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水文特征

合集下载

湛江市水文特征

湛江市水文特征

32 其余 为 3 8m, 0~8 m; 0 中部遂 溪县 除最 高 的螺 岗岭海 拔 23 3 m外 , 余 为海拔 2 4 m 的 台地 ; 其 0~ 0 南部 的雷 州
市 、 问县除海拔 分别是 2 9 徐 5 m和 2 4 5 m的 大岭 、 卯岭 石 较 高外 ,基 本是起 伏平缓 的玄 武岩 台地和火 L 口 地 , L 1
5 ・ 2
图 1 湛 江Βιβλιοθήκη 水 系 ・维普资讯
20 08年 4月 第 2期
肖仕鼎 , : 等 湛江市水 文特征
上 的干支 流 共 4 O条 , 0 ~ 0k 上 的河 流 共 有 1 50 1 0m 以 0 条 ,0 0m 以 上的河流 共 6条 ,独 流入 海 的有 2 1 0k 2条 。 东北部 的鉴 江 , 北 部 的 九洲 江 , 别 发 源于 信 宜 和 广 西 分 两 , 南北 向南 f境 人海 , 域 面积 分别 为 944k 2 均 { J 流 6 m 和
海拔 均在 3 O~5 m之 间 ;东 部 吴川 市是 鉴江 下游 的 阶 0
地 又是 流经 海 的 所在地 , 海 多 为海 蚀 、 “ 沿 海积 阶 地 和
平 原 ,海拔 为 2 0 在全市总 面积 中 ,半 原滩 涂 占 ~2m 3 .% , 陵 占 2 .% , 96 丘 1 5 台地 占 3 .% , 地大部 分 南半 89 陆 岛和 岛 屿组 成 , 以北部 廉 江 市境 内 的双 峰 嶂 (8m) 32 为
州海 峡 海 南 省相望 ,北 接茂名 市 和广 西州: 自治 区 , 族
居粤 、 、 ■省 、 琼 桂 区交汇点 , 东西 宽 9 k 南北长 10 m。 7 m、 9k 全市向秋 为 1 4 l m , 岸线 长 1 5 k 有 大小 岛屿 7 k 海 2 6 m, 5

秋季湛江港和入海口温盐结构及生态特征

秋季湛江港和入海口温盐结构及生态特征

秋季湛江港和入海口温盐结构及生态特征蒋城飞;付东洋;李强;刘大召;黄雄杰;李薛【摘要】采用2015年10月采集的湛江港海域水体叶绿素 a 浓度、温度、盐度等参数,分析了秋季湛江港和入海口温盐结构及生态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湛江港海域盐度的水平分布上由湾内往湾外逐渐递增,叶绿素 a 浓度由湾内往湾外逐渐递减,水深比较浅的区域水温较高,同时在航道入海口底层存在着“高盐低温低叶绿素”的相对稳定的冷水团结构。

该水团的形成是由于湛江港出海口独特的地形构造促进区域性水体层化,同时底部水体透明度低,限制航道入海口区域底层的浮游植物的生长等因素所致。

%The analysis on the thermohaline 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hanjiang Bay and its estu-ary in autumn wa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s of Chl a concentration,salinity and water temperature in October 2015.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salinity in the Zhanjiang Bay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inner bay to outside bay,the Chl a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gradually from inner bay to outside bay,the water temperature is higher in shallow area,and that in the bottom of estuary there was a"high salinity,low tempera-ture and low chlorophyll"relatively stable structure of cold water mass.The formation of the water mass was due to the unique terrain structure of estuary.This characteristic promotes the regional water stratification.At the same time,the low transparency of the bottom water body confine the growth of phytoplankton at the bottom of estuary.【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6(038)011【总页数】12页(P20-31)【关键词】湛江港海域;叶绿素 a 浓度;盐度;温度;冷水团【作者】蒋城飞;付东洋;李强;刘大召;黄雄杰;李薛【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广东湛江 524088;中国海监南海航空支队,广东广州 510300;广东海洋大学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广东湛江 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1湛江港位于雷州半岛东南部,是由雷州半岛、东海岛和南三岛合围形成的深水港湾[1]。

海洋潮汐对渔民生产生活意义重大,粤西湛江海域最全潮汐表来了

海洋潮汐对渔民生产生活意义重大,粤西湛江海域最全潮汐表来了

海洋潮汐对渔民生产生活意义重大,粤西湛江海域最全潮汐表
来了
湛江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556公里,占广东这个临海大省海岸线的46%,拥有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全市有港湾101处之多,海洋资源异常丰富,水产品连续多年居广东省首位。

渔民靠海吃海,海洋潮汐对渔民生产生活意义重大。

受地形和和气象等因素影响,海域水文比较复杂,东、南、西海域的水文均不相同。

琼州海峡属于规则混合潮。

东西向的琼州海峡,略似一条带形的内陆航道,东西的两个出口,加上每年东南、西南、东北的季风等气象因素和海峡沟底凸凹不平地形的影响,形成“南潮北汐”不相同,涨落时刻、潮的大小不相同。

平均高潮位1.77米,平均低潮位0.55米。

潮落方向由东至西,平均流速0.5~0.75米/秒。

西部海区(北部湾)属于典型全日潮,其特点是在1个月内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每天只有一个高潮和一个低潮,在24小时50分内完成个潮汐循环。

在一个月里,每当月亮偏北和偏南最甚的日子过后几天,潮差特别大;反之,逢月出正东和月没正西的日子过后几天,潮差特别小。

每一潮潮期起止时间洛为14天,除三、九月份各有三次大潮,其它月份每月为2次大潮,与最低潮差4~5.5米。

最大潮汐流速1~1.5米/秒,最小潮汐流速0.3~0.55米/秒。

东部海区属于不规则半日潮。

24小时50分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低潮,且两次高潮潮峰和低潮潮谷均不相同。

每月初三、十八为最高潮,初九、二十三为最低潮。

平均高潮位3.5米,平均低潮位1.06米,最大潮差5.13米,平均潮差2.41米。

湛江港风暴增水特征分析

湛江港风暴增水特征分析
的 热 带 气 旋 西 北 行 或 移 向湛 江 港 所 致 , 由于 热 带 气 旋 路 径 的 多 变 性 、 生 时 间 的 集 中 性 , 发 以 及 湛 江 地 区 的特 殊 地 形 ,使 湛 江 港 风 暴 增 水 的 时 空 分 布 特 征 与 其 它 地 区 的 风 暴 增 水 有 所 不 同 。本 文 在 统 计 分 析 影 响 湛 江 港 热 带 气 旋 相 关 资料 的 基 础 上 ,着 重 考 察 它 们 对 湛 江
湛 江 很 远 (台 风 年 鉴 》 中 所 绘 六 级 大 风 区 域 离 湛 江 较 远 )的 热 带 风 暴 ( 标 准 )_ 般 也 《 新 不 考 虑 ;气 旋 路 径 为 气 旋 进 入 警 戒 区 后 的 主 要 路 径 。文 中 的 热 带 气 旋 分 类 采 用 I 8 9 9年 的
陈 奕德 董兆俊 蒋 国荣 罗 坚
( 放 军 理 工 大 学 气 象 学 院 ,南 京 ) 解


本 文 在 统 计 1 5 19 9 0~ 9 7年 影 响 湛 江 港 的 热 带 气 旋 的 基 础 上 ,利 用 1 5 18 9 3~ 9 2年 3 0
年间 湛 江港 发 生 的风 暴 增水 的资 料 ,对 湛 江港 风 暴增 水 的 总体 特 征进 行 了 分析 ,总 结 出湛 江 港 风 暴 增 水 的特 征在 于 季节 分 布 的不 均 匀 、大 的 正增 水 和 高实 测 水位 出现 频繁 、造 成 的 风暴 潮 灾 比较 严重 ;通 过 两 类典 型 风暴 潮 的详 细 分 析 ,结果 表 明:湛 江港 的风暴 增 水 与 影 响湛 江
港 产生 风暴 增水 的影 响 ,并对湛 江港 风暴增 水 的主要特 征进 行 分析 总结 。

湛江市城区地下水动态分析及保护措施

湛江市城区地下水动态分析及保护措施
收 稿 日期 :2 0 1 4—0 2— 2 5 ;修 回 日期 :2 0 1 4—0 4— 2 3
筑 覆 盖面积 的增 大 ,其 降水 人 渗 量 会 有 所减 少 。湛 江 城 区雨 污水 下水管 道 和 自来 水 管 网 的渗 漏量 也 已成 为
城 区地 下水 的补 给水 源 。
自然消耗 量 变化 分 析 :潜 水 通 过 包 气 带 土 层 的 毛
第 6期
2 0 1 4年 6月
广 东水 利水 电
G UANGD ONG WA TE R RE S OURC E S AND HYDR OP OWER
Nu . 6
J u n .2 0 1 4
湛 江 市城 区地 下 水 动 态 分 析 及 保护 措 施
翁剑 伟
( 广 东省 水文局 湛 江水 文分局 ,广 东 湛江 ,5 2 4 0 3 7 )
摘 要 :利用湛江市城 区历年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及雨量资料 ,研究湛江 市地 下水 的流动特性 ,分析 湛 江市城 区地
下 水 水 位 年 内和 年 度 变化 特 征 ,提 出合 理 开发 利 用 以及 保 护 湛 江 市地 下水 的建 议 和 措 施 。
关 键 词 : 湛江 市 ;地 下 水 ;水 位
2 地 下水 的流 动特 征 地下 水流 动特 征 是 地 下水 的补 给 、径 流 和 排 泄 的
补给 条件 变化 分析 :区内各 主要水 系 已修建 水库 ,
故河 水径 流量 受水 库 放 水控 制 。主要 的河 流 仅 个 别 年
份 由于上 游水 库弃 水 ,道 才 有 行 洪 ,因此 造 成 河 流
区地下 水 的补 给 、排 泄条 件较 以往 发生 了较 大变 化 。

湛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湛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湛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湛江市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包括雷州半岛全部和半岛以北一部分。

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

在亚太经济圈中湛江处在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

湛江市位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东经109°31'-110°55'、北纬20°-21°35'之间,包括雷州半岛全部和半岛以北一部分。

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浦、博白、陆川县毗邻,东北与本省茂名市属茂南区、茂港区及化州市接壤。

湛江陆地大部分由半岛和岛屿组成,地势北高南低,以北部廉江市境内的双峰蟑(382米)为最高点。

全市平均海拔50至250米之间。

双峰嶂为湛江市最高点,海拔382米。

湛江,气温年均23.2℃,7月最高,月平均为28.9℃,最高曾达38.1℃;1月最低,月平均为15.5℃,最低曾达2.8℃。

气温宜人,草木常青,终年无霜雪。

湛江海岸线绵长,港湾密布,港口资源十分丰富。

湛江其中,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的湛江港,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其条件之优越,堪与世界上最著名的港口相媲美,可发展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大港口。

这是湛江最重要的优势资源。

湛江港的海岸线全长460多公里,仅内港岸线长达241公里,为目前世界第一港——荷兰鹿特丹港的3倍;其中深水岸线97公里,可发展为年吞吐10亿吨的国际大港。

现在的湛江港仅是内港西岸的一部分,其余大部分内港岸线尚未开发,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湛江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和需水预测研究

湛江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和需水预测研究

湛江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和需水预测研究谢天【摘要】根据近年来湛江市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湛江市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湛江市水资源特点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湛江市需水量进行预测,提出合理保护利用水资源的建议.【期刊名称】《广东水利水电》【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3页(P42-44)【关键词】水资源;现状;需水量;预测【作者】谢天【作者单位】广东省水文局湛江分局,广东,湛江,524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1.1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其三面环海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性导致了湛江市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特别是冬末春初干旱缺水情况经常出现,湛江市已成为广东省干旱最严重的地区。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湛江市旱灾频繁,根据湛江水文监测,最近的一次旱灾发生于2005年,该年平均降水量为1 140mm,比多年平均值少25%,全年该地区产水资源量为50.71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近50%(不含过境水量),直接影响了湛江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兴起、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农村饮水安全的全面开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全市需水平均年增长率约为 3.2%。

做好水资源现状分析研究和水资源需水的预测对保护湛江市水资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水资源现状1.1 水资源量根据湛江市 47年的监测资料统计分析,湛江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9.9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0.03亿m3,两者的重复量为27.13亿m3,同时湛江市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 97.37亿 m3,由此湛江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90.17亿m3。

1.2 水资源现状分析根据 1997~2008年近 10年间的水资源调查资料分析,图 1中的曲线反映出降水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湛江市总水资源量,其在变化趋势上保持一致,但总供水量和地下水供水量曲线上则反映出在丰、枯水年,湛江市总供水量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同时地下水的开采趋于稳定,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有积极的作用;图2中的曲线反映出人口、农田灌溉面积的逐年增长,而对应的平均水资源使用量却呈下降的趋势,表明供水水资源量已逐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水文地质结构特征概述

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水文地质结构特征概述

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水文地质结构特征概述雷州半岛位于雷琼自流盆地琼州海峡以,由山区、半岛陆域和一些近岸岛屿组成。

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概述该地区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特征,为今后在该地区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标签:半岛地区地下水结构特征0引言雷州半岛地区是广东省历史性干旱缺水最严重的两大区域,同时也是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但限于以往勘查评价范围和精度,两区均区存在地下水资源可采量不清、开发利用前景不明的问题,导致该区可再生的地下水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局部集中开采区因不合理开发引发了地下水水质污染、海水入侵、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

为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解决干旱缺水困难,2005年,开展了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监测和科学利用工作。

本文研究内容基于上述勘查工作之上。

1地下水赋存条件该区位于雷琼自流盆地琼州海峡以北,局部处于盆地北侧边缘丘陵台地区,整体上形成一个良好的储水构造单元。

1.1储水构造条件雷琼自流盆地北侧边界大致位于廉江的车板—新民—遂溪的良垌—湛江市区的官渡—坡头—乾塘一带。

界线以北为丘陵台地区,基岩裂隙发育,风化层厚度较大。

经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构造运动的长期作用,褶皱强烈,断裂发育,为地下水的循环和储存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形成一些褶皱、断裂储水构造,如车田背斜、庞西洞断层、古城—沙产断层及塘蓬断层、吴川—四会断裂等,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植被良好,有利于降雨入渗,为基岩裂隙水的广泛分布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垌—廉江复式向斜侵蚀溶蚀谷地中,有碳酸盐岩分布,形成条带状岩溶储水构造,提供了岩溶水的储存空间。

1.2主要含水层①下洋组含水层:岩性由北向南变细,厚度变薄,富水性由北向南变弱;凹陷区边缘颗粒粗、物质大,富水性也较强。

第四纪初期,测区大部分地区由滨海过渡到陆地环境,因此沉积了以陆相为主的河流三角洲的湛江组地层。

由于地壳运动的不均匀性,北部沉降幅度较大,陆源物质丰富,沉积了厚达200余米的粗碎屑;南部较为稳定,沉积以粘土为主细碎屑堆积,厚达30-45m。

湛江市生态状况的调研报告

湛江市生态状况的调研报告

湛江市生态状况的调研报告湛江市生态状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然而,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湛江市的生态环境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了解湛江市的生态状况,本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

二、自然环境湛江市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年降雨量较多。

市内地势复杂,拥有众多河流和山脉,其中以珠江、赤水河和龙门江为主要水系。

这些河流为湛江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当地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湛江市的自然环境遭受了不小的破坏。

许多河流和湖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质下降,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

同时,大量土地被开垦用于工业和农业用地,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

三、生物多样性湛江市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着许多独特的生物群落和物种。

调研发现,湛江市境内有318种鸟类、119种兽类、76种两栖动物和99种爬行动物。

珠江口湿地是湛江市的重要生态区域,拥有大量的鸟类和植物资源。

然而,湛江市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栖息地破坏和破碎化,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

同时,非法捕捞、乱砍滥伐等行为也对湛江市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在面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湛江市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环境监测力度,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空气、水质等进行监测。

其次,湛江市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此外,湛江市也倡导居民低碳生活,采用清洁能源,推行垃圾分类等措施。

然而,目前湛江市的环境保护措施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执行力度不够、缺乏投入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湛江市需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五、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向湛江市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提高水质。

湛江资料

湛江资料

湛江资料1.地理位置1.1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坐落在雷州半岛,处在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

全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710万人,是广东人口第二大市。

现辖雷州、吴川、廉江三市,徐闻、遂溪二县和赤坎、霞山、坡头、麻章四区,市政府驻赤坎区。

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试验区。

1.2湛江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

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1.3湛江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556公里。

东出南海,西临北部湾,南与海南岛相望,北靠大西南,是海南岛通往大陆的必经之地。

湛江地图2.历史沿革2.1今湛江辖地远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约夏、商之间),已有人类居住。

2.2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

2.3汉代,设徐闻县辖整个雷州半岛,并为合浦郡治。

徐闻港为我国对外贸易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当时流传“欲拔贫、诣徐闻”的谚语。

2.4唐宋以后,雷州半岛逐步开始较大规模的开发。

2.51899年,今市区范围为法国租借,时名“广州湾”,对外贸易一度相当繁盛。

2.6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

2.7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以原范围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2.8新中国成立后,湛江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在50年代中期,陆续建成了湛江港、黎湛铁路、湛江民航机场,使湛江成为海陆空交通齐全的我国南方重要港口城市、大西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并获得“花园城市”的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湛江发展加快。

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湛江大力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战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湛江正逐步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

3.气象水文3.1湛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2.8℃,最热月(7月)均温28.7℃,最冷月(1月)均温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长青,终年常绿,主要为热带植物3.2流经湛江大地的南渡河、鉴江、九洲江。

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全新世粒度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全新世粒度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全新世粒度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吴旭东;刘国旭;沈吉【摘要】Through investigation on grain size parameters, loss on ignition ( 550℃) and Ti contents of Huguangyan Maar Lake sed-iment during the Holocene, frequency curve of grain size suggests that terrestrial input of Huguangyan Maar Lake are predominantly from its small catchment, and grain size variation of the sediment during the Holocene was determined by precipitation instead of lake level fluctuation, with coarser grain size indicating higher precipitation and finer grain size indicating lower precipitation. Asian monsoon at Zhanjiang area was strong in the early Holocene, and weakened substantially since 6085 a B.P.. The substantial weake-ning of Asian monsoon in the mid-Holocene recorded by Huguangyan Maar Lake sediment occurred at the time which was very close to the time of substantially weakened monsoon event recorded by many other archives around the globe, embodying globalization of monsoon evolution during the Holocene of Zhanjiang area. Weakened Asian monsoon and enhanced drought since 6085 a B. P.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enhanced ENSO activity. The amplitude of grain size parameters, loss on ignition ( 550℃) and Ti content increased remarkably after 2000 a B.P., which may be due to intensified human activity and it is the result of both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对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全新世粒度参数、550℃烧失量和Ti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研究后认为:粒度频率特征曲线指示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外源输入部分主要来自其小流域;沉积物粒径的变化主要受降雨量,而不是湖泊水位波动的控制;较粗的粒径指示降雨量增加,较细的粒径指示降雨量降低.湛江地区全新世早期季风强盛,6085 a B.P.以后,季风显著减弱.湖光岩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中期季风迅速减弱的发生时间与全球很多地质载体记录的全新世中期季风迅速减弱时间都非常接近,体现了湛江地区全新世季风演化的全球性.湛江地区6085 a B.P.以后的季风迅速减弱、气候转干很可能与厄尔尼诺活动增强有关.2000 a B.P.以后,粒度参数、550℃烧失量和Ti元素含量的变幅明显增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期刊名称】《湖泊科学》【年(卷),期】2016(028)005【总页数】8页(P1115-1122)【关键词】粒度;全新世;古气候;湖光岩玛珥湖【作者】吴旭东;刘国旭;沈吉【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南阳473061;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南阳47306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湖光岩是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上的一个小型玛珥湖.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湖光岩成为古气候研究的热点[1-6],有关其Ti元素来源和环境意义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剧烈争论[7-10]:Yancheva 等[7]认为湖光岩沉积物中的Ti元素是冬季风从黄土高原带来的风尘沉积. 然而,周厚云等[8]在比较了当地的玄武岩、风化红土以及黄土的Ti含量之后提出湖光岩沉积物中的Ti主要来自于其小流域,可能反映了湖泊水文条件的变化. Yancheva等[9]认为如果Ti来自于流域的话,就不能解释降雨量高的时期湖光岩沉积物中Ti元素含量反而低的现象. 之后,周厚云等[10]发现湖光岩表层沉积物的REE、87Sr/86Sr、143Nd/144Nd与当地火山岩和风化红土接近,与黄土差距较大,证明了湖光岩沉积物的物源是湖泊四周的小流域. 沈吉等[11]对湖光岩表层沉积物中来自流域径流输入和黄土高原风尘沉积Ti的比例做了估算,确定了湖光岩沉积物Ti源为其小流域,并提出全新世Ti元素含量变化反映了季风驱动下流域植被的变化.作为沉积物的一项重要物理参数,粒度具有分析便捷、经济,基本不受生物扰动和后期成岩作用影响等优势[12],已被成功运用于多种类型沉积物的古气候研究中[13-16]. 尽管前人已经在湖光岩做了大量古气候研究工作,但一直未见与粒度参数有关的报道,这可能与湖光岩的物源问题一直没有搞清楚有关. 现在已经明确了湖光岩沉积物的物源主要是其小流域,受水动力条件控制,这为我们讨论粒度指标的环境意义奠定了基础. 然而,即使水动力是唯一沉积动力,湖泊沉积物粒度指标的环境意义仍然存在两种解释. 第1种是:当降雨量增多,湖面上升,流域碎屑物质需要搬运较远的距离才能到达沉积中心点,水动力条件减弱,沉积物粒径变细;当降雨量减少,湖面下降,流域碎屑物质较容易到达沉积中心点,水动力条件增强,沉积物粒径变粗;第2种是:当湖面比较稳定时,降雨量高的阶段,径流搬运能力强,导致沉积物粒径变粗;降雨量低的时候,径流搬运能力弱,沉积物粒径变细[17]. 因此,需要与气候意义明确的指标对比才能确定不同湖泊粒度指标的环境意义.本文将分析湖光岩玛珥湖全新世以来粒度参数的变化,结合550℃烧失量等气候意义明确的指标探讨湖光岩沉积物中粒度参数的环境意义;并利用粒度、550℃烧失量和Ti元素含量变化重建全新世以来湛江地区气候和湖光岩小流域环境演化过程.湖光岩玛珥湖(21°9′N, 110°17′E)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广东省湛江市西南方向大约18 km处(图1A). 湛江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干季(10月至次年3月)、湿季(4-9月) 变化明显. 湖光岩湖水面积2.25 km2,汇水面积3.2 km2,最大水深22 m,平均水深12 m,既没有河流汇入,也没有湖水流出. 湖光岩四周被高耸的火山岩墙所包围,其中南岸陡峭,北岸较为平缓. 湖泊近似为心形,一条南北走向的浅滩把它分成东西两个部分,其中东湖小、西湖大(图1B). 周围的自然植被是半常绿季雨林,土壤是玄武岩的风化产物.2009年11月在湖光岩玛珥湖西湖水深16.2 m处(21°08′38″N,110°16′46″E,图1B)采集了岩芯A(855 cm) 和B(926 cm). 由于两根岩芯的采样位置距离仅为5.2 m,因此可以看做是完全一样的. 岩芯的上半部是灰色黏土,下半部是腐殖黑泥.2.1 测年研究在岩芯B选择了24个样品送往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AMS14C 测年,具体的选样深度、平行样设置、实验流程和年龄校正方法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作了详尽的描述[6].2.2 粒度本研究环境指标分析使用的是岩芯A. 在实验室内将岩芯沿中轴线剖开,以1 cm 为间距采样,共取得855个样品. 粒度前处理过程采用双氧水加盐酸的方法,具体程序如下:(1)取适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5%的双氧水(H2O2)静置24 h,然后在80℃下水浴加热,根据有机质含量的多少调整双氧水的用量,直到完全去除样品中的有机质(样品由黑色变为黄色).(2)加入5%的盐酸(HCl)静置24 h,然后在80℃下水浴加热直到没有气泡产生为止,以除去样品中的碳酸盐.(3)加足量去离子水使溶液呈中性,静置样品,直到所有颗粒全部沉降再除去上层清液.(4)加入10 ml浓度为0.05 mol/L的分散剂六偏磷酸钠((NaPO3)6),超声波振荡15 min后测试.粒度分析的仪器是英国Malvern公司生产的Mastersize 2000型激光粒度仪,测量范围为0.02~2000 μm,重复测量误差小于1%.550℃烧失量[18]和Ti元素含量[11]的测试方法笔者已经在以前的研究中描述过.3.1 年代湖光岩沉积物年代连续,无倒置现象,岩芯年代随深度变化图见笔者已发表的文章[6].3.2 粒度利用粒度参数可以判断沉积物的搬运介质与机制、沉积环境与过程[19]. 就湖泊沉积物而言,粒度分布频率曲线的单、双峰形态分别代表存在一种或两种搬运机制[20-21]. 对封闭的玛珥湖来说,其陆源碎屑物质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流域范围内的径流输入,二是大气降尘,径流输入的物质颗粒较粗,而大气降尘的物质颗粒较细[22]. 因此,我们判断取自岩芯中部(大约400 cm深度)沉积物的粒度频率特征曲线(图2)中的小峰代表的是大气降尘,大峰代表的是径流输入,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外源输入部分主要来自流域径流输入,大气降尘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水动力是湖光岩沉积物的主要沉积动力. 虽然湖光岩玛珥湖并没有河流汇入,但是其四周的火山岩墙与湖泊的相对高差较大,并且坡度陡峭,尤其是在湖光岩南岸. 在这种地形下,碎屑物质很容易随坡面径流输入到湖泊中.根据Udden-Went-Worth粒度划分方法将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粒度组分划分为5级,即:黏土(<4 μm )、细粉砂(4~16 μm)、中粉砂(16~32 μm)、粗粉砂(32~64 μm)、砂(> 64 μm). 黏土含量在3.84%~48.61%之间,平均值为27.03%;细粉砂含量为25.24%~53.74%,平均值为41.83%;中粉砂含量为7.37%~34.55%,平均值为21.93%;粗粉砂含量为1.34%~26.24%,平均值为6.95%;砂含量在0~13.50%之间,平均值为2.25%. 中值粒径在4.18~25.71μm之间,平均值是9.90 μm. 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在整个全新世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全新世晚期下降显著(图3). 中粉砂、粗粉砂和砂组分的比例在全新世内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黏土组分的比例在全新世内呈逐渐上升趋势,细粉砂组分的比例在全新世内没有明显波动(图3).3.3 550℃烧失量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550℃烧失量在全新世呈下降趋势:全新世早期550℃烧失量最高;自全新世中期开始,550℃烧失量显著下降[18](图3).3.4 Ti元素含量与中值粒径和550℃烧失量相反,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Ti元素含量呈上升趋势:Ti元素在全新世早期最低;从全新世中期开始,Ti元素含量迅速升高,尤其是2000 a B.P.以后升高显著[11](图3).4.1 环境指标的意义550℃烧失量反映了湛江地区全新世早期气候温暖湿润,自全新世中期开始,气候明显转干[18].Shen等[11]的研究发现湖光岩沉积物中的Ti主要来自于湖泊小流域,全新世Ti元素含量的变化反映了季风驱动下流域植被的变化[17]. 从全新世早期到晚期,逐渐升高的Ti反映了湛江地区季风不断减弱,降雨量持续下降,流域植被恶化,导致地表侵蚀作用加强[8].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中值粒径的的变化趋势和550℃烧失量一致,而与Ti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图3). 这说明湛江地区降雨量高的时期,湖光岩沉积物由于径流搬运能力的增强而粒径较粗,但是此时流域植被发育较好,因此地表侵蚀较弱. 此外,中值粒径与550℃烧失量呈正相关、与Ti元素含量呈负相关还说明降雨量对湖光岩沉积物全新世粒度参数变化起主导作用,而湖泊水位波动对湖光岩沉积物粒度变化的影响不大. 因此,湖光岩沉积物较粗的粒径指示降雨量增加,较细的粒径指示降雨量降低. 砂组分含量的变化趋势虽然与中粉砂组分、粗粉砂组分和中值粒径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是砂组分含量的变化波动性更高. 因为本研究的采样位置接近湖心(图1),而粗颗粒物质可能只有在强降雨条件下才会被搬运到湖心. 因此,推测湖光岩沉积物砂组分含量的变化可能指示了湛江地区的强降雨事件. 然而,中值粒径的变幅明显小于550℃烧失量和与Ti元素含量的变幅,这可能是指标之间不同的环境影响机制造成的. 中值粒径主要受降雨量控制,550℃烧失量更多地代表了水、热组合或者说是有效湿度的变化,而Ti元素含量与降雨量和流域植被都有关. 此外,全新世湖光岩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波动较大[7],尤其是6000 a B.P. 之后外源碎屑物质输入显著增加[11],放大了550℃烧失量下降的信号,这也可能是550℃烧失量变幅比中值粒径变幅大的原因之一. 全新世早期的沉积物粒径最粗,反映了这一阶段的降雨量高,气候湿润;全新世中期逐渐降低的沉积物粒径反映了降雨量降低,气候转干;全新世晚期,沉积物粒径明显降低,反映了降雨量大幅度降低,气候迅速转干.4.2 湖光岩地区全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化的几个阶段根据各粒级组分含量、中值粒径、550℃烧失量和Ti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将湖光岩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演化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全新世早期:10406-6085 a B.P.):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粒径最粗,550℃烧失量最高,Ti元素含量最低,反映了当时季风强盛,降雨量高,气候温暖湿润,湖泊处于高水面,流域内的植被覆盖好,地表侵蚀较弱,沉积物的径流输入比例低. (全新世中期:6085-3600 a B.P.):沉积物粒径变细,550℃烧失量显著降低,Ti元素含量升高,说明湛江地区自全新世中期季风减弱,降雨量降低,气候逐渐变冷、变干,湖泊水面降低,流域内的植被退化,地表侵蚀增强,沉积物的径流输入比例增加.(全新世晚期:3600 a B.P.至今):沉积物粒径持续变细,550℃烧失量持续降低,Ti元素含量大幅度升高,指示湛江地区全新世晚期季风的大幅度减弱,降雨量显著降低,气候显著变冷、变干,湖泊水面持续降低,流域内的植被显著退化,地表侵蚀强度加大,沉积物的径流输入比例显著增加.4.3 讨论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粒度参数、550℃烧失量、Ti元素含量变化指示湛江地区全新世早期季风强盛、降雨量高,为气候适宜期,湖光岩流域内植被覆盖好;全新世中期季风开始减弱,降雨量减少,气候逐渐干旱化,流域植被开始退化;全新世晚期季风迅速减弱,降雨量大幅度降低,气候持续变干、变冷,流域植被显著退化. 本研究得到的湖光岩全新世季风演化格局与王淑云等利用植物孢粉数据恢复的湖光岩全新世气候环境演化格局是一致的[5],只是本研究记录的中全新世季风迅速减弱发生在大约6085 a B.P.,而王淑云等[5]记录的中全新世季风迅速减弱发生于7800 a B.P.. 王淑云等[5]的年代框架缺乏8300-3800 a B.P.之间的年代控制点,所以对中全新世气候转型期这个关键时间点的控制不够准确,而我们利用的年代框架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陷[6]. 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记录的6000 a B.P.左右的中全新世季风减弱时间与定南泥炭[23]、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24]、西非岸外大西洋海洋沉积物[25]和北美的湖泊沉积物[26]记录的中全新世季风减弱时间一致(图4),体现了湛江地区全新世季风演化的全球性[27].湛江地处亚热带地区, 受厄尔尼诺(ENSO)和季风等低纬过程的影响明显,厄尔尼诺年登陆的热带气旋和台风减少[28],降雨量减少. 南美的湖泊沉积物记录显示ENSO活动强度在早全新世非常微弱,8000 a B.P.以后开始抬升,尤其是6000 a B.P.左右以后迅速增强[29]. 湖光岩沉积物显示湛江地区早全新世季风强,6085 aB.P.之后季风迅速减弱,降雨量下降,气候干旱化. 虽然降雨量与ENSO强度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ENSO活动较强的阶段降雨变率增大[30]. 海南岛记录也显示2700 a B.P.左右气候变化可能和ENSO活动有关[31],这说明华南地区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与ENSO系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因此,湛江地区全新世中后期的季风减弱、气候逐渐转干很可能与ENSO活动增强有关.2000 a B.P.至今,各粒级组分含量、中值粒径、550℃烧失量和Ti元素含量都发生了相对较大幅度的变化,沉积速率明显增加[7],孢粉记录也显示2000 a B.P.左右禾本科花粉含量明显增多[5]. 除了气候因素的作用外,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人类活动的增强使得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程度变差,侵蚀能力加强,径流输入增加. 因此,2000 a B.P.至今的环境指标变化可能是受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叠加影响.粒度频率特征曲线指示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外源输入部分主来自流域径流输入,大气降尘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水动力是湖光岩沉积物的主要沉积动力. 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中值粒径与550℃烧失量的正相关、与Ti元素含量的负相关说明降雨量对湖光岩沉积物全新世粒度参数变化起主导作用,而湖泊水位波动对湖光岩沉积物粒度变化的影响不大. 湖光岩沉积物较粗的粒径指示降雨量增加,较细的粒径指示降雨量降低,砂组分含量的变化指示了强降雨事件. 湛江地区全新世早期季风强盛,降雨量高,流域植被覆盖好,沉积物径流输入比例低;6085 a B.P.以后,湛江地区季风持续减弱,降雨量持续降低,流域植被恶化,沉积物径流输入比例升高. 湖光岩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中期季风迅速减弱的发生时间与全球很多地质载体记录的全新世中期季风迅速减弱时间都非常接近,体现了湛江地区全新世季风演化的全球性. 湛江地区全新世中后期的季风减弱、气候逐渐转干很可能与ENSO活动增强有关. 2000 a B.P.以后,粒度参数、550℃烧失量和Ti元素含量的变幅明显增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张恩楼和袁和忠在野外采样中给予的帮助.【相关文献】[1] Liu JQ, Lu HY, Negendank J et al. Periodicity of Holocene climatic variations in the Huguangyan Maar Lake. Chin Sci Bull, 2000, 45(18): 1712-1717.[2] Chu GQ, Liu JQ, Sun Q et al. The ‘Mediaeval Warm Period’ drought recorded in Lake Huguangyan, tropical South China. The Holocene, 2002, 12: 511-516.[3] Fuhrmann A, Mingram J, Lücke A et a l. Variations in organic matter composition in sediments from Lake Huguang Maar (Huguangyan), south China during the last 68 ka: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change. Organic Geochem, 2003, 34: 1497-1515.[4] Mingram J, Schettler G, Nowaczyk N et al. The Huguang maar lake-a high-resolution record of palaeoenvironmental and palaeoclimatic changes over the last 78,000 years from South China. Quat Int, 2004, 122: 85-107.[5] Wang SY, Lu HY, Liu JQ et al. The early Holocene optimum inferred from a high-resolution pollen record of Huguangyan Maar Lake in southern China. Chin Sci Bull, 2007, 52(20): 2829-2836.[6] Wu X, Zhang Z, Xu X et al. Asian summer monsoonal variations during the Holocene revealed by Huguangyan maar lake sediment record. Palaeogeogr Palaeoclim Palaeoecol, 2012, 323/324/325: 13-21.[7] Yancheva G, Nowaczyk NR, Mingram J et al. Influence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o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Nature, 2007, 445: 74-77.[8] Zhou H, Guan H, Chi B. Records of winter monsoon strength. Nature, 2007, 450: E10-E11. DOI: 10.1038/nature06408.[9] Yancheva G, Nowaczyk NR, Mingram J. Replying to: Zhou H et al. Nature, 2007, 450: E11. DOI: 10.1038/nature06409.[10] Zhou H, Wang BS, Guan H et al. Constraints from strontium and neodymium isotopic ratios and trace elements on the sources of the sediments in Lake Huguang Maar. Quat Res, 2009, 72(2): 289-300.[11] Shen J, Wu X, Zhang Z et al. Ti content in Huguangyan maar lake sediment as a proxy for monsoon induced vegetation density in the Holocene. Geophys Res Lett, 2013, 40: 1-7. DOI: 10.1002/grl.50740.[12] Hou Xinhua, Wu Yanhong, Yang Liyuan. The paleo-precipitation history recorded by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size of Lake Jingpo during Holocene. J Lake Sci,2006,18(6):605-61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8307/2006.0608.[侯新花, 吴艳宏, 杨丽原. 全新世镜泊湖粒度特征记录的该地区古降水变化历史. 湖泊科学, 2006, 18(6): 605-614.][13] Xiao JL, Porter SC, An ZS et al. Grain size of quartz as an indicator of winter monsoon strength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entral China during the last 130000 yr. Quat Res, 1995, 43(1): 22-29.[14] Sun Y, Lu H, An Z. Grain size of loess, palaeosol and Red Clay deposits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pedogenic alteration and palaeomonsoon evolution. Palaeogeogr Palaeoclim Palaeoecol, 2006, 241: 129-138. [15] Pedreros R, Howa HL, Michel D. Application of grain size trend analys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ediment transport pathways in intertidal areas. Marine Geol, 1996, 135(1/2/3/4): 35-49.[16] Liu Xingqi, Wang Sumin, Shen Ji. The grainsize of the core QH-2000 in Qinghai Lake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paleo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 J Lake Sci, 2003, 15(2):112-11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8307/2003.0203.[刘兴起, 王苏民, 沈吉. 青海湖QH-2000钻孔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古气候古环境意义. 湖泊科学, 2003, 15(2):112-117.] [17] Wang Junbo, Zhu Liping. Grain-siz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Chen Co Lake sediments in southern Tibet. Prog in Geogra, 2002, 21(5): 459-46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王君波, 朱立平. 藏南沉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5): 459-467.][18] Wu Xudong, Shen Ji, Wang Yong. Holocene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Huguangyan maar lake. Marine geol & Quat geol, 2011, 31(4): 155-16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吴旭东, 沈吉, 汪勇. 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反映的全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化.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1, 31(4): 155-162.][19] Pye K ed. A eolian dust and dust deposits. New York: Elsevier, 1987: 68.[20] Sun Qianli, Zhou Jie, Xiao Jule. Grain-size characteristics of lake Daihai sediments and its palaeoenvironment significance. Marine Geol & Quat Geol, 2001, 21(1): 93-9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孙千里, 周杰, 肖举乐. 岱海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21(1): 93-95.][21] Wang Yong, Shen Ji, Yang Xiangdong. Environmental changes deduced from grain-siz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diments from Hongjiannao Lake, Shanxi Province. Acta Sedimentol Sin, 2006, 24(3): 349-35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汪勇, 沈吉, 羊向东. 陕北红碱淖沉积物粒度特征所揭示的环境变化. 沉积学报, 2006, 24(3): 349-355.][22] Wei Qiang, Han Jingtai, Li Dong. Grain-siz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pala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for a sediment core of Erlongwan from northeast China since 32 ka B. P. Quat Sci, 2008, 28(5): 957-95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魏强, 汉景泰, 李东. 32 ka B. P. 以来东北二龙湾玛珥湖沉积序列的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第四纪研究, 2008, 28(5): 957-958.][23] Zhou WJ, Xie SC, Meyers PA. Reconstruction of late glacial and Holocene climate evolution in southern China from geolipids and pollen in the Dingnan peat sequence. Org Geochem, 2005, 36:1272-1284.[24] Shen J, Liu X, Wang S et al. Palaeoclimatic changes in the Qinghai Lake area during the last 18,000 years. Quat Int, 2005, 136:131-140.[25] DeMenocal PB. Plio-Pleistocene African climate. Science, 1995, 270: 53-59.[26] Zhao C, Yu Z, Ito E et al. Holocene climate trend, variability, and shift documented by lacustrine stable isotope record in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Quat Sci Rev, 2010, 29: 1831-1843.[27] Wang PX. Global monsoon in a geological perspective. Chin Sci Bull, 2009, 54(7): 1113-1136.[28] Huang Jing. Impact of ENSO on the tropical cyclones affecting Guangdong. Meteor Monthly, 2006, 32(9): 55-59(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黄静. 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与ENSO的关系. 气象, 2006, 32(9): 55-59.][29] Moy CM, Seltzer GO, Rodbell DT et al. Variability of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activity at millennial timescales during the Holocene epoch. Nature, 2002, 420: 162-165.[30] Liu Yongqiang, Ding Yihui. Reappraisal of the influence of ENSO events on seasonal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China. Sci Atmosp Sini, 1995, 19(2): 200-20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刘永强, 丁一汇. 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大气科学, 1995, 19(2): 200-207.][31] Zheng Z, Wang J, Wang B et al. High-resolution records of Holocene from the Shuangchi Maar Lake in Hainan Island. Chin Sci Bull, 2003, 48(5): 497-502.。

湛江市水文特征

湛江市水文特征
·52·
2008 年 4 月 第 2 期
肖仕鼎, 等: 湛江市水文特征
No.2 Apr. 2008
上的干支流共 40 条, 500 ̄1 000km2 以上的河流共有 1 条, 1 000km2 以上的河流共 6 条, 独流入海的有 22 条。 东北部的鉴江, 西北部的九洲江, 分别发源于信宜和广 西, 均由北向南出境入海, 流域面积分别为 9 464 km2 和 3 113 km2; 源于湛江中部的南渡河由半岛的西北向东南 流入大海, 流域面积为 1 444 km2; 遂溪河亦 称 西 溪 河 , 源于廉江市独牛岭, 流域面积为 1 486 km2。湛江市河流 水系见图 1 所示。
③ 长历时流域性大洪水。1994 年 6 月 8 日 11 时, 于 南 海 生 成 的“9403”号 热 带 风 暴 在 湛 江 徐 闻 县 东 部 沿 海登陆, 后穿过雷州半岛进入广西境内。在该热带风暴 的影响下, 湛江市各地 6 月 8~10 日普降暴雨, 其中九 洲江流域暴发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鉴江、南渡河、遂溪河 都暴发大洪水; 而九洲江流域下游控制水文站缸瓦窑站 洪峰水位达到 8.99m, 洪 峰 流 量 达 到 3 310m3/s, 为 百 年 一遇的特大洪水。 2.5 地下水
降水量明显大于西南部的徐闻县。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 匀, 降雨量主要集中在 6~9 月, 占年降雨量的 81%以上; 10 月以后至次年 3 月降水量较小, 不足全年的 4.3%。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 丰枯年降水量比差达 3 倍, 丰水年可达到 1 800~2 600mm, 枯水年不足 900mm, 实测全市最大年平均降水量为 2 334mm ( 1980 年) , 为 历 年 平 均 值 的 1.5 倍 , 历 年 最 小 年 降 水 量 为 811mm ( 1955 年) , 仅为历年平均值的 52%, 湛 江 市 区 1980 年 降雨量为 2 230mm, 1955 年降雨量仅为 648mm, 相差近 3.44 倍。全市年降水量变差系数 Cv 值在 0.21~0.30 左 右。其年降雨量特征见表 1 所示。

大陆岛地下水动力学特征——以湛江东海岛为例

大陆岛地下水动力学特征——以湛江东海岛为例

大陆岛地下水动力学特征——以湛江东海岛为例周鹏鹏;李国敏;卢耀东;黎明【摘要】The Donghai Island is a continental island with special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where the shallow aquifer is separated from the mainland aquifer by the gulf, but the middle and deep confined aquifers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mainland aquifers. For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hydrodynami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water in the continental island,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Donghai Island is described and the groundwater flow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nghai Island is a typical and unique continental island, the shallow aquifer is separated from the mainland aquifer by the Zhanjiang Bay, but the middle and deep confined aquifers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mainland aquifers. There is a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levels in the middle and deep aquifers in the mainland and the island, and the groundwater in the island flows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supplies the center of the cone of depression in groundwater levels near the city of Zhanjiang. The shallow aquifer of the coastal and marine areas and the underlying clay layer constitute the protective layers to prevent seawater intrusion into the middle and deep aquifers.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flow field remained the natural sta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in which groundwater level varies with the rainfall are an infiltration/runoff-type. The middle and deep groundwater flow field is controlled by the pumpingand groundwater flows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groundwater dynamic type of the middle and deep aquifers in which groundwater level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impact of the extraction variation is exploitation-dynamic type. Near the coastal area, the groundwater dynamic is the tidal effect-dynamic type. With the tidal effect, the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es periodically.%东海岛是一具有独特水文地质条件的大陆岛,浅层含水层与大陆以浅海湾相隔,中深层承压水含水层与大陆地下水系统紧密相连.为了深入地认识大陆岛地下水水动力学特征,以湛江东海岛为例,阐述了其水文地质条件,并分析了东海岛浅、中、深层地下水的流场和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岛为一个典型且独特的大陆岛,岛内和大陆的部分浅层含水层由湛江湾相隔,岛内中、深层含水层和大陆中、深层含水层通过湛江湾相连,且具有统一的水位分布,并保持着密切的水力联系,岛内中、深层地下水由南向北径流补给湛江市区的降落漏斗中心;滨海及海水区域浅层含水层及其下伏的粘土层构成了防止海水入侵中、深层地下水的保护层;浅层地下水流场基本保持天然状态,水位动态特征主要为入渗径流型,水位变化与降雨量相关;中、深层地下水流场以人工流场为主,地下水由南向北径流,水位动态类型主要为开采动态型,水位变化主要受到开采量变化的影响;在近海岸地区,地下水动态表现为潮汐效应型,在潮汐作用下,地下水位动态具有周期性.【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3(040)001【总页数】7页(P12-18)【关键词】大陆岛;地下水动态;地下水流场;湛江东海岛【作者】周鹏鹏;李国敏;卢耀东;黎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湛江52404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2大陆岛是指地貌、地质结构(包括构造、岩性、地壳性质等)与邻近的大陆一致或有密切联系的岛屿。

湛江地区旱涝特征分析

湛江地区旱涝特征分析
旱 型 , O 8 、 0年 代 为偏 涝 型 , 0 1 2 0 7 、O 9 2 0 - 0 5年 为 偏 旱 型 , 7 从 0年 代 到 2 0 0 5年 , 江 的旱 涝 表 现 为 从 偏 涝 型 向偏 旱 型 转 变 湛 的趋 势 。 湛江 旱 涝 的发 生 有 7 8 1 1 、3 1 - 、 1 1  ̄ 4个 月 的振 荡周 期 。 关 键 词 : 涝特 征 ; 指 数 ; 涝等 级 ; 江 旱 z 旱 湛
中 图分 类 号 :3 3 P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0 5 ( 1】叭 一 0 9 0 10 - 8 22 一 0 8 — 4 0o
湛 江 位 于 广 东 省 的 西 南 部 ,北 纬 2 。 2 ~ 1 3 东 经 0 1 2 。5 , 1 93 l O5 0 。 1~ l 。 5 ,属 北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 这 里 日照 时 间 长 ,年
的 趋 势 及周 期 规 律 ,为 当地 经 济 可 持续 发展 ,防御 旱 涝 灾 害 提 供 决 策依 据 。
.) f s= ( 争f ∞
式 中 : ) F 为 ) 的共 轭 复 数 。
S= K ㈣ +
i =
)) ( , 3 )
进 行 连续 功率 谱 估 计 , 计算 平 滑 功 率 谱 密 度 的 公式 为 :
五= 6 , y I2 C

+) + 1
( 1 )
1 . ,多 年 平均 降雨 量 在 1 0 ~ 0 m 之 间 ,但 降 雨 时 空 6℃ 8 01 0 m 2 7 分 布 不 均 匀 。这 里 农 业 资 源 丰 富 ,是 我 国 、热带 作 物 、热 带 水 果 和 热 带 水 产 品 的重 要 生 产 基 地 ,但 自然 灾 害频 繁发 生 ,旱 涝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计划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计划

第二章湛江市城市地下水概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槪况湛江市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0°07 ,00 "-110038Z 19 ",北纬20°5()‘ 00 " -21^27? 00",市区行政区划包括霞山、赤坎、坡头、麻章及东海岛经济开发实验区。

陆地面枳1460km2(图1)。

湛江市是广东省西部经济、交通、文化中心。

湛江港是我国八大口岸之一,是我国大西南主要出海口,随着我国开发大西南经济战略的实施,湛江市在我国的位貫显得加倍重要, 随着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口岸为依托的“大口岸、大工业、大市场、大迸展”的进展战略慢慢实施,湛江市的经济正在高速持续向前进展。

一. 地形地貌湛江市城市以台地、平原地形为主,北东尺中部平岭一带地势较高,向南、东南至沿海逐渐降低。

西北高阳、志满一带为火山岩台地,标高20~100rn,最高点高阳笔架岭为;东部龙头一带为墓吉台地,标高20~50m,黒高点龙头笔架岭;中部平岭及东海岛西部以侵蚀~剥蚀台地为主,地形切割强烈,高差较大,标高20~100m。

三岭山、牛母岭最高别离为,;麻章、太平、东海岛西部为冲洪积平原或海蚀阶地,地形平摊开阔,标高20~40m;南三岛及河谷低地为堆积平原,标高一般小于20m;碇1洲岛中部高,向周围降低,中部最高点灯塔处标高为,沿海岸带标高5~1(冶。

海岸低地及海漫滩标高一般小于5m。

二. 水文与气象(―) 水文1. 河流流入湛江市的河流多为源近流短的季节性小溪流,较大的河流有:城月河:发源于遂溪县大塘,集水面积345km=,河长37km,坡降%;通明河:发源于雷州市客路植东坡村,集水面积225km=,河长26km,坡降0、64%。

另外,还有旧县河、北月河、南柳河、文保河、北桥河等季节小溪。

2. 湖泊、水库湖光湖:位干市郊湖光锤,为一破火山口,积水成湖,东西长2km.南北宽,面积约:, 水深10-15m,最深达32m,总库容3055万n?。

二中河勘测报告

二中河勘测报告

二中高一42班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题目:关于二中景观水系的调查研究作者:邹镇洪、林奕霖、陈璧韬、何天龙、洪朝晖、黄俊辉、李昆懋、李贤育指导老师:钱惠兰二中景观水系勘测报告目录1、基本水文状况2、水道结构3、水系生态4、水系动态5、水质报告6、设计分析广东省全省多年平均雨量1771毫米,前汛期4-6月的雨量约为全年雨量的40-50%,后汛期7-10月的雨量为全年雨量的35-45%。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3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2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50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440亿立方米。

除本省的产水量外,还有来自珠江、韩江等上游的入境水量,平均每年有2361亿立方米。

按2008年人口计,人均当地水资源量为1927立方米;全省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汛期的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5%-95%,而且强度很大,导致洪水泛滥,洪涝灾害频繁;粤西沿海由于地势平坦,河流短小,地表蓄水能力低,是我省最为干旱缺水的地区;沿海地区夏、秋季两季受台风的频繁侵扰,带来暴雨暴潮,造成洪、潮、风等灾害;干旱时期则由于江河水量锐减、水位下降而导致咸潮上溯,造成生产和生活用水紧张,是典型的洪涝、咸潮和台风频发省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东的河流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虽然近年广东省十分注重环境规划和保护,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但是水环境的现状仍不容乐观。

根据广东省水利厅编制的《广东省水资源保护规划》中对全省主要干、支流的水质现状的评价,全省266条主要干流、支流36.7%的评价河段水质属于Ill 类或劣于Ill类。

由图上可以看出,湛江市水资源并不充裕,主要集中于西北部武陵、鹤地、长青三大水库及吴川地区。

近海条件使得海水內灌,影响了雷州、徐闻等地的农业用水。

湛江市的水资源利用目前主要集中于地表水,地下水利用较少。

举遂溪为例,遂溪县全县地下水资源利用率为10%左右,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应的是遂溪地区被迫依赖于上世纪开通的青年运河供水,且供水管道设备落后,经常性缺水停水。

图片压缩版_乡土地理——湛江自然地理篇

 图片压缩版_乡土地理——湛江自然地理篇
1 自然地理篇
1.1 地理位置
湛江市位于我国大陆南端、 广东省西南部, 东经 109°40′~110°55 ′, 北纬 20°12 ′~21°35 ′,包括整个雷州半岛及半岛北部的一部分。湛江东 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 区的合浦、博白、陆川县毗邻,东北与本省茂名市的茂南区和电白县、化 州市接壤。市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东经 110°10′~110°39′,北纬 20 ° 51~′21 ° 12 ′。
湛江海岸带是热带性海岸带,正当 欧亚非三洲航线交织的区域,处于亚太 经济圈的重要地缘位置,是富有巨大经 济潜能的 “黄金海岸 ”,也是湛江以至大 西南走向世界的门户。
图 1.7 湛江港总体布局规划图
图 1.8 海岸风情
1.7 海域岛屿
全海域面积有 2 万多平方公里。大小岛屿 37 个,礁石 80 多处,岸线 长 780 公里,占省岛屿线的 47.3%。其中较大的岛屿有东海岛、南三岛、硇 洲岛等,均集中于市区附近海域,成为天然的屏障。
湛江港湾、河口众多,有港湾 101 处,海湾 8 处,港口 13 个,并形成 许多优良的天然港口,其中湛江港港口 优势最为明显。湛江港位于雷州半岛北 部的雷州湾内,有东海岛、硇洲岛和南 三岛作为天然屏障,港区深入内地,可 避南海台风,是我国的深水良港,素有 “南海明珠”之称,其天然优势是:港 池宽、水深,风浪小,雾小,潮差小, 涨潮慢,退潮快,淤积少。
东海岛为广东省的第一大岛,名列全国第五位,位于市区南部,北濒 湛江港,面积 286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126 公里,沿岛有 26~40 米的深水 岸线 6.5 公里。南三岛为广东省的第三大岛,位于市区东面,与东海岛隔海 相望,面积 123.4 平方公里。硇洲岛为本市第三大岛,位于市区东南面约 40 公里的海面上, 面积 53 平方公里, 为湛江港外最南的海岛,第一道天然 屏障,控制入口航道要冲,为广东省著名渔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2008 年 4 月 第 2 期
肖仕鼎, 等: 湛江市水文特征
No.2 Apr. 2008
上的干支流共 40 条, 500 ̄1 000km2 以上的河流共有 1 条, 1 000km2 以上的河流共 6 条, 独流入海的有 22 条。 东北部的鉴江, 西北部的九洲江, 分别发源于信宜和广 西, 均由北向南出境入海, 流域面积分别为 9 464 km2 和 3 113 km2; 源于湛江中部的南渡河由半岛的西北向东南 流入大海, 流域面积为 1 444 km2; 遂溪河亦 称 西 溪 河 , 源于廉江市独牛岭, 流域面积为 1 486 km2。湛江市河流 水系见图 1 所示。
2.1 降水 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雷州半岛( 徐闻、雷州、遂溪三
地) , 由于地势较为平缓, 气流难以停滞, 水汽难以聚集、提 升, 所以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明显偏少, 雷州市纪家站的最小 年降水量仅有 485mm( 1962 年) , 廉江市由于属于丘陵山区 地带, 从海洋吹来的暖湿气团受到该地区山岭的阻挡, 抬升 后与山区的冷空气遭遇, 从而形成较大的降雨, 所以历年为 降雨量最多的地区, 全市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廉江市
1.4 气温、气候 湛江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区, 西临北部
弯,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终年受热带海洋暧湿气流 活动的制约及北方大陆性冷气团的参与, 形成本区独特 的气候特征。这些特征表现为: 多风害, 雷暴频繁, 旱季 长, 雨量集中, 夏长冬短而温和,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冰 霜罕见。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日照 2 000h 以上。多年平均 气温为 22.8℃~23.2℃, 月最高平均气温为 28.8℃, 月最 低平均气温为 15.7℃, 历史最高气温为 38.7 ℃, 历史最 低气温为 2.8 ℃。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 523mm。 2 水文特征
本区发生的暴雨, 大致可划分为 4 ̄6 月的锋面低槽 暴雨和 7 ̄9 月的台风低压暴雨 2 大类型。以 7 ̄9 月的 台风暴雨为最多, 占总数的 57%, 4 ̄6 月的锋面低槽暴 雨仅占 33%。具体的分布比较复杂, 不同类型的暴雨产 生于不同的季节, 地理地形的差异也是暴雨分布差异的 重要原因。4 ̄6 月的锋面暴雨, 本区北部多于南部雷州 半岛, 7 ̄9 月的台风暴雨则南部有时稍多于北部。这是 由于夏秋间台风对雷州半岛的影响较多, 而春夏间的冷 锋对雷州半岛波及较轻等原因所造成。 2.4.2 洪水
③ 长历时流域性大洪水。1994 年 6 月 8 日 11 时, 于 南 海 生 成 的“9403”号 热 带 风 暴 在 湛 江 徐 闻 县 东 部 沿 海登陆, 后穿过雷州半岛进入广西境内。在该热带风暴 的影响下, 湛江市各地 6 月 8~10 日普降暴雨, 其中九 洲江流域暴发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鉴江、南渡河、遂溪河 都暴发大洪水; 而九洲江流域下游控制水文站缸瓦窑站 洪峰水位达到 8.99m, 洪 峰 流 量 达 到 3 310m3/s, 为 百 年 一遇的特大洪水。 2.5 地下水
空分布与降水的时空分布大体一致, 东北部山区明显大 于西南部地区, 如东北部地区的吴川、廉江多年平均径 流量分别为 80.76 亿 m3、34.48 亿 m3, 而西南部地区的 徐闻、雷州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 9.88 亿 m3、21.27 亿 m3。地表径流量年际、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径流量主要集 中在汛期 6~9 月, 占全年平均径流量的 70%, 4~5 月 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的 26%; 秋冬季 10 月以后至次 年 3 月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的 4%, 最大月份径流量 占年径流量的 24%。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 且枯水年 连续发生, 如 1954~1960 年连续 7 年为枯水年, 1955 年 径流量为正常年份的 28%, 7 年平均径流量为正常年份 的 61%。据统计计算, 变差系数 Cv 值为 0.38, 最大年径 流量为 266 亿 m3, 最小年径流量为 50.6 亿 m2。 2.4 暴雨洪水 2.4.1 暴雨
地质构造方面, 湛江北部地层由北向南分布着下古 生界片岩、石英岩、混合岩, 以寒武系泥质石英砂岩、长
石砂岩、炭质绢母岩为主; 南部多为第四系沉积物和玄 武岩喷出残积层覆盖。自廉江市以南经遂溪县到雷州市 全部为冲积层及玄武岩地区; 南渡河以南到徐闻县, 则 属海陆相沉积物, 玄武岩覆盖其上; 沿海多为海积阶地; 湛江市区地处雷琼新生代拗陷的东北部, 该区发育了深 厚的新生界地层, 地表露出的主要是晚更新统玄武岩、 中更新统北海组及早更新统湛江组地层, 其下还有未出 露的深层第三系地层。 1.3 河流水系
第2期 2008 年 4 月
广东水利水电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No. 2 Apr. 2008
湛江市水文局湛江分局, 广东 湛江 524037)
摘 要: 该文介绍湛江市自然地理概况, 看重在水文气象、降水、蒸发、径流量、暴雨洪水、潮溪与风暴潮及水质等方面分析其
水文特征, 以期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文特征; 湛江市
中图分类号: P3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 0112( 2008) 02- 0052- 03
1 自然地理概况 1.1 地理位置
湛江市位于我国的最南端, 处于北纬 20 12′~21 35、′ 东 经 109 31′~110 55′, 东出南海, 西临北部湾 , 南 隔 琼 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北接茂名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居粤、琼、桂三省、区交汇点, 东西宽 97km、南北长 190km。 全市面积为 1 2471km2, 海岸线长 1 556km, 有大小岛屿 9 个, 港湾 18 处。1983 年成为省辖地级市, 现辖 3 市、2 县和 4 区, 拥有 1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5 个省级 经济开发试验区, 是海南岛通往大陆的必经之地和我国 大西南主要出海的通道。 1.2 地形地貌、地质
由 于 湛 江 特 殊 的 地 理 位 置 、地 形 、地 貌 和 气 候 特 征 等条件, 历史上最大洪水常在 7 ~9 月出现。洪水的规 模主要取决于暴雨的强度、时空分布以及前期降雨量 等, 根据暴雨的时空分布的不同, 洪水大致可分为 3 种 类型:
① 短历时局部性大洪水。1976 年 9 月 23 日鉴江
表 1 湛江市年降水量特征值
2.2 蒸发
器)在 1 100mm 左 右 , 最 大 年 蒸 发 量 为 1 312mm, 最 小
由 于 日 照 长 、气 温 高 , 且 受 亚 热 带 干 热 风 的 影 响 , 年 蒸 发 量 为 842m m 。 年 内 分 布 很 不 均 匀 , 4~8 月 蒸
湛 江 市 由 雷 北 火 山 群 、雷 中 冲 洪 积 平 原 、雷 南 火 山 群及北部丘陵山区组成, 地形属平台阶地及低丘陵地 带, 以平原台地为主, 地势北高南低。雷州半岛台地驼峰 状起伏, 北部廉江市丘陵遍布, 最高为双峰幛海拔 382m, 其余为 30~80m; 中部遂溪县除最高的螺岗岭海 拔 233m 外, 其余为海拔 20~40m 的台地; 南部的雷州 市、徐闻县除海拔分别是 259m 和 254m 的大岭、石卵岭 较高外, 基本是起伏平缓的玄武岩台地和火山口盆地, 海拔均在 30~50m 之间; 东部吴川市是鉴江下游的阶 地又是流经出海的所在地, 沿海多为海蚀、海积阶地和 平原, 海拔为 2~20m。在全市总面积中, 平原滩涂占 39.6% , 丘陵占 21.5% , 台地占 38.9% , 陆地大部分由半 岛和岛屿组成 , 以北部廉江 市 境 内 的 双 峰 嶂( 382m) 为 全区的最高点。
本区的暴雨特点与地理条件有很大的联系, 由于本 区地形属平台阶地及低丘陵地带, 以平原台地为主, 且 沿海多为海蚀、海积阶地和平原, 西太平洋和南海上升 运动后水平输送的水汽在雷州半岛的上空, 很难有形成 暴雨的自然条件。所以, 本区历史上造成较大的洪涝灾 害的降水大都与热带低压、热带气旋( 台风) 有关, 亦有 较少部分与锋面雨有关。
造 成 蒸 发 量 大 。湛 江 市 全 区 水 面 蒸 发 量 由 东 北 向 西 南 发量约占多年平均蒸发量的 82%, 最大月蒸发量发生
方 向 大 体 上 呈 带 状 分 布 , 蒸 发 量 东 北 地 区 小 , 原 因 是 在 7 月, 占年蒸发量的 12%, 最小月蒸发量发生在 2 月
该地区是山区, 地势高, 而西南地区多是是平原, 三面 份, 占年蒸发量的 4%左右。其多年平均蒸发量及月分
湛江市三面环海, 属北热带季风气候, 因受季风气 候和地理、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常年高温少雨, 经常 发生冬季和春季干旱, 又因秋季易受西太平洋和南海形 成热带气旋的影响, 秋旱不多。雷州半岛南部地区为重 旱区, 其余为中等旱区。雷州半岛南部地区受旱频率约 在 80%以上, 徐闻县最多达 92%, 可 谓 十 年 九 旱 ; 其 中 重旱的频率约为 30% ̄50%, 即 2 ̄4 年一遇。雷州半岛南 部 以 外地区即中等受旱区的受旱频率约为 30% ̄58%, 其中重旱频率为 5% ̄27%。全区为轻秋旱地区, 约为 80% ̄90%的年份无秋旱出现或影响轻微, 重旱频率约为 8% 。 2.7 潮汐与风暴潮
湛江市北部为基岩隔水边界, 其余三面环海, 构成 了一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自成 体系。以降雨入渗和地表水体( 含库、渠) 渗漏补给为主 的 地下水比较丰富。埋深小于 30m 的浅层地下水约为 29.34 亿 m3; 埋深 30 ̄200m 和 200 ̄500m 的分别为中、深 层地下水, 约为 9.96 亿 m3, 故地下水总量为 39.30 亿 m3。 2.6 干旱
临 海 , 蒸 发 量 大 。 多 年 平 均 年 水 面 蒸 发 量 (E601 蒸 发 配见表 2 所示。
表 2 湛江市蒸发代表站平均水面蒸发量月分配
·53·
2008 年 4 月 第 2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