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青海水资源分布
青海省水资源情况(一)水资源概况青海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系发育,河流众多,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高山峰顶冰雪覆盖。
省境内,有穿越高原、峡谷奔腾东流的黄河、长江,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有湖群密布的神秘无人区――可可西里盆地,有开发历史悠久、人烟稠密的“河湟谷地”等。
1.水系青海境内集水面积在5OO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1条,河流总长约2.8公里。
受降水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省内河流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多雨的东南部和东北部水系发育,河网密集;干旱少雨的西北部诸内陆盆地,则河流稀疏,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甚至出现大面积的无径流区。
按河川径流的循环形成,省内河流可分为内、外流两大区域。
以乌兰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日月山-大通山-线为分水岭,此线以南为外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8.2%,分属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大流域;此线以北为内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51.8%,分属可可西里盆地、柴达木盆地、茶卡-沙珠玉盆地、哈拉湖盆地、青海湖盆地和祁连山地等六大内陆水系。
2.冰川青海境内的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脉,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上终年积雪,广布冰川。
据中科院兰州冰川研究所的考察资料,全省有冰川面积为4,872.92平方公里,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8.8%,冰川覆盖率为0.67%,冰川储水量为3,519.66亿立方米。
冰川补给径流年融水量31.72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1%。
其中:外流区有冰川面积1,853.7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38. O%,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内流区有冰川面积3,O19.2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62.0%,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的高山地带。
3.湖泊青海省是中国多湖泊的地区之一。
全省水面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66个,湖泊总面积为12,610.5平方公里,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5.8%,青海省湖泊率为1.7%;湖水总储量为2,244亿立方米,其中有淡水湖151个,湖泊淡水储量约355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泊淡水总储量的16.5%。
青海省情
青海省省情一、概况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青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基本特点:一是地广人稀。
青海东西长约1200公里,在东经89°35'——103°04'之间;南北宽约800公里,在北纬31°39'——39°19'之间,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51%,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
到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
二是多民族聚居。
共有53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
全省现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的地区占总面积的98%。
三是资源丰富。
共发现各种矿产127种,其中5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9种居全国首位。
特别是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此外,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四是生态地位重要。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二、资源基本情况土地资源: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万平公里, 约占全国的1/13,仅次于内蒙古、西藏、新疆,居全国第4位。
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各类矿产129种,其中54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前10位,23种排前3位。
锂、锶、钾、镁、芒硝、石棉、石英岩等9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
全省已发的矿种129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7种,其中,已发现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39种,非金属矿产72种,水气矿产3种。
全省共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19处。
青海省情介绍
青海省情介绍青海简称青,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1929年1月正式建省,1950年1月1日正式成立。
她位于祖国的西北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被誉为“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素有“中华水塔”、“江河源头”之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全省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四位,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周边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四省区接壤。
现辖西宁市、海东地区,以及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8个市、地、州,51个县级行政单位。
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全国人口最少的省份之一,仅高于西藏。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6.32%。
青海省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干寒、少雨、多风、缺氧,日照时间长,居全国第二,省会西宁市及海东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青海是资源性省份,不仅种类全,储量大、品质好、价值高,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
截止2006 年底,新发现矿产地5处,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保有储量中,有54种居全国前10位,10种居全国首位。
西宁市概况西宁市简称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2261米,现辖城东区、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城西区、城北区、海湖新区、国家经济开发区及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总面积7649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380平方千米。
截至2011年11月1日,西宁市总人口达220.87万人, 占全省39.25%,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34万人,占总人口25.96%。
城镇化率达到63.7%。
西宁市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
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应青海省政府的邀请,5月4日至10日,我们参加了2009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郁金香节,出席了青海省江西商会成立大会,并对青海湖、黄河源头等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短短几天里,我们先后到了西宁市、海北州、果洛州、海南州、黄南州、海东地区,行程两千多公里,所到之处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海拔达4680米。
通过现场考察、听取当地领导情况介绍、走访牧民家庭和与青海省环保厅同志座谈,我们由衷敬佩青海人民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我们所看到的青海是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色的大草原、野生动植物的宝库。
青海为了全球近30亿人口的饮水安全,努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们采取了许多有效的保护与治理措施,一些做法与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青海省基本情况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国土面积72万平方公里,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为4.9%,大部分处于森林极限生长地带。
天然草地面积3646.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5%;可利用草地面积3160万公顷,其中荒漠草地697万公顷;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2746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其中:外流河多年平均年产水总量611亿立方米,本省年耗水量占水资源量的2.1%,年向下游地区输水量占水资源量的97.9%。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统称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也是高原生物基因资源的宝库。
全省辖六州、一市、一地,共有46个县(区、行委)。
总人口554.3万人,共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6%。
青海以资源富集著称,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其中54个矿种矿藏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氧化锂、锶、电石用石英岩、化肥用蛇纹岩、冶金用石英岩、氯化钾、玻璃用石英岩、石棉、芒硝、镁盐10种矿种居全国首位。
水电、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畜牧业、野生动植物、风能、太阳能、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2018年中国各省市水资源总量排行榜
中国各省市水资源总量排行榜,哪里最缺水?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來说,用水是十分方便的,只要打开水龙头,便会有干净的水流淌出来,这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但是,中国的水资源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吗?中国官方层面给出了答案一中国其实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
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不足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 (而中国人口占比全球超过18%),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需列世界第四位。
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乂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 倍。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o目前,全世界有1/6的人口、约10亿多人缺水。
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25亿。
西藏、四川水资源最多,宁夏天津最少那么具体到全国个省级行政区,各自的水资源总量情况乂如何呢?按照国家水利部先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前三的,依次是西藏、四川、广西,均处于中国的西南方向。
而同期全国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末三位的,依次是宁夏、天津、北京。
不过由于天津和北京均为直辖市,在土地面积上明显少于一般省级行政区较多。
所以如果在排除直辖市的前提下,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最少的三个省份,则分别是宁夏、山西、河北,均为北方省份,尤其集中于华北地区。
中国多省份处于“极度缺水”区间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水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亚洲水塔”之称。
青海省统计年鉴2020:2016-2019年环境保护基本情况
2016
2017
612.70 591.47 282.51 261.28 10324
26.40 19.95
2.57 2.78 1.10
785.74 764.31 355.65 334.22 13131
25.83 19.20
2.54 2.85 1.24
1096.94 6.3
814.36
1096.94 6.3
Area of Forest
(1 0000 hectares)
Forest Coverage Rate
(%)
Wetland Area
(1 0000 hectares)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青海省水利厅 通运输厅、青海省气象局(省气候 Note:The data in this table are from Grassland Bureau, Qinghai Natural Department and Qinghai
9-11 2016-2019年环境保护基本情况 Basic Statistic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6-2019)
指
标
Item
水环境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
人均水资源量 (立方米/人)
用水总量
(亿立方米)
#农业用水
814.36
2019)
2018
2019
961.89 919.33
939.48
898.2
424.24 412.73
401.83 391.60
15946 15125.04
26.10
26.18
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前言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
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深度解读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 (1)第二节青海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一、青海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三、青海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四、青海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青海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青海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一、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11)一、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指标分析 (15)一、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 (15)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 (15)三、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 (15)四、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图表目录表1: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青海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4:青海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表 (3)表5:青海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青海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青海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青海省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表..15 表29: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青海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第一节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青海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青海省
青海省编辑时间:2008-08-02 19:42Qinghai Sheng青海省Qinghai Sheng位于中国西北地区。
简称青。
介于北纬31°39′~39°19′,东经89°35′~103°04′。
西北邻新疆,北和东接甘肃,东南紧靠四川,南和西南毗连西藏。
东西长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
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4位。
1990年人口445.6946万。
辖 1地区、6自治州、1地级市、2县级市、30县、7自治县。
省会西宁市。
自然条件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深居内陆腹地。
省境土地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地势高耸,高差悬殊,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
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和垂直差异均甚显著,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为广泛的自然基础。
地质与地貌地质构造上,全省自北而南为:①祁连褶皱系,位于河西走廊过渡带之南,包括整个祁连山区,是在晚古生代华力西褶皱带和中生代晚白垩世到第三纪始新世褶皱带(燕山褶皱带)基础上形成的,以块状断裂升降运动居优势。
②柴达木地块,是以前寒武纪结晶片岩为基底的稳定地块,厚七八千米,大部为疏松的中生代和新生代陆相沉积,形成盐湖矿产。
③昆仑褶皱系,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作用,形成块体的连续推复,新老地层交替重叠。
④巴颜喀拉褶皱系,位于昆仑山主带大断裂之南,玉树大断裂以北地区,包括东段的阿尼玛卿山,总体构造线呈北西向,为一具有旋回特点的复杂褶皱系。
⑤唐古拉褶皱系,分布于青海南部唐古拉山区,形成于侏罗纪,呈北西西向,具有多旋回特点。
由于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和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自第三纪末开始,青海地势不断抬升,形成高山、丘陵、平滩、盆地、高原、谷地交错分布的格局,平均海拔约在3000米以上。
除东部湟水流域谷地和西北部柴达木盆地海拔稍低外,其余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多在3000~4500米左右。
最高点为西部青、新交界处的昆仑山主峰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则为东部民和县下川口湟水出境处,海拔1650米。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班级:09 土地资源管理姓名:许杰华学号:0902090025青海土地资源利用现状09 土地资源管理许杰华(0902090025)青海藏区地处青藏高原,土地资源丰富。
但土地资源受投入成本高,发展空间狭小,生态环境呈趋恶化,和难以借鉴内地的科技经验和移植实用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开发利用难度极大。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有效开发,科学利用,实现生态及经济效益的“双赢”。
青海藏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青海藏区主要分布在海北、海南、玉树、果洛、黄南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分别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阿坝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毗连。
六个州面积6 9.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96.6%,占全国藏区面积31.7%。
青海藏区草地面积5.63亿亩,可利用草地面积4.87亿亩,占青海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97%。
藏区有耕地33 20多万亩,林地320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0 .29亿立方米,柴达木盆地、海南台地和青海湖环湖地区有宜农荒地7 6 0万亩。
青海藏区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境内河流众多,水量充沛,落差集中。
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6条,水资源总量636亿立方米。
石油、天然气、铜、铅、锌、碘、砂金、岩金等矿产资源及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
青海藏区自然灾害频率高,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
农牧业始终是在特定的高寒多灾环境和长期滞后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基础薄弱。
加之近年来全球变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只注重草原的经济功能,长期忽视其生态功能,掠夺性地利用草场、草地资源,致使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近15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 0%。
近年来,青海藏区实施了旱作节水农业、青稞生产基地、优质杂交油菜制作基地、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农村沼气工程、良种工程及牧区两用暖棚建设、环湖高效畜牧业、牧草良种基地、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草原围栏等多项开发利用和保护工程。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23)1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进一步加强全省水资源管理,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优化水资源配置,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增强水资源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经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为重点,强化取用水监管,健全责任考核制度,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助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为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水资源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省基本建成较为系统、完整的取用水监测计量体系,非农业取水口和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计量实现全覆盖;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基本建立,区域水权、取用水户取水权基本明晰,用水权市场化交易趋于活跃。
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9.6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3年分别下降1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以上,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
到2030年,制约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重要河湖生态水量得到保障,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地下水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地下水水量和水位双控目标;“四水四定”初见成效,河湖生态状况得到显著改观。
二、主要任务(一)严格总量控制,强化刚性约束。
1.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
加强地表水、地下水和非常规水源统一配置。
加快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管理研究和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工作,推进用水权初始分配,通过发放取水许可证或下达用水指标等方式明晰用水权。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青海省国土部分)概述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青海省国土部分)概述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
青海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水资源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对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就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在青海省国土部分的实施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下水资源概况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属典型的高原腹地型省份,地形多样,气候变化显著,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青海省地下水资源总储量约为4621.5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地下水资源储量约为2879.7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祁连盆地、青海盆地和南部山地盆地等地,而在一些山区和高寒地带也有不少优质地下水资源被人们广泛开发利用。
就开采利用而言,青海省地下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工农业用水、城市供水、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
科学地监测和评估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对于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对于改善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状况、推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高地下水资源利用效益以及促进青海省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工程的实施方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青海省国土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布设在青海省的工程实施中,首先根据青海省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确定了一套完整的监测网络布设方案。
该方案覆盖了青海省的主要地下水资源区域,包括柴达木盆地、祁连盆地、青海盆地和南部山地盆地等地。
2. 监测指标对地下水资源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水位、水质、水量、地下水动态变化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能够全面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及时发现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和问题,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监测手段和设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青海省国土部分)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监测手段和设备,包括了自动监测站、水文地质勘察仪器设备、地下水探测仪器设备等,能够将地下水动态信息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024年保护水资源调查报告
二是通过科学管理维护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三是开发和采用各种节水技术。如果政府和人民能够配合的话,政府改善水供的效率,人民爱惜水的话,现有的水源已经足够大部分的人使用,根本不需要接二连三的建大型水坝。只有综合国家的供水政策才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大量供水供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消除政府和人民因为供水所引发的种。种争端和纠纷。
二、调查目的
(一)、让我们了解家乡水污染的现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让同学们知道水污染的危害,使同学们都来关心、保护家乡的水资源。
(三)、培养同学们热爱自己美好的家乡,热爱社会,热爱大自然,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提高同学们深入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调查过程
(一)、调查时间:20xx年4月20日
由上面的资料可以知道,目前,水的缺乏已成了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而据专家预测,到xx年前后,中国用水总量将达到每年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而中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至9500亿立方米,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极限。由于水资源供给的稳定性和需求的不断增长,使水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外的一些专家指出,估计到21世纪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象20世纪石油对人类的重要性一样,成为一种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珍贵商品。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提醒人们: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那些将治理水系作为紧迫任务的国家将占有竞争优势。如果水资源消耗殆尽,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系统将受到威胁。对水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将可能在下个世纪引发许多种族和国家间的敌对。如何解决水资源供应问题,保持水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世界各缺水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都做了大量的探索,一些发达国家或者比较发达的国家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报告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考察报告摘要: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特殊,环青海湖区域对于该生态系统的维持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在对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湖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现状恶化之因及其危害,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关键字:青海湖;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1.青海湖自然状况介绍1.1概况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东部,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
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
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
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流域总面积为29778平方公里,现辖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县和刚察县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有20个乡(镇),6个国有农牧场。
据2006年底统计,湖区内有汉、藏、蒙古、回、土、撒拉等民族共10.28万人,少数民族占70%,其中农牧业人口7.85万人,非农牧人口2.4万(含城镇1.89万人),人口密度为3.05人/平方公里。
1.2气象状况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1.2.1光照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
年辐射总量在171.461千卡/平方厘米·年-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1.2.2气温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 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和-33.4℃。
青海省省情
青海省省情概况地理与气候: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地区腹地。
安徽临江近海,襟江带淮,地理位置优越,既是沿海与中西部内陆腹地的过渡带,又是南北商旅的辐辏通衢,为中原的襟喉之地。
#中国公务员考试信息网安徽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6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安徽地形复杂,以平原为主。
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4.3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1.2%;丘陵4.1万平方公里,占29.4%;平原4.35 万平方公里,占31.3%;湖泊和洼地1.11万平方公里,占8.0%。
安徽境内长江、淮河横贯其间,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
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中部江淮之间,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长江两岸和巢湖周围地势低平,属于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 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安徽气候条件分布差异明显,天气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 2006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593.5万人。
全省共有53 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9%以上,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0.6%左右。
在少数民族中,回族最多,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3%。
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
全省耕地面积408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2)水资源。
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
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3)动植物资源。
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青海省简介
● 明洪武六年(1373年) [7] 改西宁州为卫,下辖6千户所。以后又设“塞外四卫”:安定、阿端、 曲先、罕东(当今海北州刚察西部至柴达木西部,南至格尔木,北达甘肃省祁连山北麓地区)。 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设西宁兵备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宁近地,“塞外四卫”由西 宁卫兼辖。明初青海东部实行土汉官参设制度。在青南、川西设有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又在今青 海黄南州、海南州一带设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等。
矿产资源
● 青海省境内祁连成矿带以有色金属、石棉、煤为主;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以贵金属、有色金属、 煤炭为主;柴达木盆地以石油、天然气、盐类矿产为主;东昆仑成矿带以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 为主;“三江”北段成矿带以铜、铅、锌、钼等有色金属矿产为主。按矿产种类的区域分,大致 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属,西部盐类和油气,中部有色金属、贵金属,东部非金属”的特点; 矿种上,有矿产种类多,共生伴生矿产多,小矿多,矿产地部分散,矿产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特 点。全省盐湖类矿产资源(钾、镁、钠、锂、锶、硼等)储量相对丰富。石油、天然气、钾盐、 石棉及有色金属(铜、铅、锌、钴等)矿产品的供应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现各类矿产135种, 查 明 矿 产 8 8 种 , 单 矿 种 产 地 数 11 2 1 个 , 其 中 , 大 型 1 8 4 个 , 中 型 2 2 4 个 , 小 型 7 1 3 个 。 在 已 探 明 的矿种保有资源储量中,有56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镁盐(氯化镁和硫酸镁)、钾盐、锂矿、锶 矿 、 石 棉 矿 、 饰 面 用 蛇 纹 岩 、 电 石 用 灰 岩 、 化 肥 用 蛇 纹 岩 、 冶 金 用 石 英 岩 、 玻 璃 用 石 英 岩 等 11 种 矿产居全国第一位,有25种排在前三位。
让青山常绿 要碧水长流——对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的几点思考
、
2 0 年 , 海 省 坚 持 以科 学 发展 观 为 统 水水 质总 体 良好 。至 2 0 06 青 0 6年底 , 江 、 河 、 长 黄
领, 紧紧 围绕全 省 经 济 社 会发 展 大 局 , 力 推 澜 沧江 干流 出境 断面 、 全 青海 湖流 域及 格尔 木 内 进碧 水 蓝 天工 程 , 一 步完 善 并 落实 “ 防 为 流河 地表 水 环境 保 持优 良水 质 。湟 水 干 流 及 进 预
全省环 境质 量总 体保持稳 定 , 主要 污染物 排放 方米 , 比上 年减少 6 4 . %。万 元 工 业增 加 值 用
总量控 制在 国家 下达 的指标 以 内 ; 重点工业 污 水量 2 9 6 方米 , 降 5 7 8 .立 下 . %。全省 人 均 生 染源 主要 污 染物 排 放 达 标 率 达 到 8 % 以上 ; 活用 水量为 5 . 立 方米 , 5 92 比上 年增 加 1 4 .8立 新上建设 项 目环评 执行 率 达 到 1 0 新建 大 方 米 。 0 %, 中型项 目“ 同时 ” 三 执行 率 达 到 1 0 重 大 环 0 %;
维普资讯
《 海 统 计 》 O 8年 第 2期 青 20
锰焉
— —
星荔 长流
文 / 昌 琼 赵
对 青海 省 生 态环 境现 状 的几点 思 考
青海 省地处 青藏 高原 , 是长 江 、 黄河 、 沧 继续增 长 。全 年水 资源 总量 5 9 0亿立 方米 , 澜 6. 江 的发源 地 , 有 “ 江 之 源 、 享 三 中华 水 塔 、 山水 比上 年减少 3 7 1 立方 米 , 中地表水 资 源 0 亿 其 之 宗” 的美誉 , 同时 又是一 个生 态环 境脆弱 、 水 量 5 1 1亿立 方米 , 少 3 6 5亿 立 方 理 ” 保 综 的具 体 措 施 , 省 污 主要 支流水 质 状 况好 于 2 0 全 0 5年 , 总 体 仍 为 但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25年各市州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青政办函〔2021〕137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25年各市州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
正文:
----------------------------------------------------------------------------------------------------------------------------------------------------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下达2025年各市州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
青政办函〔2021〕137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号)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将2025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详见附件)下达各市州,请结合实际,严格贯彻落实。
各市州政府于2021年8月30日前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下达至所属县(市、区、行委),并报省水利厅备案。
附件:2025年各市州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表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8月9日
——结束——。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西北地区——青海省
西北地区——青海省
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地理与气候
青海省地处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 高原的东北部,其北部、东部与甘肃省 相邻,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南部、西 南部与西藏自治区相连,西北部与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相接。地处青藏高原,海 拔较高,全省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地理与气候
气候类型:汇聚了大陆季风性气候、内 陆干旱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的三种气候 形态,这里既有高原的博大、大漠的广 袤,也有河谷的富庶和水乡的旖旎。地 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气候特点:青海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 时间长,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 长、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 小;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东部雨水 较多,西部干燥多风,缺氧、寒冷。
” “谢谢观看 SUMMER RECRUIT STUDENTS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交通与资源
1.青海已基本建成以西宁为中心,铁路、 高速公路、干线航线为主骨架综合交通运 输网络。现已建成5座民用机场。西宁曹 家堡机场是青海省唯一的二级机场,也是 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已开通 了直通北京、上海、西安、太原、兰州等 数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中城市的航班
青海省概况
青海省境内水系发育,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有“江河源头”之称。主要河流有通天河、黄河、扎曲、解曲,主要湖泊有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
气候
青海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高原气候。日照时数长,辐射强;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部地区雨水较多,西部地区干燥多风。全省年降水量只有50毫米,无霜期为3-6个月,主要地区年均温在-6~4℃之间,盛夏6~8月均温为~℃,气候凉爽,是天然避暑胜地。
全年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盐化工业投资亿元,增长%;有色金属工业投资亿元,下降%;石油工业投资亿元,增长%;水力发电业投资亿元,下降%。
2006年内百万吨钾肥项目实现达产达标,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兰州至西宁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开工,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开工建设;330KV湟源—乌兰—格尔木线路工程、格尔木肯得可克铁矿开发项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西海火电厂项目等新建、续建的一批重点工程总体进展顺利。全年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新增焦炭生产能力100万吨/年、天然原油生产能力26万吨/年、天然气开采能力10亿立方米/年、水力发电能力50万千瓦,新建公路905公里,改建公路4247公里。
主要城市
西宁、格尔木、德令哈、恰卜恰镇、结古镇。
地形
青海地势高峻,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境内山川盆地发育。北部有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中部是昆仑山和阿尼玛卿山,南部为唐古拉山和巴颜喀拉山。山系之间是著名的柴达木盆地、湖群密布的神秘无人区~可可西里盆地和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的“河湟谷地”,形成山盆(谷)相间的地形格局。多座山峰耸立于雪线之上,最高峰为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
森林资源
林地面积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灌木林地面积万公顷,乔木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乔木林覆盖率为%。乔木林主要分布在黄河、通天河、澜沧江干支流两岸,以寒温针叶林为主,优势树种有云杉、落叶松、油松、桦木、杨树及圆柏等。全省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为万立方米,属森林资源贫乏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