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韦庄唐诗鉴赏
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翻译赏析
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翻译赏析《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前言】《忆昔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古诗组诗作品,作于广德二年(764年)。
题目虽曰忆昔,其实是讽今。
第二首忆的是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应致力于安国兴邦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注释】开元:唐玄宗年号(718—741年)。
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
孙洙曰:“开元间承平日久,四郊无虞,居人满野,桑麻如织,鸡犬之音相闻。
时开远门外西行,亘地万余里,路不拾遗,行者不赍粮,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小邑:小城。
藏:居住。
万家室:言户口繁多。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载:“是岁,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
“稻米”二句:写全盛时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
流脂,形容稻米颗粒饱满滑润。
仓廪:储藏米谷的仓库。
“九州”二句:写全盛时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
豺虎:比喻寇盗。
路无豺虎:旅途平安,出门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指随时可出行。
《资治通鉴》开元二十八年载:“海内富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
“齐纨”二句:写全盛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
齐纨鲁缟:山东一带生产的精美丝织品。
车班班: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
班班:形容繁密众多,言商贾不绝于道。
桑:作动词用,指养蚕织布。
不相失: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通典·食货七》载:开元十三年,“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
自后天下无贵物。
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忆昔原文赏析及翻译
忆昔原文赏析及翻译忆昔原文赏析及翻译忆昔原文赏析及翻译1夜行船·忆昔西都欢纵忆昔西都欢纵。
自别后、有谁能共。
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今日相逢情愈重。
愁闻唱、画楼钟动。
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
殢谁相送。
翻译当年在西都洛阳共同渡过的那段欢乐豪纵的生活时光早已成为往事。
自兹一别之后,离散至今,还有谁能够再聚在一起?仔细回想昔日与友人同游洛阳伊川山水,一齐观看城中牡丹的情景,竟然如同在梦境中一样。
今天我和你又再次相逢,回首往事,话题更多,情意也更加深重,愁的是那画楼上的钟声不时响起,传入耳中,好像在说时间不早了,还喋喋不休地谈论个什么。
如今你我白发苍苍,垂垂老矣,此情此景,何不开怀畅饮,然后再彼此告别,管他是谁送谁呢。
注释夜行船:词牌名,《太平乐府》、《中原音韵》、元高拭词,俱注双调。
黄公绍词,名《明月棹孤舟》。
双调五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西都:北宋以洛阳为陪都,因在开封西,故称洛阳为西都。
伊川:水名,即伊河,源出河南卢氏县东熊耳山,流经嵩县、伊川,洛阳,至偃师,入洛河。
洛川:洛水,源出陕西雒南县冢岭山。
旧游:指与欧阳修相交的梅尧臣等七人。
殢:本意为滞留,沉溺于,此指醉酒。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当时欧阳修四十二岁。
这年闰正月,他由滁州知州调任扬州知州,友人梅尧臣则从宣城赴陈州任签书判官,路过扬州时与欧阳修相会。
老友相见,感喟良多,且此时洛阳旧交谢绛、尹洙、张汝士三人都已去世,更使二人的相聚充满了悲情。
赏析上片忆旧。
“忆昔西都欢纵。
自别后、有谁能共”这一深沉的慨叹蕴含着词人对青春生活的追忆,同时,更饱含着词人对洛中故友的深切缅怀。
而事实上,在洛中与欧阳修相交甚欢的友人多半已经辞世,宋宝元二年(1039),谢绛卒,宋庆历七年(1047),尹洙又卒。
到如今,昔日同在西京诗酒欢会、纵情游赏的友人,只有梅尧臣尚在,因而令词人十分感伤。
所以一句“有谁能共”又包含着世事无常、人生沧桑之感。
忆昔原文-翻译及赏析
忆昔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人韦应物四世孙。
至韦庄时,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虽才敏力学,但时运迟来。
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
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有感于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忆昔》。
文学此诗为诗人有感于长安兴衰而作。
题目虽曰《忆昔》,其实却是伤今。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诗歌的首联从回忆入笔,诗人回忆起当年在长安城游历时所见到的情形。
所谓五陵,原是指汉代帝王的五座陵墓,因当时每立一座陵,都把四方富家豪族和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故而五陵又代指豪贵所居之处。
诗中的五陵是指都城长安。
《琵琶行》诗中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峭不知数。
昔年所见,诗人印象最深的是已是夜半之时,那些豪门贵族依旧是追欢逐乐,灯红酒绿,沉溺于声色之中。
子夜,这里既可指夜半子时,也可指乐府古曲,《乐府诗集四四子夜歌》:乐府解题日: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
可知其曲皆歌唱男欢女爱的内容。
首联描绘了明月清辉普照高楼,一片歌舞升平、欢歌达旦的景象,实已暗窝讽刺之意。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里不知秋,诗歌的次联继续描写这些豪门贵族昼夜不分,春秋不辨地酒食征逐,沉溺声色。
长似昼,指这些王公贵族卜昼卜夜,以昼当夜地沉醉于声色之中。
露桃花里不知秋,语出《宋书乐志》中所载的《古辞鸡鸣桑树巅》诗;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
韦庄诗借此是要表达富豪贵族们只知享受春桃李,而不知有肃杀之,语句之中已经暗含他们只图享乐,而全然不顾国家之兴亡。
这一联在华语丽辞的背后,诗人的嘲讽之意已经渐露出来。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第三联,诗人十分巧妙地借用了历史上的人物与人名进一步地讽刺了那些公子王孙化肆无忌惮、放荡不羁的行径。
西园公子原指的是魏文帝曹丕。
曹植诗《公宴诗》: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文选》李善注:公子,谓文帝。
晚唐著名诗人韦庄的作品介绍
晚唐著名诗人韦庄的作品介绍晚唐著名诗人韦庄的作品介绍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韦庄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韦庄的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韦庄的作品忆昔《忆昔》是诗人韦庄创作的七律诗,在这首诗的前六句,诗人用浓丽的色彩描绘出昔日长安城的繁荣景象,事实上他的结尾确实沧桑离乱的。
这首诗,作者表面上写的是怀念长安的繁华,可实际上反映的却是批判之情。
此诗中,作者假借怀念之情抒发了他对社稷安危的感叹和国家战乱的忧虑。
并巧妙的运用典故,双关,等多种写作手法,将自己的感情与景物相融合,从而使诗歌更具有深意。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正是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的时候,作者刚好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对当时看到这座古都时的兴衰,感到忧伤。
于是写下了这首富有感慨的七律诗集《忆昔》。
它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这首里面先运用典故,韦庄巧妙的将曹魏的魏与战国中的魏联系在一起,由此引出诗文中的“无忌”,事实上它的实际意思是在指责一些王公贵族肆无忌惮的行为,诗人将这个寓意隐藏在两个人物当中,读起来倒像是对那些王公贵族行的津津乐道,而忽视了其深藏的意欲。
在下联中,作者以同样的'手法将,运用传说中的一位歌女的名字,来感叹女子不懂国事的哀伤。
作者巧妙的使用典故,意味更加深沉,耐人品味。
其次还有个手法就是,借助写作手法里的象征,暗示,双关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全文个诗意更加浓厚,饱满。
韦庄的作品台城《台城》诗人是韦庄,这首词主要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事的感伤之情。
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处在晚唐时期。
当时的晚唐时局不稳,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取而代之的是战争。
因此作者怀想以前的盛世王朝,以作这首诗来借以怀念。
纵观全文,这是一首怀念六朝古迹的诗。
中唐时期,昔日的古城已经变成野草丛生,到了晚唐时期,这里变得更加破败不堪,荒废不已。
这首诗作者从头到尾都采用的是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故意写出一种幻想,并借助这种幻想来渲染整首诗的氛围,让读者透过这层感情的纱网,来体味作者的感慨。
韦庄最有名的十首诗
韦庄最有名的十首诗韦庄最有名的十首是《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思帝乡春日游》、《章台夜思》、《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忆昔》、《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女冠子四月十七》、《金陵图》、《台城》。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与爱人的第一次相遇,总是最难忘的回忆。
韦庄回忆他与爱人的初次相遇,低低切切,耳鬓厮磨,情深爱笃,是十分美好的回忆。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思帝乡春日游》。
用语自然,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少女敢于追求爱情的形象,正面抒写出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矢志坚贞不渝。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章台夜思》。
此诗以“夜思”为题,但开篇却不写思,只写秋夜所闻所见,实际是以景代情,孤独、悲凉之情弥漫在景间。
后半部转向写“思”,芳草云暮、南雁北归,但故人不见,自己归期无定,更加增添愁苦之情。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这首诗是身为韦庄好友的日本僧人敬龙归国时,韦庄写给他的一首送别诗。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忆昔》。
这首诗是韦庄在兵荒马乱、颠沛流离之际写的一首念昔伤今之作。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
这是一首很精美的《菩萨蛮》词,抒发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之情。
表面看此词很消极,满满全是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避世思想,实际上诗句间蕴含着人生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忆昔》原文翻译及赏析
《忆昔》原文翻译及赏析《忆昔》原文翻译及赏析《忆昔》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
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谴绻?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翻译:⑴石榴裙带——石榴花色的裙带,即鲜红色。
⑵缱绻(qiǎnquǎ n遣犬)——感情融洽,难分难舍。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临当背面时,裁诗示缱绻。
”赏析:这首词写男子对情人的怀念。
上片追忆与女子初次见面的情景,由“忆昔”领起,“花间初识面”,含义有二:一是所见之地在花下;二是所见之人,面亦如花。
“红袖”二句正面写女子的娇羞之态;“石榴裙带”三句写其细微动作,侧面表现她的柔媚之情。
下片是现实的怀想,分两层写出:“碧梧”三句,念及情人深闺难出,缱绻无期;“羡春来双燕”三句,就眼前景,人与物比,羡双燕朝暮双飞,衬托自己的孤独;同时也含有双燕自由而多情,朝暮能与自己相会,而所爱之人却难相见。
《忆昔》原文翻译及赏析2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朝代:宋代作者:晁冲之原文: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别来不寄一行书。
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问定何如。
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一、译文回忆当年在西池池上宴饮,每天该有多少的快乐和幸福。
可自从分手之后,相互间也不再寄信捎书。
即使像往常那样相见,相互间也冷冷淡淡,不可能再像当初。
安好枕头,铺好锦被,今夜要在梦中趁着月明而渡江过湖,去与那些隔绝的好友会晤。
尽管相互相思也不要问近况何如,因为明明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哪里还顾得上花落叶枯。
二、注释①西池:指北宋汴京金明池。
当时为贵族游玩之所。
②寻常:平时,平常。
③安稳:布置稳当。
锦衾:锦缎被子。
④何如:问安语。
⑤情知:深知,明知。
三、简评此词以冲淡隐约的情致,抒写记忆中的欢娱以及追踪已逝的梦影而不得的怅惘之情。
这是一首寄宴颇深,但文笔淡雅的小词,颇耐回味啊。
《忆昔》原文翻译及赏析3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玉京曾忆昔繁华。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忆昔》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忆昔》原文翻译及鉴赏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忆昔》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忆昔》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忆昔》原文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忆昔》原文翻译往年曾经到五陵去旅游,子夜歌声清丽月光满楼。
树前点上明烛亮如白昼,身处美女群中忘掉春秋。
席中风流公子名叫无忌.座上俊俏佳人号称莫愁。
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
《忆昔》注释①五陵:汉代五座皇帝的陵墓,因当时每立一陵都把四方富豪和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故又指代豪贵所居之处。
②子夜:半夜。
又南朝乐府民歌有《子夜歌》数十首,皆为吟咏男女爱情的,歌极清丽。
此处双关。
③银烛:明烛。
④露桃:《宋书·乐志》:“桃生露井上。
”杜牧《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此处用露桃比喻艳若桃花的美女。
⑤西园公子:指曹丕。
西园:在今河南临漳县西,为曹操所筑。
无忌:本为信陵君之名,此处指代曹丕。
韦觳《才调集》补注卷三:“公子当是曹丕。
今日无忌,盖以当时公予纵心于游乐,可直名之为无忌耳,非误认曹丕为信陵君也。
”⑥莫愁:女子名。
《旧唐书·音乐志》:“《莫愁乐》,出于《石城乐》。
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愁’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奠愁来。
’《忆昔》鉴赏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
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
韦庄《忆昔》原文译文赏析
韦庄《忆昔》原文|译文|赏析《忆昔》是唐朝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中隐含着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是唐诗中的名篇。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忆昔》原文唐代: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译文及注释译文往年曾经到五陵去旅游,子夜歌声清丽月光满楼。
树前点上明烛亮如白昼,身处美女群中忘掉春秋。
席中风流公子名叫无忌,座上俊俏佳人号称莫愁。
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
注释五陵:汉代五座皇帝的陵墓,因当时每立一陵都把四方富豪和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故又指代豪贵所居之处。
子夜:半夜。
又南朝乐府民歌有《子夜歌》数十首,皆为吟咏男女爱情的,歌极清丽。
此处双关。
银烛:明烛。
露桃:《宋书·乐志》:“桃生露井上。
”杜牧《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此处用露桃比喻艳若桃花的美女。
西园公子:指曹丕。
西园:在今河南临漳县西,为曹操所筑。
无忌:本为信陵君之名,此处指代曹丕。
韦觳《才调集》补注卷三:“公子当是曹丕。
今日无忌,盖以当时公予纵心于游乐,可直名之为无忌耳,非误认曹丕为信陵君也。
”莫愁:女子名。
《旧唐书·音乐志》:“《莫愁乐》,出于《石城乐》。
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愁’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奠愁来。
’”赏析此诗为诗人有感于长安兴衰而作。
题目虽曰《忆昔》,其实却是伤今。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诗歌的首联从回忆入笔,诗人回忆起当年在长安城游历时所见到的情形。
所谓“五陵”,原是指汉代帝王的五座陵墓,因当时每立一座陵,都把四方富家豪族和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故而“五陵”又代指豪贵所居之处。
诗中的“五陵”是指都城长安。
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峭不知数。
《忆昔》原文赏析
《忆昔》原文赏析《忆昔》原文赏析《忆昔》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前六句用秾丽的色彩描绘昔日长安豪右繁华景象,结尾突然一跌,转写此时的沧桑离乱,往事如梦,大唐王朝已经夕阳日暮。
下面店铺整理的《忆昔》原文赏析,欢迎阅读收藏。
《忆昔》原文赏析篇1原文: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
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
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诗词赏析:“忆昔”这个题目,一般地说都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对昔日生活的回顾和由此产生的感想。
这首诗即分两部分来写。
前两句写初到南郑。
从南郑跨越秦岭,出大散关,即临渭河,所以说“出渭滨”。
首句写作者当年曾随军强渡渭水,次句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
三四句写在南郑的活动。
这两句用“昼”“夜”概括全天活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伐准备工作的炽烈感情。
后四句是忆后的'悲愤心情。
“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待来展示诗人当年的壮志。
“岂知老病只逡巡”,用“没有料到”作转折,使前面句句之意急转直下,至末二句则与前半首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他一边抚摸书卷,一边流泪。
诗人灯下披览史书,联想自己,不由得悲从中来。
此诗在章法上,每两句构成一个小的意群,再由这四个链条组成全篇,结构天成,思路精密。
语言运用上,作者深于锤炼,比如“壶浆马首泣遗民”,一句三意,写尽了北方遗民的心情。
第六句用“逡巡”写眼前,不仅表现了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而且刻画出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
《忆昔》原文赏析篇2原文: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
人前不解,巧传心事,别来依旧,辜负春昼。
碧罗衣上蹙金绣,睹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
想韶颜非久,终是为伊,只恁偷瘦。
诗词赏析:这首词是写女子思念男子。
上片“忆昔”直贯到“巧传心事”,追忆花间定情。
“别来”二句是对现实即分别后的感叹:两情虽然深厚,可惜不能共处而辜负了春光。
《忆昔》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前六句用秾丽的色彩
《忆昔》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前六句用秾丽的色彩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忆昔。
《忆昔》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前六句用秾丽的色彩描绘昔日长安豪右繁华景象。
结尾突然一跌。
转写此时的沧桑离乱。
往事如梦。
大唐王朝已经夕阳日暮。
诗人表面上好像是怀念长安往日的繁华。
实际上是讽刺批判豪门贵族沉迷声色。
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和对国乱家离的深深忧虑。
全诗巧妙地借用了典故。
双关。
暗示等手法。
融深沉的感叹与嘲讽于华语丽辞与景物描写之中。
使诗歌风格显得深沉委婉。
富有深意。
作品名称,忆昔。
创作年代,晚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韦庄。
银烛树前长似昼③。
露桃花里不知秋④。
西园公子名无忌⑤。
南国佳人号莫愁⑥。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释译文。
①五陵:汉代五座皇帝的陵墓。
因当时每立一陵都把四方富豪和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
故又指代豪贵所居之处。
②子夜:半夜。
又南朝乐府民歌有《子夜歌》数十首。
皆为吟咏男女爱情的。
歌极清丽。
此处双关。
③银烛:明烛。
④露桃:《宋书·乐志》:“桃生露井上。
”杜牧《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桃新。
脉脉无言度几春。
”此处用露桃比喻艳若桃花的美女。
⑤西园公子:指曹丕。
西园:在今河南临漳县西。
为曹操所筑。
无忌:本为信陵君之名。
此处指代曹丕。
韦觳《才调集》补注卷三:“公子当是曹丕。
今日无忌。
盖以当时公予纵心于游乐。
可直名之为无忌耳。
非误认曹丕为信陵君也。
”⑥莫愁:女子名。
《旧唐书·音乐志》:“《莫愁乐》。
出于《石城乐》。
石城有女子名莫愁。
善歌谣。
《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愁’声。
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
催送奠愁来。
’”往年曾经到五陵去旅游。
子夜歌声清丽月光满楼。
树前点上明烛亮如白昼。
身处美女群中忘掉春秋。
席中风流公子名叫无忌。
座上俊俏佳人号称莫愁。
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
杜甫《忆昔二首》原文注释欣赏
杜甫《忆昔二首》原文注释欣赏这两首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年)。
广德二年春,杜甫寄居阆州。
杜甫感于今昔变化,借忆昔表示对现实的忧虑和哀叹。
忆昔二首唐代:杜甫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译文及注释译文当年肃宗即位灵武,收复关中,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东胡安庆绪奔走河北死守邺城,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于邺城,既降又叛反复无常并复陷东京洛阳早是意料之中的事。
肃宗整日诚惶诚恐多方讨好信任关中小人李辅国,宠惧后宫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以致今日代宗仍在劳心焦思肃清朝纲。
当年我自己官为拾遗时。
在皇帝左右,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代宗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势不可挡。
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岐雍一带兵力单薄,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
致使吐蕃入侵两京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百官狼狈就道,鞋子都来不及穿跟随代宗逃往陕州。
何时才能出现傅介子这样勇猛的人物来湔雪国耻啊,只要国家能灭寇中兴,我个人做不做尚书郎倒没关系。
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
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
忆昔 韦庄
此诗前六句用秾丽的色彩描绘昔日长安豪右繁华景 象,结尾突然一跌,转写此时的沧桑离乱,往事如梦, 大唐王朝已经夕阳日暮。诗人表面上好像是怀念长安往 日的繁华,实际上是讽刺批判豪门贵族沉迷声色、醉生 梦死的腐朽生活,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和对国乱 家离的深深忧虑。全诗巧妙地借用了典故、双关、暗示 等手法,融深沉的感叹与嘲讽于华语丽辞与景物描写之 中,使诗歌风格显得深沉委婉,富有深意。 •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诗歌的首 联从回忆入笔,诗人回忆起当年在长安城游历时所见到 的情形。所谓“五陵”,代指豪贵所居之处。诗中的“ 五陵”是指都城长安。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五 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峭不知数。”昔年所见,诗人 •
题桃花夫人庙 杜牧 •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翻译及赏析: 细腰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心念故国默默无语 度过多少冬春。 说到底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何事?可怜金谷园殉情的 绿珠这坠楼人! 这里既无对绿珠的一字赞语,也无对息妫的一字贬词, 只是深情一叹:“可怜金谷坠楼人!”它意味着:软弱的 受害者诚然可悯,还不及敢于以一死抗争者令人钦敬。 作者借诗褒扬绿珠坠楼的贞烈,其意在讽刺息夫人面 对强权软弱,苟且偷生。不过,表面上是贬挞妇人,其实 质却在批判与妇人相关的当权者。
• ①五陵:汉代五座皇帝的陵墓,因当时每立一陵都把四方富豪和 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故又指代豪贵所居之处。 • ②子夜:半夜。又南朝乐府民歌有《子夜歌》数十首,皆为吟咏 男女爱情的,歌极清丽。此处双关。 • ③银烛:明烛。 • ④露桃:《宋书·乐志》:“桃生露井上。”杜牧《题桃花夫人 庙》:“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此处用露桃比喻 艳若桃花的美女。 • ⑤西园公子:指曹丕。西园:在今河南临漳县西,为曹操所筑。 无忌:本为信陵君之名,此处指代曹丕。韦觳《才调集》补注卷 三:“公子当是曹丕。今日无忌,盖以当时公予纵心于游乐,可 直名之为无忌耳,非误认曹丕为信陵君也。” • ⑥莫愁:女子名。《旧唐书·音乐志》:“《莫愁乐》,出于《 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 莫愁’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 催送奠愁来。’”
陆游《忆昔》鉴赏《忆昔》译文及赏析
陆游《忆昔》鉴赏《忆昔》译文及赏析《忆昔》是由陆游所创作的,此诗在章法上,每两句构成一个小的意群,再由这四个链条组成全篇,结构天成,思路精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忆昔》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忆昔》宋代:陆游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
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
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忆昔》译文回忆往日曾随军强渡渭水,在马背上看着遗民提着酒浆对我们哭诉。
夜里躺在高山上看着繁星,白天又在战车上眺望着胡虏逃跑的烟尘。
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得,谁知道老了病了只能独自徘徊。
一盏青灯下握着书卷徒然痛哭,怎会想到竟是这世上的失意之人。
《忆昔》注释壶浆:指酒浆。
高冢:即高山。
迫逐:等于说很快可以求得。
逡巡(qūn xún):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
卷:指史籍。
流涕:流泪。
《忆昔》创作背景乾道八年(1172),陆游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赴南郑(汉中)襄赞军务,遂在当时的抗金重地南郑过了一段令他毕生难忘的军旅生活。
诗人晚年,写了相当多的诗词回忆他这段军旅生活,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
此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当时诗人处于闲职,以中奉大夫衔提举冲祐观。
《忆昔》赏析“忆昔”这个题目,一般地说都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对昔日生活的回顾和由此产生的感想。
这首诗即分两部分来写。
前两句写初到南郑。
从南郑跨越秦岭,出大散关,即临渭河,所以说“出渭滨”。
首句写作者当年曾随军强渡渭水,次句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
三四句写在南郑的活动。
这两句用“昼”“夜”概括全天活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伐准备工作的炽烈感情。
后四句是忆后的悲愤心情。
“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待来展示诗人当年的壮志。
“岂知老病只逡巡”,用“没有料到”作转折,使前面句句之意急转直下,至末二句则与前半首形成鲜明对比。
陆游《忆昔》鉴赏《忆昔》译文及赏析
陆游《忆昔》鉴赏《忆昔》译文及赏析《忆昔》是由陆游所创作的,此诗在章法上,每两句构成一个小的意群,再由这四个链条组成全篇,结构天成,思路精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忆昔》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忆昔》宋代:陆游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
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
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忆昔》译文回忆往日曾随军强渡渭水,在马背上看着遗民提着酒浆对我们哭诉。
夜里躺在高山上看着繁星,白天又在战车上眺望着胡虏逃跑的烟尘。
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得,谁知道老了病了只能独自徘徊。
一盏青灯下握着书卷徒然痛哭,怎会想到竟是这世上的失意之人。
《忆昔》注释壶浆:指酒浆。
高冢:即高山。
迫逐:等于说很快可以求得。
逡巡(qūn xún):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
卷:指史籍。
流涕:流泪。
《忆昔》创作背景乾道八年(1172),陆游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赴南郑(汉中)襄赞军务,遂在当时的抗金重地南郑过了一段令他毕生难忘的军旅生活。
诗人晚年,写了相当多的诗词回忆他这段军旅生活,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
此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当时诗人处于闲职,以中奉大夫衔提举冲祐观。
《忆昔》赏析“忆昔”这个题目,一般地说都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对昔日生活的回顾和由此产生的感想。
这首诗即分两部分来写。
前两句写初到南郑。
从南郑跨越秦岭,出大散关,即临渭河,所以说“出渭滨”。
首句写作者当年曾随军强渡渭水,次句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
三四句写在南郑的活动。
这两句用“昼”“夜”概括全天活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伐准备工作的炽烈感情。
后四句是忆后的悲愤心情。
“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待来展示诗人当年的壮志。
“岂知老病只逡巡”,用“没有料到”作转折,使前面句句之意急转直下,至末二句则与前半首形成鲜明对比。
忆昔二首其一翻译赏析
忆昔其一翻译赏析忆昔二首其一翻译赏析《忆昔二首其一》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前言】《忆昔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古诗组诗作品,作于广德二年(764年)。
题目虽曰忆昔,其实是讽今。
第一首忆昔讲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李辅国和宠惧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目的在于警戒唐代宗不要走肃宗的老道。
【注释】先皇巡朔方:指唐肃宗在灵武、凤翔时期。
《晋书·郑冲传》:“翼亮先皇。
至德元载,肃宗即位于灵武,下制曰:‘朕治兵朔方,须安兆姓之心,勉顺群臣之请。
’赵曰:‘朔方乃灵武邻郡。
’”入咸阳:指至德二年九月收复关中,十月肃宗还京。
与汉灵帝末童谣相仿:“侯非侯,王非王,干乘万骑上北邙。
”阴山骄子:指回纥。
《史记·秦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渝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
”徐广曰:“阴山在五原北。
”《通典》:“阴山,唐安北都护府也。
”汗血马:大宛国有汗血马。
“长驱”句:东胡,指安庆绪。
肃宗借兵回纥,收复两京,安庆绪奔河北,保邺郡,所以说胡走藏。
“邺城”句:邺城反覆,指史思明既降又叛,救安庆绪于邺城,复陷东京洛阳一事。
思明被迫投降,反覆无常,乃意料中事,故云不足怪。
“关中”句:关中小儿,指李辅国。
《旧唐书·宦官传》:“李辅国,闲厩马家小儿,少为阉,貌陋,粗知书计,为仆事高力士。
”《通鉴》注:“凡厩牧、五坊、禁苑给使者,皆渭之小儿。
”晋泰始谣:“贾裴王,乱纪纲。
”“张后”句:《旧唐书·后妃传》:“张后宠遇专房,与辅国持权禁中,干预政事。
帝颇不悦,无如之何”。
上,指肃宗。
至令:一作“至今”。
今上:当今皇上,此指代宗。
《忆昔》的详细赏析
《忆昔》的详细赏析《忆昔》的详细赏析忆昔陆游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
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
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注释⑴壶浆:指酒浆。
《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马首:出于《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⑵高冢:即高山。
⑶迫逐:等于说很快可以求得。
⑷卷:指史籍。
⑸流涕:流泪。
参考译文回忆往日曾随军强渡渭水,在马背上看着遗民提着酒浆对我们哭诉。
夜里躺在高山上看着繁星,白天又在战车上眺望着胡虏逃跑的烟尘。
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得,谁知道老了病了只能独自徘徊。
一盏青灯下握着书卷徒然痛哭,怎会想到竟是这世上的失意之人。
赏析《忆昔》是宋代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乾道八年(1172),陆游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赴南郑(汉中)襄赞军务,遂在当时的抗金重地南郑过了一段令他毕生难忘的军旅生活。
这是陆游一生中唯一身临前线的机会,他认为驱逐金兵、立功酬志的时候到了。
因而他会同王炎积极策划收复长安。
然而,南宋最高统治集团苟安偷生,坚持投降路线。
所以,正在王炎和陆游认为长安唾手可得的时候,王炎被调离任,陆游也改任成都安抚使参议官。
对此,陆游是不甘心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局的.变化,使他越来越感到希望渺茫。
诗人晚年,写了相当多的诗词回忆他这段军旅生活,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
此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当时诗人处于闲职,以中奉大夫衔提举冲祐观。
此诗分两部分写诗人对昔日生活的回顾和由此产生的感想。
首联写初到南郑,颔联写在南郑的活动,颈联和尾联写回忆后的悲愤心情。
全诗在章法上结构天成,思路精密;在语言运用上,深于锤炼,意蕴深沉。
“忆昔”这个题目,一般地说都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对昔日生活的回顾和由此产生的感想。
这首诗即分两部分来写。
前两句写初到南郑。
从南郑跨越秦岭,出大散关,即临渭河,所以说“出渭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昔》韦庄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忆昔》是晚唐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前六句用秾丽的色彩描绘昔日长安豪右繁华景象,结尾突然一跌,转写此时的沧桑离乱,往事如梦,大唐王朝已经夕阳日暮。
全诗表面上好像是怀念长安往日的繁华,实际上是讽刺批判豪门贵族沉迷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和对国乱家离的深深忧虑。
【原文】
忆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①,子夜歌清月满楼②。
银烛树前长似昼③,露桃花里不知秋④。
西园公子名无忌⑤,南国佳人号莫愁⑥。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释】
①五陵:汉代五座皇帝的陵墓,因当时每立一陵都把四方富豪和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故又指代豪贵所居之处。
②子夜:半夜。
又南朝乐府民歌有《子夜歌》数十首,皆为吟咏男女爱情的,歌极清丽。
此处双关。
③银烛:明烛。
④露桃:《宋书;乐志》:“桃生露井上。
”杜牧《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此处用露桃比喻艳若桃花的美女。
⑤西园公子:指曹丕。
西园:在今河南临漳县西,为曹操所筑。
无忌:本为信陵君之名,此处指代曹丕。
韦觳《才调集》补注卷三:“公子当是曹丕。
今日无忌,盖以当时公予纵心于游乐,可直名之为无忌耳,非误认曹丕为信陵君也。
”
⑥莫愁:女子名。
《旧唐书;音乐志》:“《莫愁乐》,出于《石城乐》。
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愁’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奠愁来。
’”
【白话译文】
往年曾经到五陵去旅游,
子夜歌声清丽月光满楼。
树前点上明烛亮如白昼,
身处美女群中忘掉春秋。
席中风流公子名叫无忌.
座上俊俏佳人号称莫愁。
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
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
【创作背景】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至韦庄时,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虽才敏力学,但时运迟来。
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
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忆昔》。
【赏析】
此诗写于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诗人有感于长安兴衰而作。
题目虽曰《忆昔》,其实却是伤今。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诗歌的首联从回忆入笔,诗人回忆起当年在长安城游历时所见到的情形。
所谓“五陵”,原是指汉代帝王的五座陵墓,因当时每立一座陵,都把四方富家豪族和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故而“五陵”又代指豪贵所居之处。
诗中的“五陵”是指都城长安。
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峭不知数。
”昔年所见,诗人印象最深的是已是夜半之时,那些豪门贵族依旧是追欢逐乐,灯红酒绿,沉溺于声色之中。
“子夜”,这里既可指夜半子时,也可指乐府古曲,《乐府诗集;四四;子夜歌》:“乐府解题日: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
”可知其曲
皆歌唱男欢女爱的内容。
首联描绘了明月清辉普照高楼,一片歌舞升平、欢歌达旦的景象,实已暗窝讽刺之意。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诗歌的次联继续描写这些豪门贵族昼夜不分,春秋不辨地酒食征逐,沉溺声色。
“长似昼”,指这些王公贵族卜昼卜夜,以昼当夜地沉醉于声色之中。
“露桃花里不知秋”,语出《宋书;乐志》中所载的《古辞鸡鸣桑树巅》诗;‘“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
”韦庄诗借此是要表达富豪贵族们只知享受春风桃李,而不知有肃杀之秋天,语句之中已经暗含他们只图享乐,而全然不顾国家之兴亡。
这一联在华语丽辞的背后,诗人的嘲讽之意已经渐露出来。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第三联,诗人十分巧妙地借用了历史上的人物与人名进一步地讽刺了那些公子王孙化肆无忌惮、放荡不羁的行径。
“西园公子”原指的是魏文帝曹丕。
曹植诗《公宴诗》:“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文选》李善注:“公子,谓文帝。
”西园,在今河南临漳县西,为曹操所筑。
曹王为公子时常在此夜宴,款待文士。
所谓“无忌”,原是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这里诗人用的是字面上的意思,即取其无所顾忌、无所忌惮之意,意指王孙公子们只顾享乐,已到了无所忌惮的地步了。
此外,历史上有两个莫愁,即洛阳莫愁与石城莫愁,这里所指,当是石城莫愁。
《旧唐书;乐志(二)》载:“莫愁乐,出于石城乐。
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
;一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这里引用莫愁之
名,除了指其善歌舞外,同样也借用“莫愁”二字的字面意思。
当然,诗句表面上是说那些歌舞女不解国事,不知国之将倾,实则是将矛头指向欣赏歌舞的王孙贵族。
这一联写得好,不仅在于对仗极为工整,巧用典故,还在于在工整的形式下,.所蕴含的诗人深沉感慨,读罢能让人咀嚼与深思。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最后一联,诗人荡开一笔,把对往日的回想思绪拉回到现实。
追昔抚今,感慨万端,此地此景,昨日的繁华,今日的乱离,多么像一场梦。
诗人的感叹,实则包含了对前面所写的醉生梦死生活的谴责。
最后诗人以景作结,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夕阳西下,逝水无语东流,这暗淡的景象,悲凉的意境,不仅预示着大唐帝国的行将灭亡,也是诗人悲恰情怀的折射。
这首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诗人不是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十分巧妙地借用了典故、双关、暗示等手法,融深沉的感叹与嘲讽于华语丽辞与景物描写之中,使诗歌风格显得深沉委婉,富有深意。
艺术手法
此诗艺术上主要有两点特色:
一是用典使事,使诗意委婉深曲。
首句“五陵”,是长安城外唐代贵族聚居之地,诗中“五陵”不单指代长安,也泛指当时贵族社会。
次句的《子夜歌》是乐府古曲,歌词多写男女四时行乐之情,诗人以
此讽刺豪门贵族一年四季追欢逐乐、笙歌达旦的奢靡生活。
分明讽其沉湎声色,却用“月满楼”为衬景,把讽意深藏在溶溶月色中,不露声色。
三句“银烛树前长似昼”,取邢邵“夕宴银为烛”诗意,写王公豪富之家酒食征逐,昼夜不分,也是意存鞭挞,而赋色清丽,辞意似依违于美刺之间。
四句“露桃花里不知秋”,语出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借龙标诗语,笔锋暗指宫廷,斥其沉迷酒色以至春秋不辨,同样辞旨微婉,蕴藉不吐。
第三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于对仗工绝之外,尤见使事之巧,尽委婉深曲之能事。
“西园公子”指魏文帝曹丕及其弟曹植等,至于“无忌”,却是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
韦庄巧妙地把曹魏之“魏”与战国七雄之“魏”牵合在一起,由此引出“无忌”二字。
但又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
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
诗人把这层真意寄寓在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号中。
由于曹丕和信陵君都是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因此,读起来倒象对那些王孙公子放荡不羁的行为津津乐道,而容易忽略其微讽的深意。
下联“莫愁”同此手法,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蜩螗,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
由于巧妙地使事用典,全诗但见花月管弦,裘马脂粉,真意反而朦胧,如雾里看花,隐约缥缈,不见色相。
感慨之诗意藉婉而多讽的风调而显得更为深沉,更加耐人咀嚼。
二是借助于双关、象征、暗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错综运用,传出弦外之音和味外之味。
“子夜歌”是乐府古调名,也含有“半夜笙歌”
的微意,语意双关。
“银烛树前”则暗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露桃花里”象征红袖青螺;“不知秋”又用双关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
“无忌”“莫愁”,均取双关。
“俱是梦”的“梦”字,绾上三联,既慨叹往昔繁华,如梦如烟;又有双关“醉生梦死”之意。
结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从诗的色彩看,则见残阳惨淡,照着滔滔逝水,暮色苍茫中,万物萧瑟。
有此一结句,无限怆怀,顿生纸墨。
有此一结句,就使诗情更为饱满、凄怆。
水流无已,此恨绵绵,都包含在这七个字中,这正是全诗结穴之处。
【作者介绍】
韦庄(836─910)唐末五代诗人、词人。
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
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
公元894年(乾宁元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后任左补阙等职。
曾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氏建立前蜀,他任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他的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有《浣花集》。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