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 整理 教师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指南录后序教案

(完整版)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工具书,能识句读、正确地诵读,能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在了解人与时代的关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能对“操守、信仰”及“忠君、爱国”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

教学重难点:1、查阅工具书,能识句读、正确地诵读,能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了解人与时代的关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前面一个板块“祖国土”的学习当中,我们感受到了超越时空、超越民族的爱国情感。

情感是人类共有的,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而高尚、伟大的人格同样也能让人心生的敬佩,因为,高尚抑或伟大的人格不仅让历史记住这些平凡抑或伟大的人们,同时他们的精神更是能照亮我们这些后来者的前行之路,给我们以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板块“号角,为你长鸣”。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十四页,读读这一板块的导语。

这些有思想的先驱们总是在黑暗笼罩的时候闪现他们的光辉,也正是他们存在,使得人类能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黑暗,迎来黎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

(板书)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政治家,爱国诗人。

写了许多爱国主义诗文如《指南录》、《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文天祥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一个十分可悲的朝代——南宋。

在这个一个历史时代中,亡国与战乱是伴随着他生活始终的。

他的父亲是一个读书人,受父亲的影响,文天祥对于民族与国家的这份忠诚是十分强烈的。

正是他的这种至死不渝的对民族与国家的忠诚与他所生活的这个只知苟且偷安的年代有着太多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是他生命悲剧的根源之所在。

文天祥是科举状元出身,曾经为官,一心想要效忠朝廷,收复失地。

但是他的这片热情起初并未得到肯定,而受到了百般的阻挠。

他也因此而消极过,退隐过。

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入世。

《〈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教案

译 文 :略 3 思考 :为什 么作 者 说 “ 之 生 也 幸 ” ?请 从文 中寻 找 . 予 答案 。 第 血 段 九死 ‘‘ 的经 历 生 及 于死 者 ,不 知其 几 危恶
错 出 ,非 人世 所 堪 ( 出逃 路 线 图 ) 4 作耆 为 什 么会 有 这 些 历 险呢 ? .
在 总 结性 的 评 价 中 , 既 要 注 意 保 护 全 体 同学 的学 爿热
情 ,也 要 注 意优 秀 小 组和 优 秀 个 人 的突 f成 绩 ;既 要 f头 表 L ; = _ = 1
扬 ,也 要 用 张贴 的 形 式 公 示优 秀 者 的学 习 成 果和 学 习感 受 ,
从不 同朝代 的文 学 作 品 巾感 受 到 了文 人 墨 客借 荷 书 写 了不 吲 的人 生 追求 ,只 要 能 找到 借 荷 来抒 怀 的 文章 或 书 画 作 品 ,都
备 孕 ( 一 。_ 敦 鹿
《 <指 南 录 > 后 序 》 教 案
0桑 文 波
【 学 日标 】 教
1理 清 文章 思 路 。 . 2 体 会 作 者 的爱 国情 怀 。 . 【 学重 点 】 教 学 习作 者 在 国难 当头 挺 身而 、忍 辱 负 的 爱 田思 想 , 让 学 生接 受 爱 国 主义 教 育 。 【 教学 难 点 】 理解 “ 予之 生也 幸 ,而 幸 生也何 为 ”一段在 文 巾的作 用 。 【 教学 过 程 】
以便 更 好 地起 到榜 样 的作 用 。 总 之 ,在 人 力提 倡 学 生 主 体作 用 的 今人 ,我 f仍 然 不 可 『 J
是成 功 的 探 索 。在 老 师 的 表扬 中每 位 学 都有 喜 悦 感 。
忽视 教 师 的主 导作 用 ,特 别是 在语 文专 题 习 巾 ,更应 重 视

《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预习题〔一〕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分析: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二〕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分析:心情是:“予不得爱身〞〔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

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

〔三〕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分析: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

〞〔按:吕师孟叔侄先后投降元军,文天祥曾上书要求宋朝杀掉他们的亲属,因此和吕师孟结下了仇恨。

“构〞,造成、结成;“恶〞,怨恨、仇恨。

“构恶〞,即“结仇〞。

贾余庆在德祐二年二月元军使者入临安城封府库之后,他以右丞相充“祈请使〞出使元军,与元军合谋拘留文天祥。

“献谄〞,向敌人献媚,指合谋拘留文天祥。

这两个分句也可译为:吕师孟以前和我有仇,贾余庆在背后〔卖国〕媚敌出卖我。

〕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四〕文天祥既然“分当引决〞〔按理应当自杀〕,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暗中忍受着去了〕?分析:“将以有为也〞〔“以〞后省代词“此〞。

全句可译为:是打算借此时机有所作为啊!这句话出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五〕第3段讲了几个层次,用了哪些动词以增强表现力?分析:本段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得脱后的喜悦;第二层,受误会后的困境;第三层,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

要求学生注意画出那些既能准确说明作者活动的特点,又能表达作者急迫、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领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苏教版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考点——指南录后序

苏教版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考点——指南录后序

苏教版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考点——指南录后序【课文全译】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统一指挥各路兵马。

这时元军已迫近都门外,不论是迎战、防守或迁都,都已经来不及安排。

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的衙门里,都想不出办法来。

当时(双方有)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方面约邀(我国)当权的人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

国家事态到了这地步,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而且)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

以前,(我们的)使者往来,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同时)我更想探察一下元军方面的情况,回来好寻求救国的办法。

于是未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就任,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刚到元军军营(的时候),我慷慨陈辞,(他们)上上下下都很震惊。

他们也不敢马上就轻视我国。

不幸的是先有吕师孟干坏事,后来有贾余庆(向对方)讨好献媚,我(才)被拘留不能回还。

国家的事情被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当面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二人叛国(的罪行)。

(我)只想求死,不再顾念(个人的)安危。

元军方面虽然表面上尊敬我,实际上(对我)很愤怒。

(派来)两个高级头目,名义上是招待使臣的人,夜里却用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不久,贾余庆等人作为祈请使要到北方去;元人逼迫我同他们一起走,但又不算作使者。

我照理应该自杀,但还是忍耐着(随他们)出发。

古人说:(忍辱不死)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啊!到了京日,得机会跑到了真州,就把北兵的虚实完全报告了淮东、淮西两位边防统帅,约定(同他们)联合兵力奋起抗战。

国家复兴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

(在那里)住了两天,扬州的边帅下了逐客令。

(我)没有办法,(就)改名换姓,隐蔽行踪,在荒野里奔走,在露天里歇宿,每天同元军的骑兵在江淮一带(彼此)互相出现或隐没(没有遇见)。

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悬赏捕捉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唤求救都来不及,后来找到一只小船,避开(敌军所占的)江中小洲,从北海出去,然后渡过扬子江,进人苏州,经过四明,转到天台,终于来到永嘉。

《指南录后序》教案优秀6篇

《指南录后序》教案优秀6篇

《指南录后序》教案优秀6篇指南录后序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后,指出《<指南录>后序》一文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动解释。

二、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元已基本上稳定地统治了北方和中原地区,迁都于大都(今北京),并不断南侵。

当时南宋王朝的奸相贾似道只顾追求欢乐,不问边事,国势岌岌可危。

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元将伯颜大举入寇,前锋直达鄂州(今湖北武昌),朝廷闻报,惊恐万状,乃下诏勤王。

次年(宋恭宗德佑元年),贾似道迫不得已,亲自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军大战于池州(今安徽贵池),结果大败,伯颜进占建康(今江苏南京)。

至德佑二年(1276年)初,又进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本文开头说的“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就是上述形势说的。

[附录]关于文天祥起兵勤王,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勤王诏至赣(今江西赣州),天祥捧之涕泣,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山蛮,得万人,遂入卫。

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

至是,痛自损抑,以家赀为军费。

闻者为之感动。

”三、朗读并补充注释。

按段落顺序进行,先作补充注释,然后朗读,并归纳段落大意。

1.第1段。

①萃——集。

②会使辙交驰——在元军逼近首都临安的情况下,南宋朝廷为苟延残喘,曾多次派人前往元营求和。

在文天祥之前, 先后出使元营的有陆秀夫、 刘岊(jié)、杨应奎等人。

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猜想元军统帅也还可以用言辞来打动的。

意,猜想、揣度。

④觇——偷偷地察看。

本段大意:叙述出使元营的背景和意图。

2.第2段。

①予自度不得脱……叔侄为逆——伯颜尝引天祥与吴坚等同坐。

天祥面斥贾余庆卖国,且责伯颜失信。

吕文焕从旁谕解之,天祥并斥文焕及其侄师孟:“父子兄弟受国厚恩,不能以死报国,乃合族为逆,尚何言?”文焕等惭恚。

伯颜遂拘天祥,随祈请使北行。

②“将以有为也”——语出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城陷,贼以刃胁降云(南霁云);巡(张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

《指南录后序》教案(优秀4篇)

《指南录后序》教案(优秀4篇)

《指南录后序》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指南录后序》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指南录》后序(精选8篇)

《指南录》后序(精选8篇)

《指南录》后序(精选8篇)《指南录》后序(精选8篇)《指南录》后序篇1教学目标:1.学会从作品的语言入手,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借助工具书,注释浅易文言文。

3. 学习古代名作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手段。

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借助工具书,注释浅易文言文。

难点:学习古代名作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手段。

教学步骤及过程:导入:人生活在世上总是有感情的。

“人非草木,焉能无情?”感情既是多种多样的,又有高下之分。

那么,最高尚的感情是什么呢?哲人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爱国主义感情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美丽的一种感情。

”这种感情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说到这种感情,就不能忘记文天祥(板书)。

文天祥一生的言行强烈地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接p38注①作者、背景介绍)。

△ 他字宋瑞(板书),连他的名和字中都寄托着对自己祖国的美好祝愿。

古人云:“诗言志”(言:表达;志:思想感情),文天祥就写了很多诗歌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问:说说有哪些名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调动情绪)(响一点,要共鸣,会默写)△ 实际上,除诗以外,文还有许多文章同样洋溢着爱国的激情,其中名篇即《指南录》后序(板书)。

解题:“指南”即朝向南方,因是国家所处的方位。

《指南录》的命名,即出于刚才诗句中。

据说文天祥临刑前,面朝南方叩三头,从容就义。

所以“指南”二字,份量不轻,对文而言,祖国确实是一个始终吸引他的大磁场。

今天,强大的祖国一定更加吸引我们为她而奋斗了。

“序”这种文体曾接触过吗?(《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一般写在文章前面,说明写书目的、经过或介绍,评论书的内容,这种性质的文字有时出现在文章书籍后面,叫什么?跋(板书)本文为何称“后序”?(是第2篇序言了)。

苏教版高中必修三《指南录后序》完美版共57页文档

苏教版高中必修三《指南录后序》完美版共57页文档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苏教版高中必修三《指南录 后序》完美版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指南录后序-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指南录后序-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指南录后序-苏教版必修三教案前言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一直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从教师招聘考试开始,我就一直深耕于课堂教学这一专业领域,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

最近,我在备课过程中接触到了苏教版必修三教材,发现其课文内容丰富,覆盖了较为广泛的文化领域,适合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参考。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备课过程中撰写的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教学背景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必修三中《指南录》一课进行设计的。

针对的学生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水平良好,但原生阅读能力稍显薄弱,希望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指南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2.学生理解《指南录》中所描述的江东地区的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

3.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味《指南录》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营造。

4.学生通过阅读、练习生词、句型,提高阅读水平,拓展词汇量和语法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文本解析1.背景介绍:通过介绍《指南录》的创作时代和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作品。

2.主题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主题,分析作品所描绘的文化现象。

3.内容概述:逐段分析作品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2. 阅读练习1.生词学习:选取《指南录》中的一些生词,通过词语拼音和相关例句,让学生在感知单词意义的同时,加强对词汇拼写的记忆。

2.句子练习:逐段分析《指南录》中的长句和复杂句,让学生通过练习缩句、改词,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3.阅读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深度阅读,通过多个问题和练习得到对文章内容的充分理解。

3. 文化探究1.文化学习:对比课文中所描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让学生了解江东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

2.批判思辨:透过《指南录》对江东地区的描绘,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考和推理,了解不同文化观念之间的异同并加以分析。

教学方法1.体验式教学: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指南录后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指南录后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指南录后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本文选自苏教版“号角,为你长鸣·烈士的抉择”板块,学习的意义在于,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二是人文教育上,崇敬那些为祖国,为正义,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和情操;三了解一点序言的的写法。

教学时,应当在这三个目标上定位。

教学中,文言知识,应当落实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宜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以及和同学探讨解决问题。

目标要求:1、进一步熟悉作者,崇敬这样的民族英雄,进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课时设置:3教时第1教时要点:熟悉作者,朗读,完成部分课文疏通。

过程:一、导入(背诵《过零丁洋》、学习要求)二、熟悉作者和本文写作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

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状元),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这就是作者以这次经历写成的《指南录》的第二篇“序”。

后来端宗赵昰派遣他南下与元军作战,端宗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

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三、解释文体序,一种介绍说明文集或者文章的文体。

《指南录》,文集名称。

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枢密使缙绅丞相纾觇翌日遽羁縻献谄(chan)诟酋祁请诣(yi)庶几诋刭(jing)巡徼(jiao)檄(xi)邂逅如皋毗五、疏通第1段1、重点字词落实:除——都督——迫——缙绅——萃——会——纾——爱——意可以动——觇——不拜(授给官职。

《指南录后序》教案10优秀教案

《指南录后序》教案10优秀教案

《指南录后序》教案10(优秀教案)指南录后序教学目标一、研习与诵读文本,感受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精神,体会其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二、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三、学习并积累文中常见实词,理解相关虚词以及“为……所……”被动句式的用法。

教学重点一、感受文天祥以死报国的崇高精神,研读过程中涵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和高尚情怀。

二、体味叙述中兼用抒情表达方式以及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交错使用的表达效果。

三、整理积累实词、虚词,掌握“为……所……”文言句式的用法。

教学难点一、感受文天祥以死报国的情怀。

二、理解记叙、抒情、说明等方式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指南录后序》通篇洋溢着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崇高爱国精神,字字泣血,句句垂泪,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全文也激荡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因此建议教学中主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法来感受作品流露出来的伟大爱国情怀,深人理解作品的感情,感受文天祥的伟大精神,涵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同时,也通过诵读带动对这篇经典作品的语言、结构等方面特色的感知。

当然,作为文言文教学,也要注意文言文学习的基础积累,所以,可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设置一些文言积累的环节,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疏通文本,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本文可导入的材料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过程进行选择。

[方案一]以学生熟悉的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导入,再让学生背诵《过零丁洋》全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可以让学生就诗歌的内容情感作些分析,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旧知的温习回顾了解本文的背景,自然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来。

[方案二]以陈弘绪所撰《文天祥传》中的文字导入:“祥兴元年十一月,天祥进潮阳县,已遂有陈懿之变,天祥被执于五岭坡。

(完整版)指南录后序教案教学设计

(完整版)指南录后序教案教学设计

指南录后序教案教学设计指南录后序教案【目的要求】1.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写作特点】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

2.语言生动而准确,特别是动词的使用。

【资料窗】关于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

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

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教学课时安排:三教时教学设计过程:第一教时导入:说起文天祥,我们就会想起他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们常常被文天祥的这片赤诚的爱国之心感动着,他在《指南录后序》一文中对此作了最完美、最生动的诠释。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指南录后序》,来体会他赤诚的爱国情怀。

板书:指南录后序文天祥一.现听老师朗读全文,注意句子节奏和读音二.请同学们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读到了什么?1.赤诚的爱国情感;2.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3.对生死的独特理解;4.写作《指南录后序》的背景和缘由;……教师归纳:《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是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爱国之情。

语文教案《指南录后序》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指南录后序》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指南录后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指南录后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文天祥的生平和爱国精神。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爱国精神的伟大和重要性。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指南录后序》的基本内容。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作者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语句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3)如何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文天祥的生平和爱国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古典文学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古典文学作品《指南录后序》。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查找生僻字词的含义。

(2)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语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拓展学习,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程3. 写作练习评价: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

语文教案《指南录后序》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指南录后序》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指南录后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作品背景及意义。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背诵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指南录后序》的基本内容及其背景。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

3. 课文的文学价值及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句式。

2. 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3. 对课文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指南录后序》的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背景资料、案例、故事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指南录后序》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句式等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修辞手法等。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举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

5. 实践训练(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

(2)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6.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之《指南录》后序课件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之《指南录》后序课件 苏教版必修3
第三十三页,共34页。
谢谢大家
2023/5/14
生产计划部
第三十四页,共34页。
第二十九页,共34页。
凡“死”字共二十 二处。这些“死”字, 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既准确鲜明,又形象 生动,可谓妙语纷呈, 出神入化!
第三十页,共34页。
从这段文字的结构来分析,“死” ①为总述“死”的境地及危险性,具 有提领下文“死”②至“死”(19)共 十八个“死”字的作用。这十八个 “死”字句,以并列排比形式出现, 每句均以分号隔开。“死”(20)至 (22)三个“死”字归纳以上十八种 “死”的可能性,表明作者对“死” 的看法和态度,“死而死矣”,铿锵 有力,掷地有声,充分显示其以“死” 报国的宏伟决心和凛然正气。
提问:文天祥当时的
心情和意图怎样?
明确:心情是:“予不得爱身”(我不 能顾惜自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 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 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 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 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 而求救国之策”(更想去窥视一下元军 的情况,回来后好谋求挽救国家的计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之《指南录》后序课 件 苏教版必修3
2023/5/14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34页。
提问:文天祥是在怎样的 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明确:文天祥是在“时北兵已 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 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 外,交战、防守、转移全都来 不及做了)的严重形势下出使 北营的。
第二页,共34页。
明确:删去后并不影响上下
文的连贯性,但此句是下文 的纲,作者历尽艰险而不死, 就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坚强的 信念。
第八页,共34页。
小结第2节段意:
出使北营,震慑敌方

《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指南录后序》的作者、背景及意义;(2)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指南录后序》;(3)能够分析、解读《指南录后序》的文言文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指南录后序》的思想内容;(2)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古文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指南录后序》;(2)理解《指南录后序》的文言文表达技巧;(3)深入解读《指南录后序》的思想内容。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2)句子结构分析;(3)作者观点的提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指南录后序》的作者、背景及意义;(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指南录后序》,感受文章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3)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掌握文言文的表达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解读《指南录后序》的思想内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提炼作者观点。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指南录后序》中的重点句子;(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指南录后序》中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指南录后序》的文言文表达技巧及思想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指南录后序》;2. 完成《指南录后序》的翻译练习;3. 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指南录后序》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指南录后序》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指南录后序》中文言文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4. 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及观点的表达能力。

2022年度指南录后序教案9篇(范文推荐)

2022年度指南录后序教案9篇(范文推荐)

2022年度指南录后序教案9篇(范文推荐)指南录后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1、掌握“数”“分”“间”“拜“直”“为”等实词词义2、理解本文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设想与教法学法设计]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练习法与讨论法。

用诵读法使学生整体理解,反复体悟作者的以死报国之志,用练习法使学生掌握重点词句,用讨论法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朗读,讲读第5、6、1、2、3段第一课时:讲读第4段,总体讨论与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学生背诵《过零丁洋》二、听读掌握“觇chan“萃cui”等字字音三、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读读议议第五六段1、概括两段大意2、这两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明确:1、诗集的写作情况,结集的目的,诗集的命名。

2、说明第一段(一)朗读第一段(二)参照注解,理解文意。

(三)课堂练习1、解释下列词句A、都督B、迫C、战、守、迁皆不及施D、萃聚集E、意F、缙绅G、莫知计所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莫:没有人,不定代词作主语H、众谓吾一行为可以纾祸“谓···为”“说···是”2、填空A此段交待了文天祥出使北营的背景和当时的心情与意图。

表现了他在国事危急时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

B此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

C哪一句表现出使前的形势时北兵···。

D文天祥出使前的心情怎样?予不得爱身第二段(一)朗读(二)练习1、解释下列词句A、构恶构:造成,恶:仇恨B、直C、驱D、隐忍E、将以有为也:是打算借此机会有所作为啊!“以”后省“此”2、翻译A、予分当引决,然而引忍以行B、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3、讨论A、这一段叙述了文天祥出使北营的经过B、他出使北营经历了几个阶段?···轻吾国/···不得归矣/···C、分当引决”却“将以有为”表现了什么?这一段中抒情的句子有?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忍辱负重,图谋再举第三段(一)、朗读(二)、练习1、解释下列词句A、具B、大举C、诡辩D、草行露宿E、无聊F、靡2、翻译中兴机会,庶几在此3、讨论A、给此段分层,分别概括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录后序》知识整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
缙绅(缙,通“搢”。

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

欺侮)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

罪)
2.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职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

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经由)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作动,为…作序)
名曰《指南录》(名作动,取名)
C.形作动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视,小瞧)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思念,同情)
3.古今异义词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

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到达。

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

今: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

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

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古:出使一次。

今:一群人)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这里是两个词“可以”和“凭借”。

口舌:这里指“言语,言辞”。


4.一词多义
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道芷阳间行(小路)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度予自度不得脱(动词,估计)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名词,考虑)
殆殆例送死(接近于)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这儿用作名词,危险的事)
当北邀当国者相见(动词,掌管)
诋大酋当死(副词,应当)
二、文言虚词
1.以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用
以资政殿学士行凭…身份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用,率领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凭…身份
然而隐忍以行相当于“而”,表修饰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凭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把
约以连兵大举用,拿
展转四明…,以至于永嘉从而
挟匕首以备不测来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因为
以小舟涉鲸波出用,乘
间以诗记所遭用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用,拿
死犹为厉鬼以击贼来
从王于师,以为前驱把
2.而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因而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然而,却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第一个“而”,就;第二个“而”,然而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就,那么
3.于
萃于左丞相府在
从王于师到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在
将藏之于家在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向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在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在
4.之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代词,死
维扬帅下逐客之令的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为
将以有为也作为
为巡船所物色被
而幸生也何为为了
所求乎为臣做
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作为
三、文言句式
1.( 状语后置)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将请罪于君/请罪于母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2.( 被动 )
为巡船所物色予羁縻不得还真州逐之城门外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3.( 省略句 ) 避哨(于)竹林中
行(于)城子河,出入(于)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
坐(于)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

4.(宾语前置)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四、重点句翻译
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众人认为我走一趟是可以解除祸患的。

判断句
2.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
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盘查。

被动句
3.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在(贾家庄)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被动句
4.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所寻求的(是)做孝子,(如果)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做危险(的事),即使死了也有罪责.5.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我在危难之中,有时用诗记述遭受的事情,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