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三江教案
笠翁对韵(三江四支)说课讲解
步辇对徒杠:辇(音捻),古时用人力拉的车,步辇,古代皇帝乘坐的 人力拉的车。徒杠,徒是徒步行走的意思,杠(音纲,古有此音), 本指抬轿用的杠棒,这里借代轿子,徒杠就是轿子亦指只可容人步行 通过的木桥。
将帅一道,伐灭了后蜀、南汉、南唐、及北汉等五代时的地方割据政 权,帮助宋太祖统一了天下。 三筑高城众敌降:初唐张仁愿,中宗朝人,曾统领朔方军与突厥族的侵 扰进行斗争,筑三座高城威震突厥,使突厥不敢过山牧马。
【小故事】 曹彬称病 宋将曹彬攻打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即将攻克的时候,突然说生病
了。所有的将领们非常惊讶,全部都来看望病情,希望能早日康复。 曹彬说:“我的病不是打针吃药能治好的,只有你们大家共同表态, 发誓在城攻下的时候,不滥杀一个人,那么病就好了。”将领们答应 了,立即烧香发誓,第二天曹彬就说他的病好了。到了金陵攻克的时 候,城中十分安定,百姓如同平常一样。
笠翁对韵
清·李渔 【上卷】.三江 四支
《笠翁对韵》 清·李渔 【上卷】 三江
qíduìǒu zhī duì shuāng dàhǎi duìcháng jiāng 奇 对 偶 ,只 对 双。 大 海 对 长 江。 jīn pán duìyù zhǎn bǎo zhú duìyín gāng 金盘对玉盏 宝烛对银 釭。 zhū qī kǎn bìshā chuāng wǔ diào duì gē qiāng 朱 漆 槛 ,碧 纱 窗 。 舞 调 对 歌 腔 。 hàn xīng tuī mǎ wǔ jiàn xiàzhù lóng páng 汉 兴 推 马武,谏 夏 著 龙 逄 。
三 江 ·其 二
yán duì mào xiàng duì páng lóng niǎn duì tú gàng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掌握对仗和押韵的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笠翁对韵》的知识,创作简单的对仗和押韵的诗句。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笠翁对韵》的文本,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提高合作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笠翁对韵》,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学生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笠翁对韵》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对仗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对仗和押韵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笠翁对韵》的内容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理解。
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学和对仗押韵有一定的兴趣,但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掌握对仗和押韵的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笠翁对韵》的知识,创作简单的对仗和押韵的诗句。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笠翁对韵》的文本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创作活动的参与和表现。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教师对《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和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如PPT和视频,展示《笠翁对韵》的文本和相关的文学素材。
提供在线资源和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5.1 导入通过引入古代对仗文学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笠翁对韵》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回顾对仗和押韵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2 教学内容展示分阶段讲解《笠翁对韵》的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对仗和押韵的手法和效果。
结合具体诗句,讲解对仗和押韵的技巧,并示范创作过程。
《笠翁对韵》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一东)。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国学笠翁对韵教案
国学笠翁对韵教案
教案名称:国学笠翁对韵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国学经典《国学笠翁》中的对韵内容和意义;
2. 学习对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国学笠翁对韵的内容和意义,对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难点:对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
1. 《国学笠翁》相关课文和资料;
2. 对韵的相关知识和例子;
3. 诗歌创作的范例和指导。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国学笠翁对韵的诗句和解释,引导学生了解对韵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讲解:介绍国学笠翁对韵的背景和意义,讲解对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何通过音韵和意义上的对比来创作对韵诗歌。
示范:老师示范一些对韵的诗句,并解释创作的过程和技巧,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对韵的运用。
练习:让学生进行对韵的练习,可以通过给定的词语进行对韵创作,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
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对韵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总结:总结对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强调对韵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和美感。
作业:布置对韵诗歌创作的作业,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练习和创作。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延伸: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国学笠翁对韵的讲座或深入探讨,拓展学生的国学知识和文化视野。
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诗歌鉴赏和创作书籍,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对韵诗歌的创作水平和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激励学生继续提高。
《笠翁对韵》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一东)。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掌握一些生字的写法和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的写法和含义。
(2)对仗句式的运用和创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笠翁对韵》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生字的讲解和示范。
2. 学生准备:(1)预习《笠翁对韵》。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笠翁对韵》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笠翁对韵》的韵律特点。
2. 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笠翁对韵》。
(2)挑选学生上台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3.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
(2)分组讨论,分析对仗句式的特点和作用。
4. 字词讲解(1)讲解《笠翁对韵》中的生字。
(2)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朗读和背诵,巩固所学。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笠翁对韵》的朗读和背诵。
2. 运用所学的对仗句式,创作一句诗句。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对《笠翁对韵》的朗读、背诵和对仗句式的理解情况。
(2)课后收集学生的诗句创作,评价其对仗句式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2. 终结性评价:(1)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笠翁对韵》的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笠翁对韵》教案
《笠翁对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掌握一些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笠翁对韵》的朗读和背诵。
2. 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 学习《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及其正确书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掌握《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笠翁对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 分析法: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笠翁对韵》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笠翁对韵》,让学生感受其韵律美。
3. 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讲解其特点和用法。
4. 学习《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讲解其正确书写和用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仗句式的应用和对生字词的掌握。
国学教案笠翁对韵
国学教案笠翁对韵教案标题:国学教案《笠翁对韵》教案目标:1. 了解《笠翁对韵》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 学习和理解《笠翁对韵》中的词句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创设一个情境,介绍《笠翁对韵》的背景和作者杨万里,让学生对这首诗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诗歌的标题《笠翁对韵》,并让学生猜测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核心内容:1. 分段解读《笠翁对韵》的词句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自己理解的诗歌内容和主题进行交流,并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手法对诗歌的美感和表达效果的影响。
4.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自由创作一首与《笠翁对韵》主题相关的诗歌,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与《笠翁对韵》相关的舞台剧或短片,让学生通过表演和影像的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总结自己对《笠翁对韵》的理解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我们的启示和意义,鼓励学生将诗歌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笠翁对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表演作品,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杨万里的《笠翁对韵》原文和翻译。
2. 课堂展示素材,如图片、音频等,用于引入和诗歌欣赏。
3. 小组讨论和创作的工具和材料,如白板、纸张、笔等。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避免简单的灌输式教学。
2.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如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表演等,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笠翁对韵》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一东)。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澧县第一完全小学戴璇教学内容:《笠翁对韵》——三江教学目标:1.学习《笠翁对韵》“三江”的内容,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理解文本内容。
2.通过原文,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体会祖国传统文化丰富的意蕴美。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原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内涵,学对对子。
一、导——引韵文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这节课就以故事开始吧。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朝代,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分为两个阶段,大家知道是哪个朝代吗?(宋)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战争一直没有停止,有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名字叫曹彬,他曾同潘美等将帅一道,伐灭了后蜀、南汉、南唐及北汉等五代的地方割据政权,帮助宋太祖统一中原和南方地区。
人们用这们一句话来纪念他的英勇无畏:四收列国群王服2.历史上,像这样的人物还不止他一个,在唐朝,有一员大将,他骁勇善战,与突厥人作战,建立了三座受降城以威镇北边的敌人,使突厥人不敢过山牧马,他就是张仁愿。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句话:三筑高城众敌降3.清代诗人李渔把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编成了一个对子: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4.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笠翁对韵》——三江二、读——读韵文(一)自读韵文。
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学。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原文。
(2)画一画,画出文中压韵的字。
(3)想一想,这首韵文中还讲了哪些故事。
2.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读的情况,读准字音,读得流畅,比一比看,谁字音读的正确,也读得较通畅。
3.看来大家都读得比较正确,这一句比较难读要注意的: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4.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最后押韵的那些字。
(双江釭窗腔逄降邦)都在一个短句或一个长句最后还是开头?5.你会发现押韵的字都在最后。
你还会发现不断重复的一个字,那就是:对6.按字对读,我们换一个方式读。
一个字相对的请读:奇对偶,只对双。
《声律启蒙》 三江 教案
声律启蒙三江3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韵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根据节奏进行朗,体会音韵的形式美。
2、图文结合理解大意,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苏武牧羊,庄周活鲋。
3、完成诗配画。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
生齐诵《声律启蒙》三江第二节。
抽生试背三江第二节内容二、初读感知。
1、老师带领学生逐句读三江第三节内容,纠正读音。
2、播放凯叔朗读范本,生跟读。
3、生齐读三江第三节。
三、图文结合理解,学习第一部分。
1、根据图片和老师的讲解,学生理解并背诵“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
”注解:1.铢(音zhū):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分之一两为一铢。
2.华岳:西岳华山,在陕西西安府,华阳县。
【译文】铢和两相对,单和双相对,华岳和湘江相对。
4、指名读、分小组、齐读等形式读第一句。
5、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寒缸。
注解:朝(音zhāo):早晨。
禁:古代晚上禁止在外边行走,称禁夜。
此处引申指夜晚的意思。
禁鼓:晚上报时敲鼓。
宿火:隔夜未熄的火。
缸:《声律启蒙与诗词格律详解》写作“(gāng)釭”,注解:“原文作‘缸’疑误,当作‘釭’。
釭,灯。
【译文】早朝时用的车和宫中宵禁时敲的鼓相对,隔夜的火和冰冷的烛台相对。
6、一二句连起来读,小组PK,帮助背诵。
5、图文结合,理解“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
”。
青琐:原指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后借指借指宫廷,泛指富贵人家的门窗。
闼(音tà):门,有时特指宫中的小门。
碧纱窗:装有绿色薄纱的窗社:社稷的简称。
【译文】刻有青色连环花纹的宫门裱糊绿色窗纱的窗户,汉朝社稷和周代国邦相对。
7、复习第一部分所学的内容,背一背,比一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复习第一部分内容,指名背诵、齐诵。
二、学习第二部分内容,了解典故。
1、图文结合,理解“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
”摐摐:钟声【译文】笙箫吹奏出的乐曲呜咽婉转,钟鼓敲出的巨响震彻四方。
2、齐读“主簿栖鸾名有览”。
【译文】东汉时的仇览做主簿时,胸有鸾凤的志向。
《笠翁对韵》教案
《笠翁对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结构和韵律特点。
(3)学会运用对仗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2)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结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进行对仗创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结构和韵律特点。
(3)运用对仗技巧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1)对仗结构的运用。
(2)韵律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笠翁对韵》的内容和结构。
(2)了解对仗技巧和韵律知识。
(3)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笠翁对韵》。
(2)了解对仗和韵律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朗读《笠翁对韵》选段。
(2)简要介绍《笠翁对韵》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对仗结构:(1)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结构。
(2)举例说明对仗的规律和技巧。
3. 学习韵律特点:(1)讲解韵律的基本知识。
(2)分析《笠翁对韵》中的韵律特点。
4. 创作练习:(1)分组进行对仗创作练习。
(2)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的情况。
2. 学生对《笠翁对韵》中对仗结构和韵律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仗创作的创新能力和韵律把握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笠翁对韵》中的对仗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对仗技巧和韵律知识。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创新能力。
4. 运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创作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年级诵读《笠翁对韵》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课文中的对仗和韵律特点。
(3)掌握一些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对仗和韵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课文中的对仗和韵律特点。
(3)掌握一些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对仗和韵律的运用。
(2)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对仗和韵律,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笠翁对韵》。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学资源:生字词卡片、对仗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笠翁对韵》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对仗和韵律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对仗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对仗和韵律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帮助学生理解。
4. 互动环节(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对仗和韵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分享展示: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5.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对仗练习,尝试自己创作对仗句子。
(2)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记忆。
声律启蒙.三江 教案
声律启蒙三江·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韵文,读准词文中的生字新词,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并找出韵脚、平仄规律,体会音韵的形式美。
(重点)2、结合译文理解三江第一节大意,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走近历史人物世祖刘秀、夏桀等,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
(难点)3、“秋雨潇潇”,去校园寻找秋天,培养孩子观察、表达的能力。
4、活动设置:(1)校园寻秋(2)童手画秋教学课时:三课时准备:水彩笔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
1、课前播放音频【1】和PPT【3】第一页。
2、生自由诵读《声律启蒙》二冬第三节。
二、初读感知。
1、借助书本上的注音,生自由读三江第一节的内容,注意较为复杂的字。
2、认识带拼音的生字,师正音并范读文本。
3、播放凯叔朗读范本【2】,生跟读。
4、生齐读三江第一节。
(后播放【5】学生跟读)三、图文结合理解,学习第一部分。
【3】1、(PPT第三页)师生合作读2、根据老师的讲解,理解并背诵“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第4页至第7页)3、指名读、分小组、齐读等形式读第一句。
第7页有巨海和长江的动态图,可通过讲解,使学生形成视觉记忆,便于低段的孩子理解。
4、结合图片,教师讲解,理解“蓉裳对惠帐,玉斝对银缸”。
(第8页至11页)5、一二句连起来读,小组PK,帮助背诵。
6、理解“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第12页至14页)讲解:釭:原文作“缸”,疑误。
东汉刘熙的《释名》说,函谷关以西的方言,称箭簇为“釭”。
金釭,金属铸成的箭头,只有此义方能与“宝剑”构成对仗。
6、前三句连起来读,表扬能够背诵的孩子。
7、图文结合,理解“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第16页至18页)社稷:国家。
社和稷分别指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庙,是国家最重要的神庙,故用以代指国家。
8、结合图片与老师的故事讲解,师带领学生读“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
”了解这两个典故,了解历史人物。
单独背诵此句。
故事一:出自《后汉书·马武传》。
笠翁对韵三江教案
笠翁对韵三江教案教案标题:笠翁对韵——三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掌握《笠翁对韵》这一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笠翁对韵》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分析《笠翁对韵》的内容和主题。
3. 解读《笠翁对韵》中的诗歌和词作。
4. 学习和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写作技巧。
5. 创作个人的诗歌或词作。
6. 分组合作,共同创作一段《笠翁对韵》的朗诵或戏曲表演。
教学步骤:第一课:引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引入《笠翁对韵》这一古代文学作品。
2. 提问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了解和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第二课:背景介绍与内容分析1. 向学生介绍《笠翁对韵》的作者范仲淹及其创作背景。
2. 分析《笠翁对韵》中蕴含的哲理和艺术特点。
3. 学生提问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于作品内容的理解。
第三课:诗歌和词作解析1. 阅读并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几篇代表作品,解读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学生进行模仿或创作自己的诗歌或词作。
第四课:古代诗歌写作技巧1. 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写作技巧,如韵律、字数等。
2. 学生进行练习,写作一首符合古代诗歌形式的作品。
第五课:分组合作创作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笠翁对韵》中的诗歌或词作。
2. 小组成员合作,创作一段朗诵或戏曲表演,展示给全班同学。
第六课:总结和展示1. 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2.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回顾重点和难点。
3.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出问题和反馈。
教学评估:1. 平时观察学生的参与状况和课堂表现。
2. 阅读理解题:针对《笠翁对韵》的相关问题。
3. 写作评估:评价学生的个人诗歌或词作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4. 分组演示评估:评价小组创作的朗诵或戏曲表演的合作和表现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引入课堂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小组互测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教学后记
指导朗读背诵,学会属对。
2、时事拓展
7、布置作业(1分)
教师进一步复习相关内容
8、教师寄语(1分)
抢答
读思
三江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汉兴推马武,夏谏著尨逄。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颜对貌,像对庞。步辇对徒杠。停针对搁竺,意懒对心降。灯闪闪,月幢幢。揽辔对飞艎。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酒量微熏琼杳颊,香尘没印玉莲双。诗写丹枫,韩夫幽怀流节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
2.理解属对的特征,初步学习拟写对联。
3.体会祖国传统文化丰富的意蕴美。
三、读文:(10分)
教师强调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
4、理解内容:(15分)
1、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
2、小组展示
教师加以评价
5、当堂测试:(5分)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二)
教师给予评价
六、链接中考(8分)
1、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三)
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校教案用纸(正页)
教师姓名
研修主题
课题
《笠翁对韵》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年级七年级授课来自期教学目标1.学习《笠翁对韵》“三江”内容,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理解文本内容。
2.理解属对的特征,初步学习拟写对联。
3.体会祖国传统文化丰富的意蕴美。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
学以致用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1.理解“三江”各句的内容;
2.背诵“三江”;
3.拟写任务单中的对联。
板书板画设计
笠翁对韵
三江-----ang
读---诵---写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激趣导入:看图猜诗词(4分)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抢答。
二、定向示标:(1分)
1.学习《笠翁对韵》“三江”内容,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理解文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