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试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试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试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物质之一,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国面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挑战更加艰巨,必须深刻认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有效对策。
一、粮食生产效率低下我国每年的耕地面积大约为1.8亿公顷,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不利的影响,每公顷的产量仍不及一些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导致我国现有的粮食总产量无法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
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对策:加大科技投入,在种子、肥料、农机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粮食生产效率,推广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耕地面积下降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生活用地增加和经济发展等因素造成的。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对土地的利用趋势更加强化,耕地面积的保障显得更加重要。
对策:实施科学粮食总量控制,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严格管控城乡建设用地,限制开垦新的耕地,保障耕地占有量和质量。
三、粮食质量总量有待提升在过去,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带来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土壤流失加重,耕地空气质量下降,泥沙淤积等问题日益突出。
对策:采用有机农业等环保型农业生产方式,持续推进环保型农业的发展,严格监管食品质量,做好抽检和评估各个环节的食品质量,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四、应对气候灾害气候灾害依旧是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风灾、水灾、干旱等气象灾害常常使大量粮食作物损失。
如何应对这些灾害已经成为了当今的一个关键问题。
对策:研究建立更加科学的粮食生态系统,共同抵御气象灾害的发生,提高种植、采收和贮存粮食的技术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综上所述,当今粮食安全面临着多重挑战,同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并调整农业骨干,加强食品质量和技术的监管,保障粮食产能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
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
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
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
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
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
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亿吨。
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亿多吨。
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
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
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
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一、本文概述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当前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相应的保障措施。
文章首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进行了概述,接着详细分析了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农业技术落后、粮食储备不足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包括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粮食储备体系、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等。
本文旨在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提供有益参考,以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
二、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然而,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耕地资源紧张是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同时,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耕地资源的紧张局势。
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也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同时,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也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再次,粮食储备和物流体系不完善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隐患。
尽管我国粮食储备规模较大,但储备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多样化的粮食需求。
粮食物流体系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运输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低等,影响了粮食的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
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容易受到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不确定性。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耕地资源紧张、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粮食储备和物流体系不完善以及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等问题。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出 了保 障 国 家粮 食 安 全 和 突破 困境 的九 大对 策 建 议 。
【 关键词 】国家粮食安全 【 中图分 类号 】F 2
困境
对策 【 编号】10—77 21)lo 3一 4 文章 0814 (011—O2O
民种粮 的积极性 。 3 .耕地保有量不断减少,整体质量较差
就地方政府而言 ,地方粮食风险基金配套欠账负 担重。从 19 年开始 ,中央财政对各省 ( 99 自治区、直 辖市 )实行 了粮食风险基金包干 ,即需要地方政府提 供配套资金 。这就对产粮区地方政府 的种粮积极性造 成 了双重 打击 ,一方面 ,由于要保证 粮食播种 面积 , 地方政府 要放弃很 多招商 引资进行工业 生产 的机 会 ,
1019 0 —9 公斤之间的面积 占 1. %;亩产量在 10 06 7 0 公斤 以下面积 占 1%。【 之近几年来 “ 3 4 l 加 圈地风”导致耕
程平均完好率仅为 5%,大型灌 区骨干建筑工程 的损 0
的基础设 施是否完善 ,是其经济能否可持续稳定发展
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 国农业基础设施极其薄弱 ,大部 分 农 田水利设施兴 建于上世纪 5~ 0 0 7 年代 ,一些农 田 水 利设施破 旧、老化现象十分严重 。全 国小型水利工
4 92 0 斤 之 间 的耕 地 面积 占 3 . %;亩 产量 在 9 —0 公 03 5
土地是农业赖 以发展 的根本 。耕地 的保有量直接
关系到国家 的粮食安全 。我国的耕地面积从 19 年 的 96
这也就等于放弃 了工业生产能力为该地 区带来丰厚 的 财政 回报 ;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还要对粮食生产提供
试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试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者:孙维敏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6期【摘; 要】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本文通过对中国粮食安全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探索保证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粮食安全;问题成因;对策1.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问题1.1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粮食需求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务院出台的相关农业政策,有效地稳定了我国粮食生产产量,增加了我国粮食自给比率,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1.2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存在隐患一是种粮比较收益下降,农民弃种现象明显。
农业收入单位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民弃种,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解决好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对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部分地区一半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呈现结构性紧缺,粮食生产出现“副业化”趋势。
农村劳动力种植农业经济作物与进城务工相比,收入效益明显偏低。
因此,保持粮食生产稳定、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难度加大。
二是农业耕地面积减少。
土地是粮食生产的第一要素。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工业化加速提升,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业用地等方面占据大量耕地,农业耕地面积逐年锐减。
党和政府多次强调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但据统计2014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61亿hm2,耕地面积减少,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危机。
其次,耕地质量下降,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政府采取占补平衡的方法使得耕地总量不变,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劣等地换优质地、低产田换高产田的现象,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对我国粮食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三是水资源匮乏,农业耕地用水量减少。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型国家,全国淡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也仅有世界水平的五分之一,占世界排名第110位。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哪些问题_如何消除粮食安全之忧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哪些问题_如何消除粮食安全之忧我国粮食安全存在哪些问题由于受到国内农业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成本、国际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生产还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未来我国粮食生产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粮食生产投入因素配置难度加大。
主要表现为:一是工业化、城市化加剧带来的粮食生产用地减少。
二是大量使用化肥及农药使得水土环境污染加重。
三是自然灾害的频发。
四是农村市场劳动力减少及老龄化趋势,这些因素都将对我国未来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二)粮食需求的结构性增长问题。
一是我国人口每年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这些增加人口对粮食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趋势。
二是我国城乡人口在粮食消费结构上逐渐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三是饲料用粮及工业用粮也逐年增加。
四是粮食用于生物燃料制造逐渐得到推广。
(三)粮价上涨并没有使得农民增收,对粮食生产促进作用有限。
自从我国进行农业改革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农民减负,取消农业税并给与农业生产补贴,粮农的账面收入是提高了,但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成本也大大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没有明显的提高。
如何消除粮食安全之忧粮食安全是农业现代化中的一个最突出、最主要的部分,事关国家稳定。
每年一号文件都把这个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给和保障,也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的首要任务。
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大家当前关心的问题,更是长远性的问题。
目前来说,关键问题所在不是口粮,而是饲料粮。
口粮主要是指稻谷、小麦,我国产量充足,但是以玉米和大豆为主的饲料粮产量不够,这是一个结构问题。
随着人口和收入的增加,根据近10年来情况推算,未来我们对粮食的需求每年增加2%左右,相较于口粮来说,我们对饲料粮的需求增长会更高。
要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保护好耕地、守住耕地红线的情况下,提高亩产是关键。
一是要提高土地质量,要通过水利设施建设,实现旱涝保收,也要整治土地,便于实现农耕机械化;二是要提高科技水平,尤其是培育出优良种子,以及在水肥、植保、栽培方面的措施都要落实。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粮食安全生产一直是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涉及到广大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环境的恶化,粮食安全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粮食安全生产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我国的粮食生产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农作物受灾较为严重,造成粮食减产。
在应对这一问题上,我们建议做好灾害防治工作,提前做好气象预警,采取措施减少农作物受灾程度,确保粮食产量。
土地资源稀缺和质量下降也是粮食安全生产的另一个困难。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田被征用用于建设,土地资源严重受限。
过度化肥农药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质量也随之降低。
我们建议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是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
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同时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引入智能化农业设备,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粮食产销衔接不畅是粮食安全生产的一个难题。
农产品产销脱节导致农民难以销售农产品,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建立健全的粮食市场体系,加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联系,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管理,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才能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的双赢局面。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粮食安全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字数:450】第二篇示例: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粮食安全问题变得愈发严峻。
粮食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粮食安全生产的发展。
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原因及对策粮食生产安全是指粮食产量和质量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粮食需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不破坏环境、不损害人体健康的状态。
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降水不均等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如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现象,使得粮食减产或损失。
对策: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警,提前采取适应性措施,如调整耕地结构、改良灌溉设施、推广耐旱、抗洪的农作物品种等,提高粮食生产的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
2. 土壤退化: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不合理农耕方式等,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养分流失,土壤酸化和固氮能力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作物生长的健康和产量。
对策: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土地管理方法,如有机肥料的使用、轮作休耕、生物养分补给等,促进土壤健康,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 生物多样性丧失:大规模的工业农业和森林砍伐等活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破坏了生物链和生态平衡,影响了农作物的传粉、授粉和天敌等生态服务功能。
对策:推进生态农业和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如建立生态廊道、种植花卉和草本植物等,增加益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自然控害能力。
4.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粮食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被过度利用和污染,导致农业用水的不足。
对策: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益,如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改进灌溉方式、加大水土保持力度等,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
5. 慢性毒物: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如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和化肥对人体健康有一定风险。
对策: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与监管,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提倡绿色、有机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气候变化、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和慢性毒物等。
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
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摘要: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粮食产量连续八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连续十九年增产丰收。
但居安也要思危,我国的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着国内外诸多风险挑战。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挑战;应对1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一粒粮食能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只有深刻分析国内外粮食安全的重大形势,才能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1.1从国际来看,全球性粮食危机正在逼近《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20年全世界有7.2亿至8.11亿人口面临饥饿,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1.61亿。
除此之外,还有将近23.7亿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这个数据在短短一年内就增加了3.2亿。
这主要是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全球新冠疫情的肆虐。
一方面,新冠疫情本身破坏了全球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阻断粮食生产链,导致粮食供应减少,粮食消耗增大,由此产生的供需矛盾加剧了粮食安全的紧张形势。
另一方面,国家保护主义抬头,很多产粮大国为了保护本国民众的生存,宣布禁止粮食出口,开始捂紧自己的“粮袋子”。
二是气候灾害频发。
有科学家预测,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以目前的速度上升,到本世纪末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生产将面临威胁。
2021年夏季,全球小麦主产国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都遭遇了极端干旱天气的冲击,严重影响小麦收成,导致全球小麦出口价格上涨了46%。
三是全球武装冲突发生。
2022年至今,俄乌冲突长期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则有“欧洲粮仓”的称号。
从数据上来看,2021年俄乌两国玉米、大麦、小麦的出口量分别占到全球出口量的16%、29.6%和25.7%,葵花籽油占比更是高达76%。
如果俄乌冲突长期存在,将直接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供应链,由此小麦、玉米的期货价格一路高涨。
1.2从国内看,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态势一是粮食需求总量不断上涨。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粮食问题的解决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粮食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粮食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种植结构问题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主要由小农户生产,种植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优势,难以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升级。
同时,由于地区差异和环境影响,农民种植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缺乏统一技术指导,也影响到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管理模式,提高农民种植技能和农业管理能力,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但是农田占比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能力。
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农地流转和撂荒现象日益严重,也加剧了农地资源短缺。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效改善农民土地授权体系,保障农民利益。
此外,还需要通过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和增加农业投入,积极扩大农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量。
三、气候灾害防范问题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风险日益增强,如干旱、洪涝、台风等天气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自救自卫能力和对应急措施的应对能力。
同时,还应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提高耐旱、抗灾、高产的能力。
四、农业生产成本问题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一个因素。
一方面,农业生产资金短缺,不能购买高质量的种子、化肥和农药;另一方面,农业价格波动大,农民得不到有效的收益。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农业补贴、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保障农民利益;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和督查,保护消费者权益。
总之,粮食安全不仅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农业投资,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农业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管,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于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关于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粮食生产、储存、流通和消费等方面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一、粮食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1. 种植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业面临农村人口减少和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导致种植结构单一。
大量农田荒芜或者种植一种单一农作物,使得产量无法达到最大化。
对策建议:加大对农业科技和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转变种植观念,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农产品品质安全问题:部分地区存在违规使用农药、化肥等问题,农产品品质安全受到威胁,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降低。
对策建议: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安全。
二、粮食储存环节存在的问题1. 储粮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地区的储粮设施老化严重,储粮条件差,容易导致粮食湿度增加、虫害滋生等问题,影响储粮质量和数量。
对策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新和改进储粮设施,提升储粮条件,确保粮食质量和数量的安全。
2. 粮食滞销和浪费:由于粮食储存能力不足和物流配送问题,部分粮食滞销和浪费,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对策建议:改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能力和效率,加强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物流衔接,减少粮食滞销和浪费。
三、粮食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1. 不规范的监管和管理:个别地区存在监管不力,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导致粮食流通环节存在风险。
对策建议:加强对粮食流通环节的监管和管理,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的流通环节监管机制,提高粮食流通的可追溯性。
2. 信息不对称:部分农民和合作社缺乏市场信息,无法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
对策建议:加强农民培训和信息传递,提供市场行情和销售指导,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生产和销售。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1. 粮食生产不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不断增加,而粮食生产受到土地、水资源、气候变化等自然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2. 粮食浪费严重:在生产和消费环节,粮食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浪费而损失的粮食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3.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部分地区粮食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4. 粮食价格波动:受市场供求、政策调控等多种因素影响,粮食价格波动较大,给农民收入和消费者购买带来压力。
5. 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影响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相关建议:
1. 加大粮食生产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节水灌溉、抗旱育种等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2. 严格粮食流通监管:加强粮食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粮食走私、倒卖等违法行为,确保粮食市场的稳定。
3. 建立粮食储备制度: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确保在遇到
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调配粮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 倡导节约粮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约粮食的意识,减少粮食浪费。
5.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6.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高效、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7.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保障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国粮食安全解决措施和对策
中国粮食安全解决措施和对策
中国粮食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中国正在采取一
系列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1.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通过加大投入,优化农田布局,推广高效耕作技术,提高农业
机械化水平等手段,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2. 增加种植面积:通过土地整合、改造、开发等措施,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产量。
3. 推广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水平,提高作物抗病
虫害能力,增强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4. 支持农民参与粮食生产:通过改革农业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种植意愿及积极性,鼓
励农民参与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农业灌溉、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
投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利用率,确保灌溉供水稳定。
6. 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加强粮食收储管理,建设和完善粮食储备设施,提高应
急储备能力,确保粮食供应有保障。
7. 打击粮食浪费:加强粮食节约和合理利用,鼓励粮食加工企业、餐饮业等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8.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生
产过程中的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9. 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产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等,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粮食生产意愿。
以上是中国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上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和对策,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关于粮食安全的几点重要解决方法
关于粮食安全的几点重要解决方法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导致10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一些粮食产量和储备量较少、几乎完全依靠进口的国家,粮食安全风险陡然增加。
数据显示,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保证3个星期的粮食储备量,而中国的粮食储备为6.7亿吨,相当于储备了一年的粮食,但在粮食进口中,大豆占85%左右,而从巴西、美国进口的大豆占进口总量的85%左右。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如何?粮价和种源是不是被外国粮商控制?中国现阶段的粮食安全某种程度上主要是大豆安全。
而大豆安全的背后又反映出中国粮食隐形自给率仅70%等深层次问题。
隐性自给率70%,自2012年以来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一直保持在80%以上高位。
“大豆加工后的豆油和豆粕,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食用植物油和畜禽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大豆卡脖子问题和芯片卡脖子问题一样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一、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要粮于技、储粮于友、藏粮于地、生粮于海、产粮于山、取粮于改、节粮于用、稳粮于共同体。
“要粮于技”,就是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提高粮食单产与粮食生产效益;“储粮于友”是指我国要与友好国家或地区,通过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合作生产基地,确保建成约10亿亩耕地的粮食“供应链”;“节粮于用”,是指减少粮食在收获、储藏、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浪费,力争提高粮食利用效率5%左右等等。
二、在降低大豆对外依存度方面,是启动“进口大豆替代工程”。
比如,利用闲置耕地、非粮食用地种植1亿亩蛋白质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藜麦,发展副科牧草等措施,使大豆进口量减少1/3左右。
三、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黑土地(东北平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基于科学的保护性利用在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被提到了优先启动重点专项。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为此,我们应严格控制土地扰动性开发,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确保耕地面积的不减少。
同时,还需要实施科学耕作,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其次,我们需要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力度。
水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水资源总量有限,且分布不均衡,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为此,我们应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采取科学的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同时,鼓励农民发展节水型农业,提倡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减少浪费。
第三,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
农业结构落后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
为此,我们应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研究与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模式,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素质。
第四,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为此,我们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同时,应加强农村电商和物流网络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第五,我们需要加强粮食储备和管理。
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此,我们应加大粮食储备的力度,确保粮食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同时,要加强粮食的质量监管和管理,加强对粮食产地、收购、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土地资源减少、水资源紧缺、气候变化、农业结构落后等多方面的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应采取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大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强粮食储备和管理等对策。
通过综合施策,我们可以有效应对粮食安全挑战,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
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13 亿人口的大国,重视粮食生产尤为重要。
我国粮食从整体上看是安全的,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
但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应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安全问题误区对策1 粮食安全的内涵所谓粮食安全,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要的粮食。
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进一步表述,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的挑战2.1粮食消费持续增长一是人口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增加了需求。
过去10 年,我国人口净增加9000多万人。
目前,全国外出务工和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有2.3 亿人,过去这些人在农村种地、养猪,现在已经变成买粮、买肉吃了。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
过去10 年,城乡居民购买食品的支出增加了80%以上,人均消费食用油增加了2 成、肉类增加了3 成、水产品增加了6 成、奶类翻了两番。
三是工业发展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九五”期间工业用粮年均增长3.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5%。
2.2 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受非农建设用地及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农业耕地尤其是优质肥沃的耕地数量逐年有不同程度减少。
据有关资料表明,1996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151亿亩,2003年下降到18.151亿亩,短短7年时间减少了1亿亩。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问题:
1.粮食生产能力不足:农民不愿意使用新技术,非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产量低下。
2.贮存和物流管理能力较差:缺乏先进的农业设施和储存仓库。
3.农产品质量不达标:农民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指导和科技支持,很难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4.价格波动:农民的劳动所得和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波动较大,增加了他们的风险。
整改措施:
1.提高农产品物流和储存管理水平,改善粮食质量和营养成分。
2.提高农民总体素质,推广适合当地的现代化耕作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
3.建立先进的农业信息系统,加强全面监测和预警。
4.加强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充分考虑农民的收益,创造有益的投资环境。
5.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质量控制和监管。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和粮食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粮食生产和供应面临着诸多挑战。
目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有力的对策进行解决。
一、粮食资源的短缺目前,中国的粮食产能已经到达了世界最高水平,但由于人口逐年增加和农村劳动力流失加剧等因素,加上大气污染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粮食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因此,中国的粮食资源十分稀缺,急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大资源投入,提高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保证粮食的生产与供应。
二、种植结构的失衡虽然中国拥有世界最高的粮食产出能力,但面对市场需求时却表现出不足的一方面就在于其种植结构失衡。
目前,中国农民主要靠种植两个作物之间轮作来保持土地的肥力,而这种作法已经许多年没有改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这种种植方式给种植者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三、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中国的粮食市场还存在价格波动大、供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些与市场体系不完善密不可分。
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粮食价格的不透明,许多粮食企业存在贪污和非法获利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资源浪费。
四、粮食储备与流通难题中国拥有大量的粮食储备,但由于储备粮流通难度和成本较大,致使储存效果差,并且将粮食浪费和浪费的情形发生得更加严重。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应尽快建立超市储备库,同时对粮食流通网络实施全面、高效的信息化管理。
五、粮食安全管理体系的薄弱中国的粮食安全管理体系即使是在全球范围内也属于中等水平。
因此,需要着手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管理体系并从国家层面进行具体的管理。
建立一系列严密的监管制度,包括安全化肥、植保措施、环保水准、粮食品质控制等各个方面。
六、粮食出口难度中国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但其粮食出口难度较大,因此许多粮食企业的出口业务往往受制于其他国家。
这说明了中国需要加强对出口方面的管理和改革,主要包括出口政策的调整以及粮食出口的劳动力资源更充足。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和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率逐年提升,一方面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我国粮食安全的负担。
粮食供求矛盾、产量下降、土地利用率提高等问题对中国粮食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我国应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和自给率。
粮食种植面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增加粮食种植标准,提高粮食产量。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协调种植结构,扩大合理种植比例,并鼓励科学种植模式的发展,如绿色种植模式等。
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也必不可少。
政府可以促使农民先进农业技术和完善的粮食生产体系的培训,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正确利用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性,增加农田建设和生态化建设等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
其次,保障粮食存储和管理体系更加严格。
在建设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应加强监管,建立强有力的粮食流通标准。
相应地,可以多渠道建立一些大型的粮食储存仓库,统一策划,统一管理;解决储存设施的不足,为贫困地区提供粮食存储设备,以确保粮食存储的完整性和安全。
在疫情期间,政府应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粮食质量检验,提高检验水平,尤其是保证餐桌食品质量安全。
再次,增加进口和粮食生产流通。
国际贸易可以为国内供应不足的粮油、棉布等物资提供更多选择。
因此,可以加强与外国政府的贸易谈判,促成大量低廉的进口商品流入国内市场。
在粮食流通方面可以选拔市场领袖,给与相应的资助和质量保障,承担相应的政府监管责任,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社会信任体系,不仅可以保证粮食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再次保证粮食稳定的价位。
最后,应该加强粮食宣传教育。
只有让人们真正认识到粮食安全的实际重要性,才能从社会上形成出一个高度重视粮食问题的共识。
因此,政府可以在各种互动平台上加强粮食安全的宣传,鼓励人们从平时的生活中做起,采用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并倡导人们践行生态农业、投资自然农业,建设绿色中国。
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
INDUSTRY THINKING | 行业思考摘要:粮食安全问题关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非常重要。
文章通过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可知,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包括粮食发展方式比较传统、耕地与人口矛盾突出及国内外粮食供需紧张等方面。
基于此,可以 通过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实施粮食战略工程、调动务农群众的枳极性和加强粮食领域的国际合作等对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国家粮食:粮食安全;安全问题;安全保障:对策I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文/袁航众所周知,我国在长期的发展工作中对于粮食安全方面 是非常重视的,这也是我国能够顺利且稳定地发展到如今的 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现阶段的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还存在着比 较多的问题,例如耕地的面积每年都在不断降低,务农人员 的年龄也逐渐步入老龄化等。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并试图提出一 定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或者对策,以促进国家内部的粮食安 全方面的发展,力求在实践层面为国内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 更多的裨益,在理论层面丰富己有研宄成果。
1.现阶段国内粮食安全方面的现状我国目前正处于体制转型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中,农村地方发展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使得现 阶段的国内粮食安全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粮食安全工 作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在此就将对现阶段国内粮食安全方面 的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方面提供 一定的借鉴。
1.1粮食安全发展方式比较传统一方面,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时期,为了促进国内的农业 的发展,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在当时的发展时 期,这种制度使得国内的农民群众能够获取到切实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内的农业经 济以及粮食安全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然而,这种传统的 农业发展方式是比较粗放的,也就是说,这种方式不利于统 一且集中的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社会的发展也对农 业发展以及粮食安全提出了崭新的要求,这使得现阶段国内 粮食安全方面的工作遇到了比较大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2020年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2020年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
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
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
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
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
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
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5.5亿吨。
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4.3亿多吨。
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
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
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
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
因此,我们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国际市场也不可能解决13亿中国人的粮食问题。
我们必须立足于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二、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1.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减少,这必然导致农业的总体生产能力下降,产量难以提高1.1农业用地的面积不断减少,质量下降。
随着城市的扩张,工业建设用地、商业住宅用地、城市绿化、公路建设用地等都占用了大量肥沃的农地,汽车业的发展,各地开发区的盲目占地,都导致耕地面积的急剧下降。
不断扩大的沙漠化面积,西部的退耕还林,又占用了大量土地。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土地上进行高附加植的水果和蔬菜的种植,导致粮食用地的进一步减少,农业的比较效益过低,中西部大量土地被抛荒。
除了量上的减少外,农地的质量下降更为突出,由于生态破坏,地下水和灌溉井的枯竭,大量土地被抛荒或变成旱地;长期的乱施化肥和农药,也造成全国范围内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1.2农业投入劳动力的不足且质量低下。
在农村,农民依然很多,但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入城镇打工,真正留在农村的绝大部分是劳动能力较差的老弱妇孺。
在中国农业依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背景下,大量劳动力的投入依然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种生产模式中,一个核心家庭一般最多只能耕种10亩土地。
随着农村青壮劳力的大量流失,有效劳动的供给不足,使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难以维持,导致土地大量抛荒或粗放经营,必然影响到粮食的生产。
另外,那些留在农村的农民大多文化水平不高,能力较低,其中90%的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50%的为小学及以下,这也必然影响到农业产量。
1.3农业的弱质性使然。
由于农业是一种弱势产业,相对而言平均利润较低,风险较大,因此,很少有资金从别的领域转向农业,相反随着国有大中型银行纷纷撤出农村,金融政策的城市导向,导致了农业资金单向地向城市流动,使农业发展的资本瓶颈更为突出。
(4)农业单产的下降。
由于土地质量的下降,水资源的枯竭,农业基础设施的老化,劳动力投入的质与量下降,必然导致农业粗放式经营,粮食单产在一些地区大幅下降。
这样,随着各种生产要素从农业领域单向地向外流动,导致要素投入不足,使农业生产陷入困境。
2.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的需求成刚性增长,导致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加剧据1996年国务院中国粮食白皮书的预测,在未来的20多年里,虽然中国人口出生率可能从1978年的2.4%下降到2020年的0.2%,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惯性将持续到2030年左右,届时中国人口可能将达到16亿的峰值,其间每年人口净增约1100万左右,按现在的标准计算,大约每年需增加500万吨的粮食供应量,2030年大约需要6.4亿吨左右的粮食供应。
另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将由低蛋白质的谷物、蔬菜为主转为营养更为丰富的畜类、蛋类、鱼类、奶类产品,而这些高营养的食物需要更多的初级粮食转化,这样,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人均粮食的消耗量也会增加,这也增加了对粮食的总需求量。
3.依靠国家储备和从国外进口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粮食供需的缺口的可能性不大,且有较大风险国家储备粮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通过将丰年供给过剩的粮食储存起来,以备欠年之用;二是从国外进口以防止国内粮食的供给不足。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粮食可能长期供给不足,国家粮食储备将主要依赖进口。
从现实的供应能力来看,世界粮食市场上粮食供应潜力有限,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增产能力有限,增产成本大。
但随着世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中国人口众多,如果对国际市场依赖过大,其风险太大,并且,世界粮食生产有很大波动,进一步增加了供应风险。
三、当前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几个认识误区1.亚洲人的饮食习惯与欧美人的饮食习惯不同,因此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
有人认为,亚洲人习惯于以谷物和蔬菜消费为主,欧美人习惯于以奶制品和肉类消费为主,因此,中国人的消费不可能像西方那样增长。
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将会有一个由快到缓的增长过程,其消费结构也有一些改变,高营养食品消费的比例将会有所提高,当人均消费肉类达到年60公斤时,这时消费比例将会趋向稳定,人均粮食消费量将基本平稳,变得与日本的消费模式类似。
这种理论听起来有些道理,然而却并不真实,因为三、四百年前欧美人的消费习惯不可能也以肉类和奶类为主,人的消费习惯会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因此,断言亚洲消费模式将不会改变是缺乏根据的。
2.认为当前的主要问题还是转移农民,只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适当地刺激,农村过剩劳动力就能被充分利用起来,增加粮食产量。
这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确实是正确的,但现在这个问题并不成立。
因为随着沿海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大量有效劳动力流入城镇,致使很多地方存在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如果不改变农业的生产模式,我们就很难改变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的零和搏弈。
只有改变当前农业生产模式,变劳动密集型农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由劳动力量的投入转变为质的投入,才能变零和搏弈为双赢搏弈。
3.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耕地的增加潜力很大。
这也是一种错误认识,中国国土确实辽阔,但平均到13亿人口就很少了,并且过于贫瘠,大漠、戈壁、冻土,高山,沙漠化,盐碱化,缺水,使中国耕地质量低劣。
虽然各地可能少报了一些耕地面积,但和中国每年因工业化、城市化而减少的肥沃土地的数量相比,并不值一提,这些大部分是一些质量差或开发难度较大的土地,其生产潜力极为有限,如果再考虑到中国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的话,中国耕地的增长潜力则更为有限。
4.迷信于市场经济,执著于比较优势,主张中国应该通过国际贸易来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
有人认为,中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应该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养殖、花卉、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放弃低附加值的粮食的自给自足,让比较优势来决定中国的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国际贸易来调节国内供求。
从理论上来说这没有错,但粮食是一种战略品,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独立,不可能依赖国际市场来满足。
因此,比较优势不适用于中国的粮食问题。
5.满足于现有的农业政策,认为渐进的改革可以确保粮食安全。
我们应该看到,农业政策的伸缩性不大,如果没有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经营,只治标不治本,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粮食安全将不断恶化。
四、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必须标本兼治1.实行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的生产效率。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虽号称地大物博,但真正的宜农耕地并不多,加之20多年来摊饼式的城市化,粗放式的工业化,盲目的开发区建设都导致耕地锐减。
因此,要保证耕地供应和粮食生产,就必须改变我们的城市化、工业化模式,对开发区进行综合治理,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遏制耕地锐减趋势。
此外,土地的低效利用也是限制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土地产权改革,加大产权的保护力度,来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业的人力资本投入。
从当前和将来的农业发展趋势来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不可逆转,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模式难以维持,只有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转变,提高单个农民的生产率,才能扭转粮食生产不断下滑的趋势。
然而,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受到农民文化水平低下的严重制约,只有不断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入,快速提高农民素质,才能解决这个瓶颈问题,顺利实现转型。
要提高农民素质,除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之外,还必须彻底改革原有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农村教育面向农村的现实需要,更好地为农村服务。
3.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扶持。
农业本身是一种弱势产业,加之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和“剪刀差”的压榨,中国农业已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必须通过外部输血来恢复元气。
一方面,政府必须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制投入大量资金,以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改变当前对农业发展极端不利的金融政策,提高农民的信用额度,对农资贷款进行补贴和担保,为农业投资提供优惠待遇,以促进外部资金向农业的流入,缓解农业发展中的资金紧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