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 教学设计课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课例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这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第三节。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初步了解声现象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认识声音的特性进行学习的。

理解声音的特性,掌握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后续两节课“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声的利用”的深入理解会奠定扎实基础。

再者,通过本节课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也为今后学习其他体系的物理知识提供了科学获取知识的方法。

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生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养成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依据新课程的三个支撑点,即课程理念,三维目标和三大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和教材实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

采取如下措施突破重点:
(1)教师演示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了解频率是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初步知道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
(3).列举学生日常生活实例,讲解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难点:音调和响度的辨别。

采取如下措施突破难点: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感受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同学刚刚学习物理,他们具有活泼好玩的天性,同时又有日常生活经验,喜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这是学好本课的能力基础。

由于孩子们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表扬,我会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特性”用其解释日常生活与声有关的现象,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引发兴趣,使注意力集中课堂上,创造机会发表见解。

三、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要求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和活动经验,物理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观察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所以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力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教法: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教学步骤合理,课堂结构科学,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做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伙伴。

将自学辅导法,小组讨论法和探究法相结合。

学法: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所以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本节课所用教具有:音叉、线、乒乓球、钢尺、橡皮筋、铁架台等器材。

四、教学流程
(一)欣赏歌曲,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既创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声音是丰富多彩。

(二)实验引领,解析概念规律
1、观察钢尺露出桌面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也不同的实验,注意的是:露出桌面长短不同时,拨动尺两次用力使其振动幅度相同,这样做目的是保持发声体振动幅度不变,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在教师指导与统领下设计出钢尺振动的快慢对声音高低的影响。

2、观察两把疏密不同的梳子,拿硬纸片用相同的速度划两把梳子。

观察其
振动快慢,并听声音的高低。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愉悦的互动,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发表见解的愿望。

同时让学生了解实验是获取物理规律的方法,渗透了物理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三)了解探究要素,掌握探究方法
1、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学生知道应该使振动幅度更大一些(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猜想)。

2、进行实验和观察现象
①做教材中实验:音叉响度不同时,乒乓球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观察,动手实验。

用演示实验方式进行。

②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鼓面上的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耳聆听。

3、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探究的要素,用科学探究发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让学生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用耳聆听,用口表达,调动学生各种器官协同运作。

(四)加强体验,感悟音色
1、创设情境,充分体验
播放一段熟悉的录音《不差钱》,请同学们说出这段录音是由哪几个人表演的。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是怎样分辨出不同声音的?仅仅根据音调和响度行吗?从而讲出要想区分不同声音。

除了掌握好音调、响度外,还要知道声音的第3个特性“音色”也就是声音的音质。

2、想想做做,感悟音色
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交流教材23页的想想做做,进一步认识音色。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声音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容易理解、感悟音色这一抽象概念,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教学主题。

(五)创设情境,引发情感教育
1、欣赏图片,让学生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

2、了解次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六)强化训练,深入理解
1、基础练习——与教材实例相当。

(填空题)
2、略变题——课后习题(24页3题)
3、综合题——运用新知识结合旧知识(教参69页6题)
【设计意图】练习题具有层次性,让学生利用刚刚学过的内容解决简单的问题,既可以巩固知识,又可以体现本节知识的重要性,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

(七)总结
1、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对哪些知识还不十分理解?这节课你还学习了哪些知识?探讨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积极表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也培养学习查找不足,养成良好的反思意识。

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全体学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八)布置作业
教材中24页4题是自制乐器的问题,做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玩耍中,愉快地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采用观察、操作、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方式,帮助指导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建构概念,掌握规律,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效果预测
1、通过欣赏歌曲,将学生带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通过学生实验,合作学习,教师演示,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概括能力,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六、教学体会
1、以听声为主线,通过敲打音叉、辩音、欣赏歌曲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

2、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

3、以媒体为依托,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语言简洁精练。

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

4、以后多与学生交流引导他们多去观察生活,乐于思考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