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指为信阅读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2课《与朱元思书》 同步训练(含解析)
《与朱元思书》同步训练二、选择题3.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B.游鱼细石C.蝉则千转不穷D.窥谷忘反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哀转久绝蝉则千转不穷C.直视无碍争高直指D.一百许里其间千二百里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任意东西B.猛浪若奔C.有时见日D.互相轩邈6.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7.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缥碧(piāo)急湍(tuān)泠泠(líng)皆生寒树(jiē)B.窥谷(guī)鸢飞(yuān)轩邈(miǎo)直视无碍(ài)C.经纶(lún)嘤嘤(yīng)俱净(jǜ)猛浪若奔(bēn)D.独绝(jué)飘荡(dàng)戾天(lì)横柯上蔽(kē)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动词,生长)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至、到达)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烟/倶净,天山/共色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10.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书。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译文本指经过翻译这种行为由一种文字形式变换为另一种文字形式的文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善隶书善:擅长B.然闻信至信:使者C.羲之书为世所重重:看重D.而羲之甚轻之轻:认为……轻浮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以女妻之足以极视听之娱B.然闻信至羲之欣然写毕C.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D.司徒导之从子也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⑤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3)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10分)1.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历史上,有许多守将在米栗充盈、兵革坚利、版筑.(zhú)之城高耸的情况下,因失道寡.(guǎ)助而不得不弃城而逃。
B. 山谷此时变得荒凉而崎.(qí)岖,行走渐渐成了攀登,几个原本吹嘘.(yū)自己有多厉害的游客不免有些泻气。
C.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人民以无穷匮.(guì)的精神动力,叩石恳壤,从太行山腰中开凿.(záo)出了红旗渠。
D. 愚公移山不辍.(chuò)的决定,虽然被智叟鄙视,但却得到了家人以及邻居家孀.(shuāng)妻弱子的支持。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①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______________。
②她__________地看着,连要干的活都忘了,直到壁炉架上的布谷鸟自鸣钟敲了十二下。
③春节期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山东高密旧居成为旅游热点,来往游人__________,场面之壮观真令人__________。
A. 别有用心津津乐道车水马龙叹为观止B. 别具匠心津津有味车水马龙忍俊不禁C. 别具匠心津津有味络绎不绝叹为观止D. 别有用心津津乐道络绎不绝忍俊不禁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A. 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其侵略历史,是其能否赢得亚洲各国信任的关键因素。
B. 春天到了,整个乡村都响彻着小鸟的欢唱和小花绽放的芳香。
C.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不仅需要作家的努力,但是需要广大读者的支持。
D.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用水需求也跟着增加,这是成为塔里木河渐渐干涸的原因之一。
4. 下列各项中与原语段画线句相比,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2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解析】
【1题详解】
考查词语运用。
提高:使原来位置、程度、等级、数量、水准等方面加以增高、拉升。
培养: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
坚定:稳定坚强,不动摇
陶冶:比喻给人的品格以有益的影响。
第一空,结合“理想信பைடு நூலகம்”的内容可知,此处指稳定坚强,不动摇,应使用“坚定”;
(选自2023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答案】示例:“信”字成为2023“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解析】
【详解】考查概括新闻主要内容。一般可从新闻的导语中提炼关键信息来拟写。本则消息的导语是第一段,根据其中的“活动以‘深化互信,凝聚共识’为主题,揭晓‘信’字为2023‘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可概括为:“信”字成为2023“一带一路”年度汉字。意近即可。
2023年初中毕业生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区域粘贴条形码。
2.回答客观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1.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提高 培养 坚定 陶冶B.陶冶 坚定 提高 培养
C.培养 提高 陶冶 坚定D.坚定 陶冶 培养 提高
2.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中加点的“在”“风采”分别是介词、名词,“阅读成效”“得到提升”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B.“青少年在博览群书、躬身实践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一句的主干是“青少年提升素质”。
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学年第二学期初中适应性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共五大题,17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书写4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书信春秋(22分)班级举行“书信春秋”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寻“信”之影】1.寻找古诗文中的“信”,请你完成梳理任务。
(6分)信是无声的诉说,流淌着真挚的情感。
“马上相逢无纸笔,(1)”(岑参《逢入京使》),托人传递的口信里包含了远赴边塞的诗人对亲人的挂念;“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3)”(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给好友的书信里传递了希望与之共赏美景的情意。
战乱年代的家信尤为珍贵。
“烽火连三月,(4)”(杜甫《春望》),收到家人平安讯息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而战争是残酷的,“(5),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家信传来的消息却是那么令人心碎。
我的发现:古代的信一般称作“(6)”。
【探“信”之名】2.“信”在古代有许多别称,请你运用积累的知识完善整理单。
(8分)别称说明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用木匣子邮递信件,这种匣子叫函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如“大札”“恶札”“便札”笺供题诗或作画用的小竹片,一般信纸也叫笺,引申为书信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型,长约一尺,故称“尺牍”尺素素,没有染色的绢,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一尺长,故称.“尺素”(2)传说中西王母的传信使者。
如:“(2),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心心相印的恋人盼着信使带去彼此的问候鸿雁传说中的信使。
如:“(3)?(4)”(王湾《次北固山下》),漂泊在外的游子期待北归的大雁给亲人带去自己的消息…………我的发现:书信的别称有一定的规律,(5)。
(请至少写出两条规律)【抒“信”之声】3.借助《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观点,给正站在人生歧路上的一位名著人物写一封简短的书信。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
2024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阅读”和“表达”两部分组成,全卷共8页,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第1页右上“贴条形码区”。
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在“试卷”上无效。
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Ⅰ阅读(共55分)一、(10分)“信用”的现代意义①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等名句,都强调了“信”的意义与价值,而信用就是从这一传统美德中发展而来的。
②信用是什么?信用是因履行承诺而取得的信任长时间累积的结果,是我们过去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还是人人可以尝试的自我管理的行为模式。
信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关系的产物,社会个体和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建立一种信用关系。
③信用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关乎能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而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信任与仁爱、友谊、交流一样,是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社会极易出现裂痕。
只有建立互信,社会方能正常地运行、发展。
④现代社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信用体系。
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受信对象、授信主体、信用中介和信用环境。
受信对象通常指的是债务人,即那些接受信用并同意在未来某个时间偿还债务的个体或实体。
授信主体往往指债权人,即那些提供信用并有权要求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个体或实体。
宇宙里有些什么 阅读附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专注下一代成长宇宙里有些什么阅读附答案
宇宙里有些什幺
⑴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
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
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⑵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
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
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⑶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幺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
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
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炫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⑷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表面温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几千摄氏度。
22.根据上文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恒星的基本特征。
(2分)
23.选文第⑴自然段划浪线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幺?(2分)
24.选文第⑴自然段划直线句运用了什幺说明方法,有什幺作用?(3分)
参考答案:。
陕西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2(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陕西省中职学校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期中监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复辟(bì)妥(tuǒ)协倔强(jiàng)兵不血(xuè)刃B.赓(gēng)续功勋(xūn)得逞(chěng)风雨如晦(huì)C.不朽(xiǔ)寄予(yǔ)旗帜(zhì)昂(áng)首阔步D.殷(yīn)切劫难(nàn)磅(pāng)礴矢(shī)志不渝2.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轮翻撕毁海外侨胞开天霹地B.过渡锤炼充分发挥发愤图强C.统筹彪炳总揽全局锐意进取D.气概铭记以史为鉴颐指气使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1)我是从前过老爷的下人。
(2)如果你觉得心里有,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3)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很不好。
A.侍奉委屈情况B.伺候委屈境况C.侍奉委曲情况D.伺候委曲境况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20 世纪40年代后期,在国家命运生死攸关的大抉择背景下,费孝通以自己实地调查成果,为学生们讲授“乡村社会学”,课余留存的文字便成了《乡土中国》。
C.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
D.今日,幸福苑社区和万里学院团委邀请了经历过峥嵘岁月的老红军、老党员,暑期与社区的学生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
B.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然后问:“你们驻扎在哪里,离这儿多远?”C.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多么来之不易!D.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17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新题速练】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类)(全国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2024·宁夏银川·一模)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①者,诸暨②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④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注:①王冕:元末著名画家、诗人。
②诸暨:今浙江境内。
③挞:用鞭棍等打人。
④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
⑤韩性:元末大学者。
【丙】许衡,字仲平。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
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
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②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③诸义而后发。
《以人为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以人为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以人为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郑公魏征①卒。
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
征薨(hōng),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zhèn)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
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选自《史纲评要》)【注释】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
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
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
④指:指名。
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
叔玉:魏征之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郑公魏征卒 (2)并为书石(3)可正衣冠 (4)朕亡一鉴矣【小题2】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小题3】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的道理。
请简要总括出这个道理的内涵。
(2分)答案:【小题1】(1)死 (2)写 (3)使正 (4)丢失【小题2】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小题3】说明要善于接受历史教训和别人的意见,使自己少犯错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此处书名词用作动词,写;正使动用法,使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自测(三)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2.请用2B铅笔、黑色钢笔或中性笔作答,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涂清楚。
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2分)一、(18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①________。
为人处世....。
韩信面对无赖的(欺压/欺侮),没有盲目..反击,....,要善于忍辱负重....,不可锋芒必露(而是/而且)审时度势....,为(造就/练就)日后的大将韩信做好了铺垫。
....,忍受胯下之辱....,不逞勇一时②________。
做人要行得端,走得正,不走旁门左道.......,不见风使..原则;不攀附权贵..规则,要恪守....,要尊守舵.。
只有志向坚定,行为端正,不忘初心,孜孜以求....。
....,(才/就)能行稳致远③________。
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要有耐心、长性和毅力,不可急功近利。
黄旭华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研究第一线,实现了我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无数事实证明,默默无闻地沉浸..于事业,深修内功,厚积薄发....,方获大成。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为人处世锋芒必露忍辱负重盲.目(máng)B.审时度.势(dù)胯下之辱逞勇一时恪守C.旁门左道攀附.fu)见风使舵尊守D.孜孜以求行稳致远厚积薄.发(bó)沉浸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欺侮而且练就就B.欺侮而是造就才C.欺压而是练就才D.欺压而且造就就3.在上文①②③段首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学习做人,应当笃定直行/学习做人,应当韬光养晦/学习做人,应当蓄力蓄势B.学习做人,应当蓄力蓄势/学习做人,应当笃定直行/学习做人,应当韬光养晦C.学习做人,应当韬光养晦/学习做人,应当笃定直行/学习做人,应当蓄力蓄势D.学习做人,应当蓄力蓄势/学习做人,应当韬光养晦/学习做人,应当笃定直行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随着博物馆藏品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展览的作用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
高二上学期10月语文试题分类精选:文言文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曰:“耆②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而离,离五百岁而复合,合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湖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二)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B.“与越人水战”中的“水”名词作状语,与“非能水也”(《劝学》)中的“水”字的用法不同。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易错点快攻文言文阅读专题三:做好文意辨析题(原卷版)
专题三:做好文意辨析题(原卷版)〖考情分析〗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设误类型是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扩大范围等1.四个选项基本按照行文顺序设置,选项内容大多是对原文的概括、转述或分析。
按照行文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2.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错误选项也非全错,而是某一点错。
3.选项常见的设误手段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有误、混淆关系等。
4得关注的是2021年新高考卷从题干到选项的变化,尤其是选项不再分为“概括”与“分析”两部分,而是采用直接概述的方式。
〖失分原因〗1.没有从人物性格事迹角度比对。
2.没有从关键词语角度进行比对。
3.没有从时间地点角度进行比对。
4.没有从分句之间关系进行比对。
5.没有从人事所涉范围进行比对。
〖通法通则〗1通读全文,弄清文本内容整体快速阅读,扫清文中障碍,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总观总览。
2.审清题干,明确锁定区域四个选项基本按照行文顺序设置,选项内容大多是对原文的概括、转述或分析。
按照行文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3.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在理解与分析选文内容的过程中,先读选项,然后将选项中的每句话在锁定的原文区域中一一比对。
要特别注意难懂字词的理解,还要注意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看是否存在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错误。
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分析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4.回文检验,整体考虑作答做出初步判断后,考生应回看题目和内容,检查判断是否有误;再从文章内容的整体上排除错误选项,特别是隐性干扰;最后正确作答。
〖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论语》课时练(一)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②吾日三省吾身三省: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④温故而知新新: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舍:⑦曲肱而枕之肱:⑧博学而笃志笃:3、根据原文默写填空。
(1),不亦乐乎?(2),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4)子曰:“,可以为师矣。
”(5),思而不学则殆。
(6)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9)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
(10),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2),匹夫不可夺志也。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14)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C.《论语》中有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D.“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人认为古稀之年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道德修养将达到最高境界。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的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书写(3分)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整洁。
一、基础(25分)阅读下面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9分)。
家国情怀(gèn)古不变地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
家,为我们提供了【甲】生命的土壤;国,为我们筑起了【乙】风雨的屏障。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丙】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祖国建设(péng)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丁】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建设。
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最真挚的情感共识和最浓烈的精神底色。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3分)①gèn()古不变②屏障()③péng()勃发展2.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滋润【乙】抵御B.【甲】滋养【乙】抵御C.【甲】滋润【乙】抵制D.【甲】滋养【乙】抵制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画线句中,“为了”“抛”“热血”三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介词、动词和名词。
B.从结构上说,“家国情怀”“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精神底色”都是偏正短语。
C.【丁】句有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应该将“奉献”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D.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单句,不是复句。
4.【丙】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修改意见是:_________(2分)学校开展“人无信不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5—7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练习
第三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选题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怫然(fó)叱咄(duō)一箪食(dān)蹴尔(cù)B.徒跣(xiǎn)加冠(guàn)烨然(yè)休祲(jìn)C.阖闾(hé)容臭(xiù)一豆羹(gēng)不辟(bì)D.缟素(gǎo)缊袍(wēn)麾下(huī)皲裂(jūn)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直挂云帆济沧海(渡)B.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加)D.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开)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迁”指官员的调动,“左迁”是升职,“迁谪”指官吏因罪降职或流放。
B.端午喝雄黄酒,是为了驱虫解五毒;九九重阳节饮桂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唐雎不辱使命》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B.《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C.《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
题目中的“序”同“记”“铭”“说”“传”一样,都是文体名。
“序”,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本文是一篇赠序。
D.“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到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二、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5.“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请你参加“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涵并谈谈“信”的意义。
①志不强者,智不达。
言不信者,行不果。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高二语文(必修5) 2021.11注意事项: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
“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
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
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
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
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
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来表达诉求、宣泄情绪。
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與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與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27分)现代文阅读I”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复杂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江南的地理内涵与文化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与“江南..阐释。
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地理江南、政区江南、经济江南与文化江南。
首先是地理的江南,唐代以前,古人对江南的看法基本上是地理意义上的。
先秦及秦人眼中的“江南”,主要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楚地(今湖南、湖北)。
汉人眼中的“江南”包括的地域更有扩大,指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之外的广大地区,实际就是字面意义的“长江之南”。
晋室南渡以后,“江南”地理概念所指的中心,逐渐由西向东,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
其次是政区的江南,从唐代开始,江南逐渐演变为一个行政区。
安史之乱之后,作为监察专区的“道”逐步实体化,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区。
宋代改道为路,设有江南东、西路。
元代之后,江南主要是作为经济区的江南。
明清之后,环太湖地区的东南区域成为备受国家倚重的经济区,所指就是“八府一州”之地,即当时最为富庶的苏南、浙西地区。
三国孙吴立国,特别是永嘉南渡之后,作为一个文化“区域”的江南渐次形成。
周振鹤在《释江南》中指出,江南具有地域、经济和文化三层内涵。
如果说地理、政区、经济的“江南”,其核心在物理空间、经济产业与政治运作体系,是对“何处是江南”的探求;那么想要理解“文化江南”,似乎更应当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
历史地理学家张伟然先生认为在唐人心目中,江南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
作为独特的文化区域,“江南”是“佳丽地”,是“好山水”,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产植被以及经济地位是形成其特有文化品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唐代人心目中这个文化区域所独有的特点。
美学研究者刘士林先生则认为“诗情”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
高中文学类阅读: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
高中文学类阅读 2019.111,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于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年代里仍然执着地相信未来。
B.诗中的“固执”并非贬义,显示出作者相信未来的执着。
C.“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幼稚很年轻。
D.“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2.对诗中“我”“我们”“她”三个形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的“我”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不是指作者自己。
B.“我们”包含作者自己以及千千万万对生活失望的人们。
C.“她”泛指未来的人们。
D.“我们”和“她”指代的内容相同。
3.请简析本诗主要采取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1, 【答案】1.C2.B3.(1)主要采取的意象有炉台、灰烬、露水、枯藤等,渲染了悲哀凄凉的意境,(2)很好地突出了人生的挫折与困厄,突出了逆境中仍坚定相信未来的可贵与不易。
【解析】1.试题分析:C用“孩子的笔体”并非说明作者年轻、幼稚,而是突出“我”相信未来信念的纯净、执着、神圣而又充满希望。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科素养期中测试诊断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说明: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一、书写(3分)见字如面,一手好字令人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二、基础(26分)从秋分到寒露,十多天的亚运赛事,精彩纷呈。
中国兑现了承诺,向世界奉献了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亚运盛会!为此,八年级学生开展了“走进新闻·家国天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亚运盛景,江南情致,中国气派!国风少年以地为画,踏墨而舞,离不开幕后人员dān jīng jié lǜ()地准备;全景立体影像让亿万名观众翘首而望,bǐng xīliǎn shēng();数字火炬踏浪而来,栩栩如生。
中国风,中国味,中国情,国风元素刷新体育盛会审美,拨动着无数人心弦。
亚运健儿的表现更是为人称道,他们胸怀祖国,发扬敢拼敢搏,不畏困难,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荣誉。
1.根据拼音和语境填写汉字。
(2分)dān jīng jié lǜ()bǐng xīliǎn shēng()2.文段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正确,把正确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以下亚运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20字。
(2分)“学习强国”杭州10月5日电5日,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迎来最后一个比赛日,中国短跑项目领跑“亚洲速度”。
中国队在男、女子100米,男、女队4×100米接力,女子100米栏项目上表现不俗,收获金牌。
谢震业职业生涯中第二次突破10秒大关,在男子4×100米接力比赛中,中国队凭借最后一棒陈佳鹏的出色发挥,在最后时刻反超日本队拿下冠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指为信阅读答案
以“指”为信
正是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中,先民认识和掌握了指纹的构造与特性。
并利用这些构造与特性的指代功能,逐步开发出了指纹的使用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早使用指纹的国家。
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馆珍藏着一枚中国古代泥印,印的正面写着主人的名字,反面印有一只拇指的印痕。
据考证,这颗罕见的泥印距今已有2000多年,算是最古老的指印印泥了。
很明显,指印在这里代表着“自己”。
秦汉时代盛行封泥制。
那时人们将竹简木牍作为书写的载体,发信使将竹简木牍用绳捆缚,然后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官私印章,以防别人偷拆。
据实物资料证实,从西周至秦汉时期,印章与指纹可交替使用,民间无印章者,“盖印时阑之以指耳”,或同时捺押印章指印。
契约应用指纹签署的做法大约出现在西汉初期,最早的做法是业主在竹简上“画指”。
所谓“画指”,是指由书契人书写契文,在契尾一一开列双方当事人及见证人、保人(指中间人)等的姓名,然后个人在自己名字下方,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画中指、食指两节或三节长度的线段,并在指尖、指节位置画上横线,以示契约由自己签署。
有人统计过,在吐鲁番和敦煌出土的汉至五代的契约文书中,凡落款部分尚保存完好的,“画指”签署方式最为普遍。
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订立田宅买卖、婚姻家庭、人口买卖和财务借贷等民事契约的签署。
公园851年,阿拉伯商人索拉罗在他写的《大唐风情》中记载:“此地,无论谁向人借钱,都要立借票(借据),借债人须要用中指和食指在借票上并排在捺印。
假如双方签订契约,那么双方的指纹就印在两纸骑缝处,恰如符木相偶。
”唐以后,官府中兵丁名册、狱词、划供等,均有以指印为证的文字记载及实物留下来。
宋以后,在人口买卖契约和离婚修书上,普遍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
这种传统做法沿袭至民国时仍然很普通,指纹博物馆就藏有这样的文件。
那是民国25年山西人蔚成全卖掉妻女所立的《定亲证书》及《婚约》。
原来蔚成全将妻子卖与同乡覃守荣后,其妻便与覃守荣订立婚约,证婚书上还要知见人、代笔人等都要签字画押,蔚成全本人以主婚人的身份出现。
他们还在定亲书上捺按了指纹和手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规避法律的惩罚,二是大家的面子都好看。
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有法律的效力。
其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既推动了古代契约管理办法的开展完善,又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它也为现代信用管理办法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指纹这里似乎再次得到了印证。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基于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先民在掌握了指纹的构造和特性之后,开发了指纹的实用价值——以“指”为信。
B. 中国最古老的指印印泥大约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前,中国
也因此被世界上公认为最早应用指纹的国家。
C. 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院珍藏的那枚中国古代泥印,正面刻着的名字与反面印有的拇指印痕属于同一人。
D. 按押指印以示信用的做法自古沿用至今,指纹作为契约签署标志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法律效力。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秦汉时期,需要使用指印的封泥制盛行一时,于是人们在捆束竹简和木牍的绳端结合处使用封泥并在泥上加盖官私印章。
B. 西汉时期,在竹简上“画指”可表明契约由相关人等共同签署,这种当时最普遍的做法也是最早用指纹签署契约的做法。
C. 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田产买卖等民事契约的签署,唐人订立契约须双方指纹像符木相偶一样印在两纸骑缝处。
D. 民国时,在人口买卖契约或婚约的证书上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仍然很普遍,目的是使契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实物资料证实,西周时有交替或同时使用印章与指引的做法,后来这种做法虽然有变化,但没有影响指纹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
B. 从一枚古老的指印泥印代表着“自己”,到指纹成为契约文书上具有法律效力的签署标志,中国“以‘指’为信”的做法延续2000多年。
C. 索拉罗的记载表明,指纹在借贷上的广泛运用,既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为现代信用管理办法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D. 从指印泥印到画指再到按押指纹,中国古代契约管理办法在开展中不断完善。
对指纹指代功能的利用,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
参考答案
1.B【解析】强加因果,另外“中国最古老的指印泥印大约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前”证据不足。
2.A不合逻辑。
3.C【解析】对所“表明”内容的分析言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