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线虫学
线虫、蛔虫

医学蠕虫●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绦虫纲●蠕虫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棘头动物门:与医学关系不大环节动物门:与医学关系不大线虫(Nematode)●概述●分类地位: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种类很多,分布广泛。
绝大多数营自生生活,寄生线虫仅占少数,而寄生于人体的线虫均为线虫纲的种类。
常见的约几十种,我国重要的人体寄生线虫仅10多种。
一. 成虫形态特征●1.呈圆柱形或线形,不分节。
●2.具原体腔(假体腔)。
●3.消化道完全,由口、咽管(食道)、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4.雌雄异体。
生殖系统为管状,雄性为单管型,雌性多为双管型。
二.生活史特征●1.发育过程:虫卵幼虫成虫●2.幼虫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一般幼虫经4次蜕皮后才发育为成虫。
●3.发育类型:●(1)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不需中间宿主,肠道线虫多属此类;●(2)生物源性线虫(间接发育型):需中间宿主,组织寄生线虫多属此类。
三重要种类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人体蛔虫病。
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据估计我国有几亿人感染该虫。
●此外,犬蛔虫和猫蛔虫感染人体可引起幼虫移行症。
一、形态●1、成虫:是人体肠道线虫中最大者。
●雌虫:长20~35cm,雄虫:15~31cm。
●虫体呈圆柱形,状似蚯蚓。
头端有3个排列成品字形的唇瓣。
体表有环纹,两侧有明显的侧索,内有排泄管。
背索和腹索不明显。
雄虫尾部向腹面卷曲,生殖系统为单管型,有1对交合刺;雌虫尾部不卷曲,生殖系统为双管型。
2.虫卵●受精卵:呈宽椭圆形,中等大小,(45~75X35~45μm)。
卵壳厚,由三层组成,以中间层(壳质层)最厚,外层受精膜和内层蛔甙层极薄。
虫卵外表尚有一层呈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常被胆汁染成棕黄色。
卵壳内常含有一个卵细胞,其与卵壳两端之间有新月形空隙。
●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卵壳较薄,表面也有蛋白质膜。
卵内不含卵细胞,而含许多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
●脱蛋白质膜蛔虫卵。
线虫

关于RNA的功能,以前教科书上大概有三种,一种是作为信使RNA(mRNA),是gene转录的直接产物,接下来 翻译成蛋白质。所有的蛋白质都是这样合成的。另外是转运RNA(tRNA),蛋白合成的时编码和运送氨基酸到核 糖体。还有一些具有催化作用的RNA,比如核糖体的构成成分就有RNA,它们起催化作用。但是RNAi(RNA interference)的发现,揭示了RNA的另外一个重大功能:调节gene的表达(这给gene表达的调控也增加了一个 全新的概念)。
原虫幼虫
线虫亦称圆(原、幼)虫(roundworm)。线虫动物门(Asc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不少学者 为之另立为一门,为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数量最丰者之一,寄生于动、植物,或自由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 水环境中,线虫对生命体造成各种伤害。甚至在加工过程不科学,工艺要求不合格的醋和啤酒这样稀罕的地方亦 可见到。已知约有13,000种。线虫属两侧对称,体长,通常两端尖,并具透明隔腔(消化道与体壁间充满液体的 体腔)。
危害
管圆
对生命体
Ascaris lumbricoides,线虫的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又名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是寄生在 鼠类的心、肺部的线虫,即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或成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线虫种类甚多,可以与昆虫相媲美
中国研究线虫以广州管圆线虫、松材线虫、甘薯茎线虫为多。
感染后的症状:
寄主感染幼虫发病急,感染虫卵潜伏期过后,身体才会有症状,不敏感的人无症状,但是会有贫血、低热、 烦躁、头痛、皮疹等症状,严重的导致寄主肌体受损,组织体液的改变,身体基因的改变,皮肤粘膜、肌肉纹理 的改变等。致使身体多脏器受损,导致各种并发症,危害生命。
兽医学习线虫知识总结

流行特点
病变症状
诊断
治疗
防控
鼠是猪病源、经 口、先为终末宿 主,后为中间宿 主
主危人,肠炎、 肌肉酸痛
宰后:膈肌 脚;肌肉消 猪不治 化法、压片、
猪场灭鼠
幼畜、经皮或口 丘疹、咳嗽
幼畜、经口
粘膜出血坏死
粪检、剖 粪检、剖
噻苯唑、 左旋 咪唑
咪唑类
仔猪、肝肺移 行;经口或胎盘
肝蛔虫斑、蛔虫 性肺炎、阻塞肠 道
粪检、剖检
咪唑类
驱虫、干燥卫生
似鸡蛔
似鸡蛔
小肠
啮齿类、鸟类做 贮藏宿主,幼犬 猫
消瘦呕吐腹泻
粪检、剖检 似猪蛔虫,柯利犬不可用伊维菌素
犬猫钩虫 钩、板、弯口
似牛羊
病
线虫
犬猫
犬心丝虫 犬恶丝虫
病
细线形,胎生微丝蚴 蚊
犬猫
棘头虫病
猪棘头虫 蛭形巨吻棘 头有小棘,虫卵橄榄
金龟子 猪
病
头虫
状
小肠
肺动脉右 心室
皮炎、肺出血、 顽固性下痢、黑 便
气管支气 春季发病、幼虫
咳嗽、呼吸困难 贝尔曼
管
肺肠移行
同捻转
左咪唑、丙硫 咪唑、伊维菌 素
驱虫、清洁干燥
小肠 盲肠结肠 胃 腹腔
腹腔
幼虫移行,成虫 血栓栓塞性疝
吸血
痛、肠炎、消瘦
与猪似 粪检、剖、 直检
幼虫误入马体 内,寄生于脑脊 髓 幼虫误入马体 内,寄生于眼前 房
犊牛驱虫、犊成分 饲
粪检、剖检 咪唑类、伊维
春季高潮、经口 吸血、高度贫血
驱虫、
菌素
三期披鞘幼虫 经口
结节
咪唑类、伊维 卫生、驱虫
寄生虫(线虫)

第一部分线虫一、线虫纲特征⏹虫体圆柱形,左右对称,不分节。
⏹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雌虫尾端直,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伞状。
⏹体腔为原体腔。
⏹消化道完整,为管形。
⏹生殖系统:雄性为单管形,雌性多为双管形(鞭虫为单管形)。
⏹发育阶段: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幼虫发育显著特征:幼虫蜕皮4次。
⏹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二、蛔虫——学名似蚓蛔线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蛔虫病。
●蛔虫形态:⏹活体是呈淡红色,死后呈灰白色⏹雌虫长约20-35厘米,雄虫长约15-25厘米⏹体表有细横纹,虫体两侧有两条白色的侧线。
⏹口端有品字型排列的3个唇瓣(蛔虫的三个唇瓣呈品字形排列,借唇瓣咬附肠黏膜)⏹雌虫尾部钝圆,雄虫尾部卷曲,有两根交合刺⏹雌虫有两套对称的管状生殖系统,雄虫的生殖系统为单管型●蛔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卵圆形,棕黄色,大小约(65×45)μm,卵壳厚,内含物为卵细胞,外被蛋白质膜。
⏹未受精蛔虫卵狭椭圆形,大小约(90×41)微米,卵壳薄,内含屈光的卵黄颗粒,蛋白质膜较薄,没有蛔甙层,所以有一定的变形性●蛔虫生活史:虫卵随粪便排出→感染性虫卵→经口进入人体→小肠→穿过小肠壁进入静脉→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血窦→通过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进入心脏→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毛细血管网→穿出血管进入肺泡(对肺产生机械性损伤)→蜕皮(产生抗原,导致免疫损伤)→上行到咽部,在咽部有两条路,一条是咳嗽将幼虫排出体外,另一条路则是通过吞咽进入消化管,最终以成虫计生在小肠。
●生活史特点:⏹人是唯一终宿主,成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期:感染性虫卵,感染途径:经口⏹成虫寿命一年左右,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入血-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线虫昆虫

形态
1. 成虫(Adult Pinworms)
▪ 细小,乳白色,线头状 ▪ ♀大,8-13mm,尾直而尖
细,生殖系双管型
▪ ♂小,仅2-5mm,尾卷曲,
有交合刺一根,生殖系单管 型
蛲虫头部结构
• 头端角皮膨 大,形成 头翼
• 咽管末端膨 大呈球形, 称咽管球
2. 虫 卵
• 55×25µm • 一则较平,一则稍凸,
3. 幼虫
幼虫:通称钩蚴,分杆状蚴和丝状 蚴两阶段 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故又称为感 染期蚴 丝状蚴具有明显的向温性,当其与 人体皮肤接触并受到体温的刺激后, 虫体活动力显著增强,主动钻入人 体,约需时30min至1h
丝虫
filaria
简介
• 丝虫(filaria, threadworm)是由吸血昆虫(蚊) 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成虫细长如丝线而得名。
虫卵随粪便排出
生活史
从感染幼虫到成虫产卵时间:5-7周。 1.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2. 诊断阶段:虫卵、丝状蚴 3. 感染阶段:丝状蚴 (larva 3) 4. 致病阶段:成虫、丝状蚴 5. 血肺移行:皮肤→血循环→右心→肺→气管→咽→小肠 6. 感染方式途径:经皮肤,赤足下地接触疫土
可能的其它感染方式与途径: • 经口直接吞入丝状蚴 • 生食转续宿主的肉类 • 经胎盘、母乳感染
腊肠期蚴
微丝蚴进入中肠,向胸肌移行 蚊吸血,摄入微丝蚴
生 活 史
成虫
成虫寄生在淋巴结和淋巴管内
成虫产微丝蚴,进入血循环
生活史 Life cycle
• 寄生部位(成虫):人体淋巴系统 • 感染阶段:丝状蚴 (L3) • 中间宿主:蚊 • 感染途径与方式:蚊叮剌吸血,经皮肤感染 • 致病阶段:成虫、微丝蚴 • 诊断阶段:微丝蚴、成虫 • 寿命:成虫一般4~10年 ;微丝蚴寿命2-3月,
昆虫病原线虫定义

昆虫病原线虫定义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种寄生在昆虫体内并引起疾病的微小线虫。
它们属于线虫门、线虫纲、病原线虫目,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寄生生物。
昆虫病原线虫可以感染各种昆虫,例如蚂蚁、蜜蜂、蝴蝶等,并引发不同的疾病症状。
昆虫病原线虫的感染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食物摄入和寄生叮咬等。
一旦昆虫被感染,病原线虫就会侵入宿主体内,通过寄生和繁殖来造成疾病。
病原线虫寄生在昆虫的内脏器官、体液中或体壁上,对宿主的生理功能和行为产生明显影响。
昆虫病原线虫引起的疾病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感染后虫体变形、运动能力减弱、食欲不振等。
有些病原线虫还会导致昆虫的死亡。
这些病原线虫能够通过寄生和繁殖来传播,从而影响整个昆虫群体的健康状况。
昆虫病原线虫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控制某些昆虫种群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昆虫病原线虫具有潜在的农业应用价值。
通过利用病原线虫来控制农业害虫,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昆虫病原线虫的研究对于理解昆虫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昆虫免疫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病原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可以为昆虫疾病的早期预警、防控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当前,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昆虫病原线虫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科学家们通过对病原线虫的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研究,揭示了病原线虫的遗传特性和致病机制。
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人员还成功地改造了某些病原线虫,使其具有更强的致病力和传播能力。
然而,昆虫病原线虫的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病原线虫体积微小,观察和采集困难,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昆虫病原线虫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不同菌株之间存在差异,这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此外,昆虫病原线虫的致病机制和免疫系统仍然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体,对于昆虫群体的生态平衡和农业害虫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线虫

根系⇒发育不良⇒根表皮受损破裂⇒结薯少而小。
开花期拔起根部,可见到许多白色或黄色的未成熟 雌虫露于根表面。雌虫成熟后变为褐色胞囊,作物 收获后这些胞囊遗留土壤中。
病原形态:
马铃薯金线虫:
雌雄异形,雄虫线性, 雌虫初为梨形,白色,后为球形,金黄 色或淡黄色,最后为褐色的胞囊。 胞囊由死亡雌虫硬化的体壁构成,内含 数百粒虫卵。
• 侵染规律: 完成1代约需40天,一年生1~2代。 以胞囊在病薯块、病根及病土中越冬。 胞囊内卵的孵化,由马铃薯根分泌物所促进, 幼虫游出土壤中,为寄主根的分泌物所引诱到 达根部,以口针在细根表面开孔,侵入根中。 幼虫侵入后,根组织变为巨大细胞,幼虫便取 食细胞巨变的根组织而成长发育。雌幼虫经3 次蜕皮肥大,变为球形成虫,与此相伴,根表 皮破裂,虫体外露,只有颈部插在根部。可寄 生于块茎,发育至胞囊, 卵藏于胞囊中。
马பைடு நூலகம்薯金线虫和白线虫重要的形态区别 : 1. 金线虫的肛阴距比白线虫长。金线虫60μm,白线 虫44μm。 2 . 雌虫的肛阴距之间角质膜表皮脊纹数不同:金线虫 16-20条;白线虫为8-12条。 3. 雄虫口针基部球至背食道腺开口距离不同,金线虫 小于白线虫。
4. 两种线虫不能交配,繁殖后代。
生物学特性:
第四节
病原线虫
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这一纲动 物包括人和动物的寄生物、植物寄生物以及自 由生活类型。 线虫的种类极多,在动物中仅次于昆虫, 全世界有50余万种线虫(Hyman,1950),植物 寄生线虫207属4832种(Esser, 1990)
线虫的一般特点
• 线虫多为不分节的乳白色透明线形体,两端稍 尖,长度一般不超过2mm,宽0.015— 0.035mm,所以肉眼不易看见,少数雌性成 虫为球形或洋梨形。线虫通常分为头、颈、腹、 尾部。
第二章昆虫病原线虫保存条件对线虫...

兰一25X一=20∞2言壹15翌耋·o告“£5O3结论与讨论图5200:l昆虫病原线虫20d产量(注:LN为鳞翅夜蛾科目幼虫,GL为大蜡螟)Figure5OutputofEPNfor20dwinl200:lratio(LN-Lepidopteranoctuidaea,GL-Galleriamellonella)●GL口LN昆虫病原线虫侵染鳞翅目夜蛾科幼虫和大蜡螟后,线虫Sc-All和Hb—Hrbb品系在鳞翅目夜蛾科幼虫内均能繁殖,且繁殖Hb.Hrbb品系线虫的产量随接种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各接种浓度繁殖的产量间差异不显著,线虫接种浓度加大,就增加了与寄主的接触机会,接触机会增加就意味着钻入寄主体内的线虫量增加Mcinemey,Gregson(1991,进入寄主体内的线虫雌雄比例增加(Poinar,1990),即繁殖能力变强,由此便可增加线虫的产量。
Sc.~l品系线虫繁殖能力较Hb.Hrbb品系强。
线虫侵染大蜡螟和鳞翅日夜蛾科幼虫繁殖的产量大都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其中所有线虫都是从被侵染的第7d开始有线虫爬出,且都会有一个产量上的峰值出现。
虽然鳞翅目夜蛾科幼虫较大蜡螟的产线虫量稍低,但鳞翅目夜蛾科幼虫虫体较大,因此可收集线虫时间较长,到收集20d后,仍可收集到线虫,以此可弥补产量上的差额。
用保存63d线虫侵染大蜡螟12、24、36和48h时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50%、73.3%、86.7%和100%,与新繁殖出的线虫侵染力没有显著差异,以此对储存技术进行评价,证明经过两个月的储存,线虫的侵染能力没有下降。
表1不同线虫来源对大蜡螟致病力的影响(%)TablelEffectofEPNwithdifferentSOt]ICeonpathogenicityofGalleriamellonella(%)2.2保存温度对线虫存活率的影响在保存介质矿山土中,线虫悬浮液浓度为1.0X105IJs/ml时,当线虫保存在10℃时,从7.63d的保存时间内存活率下降缓慢,从第7d的83.4%到第63d的73%,其次是室温条件下的存活率较好,4"C条件保存的线虫存活率最低(图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丽芳等人采用以上两种培养方法繁殖异小杆线虫, 测定和计算不同方法得到的线虫产量、质量和效率。 结果,液体培养中接种单菌线虫是非单菌线虫产量的2. 1 倍,效率是其3. 5 倍。固体培养线虫的产量和效率 是其液体培养的3. 7 倍。经调查,固体培养的线虫致 病力和存活率稍高于液体培养。
四、昆虫寄生线虫在生防中的应用
昆虫病原线虫的感染期幼虫(infective juvenile , IJ ) 是其一生中唯一具有侵染能力和可自由 生活于寄主体外的虫态,一般滞育不取食,体外包裹着已 经蜕去的第2 龄幼虫的表皮,对外界不良环境的耐受能 力强,又称为耐受态幼虫(dauer juvenile , DJ ) 。
当线虫借助水膜运动,寻找到寄主昆虫,通过昆虫 自然孔口或表皮进入寄主血腔后,释放共生菌,菌在 昆虫体内增殖,并产生毒素,一般在常温下24-48 h内 可致死寄主。
3、温湿度
线虫对温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其 生长、发育、侵染、繁殖乃至生存都将受到制约。 研究证实载体的温度与线虫的存活力呈正相关,昆 虫寄生线虫可生活在0℃-40℃ 之间,但各种不同的线 虫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温度不仅影响线虫的发育和繁 殖,而且还影响其对寄主的侵染。
湿度是影响昆虫寄生线虫存活的最重要环境因子之 一。增大湿度对提高线虫防治害虫有重大影响,一般 认为,相对湿度超过80%较为适宜。在有雨、雾和露 的情况下,线虫的寄生率高,反之,寄生率低。
中国农科院专家在麦地和玉米地撒 放中华卵索线虫防治粘虫,已取得显著成效。其实 在自然界,这类线虫对一些农作物主要害虫的侵染率 相当高。如线虫对水稻头号害虫褐飞虱的侵染率一般 也有50%~70%,最高可达90%以上。正是由 于这类线虫的有力制约,才使得这种水稻毁灭性害虫 自然种群数量不易增殖成灾。
2、斯氏线虫和异小杆线虫
二、影响昆虫寄生线虫生物防治的 因素
1、线虫品系 2、天敌
3、温湿度
4、辐射
5、寄主的免疫反应
6、其他
1、线虫品系
在生物防治中,害虫及其生防因子的
正确鉴定是首要的,直接影响到生物防治的成功与否。 昆虫病原线虫的寄主特异性较高,不同的种、甚至不同 的线虫品系会对相同的目标昆虫产生不同的防治效果, 相同的种或品系对不同的害虫防效也不同。
我国研究最多的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寄生性线 虫有索科线虫及昆虫病原线虫斯氏线虫和异小杆 线虫两大类群。
1、索科线虫
索科线虫通过昆虫自然孔道或体壁进入寄主体腔, 在其中生长发育至成熟前脱出寄主进入环境,造成昆虫 死亡,寄生率即等于害虫的死亡率。并且可在自然界中 再循环, 有后续的防治作用。
保护利用索科线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可以不用或减 少使用农药,因而具有巨大的生防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 景。因此,国内外农业科学家竞相研究这类线虫。
1、对土栖性害虫的防治 2、对果树和林业害虫的防治
3、对蔬菜害虫的防治
4、对储粮害虫的防治
5、对卫生害虫的防治
参考文献:
1、杨怀文,陈松笔.昆虫寄生线虫与林业害虫的防 治[J].林业科学,1999,35(6) 2、丘雪红,韩日畴.昆虫病原线虫资源概况和分类技术进展[J].昆 虫学报,2007,50(3) 3、胡样,刘南欣.我国昆虫寄生性线虫的研究与应用[J].广东农业 科,1995,33(5) 4、丘雪红,曹莉,韩日畴.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共生性的分子生 物学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10,47(5) 5、李新伟, 张群枝.线虫保存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 志,2007,2(6)
昆虫寄生线虫生物防治的 研究进展
一、线虫相关概述
二、影响昆虫寄生线虫生物防治的因素
三、实际操作中所遇问题的解决办法
四、昆虫寄生线虫在生防中的应用
一、概述
能寄生昆虫的线虫统称为昆虫寄生性线虫,用于生 物防治潜力的种类主要有5个科:索科、新垫刃科、滑 刃科、斯氏线虫科和异小杆科等。 其中斯氏线虫科和异小杆科线虫的浸染期幼虫携有 共生细菌, 会引发昆虫败血症。为了区别于其他昆虫寄 生性线虫,特称之为昆虫病原线虫。
1、线虫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在自然状态下,土壤的温度高、湿度大,线虫活跃, 体内养分消耗快,存活时间较短;在低温条件下,线虫 存活时间较长。实验室传统保存方法遵循低温原理, 尽可能降低保存环境的温度,延长线虫生存时间。
(1)冷藏保存
实验室传统保存方法是将线虫置于 4~8 ℃冰箱中保存。在自然条件下,病 原线虫抵抗干燥的能力较弱,因此在实验室多将昆虫病 原线虫置于高湿条件下保存。 例如,将所采集的或培养的索科线虫雌雄分开,放入 盛有湿沙的培养皿中,模拟自然环境通风保存,这样可以 防止线虫自然交配,延长线虫生存时间。但是,在常温下 沙子容易干燥、线虫容易发霉,因此管理起来花费大量 人力。若将线虫存放在潮湿的沙子中低温密闭保存,则 可以较长时间保持环境湿润、降低线虫的代谢速度,同 时省却了很多人力、物力。
4、辐射
太阳辐射对昆虫病原线虫有很强的杀伤力。 在紫外线直接照射时,只需几分钟,线虫就会死亡。 若在较高湿度下,或借助一些光保护剂(如4一氨 基苯甲酸等),线虫抗辐射力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 强。
5、寄主的免疫反应
昆虫寄生线虫有很广的寄主范围,然 而由于各种昆虫对线虫的敏感程度不同,导致线虫致 死寄主的结果差别很大,甚至不同龄期及不同年龄组 的昆虫对线虫的敏感性也不相同,寄主的免疫反应是 造成敏感性差别的原因之一。
三、实际操作中所遇问题的 解决办法
为使线虫能成为一种上市的生物杀虫剂,国际、国 内正开展研究试图通过脱水技术使线虫进入休眠,能在 常温下保存和运输。也有学者开展保湿剂型研究。希望 能找到线虫叶面喷施的剂型,以此拓宽线虫杀虫应用范 围。线虫的生产经历了从活体培养到离体培养的过程。 在离体培养中,又从无菌培养到单菌培养,均为了节减 培养成本和保持线虫的感染活性,使线虫在生物防治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培养条件及培养过程的不同,线虫培养可分 为固相培养和液相培养。人工培养多采用固相培养 法, 液相培养法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 具有易于扩 大、生产效率高、培养参数易于控制等优点, 但对 不同的培养基采用固相和液相培养不同线虫, 对线 虫产量和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站丽莉等人采用以上两种培养方法繁殖斯氏线虫, 试图筛选较理想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结果, 固体培养 线虫的产量和效率是液体培养的3.7 倍。调查两种培养 方法得到的线虫, 固体培养线虫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液体 培养, 存活率差异不显著( P < 0.05)。
2、离体繁殖培养
昆虫病原线虫能够成功地大面积防 治多种害虫主要归功于线虫离体繁殖技术的发展,降 低了成本和减少了劳动力。 目前离体繁殖均采用单菌培养,单菌培养的开始得 益于线虫肠道中携带共生菌的发现,共生菌可以刺激 侵染期线虫脱鞘,加快线虫发育速度,有利于缩短线 虫培养时间,从而提高效率。同时共生菌可抑制杂菌 生长,为线虫繁殖提供稳定的环境。这种繁殖方法所 繁殖的线虫产量和生产效率高,具有参数易于控制和 易于扩大生产等优点。
不同的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菌株对供试昆虫和病菌 的杀虫抑菌活性均会有所变化, 不同线虫品系共生菌的 杀虫抑菌活性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品系的共生菌菌株, 其杀虫抑菌活性也有一定差异。在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 中,最适宜线虫种类或品系的选择是获得成功防治的关 键。
2、天敌
昆虫寄生线虫的天敌分为捕食类、
寄生类和病原体。这些天敌会影响线虫防治害虫的效 果。在捕食类中常见的类群有真菌和螨类,尤其是巨 螫螨属的种类。全世界报道的捕食线虫真菌约100余种, 在所有发表的文献中均未见有斯氏线虫的寄生性天敌。 侵染无脊椎动物的许多原生动物类群中,只有一部分 侵染斯氏线虫。
一些昆虫对侵入的斯氏线虫会出现包囊作用,以防 御线虫的侵害。另外,昆虫可以通过它们的习性、行 为、表皮构造、消化道特殊机能来避开或者逃脱线虫 的侵染。
6、其他
• 线虫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局限,不象化学农药能常温保 存和运输 • 不具备内吸作用,不能叶面喷施
• 土壤的结构和作物的密度等对线虫的迁移有很大影响 • 运用线虫的时间对生物防治的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3)胁迫脱水保存
原理是在外界干燥压力作用下线虫 失去体内部分水分,随之调整进入休眠状态,与此同时,各 种代谢活动降低,耗氧量降低。
脱水休眠是脱水诱导的一种可逆的生理暂停的休眠 状态,是昆虫病原线虫在干燥条件下的一种重要生存策 略。昆虫病原线虫感染期幼虫在缺水的条件下能够进 入脱水休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存活很长时间,直到 重新水化后再继续保持代谢活性。脱水休眠后恢复的 线虫其活动力及感染力不受影响。
6、颜王旬,韩日畴.昆虫病原线虫的脱水休眠[J]. 中国生物防治,2010,26 (1) 7、站丽莉,李春杰,许艳丽.斯氏线虫离体繁殖技术研究[J].农 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 24(4) 8、王丽芳,李春杰,许艳丽,等.异小杆线虫离体繁殖技术研究 [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6(1) 9、王欢,丛斌,刘彦群.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对甜菜夜蛾和辣椒 炭疽病菌的生物活性测定[J].中国蔬菜,2009,12 10、谢钦铭,张选辉.昆虫病原线虫在害虫防治中应用的研究 进展[J].江西科学,2002,20(4)
现商业生产的昆虫病原线虫中重要的有:
Steinernema carpocapsae , S. feltiae , S . Glaseri , S . riobravis , S .scapterisci , S . kushidai , H. megidis 等
昆虫病原线虫区别于昆虫寄生线虫的 特点是它们的侵染期线虫消化道内携带 有与之共生的嗜线虫杆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一 类特殊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其代谢产物有杀虫、抑菌活 性,作为一种新的生物防治因子除具有安全性高、杀虫 效果好、杀虫谱广等优点外, 还有杀虫抑菌的双重活性。 共生菌还能分解昆虫组织,提供线虫生长发育所需 的营养,并产生抑菌作用,使虫尸不腐败,线虫可在 虫体内繁殖,成为新一代侵染期线虫,进入生境,再 侵染其它健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