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蜡螟幼虫血淋巴及其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1]

合集下载

大蜡螟感染与治疗实验报告

大蜡螟感染与治疗实验报告

大蜡螟感染与治疗实验报告一、引言大蜡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害。

目前针对大蜡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药物、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本实验旨在研究大蜡螟感染与治疗方法的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大蜡螟样本、化学药物(防治虫害药剂)、生物防治剂、物理防治装置等。

2.实验方法:(1)实验前准备:收集大蜡螟样本并在实验室中饲养。

(2)感染实验:将大蜡螟样本分为四组,每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感染方法,包括化学感染、生物感染、物理感染和对照组。

观察并记录蜡螟感染的情况。

(3)治疗实验:将大蜡螟样本分为四组,每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治疗、生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对照组。

观察并记录蜡螟治疗效果。

三、结果与分析1.感染实验结果:(1)化学感染组:大蜡螟样本在接触到化学药物后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减缓和死亡。

(2)生物感染组:大蜡螟样本在接触到生物防治剂后表现出减少运动和死亡的迹象。

(3)物理感染组:大蜡螟样本在暴露于物理防治装置后表现出运动减缓和死亡。

(4)对照组:大蜡螟样本没有接受任何感染处理,保持正常活动状态。

2.治疗实验结果:(1)化学治疗组:大蜡螟样本在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后表现出明显的死亡。

(2)生物治疗组:大蜡螟样本在接受生物防治剂治疗后表现出减少运动和死亡的迹象。

(3)物理治疗组:大蜡螟样本在接受物理防治装置治疗后表现出运动减缓和死亡。

(4)对照组:未接受任何治疗方法的大蜡螟样本继续保持正常活动状态。

四、讨论本实验结果显示,化学药物、生物防治剂和物理防治装置对大蜡螟的感染和治疗均有一定效果。

其中,化学药物对大蜡螟有较好的杀虫效果,但其可能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持。

生物防治剂对大蜡螟的杀虫效果较低,但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无害。

物理防治装置对大蜡螟的杀虫效果较好,而且无污染,但需要较高的成本和技术要求。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可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即化学药物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完整版)森林昆虫学答案

(完整版)森林昆虫学答案

森林昆虫2答案一、名词解释(8*2)1、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受精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3、世代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以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

4、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良环境到来之前,已经进入停育状态.即使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或给它适当的刺激)才能打破停育状态.5、经济阈值:为防止害虫达到危害水平需要防治的害虫种群密度。

6、模式标本:第一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

7、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特别是在胚后发育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等),这种变化现象叫变态。

8、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二、填空(35分)1、蝗虫口器由上颚、上唇、下颚、下唇、舌5部件构成。

2、蝉属____同__ 目,蝽象属____半_目,天牛属_____鞘目,白蚁属___等___目,蝼蛄属于直翅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

其中嗉囊属于前、胃盲囊属于中.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腐食性四类。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离蛹、围蛹、被蛹。

6、昆虫体躯分为头、胸、腹 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感觉和取食、运动、代谢和生殖。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卵、若虫、成虫。

8、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划分为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五个温区.9、天牛的触角为:丝状 ;蝶类的触角为: 棒状;三、简答题(24分)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一、体躯左右对称,由一系列含有几丁质外壳的体节组成,相邻的节间,以带有一定塑性的节间膜相连.整个体躯,可以明显的区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大蜡螟幼虫被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 n

大蜡螟幼虫被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 n

大蜡螟幼虫被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 n.sp.侵染后体内四种酶活性的变化摘要:为了解新种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 n.sp.侵染昆虫的作用机制及昆虫对这种线虫侵染的应激反应,本文研究了大蜡螟幼虫被这种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后体内的酪氨酸酶(TYR)、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H.beicherriana 对大蜡螟幼虫的侵染在短时间内(0-40h)就能诱导其体内这四种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其中TYR和AChE的活性随侵染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态势;而CarE和GSTs 的活性随侵染时间的增加而呈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在侵染40h时,其活性均大于0h的值。

另外,在20-80IJS/蜡螟剂量范围内,这四种酶的活性随线虫剂量的增大而增大,其活性大小顺序均为:80/IJS蜡螟>40/IJS蜡螟>20/IJS蜡螟。

大蜡螟幼虫体内这四种酶的活性因线虫侵染而增大,这就增强了其对侵入体内的线虫、共生菌及其分泌的具有杀虫活性物质的解毒能力或抵抗力。

INTRODUCTION昆虫病原线虫或其共生菌能产生一些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如毒素toxin、毒素蛋白toxin protein、蛋白酶protease等,这些物质有助于线虫对寄主昆虫的侵染(AAAAA; Toubarro, 2009)。

这些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常会引起昆虫一些酶活性发生变化。

斯氏线虫S.carpocapsae的分泌物中含有的蛋白酶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Balasubramanian, AAAAA; 2010)。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嗜线虫致病杆菌产生的具杀虫活性的蛋白Tp40能诱导昆虫体内羧酸酯酶酶活性的增加(杨君,2008);也能产生单萜化合物Benzylideneacetone来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从而一定程度地调控小菜蛾的免疫反应(Kim, 2011)。

昆虫病原线虫对舞毒蛾幼虫的侵染能力

昆虫病原线虫对舞毒蛾幼虫的侵染能力

昆虫病原线虫对舞毒蛾幼虫的侵染能力滑莎;赵红盈;王从丽;王鑫鹏;李春杰【摘要】为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侵染效果,用4种(品系)侵染期线虫的3个侵染剂量对2龄、4龄和6龄舞毒蛾幼虫进行室内生测.结果显示:从48 h时2龄和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来看,Sc-All线虫与相应侵染剂量相比其侵染效果最好(P<0.05),500、1 000条·头-1的侵染剂量校正死亡率为100%.从6龄幼虫生测结果看,Sf-IGA线虫用1 000条·头-1的剂量48 h与Sc-All 线虫效果相同,校正死亡率为100%.72 h时,4种线虫1000条·头-1剂量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Hb-NJ对4龄幼虫的侵染力最低.因此,Sc-All线虫对舞毒蛾2龄、4龄和6龄幼虫都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Sf-IGA线虫对6龄幼虫侵染效果较好.所以Sc-All和Sf-IGA是舞毒蛾潜在的生物杀虫剂,选择合适的昆虫病原线虫种(品系)及其合适剂量可以提高防治舞毒蛾幼虫效果.【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6)005【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舞毒蛾;幼虫;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力【作者】滑莎;赵红盈;王从丽;王鑫鹏;李春杰【作者单位】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150081;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毒蛾属(Lymantria),是一种对林业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害虫,其幼虫具有分布广,食性杂,危害重,顺风迁移等特点,可危害500多种植物[1-4]。

第一章 线虫

第一章 线虫

似蚓蛔线虫
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引起蛔虫病。蛔虫 分布广泛,感染率高,人群感染的特点为 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一、形 态 (一)成虫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二)虫卵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第三节
蠕形住肠线虫
寄生于人体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 引起蛲虫病 蛲虫呈世界性分布,感染率儿童高于 成人,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等聚集的儿 童感染率更高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一、形 态 (一)成虫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1.成虫 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成虫形态相似: 虫体丝线状,乳白色,体表光滑 雌虫较雄虫大,雄虫尾部向腹面卷曲
一、形态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模式图
2.幼虫——微丝蚴
虫体细长,头钝圆,尾
头间隙
尖细,外被有鞘膜
(2)消化道症状 (3)异嗜症 (4)婴幼儿钩虫病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四、实验诊断 1.粪便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浮聚法 最常用 3.定量透明法 4.钩蚴培养法 可以鉴别虫种 5.痰液查钩虫幼虫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56
体核
圆形,较小,大小均匀,排列疏 卵圆形,排列紧密,大小不等, 松,相互分离,清晰可数 常相互重叠,不易分清

第二章微生物农药线虫

第二章微生物农药线虫
如果(rúguǒ)通过口器或肛门进入,线虫刺破肠壁进入 血腔;如果(rúguǒ)通过气孔进入则直接进入血腔。
线虫一旦进入寄主昆虫血腔,就开始释放共生菌,共 生菌在血淋巴中迅速繁殖,通常昆虫在被侵染24~72 h之内 患败血病死亡。
第三十九页,共59页。
8、侵染期幼虫(yòuchóng)的扩散和存活
第九页,共59页。
昆虫病原(bìngyuán)线虫隶属于动物界线虫动物 门(Nematoda)尾感器纲(Secernentea)小杆目 (Rhabditida)。
主要包括5个科:斯氏线虫科(Steinernematidae) 、 异小杆线虫科(Heterorhabditidae)、索线虫科 (Mermithidae)、新垫刃科、滑刃科。
第六页,共59页。
成虫内部(nèibù) 构造
1)消化系统 (xiāohuà xìtǒng) 2)生殖系统 3)神经系统 4)排泄系统
第七页,共59页。
(2)虫卵 寄生线虫卵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见:一般
为椭圆形,黄色、黄棕色或无色,无卵盖。
外层很薄,称卵黄膜或受精(shòu jīng)膜 卵壳 中层较厚,称壳质层
第二十二页,共59页。
食蚊罗索线虫 (xiàn chónɡ)
第二十三页,共59页。
黑蝇被线虫(xiàn chónɡ)寄生
第二十四页,共59页。
蛞蝓(kuòyú)被线虫侵染
第二十五页,共59页。
➢4、仅病一原个(属BÌ,NGY斯UÁ氏N)线线虫虫属——斯氏线虫科 ➢ 在生活史中形成特殊的“带鞘”的侵染期幼虫 ➢ 发育有两个阶段:寄生阶段和腐生阶段 ➢ 侵染期线虫体内携带(xiédài)共生细菌:使昆虫
➢ 单菌半固体(gùtǐ)培养基培养 节减成本,保

研究生教学-昆虫天然免疫与信号传导

研究生教学-昆虫天然免疫与信号传导

二 昆虫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
2.3 类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like)
仅在鳞翅目昆虫体内发现,同哺乳动物的免疫球蛋白 类似,昆虫类免疫球蛋白由 4 个免疫球蛋白结构域组成,是 由昆虫体内的脂肪体合成。
图2
利用软件程序软件分析家蚕hemolin结果 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Fig. 2
路 Toll signaling pathway; Imd: Imd信号通路Imd signaling pathway.(宁媛媛,2009)
三 昆虫细胞免疫
三 昆虫细胞免疫
当入侵信号被昆虫模式识别蛋白识别,昆虫体内的天 然免疫反应被迅速激发而产生效应分子(effectors) 以清 除外源物。昆虫的天然免疫反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两种。
( Kaneko andSilverman,2005)
PGRPs 就是通过该结构域与细菌表面的肽聚糖分子结合,激活天然免疫反应中的 Toll 和 Imd 信号途径继而诱导抗菌肽的表达( 例如果蝇 PGRP-SA 和 PGRP-LE 等) ( Kaneko andSilverman,2005) ,也可以激活酚氧化酶原产生黑化反应 ( 例 如 烟 草 天 蛾 PGRP1 和 PGRP2 等 )( Sumathipala and Jiang,2010) ,还可以促进吞噬作用 ( 例如果蝇 PGRP-SA 等) ( Kaneko and Silverman,2005) 。
ApoLp-Ⅲ在昆虫免疫信号通路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二 昆虫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
昆虫模式识别蛋白种类与功能 Categories and main functions of insect pattern recognition proteins

昆虫病原线虫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及田间防控效果

昆虫病原线虫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及田间防控效果

昆虫病原线虫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及田间防控效果易松望;李晓维;陈利民;王金超;黄俊;张娟;吕要斌【期刊名称】《环境昆虫学报》【年(卷),期】2024(46)3【摘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国际重大外来入侵生物,严重危害农林生产、生命健康、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

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品系、长尾斯氏线虫S.longicaudum X-7品系和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feltiae SN品系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并筛选出高致病力品系及其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控效果。

结果表明,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对红火蚁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

3种线虫对红火蚁幼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处理3 d 后,幼虫的累计校正致死率均为100%。

3种线虫对工蚁的致病力均较弱,处理10 d 后的校正死亡率均小于30%。

与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相比,长尾斯氏线虫X-7品系和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对蛹和生殖蚁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10 d后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

田间试验表明,施用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对红火蚁工蚁的防控效果最高可达63.7%,且不会增加红火蚁的迁巢风险。

综上所述,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长尾斯氏线虫X-7品系为红火蚁的高致病品系,田间施用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对红火蚁工蚁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可推荐用于红火蚁的生物防治。

【总页数】7页(P711-717)【作者】易松望;李晓维;陈利民;王金超;黄俊;张娟;吕要斌【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省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8.1;S433【相关文献】1.昆虫病原线虫斯氏线虫和异小杆线虫对长角血蜱雌蜱的致病力2.昆虫病原线虫生物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室内及田间效果和影响因素3.昆虫病原线虫对小地老虎的致病力测定及防治效果4.对铜绿丽金龟具有高致病力的昆虫病原线虫的筛选5.高温季节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控白菜黄曲条跳甲的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研究进展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研究进展
&
剂量下对 Q.:+,79+<5
血 淋 巴 的 降 解 ,对 大 蜡 螟 的 血 细 胞 有 毒 性( @;-89A5 .75 ) :4 , 8;-E7+L.I) 有 B%% \ 的 致 死 作 用 , 在 !1 42;L[E* & 下 , 死亡率为 但 未 死 亡 的 昆 虫 有 ZM 41\ 的 个 体 与 对 照 比 较 , 体重明 B’ 4’\ , 显减轻, 说明这种组分以某种方式阻碍着幼虫的取食。共生菌 次级代谢物对昆虫幼虫的拒食和杀死作用说明, 共生菌代谢物 可能与杀虫机理有关,尽管这种杀虫作用比一般的杀虫剂弱, 但它可能参与了与其它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 这些代谢物在线 四、 3.-,I9)FJ;<5 <88 45 和 >9,7,I9)FJ;<5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即 @]Y 重组技术是把带有所需要性状的基因插 入 到 缺 乏 这 种 性 状 的 有 机 体 中 , 以 改 变 生 物 的 品 质 。 ^+I. 但 对 斯 氏 科 ?7.+-.I-. R 的, 这方面的研究虽已进行了近 !%)O , *)7+J). 和异小杆科 Q.7.I,I9)FJ+ R7+J). 病原线虫而言基因重 报道以 >_HB’ 为 组的工作则仅刚刚起步。^I)E/*)-( B0’0 ) 载 体 建 立 了 异 小 杆 线 虫 的 > 4O :;*+-.<E.-< 发 光 共 生 菌 的 克隆了生物发光的基因。变体中的每个染色体中 ( 3;O .7O ) :4 , 这些突变体在生 都 插 入 了 多 个 V-2 片 段 B00B ), 化特性、 营养和菌落特性上都有所不同, 有各自的 V-2 插入位 点。这些研究为分离毒性基因, 明确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提 供了可能。昆虫病原线虫共 生 菌 的 外 毒 素 蛋 白 由 于 杀 虫 效 果 好、 杀虫谱宽, 是很有应用前景的杀虫毒蛋白。 五、 目前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虽 然 C;I*)- ( B0’& ) 发 现 , 新 线 ].,)8:.E7)-)O E)I R 能周期性产生毒素, 但到目前为止, 8,E)8<). 在培养过程中, 还没有异小杆线虫产生毒素的报道 , 而且, 也没有在无菌条件 报导以 >_HB’ 为载体 下培育出无菌线虫。^I)E/*)-( B0’0 ) 建立了异小杆线虫的 > 4O :;*+-.<E. 4O :;*+-.<E.-<O UBM

第二章昆虫病原线虫保存条件对线虫...

第二章昆虫病原线虫保存条件对线虫...

兰一25X一=20∞2言壹15翌耋·o告“£5O3结论与讨论图5200:l昆虫病原线虫20d产量(注:LN为鳞翅夜蛾科目幼虫,GL为大蜡螟)Figure5OutputofEPNfor20dwinl200:lratio(LN-Lepidopteranoctuidaea,GL-Galleriamellonella)●GL口LN昆虫病原线虫侵染鳞翅目夜蛾科幼虫和大蜡螟后,线虫Sc-All和Hb—Hrbb品系在鳞翅目夜蛾科幼虫内均能繁殖,且繁殖Hb.Hrbb品系线虫的产量随接种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各接种浓度繁殖的产量间差异不显著,线虫接种浓度加大,就增加了与寄主的接触机会,接触机会增加就意味着钻入寄主体内的线虫量增加Mcinemey,Gregson(1991,进入寄主体内的线虫雌雄比例增加(Poinar,1990),即繁殖能力变强,由此便可增加线虫的产量。

Sc.~l品系线虫繁殖能力较Hb.Hrbb品系强。

线虫侵染大蜡螟和鳞翅日夜蛾科幼虫繁殖的产量大都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其中所有线虫都是从被侵染的第7d开始有线虫爬出,且都会有一个产量上的峰值出现。

虽然鳞翅目夜蛾科幼虫较大蜡螟的产线虫量稍低,但鳞翅目夜蛾科幼虫虫体较大,因此可收集线虫时间较长,到收集20d后,仍可收集到线虫,以此可弥补产量上的差额。

用保存63d线虫侵染大蜡螟12、24、36和48h时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50%、73.3%、86.7%和100%,与新繁殖出的线虫侵染力没有显著差异,以此对储存技术进行评价,证明经过两个月的储存,线虫的侵染能力没有下降。

表1不同线虫来源对大蜡螟致病力的影响(%)TablelEffectofEPNwithdifferentSOt]ICeonpathogenicityofGalleriamellonella(%)2.2保存温度对线虫存活率的影响在保存介质矿山土中,线虫悬浮液浓度为1.0X105IJs/ml时,当线虫保存在10℃时,从7.63d的保存时间内存活率下降缓慢,从第7d的83.4%到第63d的73%,其次是室温条件下的存活率较好,4"C条件保存的线虫存活率最低(图9)。

大蜡螟作为试验昆虫资源的利用现状

大蜡螟作为试验昆虫资源的利用现状

大蜡螟作为试验昆虫资源的利用现状
刘奇志;田里;蒲恒浒
【期刊名称】《昆虫知识》
【年(卷),期】2009()3
【摘要】随着对资源昆虫的不断认识,人们的目光开始逐渐转到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的开发利用方面,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它的防治方面。

近些年来,大蜡螟逐渐被作为试验昆虫用于一些生物的研究。

文章主要介绍大蜡螟被用于昆虫病原线虫、寄生蜂、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抗菌肽、抗菌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总页数】5页(P485-489)
【关键词】大蜡螟;试验昆虫;昆虫病原线虫;寄生蜂;新型隐球菌;抗菌免疫机制
【作者】刘奇志;田里;蒲恒浒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与线虫学试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69.97;S895.9
【相关文献】
1.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蜡螟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J], 韩冰;从斌;刘亚臣;付海滨
2.大蜡螟作寄主繁殖古巴蝇接种试验 [J], 潘雪红;黄诚华;邓展云;颜梅新;韦金菊
3.利用大蜡螟诱集法从土壤中分离昆虫病原真菌 [J], 高松;农向群
4.几种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蜡螟幼虫血淋巴及其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 [J], 丁晓帆;林茂松;刘亮山
5.经济昆虫开发利用新技术讲座(十五) 大蜡螟高效人工饲养新技术 [J], 刘玉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毒力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毒力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李晓峰,郭明明,樊继伟.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毒力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4):144-149.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4.04.021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毒力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李晓峰,郭明明,樊继伟(江苏省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为掌握敌敌畏、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的毒力及对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浸渍法使用4种药剂梯度浓度溶液处理豆天蛾3龄幼虫,统计药后12、24、36h的幼虫死亡率,计算不同药剂不同药后时间的半致死浓度(LC50);并用4种药剂亚致死浓度(LC25)处理幼虫后,测定药后0、12、24、36h的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

敌敌畏、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处理幼虫12h后,LC50依次为15.83、39.49、2.64、58.64mg/L;处理幼虫24h后,LC50依次为3.55、3.46、1.19、33.91mg/L;处理幼虫36h后,LC50依次为1.91、1.33、1.25、24.40mg/L。

敌敌畏处理幼虫后12h的LC50是药后24、36h的4 46、8.29倍;同样地,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分别为(11.41、29.69)倍、(2.22、2.11)倍和(1.73、2.40)倍。

4种药剂处理幼虫后12、24、36h,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发生改变。

经敌敌畏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CarE活性先大幅下降后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CYP450活性先下降再升高;经吡虫啉处理后,幼虫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趋平,CarE活性先降低后升高,CYP450活性逐渐上升;经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CarE活性先降低后升高,CYP450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经虫螨腈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rE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稳定,CYP450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生物防治-03昆虫病原真菌

生物防治-03昆虫病原真菌

第五章昆虫病原真菌及其应用近代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趋向是细菌和病毒的研究快于真菌,直至近十多年来才发现到因真菌引起害虫种群的抑制作用而引起重视。

早在公元前5世纪,我国就有利用虫生真菌的白僵蚕入药的记载。

冬虫夏草、僵蚕作为药物的记载都是虫生真菌的结果。

能侵染昆虫并使昆虫死亡的真菌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知约有530余种真菌,分属于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有可能作为微生物杀虫剂的真菌主要是藻状菌和半知菌。

最常用于微生物防治的虫生真菌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菌、多毛菌、虫霉等。

其中绿僵菌和白僵菌多。

第一节昆虫病原真菌的利用(白僵菌)本节内容包括白僵菌(半知菌)的生活史与侵染循环、培养与培养物、大规模生产和制剂种类及其稳定性与应用。

通常所说的白僵菌,指的是白僵菌属的真菌。

生活史中有分生孢子。

一、白僵菌概述白僵菌属半知菌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白僵菌属。

被白僵菌侵染的昆虫可从外形加以识别,多数情况下,虫体上长出白色菌丝体并变硬,在表面长出孢子层,普遍称为白僵病或硬化病1.形态:白僵菌菌丝体具隔膜、分枝,表面色泽白色至不同程度的乳色,或略带橙黄或红色,偶有绿色。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分枝,最后形成产孢细胞,产孢细胞多为球形,有时呈瓶状的圆柱形,弯曲或正直,孢子生于产孢细胞的呈线形的顶端,产孢细胞生于小枝梗上。

白僵菌在虫体上蔓延为白色菌丝,至后期呈淡黄色,有的很快形成粉层状孢子,有的继续保持絮状。

2.种类: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的形态是区别种的主要特征,特别是孢子的大小和形状。

经研究,白僵菌属可作为独立种的只有2个种,即白僵菌和卵孢白僵菌。

这两个种的区别是:白僵菌的分生孢子约有50%为球形,而卵孢白僵菌的分生孢子约有98%为卵形。

之前曾有19个种被描述,后经研究将其归并。

白僵菌的寄主范围很广,有200多种昆虫和螨类,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白僵菌常常侵染的是幼虫。

二、白僵菌的感染途径及杀虫机理1.感染途径及侵染过程:白僵菌在虫体上及在培养基上均以无性繁殖完成世代交替。

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蛋白质和糖类含量的影响

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蛋白质和糖类含量的影响

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蛋白质和糖类含量的影响张天澍;常晓丽;滕海媛;袁永达;王冬生【摘要】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和糖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处理甜菜夜蛾幼虫72 h后,能显著提高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并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LC40处理组蛋白含量最高为6.74 mg/mL。

此外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处理后对甜菜夜蛾还存在一定的后续影响,4龄时,LC10、LC20和LC30处理组的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C40处理组的蛋白质浓度在各处理组中最低为7.61 mg/mL。

血淋巴SDS-PAGE 分析也表明,LC10、LC20和LC30处理组几条主要蛋白条带含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5龄时LC10、LC20处理组的蛋白含量要显著低于LC30、LC40处理组和对照组。

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5龄血淋巴中最主要蛋白条带(85.1 KD)含量在LC10、LC20处理组中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

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中总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的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中总糖含量的升高具有促进作用。

杀虫剂处理72 h后,各处理组的总糖含量要显著高于对照组。

甲氧虫酰肼处理结束后,对甜菜夜蛾幼虫后续不同发育阶段的总糖含量也有一定持续影响,如4龄和5龄各处理组的糖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After treated with sublethal concentration of methoxyfenozide,the total protein and carbohydrate contents in Spodoptera exigua larval haemolymph were analyzed.Treated with methoxyfenozide for 72 hours the total protein content was rai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reatment concentration.And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of LC40 treatment 6.74 mg/mL was thehighest.Moreover,the sublethal concentration methoxyfenozide had the obvious subsequent effects for the beet armyworm.At 4 th instar,theprotein concentrations of LC1 0 ,LC2 0 and LC30 treatment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and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of LC40 treatment,7.61 mg/mL,was the lowest among the treatment groups.Furthermore,the SDS-PAG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contents of several major protein bands of LC1 0 ,LC1 0 and LC30 treatment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remarkably.At 5 th instar,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s of LC1 0 ,LC20 treatment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and other treatment groups significantly,and the SDS-PAG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protein band (85.1 KD)content of LC10,LC20 treatment groups was the lowest.As to the total carbohydrate content in haemolymp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blethal concentration methoxyfenozide had th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increase of total carbohydrate in larva haemolymph.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methoxyfenozide for 72 hours,&nbsp;the total carbohydrate contents of all treatment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And the subsequent effects were the same,at 4 th and 5 th instar,the total carbohydrate concentrations of all treatment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remarkably.【期刊名称】《上海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32)006【总页数】5页(P87-91)【关键词】甜菜夜蛾;甲氧虫酰肼;亚致死浓度;蛋白质;糖类【作者】张天澍;常晓丽;滕海媛;袁永达;王冬生【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东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东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东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东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东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3甲氧虫酰肼作为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具有与常规杀虫剂不同的作用方式,可模拟昆虫蜕皮激素的功能,通过与蜕皮激素受体结合,诱导昆虫早熟蜕皮,从而导致昆虫死亡[1]。

大蜡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概述

大蜡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概述

大蜡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概述杨爽;张学文;宋文菲;苗春辉;赵慧婷;姜玉锁【摘要】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是全球范围内蜂群中普遍存在的害虫,给世界养蜂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大蜡螟作为养蜂业害虫,最初的研究重点为对其防治方法的探索,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另外还具有生长周期短、食料来源丰富、易于繁殖等优点,大蜡螟更多的被用作模式昆虫研究昆虫生理学、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及作为试验昆虫用于昆虫病原线虫、寄生蜂、抗菌肽、抗菌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从养蜂业的角度对大蜡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养蜂业更好的防治和利用大蜡螟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蜂业》【年(卷),期】2016(067)003【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大蜡螟;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作者】杨爽;张学文;宋文菲;苗春辉;赵慧婷;姜玉锁【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蒙自6611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太谷0308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蒙自6611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蒙自6611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蒙自661101;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太谷030801【正文语种】中文蜡螟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蜡螟亚科(Galleriinae),蜡螟属(Galleria)昆虫。

危害养蜂生产的蜡螟主要有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和小蜡螟(Achroia grisella)[1]。

大蜡螟幼虫以巢脾为食,1~2龄幼虫会沿着巢脾内有幼虫残余物、茧衣的巢房蛀食巢脾,在巢脾上吐丝作茧,破坏巢脾、蛀坏蜂具,故大蜡螟幼虫又称“巢虫”、“绵虫”、“隧道虫”[2]。

巢虫除破坏巢脾外,还危害蜂群中的封盖子脾,3~4龄幼虫会造成蜜蜂的蛹和幼虫死亡,出现“白头蛹”,若不及时处理,蜂群会弃巢而逃,巢虫是蜜蜂尤其是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最主要的敌害之一[3]。

影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杀虫活性相关因子研究

影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杀虫活性相关因子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S 4 7 6 . 1 5 文 献标 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0 5 2 9 —1 5 4 2 . 2 0 1 3 . 0 5 . 0 2 6
I nf lue nc e f a c t o r s o n i n s e c t i c i d al a c t i vi t y o f s y mb i o t i c b ac t e r i a f r o m e n t o mo p a t ho g e ni c ne ma t o de s

射、 温度对杀虫活性 的影 响。结果表明 , 不同线 虫及品 系共生菌对大蜡螟的 胃毒 活性存在显著差异 , 异 小杆线 虫共生
菌H MP 0 6 2 7对大蜡螟 的 胃毒 活性 最高, 校 正 死亡 率和 体重 抑制 率分 别 为 2 2 . 2 O 和3 6 . O 2 , 斯 氏线 虫共 生 菌
Ab s t r a c t F o u r s t r a i n s o f s y mb i o t i c b a c t e r i a , Xe n o r h a b du s a n d Ph o t o r h a b d u s ,we r e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t h r e e k i n d s o f
S A X 0 6 6 4 对 大蜡螟也有较高的致死作用。4个线 虫品 系共生茵对 日光和紫外光照射都有较 强的适应性 , 1 . 9 9 9 r n mo l / ( ・ s ) 日光下照射 1 h和 1 8 w 紫外灯照射 3 0 mi n 仍 具有 胃毒毒 力。不 同共生菌对温度 的适应性存 在显著差异 , 随着温度的升 高, 共 生菌的 胃毒毒 力显著下 降。到 5 0℃时, 异小杆线 虫共生 菌 HMP 0 6 2 7仍有较 高的致死 率和 体 重抑制 率, 斯氏线虫共生菌 S KX O 6 5 7仍有较 高的体重抑制率。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 虫共生菌 ; 大蜡螟 ; 发 酵物 ; 紫外线; 杀虫活性

大蜡螟——精选推荐

大蜡螟——精选推荐

⼤蜡螟⼤蜡螟标签: 蜂病敌害⽬录· 1.分布· 2.危害· 3.形态特征· 4.⽣物学特点· 5.防治⽅法1.分布⼤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俗称⼤巢⾍。

是⼀种很常见的鳞翅⽬害⾍,属螟蛾科( Pyralidae),蜡螟亚科(Galleriinae)。

⼤蜡螟属世界性害⾍,⼏乎遍及全世界的养蜂地区。

它的分布主要受⽓候限制。

寒冷的地区,⼤蜡螟⽣活受限,分布少,危害很⼩;⽽在⽓候温暖的地区,⼤蜡螟繁殖迅速,分布⼴,危害较严重。

2.危害⼤蜡螟的危害主要包括两⽅⾯:⼀⽅⾯是对仓贮巢脾、蜂箱、花粉等的危害,另⼀⽅⾯是对蜂群的危害。

⼤蜡螟只在幼⾍期危害,其幼⾍主要以含蜂蜡的产品为⾷料,如巢脾。

由于在西⽅蜜蜂饲养过程中,有⼤量的巢脾需要贮存待⽤,⽽在贮存过程中容易受到⼤蜡螟的侵袭。

如果未得到及时的处理,⼤蜡螟会很快将⼤量的贮存巢脾吃净。

受害的巢脾,脾⾯凹凸不平,使许多巢脾失去使⽤价值。

贮存的巢蜜和花粉,也可能受到⼤蜡螟侵袭⽽丧失其商品价值。

当⽼熟幼⾍将要化蛹时,会⽤上颚在巢框或蜂箱等⽊质的蜂具上咬出⼩槽或钻蛀其中吐丝结茧,⽽使蜂具损坏。

对于蜂群来说,只要蜜蜂数量减少到⾜以暴露巢脾,蜡螟的滋长将不受阻碍,⽽东⽅蜜蜂受害远较西⽅蜜蜂严重。

西⽅蜜蜂有较强的护脾和清巢能⼒,除⼀些弱⼩群或⽆王群外,⼤蜡螟很少造成危害。

东⽅蜜蜂护脾⼒差,不论蜂群⼤⼩都可能受到相当严重的侵袭。

由于⼤蜡螟幼⾍在⼦脾房底部蛀⾷,⼯蜂为驱逐⼤蜡螟幼⾍⽽咬开封盖⼦房盖,使蜂群中⼤量封盖⼦被开盖呈“⽩头蛹”状,封盖⼦因此⽽损失,群势迅速下降,最终导致蜂群死亡或逃亡。

⼤蜡螟的危害,是东⽅蜜蜂蜂群逃亡的主要原因之⼀。

⼤蜡螟每年都给全世界专业养蜂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据调查,美国由于⼤蜡螟造成的损失,1973年达300万美元以上.1976年约400万美元,蜡螟造成的损失接近美幼病所造成的损失。

绿僵菌的研究进展

绿僵菌的研究进展

绿僵菌的研究进展2005年4月Apr.2005热带农业科学CHINESE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E第25卷第2期V o1.25,No.2绿僵菌的研究进展①代鹏②宋妍许天委谢玉平黄俊生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绿僵菌属的分类,绿僵菌入侵寄主过程中的相关基因的研究,剂型开发等方面的概况.关键词绿僵菌;分类现状;相关基因;剂型开发分类号$432.44;Q949.32;Q78AdvancesofResearchonMetarhiziumspp. DAIPengSONGYanXUTianweiXIEYupingHUANGJunsheng (EnviromentandPlantProtectionInstitute,CATAS,Danzhou,Hainan571737) AbstractThearticlesummarizestheresearchonclassingstatusofMetarhiziumspp.,correlati on geneinthebreakinginsectandthepreparationofMetarhiziumanisopliaeinrecentyears. KeywordsMetarhiziumspp;classifyingstatus;correlationgene;preparation真菌生防制剂具有触杀性,流行性,对环境安全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70%的昆虫真菌性病害,在害虫控制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对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Metarhiziumspp.),Ma]的研究已有100多a的历史,但由于在发酵方法,剂型开发及环境制约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其防治效果不稳定,影响了其大规模的应用.直到1988年,金龟子绿僵菌制剂应用于澳洲甘蔗和牧草害虫的防治,其应用才算取得较大进展.应用绿僵菌防治地下害虫及非洲蝗虫也已取得初步成效,绿僵菌的研究和应用成了生物防治领域的一个热点.1绿僵菌属的系统分类现状11绿僵菌属的分类地位自从1879年MeqHHKOB首先大量繁殖绿僵菌防治奥地利丽金龟(,4nisopliaaustriacaHerbst)以来,绿僵菌就成为了害虫微生物防治的主角之一. 绿僵菌属(MetarhiziumSorokin)是Soroki13于1883 年建立的,它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mycetes),球壳菌目(Sphaeriales),麦角菌科(Clavisipitetaceae).自Sorokin建立绿僵菌属以来,先后发表10余个种.由于不同作者采用的标准不统一,故分类状况比较混乱.目前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分类观点是Tulloch建立的,他将绿僵菌属定为2个种,即金龟子绿僵菌和黄绿绿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包括小孢变种和大孢变种….利用传统的分类方法很难区分绿僵菌属内各种群间的差异,而野生型菌株的遗传特性则提供了菌株间的遗传差异.现有资料表明,利用可溶性蛋白图谱能区分形态学上相似的种;酯酶同工酶区分绿僵菌突变株也明显表现出多态性,这可能与其遗传变异因子及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另外,分子标记方法用于绿僵菌的鉴定,分类,进化和其它各方面信息的研究,是当前和今后受重视的领域.①收稿日期:2004—12—30责任编辑/凌青根:// / rdnk@②代鹏(1978~),男,硕士,助理研究员.E-mai1:dapen008~163.tom.③通讯作者.一73—2005年4月热带农业科学第25卷第2期近年来,在DNA水平上研究遗传差异的技术早已被认可,并且已经成为研究虫生真菌群落遗传结构的有效方法.1.2绿僵菌属种间分类方法的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基础上的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方法,为研究绿僵菌的分类鉴定,系统发育,种内分型和地理型分布,及其生态学和流行学,提供了重要的检验手段.rDNA基因在进化中的高保守性和相关间隔区的多变性,使其成为研究分子系统中的最重要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工具之一.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绿僵菌的研究r2].Leal等用巢式PCR技术,将对不同地理来源和分离自不同寄主或土壤的40株绿僵菌菌株蛋白酶Prl基因扩增出来,然后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DdeI,HpaII和RsaI)消化扩增产物.酶切图谱共有15种类型,经聚类分析分为4组.在部分组的菌株间,其限制性酶切片断图谱和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3].Fegen及Cobb等人于1993年同时首次将RAPD—PCR方法用于虫生真菌的研究.Fegen的研究发现,利用RAPD—PCR分析DNA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可以得到相应的DNA遗传和进化等信息.Leal等用6种随机引物,对来自4个国家的20株绿僵菌进行RAPD研究.结果表明,多数菌株有特异RAPD—PCR图谱,一些菌株可表现明显的地理性, 另一些不同来源的菌株则不表现出地理差异r4,.我国学者刘兆伟,郭好礼等于1993年率先用Sanger法测定了几个种的绿僵菌的部分rDNA序列.结果表明,25S一635区域比其它2个区域具较高的突变率,可以准确地反映遗传关系[6].Drive和Milne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尽和完整的,基本解决了绿僵菌属的分类难题.他们共测定了121株绿僵菌菌株的ITS卜5.8S—ITS2 rDNA序列,其中26株有代表性菌株的序列数据在文中予以应用.综合Curran和他们的研究结果,建议将37株绿僵菌划分为3个种(金龟子绿僵菌,黄绿绿僵菌和白色绿僵菌),其中黄绿绿僵菌下分5个变种,金龟子绿僵菌下分4个变种.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将ITS1和ITS2的序列作为唯一的性状来进一74一行拉丁文描述,使ITS1和ITS2的序列成为绿僵菌分类最可靠的依据Ⅲ.2绿僵茵入侵过程中相关基因的研究昆虫病原真菌约有1000种,其中一些种类已成功用于蝗虫,粉虱,白蚁,蟑螂等害虫生物防治.近年研究较多的是金龟子绿僵菌(Ma),该菌含多种可降解昆虫外表皮的酶,已从中克隆到多种致病相关基因.2.1Prl基因有研究结果表明,Ma产生的昆虫表皮水解酶在高水平情况下与害虫发病机理有很大的关系.胞外弹性凝乳蛋白酶Prl基因是最早被克隆的昆虫表皮降解蛋白基因.该基因表达的2种蛋白PrlA和PrlB具有很强的分解昆虫体壁的功能,它主要降解酪蛋白,凝乳弹性蛋白,降血凝乳蛋白和胶原质蛋白等,在对昆虫的致病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rlA和PrlB分别位于金龟子绿僵菌不同染色体上,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54%的同源性[8--10]. PrlA基因的一级结构和丝氨酸肽链内切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具有相当高的同源性.PrlA与枯草杆菌蛋白酶K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61%,但PrlA降解烟草天蛾体壁的能力是蛋白酶K的2倍…]. Screen等分析了PrlA基因启动子的序列,发现存在CREA和AREA结合位点.条带移位实验证实了构巢曲霉GST—CREA融合蛋白能结合CREA上3个位点中的2个.Joshi等利用差异显示RT—PCR得到1个新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PrlB),核型分析表明,二者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通过对绿僵菌白僵菌Prl基因的cDNA分析,发现PrlA和PrlB均首先被合成为1个大的前体蛋白,包括1个信号肽,1个前体肽和1个成熟的蛋白分子,它们的前体蛋白和成熟蛋白分子量大小均不相同.StLeger于1987年发现并于1993年克隆到了Prl基因.Prl蛋白一直被认为在绿僵菌侵染昆虫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王成树等人于2000年首次报道了缺失Prl基因的野生型菌株依然保持了其毒力特性.野生型Ma菌株V275在初期单孢分离过程中发现了3株缺失弹性凝乳蛋代鹏等绿僵菌的研究进展白基因PrlA和PrlB的突变株,经嵌套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实验,证明了该基因的确已丢失.28srDNA保守序列分析比对证明了该突变体都是金龟子绿僵菌,但形态学和遗传与野生型差异明显.RAPD分析表明,二者之间的整体遗传相似性低于70%.生物测定发现,突变菌株对Tenebno molitor致死能力仅比野生型菌株低20%,而对Galleriamellone的致死能力却相当.因此,王成树指出,在人造培养基上培养的绿僵菌缺失Prl基因是一种常见现象,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1.2.2Pr2基因在昆虫病原真菌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切蛋白酶是丝氨酸类胰蛋白酶,也是一组碱性蛋白同工酶. Smithson等从绿僵菌液体培养基中通过阴离子交换色谱得到丝氨酸类胰蛋白酶Pr2,并对N一末端序列进行了测定[1.利用寡脱氧核糖核酸探针,从绿僵菌的基因文库中钓出该蛋白酶基因.经研究发现,该基因编码一个由25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含有2个长度分别为94和40bp的内含子.信号序列断裂分析表明,Pr2的同工型Tryl在它的N末端含有2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产生一个含226个氨基酸成熟蛋白.Pr2基因编码的丝氨酸蛋白酶可以水解酪蛋白和白蛋白,但不能降解凝乳弹性蛋白.StLeger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Pr2是Prl活性的4%~10%,而Cole等人的研究结果是5.4%~26%.液体培养发现,在接种绿僵菌后48h,即可检测到Pr2的活性,而到72h才检测到Prl的活性,因此认为,Pr2可能在Prl的诱导和激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n.2.3Pr3及Pr4基因StLeger在研究过程中发现,Pr3是一种酸性内切水解蛋白酶,pH5.0~5.5,等电点低,目前对其组成及作用机制仍不太清楚.Pr4表现出胰岛素的特性,但根据其特性和活性研究,将其划分为半胱氨酸蛋白酶,其活性是Prl的51%,远高于Pr2.2.4毒素毒素基因是编码"环状六肽毒素"合成酶的基因.通过研究不同来源的绿僵菌的"破坏素"的合成酶的基因序列,发现该类毒素中每一个氨基酸都有一个酶化的区域,每个域内有许多的保守序列.目前已发现了不少昆虫病原真菌毒素,但尚未开发出与毒素相关的商业制剂[1.Mollier将这些毒素分为两大类:低分子量毒素和高分子蛋白毒素.破坏素(destruxin)是Kodaira从金龟子绿僵菌[anisopliae(Metschn.)Sorokin]的培养液中分离到的低分子量的环缩肽.当时从滤液中分离出6 种环缩肽,其中2种的杀虫活性高,分别命名为destruxinA和destruxinB,二者结构类似,均由分丙氨酸,丙氨酸,撷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这5种氨基酸组成.破坏素对竹节虫,大蜡螟等昆虫表现出毒性.用破坏素进行体腔注射后,不同昆虫表现的症状不同,多数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表现为强直性麻痹.从金龟子绿僵菌中分离出的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s)是一种吲哚环结构毒素,细胞松弛素对哺乳动物有急性毒性,可抑制血细胞的运动,降低血细胞的吞噬能力[1.提纯破坏素主要是采用吸附法,即将绿僵菌培养液的滤液用7g/L的活性炭吸附,再用体积分数为50%的丁醛水溶液将活性物质从活性炭上洗脱下来,然后分离黄色相,真空喷雾浓缩,用苯充分萃提.苯液过中性氧化铝柱子,然后分别用含5%和10%(体积分数)乙醇的苯洗脱,分开收集,便可得到破坏素A(简称DA)和破坏素B(简称DB),苯油经重结晶即可得无色的DA和DB的晶体.李农昌以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anisopliaeSorokinvat. anisopliaeTulloch)为材料,将其菌丝体捣碎,过滤浓缩后得黄色粘稠状粗提物,然后对粗提物进行薄层层析,最终也纯化到了破坏素[1.目前对昆虫病原真菌毒素研究较多的是小分子环缩肽类和可降解寄主体壁的酶类,对其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实验室内,直接应用于防治田间害虫的实例尚未见报道,主要是因为其发酵含量低,对哺乳动物有急性毒性,并且提取和制造工艺繁琐,目前还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3绿僵菌剂型的开发研究3.1绿僵菌生产工艺的研究75—2005年4月热带农业科学第25卷第2期在绿僵菌生产工艺方面,单纯的液体发酵生产的孢子或菌体,因活性和耐储性降低而受到限制.主要采用传统的液固双相发酵生产工艺生产真菌孢子粉,固相发酵阶段存在搅拌不均,通透性差,发酵周期长和设备价格偏贵等问题.国内多采用浅盘,窗纱或无纺布开放式生产模式,空间利用率低,容易感染杂菌,产品质量不稳定,成为阻碍真菌生防制剂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太阳光紫外线是一种影响金龟子绿僵菌田间使用效果的主要影响因子.Drauzio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绿僵菌对紫外线相当敏感,且用PDA,PDAY等人工培养基生长的绿僵菌对紫外线的敏感度要低于直接用昆虫体培养的绿僵菌,其中稻谷类人工培养基能显着提高绿僵菌对紫外线的耐受性[1B]. Braga等提出,即使室外紫外线强度低于致死剂量,也会对真菌孢子的致病力及萌发速率产生一定影响n9j.3.2绿僵菌剂型的开发研究在长期的剂型研究过程中,真菌杀虫剂剂型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真菌杀虫剂主要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油剂,干菌丝,微胶囊等.其中,已大面积应用的绿僵菌剂型主要是粉剂,干菌丝和油剂等.据国外报道,醇烷氧基化合物也是一种有效的乳化剂.与水剂相比,油剂在低的相对湿度下更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同时在高温下也更能延长孢子的寿命.油剂还有利于孢子对疏水基质的吸附,如昆虫体壁或植物表面]. Inyang等研究了溶剂油对黄绿绿僵菌(anisopli oe)分生孢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子油,花生油或色拉油是较好的溶剂油,制成的油剂(加有抗氧化剂)在17℃下贮藏127周后的孢子萌发率仍达到60%C.目前国外研究的真菌生防制剂大概有100多种,其中主要是真菌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和杀线虫剂也在不断增加.杀虫制剂包括白僵菌14个,绿僵菌7个.其中,影响最大且最成功的范例,是英国CABIBioscience蝗虫生物防治国际合作项目(LUBILOSA)研制的杀蝗绿僵菌生物农药,已在非洲注册登记,投产,大面积用于沙漠蝗的防治,一76一施药l0~15d后防效达到90%以上,成为有效的蝗虫生防手段.澳大利亚蝗虫生物防治研究项目(CSIRO)研制出了杀蝗绿僵菌生物农药,并用于大面积草原蝗虫的防治,对蝗虫天敌等非目标生物安全.EcoScience绿僵菌产品(Bio—Path,Bio—Blast)用于防治蟑螂,白蚁;美国Ecoscien的绿僵菌产品(Bio—Path,Bio—Blast)防治蟑螂和白蚁;巴西和委内瑞拉的绿僵菌产品(Metaquino,Cobican)防治甘蔗沫蝉等等.我国对杀虫真菌制剂的研究,主要是重庆真菌农药研制工程中心获得的杀蝗绿僵菌孢子母粉和杀蝗生物制剂"100{L/mL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已在我国北方部分蝗虫发生省区使用和推广.参考文献1TullochM.ThegenusMetarhizium.Transactionof theBritishMycologicalSociety,1976,66:407~4112黄勃,樊美珍,李增智.绿僵菌属系统分类的研究进展.安徽农业大学,2002,29(2):169~1723LealSCM,BertioliDJ,ButtTM,eta1.Amp1ifi—cationandrestrictionendonucleasedigestionof thePrlgeneforthedetectionandcharactization ofMetarhiziumstrains.MycologyResearch,1997,101:257~2654CobbBD,ClarkonJM.Detectionofmolecular variationintheinsectpathogenicfungusMetarhiz—iumusingRAPD-PCR.FEMSMicrobiologyLetter, 1993,112:319~3245LealSCM.Characterizationofisolatesoftheen- tomopathogenicfugusMetarhiziumanisopliaeby RAPD-PCR.MycologyResearch,1994,98(9):1077~10886刘兆伟,郭好礼,KurtzmanCP.由部分核糖体RNA序列确定的绿僵菌属种系统发育关系.真菌,1994,13(2):139~1517DriverF,MilnerRJ,TruemanWH.Ataxonomis revisionMetarhiziumofbasedonaphylogenetic analysisofrDNAsequencedata.MycologyResearch, 2000.104:134~1508裴炎,冀志霞,杨星勇,等.绿僵菌分解昆虫外壳蛋白酶MAP一21的纯化与特性.微生物,2000,40 (3):306~31I代鹏等绿僵菌的研究进展9ColeSCJ,CharnleyAK,CooperRM.Purification andparticalcharacterizationofanoveltrypsiir一1ikecysteineproteasefromMtarhiziumanisopliae. FEMSMicrobio1ogyLetters,1993,113:189~19610StLegerRJ,BidochkaMJ,RobertsDW.Construc—tionofanimprovedmycoinsecticideoverexpress—ingatoxicprotease.ProceedingsoftheNational 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1996,93(13):6349~635411StLegerRJ,RobertsDW.Engineeringimproved mycoinsecticides.TrendsinBiotechno1ogy,1997,15(3):83~8512SmithsonSL,PatersonIC,BaileyAM,eta1. Cloningandcharacterizationofageneencodinga cuticle—degradingproteasefromtheinsect pathogenicfungusMetarhiziumanisopliae.Gene, 1995,166(1):161~16513StLegerRJ,JoshiL,RobertsD.AmbientpHisa majordeterminantintheexpressionofcuti—cle—degradingenzymesandbydrophobinby Metarhiziumanisopliae.Appliedand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8,64(2):709~71314WangChengshu,MiItonA,TariqM,eta1.Detec—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Prlvirulentgene deficienciesintheinsectpathogenicMetarhizium anisopliae.FEMSMicrobiologyLetter,2002,213:25l~25515沈坤发,茅绍雄,林光明,等.主要虫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概述.江西农业大学,2001,5(23): 140~14416李建庆,张永安,张星耀,等.昆虫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林业科学研究,2003,16(2):233~23917李农昌,樊美珍,朱玮,等.绿僵菌毒素的提取方法.林业科技通讯,1989(1O):30~3118DrauzsioENRangel,GibertoULBraga,StephanD, eta1.Variationsin[IV—Btoleranceandgermina—tionspeedofMetarhiziumanisopliaeconidiapro—ducedoninsectsandartificalsubstrates.Jour—nalofInvertebratepathology,2004,115:207~21119BragaGUL,F1intSD,Mi1lerCD,eta1.Both solarUV AandUvBradiationconidialculturabi1i—tyanddelaygerminationintheentomopathogenic fugusMetarhiziumanisopliae.Photochemistryand Photobio1ogy,2001,74:734~73920王滨,樊美珍,李增智.真菌杀虫剂剂型的研究与应用.安徽农业大学,2003,30(2):206~20921InyangEN,McCartneyHA,OyejolaB,eta1.Ef—fectofformulation,applicationandrainonthe persistenceoftheentomogenousfungusMetarh~ium anisopliaeonoilseedrape.MycologyResearch,2000,104(6):653~66(上接第52页)27NinS,BenniciA,RoselliG,eta1.Agrobcteri—am—meadiatedtransformationofArtemisiaabsir~hium L.(wormwood)andproductionofsecondarymetabo一1ites.PlantCellReports,1997,16(1O):725~73028赵亚华,何平,高向阳.根癌农杆菌介导的mMT—I cDNA转化枸杞及其表达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 2000,33(2):92~9729费厚满,梅康凤,沈听,等.发根农杆菌对绞股蓝的转化及毛状根中皂甙的产生.植物,1993,353233(8):626~631盛世红,陈惠明.防风悬浮细胞的原生质再生植株培养.植物,1994,32(4):268~273谭红,龚革,李志东,等.利用原生质体诱变技术筛选脱落酸高产菌株.应用与环境生物,1998, 4(3):281~285周延清,苑保军,张根发,等.决明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研究.华北农,1998,13(3):107~1l1孙如勇,安锡培.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08~116—77—。

第二章微生物农药线虫

第二章微生物农药线虫
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具有易于扩大、生产效率 高、培养参数易于控制等优点,但对不同的培 养基采用固相和液相培养不同线虫,对线虫产 量和质量都有不同的影响。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微生物农药线虫
➢ 昆虫病原线虫能够成功地大面积防治多种害虫主
要归功于线虫离体繁殖技术的发展。
➢ 目前离体繁殖均采用单菌培养,单菌培养的开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微生物农药线虫
• 侵染期线虫通过口器、肛门、气孔或直接刺 破寄主体壁进入寄主昆虫体内。 • 如果通过口器或肛门进入,线虫刺破肠壁进 入血腔;如果通过气孔进入则直接进入血腔。 • 线虫一旦进入寄主昆虫血腔,就开始释放共 生菌,共生菌在血淋巴中迅速繁殖,通常昆虫在 被侵染24~72 h之内患败血病死亡。
➢ 1931年,首次人工培养
➢ 寄主昆虫活体培养 ➢ 单菌半固体培养基培养 ➢ 液体以发酵罐培养
•目的:节减成 本,保持线虫 的感染活性
➢ 培养基:水、乳化剂、酵母、植物油、蛋白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微生物农药线虫
➢ 根据培养条件及培养过程的不同,线虫培养可
分为固相培养和液相培养。
➢ 人工培养多采用固相培养法,液相培养法是近
02-4第二章微生物农药线虫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0
第二章微生物农药线虫
•一、线虫简介
• 线虫(nematode)属线形动物门,种类甚多, 极大多数虫种自生生活在淡水、海水、沙漠、土 壤中仅少数寄生于植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及脊椎动物。 • 寄生人体并危害人类较严重的线虫约有10余 种。重要的有蛔虫、钩虫、丝虫、 旋毛虫等。
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一类特殊的革兰氏阴
性细菌,其代谢产物有杀虫、抑菌活性。

第三章杀虫杀螨剂复习题

第三章杀虫杀螨剂复习题

第三章杀虫剂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油水分配系数:指一种溶质在油相及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该比值小表示亲水性强,该值大表示亲脂性强。

二、填空题:5、昆虫中有多种器官具有排泄外来化合物的功能,与杀虫剂排泄有关的有、和等。

马氏管、脂肪体、围心细胞6、昆虫体内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和两类。

轴突传递、突触传递7、有机磷中毒可用等、等药物解毒,但中毒时间过长,则难以用药物解毒,原因是。

阿托品、2—PAM、磷酰化酶发生了脱烷基作用8、目前已知在动物体内至少有、两种乙酰胆碱受体,在昆虫体内为,兼有上述两种受体的特点。

蕈毒碱样受体、烟碱样受体、混合型受体三、判断题:1、一种杀虫剂如果脂溶性越强,则触杀作用也越强。

(×)2、凡是促使昆虫气门开放的因素如升温、增加CO2浓度等,均有利于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

(√)3、2—PAM可解除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中毒。

(×)4、苯基氨基甲酸酯杀虫剂苯环上的烃基取代基,以邻位或间位的化合物对害虫的毒性最强,对位的化合物的毒性则较低。

(√)5、胆碱酯酶复活剂(如2—PAM类)能解除有机磷药剂中毒,但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中毒无疗效。

(√)6、吡虫啉与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间不存在交互抗性问题。

(√)7、吡虫啉与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间存在交互抗性问题。

(×)8、杀虫剂从口腔进入虫体的关键是必须通过害虫的取食活动。

(√)9、一般浓度下敌敌畏对高粱、玉米易产生药害。

(√)10、敌百虫在碱性中转化为敌敌畏,毒性增强,所以敌百虫与碱性农药混用,增加效果。

(×)11、辛硫磷见光易分解,故不宜在高温天气下使用。

(√)12、辛硫磷主要防治地下害虫。

(√)13、瓜类和番茄幼苗对马拉硫磷敏感。

(√)14、天然除虫菊酯杀虫毒力高,杀虫谱广,对光稳定,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

(×)15、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能与除草剂敌稗同时混用,扩大防治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蜡螟幼虫血淋巴及其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丁晓帆,林茂松3,刘亮山(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摘要:用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s pp.)和斯氏线虫(S teinerne m a s pp.)处理大蜡螟5龄幼虫。

结果显示:处理后12h 昆虫血细胞开始变形、崩解,且血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到昆虫接近死亡时(24~32h 左右),血细胞数比正常水平下降85%;处理后24h 血淋巴总量下降73161%,酯酶活性不断增强,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总糖含量降低14%~70%。

上述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的侵入破坏了寄主的防御系统,改变了寄主血淋巴能源物质含量。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大蜡螟;血淋巴;酯酶活性;蛋白质;总糖中图分类号:S4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30(2005)03004305Effects of ento mopathogen i c ne matodes on energeti c contentsi n he moly mph of Ga lleria m ellonellaD I N G Xiao 2fan,L I N Mao 2s ong 3,L I U L iang 2shan(Key Laborat ory of Monit oring and Manage ment of Plant D iseases and I nsects,M inistry of Agriculture,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Abstract:Effects of 5s pecies of ent omopathogenic ne mat odes (Heterorhabditis s pp.and S teinerne m a s pp.)on the energetic con 2tents in he moly mph of 5th larvae of Galleria m ellonella was p resented .I n all the s pecies the nu mber of he mocytes decreased by over85%and he mocyte shape was obvi ously changed 24hours after treat m ent .The t otal volu me of he moly mph of 5th larvae infectedwith ne mat odes decreased by 73161%,while esterase activity and content of p r otein increased .The decrease rate of t otal carbohy 2drate content was 14%70%.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ent omopathogenic ne mat odes destr oyed the host i m mune system anddra matically changed the content of energy s ource in the hemoly mph of the host .Key words:ent omopathogenic ne mat odes;Galleria m ellonella ;he moly mph;esterase activity;p r otein;t otal carbohydrate 昆虫病原线虫(ent omopathogenic ne mat ode )是昆虫专化性寄生性天敌,一般指斯氏线虫科(Stein 2erne matidae )和异小杆线虫科(Heter orhabdidae )种类[1]。

目前,国外学者主要集中于昆虫病原线虫行为学、病原线虫共生菌代谢产物资源开发、病原线虫生物防治推广应用等研究[2~5];国内学者主要开展生物防治研究,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农、林、牧、卫生等害虫,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7];而有关病原线虫感染寄主昆虫的病理学研究较少。

肖猛[8]研究表明,昆虫病原线虫明显改变寄主昆虫血淋巴中蛋白含量、血糖含量和酯酶活性。

为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害虫提供更多的基础理论,笔者用国外引进的5种昆虫病原线虫处理大蜡螟(Galleria m ellonella )5龄幼虫,观察、检测其对昆虫血淋巴中血细胞和各种能源物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昆虫病原线虫的杀虫机制。

1 材料与方法111 供试线虫与昆虫 病原线虫: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缩略为Hb,来自加拿大)和H.m egid is (Hm ,比利时);斯氏线虫S teinerne m a carpocapsae (Sc,比利时)、S.feltiae (Sf,比利时)和S.glaseri (Sg,美国)。

线虫均由大蜡螟老熟幼虫培养、繁殖。

试验用的感染期线虫均新鲜培养,并用012%(体积分数) 收稿日期:20041123 作者简介:丁晓帆(1979),硕士研究生。

3通讯作者Corres ponding author:林茂松(1948),教授,从事植物病原线虫学研究,E 2mail:linm s@njau 1edu 1cn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28(3):43~47Journal of N anji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柳硫汞进行表面消毒,贮存于4℃备用。

供试昆虫:大蜡螟Ga lleria m ellonella 由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线虫实验室养殖。

由于大蜡螟幼虫各个龄期血淋巴能源物质含量不同,且5龄幼虫能源含量较高,利于测定其变化,因而均以5龄幼虫作为供试昆虫。

112 受侵染幼虫血细胞形态观察、血细胞数量及血淋巴总量的测定将5种线虫按每头大蜡螟幼虫10条线虫(约5μL 线虫悬液)的剂量用微量进样器(MC ∶25μL )经腹足注入大蜡螟幼虫血腔内,每处理20头幼虫,以灭菌水为对照。

每处理3次重复。

处理后每隔4h 在幼虫最后腹足上剪小口收集血淋巴样,每头10μL 。

11211 血细胞形态观察 将幼虫血淋巴移入适当倍数的血细胞稀释液(2%(体积分数)醋酸与10g ・L -1次甲基蓝的体积比为100∶1)中染色,尽快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11212 血细胞数量测定 每头幼虫取10μL 血淋巴移入390μL 血细胞稀释液中摇匀,用血球计数器计数[9]。

11213 血淋巴总量测定 采用排空法[10]测定。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处理后12h 和24h 的大蜡螟幼虫(精确至01001g ),然后剪破腹足,挤出血淋巴,并让其在吸水纸上爬行,015h 后再次称重,最后计算血淋巴总含量(幼虫体重(g )中血淋巴的量(mg ),以mg ・g -1表示)。

113 受侵染幼虫血淋巴酯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及总血糖的测定大蜡螟幼虫处理方法同112,每处理60头,共3次重复,以灭菌水为对照。

处理后每隔4h 取1次血样(每头10μL )于115mL 的eppendorf 管内,并加少许苯基硫脲(占总体积的1%~5%)以防止氧化,每管共收集600μL 血样,冻贮待用。

11311 血淋巴酯酶活性测定 按陈长琨[9]的方法,稍有改动。

在3mL 浓度为3×10-4mol ・L -1的α醋酸萘酯溶液中,加0104mol ・L -1磷酸缓冲液(P BS )0145mL 。

摇匀后置于25℃条件下平衡5m in,各加入血淋巴0105mL,立刻摇匀计时。

在25℃条件下温育25m in,迅速加入显色剂015mL (10g ・L -1固蓝RR 盐溶液+15g ・L -1S DS,使用前2∶5混用),终止反应并显色,30m in 后,待出现稳定的蓝绿色后,测定光密度值(D 600)。

对照(以灭菌水代替)调零。

11312 血淋巴蛋白含量测定 采用考马斯亮蓝G 250法[11,12]测定蛋白质含量(血淋巴(mL )中蛋白质的量(mg ),以mg ・mL -1表示)。

11313 血淋巴总糖含量测定 首先制备无蛋白血清[8],取各处理待测血淋巴400μL,加入218mL 灭菌水,充分混匀后加入0133mol ・L -1H 2S O 4014mL,随加随摇,最后加入100g ・L -1钨酸钠溶液014mL,充分摇匀后静置10m in,4000r ・m in -1离心15m in 除去沉淀,制得无蛋白血清。

然后用蒽酮比色法[13]测定处理后8h 、16h 和24h 试虫血淋巴总糖含量(血淋巴(mL )中葡萄糖的量(mg ),以mg ・mL -1表示)。

2 结果与分析211 受侵染大蜡螟幼虫血细胞形态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对照虫血细胞内含物饱满、细胞核清晰可见。

而处理组幼虫受侵染后12h的血CK 12h after treat m ent 24h after treat m ent图1 S.glaseri 对大蜡螟幼虫血细胞形态的影响(×400)F i g 11 Effect of S.glaseri on hem ocyte shape to the 5th l arvae of G 1m ellonella・44・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28卷细胞核界限开始变得模糊;24h 时,血细胞膜完全破裂,细胞内含物流出。

说明昆虫病原线虫能忍受寄主的防御反应,并且抑制、破坏了寄主的防御系统,引起寄主患败血症而死亡。

212 受侵染大蜡螟幼虫血细胞总数变化从图2看出,对照虫血细胞数量变化不大,在36h 内趋于不变。

而处理虫在处理后4h 时,其血细胞数量略少于对照处理;随后逐渐增加,但由于各种线虫侵染能力强弱不同,不同处理虫血细胞数量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分别在处理后8h 和12h 时);随后又迅速下降,在濒临死亡时(24h ~32h 左右),其血细胞数量不到正常水平的15%。

5种线虫对大蜡螟幼虫血细胞总数变化的影响基本是一致的。

但在产生相对低点和相对高峰的时间上均存在差异:Sc 、Sg 处理后8h 左右大蜡螟幼虫才有血细胞数量的低点出现,稍迟于Hb 、Hm 和Sf (4h 左右)处理虫;同样,从产生血细胞数量高峰来看,Sc 、Sg 处理虫产生血细胞数量高峰在时间上比其他3种处理虫迟。

另外,结合笔者进行的注射致死率试验得出:①各种线虫对大蜡螟的致死时间与处理虫血细胞数量下降到最低点的时间是一致的;②Sc 、Sf 和Sg 处理虫血细胞数量达到最低点的时间比Hb 、Hm 处理虫出现得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