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野望》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野望》阅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8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答:(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答:答案:(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野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野望》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
..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格律严整的五言律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
B.首联交待了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
C.颔联和颈联写所见景物,颔联写动态近景,颈联写静态远景。
D.尾联抒发感情,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
【答案】C
【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意思是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夕阳的余晖。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意思是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
据此可知,颔联写静态远景,颈联写动态近景;
故选C。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13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崔颢《黄鹤楼》中既描绘了在黄鹤楼所见的远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抓住典型景物,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东皋(gāo)薄暮(bó)xǐ(徙)倚落huī(晖) 驱dú(犊) 采wēi(薇)崔颢(hào)千载(zǎi)燕然(yān)征蓬(péng)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薄:接近(2)徙倚欲何依徙倚:徘徊(3)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4)晴川历历汉阳树川:平川,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5)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6)使至塞上使:出使(7)单车欲问边问:慰问(8)长河落日圆长河:指黄河4.文学常识填空。
(1)《野望》的作者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故自号“东皋子”。
(2)《黄鹤楼》的作者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李白对此诗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
(3)《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尤善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02课内精读(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5.请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阅读赏析及达标练习《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主题: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1.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王绩《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五篇范文]
王绩《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五篇范文]第一篇:王绩《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王绩《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阅读训练】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二、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参考答案】一、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杜甫《野望》赏析及阅读答案
杜甫《野望》赏析及阅读答案野望(一)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⑴,南浦清江万里桥⑵。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⑶,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⑷。
野望(二)杜甫清秋望不极,迢递起层阴⑸。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野望杜甫阅读答案(七律篇):(1)“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答:比喻,以“风尘”喻战争。
(2)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
答:①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②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③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
(3)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
答:①“三城戍”“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④“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⑤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
野望杜甫翻译:(一)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远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二)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远处隐隐约约荡起层云。
水天相接空中一片明净,一座孤城呈现云雾深深。
秋风吹起枯叶更快脱落,眺望远山太阳刚刚下沉。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得晚,要知道昏鸦早已宿满林。
野望杜甫字词解释:⑴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
戍:防守。
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城:一作“奇”,一作“年”。
⑵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清江:指锦江。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
”这两句写望。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课后练习题(《黄鹤楼》+《野望》)(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课后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黄鹤楼》(一)【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
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
③民:指汉族人。
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
⑥过:苏轼的小儿子。
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B.盖竹柏/影也C.舍中/掩关熟睡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B.予欣然从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C.归.舍已三鼓矣/男有分,女有归.D.放杖而.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
B.【乙】文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C.【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
D.【甲】文中“闲”字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和些许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
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二)【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阅读练习
12..《野望》阅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8.分)........., .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答:..(.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答:..答案:...(.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8.分,意思对即可)....2.分)(共研读课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有一个习惯....................,.贴在..................,.总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备课本的首页上...............,.当看到要“指导.......,.作为“教学指南”。
《野望》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王绩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野望》诗歌赏析专项练习(word版有答案)
《野望》诗歌赏析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题。
(19分)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闲人。
6、本诗描绘出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败景象,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C.颈联运用浓墨重彩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8、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其中蕴含的意味。
(3 分)二、赏析《野望》,回答问题: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野望》王绩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野望》王绩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名句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野望》阅读练习附答案
《野望》阅读练习附答案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分,符全诗意即可)1.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用描述的语言表达出来,即说明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什么样的景物。
不需要详细品析。
2.抒发了悠然(闲适)惊喜(喜悦、宠爱大自然)之情。
(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2.试题分析:诗人的情感要从其描写的景物及特点来分析,有的还可以抓住诗句中诗人表达感慨的关键字词来直接体会。
本诗所写景物冷晴湾青山,景色明朗,尤其要留意的是诗人用了一个闲字,将这些结合起来理解,即可了解诗人心镜。
【解释】①一天:.指满天②晴湾:太阳照射的水边③野水:郊外的水【译文】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射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很多层叠起伏的峰峦。
我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欣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观察了青山。
【鉴赏】一天秋色冷晴湾,诗意颇可咀嚼。
秋色是无处不在的,而以一天形容之,更可见其漫无边际。
但是秋色本是虚无的,着一冷字,即令无形的秋色变得实在:晴日中的水湾已带上了寒意,那岂不是秋色溶入了水中?诗人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将无形的秋色与实在的晴湾结合起来,运用通感的手法,将视觉的秋色转换成感觉。
很多峰峦远近间,运用了白描手法,写秋色中远近凹凸的山峦重迭,始终伸到天涯。
前两句诗的境界比较开阔,一写水,一写山,引起下文,因此之后两句就从山和水生发开去,空来妙趣横生。
三、四两句的诗意很简洁:诗人登山是为了看水,而在水里却观察了青山的.影子。
但诗人很懂得诗贵有曲折的道理。
如这两句直接写水中见到青山之影,也就只是一般的写景状物。
而诗人却先以止山看水作铺垫,顺理成章地想,下一句应是写水,水之悠远、清亮,水上之草,水边之树都可以成为诗人描写的对象,但诗人却偏偏没有写水,还是回到写山上来,实在出乎读者之意料之外。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13课 诗歌理解选择题
八上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诗歌理解选择题班级:姓名:1.下列对《野望》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兼抒情,为中间四句写景作铺垫。
B.颔联写秋野动景,流露出作者的彷徨无依之情。
C.颈联四个动词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D.尾联用典,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内心的苦闷惆怅。
2.下列对《黄鹤楼》一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为()A.首联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B.颔联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C.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
“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
D. 尾联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3.下列对《使至塞上》一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为()A.诗歌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B.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现了边塞的“蓬”和“雁”的孤独,也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C.颈联描绘大漠雄浑的气势,使人隐隐感觉到一种孤独、感伤的情调。
D.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感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的本色。
4.下列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颔联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近景。
B.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这一句是长江近景的描写。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
部编8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8年级上册语文13 《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参考答案:《野望》一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二、《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
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三、《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
《野望》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中“野”为旷野,广阔的环境更加烘托了诗人跨马出郊时孤独感伤心境。
B.“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远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近景,远眺和近看相互结合,扣住了诗题中的“望”字。
C.尾联诗人“跨马出郊”“极目”本可能是为了排遣郁闷,却不料触动了对国家和个人际遇的种种感慨。
D.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自我审视,体现出杜甫一贯的沉郁顿挫诗风。
16.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15.(3分)B(“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景)
16.①感时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②思念诸弟之情: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牵挂不已。
③孤独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3 《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参考答案:《野望》一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二、《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
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三、《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野望阅读答案
野望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野望阅读答案野望阅读答案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野望》课后练习题(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课后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有所语.语:告诉B.佛印绝类.弥勒类:像C.念.无与为乐者念:想到D.怀民亦未寝.寝:睡觉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足肤皲裂而.不知B.左臂挂念珠倚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相与步于.中庭行者休于.树D.何.处无竹柏水何.澹澹3.对文中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A.他们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B.那些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C.那些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D.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A.景色之美B.朋友之乐C.赏水之趣D.贬谪之苦(二)【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绩《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2.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意对即可)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古诗词鉴赏”相关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