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八章乡村与城镇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8章乡村和城镇第1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件
考向2 城镇功能分区的判断 浙江省某市某中学开展乡土地理社会调查活动,分别选取了该
市旅游、商业、工业、农业四个面积大致相当的功能区作为研究对 象。下图为学生绘制的该市四个功能区2019年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 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功能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7万人、5万 人、8万人、2万人,圆心位置表示该功能区坐标值,扇形图表示其 人口年龄构成。据此完成4~5题。
向发展
中高级居住区 低级居住区
城镇中心、交 市 区 外
内城、工业区附
位置 通干线两侧、 缘 、 交 通 城镇外缘,环境 近,环境相对较
街角路口
干线两侧
优美,与高坡、 差,与低地、工
文务区(CBD)是整个城镇的商业核心地区,中央商务区不仅是 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现代化国际大都 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央商务区有四个主要特点:
公共服务设施:位于村落的_中__心________ (2)内部൞居住用地:住宅在村落中心外围_环__绕___
分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形成: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__农__业__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_多__样_,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__业__化__。 2.功能区类型:居住区、商__业__区__、工业区等,有些大城市会形成 行政区、文__化__区__、旅__游__休__闲__区__、生态区等。 3.特点: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_界__线_, 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 地。
8%
乙 40亿 60岁以上占25%、14岁以下占12.5%
20%
丙 40亿 60岁以上占19.5%、14岁以下占7%
60%
丁 100亿 60岁以上占20%、14岁以下占20%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乡村和城镇》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乡村和城镇》(2024·湖南)山西省新绛县西庄村附近盛产青石,自宋代以来形成了以石雕加工为主的传统手工业。
为保持行业的家族垄断优势,当地主要采取子承父业的技艺传承方式。
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西庄村规划建设了石雕工业园。
如图示意农耕时代西庄村石雕生产的空间次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乡村空间结构)西庄村形成图示空间次序,是因为()A.地形地势B.河流分布C.生产流程D.宗族关系【答案】1.C【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庄村在聚落空间层面,以生产流程为导向,形成一系列不同功能的场所空间,呈现出系统的生产空间链条,石雕制作经过采选石材—构图绘画—制坯—粗雕—精雕—打磨—抛光—做旧等多道极为复杂的工艺,形成了:马首山(采石)—西庄坡村(转运)—石雕场(选材、切割)—水池(清洗)—村里空地(粗雕、打磨)—庭院(创作、精雕、传授)系列生产空间序列,C正确;地形地势是影响聚落选址的区位因素,但不是影响空间次序的主要因素,A错误;河流分布、宗族关系不是影响空间次序的主要因素,BD错误。
所以选C。
(2024·山东)新城生活空间是指新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和空间。
如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大都市某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和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
调查显示,该新城的社区居民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均相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城市功能区)该新城的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大部分在新城外或社区附近,主要是因为新城()A.交通方式较为单一B.生活服务设施不足C.生态环境质量较差D.居民消费能力较弱3.(合理规划城市)为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该新城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A.扩大新城空间范围B.增加休闲娱乐场所C.促进就业本地化D.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合理规划城市)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后,该新城的社区居民日常()A.平均出行距离增加B.工作出行次数减少C.平均出行成本增加D.出行方式更加多元【答案】2.B 3.C 4.D【解析】2.根据题干和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图分析可知,该新城的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大部分在新城外或社区附近,主要是因为新城超市、公园、医院、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不足,居民需到新城外或者社区进行消费等生活活动,与交通方式是否单一关系不大,B正确,A错误;新城选址时应该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质量,且居民居住在新城,生态环境质量应该能满足需求,C错误;新城居民有非工作活动,而且居民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均相当,说明居民消费需求较多,消费能力较高,D错误。
高中地理合格考资料 专题08 乡村和城镇
专题08乡村和城镇课标要求考试内容能力要求感知理解运用2.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乡村土地利用与内部空间结构√城镇土地利用与内部空间结构√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2.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2.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城镇化的内涵√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城镇化的利弊√知识点一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考点1乡村的土地利用考点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考点3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知识点二城镇化考点1城镇化的概况考点2世界城镇化进程考点3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知识点三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考点1地域文化考点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体系构建】知识点一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体系构建】1.聚落(1)概念人类的居住地及生活环境的总称,一般分为城镇和乡村。
(2)差异从宏观来看,聚落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从微观来看,聚落一般建在有充足水源和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
山区聚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一般而言,上游地区聚落多呈条带状分布于地势相对低平的河谷、河漫滩平原、洪积扇和冲积扇地区;中下游地区,受地形、航运条件影响,聚落多沿河或沿海呈条带状分布,而在平原地区多呈团状分布。
2.乡村(1)概念:乡村的外延比村落大,乡村包括村落及其周边的农业用地。
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村落是乡村人口主要聚居的地方。
(2)乡村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依据农业生产,土地用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乡村聚落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来看,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选考)高考地理第八章乡村与城镇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达标检测知能提升新人教版
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选择题(2020·绵阳测试)城市人行天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且行人稠密的道路交叉口、广场及铁路附近。
人行天桥只允许行人通过。
同一城市的天桥,造型、规模、用材、装饰、色调等差异很大。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城市功能区附近,人行天桥数量最多的是( )A.居民区B.商业区C.工业区D.行政中心2.同一城市建造的天桥多种多样,主要是为了( )A.缓解交通拥堵B.保障行人安全C.适应当地环境D.增加城市景观3.一些天桥安装了电梯,主要目的是( )A.体现人文关怀B.彰显经济实力C.推进城市化进程D.增添服务种类解析:第1题,天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且行人稠密的道路交叉口等地,商业区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人流、车流量大,人行天桥数量应最多。
第2题,天桥的类型与缓解交通拥堵、保障行人安全、增加城市景观无直接关系;天桥往往建在商业区,而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建筑物密集,改造难度大,导致道路不规则,因此天桥也只能随当地状况修建。
第3题,天桥附近人流量较大,安装电梯既可以增加通行能力,还可以使一些走楼梯不方便的人群方便、安全地通过天桥,体现了人文关怀;天桥安装电梯并不是为了彰显经济实力,也不能直接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增添服务种类。
答案:1.B 2.C 3.A(2020·广东六校联盟联考)工作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匹配(职住空间匹配)直接影响城市通勤成本。
城市各空间单元职住比的区位熵(区位熵=城市某空间单元就业岗位数量/该单元常住人口数量)是反映城市职住空间匹配的重要指标城市就业岗位数量/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以下简称区位熵)。
读上海市中心区2010-2013年职住比区位熵分布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城市某个空间单元职住比的区位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区位熵显著偏高的地方,通勤成本低B.区位熵显著偏低的地方,通勤成本高C.区位熵显著偏高的地方,常住人口密度高D.区位熵显著偏低的地方,常住人口密度低5.下列因素对区位熵变化影响最不明显的是( )A.城市住房发展B.城市产业发展C.城市规划D.城市公共交通负荷解析:第4题,上下班的交通成本即通勤成本。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城镇(一)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1、聚落的成因(1)地形①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利于聚落向四周扩散②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③在山区,聚落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或者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形态以适应山区地形(2)气候: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3)河流①分布于河流沿岸和河口地区,便于取水,河运便利,有利于军事防御②分布于河流沿岸地势较高处,减少洪灾发生(4)自然资源:分布于矿产资源产地附近,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5)交通:沿海、沿江河、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分布;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兴衰(6)其他:宗教中心、军事要塞、边境口岸和政治中心往往形成聚落;科技、旅游对聚落形成的影响越来越大2、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的概念: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农业用地: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的类型。
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3)乡村的土地利用: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3、乡村聚落的形态(1)团状:分布于平原、盆地,位于耕作区的中心(2)带状:分布于沿河地势高处,为避免洪水浸淹(3)环状:绕山(山地)环水(池塘、井)而建(4)零星分布:分布于绿洲地区、丘陵和山地缓坡处等,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田块小4、城镇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镇的概念: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地区。
(2)城镇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将城镇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3)城镇功能区①形成: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乡村与城镇 第21讲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达标检测知能提
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选择题(2020·绵阳测试)城市人行天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且行人稠密的道路交叉口、广场及铁路附近。
人行天桥只允许行人通过。
同一城市的天桥,造型、规模、用材、装饰、色调等差异很大。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城市功能区附近,人行天桥数量最多的是( )A.居民区B.商业区C.工业区D.行政中心2.同一城市建造的天桥多种多样,主要是为了( )A.缓解交通拥堵B.保障行人安全C.适应当地环境D.增加城市景观3.一些天桥安装了电梯,主要目的是( )A.体现人文关怀B.彰显经济实力C.推进城市化进程D.增添服务种类解析:第1题,天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且行人稠密的道路交叉口等地,商业区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人流、车流量大,人行天桥数量应最多。
第2题,天桥的类型与缓解交通拥堵、保障行人安全、增加城市景观无直接关系;天桥往往建在商业区,而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建筑物密集,改造难度大,导致道路不规则,因此天桥也只能随当地状况修建。
第3题,天桥附近人流量较大,安装电梯既可以增加通行能力,还可以使一些走楼梯不方便的人群方便、安全地通过天桥,体现了人文关怀;天桥安装电梯并不是为了彰显经济实力,也不能直接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增添服务种类。
答案:1.B 2.C 3.A(2020·广东六校联盟联考)工作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匹配(职住空间匹配)直接影响城市通勤成本。
城市各空间单元职住比的区位熵(区位熵=城市某空间单元就业岗位数量/该单元常住人口数量)是反映城市职住空间匹配的重要指标城市就业岗位数量/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以下简称区位熵)。
读上海市中心区2010-2013年职住比区位熵分布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城市某个空间单元职住比的区位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区位熵显著偏高的地方,通勤成本低B.区位熵显著偏低的地方,通勤成本高C.区位熵显著偏高的地方,常住人口密度高D.区位熵显著偏低的地方,常住人口密度低5.下列因素对区位熵变化影响最不明显的是( )A.城市住房发展B.城市产业发展C.城市规划D.城市公共交通负荷解析:第4题,上下班的交通成本即通勤成本。
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经典题型含答案一、选择题[2024·九省联考安徽卷]南方丝绸之路四川段在千余年的演变过程中,重塑了沿线地区村镇聚落的空间体系,形成了不同空间结构类型,下图示意四种古村镇空间结构类型。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古镇早期的主要功能是()A.军事防卫B.观光旅游C.商贸交流D.传递文书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古镇早期主要是与村落相连,主要是促进货物和人员的集散,主要功能是商贸交流,C正确;不是为了军事防御、观光旅游、传递文书,A、B、D错误。
所以选C。
2.乙所示的古村镇结构体系发育较为成熟,主要表现为()①有多个古镇②古镇间联系紧密③村落数量较多④呈网络化结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图与甲丙丁图相比,古镇的数量更多,古村镇结构体系更加成熟,①正确;与甲丙丁图相比,乙图的结构呈网络化,区域的联系更加紧密,结构体系更加成熟,④正确;古镇之间的联系没有更加紧密,②错误;村落数量不是影响结构体系发育成熟度的主要因素,③错误。
所以选D。
[2024·黑龙江双鸭山一模]南田岛地处东海之滨,四面环海,岛上以山地、丘陵为主,外围多为崖壁、滩涂,海岸曲折陡峭。
海岛农渔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岛上村落众多,多顺应山海地形,村落建有供奉龙王、佛像的村庙和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教堂等。
近年来,南田岛山村电视、网络大幅普及,民居景观传统石屋与新式建筑和西式别墅错落交织,村落用地趋于紧张。
据此完成3~5题。
3.南田岛山地乡村()A.发展空间结构单一B.聚落布局比较随机C.特色公共空间衰落D.内部空间结构同化答案:C解析:南田岛地处海滨,空间独特,以山地、丘陵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受海洋灾害影响大,生产空间依托山地、丘陵海湾,发展空间多元,A错误;村落多顺应山海地形,生活空间多基于生产活动形成有机布局,B错误;南田岛山村村落建有供奉龙王、佛像的村庙和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教堂等,随着经济发展,村中电视、网络的普及,以及在城镇化、老年化背景下,村民对公共空间的依赖程度降低,加上村落用地紧张,使得村落特色公共空间逐渐衰落,C正确;近年来海岛经济快速发展,村中出现大量西式别墅、新式建筑,体量、形态、色彩与传统村落风貌形成巨大反差,内部结构异化,D错误。
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黑吉辽卷]专业服务在美国属于高技术产业部门,为其他部门或消费者提供(咨询、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与技术服务。
通常,专业服务集聚分布于中央商务区。
如图示意部分高技术产业部门在纳什维尔大都市区的集聚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与集聚在中央商务区相比,纳什维尔的专业服务集聚地()A.人才更充裕B.交通更便利C.租金成本更低D.服务对象更多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中央商务区周围集聚了大部分高技术产业部门,且集聚地分布较广,而专业服务集聚地距其他高技术产业部门均有一定距离,中央商务区人才更充裕,A错误;中央商务区周围有多条交通线,交通更便利,B错误;纳什维尔的专业服务集聚地远离中央商务区,租金成本更低,C正确;中央商务区人口更密集,服务对象更多,D错误。
2.纳什维尔专业服务的集聚能够()A.带动新的商务中心形成B.促使生物技术公司集聚地北移C.带动新的人口核心形成D.促使通信技术公司集聚地南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专业服务为其他部门或消费者提供专业知识与技术服务,并不能提供过多的商业活动、带动人口集聚,A、C错误;专业服务为其他部门提供专业知识与技术服务,读图可知,生物技术集聚区位于专业服务集聚区的南部,因此专业服务的集聚会吸引生物技术公司北移,而通信技术公司对交通通达性和通信便捷程度要求更高,其集聚区已经位于交通更便利的中心商务区,一般不会选择南移,B正确,D错误。
[2024·广东卷]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旧城核心地带的某片区,19世纪初期工业繁荣,交通便捷。
20世纪30年代开始,该片区工业快速衰落。
后经持续更新改造,该片区现已建成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
据此完成3~4题。
3.更新改造初期,选择该片区布局文化场馆的最有利条件是()A.失业工人数量多B.工业闲置用地多C.功能分区较完善D.生产技术水平高答案:B解析:失业工人数量多与城市更新改造、文化场馆布局的关系不大,失业工人数量多是城市功能区更新改造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A错误。
专题08 乡村和城镇-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专题08乡村和城镇考情概览:解读近年命题思路和内容要求,统计真题考查情况。
2024年真题研析:分析命题特点,探寻常考要点,真题分类精讲。
近年真题精选:分类精选近年真题,把握命题趋势。
知识速记:归纳串联解题必备知识,总结易错易混点。
名校模拟探源:精选适量名校模拟题,发掘高考命题之源。
考向考查统计命题解读考向一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2024·全国新课标,1~3题,乡村民居的分布及空间结构的分布2024·全国新课标,12题,城市功能区的分布2024·湖南卷,6~8题,乡村的土地利用及空间结构2024·黑吉辽卷,14~16题,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特征2024·北京卷,11~12题,城市空间结构2024·全国甲,1~3题,城镇空间结构主要考查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乡村和城镇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为主。
城镇化的发展条件及影响主要在大题中进行考查,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多以特色民居的形式考查。
考向二城镇化2024·广东卷,7~8题,都市圈的形成,大城市对周边辐射作用2024·湖北卷,17题,灌溉工程对城镇化的影响2024·浙江卷1月,28题,城镇化的影响因素考向三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4·湖北卷,7~9题,上海、夏洛特、温哥华、迪拜城市道路不同的特征命题分析乡村和城镇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向好发展,关系到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主要出现在选择题中,题型比较灵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从考查内容看,联系乡村和城镇人口分布特征判断功能区布局;结合乡村和城市规划计划分析功能区布局的影响因素;交通布局变化对商业和聚落的影响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考查形式看,选择题和综合题都经常出现,复习时都应重视。
2024年高考地理,重点考查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如全国新课标1~3题,乡村民居的分布及空间结构的分布;全国新课标12题,城市功能区的分布;湖南卷6~8题,乡村的土地利用及空间结构;黑吉辽卷14~16题,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等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选择题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据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价格与该功能区人口日流量的比值。
如下图示意某城市商业区和住宅区地租指数的分布。
完成下面小题。
1.与住宅区相比,商业区地租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A.占地面积广B.土地租金低C.环境质量优D.人口流量大2.距市中心较远、生态环境优美的高档住宅区可能位于该市的()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最接近()A.同心圆模式B.多核心模式C.扇形模式 D.带状模式4.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布局的主要因素有()①河流②气候③地形④交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人类活动释放大量废热,造成城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
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南京市在主城区内规划了五条通风廊道,多以绿地和水域组成,用以保持和引导天然气流,提升空气流通性(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南京市通风廊道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影响因素是()A.盛行风向 B.建筑物密度C.地形地势 D.工业布局6.南京市通风廊道的建设产生的有利影响不包括()A.提升城市生态美观性B.增加城区短时降雨天气C.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D.缓解夏季城区极端高温高铁廊道通常指由高铁路权线以内及路权线外侧毗邻的绿地,共同构成的线性或带状区域,其桥下空间除了桥阴空间还包括路权线内外的绿地空间。
与开敞地区相比,由于自然条件较差,高铁廊道空间的植被生长受到限制。
对高铁廊道空间进行改造,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人居环境。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高铁廊道下方的植被分区。
完成下面小题。
7.如图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程度最低的是()A.桥墩周边 B.路权线外绿地 C.桥板下方 D.路权线内绿地8.该高铁廊道空间内植被生长可能面临的不利条件有()①风速较大②受雨面积小③热量过多④土壤污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若将高铁廊道部分区域改造为休闲娱乐区,则空间利用率最高的高铁廊道应位于()A.工业区附近B.商业区附近C.住宅区附近D.科教区附近在乡村,各类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并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全国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全国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乡村和城镇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高考地理考点之一、下面将从乡村的特点、城镇的特点、乡村与城镇的比较和影响乡村和城镇发展的因素四个方面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乡村的特点:1.自然条件:乡村多位于山区、丘陵、河流、湖泊等地,地势相对较低,交通不便。
2.人口:乡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人口密度较低,人口聚集程度不高。
3.经济活动:乡村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劳动力占比较高,农村经济以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为主。
4.社会服务:乡村地区的社会服务设施相对较少,如医疗、教育等。
5.交通条件:乡村地区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主要以农村公路和水路为主。
二、城镇的特点:1.自然条件:城镇多位于平原、沿海地区等,地势相对平坦,交通便利。
2.人口:城镇地区人口相对较多,人口密度较高,人口聚集程度高。
3.经济活动:城镇地区经济多样化,包括工业、商业、服务业等。
4.社会服务:城镇地区的社会服务设施相对较多完善,如医疗、教育等。
5.交通条件:城镇地区交通发达,交通工具多样化,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
三、乡村与城镇的比较:1.人口分布:乡村地区人口分布相对分散,城镇地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
2.经济活动:乡村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城镇地区经济多元化。
3.交通条件:乡村地区交通不发达,城镇地区交通发达。
4.社会服务:乡村地区社会服务设施相对较少,城镇地区社会服务设施相对较多完善。
5.人口聚集度:乡村地区人口聚集度相对较低,城镇地区人口聚集度较高。
四、影响乡村和城镇发展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地势、气候环境、自然资源等对乡村和城镇的发展产生影响。
2.经济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乡村和城镇的发展产生影响。
3.政策因素: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对乡村和城镇的发展方向和速度起着重要作用。
4.社会因素:人口流动、就业机会、教育医疗等社会因素对乡村和城镇的发展产生影响。
5.文化因素:历史文化传统、习俗风情等文化因素对乡村和城镇的发展产生影响。
2024届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八乡村和城镇课件
2.城镇的功能区。 (1)主要功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文化区、 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 (2)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 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在城镇中,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 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影响因素。
C
下图1为云南省寻甸县塘子村鸟瞰图,下图2示意该村土地利用 结构。据此,完成3~4题。
3.该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特点是( ) A.结构简单,农业区规模较大 B.结构简单,农业区规模较小 C.结构复杂,居住区和公共服务区规模较小 D.结构复杂,居住区和公共服务区规模较大
4.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乡村,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庭院
2019年6月,南方多地拉响暴雨预警,纷纷进入“城市看 海”模式。读漫画“城市看海”,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的城镇化问题是( )
A.内涝严重
B.交通堵塞
C.住房紧张
D.环境污染
(2)下列缓解图示城镇化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①居民出行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②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实
现雨污分流 ③硬化城市路面 ④建设下凹式绿地
雨水下渗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C 2.图中挡水堰(卵石)的主要作用是( ) ①减轻地表径流的侵蚀 ②增加下渗量 ③利于储水 ④利于
植物生长
A.①② C.③④ A
B.②③ D.①④
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即省会城市的GDP占全省比重,是衡量 省会城市规模变化的重要指标。下表为2019—2021年省会城市 GDP和经济首位度统计表。据此完成3~4题。 2019—2021年省会城市GDP和经济首位度统计表
2024年新高考版地理专题八城镇与乡村习题部分
12.最可能位于居住区的站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2018海南单科,4—5,6分)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 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 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2010~2020年中心城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
人口变化/万人
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30.25 -72.8 129. 12 116.88
215.42 300.9 468.46 596.73
6.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答案 C
(2022湖北恩施州监测一,13—15)我国传统民居在建造时通常会考虑通 风、采光、避暑、御寒等基本生活要求。下图甲、乙分别示意我国 南、北方传统四合院空间布局。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与乙地相比,甲地四合院内建筑物间距小,说明该四合院空间布局时充 分考虑的是 ( ) A.采光 B.遮阴 C.通风 D.御寒
1.1990年以来,伦敦市建筑高度的变化反映了该市 ( ) A.生态环境改善 B.城市用地紧张 C.城市等级提升 D.逆城市化明显
答案 B
2.下列功能区中,应对建筑高度进行限制的是 ( ) A.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区 D.历史文化区
答案 D
(2022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模拟一,7—8)下图为近百年来扬州市居住—工业 空间关联强度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第八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强化训练——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选择题(2024·佛山模拟)乡村景观空间受到乡村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是景观主题、景观功能特征与景观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国某平原地区乡村景观建设突出“院”“林”“田”“路”“特色景观”等景观主题,根据不同景观主题的组合方式,该地区乡村景观空间结构有树枝式、围合式等模式类型(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乡村景观空间甲、乙、丙分别代表()A.院、林、田B.林、院、田C.田、林、院D.院、田、林2.与围合式空间结构相比,树枝式空间结构()A.生产空间完整B.道路系统完善C.突出生活景观D.突出自然景观(2024·茂名模拟)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旅游区旅游业起始于1986年,是首批国家风景名胜区,第二批国家5A级风景区。
苟各庄村位于野三坡旅游区内,距核心景区百里峡入口仅几百米。
下图示意1986—2000年苟各庄村土地利用功能拓展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1986—2000年,苟各庄村新增建设用地空间拓展特征为()A.趋于分散B.趋于集中C.由分散走向集中D.由集中走向分散4.导致苟各庄村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市场需求B.自然环境C.农户行为D.政府调控(2024·河源模拟)有学者通过Q值研究城市内各区块人口移动情况,Q=(a -b)/(a+b),a代表区块内白天人口数量,b代表区块内夜晚人口数量。
Q值能够反映城市不同区块人口的日变化。
下图是某城市(局部,包含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人口Q值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代表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的区块分别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乙、丙、甲6.Q值可能与S点相同的是()A.①B.②C.③D.④7.上午8时前后S点附近市民流动的主要方向是()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2024·江门模拟)长春市地处松辽平原与东部山地交会处,地形平坦。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21讲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聚落的外部形态1.聚落聚落人类聚居的乡村和城市的统称从宏观来看聚落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从微观来看聚落一般建在有充足水源和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定义聚落在空间分布的平面形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水源、地形形态团块状在地形比较完整、平坦和开阔的平原地区,如成都市条带状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受水源和地形的综合影响,聚落沿河谷伸展呈条带状,如兰州市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主要类型及其分布①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作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地租的高低⎩⎪⎨⎪⎧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导致住宅区的分化(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四、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等的关系(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少,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多,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河流、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宗教、经济基础等。
4.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城市的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的发展,有的城市等级会逐渐升高。
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微点1乡村的分布、形态、规模和建筑等受当地水源、气候、地形及建筑材料等地理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某种适应和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选择题(2020·绵阳测试)城市人行天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且行人稠密的道路交叉口、广场及铁路附近。
人行天桥只允许行人通过。
同一城市的天桥,造型、规模、用材、装饰、色调等差异很大。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城市功能区附近,人行天桥数量最多的是( )A.居民区B.商业区C.工业区D.行政中心2.同一城市建造的天桥多种多样,主要是为了( )A.缓解交通拥堵B.保障行人安全C.适应当地环境D.增加城市景观3.一些天桥安装了电梯,主要目的是( )A.体现人文关怀B.彰显经济实力C.推进城市化进程D.增添服务种类解析:第1题,天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且行人稠密的道路交叉口等地,商业区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人流、车流量大,人行天桥数量应最多。
第2题,天桥的类型与缓解交通拥堵、保障行人安全、增加城市景观无直接关系;天桥往往建在商业区,而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建筑物密集,改造难度大,导致道路不规则,因此天桥也只能随当地状况修建。
第3题,天桥附近人流量较大,安装电梯既可以增加通行能力,还可以使一些走楼梯不方便的人群方便、安全地通过天桥,体现了人文关怀;天桥安装电梯并不是为了彰显经济实力,也不能直接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增添服务种类。
答案:1.B 2.C 3.A(2020·广东六校联盟联考)工作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匹配(职住空间匹配)直接影响城市通勤成本。
城市各空间单元职住比的区位熵(区位熵=城市某空间单元就业岗位数量/该单元常住人口数量)是反映城市职住空间匹配的重要指标城市就业岗位数量/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以下简称区位熵)。
读上海市中心区2010-2013年职住比区位熵分布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城市某个空间单元职住比的区位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区位熵显著偏高的地方,通勤成本低B.区位熵显著偏低的地方,通勤成本高C.区位熵显著偏高的地方,常住人口密度高D.区位熵显著偏低的地方,常住人口密度低5.下列因素对区位熵变化影响最不明显的是( )A.城市住房发展B.城市产业发展C.城市规划D.城市公共交通负荷解析:第4题,上下班的交通成本即通勤成本。
依据题中概念可知,区位熵低说明了该区域常住人口在当地的就业比重低,则人们要到另外的区域就业,即居住地和工作地有一定的距离,则通勤成本高,故B正确。
区位熵显著偏高说明常住人口在该区域就业的比重大,也可能是该区域就业程度高,但常住人口少所致,若是后者,通勤成本也不会低,则A错误。
区位熵低说明了该区域常住人口在当地的就业比重低,但不能反映常住人口的密度,故C、D错误。
第5题,区位熵的两个因子分别是就业岗位与常住人口,而城市住房发展、城市产业发展对区域的常住人口、就业岗位有较大影响;城市规划会直接影响某空间的人口与产业布局,故A、B、C三项内容对城市职住比的区位熵影响较大。
而城市公共交通负荷是城市的公共交通能力,对就业岗位与常住人口均影响较小,故影响最不明显的是D项。
答案:4.B 5.D(2020·唐山模拟)下图为1995年和2015年江苏三个典型县域“城—镇—村”的规模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2015年,与涟水、泰兴相比,张家港( )A.镇区面积大B.聚落等级高C.城区面积大D.聚落数量多7.1995-2015年三个典型县域城乡聚落体系演化的主要特征是( )A.聚落总数不断增多B.村落规模不断缩小C.城镇用地不断扩张D.聚落位置不断优化8.影响城乡聚落发育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A.地势起伏状况B.人口素质高低C.资源丰富程度D.经济发展水平解析:第6题,图示2015年张家港镇区面积为139 km2,比泰兴、涟水镇区面积都大,故A正确。
“三个典型县域”说明均为县城,则等级一样;城区面积涟水最大;图示只能体现聚落面积,而不能体现聚落数量。
第7题,图中数据显示,城区与镇区面积之和2015年均比1995年大,即城镇用地不断扩张。
聚落总数与位置在题中不能显示;从村落面积可知,村落规模增加了。
第8题,城镇面积变化体现了城市化用地规模变化,而城市化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故D正确。
答案:6.A 7.C 8.D(2020·长沙四校模拟)根据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和空间集聚演变特征,可得出乌鲁木齐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化模式。
下图为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模式图。
据此回答9~11题。
9.2013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集聚程度最高的产业是( )A.高新技术产业B.基础型产业C.都市型产业D.机械设备产业10.该市近郊区吸引制造业企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地价较低B.资源丰富C.环境优美D.劳动力充足11.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化会使( )A.中心城区人口就业困难B.城市环境质量好转C.中心城区地价大幅下降D.城市服务范围扩大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乌鲁木齐市机械设备产业、基础型产业、都市型产业都已向外迁移或有向外迁移的趋势,而高新技术产业仍然集中于中心城区,故其在中心城区集聚程度最高。
第10题,该城市近郊区土地面积较大,地价相对较低,制造业企业迁移至近郊区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A项正确;近郊区资源条件无法从材料中获知,B项错误;优美的环境对制造业企业的布局影响较小,C项错误;劳动力条件会对制造业企业的布局产生影响,但由中心城区至近郊区距离变化有限,劳动力条件对企业的布局变化影响不大,D项错误。
第11题,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区人口主要从事服务业,部分制造业向外迁移不会使中心城区人口就业困难;中低端制造业向外迁移会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中心城区地价不断上升是制造业向外迁移的原因之一,制造业外迁不会使中心城区地价大幅下降;制造业在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的转移不会影响城市等级,故而不会影响城市的服务范围。
答案:9.A 10.A 11.B(2019·高考天津卷)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回答12~13题。
12.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13.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A.工业污染扩散加强河流水质监测B.就业岗位减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居住区较偏远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D.交通压力增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解析:第12题,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工业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比重大的区域比2004年有所增加,工业功能可能增强,A错误;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居住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北的居住用地比重大的区域比2004年明显增加,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正确;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工业用地比重较大的区域增加较多且集中在南部,说明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南部,C错误;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居住用地比重较大的区域增加较多且集中在中、北部,说明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中、北部,D错误。
第13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城市南部工业比重较大的区域扩展较快,工业向偏南区域集聚,相反,居住功能区域则向中、北部集聚,工业区与居住区向相反方向扩展,增加了人们上下班的距离,交通压力增大,需要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D正确;工业污染扩散,不仅要加强河流水质监测,而且还要加强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监测,A错误;新建工厂较多,就业岗位增加,B错误;中心城区土地价格高,建设住宅的成本高,房价偏高,使居民生活压力过大,C错误。
答案:12.B 13.D下图示意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
读图回答14~16题。
14.M成为商业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租高,商业活动承租能力强B.位于城市中心,接近消费群体C.四通八达,便于客货集散D.靠近河流,水源充足15.该城市拟建设一大型钢铁厂,最佳的区位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6.城市规划范围内,未来可能建设高级住宅区的地点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第14题,M地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周围为住宅区,靠近消费群体,这是该地成为商业区的最主要原因。
第15题,钢铁厂易污染土壤和水源,丁地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且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对城区大气污染小,也不会污染水源;丁地靠近铁路,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
第16题,甲地位于主导风的上风向,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靠近湖泊,远离铁路,环境条件好,最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
答案:14.B 15.D 16.A(2020·贵阳适应性检测)如图示意我国中西部某地区的地租等值线分布,①②③三地分别为三个城市的商业中心且地租相等,相邻等地租线的差值相等。
读图,回答17~18题。
17.当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时,H点地租可能( )A.小于E点地租B.等于E点地租C.大于F点地租D.等于F点地租18.从地租变化的一般规律看,G地最可能是( )A.住宅区B.工业区C.交通用地D.农业用地解析:第17题,①②③三地地租相等,则由中心向外变化幅度应相同,即M点与F点的地租相等。
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则H点地租大于M点和F点,也大于E点,C项正确。
第18题,由图可知,G地离商业中心远,地租低,且面积大,最可能是农业用地。
答案:17.C 18.D(2020·六盘水六中模拟)某大城市依山傍水,规划完整。
下图是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
据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①②③三类用地分别为( )A.①商业用地②农业用地③住宅用地B.①商业用地②住宅用地③农业用地C.①住宅用地②商业用地③农业用地D.①住宅用地②农业用地③商业用地20.图示范围内的地形( )A.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西南外围B.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东南外围C.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东南外围D.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西部外围解析:第19题,图中①土地利用类型距离市区越远,比例越低,应为商业用地;②土地利用类型在0~10 km和20~30 km范围内比例低,10~20 km范围内比例高,应为住宅用地;③土地利用类型距离市区越远,占比越大,应为农业用地。
选B。
第20题,该城市空间形态大体呈团块状,且占地面积较大,地形可能以平原为主;从图中可看出,农业区东部面积大,西部面积小,故可判断山地分布在西部外围。
选D。
答案:19.B 2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