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青海水资源分布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青海省国土部分)概述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青海省国土部分)概述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是国家为了维护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用水安全而实施的一项工程。
青海省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要求,加大力度推进地下水监测工作,为青海省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省份,全省土地总面积约72.3万平方公里,地势大体西北高、东南低。
青海省地下水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也存在包括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地下水开发利用过度等问题。
为了加强青海省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要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地下水监测工程的组织实施。
地下水监测工程主要包括地下水水位监测、地下水水质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等内容。
青海省国土资源部门通过一系列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对青海省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系统、细致、全面地监测和调查研究。
地下水水位监测是地下水监测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下水水位监测是以地下水位为主要监测指标,通过排水井、观测井、水准点等监测点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获取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在青海省,国土资源部门建立了大量的地下水水位监测点,利用现代化的地下水位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青海省各地区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又一重要内容。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通过分析地下水位、地下水水质等变化情况,研究地下水的补给与补给、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构造形态等,了解地下水的补给量、补给速度、补给强度等地下水动态特征。
国土资源部门利用卫星遥感、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调查等现代技术手段,对青海省地下水的动态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地下水环境监测也是地下水监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环境监测是对地下水与土壤、地表水、地质环境、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等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监测和研究。
青海省地下水通报
青海省地下水通报2014年第3期总第45期青海省水利厅2014年7月15日主办单位:青海省水利厅编制单位: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批准:张世丰审定:刘锡宁严鹏审核:李其江校核:唐洪波报告编制:李彦前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青海省地下水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按照《中国地下水通报》编制工作大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编制。
由青海省水利厅主办,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
《通报》每年度定期编发5期。
分别为每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
本期为2014年第2季度报告,主要对青海省部分平原区2014年4月1 日8时至6月30日8时地下水动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上一年度同期以及上季度进行比较,反映地下水动态及蓄水量变化的情况。
目录综述 (1)一、降水量分析 (2)1、湟水山间河谷平原区降水量分析 (2)2、柴达木盆地平原区降水量分析 (2)二、浅层地下水位动态 (3)1、浅层地下水位同比分析 (3)2、浅层地下水位环比分析 (4)三、浅层地下水蓄变量 (5)1、浅层地下水同比蓄变量变化 (5)2、浅层地下水环比蓄变量变化 (6)附表:表1青海省降水量统计表表2青海省选用地下水监测站(井)情况表表3青海省地下水监测站(井)水位统计表表4-1青海省地下水位动态表(同比)表4-2青海省地下水位动态表(环比)表5青海省浅层地下水蓄变量成果表综述2014年4月1日~6月30日(以下简称统计时段),青海省部分平原区地下水动态监控区(以下简称监控区),平均降水量89.2mm,比上年增加28.7mm,增幅47.4%;与多年同期均值比较,降水量增加16.7mm,增幅23.1%。
统计范围内,平原区地下水位与上一年同期比较,浅层地下水位同比平均下降0.13m,总体上呈相对稳定态势。
地下水位上升区、相对稳定区和下降区面积分别为301.8km2、1012.5km2和596.7 km2,分别占监控区总面积的15.8%、53.0%和31.2%。
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前言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
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深度解读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 (1)第二节青海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一、青海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三、青海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四、青海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青海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青海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一、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11)一、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指标分析 (15)一、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 (15)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 (15)三、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 (15)四、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图表目录表1: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青海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4:青海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表 (3)表5:青海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青海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青海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表..15 表29: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第一节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青海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城镇化为核心,加速人口、产业、资源要素向城市群集聚,建设
现代高原美丽幸福“大西宁”、城乡统筹“新海东”,打造西宁海
形势和技术条件下解决青海省湟水干流本区发展水资源短板
东城市群经济生态文脉共同体,增强城市群地区经济和人口承
的根本手段。
载能力,提升辐射带动黄河青海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River, so it has an important and special ecological status. In the process of benign evolution of protecting the“Chinese water tower”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i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 a synchronized manner, the
木地区的区域生态相对独立,自然条件恶劣,集中了青海省大
24.70%;河湟地区和柴达木地区为贫水区,水资源占全省的
部分沙漠、戈壁、风蚀残丘、盐沼和碱滩,以盐湖和矿产资源开
12.30%。青海省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汛期连续 4 个月河流径
发为主,耕地面积仅占区域总面积的 1.65%,有一定的宜耕地
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总量的 50%以上,部分河流达到 70%~
2.5 亿 m3 的经济用水。湟水干流和大通河流域周边的甘肃省秦
源丰富,水资源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及经济社
会发展。为此,青海和甘肃两省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先后提
态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巨大而关键,西宁海东城市群作为兰州
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青海省环境保护局二○○三年九月二十五日项目名称:中国水环境功能区划分项目名称: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主持部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规划院、青海省环境保护局承担单位: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祁生奎(青海省环保局副局长)副组长:陈小宁(青海省环保局污控处处长)李宏奇(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副主任)成员:马桂香(青海省环保局污控处副处长)尹大海(青海省环保局规财处副处长)丁学刚(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梅洁人(青海省环保局自然处副处长)任杰(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项目技术组:组长:李宏奇成员:王建荣、李幸福、葛劲松、张敏、张晓明、司文轩、苟任黎、李旭东批准:曲爱珍审定:祁生奎审核:赵浩明校核:陈小宁、丁学刚、王心明项目负责:李宏奇报告编写:李宏奇、王建荣、李幸福、司文轩主要参加人员:李宏奇、王建荣、李幸福、葛劲松、张敏、张晓明、司文轩、苟任黎、李旭东1 总论1.1 水环境功能区划目的和意义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水环境功能区是水环境分级管理工作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石,是科学确定和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单元,是正确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水质评价的基础。
通过这项基础性工作,可以进一步使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水质监测、水环境管理等结合起来,形成活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系统。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履行省人民政府“三定”方案赋予青海省环保局的职责,加强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强化水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工作,实现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标。
按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部署,2002年6月,青海省环境保护局在全省开展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编制完成全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1.2 水环境功能区划编制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⑶《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⑷《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浅谈青海地下水勘查成因分析
浅谈青海地下水勘查成因分析青海地下水勘查是指对青海省地下水资源进行勘探单位或者某些单位,对青海省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分布、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的研究和勘探,从而为青海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下面我们具体来浅谈一下青海地下水勘查成因分析。
一、概述青海位于中国的西部,是中国的西北省份。
地处青藏高原,地形较为复杂,气候多样,是一个典型的高寒草原。
整个地区原始的地质背景,造就了当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青海的地下水属于非常宝贵的资源,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青海省的地下水资源极度稀缺。
二、形成原因青海省的地下水是由降雨、融雪或者冰川融水进入地下土层,经过自然地下过滤后,溢出成为地下水资源。
1.水文地质条件青海省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地貌多种多样,拥有大量岩溶地貌,剖面露天的裸露岩层较多,加上青海省的岩石多以脆性岩为主,便于水分的渗透,是一个较容易产生地下水的地区。
这里地下水的渗透很深,水源来自于雪水、融雪水和降雨等等。
这些水源渗透至岩层之中,形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2.气候因素青海地处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属于典型的高寒草地气候。
因为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都是草地和盐湖。
所以,青海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受到了大气的影响,降雨在这里是形成地下水最重要的因素。
而长时间的盐水侵蚀,也是青海地下水水质较差的原因之一。
三、勘察内容在进行地下水的勘探和开发的时候,必须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进行实地考察和取样分析,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地下水勘查结果。
1.水文地质勘查青海省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要进行地下水的勘察和开发,必须研究各区域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情况,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实际状况和储量分布,为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数据基础。
2.水化学勘查青海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到下面因素的影响:a.含水层地质成分地下水中将会含有大量的岩石和矿物质成分,因此,地层的地质成因是决定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主要因素。
海东市乐都区水资源现状分析及2025年供需平衡研究
“『节能减排与循环经诉海东市乐都区水资源现状分析及2025年供需平衡研究张霞(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摘要]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地属西北干燥缺水地区,年降水量330mm,是青海省种植业比较集中的县份,是粮食产区和蔬菜、果类的主要生产基地。
乐都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缺乏且开发利用难度大。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生态环境和供用水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未来乐都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资源型、水质型和工程型缺水形势。
本文以2018年为现状年,扌艮据2018年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标数据通过综合增长率法预计2025年的各项指标,并根据2018年乐都区现状供水、用水情况对目标年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叫[关键词]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水资源现状供需平衡建议措施乐都区地处青海省东部,淳水河中下游,在地理分布上属黄土高原西缘,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叫也是青海省境内海拔较低的地区。
乐都大部分地区分布在海拔1900m-3200m之间的河谷山丘地带。
区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80%叫乐都区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气候干燥,降水量不到蒸发量的四分之一,作物生长期短,无霜期更短;年平均气温2.5-7.59。
截至2018年,乐都区人口统计总数为288137人,其中城镇人口113115人,农村人口175022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9.3%叫1乐都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青海乐都区年平均自产地表水38361.13万启,相当于平均径流深136.2mm。
全区年平均自产地表水中,淳水流域34149.47万n?,占全区自产地表水的89.2%;大通河流域为4211.66万n?,占全区自产水的10.8%o地下水补给来源:地表水渗漏补给、支沟谷地下径流的补给、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渠道水及灌溉用水的渗漏补给叫全区自产地表水38361.13万启,地下水综合补给量4445.96万m3o乐都区6个水功能区(大峡桥、乐都、老鸭峡、公路桥、八里桥、水磨营桥)经断面监测有3个不符合水质要求,3个符合水质要求。
黄河青海省境内水资源分析
玛尔当、 尔多、 茨哈、 江前 、 班多、 羊曲、 龙羊峡、 拉西瓦、 尼那 、 山坪、 李家峡、 直岗拉卡、 康扬 、 公伯峡、 苏吉、 黄 丰、 积石峡 、 大河 家 、 沟峡 。以上 2 座 电站总装 容量 寺 5 160 k 年发电量 60 k h 7 万 W, 2 亿 W・。
( 摘
要) 青海省境 内黄河上游区是黄河流域主要产流 区和水量的供给 区之一, 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
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全面介绍 了该区水资源。 并进行 了初步评价。 ( 关键词 】 黄河上游 ; 青海; 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 : TV2 3 9 1 . 文章标识码 : C 文章 编号 :0 9 0 8 2 0 )4—0 7 —0 10 —0 8 (0 6 0 o3 3
溉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8 研究结论
到 20 04年 达茂 旗建 成灌 溉饲 草 料 地 0 4 . 8万 h 。 草料 生产能力达到 1 9 . 1 k , 饲养 饲 078 1 万 g 可 90 万个 羊单位牲 畜, .4 直接经济效益为 292 8 8 .4万 元。经经济效益评价 , 该旗水利工程投资回收年限为 4 5 年; .5 效益费用比为 4 3 , .6 经济效益显著。
收稿 日期 :06—1 —2 20 0 5
得出的效益是非常重要 的, 畜牧业生产其生产力 草地
的评价主要是草一畜转化 , 无草则不能养畜 , 故灌溉饲 草料地的效益应 以所生产饲草料的产值为主。 在灌溉效益分摊 中. 一般饲草料 的生产效益应由 种植 、 水利、 林业分摊 。达茂旗为典型 内陆干旱草原, 十年九旱, 无水利则无种植 , 水为制约因素的实际 , 则
年; 效益费用 比为 4 3 。可见, .6 发展饲草料地节水灌
青海湖湖水水系
青海湖湖水水系青海湖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
湖周大小河流有70余条,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
湖北岸、西卫星下的青海湖北岸和西南岸河流多,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湖东南岸和南岸河流少,流域面积少。
布哈河是流入湖中最大一条河,发源于祁连山支脉的阿木尼尼库山,长约300公里,干流长92公里,支流有几十条,较大支流有10多条,下游河面宽约50~100米,深达1~3米,PH8~8.2。
流域面积16570平方公里,约占湖区各河流流域面各1/2。
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60%。
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这4条大河的年径流量达16.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86%。
是鱼类回游产卵和鸟类较集中地区。
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立方米,降水补给15.57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4.01亿立方米,总补给为34.93亿立方米,湖区风大蒸发快,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立方米,年均损4.37亿立方米。
气候特征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青海湖日出光照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
年辐射总量在171.461~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气温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33.4℃。
水分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
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
青海湖流域水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青海湖流域水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刁玉美【摘要】Due to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problems emerge in Qinghai Lake such as water level drop, mineralization rise and water ecology deterioration, etc. , which threat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ake region and nearby area. The water resources quality situation of Qinghai Lake is introduced;the eutrophication of the lake and the up-to-standard situ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water function zone are evaluated and the major pollution sources in the lake region are determined.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to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lake region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the promoting pollution receiving limitation system in water function zone,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reating sewage of cit-ies and towns and perfecting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 network.%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出现水位下降、湖水矿化度升高、水生态恶化等问题,给湖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带来威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水功能区划(2015—2020年)的通知-青政办[2014]50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水功能区划(2015—2020年)的通知正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水功能区划(2015-2020年)的通知青政办[2014]5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水功能区划(2015-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3月31日青海省水功能区划(2015-2020年)2014年3月表1 青海省一级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一级水功能区名称水系河流、湖库范围长度(km)湖库面积(km2)水质目标地级行政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1黄河玛多源头水保护区黄河黄河源头黄河沿水文站270.0Ⅱ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2黄河青甘川保留区黄河黄河黄河沿水文站龙羊峡大坝1417.2Ⅱ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3达日河达日保留区黄河达日河源头入黄口120.5 Ⅱ果洛藏族自治州4吉迈河达日保留区黄河吉迈河源头入黄口101.0Ⅱ果洛藏族自治州5沙曲久治保留区黄河沙曲源头入黄口113.0Ⅱ果洛藏族自治州6西柯河甘德保留区黄河西柯河源头入黄口141.0Ⅱ果洛藏族自治州7切木曲玛沁保留区黄河切木曲源头入黄口150.9Ⅱ果洛藏族自治州8泽曲泽库河南保留区黄河泽曲源头入黄口232.9Ⅱ黄南藏族自治州9巴曲同德保留区黄河巴曲源头入黄口142.0Ⅲ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10曲什安河兴海保留区黄河曲什安河源头入黄口201.8Ⅲ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11大河坝河兴海保留区黄河大河坝河源头入黄口165.3Ⅲ海南藏族自治州12茫拉河贵南开发利用区黄河茫拉河源头入黄口143.3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南藏族自治州13夏曲贵南开发利用区黄河夏曲(沙沟)源头入黄口90.5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南藏族自治州14大通河吴松塔拉源头水保护区大通河大通河源头吴松塔拉185.8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15大通河门源保留区大通河大通河吴松塔拉石头峡水电站98.8 Ⅱ海北藏族自治州续表1-1 青海省一级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一级水功能区名称水系河流、湖库范围长度(km)湖库面积(km2)水质目标地级行政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16大通河门源开发利用区大通河大通河石头峡水电站甘禅沟入口160.9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北藏族自治州、海东市17大通河青甘缓冲区大通河大通河甘禅沟入口金沙沟入口43.4 Ⅲ海东市18大通河甘青缓冲区大通河大通河大砂村入湟口14.6Ⅲ海东市19永安河门源保留区大通河永安河源头入大通河口54.2Ⅲ海北藏族自治州20老虎沟门源开发利用区大通河老虎沟源头入大通河口41.5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北藏族自治州21湟水海晏源头水保护区湟水湟水源头海晏县桥75.9Ⅱ海北藏族自治州22湟水西宁开发利用区湟水湟水海晏县桥民和水文站224.3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宁市、海东市23湟水青甘缓冲区湟水湟水民和水文站入黄口74.3Ⅳ海东市24哈利涧河海晏开发利用区湟水哈利涧源头入湟口51.9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北藏族自治州25拉拉河湟源源头水保护区湟水拉拉河源头黄茂14.7Ⅱ西宁市26拉拉河湟源开发利用区湟水拉拉河黄茂入湟口20.3按二级区划执行西宁市27药水河湟源开发利用区湟水药水河源头入湟口55.9按二级区划执行西宁市28盘道河湟中开发利用区湟水盘道河源头入湟口34.3按二级区划执行西宁市29西纳川湟中开发利用区湟水西纳川源头入湟口88.3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宁市30甘河沟湟中开发利用区湟水甘河沟源头入湟口45.8按二级区划执行西宁市续表1-2 青海省一级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一级水功能区名称水系河流、湖库范围长度(km)湖库面积(km2)水质目标地级行政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31云谷川湟中开发利用区湟水云谷川源头入湟口44.7按二级区划执行西宁市32北川大通源头水保护区湟水北川源头俄博图66.2Ⅱ西宁市33北川大通开发利用区湟水北川俄博图入湟口90.5按二级区划执行西宁市34黑林河大通源头水保护区湟水黑林河源头黑林水文站34.1Ⅱ西宁市35黑林河大通开发利用区湟水黑林河黑林水文站入北川口23.4按二级区划执行西宁市36东峡河大通开发利用区湟水东峡河源头入北川口48.9按二级区划执行西宁市37南川湟中开发利用区湟水南川源头入湟口52.1按二级区划执行西宁市38沙塘川互助开发利用区湟水沙塘川源头入湟口76.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东市、西宁市39小南川湟中开发利用区湟水小南川源头入湟口45.4按二级区划执行西宁市、海东市40哈拉直沟互助开发利用区湟水哈拉直沟丹麻镇入湟口56.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东市41祁家川平安开发利用区湟水祁家川源头入湟口39.1按二级区划执行海东市42白沈沟平安开发利用区湟水白沈沟源头入湟口41.7按二级区划执行海东市43红崖子沟互助开发利用区湟水红崖子沟源头入湟口50.8按二级区划执行海东市44上水磨沟乐都开发利用区湟水上水磨沟源头入湟口46.5按二级区划执行海东市45引胜沟乐都源头水保护区湟水引胜沟源头上北山林场28.9Ⅱ海东市续表1-3 青海省一级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一级水功能区名称水系河流、湖库范围长度(km)湖库面积(km2)水质目标地级行政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46引胜沟乐都开发利用区湟水引胜沟上北山林场入湟口23.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东市47松树沟民和开发利用区湟水松树沟源头入湟口40.2按二级区划执行海东市48巴州沟民和开发利用区湟水巴州沟源头入湟口38.9按二级区划执行海东市49隆治沟民和开发利用区湟水隆治沟源头入湟口48.2按二级区划执行海东市50大夏河同仁保留区黄河大夏河源头亚尔加隆瓦40.0Ⅱ黄南藏族自治州51大夏河青甘缓冲区黄河大夏河亚尔加隆瓦青甘省界9.0Ⅱ黄南藏族自治州52洮河河南保留区黄河洮河源头赛尔龙乡88.7Ⅱ黄南藏族自治州53洮河青甘缓冲区黄河洮河赛尔龙乡青甘省界4.8Ⅱ黄南藏族自治州54黄河青海开发利用区黄河黄河龙羊峡大坝清水河入口228.2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东市55黄河青甘缓冲区黄河黄河清水河入口朱家大湾41.5Ⅱ海东市56西河贵德开发利用区黄河西河源头入黄口94.5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57东河贵德开发利用区黄河东河源头入黄口69.1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南藏族自治州58加让河尖扎开发利用区黄河加让沟源头入黄口38.0按二级区划执行黄南藏族自治州59隆务河泽库同仁源头水保护区黄河隆务河源头扎毛水库坝址91.0Ⅱ黄南藏族自治州60隆务河同仁开发利用区黄河隆务河扎毛水库坝址巴浪53.0按二级区划执行黄南藏族自治州续表1-4 青海省一级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一级水功能区名称水系河流、湖库范围长度(km)湖库面积(km2)水质目标地级行政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61隆务河同仁尖扎保留区黄河隆务河巴浪入黄口26.0Ⅲ黄南藏族自治州62巴燕沟化隆开发利用区黄河巴燕沟源头入黄口49.4按二级区划执行海东市63街子河循化开发利用区黄河街子河源头入黄口32.2按二级区划执行海东市64清水河循化开发利用区黄河清水河源头入黄口50.5按二级区划执行海东市65长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金沙江石鼓以上沱沱河、当曲、楚玛尔河、通天河源头青川省界1125.1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66布曲格尔木保留区金沙江石鼓以上布曲源头入通天河口234.5 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67北麓河曲麻莱保留区金沙江石鼓以上北麓河源头入通天河口205.5Ⅱ玉树藏族自治州68聂恰曲治多保留区金沙江石鼓以上聂恰曲源头入通天河口174.9Ⅱ玉树藏族自治州69称文细曲称多保留区金沙江石鼓以上称文细曲源头入通天河口35.0Ⅱ玉树藏族自治州70巴塘河玉树保留区金沙江石鼓以上巴塘河源头入通天河口92.3Ⅱ玉树藏族自治州71雅砻江称多、石渠源头水保护区金沙江石鼓以下雅砻江源头宜牛乡188.0Ⅱ玉树藏族自治州72鲜水河达日源头水保护区金沙江石鼓以下鲜水河源头下红科乡120.0Ⅱ果洛藏族自治州73鲜水河青川缓冲区金沙江石鼓以下鲜水河下红科乡泥朵乡20.0Ⅱ果洛藏族自治州74大渡河班玛源头水保护区岷沱江大渡河源头赛来塘镇80.0Ⅱ果洛藏族自治州75大渡河班玛保留区岷沱江大渡河赛来塘镇灯塔乡40.0Ⅲ果洛藏族自治州续表1-5 青海省一级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一级水功能区名称水系河流、湖库范围长度(km)湖库面积(km2)水质目标地级行政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76大渡河青川缓冲区岷沱江大渡河灯塔乡达吉30.0Ⅱ果洛藏族自治州77绰斯甲河班玛源头水保护区岷沱江绰斯甲河源头西穷187.0Ⅱ果洛藏族自治州78阿柯河班玛源头水保护区岷沱江阿柯河源头安斗109.0Ⅱ果洛藏族自治州79澜沧江三江源保护区澜沧江澜沧江源头青藏省界411.0Ⅱ玉树藏族自治州80香曲囊谦保留区澜沧江香曲源头入扎曲口34.0Ⅲ玉树藏族自治州81子曲囊谦保留区澜沧江子曲源头青藏省界276.2Ⅱ玉树藏族自治州82黑河祁连源头水保护区黑河黑河源头野牛沟134.5Ⅱ海北藏族自治州83黑河青海保留区黑河黑河野牛沟扎嘛什克水文站67.0Ⅱ海北藏族自治州84黑河青甘开发利用区黑河黑河扎嘛什克水文站莺落峡111.5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北藏族自治州85八宝河祁连保留区黑河八宝河源头手爬崖水源地89.1Ⅱ海北藏族自治州86八宝河祁连开发利用区黑河八宝河手爬崖水源地入黑河口19.9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北藏族自治州87党河肃北源头水保护区疏勒河党河源头别盖248.0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88疏勒河玉门源头水保护区疏勒河疏勒河源头昌马水文站328.0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89布哈河天峻源头水保护区青海湖布哈河源头天峻大桥182.5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90布哈河天峻保留区青海湖布哈河天峻大桥莫河场村54.0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续表1-6 青海省一级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一级水功能区名称水系河流、湖库范围长度(km)湖库面积(km2)水质目标地级行政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91布哈河刚察共和水产保护区青海湖布哈河莫河场村入湖口41.5Ⅱ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92沙柳河刚察源头水保护区青海湖沙柳河源头折玛曲汇口79.0Ⅱ海北藏族自治州93沙柳河刚察开发利用区青海湖沙柳河折玛曲汇口青海湖农场17.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北藏族自治州94沙柳河刚察保留区青海湖沙柳河青海湖农场入湖口11.0Ⅱ海北藏族自治州95哈尔盖河刚察保留区青海湖哈尔盖河源头十五道班59.3Ⅱ海北藏族自治州96哈尔盖河刚察开发利用区青海湖哈尔盖河十五道班入湖口50.7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北藏族自治州97青海湖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青海湖青海湖青海湖4294现状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98泉吉河刚察保留区青海湖泉吉河源头入湖口65.0Ⅱ海北藏族自治州99倒淌河共和保留区青海湖倒淌河源头入湖口58.0Ⅱ海南藏族自治州100沙珠玉河共和开发利用区大连湖沙珠玉河源头达连海湖188.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南藏族自治州101香日德河都兰保留区霍布逊湖香日德河源头千瓦鄂博水文站211.7Ⅱ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02香日德河都兰开发利用区霍布逊湖香日德河千瓦鄂博水文站香日德23.3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03乌兰乌苏河都兰保留区霍布逊湖乌兰乌苏河源头乌兰乌苏河口135.1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04夏日哈河都兰开发利用区霍布逊湖夏日哈河源头夏日哈80.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05察汗乌苏河都兰保留区霍布逊湖察汗乌苏河源头热水乡125.8 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续表1-7 青海省一级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一级水功能区名称水系河流、湖库范围长度(km)湖库面积(km2)水质目标地级行政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106察汗乌苏河都兰开发利用区霍布逊湖察汗乌苏河热水乡西河滩一队23.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07诺木洪河都兰开发利用区霍布逊湖诺木洪河源头诺木洪165.0 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08大格勒河都兰开发利用区霍布逊湖大格勒河源头大格勒乡112.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09五龙沟格尔木开发利用区霍布逊湖五龙沟源头五龙沟127.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10鱼卡河大柴旦开发利用区德宗马海湖鱼卡河源头德宗马海湖125.4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11塔塔棱河大柴旦保留区小柴旦湖塔塔棱河源头小柴旦湖214.8 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12巴音河德令哈源头水保护区克鲁克湖巴音河源头察汗哈达142.0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13巴音河德令哈开发利用区克鲁克湖巴音河察汗哈达克鲁克湖166.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14克鲁克湖德令哈开发利用区克鲁克湖克鲁克湖克鲁克湖克鲁克湖56.7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15怀头塔拉河德令哈开发利用区克鲁克湖怀头塔拉河源头克鲁克湖74.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16都兰河乌兰开发利用区都兰湖都兰河源头都兰湖83.1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17格尔木河格尔木保留区达布逊湖格尔木河源头舒尔干316.2Ⅱ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18格尔木河格尔木开发利用区达布逊湖格尔木河舒尔干新华村67.5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19格尔木东河格尔木开发利用区达布逊湖格尔木东河源头东达布逊湖70.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20奈金河格尔木源头水保护区达布逊湖奈金河源头西王母桥206.0 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续表1-8 青海省一级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一级水功能区名称水系河流、湖库范围长度(km)湖库面积(km2)水质目标地级行政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121奈金河格尔木开发利用区达布逊湖奈金河西王母桥入格尔木河口56.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22托拉海河格尔木保护区达布逊湖托拉海河源头托拉海桥22.0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23小灶火河格尔木开发利用区达布逊湖小灶火河源头小灶火188.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24乌图美仁河格尔木保留区达布逊湖乌图美仁河源头乌图美仁242.0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25那棱格勒河格尔木保留区达布逊湖那棱格勒河源头那棱格勒一级电站418.0 Ⅱ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26那棱格勒河格尔木开发利用区达布逊湖那棱格勒河那棱格勒一级电站格茫公路桥54.0按二级区划执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表2 青海省二级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二级水功能区名称所在一级水功能区水系河流(湖库)范围长度(km)面积(km2)水质目标地级行政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01茫拉河贵南农业用水区茫拉河贵南开发利用区黄河茫拉河源头入黄口143.3 Ⅲ海南藏族自治州02夏曲贵南农业用水区夏曲贵南开发利用区黄河夏曲(沙沟)源头入黄口90.5Ⅲ海南藏族自治州03大通河门源农业用水区大通河门源开发利用区大通河大通河石头峡甘禅沟入口160.9 Ⅲ海北藏族自治州04老虎沟门源饮用水水源区老虎沟门源开发利用区大通河老虎沟源头入大通河口41.5 Ⅱ海北藏族自治州05湟水海晏农业用水区湟水西宁开发利用区湟水湟水海晏县桥湟源县43.3Ⅱ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宁市06湟水湟源过渡区湟水湟源县扎麻隆21.2Ⅲ西宁市07湟水西宁饮用水源区湟水扎麻隆黑嘴10.3Ⅲ西宁市08湟水西宁城西工业用水区湟水黑嘴新宁桥20.3Ⅳ西宁市09湟水西宁景观娱乐用水区湟水新宁桥建国路桥4.8Ⅳ西宁市10湟水西宁城东工业用水区湟水建国路桥团结桥6.0Ⅳ西宁市11湟水西宁排污控制区湟水团结桥小峡桥10.2-西宁市12湟水平安过渡区湟水小峡桥平安县22.0Ⅳ海东市13湟水乐都农业用水区湟水平安县乐都水文站32.3Ⅳ海东市14湟水民和农业用水区湟水乐都水文站民和水文站53.9Ⅳ海东市15哈利涧河海晏农业用水区哈利涧河海晏开发利用区湟水哈利涧河源头入湟口51.9Ⅳ海北藏族自治州续表2-1 青海省二级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二级水功能区名称所在一级水功能区水系河流(湖库)范围长度(km)面积(km2)水质目标地级行政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16拉拉河湟源饮用水源区拉拉河湟源开发利用区湟水拉拉河黄茂入湟口20.3Ⅱ西宁市17药水河湟源农业用水区药水河湟源开发利用区湟水药水河源头入湟口55.9Ⅲ西宁市18盘道河湟中农业用水区盘道河湟中开发利用区湟水盘道河源头入湟口34.3Ⅱ西宁市19西纳川湟中饮用水源区西纳川湟中开发利用区湟水西纳川源头入湟口88.3Ⅱ西宁市20甘河沟湟中饮用水源区甘河沟湟中开发利用区湟水甘河沟源头青石坡15.0Ⅱ西宁市21甘河沟湟中工业用水区湟水青石坡入湟口30.8Ⅲ西宁市22云谷川湟中农业用水区云谷川湟中开发利用区湟水云谷川源头入湟口44.7Ⅲ西宁市23北川大通饮用水源区北川大通开发利用区湟水北川俄博图桥头水文站48.4Ⅲ西宁市24北川大通工业用水区湟水桥头水文站天峻桥39.0Ⅳ西宁市25北川西宁景观娱乐用水区湟水天峻桥入湟口3.1Ⅳ西宁市26黑林河大通农业用水区黑林河大通开发利用区湟水黑林河黑林水文站入北川口23.4Ⅱ西宁市27东峡河大通饮用水源区东峡河大通开发利用区湟水东峡河源头永丰38.5Ⅱ西宁市28东峡河大通农业用水区湟水永丰入北川口10.4Ⅲ西宁市29南川湟中农业用水区南川湟中开发利用区湟水南川源头总寨36.4Ⅲ西宁市30南川西宁工业用水区湟水总寨六一桥12.9Ⅲ西宁市31南川西宁景观娱乐用水区湟水六一桥入湟口2.8Ⅳ西宁市续表2-2 青海省二级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二级水功能区名称所在一级水功能区水系河流(湖库)范围长度(km)面积(km2)水质目标地级行政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32沙塘川互助饮用水源区沙塘川互助开发利用区湟水沙塘川源头南门峡水库24.0 Ⅱ海东市33沙塘川互助农业用水区湟水南门峡水库(出口)互助桥17.8Ⅲ海东市34沙塘川互助工业用水区湟水互助桥入湟口34.2Ⅳ海东市、西宁市35小南川湟中农业用水区小南川湟中开发利用区湟水小南川源头入湟口45.4Ⅲ西宁市、海东市36哈拉直沟互助农业用水区哈拉直沟互助开发利用区湟水哈拉直沟丹麻镇入湟口56.0 Ⅲ海东市37祁家川平安饮用水源区祁家川平安开发利用区湟水祁家川源头三合镇20.6Ⅱ海东市38祁家川平安农业用水区湟水三合镇入湟口18.5Ⅲ海东市39白沈沟平安农业用水区白沈沟平安开发利用区湟水白沈家沟源头入湟口41.7Ⅲ海东市40红崖子沟互助农业用水区红崖子沟互助开发利用区湟水红崖子沟源头五十镇24.4Ⅱ海东市41红崖子沟互助工业用水区湟水五十镇入湟口26.4Ⅲ海东市42上水磨沟乐都饮用水源区上水磨沟乐都开发利用区湟水上水磨沟源头入湟口46.5Ⅱ海东市43引胜沟乐都饮用水源区引胜沟乐都开发利用区湟水引胜沟上北山林场杨家岗10.7Ⅱ海东市44引胜沟乐都农业用水区湟水引胜沟杨家岗入湟口12.3Ⅲ海东市45松树沟民和饮用水源区松树沟民和开发利用区湟水松树沟源头峡门水库(出口)8.3Ⅱ海东市46松树沟民和农业用水区湟水峡门水库(出口)入湟口31.9Ⅲ海东市续表2-3 青海省二级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二级水功能区名称所在一级水功能区水系河流(湖库)范围长度(km)面积(km2)水质目标地级行政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47巴州沟民和饮用水源区巴州沟民和开发利用区湟水巴州沟源头巴州镇19.9Ⅱ海东市48巴州沟民和农业用水区湟水巴州镇入湟口19.0Ⅲ海东市49隆治沟民和农业用水区隆治沟民和开发利用区湟水隆治沟源头入湟口48.2Ⅲ50黄河李家峡农业用水区黄河青海开发利用区黄河黄河龙羊峡水库坝址李家峡水库坝址102.0Ⅱ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东市51黄河尖扎循化农业用水区黄河李家峡水库坝址清水河入口126.2Ⅱ黄南藏族自治州、海东市52西河贵德饮用水源区西河贵德开发利用区黄河西河源头岗拉湾85.0Ⅱ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53西河贵德农业用水区黄河岗拉湾入黄口9.5Ⅲ海南藏族自治州54东河贵德农业用水区东河贵德开发利用区黄河东河源头入黄口69.1Ⅲ海南藏族自治州55加让沟尖扎农业用水区加让沟开发利用区黄河加让河源头入黄口38.0Ⅲ黄南藏族自治州56隆务河同仁农业用水区隆务河同仁开发利用区黄河隆务河扎毛水库坝址巴浪53.0Ⅲ黄南藏族自治州57巴燕沟化隆农业用水区巴燕沟化隆开发利用区黄河巴燕沟源头入黄口49.4Ⅲ海东市58街子河循化农业用水区街子河循化开发利用区黄河街子河源头入黄口32.2Ⅲ海东市59清水河循化农业用水区清水河循化开发利用区黄河清水河源头入黄口50.5Ⅲ海东市60黑河青甘农业用水区黑河青甘开发利用区黑河黑河扎嘛什克水文站莺落峡111.5Ⅲ海北藏族自治州61八宝河祁连饮用水源区八宝河祁连开发利用区黑河八宝河手爬崖水源地入河口19.9 Ⅱ海北藏族自治州续表2-4 青海省二级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二级水功能区名称所在一级水功能区水系河流(湖库)范围长度(km)面积(km2)水质目标地级行政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62沙柳河刚察农业用水区沙柳河刚察开发利用区青海湖沙柳河折玛曲汇口人湖口17.0Ⅱ海北藏族自治州63哈尔盖刚察农业用水区哈尔盖刚察开发利用区青海湖哈尔盖十五道班人湖口50.7Ⅱ海北藏族自治州64沙珠玉共和农业用水区沙珠玉共和开发利用区青海湖沙珠玉河源头达连海湖188.0 Ⅲ海南藏族自治州65香日德河巴隆农业用水区香日德河都兰开发利用霍布逊湖香日德河千瓦鄂博香日德23.3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66夏日哈河都兰农业用水区夏日哈河都兰开发利用区霍布逊湖夏日哈河源头夏日哈80.0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67察汗乌苏河都兰饮用水源区察汗乌苏河都兰保留区霍布逊湖察汗乌苏河热水大桥察汗乌苏大桥7.0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68察汗乌苏河都兰农业用水区霍布逊湖察汗乌苏大桥西河滩一队16.0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69诺木洪都兰农业用水区诺木洪都兰开发利用区霍布逊湖诺木洪河源头诺木洪165.0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70大格勒河都兰农业用水区大格勒河格尔木开发利用区霍布逊湖大格勒河源头大格勒乡112.0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71五龙沟都兰农业用水区五龙沟格尔木开发利用区霍布逊湖五龙沟源头五龙沟127.0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72鱼卡河大柴旦工业用水区鱼卡河大柴旦开发利用区德宗马海湖鱼卡河源头德宗马海湖125.4。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6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2019年⾼考地理考点16⽔资源及其合理利⽤考点16 ⽔资源及其合理利⽤考点热度★★☆☆☆1.⽔资源及其分布(1)现状:⽬前,⼈类⽐较容易利⽤的淡⽔资源,主要是河流⽔、淡⽔湖泊⽔和浅层地下⽔,储量只占全球⽔体总量的⼗万分之七。
(2)⽔资源的分布(3)我国⽔资源的现状①数量上:总量丰富,⼈均不⾜。
②时空分布不均衡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夏秋较丰富,冬春较贫乏2.⽔资源与⼈类社会(1)⽔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
(2)⽔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3)不同⽣产⼒条件下,⼈类对⽔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①科技⽐较落后的时代:主要利⽤河湖⽔。
②科技⽐较发达的近现代:⼤量开发利⽤浅层地下⽔,陆续开采深层地下⽔,还开发了海⽔淡化技术。
3.合理利⽤⽔资源(1)⽔资源短缺的原因①⼈类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
②⼈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体污染,可⽤的⽔资源减少。
(2)⽔资源持续利⽤的措施①开源措施开渠引⽔,调节⽔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淡化、⼈⼯增⾬②节流措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业⽤⽔的重复利⽤率【图⽂拓展】1.地球各纬度带的⽔平衡(降⽔量减去蒸发量)海洋上中低纬度⼤部分地区平均降⽔量远远⼩于蒸发量,呈现负值;⾼纬度地区蒸发微弱,呈现正值。
陆地各纬度带平均降⽔量皆⼤于蒸发量,呈现正值。
低纬度地区尤其显著。
2.⽔资源总量的影响因素⼀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是区域⾯积,⼀般来说,区域⾯积越⼤,集⽔范围越⼤,⽔资源总量越⼤;⼆是区域内的降⽔量和蒸发量,降⽔量越多,蒸发量越少,径流量越⼤,⽔循环越活跃,⽔资源总量越⼤。
考向⽔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1.⽔.⽔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资源性缺⽔是指当地⽔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质性缺⽔是⼤量排放的废污⽔造成淡⽔资源受污染⽽短缺的现象。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青海省国土部分)概述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青海省国土部分)概述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
青海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水资源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对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就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在青海省国土部分的实施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下水资源概况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属典型的高原腹地型省份,地形多样,气候变化显著,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青海省地下水资源总储量约为4621.5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地下水资源储量约为2879.7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祁连盆地、青海盆地和南部山地盆地等地,而在一些山区和高寒地带也有不少优质地下水资源被人们广泛开发利用。
就开采利用而言,青海省地下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工农业用水、城市供水、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
科学地监测和评估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对于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对于改善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状况、推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高地下水资源利用效益以及促进青海省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工程的实施方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青海省国土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布设在青海省的工程实施中,首先根据青海省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确定了一套完整的监测网络布设方案。
该方案覆盖了青海省的主要地下水资源区域,包括柴达木盆地、祁连盆地、青海盆地和南部山地盆地等地。
2. 监测指标对地下水资源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水位、水质、水量、地下水动态变化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能够全面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及时发现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和问题,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监测手段和设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青海省国土部分)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监测手段和设备,包括了自动监测站、水文地质勘察仪器设备、地下水探测仪器设备等,能够将地下水动态信息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青海鱼卡河流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河流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李健,黄勇,张树恒,王永贵,蒋南杰,金家琼(青海省水文地质及地热地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 810008)摘要:鱼卡河流经两个次级第四纪断陷盆地,即中下游鱼卡盆地和下游马海盆地。
地下水和地表水经过多次的相互转化,构成了统一的水资源系统。
鱼卡盆地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9.09×104m3/d,马海盆地地下水天然资源量29.58×104m3/d。
研究表明,鱼卡河流域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马海盆地生态环境较好,随着农业开发,大量引用地表水灌溉,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盆地盐化工业的开发,流域下游出现了地下水资源短缺,造成沼泽湿地、湖泊等萎缩,进一步导致马海盆地地下水资源严重不足,出现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持生态环境,是关系到流域上下游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鱼卡河;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鱼卡河流域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是盆地较大河之一。
河流流经两个次级盆地,即中下游鱼卡盆地和下游马海盆地。
鱼卡盆地储存有丰富的煤炭及其它矿产资源,马海盆地拥有一定的耕地后备资源,尾闾湖是盐化工业基地。
马海山前冲洪积扇中下部是天然绿洲[1]。
随着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大柴旦工业园区的建设,作为“一区四园”之一的“马海工业园”初现规模,各项基础设施正在规划和筹建之中。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流域地下水资源,保护流域中下游生态环境是当前和今后时期研究的重要问题。
1 流域水资源分布特征1.1 流域概况1.1.1 气象鱼卡河流域深居内陆,地处高原,具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风速强劲,沙尘暴多等高原气候特征。
由于流域跨两个次级盆地,呈现不同的气候特征。
鱼卡盆地据大柴旦气象站1957—2007年系列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74℃,多年平均降水量85.38mm,多年平均蒸发量2115.1mm;潮湿系数0.035,属干旱气候带[2]。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成果报告1、总论1.1 区划的目的和意义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发展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以及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水资源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已经成为流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履行水利部“三定"方案的职责,开展水功能区划工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划分水功能区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实现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强化水资源目标管理工作的保证条件,是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水利部职能配置中规定的水资源保护职责开展的具体工作。
1.2 依据与标准1。
2。
1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5)《水利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6)《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7)《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0]58号文)(8)《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9)《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1.2。
2 标准(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3)《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4)《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7)《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3) (8)《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999)1.3 区划范围青海省水功能区划中二级区划,是在黄河流域、内陆河流域一级区划中被划为“开发利用区"的水域进行。
青海省海东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
第1 8卷第 1 期
21 0 2年 1月
水 利 科 技 与 经 济
W ae n ev n y S in e a d T c oo y a d Ec n m y tr Co s r a c ce c n e hn l g n o o
V源及 可利 用量
2 1 区域 内过境 黄河 、 水 、 . 湟 大通 河水 资源
海 东 地 区所 有 河 流 均 属 黄 河 流 域 , 分 属 黄 河 干 流 、 并 湟 水 河 、 通 河 三 大 水 系 , 于 流 域 水 文 特 征 不 同 , 文 大 由 水
平 均 流量 4 . I s 15H / 。
菜、 小麦 、 青稞 、 蚕豆 、 菜等农 副产品。农 业 、 蔬 工业是海东
地 区国民经济 的支柱 , 步形成 了建材 、 械加 工 、 炼 、 初 机 冶
农畜 产 品加工 、 工及 小水 电建设 为主体 的地 方工 业体 化 系, 璃 、 玻 水泥 、 碳化硅等主要工业产 品。
青海省各个地市州3D地势图!青海省行政区划和河流水系图!青藏高原
青海省各个地市州3D地势图!青海省行政区划和河流水系
图!青藏高原
青海省各个地市州3D地势图!青海省行政区划和河流水系图!青藏高原地形地势地貌图。
世界上最高的公路桥梁——沱沱河桥
世界上天青石矿藏量最多的地方——青海茫崖地区
世界上辖区面积最大的城市——格尔木市
世界上最大的盐矿储地——柴达木盆地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花土沟油田
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隧道——关角隧道
中国年平均气温最低地区——青藏高原
中国出产冬虫夏草最多的地方——青海
中国海拔最高的拦河大坝——龙羊峡水电站大坝
中国目前最大的人工湖——龙羊峡水库
中国石棉矿储量最大的地区——茫崖石棉矿
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青藏高原
大美青海欢迎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水资源情况(一)水资源概况青海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系发育,河流众多,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高山峰顶冰雪覆盖。
省境内,有穿越高原、峡谷奔腾东流的黄河、长江,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有湖群密布的神秘无人区――可可西里盆地,有开发历史悠久、人烟稠密的“河湟谷地”等。
1.水系青海境内集水面积在5OO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1条,河流总长约2.8公里。
受降水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省内河流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多雨的东南部和东北部水系发育,河网密集;干旱少雨的西北部诸内陆盆地,则河流稀疏,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甚至出现大面积的无径流区。
按河川径流的循环形成,省内河流可分为内、外流两大区域。
以乌兰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日月山-大通山-线为分水岭,此线以南为外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8.2%,分属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大流域;此线以北为内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51.8%,分属可可西里盆地、柴达木盆地、茶卡-沙珠玉盆地、哈拉湖盆地、青海湖盆地和祁连山地等六大内陆水系。
2.冰川青海境内的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脉,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上终年积雪,广布冰川。
据中科院兰州冰川研究所的考察资料,全省有冰川面积为4,872.92平方公里,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8.8%,冰川覆盖率为0.67%,冰川储水量为3,519.66亿立方米。
冰川补给径流年融水量31.72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1%。
其中:外流区有冰川面积1,853.7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38. O%,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内流区有冰川面积3,O19.2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62.0%,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的高山地带。
3.湖泊青海省是中国多湖泊的地区之一。
全省水面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66个,湖泊总面积为12,610.5平方公里,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5.8%,青海省湖泊率为1.7%;湖水总储量为2,244亿立方米,其中有淡水湖151个,湖泊淡水储量约355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泊淡水总储量的16.5%。
省内湖泊主要分布在内流区的诸盆地中,计有湖泊138个,面积为10,411.3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82.6%。
其中尤以可可西电盆地湖群密布,湖泊率高达7.5%,为中国罕见的多湖地区。
由于内流区的气候和水文特点,湖泊大多处于退缩和咸化的演变过程,故多咸水湖和盐湖。
淡水湖只有56个,面积仅919.7平方公里,只占内流区湖泊总面积的8.8%,淡水储量约139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39.2%。
青海湖是区内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一大(微咸水)湖。
现青海湖面积约4.6万公顷,最大水深32米,储水量约742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15.5克/升。
在青海省的外流区有湖泊128个,面积为2,199.2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17.4%。
其中95个为淡水湖,面积为1,865.2平方公里,占外流区湖泊总面积的84.8%,淡水储量约216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6O. 8%。
外流区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其中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泊就是著名的鄂陵湖和扎陵湖面积分别为610.7和526.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分别为30.7和13.1米,储水量共计154.3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43.5%。
4.降水青海省地处中纬度内陆高原,属大陆性气候,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孟加拉湾上空的暖湿气流,其次为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输送来的暖湿气流。
由于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及受高山阻隔,无论是西南或东南来的水汽,进入青海省境内已成强弩之末,故全省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2,064亿立方米,年降水量为285. 6毫米,仅为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48毫米的44%。
省内降水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变化在17.6毫米(冷湖)~767(久治)毫米之间,最少地区与最多地区相差4O多倍。
降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北和东南方向递增并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5.蒸发与干湿程度青海省内的年蒸发能力变化在8OO毫米~2,000毫米之间,其分布规律恰与降水相反,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并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减小。
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之比称为干旱指数,通常以此作为区别各地区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
青海省全省的干旱指数变化在大多1.5~1OO之间,共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青海省东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干旱指数变化大多在1.5~2.O之间,属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带,而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的干旱指数则在10以上,盆地中心地区甚至高达1OO以上,故柴达木盆地属严重干旱地带。
6.水质(1)地表水水质。
青海省内大部分河流的天然水质良好,宜于生活饮用和工农业生产利用。
其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河水的矿化度和总硬度由东北和东南向西部逐渐增大,即在一般情况下,地表水的天然水质东部优于西部,且山区优于平原或河谷平原地区。
河水矿化度。
青海省东北部(黑河、大通河流域)和东南部,因降水丰沛,河水矿化度一般均小于30O毫克/升,属低矿化水区,长江上游的沱沱河和楚玛尔河,以及柴达木盆地和茶卡—沙珠玉盆地的大多数河流,河水矿化度大于5OO毫克/升,柴达木盆地中心及西北部甚至高达1000毫克/升以上,属高矿化水区;省内其他地区,包括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流域的大多数河流,以及青海湖盆地水系等,河水矿化度多在300毫克/升~500毫克/升之间,属中等矿化水区。
河水总硬度。
青海省河水总硬度的分布规律大致与矿化度相似,青海省东北部河水总硬度小于8.4德国度,属软水区;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及其以西的河水总硬度在17德国度~25德国度之间,属硬水区;长江上游的楚玛尔河水总硬度大于25德国度,属极硬水区;省内其余地区的河水总硬度在8.4德国度~17德国度之间,属中等硬水区。
河水化学类型。
青海省河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类分布最广,约占8O%;氯化物类次之,占15%;硫酸盐类最少,占5%。
总的分布规律是,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多,即由重碳酸盐类转化为氯化物和硫酸盐类,其阳离子由钙转换为钠;在内陆盆地,河流出山口后,河水因蒸发、渗漏而浓缩,河水化学类型也存在由重碳酸盐或碳酸盐钙型水向高矿化度的硫酸盐、氯化物钠型水转化的特点。
河水酸碱度。
省内天然河水的PH值在7.5~8.6之间,呈弱碱性。
(2)地下水水质。
青海省绝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良好,PH值在7.O~8.5之间,矿化度小于1克/升,适于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
由于气候、地形、地质和地表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变化也是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特征。
在山丘区和山前冲洪积扇地带,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以溶滤作用为主,水质一般较好;在内陆区诸盆地山前平原地带,随着地下水埋深向盆地江水中心逐步变小,盐化作用加强,水质也随之恶化,矿化度急剧升高,到盆地中心地带则形成盐水或卤水;在外流区河谷平原地带形成盐水或卤水;由于河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在外流区河谷平原地带,地下水水质则主要受河水水质的影响,在河水受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段,则近河地段的地下水水质较差,甚至不能饮用。
(二)水资源总量与分布特点 1.水资源总量(1)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换关系。
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频繁,是青海省水资源的特点之—。
由于地处高原,该省的河流一般下切较深,山丘区地下水的排泄形成几乎全是汇入河道,即山丘区地下水的绝大部分通过向河道的排泄而转换形成地表水资源的河川基流部分。
(2)水资源总量估算。
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频繁的转换和重复关系,在计算水资源总量时,还应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量之后才是实际的水资源总量。
估算结果,全省的水资源总量为627.48亿立方米。
其中;外流区有493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78.57%;内流区134.48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21.43%。
2.水资源的特点(1)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降水是径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降水的地区分布基本决定了径流的地区分布。
①径流的地区分布。
青海省内径流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年径流深主要变化在0毫米~500毫米之间,同降水一样呈由西北向东北和东南方向递增的变化趋势,其中柴达木盆地中心地区径流深在5毫米以下,基本不产流,视为无径流区。
②径流的年内变化。
径流的年内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年内的丰枯变化主要受降水变化的支配,往往是汛期与雨季同步,暴雨出现洪水,冬季为枯水期,径流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这一类河流汛期一般出现在6月~9月或7月~10月,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的55%~85%。
省内东南部地区的河流多属此类型。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在气温较高的4月~9月,因大量冰雪水补给而出现汛期,并有春汛发生。
此类河流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可占年径流量的70%以上。
省内柴达木盆地北部以及发源于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盆地高山区的河流多属此类型。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除冰雪融水或降雨形成短暂洪峰外,河流水量一般较稳定,径流年内变化不大,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40%~50%。
柴达木盆地南部的格尔木、诺木洪等河流属此类型。
③径流的年际变化。
从青海省内各主要河流的代表测站的最大、最小年径流比值和变差系数Cv值较大外,其余河流的比值多在1.60~3.50之间,变差系数Cv值也较小(在0.15~0.39之间)。
可见省内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且变差系数Cv值的地区变化也与降水相同,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但是由于下垫面因素和河流补给类型的不同,对径流的年际变化也有很大影响,少数河流(或河段)和地区又有其特殊性。
(2)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通常将地下水资源划分为山丘区地下水和平原区地下水两大部分。
山丘地下水的分布趋势大致与降水的分布相一致,主要分布在外流区,而外流区的河流又全部属于山丘区河流,则其多年平均的年河川流量即可视为外流区的山丘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而这部分水量正是外流的稳定水源。
由于全省外流区的河流除黄河外,均少有河谷平原地带,故外流区内的平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区,尤以湟水和河的河谷平原区较丰富。
在内陆区诸盆地中,以柴达木盆地诸河流出山口的冲积,洪积扇地带和青海湖滨平原地带区地下水较丰富。
(三)水能资源概况青海省河流众多,山高水长,河床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干支流区有108条,理论蕴藏量总计2,165万千瓦,居中国各省区的第5位。
全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理论蕴藏量有1,351.76万千瓦,占全省的62.8%;长江流域有434.87万千瓦,占全省的20.2%;澜沧江流域有2O2.4O万千瓦,占全省的9.4%;内陆河流域有164.63千万瓦,占全省的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