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五首诗歌鉴赏

咏怀古迹五首诗歌鉴赏

咏怀古迹诗歌鉴赏咏怀古迹五首诗歌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是杜甫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咏怀古迹》,原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但并非专写古迹,而是借对古人与古事的题咏,以抒发自己的感情。

本篇是组诗中的第二首,通过对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的怀念,以寄寓身世之感。

宋玉故宅在归州,杜甫自蜀出峡时,经其地而凭吊之。

诗人与宋玉相隔千年,当他来到此地,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人亡宅空、凄清寂寥的破败古迹。

此情此景,当然会引发坎坷终生的老诗人胸中无穷的悲感,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

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

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

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

杜甫在宋玉故宅诵宋玉之文,伤宋玉,亦以自伤。

说是深知宋玉悲秋的缘由,也就是与其发生了强烈共鸣。

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敬意、崇拜,对其不得志深表同情,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也借以抒发自己的哀伤。

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剩杜甫沿江出蜀,飘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境况萧条,情绪悲怆,本来无心欣赏风景,只为宋玉遗迹触发了满怀悲慨,才洒泪赋诗。

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以及舟人指点的情景,都从感慨议论中出来,蒙着历史的迷雾,充满诗人的哀伤,诗人仿佛是泪眼看风景,隐约可见,其实是虚写,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

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抒发了自己胸中的块垒。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原文、赏析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原文、赏析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出自唐代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原文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

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诗歌鉴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诗歌鉴赏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诗歌鉴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诗歌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在州写成的一组诗。

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庚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也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首《咏怀古迹》是杜甫凭吊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

宋玉的《高唐神女赋》写楚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

又相传在江陵有宋玉故宅。

所以杜甫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不禁怀念楚国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

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

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

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

这诗便是瞩目江山,怅望古迹,吊宋玉,抒己怀;以千古知音写不遇之悲,体验深切;于精警议论见山光天色,艺术独到。

杜甫到江陵,在秋天。

宋玉名篇《九辩》正以悲秋发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其辞旨又在抒写“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与杜甫当时的情怀共鸣,因而便借以兴起本诗,简洁而深切地表示对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时又点出了时节天气。

“风流儒雅”是庚信《枯树赋》中形容东晋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语,这里借以强调宋玉主要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的志士。

“亦吾师”用王逸说:“宋玉者,屈原弟子也。

闵惜其师忠而被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

”这里借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师承宋玉,同时表明本诗旨意也在闵惜宋玉,“以述其志”。

所以次联接着就说明自己虽与宋玉相距久远,不同朝代,不同时代,但萧条不遇,惆怅失志,其实相同。

因而望其遗迹,想其一生,不禁悲慨落泪。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后半则为其身后不平。

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总算没有遗忘他。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杜甫》原文与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杜甫》原文与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杜甫》原文与赏析唐·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二首,是咏宋玉宅的。

宋玉,战国时楚国郢都人,楚大夫,辞赋家,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常因个人怀才不遇而发为愤世嫉俗之辞。

流传下来的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等。

这首诗起句点题,与上首篇末点题异曲同工。

从宋玉《九辩》的开头两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中,杜甫深深体味到宋玉是在抒发落拓不遇的悲愁。

高山流水,恰遇知音。

而宋玉清高的品格,精深的文学素养,又堪为自己的老师。

这是杜甫对宋玉的推崇,亦见其虚心师法前人的精神。

“亦吾师”的“亦”字,承上首庾信而来,有岭断云连之妙。

三、四两句抒怀。

一样坎坷的身世,一样落泊的际遇,令杜甫感慨万端,不禁洒下英雄之泪。

又可憾者,同是不逢明君,一生潦倒,却相隔遥远,未能同朝同代,大有相见恨晚之叹。

再写敬慕之情。

所可慰者,“异代可同调”(谢灵运句)也,此联以流水对吐出,一往情深。

前四句由文及人,寄托诗人感概;五、六两句则由宅及文,阐述自我见地。

江山更替,时光流逝,宋玉的故乡仅留旧址,但其辞赋却流传下来,为人称道。

那巫山云雨会高唐的美丽神话故事,难道只是说梦吗?“宋玉作赋,盖假设其事,讽谏淫惑也。

”(《汉书注》)可知宋玉用心良苦。

如若有人津津乐道云雨之事,那是曲解宋玉本意。

杜甫用一“岂”字,为宋玉的《高唐赋》正名辩诬,写得委婉含蓄,深沉有力。

末二句写宋玉辞赋影响之深远。

虽然楚襄王游巫山所建的行宫已成历史陈迹,但宋玉在《高唐赋》里虚构的神话故事却千古传道,直到如今,船夫还指云指雨,怀疑神女到底是有是无,是真是假。

末句的“今”字,充分说明宋玉赋文的巨大魅力,历千年而不衰,经万世而不灭。

自诗人杜甫千余年后的现在,三峡巫山神女峰已成为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已成为美的象征,游人泛舟三峡,每以一睹神女风采为最大满足。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诗歌鉴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诗歌鉴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诗歌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庚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也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首《咏怀古迹》是杜甫凭吊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

宋玉的《高唐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

又相传在江陵有宋玉故宅。

所以杜甫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不禁怀念楚国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

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

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

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

这诗便是瞩目江山,怅望古迹,吊宋玉,抒己怀;以千古知音写不遇之悲,体验深切;于精警议论见山光天色,艺术独到。

杜甫到江陵,在秋天。

宋玉名篇《九辩》正以悲秋发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其辞旨又在抒写“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与杜甫当时的情怀共鸣,因而便借以兴起本诗,简洁而深切地表示对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时又点出了时节天气。

“风流儒雅”是庚信《枯树赋》中形容东晋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语,这里借以强调宋玉主要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的志士。

“亦吾师”用王逸说:“宋玉者,屈原弟子也。

闵惜其师忠而被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

”这里借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师承宋玉,同时表明本诗旨意也在闵惜宋玉,“以述其志”。

所以次联接着就说明自己虽与宋玉相距久远,不同朝代,不同时代,但萧条不遇,惆怅失志,其实相同。

因而望其遗迹,想其一生,不禁悲慨落泪。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后半则为其身后不平。

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总算没有遗忘他。

但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词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代: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注释摇落:凋残,零落。

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故宅:江陵和归州(秭归)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

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

云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楚宫:楚王宫。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鉴赏第二首是推崇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诗。

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

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

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咏怀古迹其二诗歌鉴赏

咏怀古迹其二诗歌鉴赏

咏怀古迹其二诗歌鉴赏《咏怀古迹·其二》诗歌全文如下:咏怀古迹·其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鉴赏:咏怀古迹,原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但并非专写古迹,而是借对古人与古事的题咏,以抒发自己的感情。

本篇是组诗中的第二首,通过对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的怀念,以寄寓身世之感。

宋玉故宅在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杜甫自蜀出峡时,经其地而凭吊之。

诗人与宋玉相隔千年,当他来到此地,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人亡宅空、凄清寂寥的破败古迹。

此情此景,当然会引发坎坷终生的老诗人胸中无穷的悲感。

所以诗的首联即满含深情地自述对于宋玉的透彻理解与无限倾慕。

“摇落”是宋玉名作《九辩》中的用词。

原句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其文的主要内容有二:一是悲秋景之寥落,二是伤自身之飘零。

杜甫在宋玉故宅诵宋玉之文,伤宋玉,亦以自伤。

说是深知宋玉悲秋的缘由,也就是与其发生了强烈共鸣。

这里下一“深”字,既表示对宋玉理解的程度,又显出千古文人遭遇相同的悲哀。

这样,诗一开头就对吟咏对象灌注了浓烈的感情,为全篇的抒情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的“风流”,言宋玉的品格;“儒雅”,言宋玉的文才。

全句说,宋玉无论品德与文学,都足以作自己的老师。

颔联“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承上“深知”而来,写自己和宋玉之间极为宝贵的异代知音关系。

这是一联悲凉凄婉的流水对,它以目穷今古、思接千载的心灵自述,向人们表达了诗人的如下哀痛之感。

自己虽然和宋玉悬隔千秋,恨不同时,但却有类似的身世遭遇和深刻的思想共鸣;可惜的是,自己作为后人虽能知宋玉,却不能使自己也为宋玉所知了。

到这里,作者已经是完全以吟咏对象为宾,以主观感情的宣泄为主了。

试看“怅望”与“洒泪”云云,已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呼之欲出;而“萧条”的感叹,虽是叹古人之早亡,哀宋玉之生不逢时,但何尝不是兼指诗人自己大半生的漂泊落魄!诗的颈联,惋惜宋玉生前身后都不被人们理解,对这位异代知音一洒同情之泪。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二)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二)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二)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庚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也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首《咏怀古迹》是杜甫凭吊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

宋玉的《高唐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

又相传在江陵有宋玉故宅。

所以杜甫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不禁怀念楚国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

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

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

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

这诗便是瞩目江山,怅望古迹,吊宋玉,抒己怀;以千古知音写不遇之悲,体验深切;于精警议论见山光天色,艺术独到。

杜甫到江陵,在秋天。

宋玉名篇《九辩》正以悲秋发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其辞旨又在抒写“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与杜甫当时的情怀共鸣,因而便借以兴起本诗,简洁而深切地表示对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时又点出了时节天气。

杜甫《咏怀古迹(二)》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二)》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二)》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咏怀古迹(二)摇落深知宋玉悲 [8] ,风流儒雅亦吾师 [9] 。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10] 。

江山故宅空文藻 [11] ,云雨荒台岂梦思 [12]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13] 。

【注释】[8]宋玉:战国晚期屈原之后杰出的辞赋家,著有《九辩》以抒发落拓不遇的悲愁。

首句即本《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曰“深知”,则引宋玉为知己。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及译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及译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及译文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杜甫〔唐代〕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赏析:第二首是推崇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诗。

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

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

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

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

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

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

又相传在江陵有宋玉故宅。

所以杜甫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不禁怀念楚国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

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

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

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

这诗便是诗人瞩目江山,怅望古迹,吊宋玉,抒己怀;以千古知音写不遇之悲,体验深切;于精警议论见山光天色,艺术独到。

古诗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赏析

古诗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赏析

古诗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朝: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译文及注释【译文草木摇落深深地体会到宋玉悲秋的原因,风流儒雅可以做我的老师。

面对千秋往事惆怅不已,洒下泪水,虽然生在不同的朝代,但萧条感相同。

江山故居空留下文采,云雨荒台难道是梦想?最可叹楚主宫殿已经不存在,船夫还指点猜疑。

】【注释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鉴赏《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是第二首,是杜甫凭吊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

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

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

全诗通篇用赋,遣词造句讲究铸炼,清丽自然。

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

又相传在江陵有宋玉故宅。

所以杜甫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不禁怀念楚国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

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

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

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

这诗便是诗人瞩目江山,怅望古迹,吊宋玉,抒己怀;以千古知音写不遇之悲,体验深切;于精警议论见山光天色,艺术独到。

杜甫到江陵,在秋天。

宋玉名篇《九辩》正以悲秋发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其辞旨又在抒写“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与杜甫当时的情怀共鸣,因而便借以兴起本诗,简洁而深切地表示对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时又点出了时节天气。

“风流儒雅”是庾信《枯树赋》中形容东晋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语,这里借以强调宋玉主要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的志士。

儒雅的诗词

儒雅的诗词

儒雅的诗词
1、《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代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2、《枯树赋》——南北朝庾信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

译文:殷仲文英俊多才,温文尔雅,声名传遍天下。

当晋朝末年世道时局发生变化的时候,把他外放为东阳太守。

3、《鹧鸪天·千载循良汉鲍宣》——元代李孝光
千载循良汉鲍宣,云仍儒雅故依然。

译文:即使过了很久,西汉奉公守法的忠直大臣鲍宣,他的后人依然像先祖一样儒雅。

4、《挽李少卿》——宋代张耒
几年林下远埃尘,儒雅风流谁与邻。

译文:数年来退隐在山林田野,远离尘世,风雅淳正的人谁会和他成为邻居呢。

5、《送无为守郑深道移严州》——宋代王之道
世称儒雅擅青徐,今见君侯信不虚。

译文:世世代代被称作温文尔雅,享有名声于青州和徐州,今天看到您,相信所说的不假。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翻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翻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翻译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总是以边塞的悲壮和历史的沧桑为题材,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忧虑。

下面是他的五首《咏怀古迹》的全文及翻译:一、咏怀古迹三首·其一世泽之林亡,东溟挹翠空。

今之新德士,千载灭文风。

巍峨时一往,飘蓬忽何从?此处倚崇山,元化敢为兄。

Translation:In the forest of worldly blessings, the ancient virtue is lost, and the eastern sea is devoid of its greenness.The present new generation, after thousand years, has extinguished the literary trend.The towering grandeur has gone away in a flash, as if a floating rag, where can it be?Here, leaning against the towering mountain, I dare to strive for the renewal of virtuous influence.二、咏怀古迹三首·其二青海无边墨色天,飞鸿踏雪泥犹白。

毡房已拆旧窝在,林下应留旗画未。

至道虽亲尧舜盛,修文犹得谢安持。

五陵年少争周顒,一葦一天无际期。

Translation:The boundless Qinghai, with the darkened sky, while the flying wild geese stamp on the snowy ground, their footprints still appear as white.The felt tent has been disassembled, leaving the old nest, under the forest, there should still be the unpainted flag.Though the virtuous pa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lorious times of Yao and Shun,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e is still held by Xie An. The young men of the Five Tombs compete for Zhou Yong, with each reed representing an unbounded ambition.三、咏怀古迹三首·其三万古长如夜,不足明其愁。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

杜甫《咏怀古迹》原文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杜甫《咏怀古迹》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咏怀古迹》1【咏怀古迹一】古城西北小溪潺,无限风光绿荫间。

奇草茵茵铺紫陌,异葩馥馥隐深山。

几声杜宇报春到,半缺冰轮催客还。

仗竹亲身临此地,赋词把酒醉乡关。

【咏怀古迹二】蜀相祠堂千古悲,多谋足智一军师。

三分天下识当远,六出祁山恨未时。

黄雀空啼曾遗忘,翠松着意在追思。

崇高风范万人仰,垂宇鸿儒岂可疑。

【咏怀古迹三】红楼一梦入朱门,孽债奇缘自雨村。

枯目朝朝凝冷月,煎心日日怨黄昏。

堂前黼黻均无色,座上珠玑皆丧魂。

成败辱荣多少事,是非曲直任评论。

【咏怀古迹四】铁马金戈擒虎豹,骊山脚下土陶宫。

钩连错落千环里,起伏翻腾万象中。

叱咤风云堪壮士,纵横玉宇亦豪翁。

项刘举义山东乱,就此辉煌不再同。

【咏怀古迹五】周郎妙计安天下,用火烧营卓识高。

顷刻巨舟烟作烬,霎时顽敌贼唯毛。

指挥若定匡吴国,决策从容破魏曹。

今日缅怀英烈史,心潮逐浪亦魂劳。

杜甫《咏怀古迹》2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原文: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注释1、支离:流离。

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2、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淹:滞留。

日月:岁月,时光。

3、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共云山:共居处。

4、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咏怀古迹杜甫其二

咏怀古迹杜甫其二

《咏怀古迹·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怀古诗。

这首诗赞美了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才华和成就,表达了对其的敬仰和怀念。

诗中写道:“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 意思是说,在草木凋零的秋季,我深深地理解了宋玉的悲伤,他的文采风流、儒雅仪表,真值得我效仿。

我怅望千秋,不禁流下泪水,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朝代,但我对他的敬仰和感慨之情是相同的。

诗中还写道:“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 意思是说,楚国的江山和故宅已经消亡,只剩下宋玉的文章还流传至今。

那些云雨荒台,难道只是梦境吗?最令人感慨的是,当年楚宫早已泯灭,至今船夫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宋玉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自己才华和成就的自信以及对自己命运的不满和感慨。

整首诗熔典故和感慨于一炉,笔力雄健,深沉感人,是杜甫怀古咏史诗中的佳作之一。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及翻译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及翻译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及翻译《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及翻译一、《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二、《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翻译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三、《咏怀古迹五首·其二》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古诗词翻译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古诗词翻译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古诗词翻译赏析《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前言】《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注释】⑸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⑹“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⑺云雨: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⑻“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翻译】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赏析】这第二首是推崇宋玉的诗。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生后所不平。

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

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

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

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

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代: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译文及注释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注释摇落:凋残,零落。

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故宅:江陵和归州(秭归) 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

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

云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楚宫:楚王宫。

鉴赏第二首是推崇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诗。

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

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

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

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

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

212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12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12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摇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战国时楚人,为屈原之后杰出的辞赋家。

故宅:指宋玉故宅。

羯胡:因安禄山是胡人,故在诗中代指安禄山。

动江天:惊动天下。

云雨: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楚怀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

为高唐之客。

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朝视之,如言,故立为庙宇,号曰朝云。

”解读:宋玉曾作《九辩》,开头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悲秋传统先声之作,抒写秋天悲凉寂寞,同时也是感叹贫士生活的坎坷――这样的感慨和杜甫的心声几乎是一致的。

宋玉不仅仅是一位文学才华出众的辞赋之士,他同时也是一位胸怀天下的志士,他的悲剧其实也发生在杜甫的身上,我们今天谈论杜甫,更多的是从文学只或诗歌史的角度来谈论、阅读或欣赏,其实忽略一个重要事实,杜甫同时也是一位具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儒家志士,故在诗中用“深知”一语明言,他与宋玉在精神、情感上具有跨越时空的沟通和共鸣,宋玉不仅仅是是他异代知音,更是他的精神导师。

诗人凭吊遗迹,思念前贤,由人及己,不禁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萧条异代不同时”,我们细揣这句话,诗人大概不无遗憾地在抱怨,“我”为什么与宋玉身处不同时代,如果我们样一对同病相怜者身处同时,还可以互相倾诉,成为知音。

诗人惆望失落之余,面对着眼前的宋玉的故宅,走过“云雨荒台”,以“空”“岂”二字为其情感作结,充分体现了杜甫炼字之精准。

在宋玉之后,后人只知欣赏其华美的文藻,但却不知或故作不知他诗赋中的理想和志向,这岂非是宋玉之愿?他的《高唐赋》是尽人皆知的名作,但后人常常将其附会成风流艳事而津津乐道,但却不知这只是宋玉借此讽谏淫惑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及翻译《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及翻译
一、《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二、《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翻译
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
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
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
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
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三、《咏怀古迹五首·其二》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
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
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
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
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
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
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