击。
同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规行为的追责力度,加大对违规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
3. 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企业应依据会计准则和规范要求,编制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充分披露财务信息,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同时,企业应主动沟通与投资者、金融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及时解答疑问,提供相关信息,增强市场信心。
4. 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管理意识投资者应加强自身的财务知识水平,增强识别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能力,以便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治理对策
善会计准则及有关法规 、 策和契约 ; 范公 司治理结构, 政 规 健全企业 内部会计控制体 系; 范政府行为 , 规 营造 消除盈余 管理的
外部 环 境 。
[ 关键词】 盈余 管理 ; 动因; 治理对策
[ 中图分类号】 F7. 25 1
一
[ 文献标识码】 B
计报告收益 的一个 正值 的线性 函数 ,并产生 了分红计划
第 2 1 年 第 1 期 00 1 ( 总第 3 1 ) 6期
商 业 经 济 S ANG E JNG I H Y I J
N .12 1 o ,00 1
Toa .6 tlNo3 1
[ 文章编 号】 10 — 0321 )1 03 — 2 09 64(001— 04 0
盈 余管理 的动 因及治理 对策
孙 慧媛
( 哈尔滨市财政局 , 黑龙江 [ 摘 哈尔 滨 100 ) 50 1
要】 盈余 管理是一柄“ 双刃剑” 。企业管理 当 的盈余管理行 为同时具有效率性和机会 主义倾向, 局 政府部 门应当尽
力引导企业管理当局向具有效率性的盈余 管理行为发展 , 避免机会主义倾 向。盈余 管理的动因有终极动 因和中介动 因。为保 障公司财务信 息的质量 , 更好的保护投 资者 、 债权人的利益 , 以维护我国证券 市场的正常秩序 , 治理盈余管理 问题 , 不断完 应
假 设 。分红计划 假设 是指经 理人员 有可能通过选 择会计
、
盈余管理的定义
在市 场经济发展过 程 中, 企业 为 了不被 社会所 淘汰 ,
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 以谋取 自身利益最大化。 企业
是理性经济人 , 由于委 托代理 关系 , 股东要 实现股东 财富 最大化 , 而经理层要 实现 自身 效用最 大化 , 想方设法 地进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治理对策
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利达到期望水平。
近年来,有关实证会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因此,采取相应措施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尽可能减少盈余管理负面影响十分必要。
一、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一)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是产生盈余管理的制度根源上市公司的产权借助股票的公开发行而分散为“股权”,投资者按照“同股同权”来分享企业收益,分担风险,共同控制企业。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分层授权并以董事会为核心的产权控制模式。
但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治理结构存在着制度性缺陷,表现为:1、股权高度集中,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会”,弱化了多元产权下股东对经营者的约束力度。
由于控股股东和经理层实质上把持上市公司,严重影响、控制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他们是信息的提供者但并不是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当会计信息因为监督契约的履行而获得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时,他们会尽可能地对其进行修正,以不公平地占有契约他方的利益,因此产生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2、董事会成员构成不合理,“内部人控制”问题相当严重,缺乏对经理监控的动机。
由于国家股的控股地位,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般由行政机关任命,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位合二为一;董事会成员绝大部分是内部经理人员,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所占的比重过低。
这就使得经理人员在公司的经营决策、利润分配、聘任或解聘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并可以对自我表现进行评价,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公司经理操纵利润,公司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3、监事会监督功能弱化,难以履行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监督职能。
按照《公司法》,监事会的主要职能是监督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
但“一股独大”使监事会形同虚设,难以履行对管理当局所提供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的监督职能,致使上市公司出现大量盈余管理行为。
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动机及把控
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动机及把控近些年来,企业盈余管理作为国内外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已大量存在于实物之中,同时也受到了许多企业管理者的关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盈余管理的问题。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公认会计准则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对会计方法的选择或构造交易活动,来操纵盈余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
因此介绍了盈余管理的两大类型,和盈余管理的动机,以及对如何控制监管企业盈余提出了建议。
标签: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动机;控制监管1 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概念一般来说,会计盈余管理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应计盈余管理”,它是指管理者在法律和公认会计准则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会计方法的选择或将某些交易的盈余做出有偏的估计,以此来混淆实际绩效并操纵对外披露的会计盈余。
这种方式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的,但尚未实现现金流入的应计利润,并不涉及真实的交易活动。
第二类则为“真实盈余管理”,它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控制调整企业真实的交易活动发生的时间,或构造真实的交易活动,来对向外披露的会计盈余进行操控。
该方式涉及到真实的经济活动,因此会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直接的影响。
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大多数研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上。
在会计制度与准则不够完善,监管控制水平较低的大背景下,应计盈余管理比真实盈余管理成本更低,且更容易实现。
然而近年来,随着会计法律法规,制度与准则的日趋完善,以及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使得应计盈余管理操作成本增加,操作空间缩小,且实施的难度与风险也不断加大。
并且从大量调查研究与实务中发现,当今社会的企业管理者更偏向于选择灵活程度更高,且更安全性隐蔽性更强的真实盈余管理。
2 盈余管理的动机2.1 管理层薪酬激励由于不同权利之间下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一般来说委托人会采取签订契约的方式来激励他们的代理人-管理者,只有净收益达到要求水平,管理者才能参与分红或得到契约薪酬。
因此,正如Healy and Wahlen (1998)指出,盈余管理与管理层薪酬的激励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联系,且他们盈余管理策略的改变也与管理层薪酬契约的变动息息相关。
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分析
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通过分析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以及进行实证研究,来揭示该现象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动因分析中,本文将探讨背后驱使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在手段分析中,将探讨公司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并分析其效果;同时对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分析结论。
结论部分将总结盈余管理的实际意义,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盈余管理的内在机制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手段、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实际意义、未来研究、结论。
1. 引言1.1 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公司盈余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稳定性和市场形象。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利用会计手段和财务政策来调整利润分配和财务报表,以达到管理层制定的经营目标和利润预期的过程。
盈余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公司实现盈利最大化,提高股东价值,还可以增强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声誉和信誉。
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应对市场竞争和经济波动,调整盈利水平,保障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发展。
盈余管理可以提高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和好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融资机会。
盈余管理可以优化公司的财务结构和成本控制,提高公司的财务效益和经营绩效,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
公司盈余管理对于公司的发展和经营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盈余管理手段和方法,公司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背景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背景主要集中在公司财务报告中盈余数据的操纵和调整。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公司在报告盈余时往往会出于各种目的进行管理。
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以及其对公司和市场的影响。
St公司的盈余管理:动因、手段与对策
St公司的盈余管理:动因、手段与对策【摘要】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了许多公司日常经营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以St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盈余管理的动因、手段与对策进行分析。
在动因分析部分,我们将探讨St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包括市场竞争压力、股东利益保障等因素。
在手段分析中,我们将深入探讨St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例如收入确认调整、资产减值、盈余操纵等方法。
在对策分析部分,我们将提出针对St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以保障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St公司的盈余管理实践,为其他公司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St公司、盈余管理、动因、手段、对策、引言、结论1. 引言1.1 1. 引言减少以及时间截止等信息。
我们将从动因分析St公司为什么需要进行盈余管理。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St公司采取的具体手段,包括如何调整财务数据以实现盈余目标。
我们将提出针对St公司盈余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St公司盈余管理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公司的财务运作和决策,为投资者、监管部门和内部管理层提供参考和指导。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监管政策的持续加强,St公司需要不断优化盈余管理,确保公司业绩和声誉的稳定。
2. 正文2.1 2. 动因分析St公司的盈余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环节,其动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St公司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业务拓展压力增大的挑战。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St公司需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推出新的产品,以保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对盈余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通过合理的手段来调整盈余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的需求。
St公司还需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政策法规的调整、市场规模的波动等因素都会对St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可能导致盈余水平的波动。
St公司需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盈余管理策略,以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分析
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分析【摘要】公司盈余管理在当今商业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市场竞争压力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司盈余管理的运作机制。
本文还将讨论公司盈余管理对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
总结文章,强调公司盈余管理对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并呼吁更多关注和研究该领域。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推动公司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司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市场竞争压力、公司治理结构、动因分析、手段分析、公司经营、发展、重要性、研究方向。
1. 引言1.1 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公司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盈余管理可以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投资决策。
良好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市场信任度。
2. 经营绩效评价:盈余是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或利用会计漏洞来操纵盈余,从而达到管理层的激励和绩效评价的目的。
了解和控制盈余管理对准确评估企业绩效至关重要。
3. 风险管理:盈余管理不当可能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触发法律风险,对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对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经营绩效评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对企业的发展和市场信誉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并分析其对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深入分析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探讨内部控制制度、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从而揭示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对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公司在实际运营中可能采取的盈余管理策略和方法;通过对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和手段的综合分析,探讨其对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启示。
浅析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及防范
2017年1期总第838期不需要计提折旧,进而会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折旧费用降低。
然而,目前企业大部分的机器设备都是在“营改增”之前购买的,不允许抵扣其进项税额,因此,企业的折旧费用未必会随之降低。
五、“营改增”对商业地产公司现金流量的影响“营改增”后企业缴税的税率由原来的营业税税率3%增长到增值税税率11%,因此当纳税义务发生时就要在一段时间内缴纳税款,这会对企业的现金流带来较大的压力。
此外,企业取得的进项税额是发生在购买原材料,固定资产等情况下,这就意味着企业在获得原材料时需要额外再支付11%税率的进项税额,虽然当企业出售产品时同时会收取销项税额这一部分现金,但二者在发生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无疑增大了企业现金流量的压力。
同时,建筑企业对收入的确认与其他行业不同,大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
这种方法经常会造成企业的账面收入大于实际取得的收入,而且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着拖欠工程款的情况。
这会导致建筑公司在纳税期只能提前垫付税款,从而导致资金被占用,使得企业现金流更加紧张。
六、“营改增”后商业地产企业的对策研究首先,对于企业改征增值税后,其税负的大小关键在于增值税的多少,也就是在于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多少。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尽量避免在一些个体经营户的手上采购,即使在价格上可能会有一定的优惠,但无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能会得不偿失。
其次,“营改增”之后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也可以抵扣,而在“营改增”之前购买的固定资产无法抵扣。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清理盘查,对于一些老旧的机器设备及时清理,购入新设备。
一方面处理掉旧设备可以取得一定现金,避免了资金的占用,另一方面购买新设备时可以获得较大的进项税额抵扣。
最后,实施“营改增”后,商业地产企业购买原材料,固定资产等时,额外支付的进项税额资金需要在卖出商品时才可以重新收回,中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导致资金被占用,并且时间差越长,资金被占用的机会成本就越大。
盈余管理的动因及其规范措施 管理资料
盈余管理的动因及其标准措施管理资料关于盈余的本质,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的控制对外财务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盈余管理的理解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它表达了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用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
另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使盈利成为数字游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更有一些上市公司将“盈余管理”演变为“利润操纵”,给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严重误导,应严格加以限制。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无论国内国外,盈余管理都不可能完全消除。
只能通过不断地推出一些完善措施来加以标准,同时提高各利益相关者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以期将盈余管理降到最低水平。
本文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条件、动因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标准的措施。
盈余管理的客观条件(一) 会计准那么、会计制度等会计法规本身的不完善第一,会计准那么与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本身可能存在不合理因素。
例如,会计准那么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如果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会计准那么就可能出现偏向性。
同时,在会计准那么制定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为了使准那么对自己更有利,都会提出各自的要求,准那么制定机构为了在利益相关方之间求得平衡,就必须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第二,会计准那么和会计制度本身固有的特点为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时机。
企业经营方式不同,经营活动范围不同,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日趋复杂,使得同类会计事项更具个性,会计准那么不可能事无巨细,只有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设计出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这样就为企业在对会计事项确实认、计量以及会计报告的编报等方面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范围。
同时,会计准那么与会计实践之间的时滞性,也会使得企业对某些会计事项确实认和计量等方面采取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从而使财务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
第三,各项会计以及相关法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也导致企业会按照有利于自己的原那么选择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盈余管理行为已经成为股票市场上司空见惯的公司管理层操纵利润的手段,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盈余管理在学术界都成为非常具有争议的公司行为。
本文试图从盈余管理的动因入手,分析其存在的社会、经济根源,以期对盈余管理研究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
并提出如何控制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因分析控制会计报表是公司财务信息的重要载体,报表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着相关利益者的决策行为。
而企业的盈余是考察一个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决定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下去或经营情况的优劣。
当今越来越多的盈余管理有关的会计造假、欺诈行为使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对上市公司感到失望,在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力的情况下,投资者只有选择逃离股票市场,从而导致股市低迷。
1998年美国前证监会主席Arthur.Levitt,就曾在其著名演讲《数字游戏》中表达丁对盈余管理现象的担忧,他指出,盈余管理已成为美国证券市场司空见惯却无人挑战的习惯,已演化成市场参与者之间违背市场原则的游戏,将给美国财务报告系统造成很坏的影响。
管理当局滥用“巨额冲销”(big bath)的方式来调整费用、提前确认收人、不切实际地计提准备冲销购买中已发生的研发费用这些方法正在威胁着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2001年接连出现的安然、施乐、世通公司的造假行为对美国会计报告体制以重大打击。
我国的股票市场更是丑闻不断,直接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盈余管理近二十年来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热点内容。
对于盈余管理的动因的研究是盈余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盈余管理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经济、社会、的动因呢?一、盈余管理动因研究的回顾Healy (1985)认为,盈余管理是基于奖金计划假设下的会计行为。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订有奖金计划的公司中,其经营者会使当期盈利最大化。
Shipper (1989)认为,盈余管理是有目的地干预财务报告的披露过程,其动机是获取某此私人利益。
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1999)指出盈余管理的动机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监管动机。
其中契约动机包括债务契约和管理报酬契约,监管动机包括行业监管、反托拉斯监管以及其他监管。
政治活动也将会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例如管制,税收等。
政治成本的变动也会使企业改变其会计程序。
Ross L.Watts 和 Jerold L.Zimmerman 指出在盈利报告水平问题上,政治活动提供的动机(降低盈利)恰好与管理报酬方案提供的动机(提高盈利)截然相反。
我国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很多都是利用国外的研究成果,创新不过。
但是还是很多学者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些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盈余管理动机。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刚刚建立,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够,加上我国独特股权结构,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特别突出,从而管理层有着强烈的筹资动机。
(张玉春李宗植 2005)通过筹资行为,达到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巨大的控制权收益,使得上市成为一种经济资源,股市融资被股票发行人看作是无需还本付息的“免费午餐”,能够带来可观的私人收益。
而相关规定在决定上市公司融资资格或决定是否对其进行特别处理时,均将净利润作为必备的条件之一。
因此,通过盈余管理、盈余操纵等手段虚构公司盈利水平从而取得公开融资资格,是大股东实现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主要乎段之一。
(王俊秋 2005)有些公司为了达到增发、配股的目的,通过盈余管理行为达到增发、配股所要求的底线,陆宇建(2003)指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配股政策的变化而改变,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政策诱致型的。
张祥建、徐晋(2005)研究结果表明: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系统的盈余管理行为。
影响了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导致配股后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整体滑坡。
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急的可靠性.引起各契约关系人之间的财富再分配和利益冲突从而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盈余管理行为也降低了上市公司的声誉制约了其在证券市场上进一步融资的能力。
同时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有着强烈的扭亏动机,以避免连续三年亏损避免摘牌。
陆建桥(1999)指出,在亏损上市公司首次出现亏损年份,公司存在着显著的非正常调减盈余的应计会计处理,在首次出现亏损前一年度和扭亏为盈年度,又明显地存在着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表明为了避免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及其前后年度普遍采取了相应的能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中也存在着一种与国外不同的政治动机行为,那就是公司高管人员为了能够捞到足够的政绩,达到个人的政治目的,如职位升迁、领导赏识等,从而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行为。
姚文韵(2005)认为很多高层管理者热衷于盈余管理,其动机很大程度上在为升迁准备政绩,他们认为选择升迁策略比追求收益策略更为有利而另有一些管理者即使在企业没有做出业绩,也期望通过盈余管理塑造上市公司良好外部形象,达到在企业没做好也可以转而在仕途发展的目的。
[!--empirenews.page--]在盈余管理动因的研究中,笔者认为有一种动因被忽略了,那就是在“国退民进”中,管理层收购也是我国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动因之一。
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由于高层管理者缺乏信托责任,相关的法律规范很不健全,加上执法不严,公司高管也就有动机通过盈余操纵,降低盈利,甚至造成企业亏损,从而降低企业价值。
在此后的管理层收购中,通过远远低于企业价值的价格购买企业,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二、盈余管理动因的分析中外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有着相同之处,但是又有很大的区别。
为什么会存在这些盈余管理的动因呢?企业形式个人独资、合伙制一直到现在公司制形式,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一个过程。
由于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也就产生了代理问题。
代理问题是由Coase (1937)、Jensen and Meckling (1976)和Fama and Jensen (1983)发展起来的所谓企业的契约观的核心问题。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Vishny2001)投资者如何才能确保他们的投资没有白白的投入,如何才能确保收回应得的回报呢?于是在投资者和管理者就要签订一系列的契约,以确保管理者站在投资者利益行事。
但是由于管理者和投资者目标函数是不相同的,如何衡量管理者是否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行事就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由于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管理者比投资者掌握着更为充分、完全的信息。
投资者只能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来了解企业内部的管理情况,经营者的业绩,以及是否侵占的投资者的利益。
无论是债务契约还是激励契约,企业是否盈利、盈利多少就成为衡量管理者能否定期偿还债务、忠诚度以及管理才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报酬和债务契约至少诱使一些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以增加奖金报酬、增强职位保障和减轻债务契约违约的可能性。
(Paul M Healy and James M .Wahlen 1999)股票市场的存在也成为了盈余管理的动因存在之一。
会计信息被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广泛用来对公司股票进行估价,这使得管理当局产生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公司股票短期价格表现的动机。
(Paul M Healy and James M .Wahlen 1999)公司为了能够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就有动机把报表做的好看一些。
投资者并不能在所有情况下分辨出盈余操纵行为,从而也就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达到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种情况在我国的股票市场表现的尤为明显。
在政治动机方面,企业管理者也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的以降低企业的所面临的政治成本。
税法和管制通过政府提供的服务(如公路、教育、公园)、津贴、保护性关税以及政府垄断(如加入职业的壁垒)把财富转移到个人手中。
(若某个特定企业存在着由于政治活动而引起的潜在财富转移,那么可以假定它的管理人员将采用能减少其财富转移的会计程序。
尤其是那些可能引发危机而受指责的企业(如石油公司),其管理人员相对于未受到政治压力的企业管理人员而言,跟乐于采取能减少预期盈利水平和引力变动的会计程序。
受管制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样也会考虑管制者将如何使用报告信息(普雷卡是和拉波波特,1977)我们可以看到只要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政府行为,企业就有政治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使自己的效用最大。
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政府在经济中还起着非常做要的作用,国有企业仍操纵的国计民生,在我国经济中占实质上的主导作用,由于国有企业尚未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以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在政治动机方面还表现出与国外企业的不同之处。
这种情况在上文已有所论及。
[!--empirenews.page--]三、盈余管理的控制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是有客观的内在及外在环境所决定,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
两权分离以及政府在经济中的存在,是盈余管理存在的决定因素。
所以,对于盈余管理只能进行控制,把盈余管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不能消除其存在。
如何对盈余管理进行控制,这就需要从法律上来进行规范。
La Porta等(1998)的回归分析表明:对投资者法律保护完备的国家同样也是执法严格的国家,亦即普通法系国家(如英、美等国),执法质量要高于大陆法系的国家(如德、日、法等国)。
而我国的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系,中国现代大部分的法律源于德国法典。
当前我国法律体系既不完备,又没有做到执法严格。
对中小股的利益保护不够,对上市公司的行为约束不严,从而使上市公司肆无忌惮地进行盈余管理。
在我国这不仅仅是偷偷摸摸的盈余管理行为,很多就是盈余操纵,盈余欺诈行为。
违规公司通过盈余操纵获得非正当利益远远超过其所付出的成本。
2001年10月23 日和24日,美国两家律师事务所 M ilberg Weiss Bershad Hynes&Lerach LLP和Cauley Geller Bowman&Coates LLP先后宣布代表在2000年7月3日到2001年8月31日期间购买网易美国存托凭证(ADR)的购买人向网易提出了集体诉讼。
因为其在2000年7月3日到2001年8月31日期间向市场上发布了一系列误导投资者的信息。
2001年5月8日,网易透露其账目上出现了100万美元的误报营收,并表示因此推迟发布200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的时间。
随后,在6月11日,网易又宣布上述误报可能影响其2000财年全年的财务报告,而且误报的营收额大约在300万美元左右。
8月31日,网易宣布其将对2000财年全年的财务报告进行修改,因为共有430万美元的营收均属误报。
对网易公司是“误报”还是“虚报”认定,将决定网易公司是否面临股东诉讼。
一旦认定为“虚报”,网易公司将会支付一笔庞大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