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杜甫》阅读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中考·语文 最新模考 (浙江专用)(解析版)
冲刺小卷11 古代诗歌阅读.1.(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19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九日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注】①陆处士羽:陆羽,唐著名茶学专家,与僧人皎然是朋友。
(1)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九日”这一天有______、_________的风俗。
(2)两首诗都以“九日和友人相聚”为题材,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不同,请作赏析。
【答案】(1)第1空:葛菊第2空:喝酒(2)《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运用对比手法,将俗人好酒与自己爱茶对比,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味。
《重阳席上赋白菊》运用比喻,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
【解析】(1)《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盫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荼香。
诗中提倡以茶代酒的茗饮风气,俗人尚酒,而识茶香的皎然似乎独得品茶三昧。
(2)《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好友见面,大多泛酒,在诗人眼里,“泛酒”为流俗,“茶香”才高洁。
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味。
《重阳席上赋白菊》题为“赋白菊”,诗开头却先道满园的菊花都是金黄色。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这是用陪衬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丛”更为突出,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点红色也就更加显目了。
“色似霜"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白菊皎洁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两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
”诗人由花联想到人,这一比喻紧扣题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结句“白头翁人少年场”,颇有情趣。
白菊虽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却与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运用对比手法,将俗人好酒与自己爱茶对比,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九日蓝田崔氏庄》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九日蓝田崔氏庄》含答案(2022·全国·高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1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按照诗歌节奏可划分为六层,层层变化,宛转自如,读来有顿挫起伏之感。
B.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表明诗人跟孟嘉一样显示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
C.颈联描山绘水,写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尽显峥嵘气势。
D.尾联中诗人虽已醉眼蒙眬,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万语千言。
12.有人评价这首诗说“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出之”,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1.B 12.①首联哀伤年华如秋老去,却强颜自宽,与友尽欢;②颔联悲叹满头短发萧疏,却强颜自嘲,请人正冠;③颈联感伤深秋高危萧瑟,却绘景豪壮,高峻挺拔;④尾联深忧病体难活长久,却借酒浇愁,醉看茱萸。
【分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表明诗人跟孟嘉一样显示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错。
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以孟嘉自比,合乎身份。
然而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而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显露出自己萧萧短发,反请人正冠。
颔联反用“孟嘉落帽”典故,传神写出杜甫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情绪。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意为:人已老去,对秋景更生悲,只有勉强宽慰自己。
今日重九兴致来了,一定要和你们尽欢而散。
诗人哀伤年华如秋老去,却强颜自宽,与友尽欢。
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意为: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自己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
这里反用“孟嘉落帽”的典故。
古诗词鉴赏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阅读练习及答案(浙江衢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上语文题)
浙江省衢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注】,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吹帽:东晋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
”“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述了诗人年华老去,面对着悲凉的秋色,勉强宽慰自己,恰逢重阳佳节,诗人来了兴致,希望和大家一起尽情欢乐。
B.颔联中的“羞”和“笑”二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在一起全然忘却烦恼的轻松愉悦情态。
C.颈联描山绘水,气象峥嵘。
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
D.尾联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下句用一“醉”字,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
12.有人以“词旨凄壮”(《唐诗归折衷》)评论此诗,试分析诗人表达“凄壮”之情的主要方法。
五、情景默写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表达了诗人无限深沉悲秋的情感。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之情。
(3)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选择老师不应该考虑地位的贵贱,年龄的长幼,而应该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写出诗人仿佛要远离人世,飞入仙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B12.①直抒胸臆,首联写人已老去,面对秋景更生凄切,在重阳节勉强宽慰自己提起兴致与友人尽欢。
杜甫——《九日》
杜甫——《九日》【年代】:唐【作者】:杜甫——《九日》【内容】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赏析】: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
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
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
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
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
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象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
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
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
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
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
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
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漂零寥落之感。
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
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
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
九日杜甫阅读答案
九日杜甫阅读答案【篇一:杜甫《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篇二:河北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新课标大联考(一)语文试题】ass=txt>语文试题(一)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
在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
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
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
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
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漩涡地带。
整个公元前3千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实际上,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的社会变化更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来有学者立足于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的史实,用“青铜革命”来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
《九日》赏析
《九日》赏析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诗鉴赏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
诗人回溯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
诗人客居异乡,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重阳秋色。
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显见于字里行间了。
颔联诗笔陡转。
重九饮酒赏菊,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因此也无心赏菊。
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似乎有些任性,反而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
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
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触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
诗人独自飘泊异地,日暮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如雨下。
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引起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
诗中用他乡与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
原来诗人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而是因为乡愁撩人啊!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漂零寥落之感。
上句由雁来感伤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
诗人一边诅咒“干戈”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抒发出更多的不满情绪。
这正是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这首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触发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
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
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显性情。
九日蓝田崔氏庄 阅读附答案
九日蓝田崔氏庄阅读附答案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①,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②远从千涧落,玉山③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莱萸仔细看。
【注】①吹帽:此处用“孟嘉落帽”的典故。
孟嘉,东晋名士、官员,其性风流蕴藉。
《晋书》记载:(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
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
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
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
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
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②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
③玉山:即蓝田山。
14、本诗表现了作者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15、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5分)
参考答案:
14、①怀才不遇,晚境凄凉。
诗人虽有孟嘉之才,现在却羞露短发,不敢与古人相比。
②强颜自宽,不拘形迹。
诗人欣慰赴约,宴会上得意尽欢,豁达乐观。
③心怀隐忧,借酒浇愁。
山水永恒,病体难料,想明年今日,自己还能健在吗?(每条2分,有道理即可)
15、①反衬(以乐写哀、侧面描写、以事写情):以兴至尽欢、笑请旁人为自己正冠,反衬(侧面表现)自己老境颓唐的悲凉;以山水无恙反衬人事无常。
②用典:用孟嘉落帽典故,以孟嘉风流蕴藉之态,反写自己悲凉、落寞。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拼一拼,写一写。
mó()天五yuè() yí()留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万仞.山(rěn rèn)羌.笛(jiānɡ qiānɡ)襄.阳(xiānɡ rǎnɡ)蓟.北(yú jì)满衣裳.(shɑnɡ chánɡ)涕.泪(tì dì)三、给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A.知道。
B.快要天亮。
2. 遗民..泪尽胡尘里。
()A.在金统治地区的宋朝老百姓。
B.在辽统治地区的宋朝老百姓。
3. 五千仞岳上摩天..。
()A.摩天轮。
B.碰到天。
4. 却看妻子..愁何在。
()A.男子的正式配偶。
B.妻子和儿女。
四、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1.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放歌”和“纵酒”这两种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狂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在喜庆之余急于还乡的心情。
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黄沙漫天的西北,守边战士身经百战,虽然身上的________磨穿了,但是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的敌人,_______________。
(2)从“黄沙”可以看出西北的气候________,“百战”而至“穿金甲”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表明战士们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五、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青年时期。
()2.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九日蓝田崔氏庄》《采桑子 扁舟去作江南客》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释]①蓝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
②强:勉强。
③倩:请。
④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
⑤玉山:即蓝田山。
⑥茱萸:草名。
古时重阳节,家家户户都要饮茱萸酒。
14.本诗所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节。
(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传神地表达诗人风雅洒脱的情态。
B.颈联从色彩、空间等角度写景,气势宏阔,又给人高危萧瑟之感。
C.尾联的“知谁健”表达了山水无恙,人事难料的深重的忧虑之情。
D.整首诗前三联对仗工整,抑扬顿挫;尾联,一问一答,意味深长。
16.首联情感的表达曲折多变,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4.(1分)重阳15.(3分)A16.(4分)示例:人已老去,是一悲,对秋景更生悲,诗人只有勉强宽慰自己。
今日重九遇见老友,姑且把悲伤藏起来,陪友人尽欢。
情感复杂而多变。
【赏析】:此为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
本诗首联就用对仗,读来十分婉转。
“老去”停顿,“悲秋”停顿,“强自宽”又停顿;“兴来”停顿,“今日”停顿,“尽君欢”又停顿。
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颔联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把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颈联更是不同凡响,描山绘水,气象峥嵘,尽显大师风范。
寥寥数语,既点出深秋的时令,又给人以高危冷峻之感。
诗句在豪壮之中透着几分悲凉之气,笔力挺峻,实在令人叹服。
尾联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意。
诗人抬头仰望秋山秋水,低头思索人生诸事,感觉山水无恙,而人事却难以预料,自己现在已经是头发稀疏的老人了,还能在人世间存活多久呢?于是他趁着酒醉时,把茱萸仔细端详,期待明年再来相会。
上句一问,含有悲天悯人之意;而下句的“醉看”,则鲜明地刻画出诗人醉眼蒙眬的情态。
九日原文及赏析
九日原文及赏析九日原文及赏析杜甫《九日》全诗赏析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以下是有关九日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日原文及赏析1原文: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翻译:今天云彩飘飘,景色迥然,流水更绿,青山更明亮。
我手携一壶流霞酒,采撷一朵黄菊花,欣赏这菊花凌霜不凋的品行。
这里山石偏僻,松树古远,快乐的管弦乐随风飘洒。
酒杯当明镜照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哥们,你们在那里?你们还好吗?赏析: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此诗是李白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
一二句写秋高气爽,三四句写饮菊花酒,五六句写庐山登高时的所见所闻,末四句写诗人的饮酒雅兴,流露出寂寞之感。
诗中反映了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也表现了诗人虽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却怡情自然的旷达襟怀。
诗中的“落帽”,涉及重阳登高的一个典故。
据《晋书·孟嘉传》记载,孟嘉是东晋权臣桓温部下的参军。
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今安徽当涂东南),他属下的官吏都参加游宴,并且都穿上整齐的军装。
不料一阵风来,竟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孟嘉自己并不觉察。
桓温便叫孙盛写了一段文章嘲笑他。
孟嘉看到文章后,也写了一段文章回答,而且写得非常优美,在座的人无不赞叹。
从此,“孟嘉落帽”变成一个著名典故,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纵情诗文娱乐的'神态。
李白在诗中引用这一典故和风流韵事,是欲说明即使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屡遭挫折,也还是保持着怡情自然“醉山月”的旷达胸怀。
九日原文及赏析2九日范仲淹〔宋代〕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完善译文及注释译文想像前代贤人一样在重阳佳节写诗,此时一枝枝的茱萸竞相生长。
杜甫《九日》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
②竹叶:竹叶青,酒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流寓西南,重阳节到来,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
B.颔联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于是迁怒菊花:“菊花从此不须开”!C.颈联诗人日落时分听到黑猿的啼声,晚秋霜天,白雁南来,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D.此诗语言自然流转,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直接发议论,丝毫不令人感到枯燥。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B,“迁怒”二字表述不当,情感太过浓烈。
诗人好像有些任性,恰好证明既喜饮酒,又爱赏菊。
诗人如此表达,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
16.①孤寂飘零之感。
首联“重阳独酌”,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
②思亲怀乡之情。
颔联中霜天秋晚,白雁南来,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
③伤时忧国的情怀。
尾联中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感情直接流露。
④贫病交加之痛。
(每点2分,三点共6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不吝惜给满分)。
九日杜甫阅读答案【《九日杜甫》阅读答案】
九日杜甫阅读答案【《九日杜甫》阅读答案】九日杜甫阅读答案九日杜甫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11 分)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14.颈联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么作用( 5 分) 15.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6 分)参考答案 14.“玄猿”他乡日暮,一声声黑猿的啼鸣,凄清哀怨(写出意象特点的 1 分),诗人漂泊异地,思乡情浓,难免泪下沾襟(写出情感特点得 1 分)。
“白雁”霜天秋晚,白雁南来(写出意象特点的 1 分),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写出情感特点得 1 分)。
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乡愁撩人啊(写出作用得一分,共 5 分) 15.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 1 分)。
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 1 分)。
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
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 4 分,其中分析 2 分,结论 2 分) 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
4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 1 分的凄凉 1 分景象。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释]①蓝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
②强:勉强。
③倩:请。
④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
⑤玉山:即蓝田山。
⑥茱萸:草名。
古时重阳节,家家户户都要饮茱萸酒。
14.本诗所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节。
(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传神地表达诗人风雅洒脱的情态。
B.颈联从色彩、空间等角度写景,气势宏阔,又给人高危萧瑟之感。
C.尾联的“知谁健”表达了山水无恙,人事难料的深重的忧虑之情。
D.整首诗前三联对仗工整,抑扬顿挫;尾联,一问一答,意味深长。
16.首联情感的表达曲折多变,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4.(1分)重阳15.(3分)A16.(4分)示例:人已老去,是一悲,对秋景更生悲,诗人只有勉强宽慰自己。
今日重九遇见老友,姑且把悲伤藏起来,陪友人尽欢。
情感复杂而多变。
【赏析】:此为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
本诗首联就用对仗,读来十分婉转。
“老去”停顿,“悲秋”停顿,“强自宽”又停顿;“兴来”停顿,“今日”停顿,“尽君欢”又停顿。
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颔联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把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颈联更是不同凡响,描山绘水,气象峥嵘,尽显大师风范。
寥寥数语,既点出深秋的时令,又给人以高危冷峻之感。
诗句在豪壮之中透着几分悲凉之气,笔力挺峻,实在令人叹服。
尾联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意。
诗人抬头仰望秋山秋水,低头思索人生诸事,感觉山水无恙,而人事却难以预料,自己现在已经是头发稀疏的老人了,还能在人世间存活多久呢?于是他趁着酒醉时,把茱萸仔细端详,期待明年再来相会。
上句一问,含有悲天悯人之意;而下句的“醉看”,则鲜明地刻画出诗人醉眼蒙眬的情态。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原文 赏析 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原文赏析翻译杜甫《九日》原文赏析翻译《九日》原文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九日》翻译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到来,客居夔州的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江边的秋景。
我因年迈多病,已与竹叶青酒无缘分了。
菊花啊,从此你们再也不必绽放了,纵然绽放,我也无心观赏你们。
在这遥远的异地,日落时分,一声声黑猿的哀啼传来,令人悲伤不已。
那来自故园的白雁在异乡的霜天低回盘旋,更触发我心中的思亲怀乡之情。
在这烽火岁月,我可怜的弟妹啊,飘零寥落,音信全无,不知下落。
无情的战争、流逝的岁月,它们不停地催我衰老。
《九日》赏析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
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
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
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
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
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象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
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
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
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
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
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
《九日杜甫》阅读答案(5篇)
《九日杜甫》阅读答案(5篇)第一篇:《九日杜甫》阅读答案《九日杜甫》阅读答案《九日杜甫》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14.颈联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么作用?(5分)15.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6分)参考答案:14.“玄猿”——他乡日暮,一声声黑猿的啼鸣,凄清哀怨(写出意象特点的1分),诗人漂泊异地,思乡情浓,难免泪下沾襟(写出情感特点得1分)。
“白雁”——霜天秋晚,白雁南来(写出意象特点的1分),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写出情感特点得1分)。
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乡愁撩人啊!(写出作用得一分,共5分)15.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1分)。
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1分)。
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
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4分,其中分析2分,结论2分)(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2)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1分)的凄凉(1分)景象。
杜甫《九日》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九日
杜甫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回想去年重阳情状,叙写今日重阳境况,言语之中包含了万千感慨。
B.第三句用拟人手法,“不相放”有不饶人之意,加一“苦遭”意味更深。
C.第四句“黄花”点题,并与上句中“白发”形成对比,故曰“羞见”。
D.尾联追忆十年前唐明皇与杨贵妃之事,抒发昔盛今衰之感,不禁为之断肠。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4. D“抒发昔盛今衰之感”不对,忆骊山往事,意在推原祸本,抒发忧国伤时之感,感叹唐明皇荒淫无度,以致世乱路难。
15. 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时局动荡,诗人频年迁徙,去年于郪县登高,今年又流落在涪江之滨,他渴望过上安稳的生活。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菊花依旧放、美丽,诗人虽不甘衰老,白发却不饶人。
对迫不得已而寄人篱下的感伤。
乱世中漂泊他乡,生活常要靠人接济,诗人感到忧愁、无奈。
对贪图享乐、造成天下大乱的统治者的批判。
唐玄宗不恤民艰,贪图享受,导致了安史之乱,致使生灵涂炭。
叛乱平定后,社会还是不得太平,最高统治者即是祸乱的根源。
李白《九日》阅读答案
李白《九日》阅读答案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①,搴菊②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③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解释]①流霞:美酒名。
②搴菊:采摘菊花。
③落帽:典出《晋书》,东晋大司马桓温曾和他的参军孟嘉登高,孟嘉醉后,风吹落帽,自己却未发觉。
此举在讲究风度的魏晋时期,有伤大雅,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即兴作答,语惊四座。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句写诗人重阳日登山所见,感受到秋高气爽、山明水绿的美景。
B.“携”“酌”“塞”“泛”等动词生动写出诗人饮酒自娱、采花赏菊的情景。
C.第五至八句通过描写乐声清扬、对酒欢颜的场面,营造欢乐热闹的意境。
D.全诗清新飘逸,潇洒自然,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体现了李白诗的风格。
16.本诗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
阅读答案:
15. C (“欢乐热闹的意境”理解有误。
这两句营造的是清越幽雅的佳境。
)
16.同:都有表达在重阳日登高时对亲人或故友的思念之情。
(2分)异:本诗中,诗人还表现出自娱自乐的闲适和怡情自然的旷达; (2分)王维诗用“独”、“异”等字,表达了身处举目无亲的“异乡”,强烈而难以排遣的孤独感。
(2 分) [意思对酌情给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日杜甫》阅读答案
《九日杜甫》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14.颈联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么作用?(5分)
15.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6分)参考答案:
14.“玄猿”——他乡日暮,一声声黑猿的啼鸣,凄清哀怨(写出意象特点的1分),诗人漂泊异地,思乡情浓,难免泪下沾襟(写出情感特点得1分)。
“白雁”——霜天秋晚,白雁南来(写出意象特点的1分),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写出情感特点得1分)。
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乡愁撩人啊!(写出作用得一分,共5分)
15.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1分)。
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1分)。
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
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
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4分,其中分析2分,结论2分)
(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2)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1分)的凄凉(1分)景象。
渲染。
(1分)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
(1分)亦可答:对比。
(1分)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
(1分)
(3)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
(每点1分)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分析时应关注“独”“抱病”“登”
等词语和“重阳”节的特征。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首先找出写了“日”“猿”“霜”“雁”景象,再推敲描写这些景象的修饰语的含义,可判断出景象特征,分析表达技巧应注意是写景的技巧。
(3)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应抓住所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考虑作者、注释、标题等因素,当然要重点要分析每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因此他被后人尊为“”,他的诗被称为“”。
(2分)
(2)结合前两联,简要说明诗人当时的处境。
(2分)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6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古诗词鉴赏(10分)
12.(1)“诗圣”;“诗史”(各1分)(2)客居他乡,贫病交加,孤独无友的凄凉处境。
(“病”“孤”每点1分)(3)思亲怀乡的愁思、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忧国忧民的情怀。
(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