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5 沟通与合作
《管理学基础》第六版 第五章沟通与合作
23
会话的技巧
要言之有理,并有足够信息量。 选择对方感兴趣或擅长的话题谈。 尊重与赞美。 回避忌讳的话题。 传递信息的语言要准确、简明,生动。 善于运用体态语言。 运用幽默。 要注意说话的数量、速度与声调控制。
返回
24
情感沟通
研究并尽可能满足沟通对象的社会心理需要。 真诚、热情、助人为乐。 沟通技巧固然重要,但在根本上必须做到以诚 相待,这是情感沟通的思想基础。 运用心理规律,促进情感融通。
返回 15
演讲方法运用
演讲者形象塑造 演讲语言艺术 声音与体态 鼓励现场互动 精心营造现场氛围
的有 一效 般演 指讲
导所 方应 针遵
循
16
有效演讲所应遵循的一般指导方针
观点 ——请记住,不管听众规模多大,是众多个体而非一个群体在接受交流的信息 准备 ——准备要点而不应是完整的演讲稿:千万别对着听众照本宣科 ——多加练习,这样你就会对内容熟悉 ——练习演讲姿势和接受反馈 ——对不熟悉的内容使用延伸的定义,描述观点时多采用举例和类比的方法 ——利用视觉效应来强调演讲内容:幻灯片、投影仪、录像带、讲义 ——检验视觉效果以确保演讲者、视觉和听众间的协调 过程 ——放慢语速,提高音量,以保证在既有的场地设施和麦克风等条件下听众都 能听到 ——发音清晰,否则很多听众都无法听清楚
注意:发音清晰则必须放慢语速,而紧张则易使人加快语速 ——与听众保持眼光接触 ——使用有意义的手势:你得显得自然而不做作;你还得使手势有助于强调你 的观点,而不是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观点 ——习惯紧张情绪:尽管你可能高度紧张,但这种感觉是可以隐藏的,听众未 必知道
返回 17
知识测试
知识测试的重点内容为: 1.管理沟通的障碍; 2.有效沟通的原则; 3.传播主体、对象、方式手段对传播效果的
管理学基础(第4版)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它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同时也是专业核心课程。
管理学是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科学原理,它着重研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
围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创新等职能展开各章内容。
这些基本原理对于各行各业的管理都具有指导意义,任何将来有可能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的这门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既要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其感到管理的实用性,又可以奠定专业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各专业管理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管理学基础》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为突破口,以树立学生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为核心;以塑造学生的管理责任感为灵魂,重视在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以解决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管理意识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管理能力为根本。
课程以案例为主线,按照“管理认知、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将课程分为六大模块。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该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中心,以实用性和应用性为目标,建立“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即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它既区别于以宏观管理、概念技能为主的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又区别于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生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能;以管理基础知识和管理思想为两大基础,使学生掌握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职能等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绩效考核的能力等四大关键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高职课程-管理学基础课程设计
个人作业4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教学设计者姓名:房官建所在组别:B-第5组课程学时:48学时课程学分:3学分一、课程整体目标:(一)技能目标1.独立撰写市场调研报告的能力2.制定企业招聘、应聘、考核与奖酬方法的能力3.独自制定企业规范与计划4.能够独立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5.能够绘制企业组织结构图(二)素质目标1.通过对公司资源重新合理配置、科学运筹,提升制定计划的能力2.在工作中对各种关系协调、处理,增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3.在团队任务中,敢于承担与“挑大梁”,树立威信的能力(三)知识目标1.掌握管理的理论知识,以及管理思想的发展概况2.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的概念、类型、地位、方法、步骤等3.掌握该课程的四大关键能力: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控制的能力二、课程内容设计:模块名称学时企业管理思想模块管理与管理者4(理论)管理思想4(理论)企业构建与组织模块产品市场需求分析6(理论)+2(实践) 制定企业发展计划决策6(理论)+2(实践) 公司组织结构构建6(理论)+2(实践) 公司领导6(理论)+2(实践)公司有效管理与控制2(理论)+6(实践)合计32(理论)+16(实践)三、课程综合项目设计:(一)项目模式:贯穿项目+一体化(二)综合训练项目名称:组建随意模拟公司四、课程单项项目设计:综合编号贯穿项目名称单项编号单项训练项目名称1 随意创建一个模拟公司1.1 公司管理思想分析1.2 产品市场需求分析1.3 制定企业发展计划与决策1.4 公司组织结构构建1.5 有效领导1.6 公司有效管理与控制1.7 综合评价五、课程进度表:单元序号学时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单元标题能力目标能力训练知识目标课程主要内容考核内容和方法1 8 公司管理思想分析能够运用所了解的管理思想分析身边的管理现象1.1 能理解管理的发展及概述1、什么是管理与管理者2、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你所构建的公司,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思想或者怎么构建公司的管理思想(个人作业)2 8 产品市场需求分析1、掌握市场调查的方法以及对市场需求的预测2、具备机会与威胁的识别能力(即SWOT分析法)1.2 1、能够通过市场调查来分析某一企业的市场需求2、了解SWOT的分析方法1、如何进行市场调查以及需求分析2、学生自己了解SWOT分析方法的使用1、考核SWOT分析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析方法。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Management Foundation)●课程代码:0601423●课程学时:40,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0,实践教学学时10●课程学分:2●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开设时间:第六学期●制订时间:2008年6月(V.20080601)●修订时间:2019年7月(V.20190711)●修订成员:●审核小组: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课程组二、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职业基础课程;是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19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
本课程以《服务接待礼仪》、《旅游经济学》、《旅游标准》、《市场调查与分析》、《旅游心理》、《景区专业英语》、《顶岗实习》、《跟岗实习》等前置课程为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景区管理岗位群及“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景区管理工作任务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毕业就业为导向,以管理学中的工作知识为主体,以学生实习期间工作情境中的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夯实理论基础、职业能力及全面素质培养相结合为目标,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组织与组织结构、管理者及管理思想的演变、目标与计划、预测与决策、人员配备与权力的分配、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三、课程学习目标根据《2019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学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确定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分为综合素质目标、基础知识目标和专业技能目标三个层次。
(一)综合素质目标1.从国学中学东方管理智慧,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2.从党史中学组织管理经验,加强学生的党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3.从实践中学自我管理的职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培养学生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创新、科学、互助的团队精神;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红色工匠精神。
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课程知识脉络:
管理基础模块管理概述管理思想计划职能管理职能模块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选择模块企业管理者目综标合:
本课程为这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目标是培养基层管理者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课程服务面向:
高职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相关专业的管理基础课
3、通过本课程的课堂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工具和方法进行管理实践,形成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技能点
1.培养提高自身权威与有效运用权力的能力;
2.培养有效指挥的能力;
3.培养激励员工的能力;
4.培养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5.培养协调与交涉的能力;
6.培养化解冲突,构建和谐的能力;
7.培养团队建设的能力。
七、项目6控制职能(约8学时)知识点:
1.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理解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
2.掌握控制的要领、过程与方法;
3、在教学方法上,管理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参与式、互动式和模拟教学的方法体系。
4、在教学基本建设上,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主教材,构建学校与企业共建、教师与企业家合讲、讲授与多媒体结合的立体化系统。
5、在教学特色上,《管理学》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
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动手训练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2)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的重点案例采取录像播放方式,以增强感染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时:64 学分:4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开课单位:五年制高职学院大纲撰写人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后续课程:《财务管理》一、教学目标根据工商企业管理工作岗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一)知识目标:理解管理的目标,掌握管理工作的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掌握管理学的五大职能,掌握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作用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熟练地掌握决策过程从而编制组织决策,能熟练的根据组织部门化的形式设计组织结构图,能掌握招聘的流程并编制人力资源计划,能进行经营方式组合分析,能掌握预算的编制。
(三)素质目标:增强工商企业管理职业意识,增强诚信观念,培养职业能力,达到管理专业营销师和初级人力资源师应具有的业务水平,形成良好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一)内容的组织与安排1.依据在理论知识的选取中,贯彻高职院校的培养理念,结合学生的就业岗位,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原则,考虑后续课程开设的需要,考虑初级人力资源师考试的需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技能能力方面,以学生的就业岗位为载体,考虑管理岗位职责的需要;管理基本技能的需要来设置教学项目及任务。
在素质方面:考虑管理工作岗位的需要,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的解构与重构根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商管理企业专业可以分为营销类、物流类、人力资源类三个初始就业岗位,其次,依据课程培养目标的需要,将管理岗位又具体细分为多个工作岗位,以工作岗位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以管理学五大职能为依据,来设计教学内容,分为六大模块,每一模块根据工作岗位任务,用项目教学法来组织教学内容。
由管理学分解出的六大模块,以及若干工作任务,由一个学期来完成。
主要阐述和训练的管理学的五大职能,决策的过程,计划地编制,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的计划与编制,激励理论和实务,控制的过程和方法等。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1. 课程性质该课程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为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是依据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来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管理技能培养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实际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管理技能的培养来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实践的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他们的管理创新思维。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管理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让学生掌握管理原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和控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基层综合管理技能。
(二)分类目标1.能力目标(1)管理组织机构和团队组建能力;(2)工作任务的计划与决策能力;(3)组织设计与人事管理能力;(5)领导理论和领导方式解决实际管理中的问题能力;(6)运用控制方法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1)了解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2)熟悉管理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3)熟悉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实际管理活动过程,使他们认识到管理技能来源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
通过构建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管理能力与综合素质。
本课程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组织理论、决策理论、计划与控制理论等;2. 了解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趋势和前沿理论,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实践和案例分析方法;3.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模块:1. 管理学基础理论:介绍管理学的起源、发展、基本概念和原理;2. 组织结构与设计:介绍组织结构类型、组织设计原则和方法;3. 人力资源管理:介绍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4. 领导与沟通:介绍领导理论、沟通技巧、团队建设与管理等;5. 决策与计划:介绍决策过程、决策方法、计划编制与调整等;6. 控制与协调:介绍控制方法、协调技巧、危机管理等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上述模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同时,注重师生互动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案例分析等活动。
五、教学资源与建设本课程需要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案例库、习题库等。
同时,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课程标准【1】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代码:06071007适用专业:经管类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学时:52 学分:3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定位《管理学》是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在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必修课。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是也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理论讲述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项目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等的理解。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
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认识和理解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了解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理解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的内容。
2、理解并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内涵、要求及科学有效实现的方法。
3、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具体的管理案例分析,并能够在学完课程后对管理实践进行考察。
4、通过管理学知识的学习而真正学会并能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管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项目1 管理认知(1)教师讲述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概念与职能、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管理者的技能与角色、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管理与环境的关系等理论知识,使学生加深理解对管理的认知,为进一步学习管理的具体内容打好基础。
管理学基础(第五版)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
《管理学基础(第五版)实训教程》是与《管理学基础(第五版)》配套的实训教材,书号为978-7-04040259-9,2014年8月15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50千字、164页。
《管理学基础(第五版)》开通有Abook数字课程,该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分电子教案、动画、 管理大师、教学大纲、考评方式与标准、实验实训实习、题库、图片、演示文稿9个板块。
2014年7月28日,《管理学基础(第五版)》入选第一批“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同年8月15日, 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管理学基础(第五版)》第一部分介绍管理基础知识与现代管理理论与思想;第二部分重点研究计划、组 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和相应的十一项管理实务及其管理技能;第三部分为企业管理,供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 的专业选学。
管理学基础(第五版)
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学资源 05 作者简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材特色
基本信息
《管理学基础(第五版)》是由单凤儒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经管通识课程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管理学基础”的配套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该书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的经 济管理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并可作为实际管理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单凤儒,渤海大学副校长、终身教授、硕士生导师,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 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库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首批优秀教学 团队负责人。
管理学沟通与冲突教案
管理学沟通与冲突教案教案:管理学沟通与冲突引言:沟通和冲突是管理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促进组织内外部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而冲突则是在组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各种负面后果。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管理学中沟通与冲突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
一、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1. 定义:沟通是指信息传递和理解的过程,涉及信息发送者、接收者和信息媒介。
2. 重要性:a. 促进组织内外部交流和合作。
b. 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c. 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二、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1. 原则:a. 清晰明确:明确表达意图和目标。
b. 积极倾听:尊重对方,倾听他人意见。
c. 及时反馈:给予及时回应和反馈信息。
d. 适当简化: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概念。
2. 技巧:a.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b. 注意语调和非语言表达。
c. 注意姿态和面部表情。
d. 利用适当的沟通媒介。
三、冲突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冲突是指不同意见、目标或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2. 分类:a. 内部冲突: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冲突,如角色定义、权力分配等。
b. 外部冲突:组织与外界之间的冲突,如与竞争对手的竞争。
c. 人际冲突:个人之间的冲突,如个人利益的冲突。
四、有效化解冲突的方法和策略1. 方法:a. 协商和妥协: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b. 合作和团结:共同解决问题。
c. 中立仲裁:请第三方介入调解。
2. 策略:a. 非暴力沟通:通过心理理解和倾听来化解冲突。
b. 利用中立资源和权威力量解决冲突。
c. 鼓励合作和协调,促进共同利益。
五、沟通与冲突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 沟通在组织中的应用:a. 决策沟通:向团队成员明确目标、任务和预期结果。
b. 员工沟通:提供及时反馈和认可。
c. 外部沟通: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2. 冲突在管理中的应用:a. 冲突管理:及时发现和化解冲突,避免进一步恶化。
b. 激励机制: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减少团队内部冲突。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2015年修订第一部分概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指出:“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
”本课程要秉承这一理念与目标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互联网+”O2O课程模式,促进在线开放课程与学校常规课程的整合与创新,建设翻转课堂。
一、教学目标与任务1.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训,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教学任务:⑴进行管理基本理论与前沿观点的讲授与研讨,使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管理的内在机制;⑵开展各种实训活动,特别是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四种核心管理技能和十一项实务管理技能。
(3)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注重资源共享课的实际应用,建设好翻转课堂。
二、教学内容结构构建管理职能、实务、技能三层架构的实用型管理学体系。
本课程内容创新目标是“下探”,即注重基层、注重实务、注重技能。
从而构建以能力训练单元为基础结构,以管理职能+管理实务+管理技能为纵向层次,包括“一个目标”、“十项实务”、“六大模块”的内容体系。
三、教学模式为适应重心下移和强化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创建以应用为导向,在管理中学管理的教学模式:生活渗透式课程模式。
所谓生活渗透式课程模式,是指基于长期养成观与“大培养系统观”,以专门课程为依托,以全方位、全过程渗透为机制,以生活化训练为重点,以网络资源集成系统为平台,将课堂教学向课内外实训、日常生活,乃至整个职业生涯辐射,实现多维渗透的课程模式。
(一)基本教学模式1.管理情景全程化、系列化渗透。
2.以应用为导向,在管理中学管理。
3.组建学生自培养团队,实现生活渗透的常态化。
4.构建主体全员化、横向全方位、纵向全过程、标准职业化的考核体系。
5. 建设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高度融合的集成化平台。
(二)线上线下融合的O2O课程模式1.逐步实现在线课程资源,特别是授课视频的颗粒化,以适应学生的碎片化、泛在式学习化。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48计划学分:3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管理学基础》,何海军,齐绍琼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普通高职管理学基础及相关课程,也可用于企业中基层管理者的系统培训,还可供有提升管理能力需求的人员自学使用。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管理技能与满足新时代管理要求为目标,首先从工作场景中的管理入手介绍管理的基础知识,介绍古典与现代的管理思想,然后对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四大基本职能进行系统的介绍。
三、课程教学要求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或"1”。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六、学生学习建议(-)学习方法建议1 .依据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岗位技能职业标准,通过案例展开学习,将每个项目分成多个任务,系统化地学习。
2 .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二)学生课外阅读叁考资料《管理学基础》,何海军,齐绍琼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1 .产教融合,立足实践,将管理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2 .注重应用,兼顾基础,将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相结合。
3 .创新结构,优化内容,满足新时代对管理知识的新要求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
教学日历。
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702008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适用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模式:项目驱动计划学时:72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1、《管理学基础》是教育部制定的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
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是我院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
开设在第二学期。
2、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突出职业特色、坚持面向社会办学的办学方针,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我院学生主要来自河南各地的第三批大专录取的学生,少数学生为高中的中专、职高毕业生。
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科技和人文素质。
我系开设的管理类专业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在校生规模为1000多人。
专业培养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本门课程定位是培养具有完整的人格道德、综合的管理技能和优秀职业素质的基层管理人员。
管理学基础是上述两专业的一门训练学生管理基础能力的关键性显性课程。
本课程为这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目标是培养基层管理者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课程服务面向:高职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相关专业的管理基础课3、通过本课程的课堂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工具和方法进行管理实践,形成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4、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经济数学、大学语文,后设课程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以创新教学为基本理念,具体思路和构架为:1、在教学目标上,管理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际管理技能为根本,培养基层管理者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在课程内容体系上,管理学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管理系统课程设计进度报告
管理系统课程设计进度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管理系统的基础概念,掌握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及其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能运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录入、查询、更新和删除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和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系统课程的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项目实践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
3. 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管理实际问题,激发其对企业管理事业的热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课程中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库原理,具备一定的自学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管理系统概述:介绍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功能模块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2. 管理信息系统原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基本理论,并分析其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
3. 数据库技术: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以及数据库设计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 管理系统实践: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管理系统的使用,包括数据录入、查询、更新和删除等功能。
5. 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模块5 沟通与合作
【管理职责与实务】
杨经理在实践中认真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感到在运用权力,有效指挥与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方面积累一定经验。
但是,有一个问题,他切实中处理不得力。
那就是人际关系与群体冲突。
在杨经理看来,员工都是来工作的,当领导就是要管理好工作,怎么会有那么多人际关系的问题,每时每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动,而群体之间的各种冲突更是把自己搅得焦头烂额。
甚至他本人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了。
他不得不承认,这些问题已明显地影响着企业的绩效,无论如何都不能对此再置之不理了。
实践使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以及人员合作,团队建设是管理者极为重要的管理工作与必备技能。
杨经理心得:
1.及时处理各种管理矛盾与冲突,与上级、平级和下级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关系与工作;
2.大量地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形成和谐的人际与群体关系;
3.加强团队管理,建设高水平、现代型团队。
【学习目标】
A知识点
1.掌握沟通的原则与演讲的要领;
2.掌握人际交往与合作的原理与艺术;
3.掌握团队特征与建设要领。
B技能点
1.培养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2.培养与人合作促进团结的能力;
3.培养团队建设的能力。
A. 5.1.3教学单元一沟通与协调
【情景与分析】(全文见教材P146-147)
管理情景一次困难的演讲
一、沟通及其有效性(全文见教材P147-149)
沟通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将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进行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沟通具有目的性、信息传递性和双向交流性等特点。
(一)沟通障碍——噪声
1.信息的数量与质量。
2.传播信息的渠道或媒介出现问题。
3.沟通双方的认知差异。
4利益关系
5.情感与心理因素
6.沟通者所持的态度。
7.管理体制与群体风气。
8.语言与表达
(二)有效沟通的原则
1.明确沟通的目标。
2.了解沟通对象,增强沟通针对性。
3.具备科学的思维。
4.管制信息流。
5.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与方式方法。
6讲究语言艺术。
7.及时地运用反馈。
8社会与心理因素的运用。
二、信息传播与管理演讲(全文见教材P149-155)
(一)信息传播
1.传播主体
2.传播对象
3.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传播渠道与媒介
4.环境
(二)管理演讲的作用与要领
1.管理演讲的作用
⑴演讲是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
⑵演讲是管理者塑造自身形象、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渠道。
⑶演讲才能是促进事业成功的保证。
2.成功演讲的要领。
⑴演讲要适应听众的需求。
⑵有较大的信息量。
⑶清晰的思路与结构。
⑷富有趣味,生动感人
⑸以“质”取胜。
(三)演讲的准备
1.搜集相关信息,明确演讲的目的与听众。
2.编写大纲或讲稿。
3演讲的心理准备。
4.演讲练习。
(四)演讲内容设计
1.服务于演讲目标。
2.入乡随俗,适应听众需要。
3.基本结构设计。
4.开头与结尾的特殊作用。
(五)演讲方法运用
1.演讲者形象塑造。
2.演讲语言艺术。
3.声音与体态。
4.鼓励现场互动。
5.精心营造现场氛围。
三、工作协调(全文见教材P155-157)
(一)工作协调的类型与原则
1.工作协调的类型。
2.工作纵向协调的原则。
(二)工作横向协调的方式
1.制度方式,即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制度,健全与完善组织体系来保证工作的协调;
2.组织方式,即在组织结构出现缺陷时,通过建立协调组织来进行工作协调的方式;
3.人际关系方式,即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来协调工作的方式。
四、上下级关系协调(全文见教材P157-159)
(一)上级关系协调
1. 协调上级关系的重要性。
⑴协调上级关系是获取上级支持的关键因素。
⑵与上级关系不好,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难以维系和谐的工作关系。
⑶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与支持,就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包括提拔与重
用。
2.协调上级关系的方法与艺术。
⑴最根本的是要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并反映出有很强的工作能力。
⑵摆正位置,尊重职权。
⑶与上级主动沟通。
⑷与上级保持适度的距离。
3.与上级冲突的处理。
⑴以事实为根据,分清是非与责任,并以适当的方式作出必要的说明;
⑵下级服从上级,要以尊重的态度,认真查找自己的责任与原因;
⑶主动与上级沟通,修好关系。
(二)下级关系协调
1.调下级关系的重要性。
⑴协调下级关系是管理者极为重要的经常性职责。
⑵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性举措。
⑶是建立与发展和谐战斗团队的重要保障。
⑷亲和的下级关系,是管理者权威的重要来源,搞好下级关系,管理者就会更有权威。
2.协调下级关系的方法与艺术。
⑴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尊重、关怀下级。
⑵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⑶多沟通,多联络。
管理者作决策,下指示,尽可能让下级参与。
⑷搞“五湖四海”,坚持“一视同仁”。
⑸严爱结合,宽猛相济。
3.与下级冲突的处理。
⑴最重要的是应以宽容之心对待下级。
⑵在做到上一条的基础上,以平等的、毫无偏见的态度对下级的错误提出批评,当然也要指明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总结经验教训,共同提高。
⑶要和好如初,照样信任,在工作实践中不但彻底消除隔阂,而且,“不打不成交”,这样正确处理会与下级建立更稳固的合作关系。
【情景决策】(全文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71-73)训练5.1.1 与杨经理一同决策:一次困难的演讲
【身边的管理】(全文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73-74)训练5.1.2 实践项目:工作或人际关系的协调
【拓展训练】(全文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74-75)训练5.1.3 案例分析一次成功调整带来的紧张关系(自选)
A. 5.2.3教学单元二合作与团队
【情景分析】(全文见教材P161-163)
管理情景新产品开发小组的协调难题
一、人际交往与合作(全文见教材P161-163)
(一)人际交往艺术
1.真诚、热情、助人为乐。
2.讲究文明礼貌,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3.研究并尽可能满足沟通对象的社会心理需要。
4.交谈的技巧。
⑴要言之有理,并有足够信息量,以内容吸引人。
⑵选择对方感兴趣或擅长的话题谈。
⑶尊重与赞美。
⑷回避忌讳的话题。
⑸运用幽默。
⑹善于倾听。
(二)合作及其途径
合作是指人与人及群体之间为实现共同目标、任务、利益而相互配合与支持,共同努力的过程。
合作的基本途径
①人际交往与沟通;②构建群体心理和谐;③群体心理冲突管理。
(三)合作意识与自我修养
1.合作意识
2.自我修养
(四)工作中的配合与支持
1.明确共同目标,
2.准确地定位职务角色,正确地处理职权关系。
3.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4.主动地配合他人。
5.善于寻求别人的帮助。
6.加强工作中的沟通。
7.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团队管理与建设(全文见教材P166-170)
(一)团队的含义和特征
1. 团队的含义
团队是指有明确目标与个人角色定位,强调自主管理,自我控制,沟通良好,和谐合作的一种扁平型组织形式。
2. 团队的特征
⑴在组织形态上,团队属扁平型组织。
⑵在目标定位上,团队有明确的目标,每个成员有明确的角色定位与分工。
⑶在控制上,强调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⑷在功能上,形成一种跨部门、交叉功能的融合体系。
⑸在相互关系上,构建和谐、合作的团体。
(二)团队的类型
工作团队、项目团队、管理团队
(三)向自我管理团队发展的趋势
1.现代组织的发展趋势是由传统工作群体向自我管理团队发展。
2.六种团队类型的简要分析。
3.管理者角色的演进。
(四)团队建设的阶段
探索阶段;雏形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
(五)团队建设的要领
⑴科学地设定目标。
⑵打造团队文化。
⑶促进跨部门整合与技能互补。
⑷维持小规模的团队。
⑸加强沟通与激励。
⑹重新设计信息系统。
⑺重新设计报酬系统。
技能训练
【情景决策】(全文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77-78)训练5.2.1 与杨经理一同决策:新产品开发小组的协调难题
【身边的管理】(全文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78-80)训练5.2.2 实践项目:你所在团队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拓展训练】(全文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80)训练5.2.3 案例分析第三设计组的矛盾(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