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练习
1、先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再找规律,把算式写完整(每题2分,共4分)
9×9+9=98×9+8=87×9+7=9876×9+6=
( )×( )+( )=( )×( )+( )=
2、先估计一个因数的范围,然后用计算器检验(每空1.5分,共6分)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验证了积的变化规律、掌握了验证的方法。计算器不但可以验证规律,还能方便的探索新的运算规律。(板书:“探索”)
二、探索规律:
(一)、第一关
让小组合作进行尝试
2×5=10
22×55=
222×55=
2222×5555=
……………
2222222×5555555=
学生用计算器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
课题
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一、验证规律
1、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
2、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说明验证的含义:验证就是通过举例来证实规律。(板书:“验证”)
让学生算出1×1,11×11,111×111三个算式的积,让学生观察积与两个因数之间的关系。
3、学生小组合作,以“1111×1111”为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并汇报验证过程,师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奥妙吗?
小组讨论,汇报,揭示规律.
2、让学生独立完成222222222×55555555=
说一说其中的奥妙
(二)、第二关,发现有趣的规律
出示:142857分别乘1、2、3、4,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合作,组长记录,组员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发现得数的规律。
算式
积的范围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2.能够用计算器对一些基本数学问题进行计算和验证;3.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2.基本数学问题的计算和验证;3.规律探索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如:在 1-100 中有多少个数字是 7 的倍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估算答案,并简单讨论 7 的倍数的规律。
3.2 讲解随后,教师可以讲解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比如,输入题目中的问题,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查看结果并分析答案的规律等。
3.3 初步探索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使用计算器进行探索。
如对于之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输入7, 14, 21, …, 100,使用计算器计算得出正确答案。
同时,让学生观察自己输入的数列,分析数列中规律,找到 7 的倍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规律探索能力。
3.4 规律探索实例分析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引导学生进行更加复杂的规律探索。
比如,教师可以出示以下问题:1.一个数加上 2 后是 5,那么这个数是多少?2.将三个不同的正整数相加得到 9,它们是哪些数?3.两个正整数的和为 25,它们的积是多少?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和验证,并寻找其中的规律。
3.5 总结在探究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宣读规律,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规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规律探索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同时,增强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对于学生来说,一些高难度的数学问题通常是很难理解和解决的。
但是,通过使用计算器这一工具,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视觉呈现来体验到数学问题所包含的规律,并更加深入地理解其本质。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_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导学案姓名:学习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日期我会学习2、那么:6÷11=0.5□5□……7÷11=0.6□6□……8÷11=0.□2□2……9÷11=0.81□□……3、用计算器验证规律:3×7=212.5×0.5=3.3×6.7=22.11 0.25×0.5= 3.333×666.7=0.025×0.5= 3.33333×66666.7=…………年级五年级课型新授主备教师刘兴起齐红丽学习目标1、会适时,正确使用计算器。
2、提高观察、对比、分析、归纳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适时使用计算器难点:提高对比、分析、归纳能力。
学具准备课本、学案知识链接1、用计算器探索帮我发现规律,如: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1)都是()小数;(2)循环节都是9的()我会新知预习我会学习让我把课本上的规律总结一下吧!我预习的小问号?我能闯关1、计算器计算:35.56÷12.7 35.56÷1.27 35.56÷0.127发现规律:怎样情况,商会比被除数大2、找规律填数(1)0.101 0.2002 0.3003 () 0.500005(2)()9 81 () 43046721(3)6.25 2.5 1()() 0.064(4)3.5 1.75 ()() 0.21875自我评价与评价我:。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共同探索数学规律。
教学内容:1. 认识计算器及其基本功能。
2. 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 探索数学规律,如数的倍数、数的因数、数的排列组合等。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索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1. 每位学生一台计算器。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如加、减、乘、除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二、探索数学规律1. 教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如“找出100以内的所有偶数”。
2. 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观察并记录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结果,发现数学规律,如“偶数都是2的倍数”。
4.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索数学规律,总结规律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数学题目,如“找出50以内的所有3的倍数”。
2. 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验证他们发现的数学规律。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所学的数学规律。
2. 学生分享他们在探索数学规律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3.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
2.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是否能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数学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1
2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提示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时,注意提醒学生看看自己的计算器,是否是能识别运算顺序的科学计算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合理选用计算工具和计算方法的必要性;会合理、灵活地使用计算器解决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重点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索和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难点自己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根据数据特点进行归纳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123456789(1)请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器中连续输入9个同样的数字,组成九位数,再除以“123456789”。
明确:计算规则。
(2)合作学习:思考:计算结果和你选择的数字有什么关系⑶用计算器验证猜想明确:学生能通过猜想、思考、验证猜想来学习新知识,更好。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板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游戏体验法:我们已经学会使用计算器,用计算器有什么优越性?计算快,那老师算得比计算器还快,你们信吗?我们比比看,你们用计算器,老师口算。
出示:9999×15= 9999×19= 9999×12=比赛结果老师赢。
教师顺势提示课题。
设计意图:在新课导入时,通过比赛游戏唤起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1.学生用计算器探究:9999×11=9999×12=9999×13=9999×14=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9999×11=1099899999×12=1199889999×13=1299879999×14=139986观察计算结果,说发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 (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增强计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 探索数学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数学规律。
2. 学会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计算器。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计算方法,如加减乘除、乘方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器吗?它有什么作用呢?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计算器是一种便捷的计算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完成各种计算。
二、探索规律(10分钟)1. 教师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计算器上的数字和符号有什么规律?2. 学生自由探索,尝试找出规律。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发现,进行展示和讲解。
4. 学生总结规律,如:数字的排列顺序、符号的用法等。
三、实践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计算题目,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展示和讲解。
4. 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如: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等。
四、合作学习(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道较复杂的计算题目。
3.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解决问题。
4. 各组展示计算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数学规律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加强练习。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使用计算器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总结计算方法和数学规律,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 难点: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 演示法:演示计算器的操作过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 探究法: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开关机、数字输入、运算符号输入、清除等。
3. 演示:教师演示计算器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 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如平方数、立方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和探索。
2. 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检查学生在计算练习中的速度和准确性。
3. 规律探索能力:评价学生在探究环节中发现的数学规律,以及能否用计算器验证这些规律。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计算器教学的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方案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方案
本节课我们将依托教材第七章《计算器与数学探究》第三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规律的探索。具体内容包括:
1.探索平方数和立方数的规律;
2.运用计算器计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项数、和等特征;
3.探索数的阶乘以及与幂的关系;
-难点四:数学建模,如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如计算贷款的每月还款额,能够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器求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生动的案例、互动的提问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核心知识,突破学习难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器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学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表达与问题解决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平方数和立方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计算器验证其规律;
(2)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运用计算器计算其项数、和等特征;操作;
(4)将数学规律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举例:
-难点一:平方数和立方数在数轴上的分布,如平方数是间隔递增的,而立方数增长速度更快,通过计算器找出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先用计数器计算下面各题,然后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很有趣的规律。
1÷11= 2÷11=
0.0909...
0.1818… 0.2727… 0.3636… 0.4545…
3÷11=
4÷11= 5÷11=
商的规律是: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被除数的9倍。
不计算,你能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 的几题的商吗? 5÷11=0.4545…
任选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 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用所得结果的四位数重复上述 过程,最多七步,必得 6174. 例如:任选 1 、 2 、 6 、 7. ( 1 ) 7621-1267=6354,(2)6543-3456=
任选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 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用所得结果的四位数重复上述 过程,最多七步,必得 6174. 例如:任选 1 、 2 、 6 、 7. ( 1 ) 7621-1267=6354,(2)6543-3456=3087,
任选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 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用所得结果的四位数重复上述 过程,最多七步,必得 6174. 例如:任选 1 、 2 、 6 、 7. ( 1 ) 7621 - 1267=6354 , (2)6543 - 3456=3087,(3)8730 - 0378=8352,(4)8532-2358=
如果我们继续往下探索,这样的规律还适用吗?请 试一试下面的各题。 10÷11=0.9090… 11÷11=0.9999…=1 12÷11=(11+1) ÷11=11÷11+1÷11 =1+0.0909… =1.0909… 13÷11=(11+2) ÷11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数学规律的探索。
教学难点:1. 计算器的操作技巧。
2. 数学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教学准备:1. 计算器。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如加、减、乘、除等。
2. 提问:你们觉得计算器除了可以用来计算数学题目,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二、探索规律(10分钟)1. 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组数学题目,如:1 2 = 32 3 = 53 4 = 74 5 = 95 6 = 112. 让学生观察这组题目,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规律: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和是奇数。
4. 引导学生用计算器验证这个规律,如计算 6 7、7 8、8 9 等。
5. 提问:你们还能找到其他类似的规律吗?6.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索其他数学规律,如:- 两个连续的奇数相乘,积是奇数。
- 两个连续的偶数相乘,积是偶数。
- 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相乘,积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的平方减去1。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数学规律的探索。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3.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今天课堂上探索的数学规律。
2. 让学生尝试用计算器探索其他数学规律,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发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学会与他人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与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比赛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了我们的好朋友——计算器(板书:计算器),我们已经在上学期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谁能说说用计算器计算有哪些注意点?今天我们继续使用计算器,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干什么呢?过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2.现在老师想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用计算器,我用口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为了公平起见,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出示题目。
谁赢了?你知道沈老师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吗?老师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口算,是因为我知道了乘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数学规律(板书:规律)今天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探索规律。
(补充课题)(二)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1.出示表格,请看这张表格,在乘法算式中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一个因数是36,另一个因数是30,请用计算器计算出36x30的积。
请大家注意,现在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请你猜一猜得到的积和1080会有怎样的关系?下面的3组算式的积和1080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认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想法称之为猜想,要想证明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还是需要对它进行验证,那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计算)2.好,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完成作业纸上的表一。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引言概述:计算器是现代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还可以通过探索规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五年级数学课堂中如何利用计算器来探索规律,并提供五个具体的探索方法。
一、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字的逆运算1.1 逆运算的概念和意义在数学中,逆运算是指与某个运算相反的运算。
例如,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乘法的逆运算是除法。
通过计算器,学生可以输入一个数,然后通过逆运算来求得与之相反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逆运算能力。
1.2 逆运算的实际应用逆运算在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例如购物时找零、解方程等。
通过计算器,学生可以模拟这些实际应用的情境,进行逆运算的练习,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逆运算的拓展应用除了常见的逆运算,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逆运算问题。
例如,给定一个数的平方,通过计算器逆运算求得原数是多少,可以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字的变换2.1 数字的变换概念数字的变换是指通过某种规则将一个数转化为另一个数。
例如,将一个数的个位和十位互换,将一个数的各位数字相加等。
通过计算器的帮助,学生可以快速进行数字的变换,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2.2 数字变换的规律探索通过计算器,学生可以输入一系列数,然后进行不同的数字变换,观察变换后的数之间是否存在规律。
例如,输入一组数,将每个数的各位数字相加,然后观察相加后的数是否有什么特点,从而发现数字变换的规律。
2.3 数字变换的应用数字的变换不仅仅是为了探索规律,还可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将一个数的各位数字相加,如果得到的结果是9的倍数,则原数也是9的倍数。
通过计算器进行数字变换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数学规律。
三、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列的生成3.1 数列的概念和特点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通过计算器,学生可以输入数列的前几项,然后通过规律来生成后面的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列生成能力。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课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
一个因数 24
另一个因数 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积
720
24
8
60
30
1440 240
24
4
300 30 7200 120
参考答案
1.3;6;9;12;21;24
2. 9
98
987
1234X8+4=9876
12345X8+5=98765
3.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就扩大几倍
板块四、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乘、除法计算方法和用 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积的变 化规律。教学后,有几点体会:
1.在充分经历中感悟。 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充分注意这一点,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去发现积 的变化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大量的举例、观 察中去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提问:填写这几道算式的得数时你是怎样想的? 你们的得数对不对呢?请你用计算器验算,看看你写得对不对。 学生用计算器验算。
5.引导归纳。 交流:上面写的得数对不对? 追问:比较所有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如果反过来比,把下面每题的除数除以几变成111,商是怎样 变化的?小组里讨论一下。
小结:一些复杂计算里的规律,可以用计算器计算、比较来发 现。今天通过计算器计算,我们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 除数乘几,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几;反过来,除数除以 几,得到的商就等于原来的商乘几。 【设计意图:在具体实践中,引导学生用计算器进一步验证积的变 化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数学教案模板设计范文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数学教案模板设计范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数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工具计算器、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引入(一)小组合作,使用计算器。
现在老师给出一个表格,请根据内容用计算器算一算。
你能发现规律吗?(二)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每组请两个同学来汇报她们的最终计算结果。
师:看了以上的结果,大家有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最终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真的是很神奇,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生:有。
2 探索新知(一)探索规律(课件出示例题:)1÷11=2÷11=3÷11=4÷11=5÷1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指名汇报结果。
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师:观察计算出来的结果,分组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汇报结果: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分析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1. 通过计算发现规律。
2. 规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计算器。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计算器使用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计算器时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呢?二、探究发现1. 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系列算式。
2.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发现的规律。
4.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实践应用1. 出示一些算式,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发现的规律。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 交流验证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
四、巩固提高1. 出示一些类似的算式,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 交流计算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拓展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 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其他类似的例子吗?3.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规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探究,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算式,探索更多有趣的规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
2. 通过使用计算器,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计算器发现并总结数学规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足够数量的计算器。
2. 准备用于实践探索的数学题目材料,其中包括一些有规律的数列、数学运算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活动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入课堂活动:“我们经常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但是,除了进行传统的算术运算,我们能否通过使用计算器来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呢?请思考一下。
”Step 2:探索规律2.1. 数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有规律的数列给学生,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数列中的数字。
例如,“1,2,4,8,16,32,...”,请学生计算下一个数字是多少,并总结规律。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计算器功能,如乘法、幂运算等,以便更好地发现规律。
2.2. 运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带有运算符的数学题目给学生,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例如,“12 + 34 =?”、“56 - 23 =?”、“78 * 9 =?”、“90 ÷ 6 =?”等。
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结果后,可以比较计算结果之间的关系,并总结运算规律。
Step 3:总结规律学生在完成探索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他们发现的规律。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汇报,或者直接在黑板上整理出总结的规律。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对所发现的规律进行解释和推理,形成自己的理论,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Step 4:应用规律4.1. 运用数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数列的前几项,并要求学生预测后面几项的数值。
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预测,并解释推理过程。
例如,“1,4,9,16,25,...”,请学生预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并使用计算器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2. 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2. 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3. 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器观察、分析、归纳数学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1)介绍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2)演示计算器的开关机、清屏、数值输入、运算符输入等基本操作。
(3)学生跟随教师操作,熟悉计算器的使用。
3. 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器上的数字,发现其中的规律。
(2)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总结规律。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更多数学规律。
4. 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1)举例说明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学生分享自己使用计算器的经历和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熟练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2)运用计算器探索更多数学规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计算器操作熟练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计算器操作和数学规律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器,发现并探索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数学教学反思1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数学教学反思《《用计算器探究规律》数学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1、《用计算器探究规律》数学教学反思师:我想接着和大家玩一个嬉戏,情愿吗?这个嬉戏叫“我的特异功能”。
我须要小助手和我协作一下。
〔学生上台,老师出示下表〕因数因数积积的改变师:〔对一生〕这是一张表格,你的任务就是依据教师的要求来填表、回答下列问题。
其他同学帮助看,留意看、留意听。
师:〔背朝学生〕小助手,请在表格第一行任写一个乘法算式,假如因数比拟大,可以用计算器计算积。
小助手,请告知我,积是多少?〔小助手答复〕师:小助手,其次行的第一个因数不变,其次个因数随意乘一个数,告知我,其次个因数乘了几?〔小助手答复〕师:同学们,虽然我不知道原来的两个因数是多少,但我知道此时此刻的积是多少,是××。
不坚信,你们算算看。
师:坚信教师有特异功能吗?〔不坚信〕那你们猜猜教师是怎么算出此时此刻的积的?生:我也能算出来,用上一行的积去乘6。
师:是吗?大家算算看。
〔学生计算,表示同意〕师:我想采访一下这位同学,你怎么想到用上一行的积乘这个数的?〔指其次个因数乘的数〕生:因为这个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所以积也同时乘6。
师:那假如乘7呢?生:积也乘7。
师:假如乘101呢?生:积也乘101。
师: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认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板书〕。
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我可有点半信半疑。
这个说法我们可以称之为猜测,到底对不对须要进一步来验证。
思索一下,如何验证?生:可以把这个猜测用到实际中。
师:对,事实胜于雄辩,咱们可以举些例子。
〔学生举例。
一组学生用因数乘因数算出积是多少,另一组学生用猜测的方法算出积,并比拟结果〕因数因数积积的改变29461334-2946×680041334×629×80461067301334×802946×10133401334×1029×2046266801334×20师:同学们,咱们随意举了几个例子,请大家细致视察整张表格,你发觉了什么?生:刚刚那位同学说的猜测是正确的。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课时,学生的积极性极高,可能是他们可以乘机玩一玩他们认为非常神奇有趣的计算器吧!虽然这一现象使课堂看着充满激情,但在这激情的背后却让我陷入了几点思考之中。
1、计算器要“利用”到何种程度为宜。
我们借助计算器,将学生的思维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更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
在猜想、枚举验证、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经历大量的计算,其中也包括一些大数目的计算。
为了使学生摆脱这些繁杂的计算,让学生的思维集中于探索和发现规律上,教材也明确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这些计算。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与方法,并使教学过程更多地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这是计算器的作用所在。
但同学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计算器是用来帮助学生能较快较准地计算出大数目计算题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发现各种规律。
所以我认为计算器只是本节课的一种辅助工具,而非本课所学规律的重点。
我们不要把计算器神奇化,使得学生过分相信、依赖于计算器计算,这样只有害处且无益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感的培养。
2、本课内容似乎略显单薄,时间尚余。
本课是教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的规律。
但是通过实践教学,我发现这个内容在一节课内进行教学和相应的应用练习,时间还有多余,学生也似乎还能学习的余力。
对此,教师可以有多种处理方式,比如增加练习,进而巩固知识;又如适当地补充学习内容:(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的变化;(2)两个因数都有变化时积的相应变化等等。
如果是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考虑,我则偏向选择第二种处理方法。
当然,这是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
对于其他学生则可在今后的学习和练习中慢慢巩固。
我觉得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还能有效地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五年级数学上《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一、有效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6.7 = 22.11 。
3.33×66.7 = 222.111 。
3.333×666.7 = 2222.1111 。
3.3333×6666.7 = 22222.11111 。
3.33333×66666.7 = 222222.111111。
3.33……3 ×666……6.7= 222……2. 111……1
它们的商都 是循环小数。
循环节都是 被除数的9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 道题的商。
6÷11=__0_.5_4_5_4… 7÷11=_0_._6_3_6_3… 8÷11=_0_._7_2_7_2… 9÷11=_0_._8_1_81…
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3×0.7
= 2.1 。
先找规律,再按规律填数。
(1)6.25 2.5 1 0.4 0.16 0.064 (2)7 3.5 1.75 0.875 0.4375 0.21875
(3)根据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得数。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1225 45×45= 2025 55×55= 3025
什么是“数字黑洞”?
数字黑洞是指自然数经过某种数学运算之 后陷入了一种循环的情况。例如,任意四个不 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 用大数减去小数。用所得结果的四位数重复上 述过程,最多七步,必得6174。即:7614 1467=6174。仿佛掉进了黑洞,永远出不来。
今天你有 什么收获?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 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你发现了 什么规律?
例9.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目。
1÷11= 0_._0_9_0_9_… 循环节是09,是被除数的9倍 2÷11= _0_.1_8_1_8_… 循环节是18,是被除数的9倍 3÷பைடு நூலகம்1=_0_._2_7_27_… 循环节是27,是被除数的9倍 4÷11=_0_._3_6_36_… 循环节是36,是被除数的9倍 5÷11=__0._4_5_4_5… 循环节是45,是被除数的9倍
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 字,但要想在心里,别说出来,比如我最喜欢 “3”,就在计算器上连输9个“3”,然后把它除 以“12345679”,除完后你只要告诉我答案, 我就知道你喜欢几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1、什么是 循环小数?
2、什么是循环 节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 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 循环小数。
完成教材第38页 “练习八”第13 题,第14题。
100个3
99个6
100个2 100个1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目。
1234.5679×9 = 11111.1111 1234.5679×18 = 22222.2222 1234.5679×27 = 33333.3333
不计算,你能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吗?
1234.5679×36=_44_444.4444 1234.5679×63=_77_777.7777 1234.5679×72=_88_888.8888 那这一道题呢? ( 1234.5679 ) ×( 81 )=99999.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