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物化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 第三个阶段:19世纪 年末到 世纪初 第三个阶段: 世纪 年末到20世纪初 世纪70年末到 玻耳兹曼(Ludwig Edward Boltzmann)结合热力学与分 子动力学的理论,建立了统计热力学,提出非平衡态理 论基础,至二十世纪初吉布斯(J. Willard Gibbs) 提出系 统理论,建立了统计力学。 玻尔兹曼 (Ludwig Boltzmann, 1844~1906,奥地利) 现代物理学奠基人。提出“各态遍历”原理(1971), 给出熵的微观状态方程(玻尔兹曼方程) (1877)。 吉布斯 (Josiah Willard Gibbs, 1839~1903,美国) 合并能和熵,引入(Gibbs)自由能概念(1876) 麦克斯韦 (James Clerk Maxwell, 1831~1879,英国) 创立电磁场理论,对气体分子运动论有很大贡献。 引入“麦克斯韦妖(daemon)”来解释统计热力学 8 (1871),提出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定律(1872)。
nRT W = − ∑ pambdV = − ∫ pdV = − ∫ dV V
功是“非状态函数” 与途径相关) 功是“非状态函数”(与途径相关) ∆W
×
17
3. 热 Q 因温度不同而交换的能量 系统与环境间因温度不同而交换的能量。 系统与环境间因温度不同而交换的能量。 单位: 单位:J、kJ; ; 非状态函数; 非状态函数; dQ、∆Q × → Q、δQ 、 、 某过程的热必须按照原途径计算。 原途径计算 某过程的热必须按照原途径计算。 4. 热力学能 U 系统内部的能量。单位: 系统内部的能量。单位:J、kJ; ; 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可写成 dU、∆U; 、 ;
∆U = Q + W
(2.2.6a) (2.2.6c)
15
符号规定:系统得到为正,失去为负。 符号规定:系统得到为正,失去为负。
2. 功W
功是系统内部粒子有序运动 而与环境 交换的能量。 交换的能量。 体积功的计算 体积功的计算 活塞在环境压力p 活塞在环境压力pamb移 作微体积功: 动dl,作微体积功:
14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研究系统的热力学能变 热力学能变(∆ 与过程的 与过程的功 研究系统的热力学能变 ∆U)与过程的功(W)、热 、 (Q)之间的关系,本质是能量守恒定律。 之间的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之间的关系 表述: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出来的” 表述: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出来的”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出来的 “热不能自动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热不能自动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热不能自动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表达式: 表达式: dU = δQ+ δW +
(1)向真空膨胀; 向真空膨胀; 向真空膨胀 (2) 反抗 pamb= 50.66 kPa 的恒外压膨胀到平衡; 的恒外压膨胀到平衡; (3) 恒温可逆膨胀。 恒温可逆膨胀。
19
§2.3 恒容热、恒压热,焓
1. 恒容热(QV) 恒容热(
dU = δQ + Leabharlann BaiduW
不考虑非体积功 (δW
'
'
= 0)
δQ = dU + p amb dV − δW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简介
• 热力学是专门探讨能量内涵、能量转换的科学, 热力学是专门探讨能量内涵、能量转换的科学, 能量内涵 的科学 尤其专注于系统与外界环境间的能量交换问题, 尤其专注于系统与外界环境间的能量交换问题, 是结合工程、物理与化学的一门学问。 是结合工程、物理与化学的一门学问。 • 热力学和“热” 有关,和“力” 也有关。 热力学和“ 有关, 也有关。 • 热力学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引擎、涡轮机、 热力学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引擎、涡轮机、 压缩机、发电机、推进器、燃烧系统、 压缩机、发电机、推进器、燃烧系统、冷冻空 调系统、能源替代系统、 调系统、能源替代系统、生命支持系统及人工 器官等。 器官等。
11
• 热力学平衡状态
热平衡 热力学平衡 力平衡 相平衡 化学平衡
各处温度相同 各处压力相同 各处组成相同 无化学反应或反应 已达平衡
12
• 过程和途径
恒温 恒压 恒容 绝热 循环 可逆 Tsys=Tamb , T2=T1 psys=pamb , p2=p1 V2=V1 , dV=0 Q =0 状态函数变化为零
焦耳 (James Prescott Joule, 1818~1889,英国) 热力学第一定律(1843)。 卡诺 (Sadi Carnot,1796~1832, 法国),1824年 “关于火的动力考察”,提出卡诺循环,研究蒸 汽机效率(1824) 克拉佩龙(Benoit-Pierre Clapeyron,1799~1864, 克拉佩龙 法国) 根据对蒸汽机的研究,首次提出热力学第 二定律(1834)。
3
• 第一个阶段:17世纪末到 世纪中叶 第一个阶段: 世纪末到 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进行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制造出蒸汽机,就“热” 的 本质展开了研究和争论,为热力学理论的建立做了准备。 布莱克(Joseph Black,1728~1799, 英国) 布莱克 发现冰融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发现相 变热(1761) 汤姆逊(Benjamin Thompson, 1753~1814, 又 汤姆逊 称拉姆福德伯爵 (Count Rumford), 美裔英国人) 发现热—功转换,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1798) 迈尔 (Julius Robert Mayer, 1814~1878,荷兰)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42)
5
威廉·汤姆生 开尔文爵士 开尔文爵士, 威廉 汤姆生 (开尔文爵士,William Thomson (Lord Kelvin),1824~1907,英国),独立发现绝 对零度(1851 ),开尔文温标(1848) 开尔文的哥哥—詹姆斯 汤姆生 (James Thomson, 1822~1892, 詹姆斯·汤姆生 詹姆斯 英国)首次使用“热力学(thermodynamics)”这个名词(1849) 克劳修斯 (Rudolf Clausius, 1822~1888,德国) 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1850), 首次引入平均自由程 概念(1858),首次定义“熵”(1854),提出 “熵增原理”(1865);首次用统计方法导出压力 公式(1851),引进自由程概念(1858),获科普利 奖。 能斯特(Walther Nernst, 1864~1941,德国) 能斯特 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1906),于1920年获Nobel物 理奖。
4
• 第二个阶段:19世纪中到 世纪 年代末 第二个阶段: 世纪中到 世纪70年代末 世纪中到19世纪
发展了热力学和分子运动论, 发展了热力学和分子运动论,这些理论的诞生与热功当量原理 热力学 有关。该原理奠定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 有关。该原理奠定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而第一定律和 卡诺理论结合,又导致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形成; 卡诺理论结合,又导致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形成;热功当量原 理跟微粒说结合则导致了分子运动论的建立, 理跟微粒说结合则导致了分子运动论的建立,以牛顿力学为 基础的气体动力论开始发展起来。 基础的气体动力论开始发展起来。
pVT变化 变化 过程 相变化 化学变化
13
可逆过程
系统经历某过程后,能够通过原过程的反 系统经历某过程后, 向变化使系统和环境都回到原来的状态(在 向变化使系统和环境都回到原来的状态 在 的过程。 环境中没有留下任何变化 )的过程。 的过程 可逆过程是在无限接近平衡条件下进行 的过程, 的过程,即:Tamb=T±dT,pamb=p ± dp;可 ± , ; 理想化的过程 逆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 逆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
活塞,面积As 气体 l dl 图2.2.1 体积功示意图
pamb
δW = − Fdl = − pamb Asdl
δW = − pamb dV
宏观过程:
W =
∑−p
amb
dV
16
不同过程体积功的计算
一般过程: 一般过程: W = − ∑ pambdV 恒压过程: 恒压过程: W = ∑ − pambdV = − p∑dV = − p∆V 恒外压过程:W = − pamb ∆V 恒外压过程: 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
本章基本内容
• • • • • •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 气体pVT变化过程热力学计算 相变化过程 化学变化过程的计算 真实气体变温过程(节流膨胀)
9
§2.1 热力学基本概念
• 热力学系统与环境 热力学系统与 系统 系统:研究对象;环境: 系统:研究对象;环境:与系统相关的部分 物质交换 能量交换 系统 封闭系统 敞开系统 隔离系统 广度性质 性质( • 热力学性质(热力学量) 热力学性质 热力学量) 强度性质
U = f (T 、V )
计算
∆U = U 2 − U 1 ∆U = Q + W
18
例题: 例题: 现有1 理想气体, 现有 mol 理想气体,由 p1=101.325 kPa、 、 T1=273.15 K 的始态出发,通过以下三种途 的始态出发, 径,变化到 p2=50.66 kPa、 T2= 273.15 K 的 、 末态,求各体积功。 末态,求各体积功。
10
• 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热力学性质(热力学量) 状态:热力学性质(热力学量)取确定值的情况 状态函数: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称为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称为状态函数,它 们与状态相关。 们与状态相关。 状态函数具有全微分特性。 状态函数具有全微分特性。 思考题 • 系统的一个状态能否有不同的体积? 系统的一个状态能否有不同的体积? • 系统的不同状态能否有相同的体积? 系统的不同状态能否有相同的体积? • 系统的状态变了,是否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变? 系统的状态变了,是否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变? • 系统的某个状态函数变了,是否其状态必然改变? 系统的某个状态函数变了,是否其状态必然改变?
2
热力学定律
• 热力学第零定律,两物体分别与第三个物体处 热力学第零定律, 于热平衡时,此两物体也处于热平衡的状态。 于热平衡时,此两物体也处于热平衡的状态。 • 热力学第一定律,1840,焦耳;能量守恒,研 热力学第一定律, ,焦耳;能量守恒, 究变化过程热力学能、 热之间的转换; 究变化过程热力学能、功、热之间的转换; • 热力学第二定律,1848~1850年,开尔文、克劳 热力学第二定律, 年 开尔文、 修斯等;系统变化的方向和限度,核心是熵; 修斯等;系统变化的方向和限度,核心是熵; • 热力学第三定律,1912年,普朗克等;熵值的 热力学第三定律, 年 普朗克等; 基准,第三定律熵。 基准,第三定律熵。
6
“热力学之父”开尔文 热力学之父” 热力学之父
• 上帝要给人类科学,于是“牛顿”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上帝要给人类科学,于是“牛顿”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上帝要给人类工程,于是来了“开尔文” 上帝要给人类工程,于是来了“开尔文”,从此产生 了电机工程、资讯工程与机械工程。 了电机工程、资讯工程与机械工程。 • 开尔文是位天才,10岁进大学,22岁剑桥大学就想聘 开尔文是位天才, 岁进大学 岁进大学, 岁剑桥大学就想聘 他去当物理系主任, 他去当物理系主任,绝对温度 K 就来自于他姓氏的缩 他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他首先压缩制出液氮 热力学第二定律, 液氮, 写。他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他首先压缩制出液氮, 他铺设了环球信息的第一条电缆 发明了电子检流器 第一条电缆, 电子检流器, 他铺设了环球信息的第一条电缆,发明了电子检流器, 最先提出同位素放射理论 同位素放射理论的 因为他的发现, 最先提出同位素放射理论的。因为他的发现,世界上 每一个学习工程与理科的学生,打开课本, 每一个学习工程与理科的学生,打开课本,就会发现 能量”的观念贯穿了每一个物理与化学的公式, “能量”的观念贯穿了每一个物理与化学的公式,解 释了每一个热、 磁的运动,成为近代科技的基石。 释了每一个热、电、磁的运动,成为近代科技的基石。
• 第三个阶段:19世纪 年末到 世纪初 第三个阶段: 世纪 年末到20世纪初 世纪70年末到 玻耳兹曼(Ludwig Edward Boltzmann)结合热力学与分 子动力学的理论,建立了统计热力学,提出非平衡态理 论基础,至二十世纪初吉布斯(J. Willard Gibbs) 提出系 统理论,建立了统计力学。 玻尔兹曼 (Ludwig Boltzmann, 1844~1906,奥地利) 现代物理学奠基人。提出“各态遍历”原理(1971), 给出熵的微观状态方程(玻尔兹曼方程) (1877)。 吉布斯 (Josiah Willard Gibbs, 1839~1903,美国) 合并能和熵,引入(Gibbs)自由能概念(1876) 麦克斯韦 (James Clerk Maxwell, 1831~1879,英国) 创立电磁场理论,对气体分子运动论有很大贡献。 引入“麦克斯韦妖(daemon)”来解释统计热力学 8 (1871),提出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定律(1872)。
nRT W = − ∑ pambdV = − ∫ pdV = − ∫ dV V
功是“非状态函数” 与途径相关) 功是“非状态函数”(与途径相关) ∆W
×
17
3. 热 Q 因温度不同而交换的能量 系统与环境间因温度不同而交换的能量。 系统与环境间因温度不同而交换的能量。 单位: 单位:J、kJ; ; 非状态函数; 非状态函数; dQ、∆Q × → Q、δQ 、 、 某过程的热必须按照原途径计算。 原途径计算 某过程的热必须按照原途径计算。 4. 热力学能 U 系统内部的能量。单位: 系统内部的能量。单位:J、kJ; ; 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可写成 dU、∆U; 、 ;
∆U = Q + W
(2.2.6a) (2.2.6c)
15
符号规定:系统得到为正,失去为负。 符号规定:系统得到为正,失去为负。
2. 功W
功是系统内部粒子有序运动 而与环境 交换的能量。 交换的能量。 体积功的计算 体积功的计算 活塞在环境压力p 活塞在环境压力pamb移 作微体积功: 动dl,作微体积功:
14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研究系统的热力学能变 热力学能变(∆ 与过程的 与过程的功 研究系统的热力学能变 ∆U)与过程的功(W)、热 、 (Q)之间的关系,本质是能量守恒定律。 之间的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之间的关系 表述: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出来的” 表述: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出来的”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出来的 “热不能自动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热不能自动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热不能自动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表达式: 表达式: dU = δQ+ δW +
(1)向真空膨胀; 向真空膨胀; 向真空膨胀 (2) 反抗 pamb= 50.66 kPa 的恒外压膨胀到平衡; 的恒外压膨胀到平衡; (3) 恒温可逆膨胀。 恒温可逆膨胀。
19
§2.3 恒容热、恒压热,焓
1. 恒容热(QV) 恒容热(
dU = δQ + Leabharlann BaiduW
不考虑非体积功 (δW
'
'
= 0)
δQ = dU + p amb dV − δW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简介
• 热力学是专门探讨能量内涵、能量转换的科学, 热力学是专门探讨能量内涵、能量转换的科学, 能量内涵 的科学 尤其专注于系统与外界环境间的能量交换问题, 尤其专注于系统与外界环境间的能量交换问题, 是结合工程、物理与化学的一门学问。 是结合工程、物理与化学的一门学问。 • 热力学和“热” 有关,和“力” 也有关。 热力学和“ 有关, 也有关。 • 热力学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引擎、涡轮机、 热力学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引擎、涡轮机、 压缩机、发电机、推进器、燃烧系统、 压缩机、发电机、推进器、燃烧系统、冷冻空 调系统、能源替代系统、 调系统、能源替代系统、生命支持系统及人工 器官等。 器官等。
11
• 热力学平衡状态
热平衡 热力学平衡 力平衡 相平衡 化学平衡
各处温度相同 各处压力相同 各处组成相同 无化学反应或反应 已达平衡
12
• 过程和途径
恒温 恒压 恒容 绝热 循环 可逆 Tsys=Tamb , T2=T1 psys=pamb , p2=p1 V2=V1 , dV=0 Q =0 状态函数变化为零
焦耳 (James Prescott Joule, 1818~1889,英国) 热力学第一定律(1843)。 卡诺 (Sadi Carnot,1796~1832, 法国),1824年 “关于火的动力考察”,提出卡诺循环,研究蒸 汽机效率(1824) 克拉佩龙(Benoit-Pierre Clapeyron,1799~1864, 克拉佩龙 法国) 根据对蒸汽机的研究,首次提出热力学第 二定律(1834)。
3
• 第一个阶段:17世纪末到 世纪中叶 第一个阶段: 世纪末到 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进行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制造出蒸汽机,就“热” 的 本质展开了研究和争论,为热力学理论的建立做了准备。 布莱克(Joseph Black,1728~1799, 英国) 布莱克 发现冰融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发现相 变热(1761) 汤姆逊(Benjamin Thompson, 1753~1814, 又 汤姆逊 称拉姆福德伯爵 (Count Rumford), 美裔英国人) 发现热—功转换,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1798) 迈尔 (Julius Robert Mayer, 1814~1878,荷兰)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42)
5
威廉·汤姆生 开尔文爵士 开尔文爵士, 威廉 汤姆生 (开尔文爵士,William Thomson (Lord Kelvin),1824~1907,英国),独立发现绝 对零度(1851 ),开尔文温标(1848) 开尔文的哥哥—詹姆斯 汤姆生 (James Thomson, 1822~1892, 詹姆斯·汤姆生 詹姆斯 英国)首次使用“热力学(thermodynamics)”这个名词(1849) 克劳修斯 (Rudolf Clausius, 1822~1888,德国) 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1850), 首次引入平均自由程 概念(1858),首次定义“熵”(1854),提出 “熵增原理”(1865);首次用统计方法导出压力 公式(1851),引进自由程概念(1858),获科普利 奖。 能斯特(Walther Nernst, 1864~1941,德国) 能斯特 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1906),于1920年获Nobel物 理奖。
4
• 第二个阶段:19世纪中到 世纪 年代末 第二个阶段: 世纪中到 世纪70年代末 世纪中到19世纪
发展了热力学和分子运动论, 发展了热力学和分子运动论,这些理论的诞生与热功当量原理 热力学 有关。该原理奠定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 有关。该原理奠定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而第一定律和 卡诺理论结合,又导致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形成; 卡诺理论结合,又导致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形成;热功当量原 理跟微粒说结合则导致了分子运动论的建立, 理跟微粒说结合则导致了分子运动论的建立,以牛顿力学为 基础的气体动力论开始发展起来。 基础的气体动力论开始发展起来。
pVT变化 变化 过程 相变化 化学变化
13
可逆过程
系统经历某过程后,能够通过原过程的反 系统经历某过程后, 向变化使系统和环境都回到原来的状态(在 向变化使系统和环境都回到原来的状态 在 的过程。 环境中没有留下任何变化 )的过程。 的过程 可逆过程是在无限接近平衡条件下进行 的过程, 的过程,即:Tamb=T±dT,pamb=p ± dp;可 ± , ; 理想化的过程 逆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 逆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
活塞,面积As 气体 l dl 图2.2.1 体积功示意图
pamb
δW = − Fdl = − pamb Asdl
δW = − pamb dV
宏观过程:
W =
∑−p
amb
dV
16
不同过程体积功的计算
一般过程: 一般过程: W = − ∑ pambdV 恒压过程: 恒压过程: W = ∑ − pambdV = − p∑dV = − p∆V 恒外压过程:W = − pamb ∆V 恒外压过程: 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
本章基本内容
• • • • • •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 气体pVT变化过程热力学计算 相变化过程 化学变化过程的计算 真实气体变温过程(节流膨胀)
9
§2.1 热力学基本概念
• 热力学系统与环境 热力学系统与 系统 系统:研究对象;环境: 系统:研究对象;环境:与系统相关的部分 物质交换 能量交换 系统 封闭系统 敞开系统 隔离系统 广度性质 性质( • 热力学性质(热力学量) 热力学性质 热力学量) 强度性质
U = f (T 、V )
计算
∆U = U 2 − U 1 ∆U = Q + W
18
例题: 例题: 现有1 理想气体, 现有 mol 理想气体,由 p1=101.325 kPa、 、 T1=273.15 K 的始态出发,通过以下三种途 的始态出发, 径,变化到 p2=50.66 kPa、 T2= 273.15 K 的 、 末态,求各体积功。 末态,求各体积功。
10
• 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热力学性质(热力学量) 状态:热力学性质(热力学量)取确定值的情况 状态函数: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称为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称为状态函数,它 们与状态相关。 们与状态相关。 状态函数具有全微分特性。 状态函数具有全微分特性。 思考题 • 系统的一个状态能否有不同的体积? 系统的一个状态能否有不同的体积? • 系统的不同状态能否有相同的体积? 系统的不同状态能否有相同的体积? • 系统的状态变了,是否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变? 系统的状态变了,是否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变? • 系统的某个状态函数变了,是否其状态必然改变? 系统的某个状态函数变了,是否其状态必然改变?
2
热力学定律
• 热力学第零定律,两物体分别与第三个物体处 热力学第零定律, 于热平衡时,此两物体也处于热平衡的状态。 于热平衡时,此两物体也处于热平衡的状态。 • 热力学第一定律,1840,焦耳;能量守恒,研 热力学第一定律, ,焦耳;能量守恒, 究变化过程热力学能、 热之间的转换; 究变化过程热力学能、功、热之间的转换; • 热力学第二定律,1848~1850年,开尔文、克劳 热力学第二定律, 年 开尔文、 修斯等;系统变化的方向和限度,核心是熵; 修斯等;系统变化的方向和限度,核心是熵; • 热力学第三定律,1912年,普朗克等;熵值的 热力学第三定律, 年 普朗克等; 基准,第三定律熵。 基准,第三定律熵。
6
“热力学之父”开尔文 热力学之父” 热力学之父
• 上帝要给人类科学,于是“牛顿”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上帝要给人类科学,于是“牛顿”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上帝要给人类工程,于是来了“开尔文” 上帝要给人类工程,于是来了“开尔文”,从此产生 了电机工程、资讯工程与机械工程。 了电机工程、资讯工程与机械工程。 • 开尔文是位天才,10岁进大学,22岁剑桥大学就想聘 开尔文是位天才, 岁进大学 岁进大学, 岁剑桥大学就想聘 他去当物理系主任, 他去当物理系主任,绝对温度 K 就来自于他姓氏的缩 他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他首先压缩制出液氮 热力学第二定律, 液氮, 写。他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他首先压缩制出液氮, 他铺设了环球信息的第一条电缆 发明了电子检流器 第一条电缆, 电子检流器, 他铺设了环球信息的第一条电缆,发明了电子检流器, 最先提出同位素放射理论 同位素放射理论的 因为他的发现, 最先提出同位素放射理论的。因为他的发现,世界上 每一个学习工程与理科的学生,打开课本, 每一个学习工程与理科的学生,打开课本,就会发现 能量”的观念贯穿了每一个物理与化学的公式, “能量”的观念贯穿了每一个物理与化学的公式,解 释了每一个热、 磁的运动,成为近代科技的基石。 释了每一个热、电、磁的运动,成为近代科技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