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阻燃整理

纺织品阻燃整理
纺织品阻燃整理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doc 10页)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doc 10页)

浅析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孙文华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消防支队,濮阳457001) 提要:阻燃理论的研究是整个阻燃技术的基础,目前国内研究人员已开始重视。一方面要研究各类纤维、织物的燃烧理论,还要研究阻燃剂在纤维上的阻燃机理。随着测试技术手段的发展,这方面的工作已成为可能。燃烧及阻燃理论研究可为寻找新型阻燃剂、确定阻燃方法、提高阻燃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阻燃机理阻燃整理技术发展 近年来,世界各国因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不断增加。我国这十几年来,平均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为3—4万起,死亡人数2—3千人,火灾损失折款2—3亿人民币。1985年,哈尔滨天鹅饭店大火死亡十人,受伤七人,直接经济损失24.9万元;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死伤300多人,都是因纺织品燃烧引起的。 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我国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起步于70年代;80年代至今,上海、吉林、山东、广东、天津、四川、北京、江苏等省市的一些科研单位、院校及工厂相继对阻燃纤维进行了小试研究,涤纶和丙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但总体说来,阻燃纤维产品仍处在研究和试阶段。

一、织物阻燃剂 目前所用的阻燃剂大多是磷、卤素的有机物或有机物加无机物,个别的用高分子物,如环状芳香族磷酸酯、羟乙基四溴双酚A(涤纶);氯化聚两烯、六溴环癸烷、乙二酸(五溴苯)酯、磷酸三溴苯酯-氯化石蜡、六氯环戊二烯的二聚物等(丙纶);含增效剂的卤化物体系、有机磷化物(锦纶);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溴乙烯、五氧化二锑等(腈纶)及苯氧基磷腈、噻嗡磷酸酯(粘胶)等。 1、阻燃机理: 阻燃剂与燃烧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新的观点认为燃烧应有四要素――燃料、热源、氧、链反应。而通常织物燃烧又分为三个阶段,即热分解、热引燃(自燃)、热点燃(燃烧传播),对不同的燃烧阶段的四要素彩相应的阻燃剂加以抵制,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阻燃机理及中断相阻燃机理。 对于不同的阻燃机理就产生出不同类型的阻燃剂。而不论何种阻燃剂它的阻燃机理总要设法使织物纤维制品经阻燃处理之后,可能提高其氧指数才是目的。换言之,就是使织物燃烧的临界条件不易达到而实现阻燃的效果。其中,氧指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显然,氧指数越高,阻燃效果越好。通常,氧指数不应小于28,天津消防科研所已经研制出氧指数达到90的阻燃剂。 2、阻燃剂的分类:

我国阻燃纺织品技术的发展

我国阻燃纺织品技术的发展 2014年07月17日来源:网上轻纺城 一、阻燃技术概述 阻燃技术的发展是伴随着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而发展的。 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半合成和合成高分子材料。1907年贝克兰和他的助手发明了酚醛树脂,标志着人类应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开始。由于优异的性能和生产应用中的低投资,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短短几十年间得到了高速发展,电子电器产品、高层建筑、飞机汽车和交通运输、装修装饰等行业大量使用了天然或者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使高分子材料成为与金属、陶瓷并列的三类最重要材料之一。 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分子量大、碳含量高的特点,使得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强的易燃性、可燃性和燃烧毒性,这也成为导致火灾发生时损失扩大的重要原因,从而推动了阻燃技术的发展。 阻燃剂的技术自从1908年G.A.En-gelard等用天然橡胶与氯气反应制得了阻燃氯化橡胶,开创了以化学方法阻燃高聚物的先河以来,特别是近40年高分子工业迅速发展的需求,阻燃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开发出许多高效的、新型的阻燃剂。 阻燃剂是用以提高材料抗燃性,即阻止材料被引燃及抑制火焰传播的助剂。按阻燃剂与被阻燃基材的关系,阻燃剂可分为添加型及反应型两大类。按阻燃元素种类,阻燃剂常分为卤系、有机磷系、卤磷系、氮系、磷镁系、无机磷-氮系、锑系、铝-镁、无机磷系、硼系、铝系等。 阻燃剂通过燃烧过程中的吸热作用、覆盖作用、抑制链反应及分解不燃气体产生窒息作用等原理,使易燃的高分子材料不燃、难燃、自熄,或其火焰传播速度减缓、热释放及烟释放速率降低,从而有效改善高分子材料应用中的火灾安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分子材料的推广应用,阻燃技术的研究也不断得到推进深入,其适用范围已经涵盖了木材、织物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纤维、塑料、橡胶等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沥青等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二、前景展望

阻燃纺织品的阻燃测试标准和方法

纺织品燃烧性能技术法规、标准和测试方法 1 概述 所有的天然纤维素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以及部分经整理或未经整理的其他天然或合成纤维织物都是可燃的,这些织物在接触明火源时,容易引起燃烧,由于其易燃性以及火焰的蔓延性等因素,致使一些可燃织物在制成服装供消费者使用时,会危及到消费者的安全。鉴于以上原因,为保障财产和人身安全,避免或减少火灾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各国针对织物及其制品的易燃性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相关检测方法。欧美、日本等国很早就对一系列纺织产品的燃烧性能进行了立法,包括服装用织物、睡衣、儿童睡衣、地毯、床垫、窗帘等,要求须经燃烧试验合格才能生产和使用;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还立法规定凡在高层建筑、航空、海运、医院疗养院、群众集会场所及易燃工作区等使用的纺织品必须经耐燃测试合格。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及中国相应的技术法规、标准和主要测试方法。 2 纺织品燃烧性能技术法规与标准 2.1 美国 美国早在1953年就通过了《易燃织物法案》(FFA),在1954年和1967年又进行了修订,并由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强制执行(表1)。 表1

2.2 的加拿大 加拿大关于纺织阻燃性能的规定包含在危险品法规和条例当中,由加拿大卫生部负责派检查员强制执行(表2)。 表2

2.3 中国(表3)表3

3 主要测试方法 3.1 概述 阻燃性能测试方法有多种,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国家标准,不同种类织物有不同的测试

方法,有些织物也可以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来评价其阻燃性能。传统上,按照织物试样放置的不同可分为垂直法、45°倾斜法、水平法。本文介绍最常用的几种测试方法:垂直法、45°倾斜法、水平法和限氧指数法。 3.2 垂直法 3.2.1 原理 该种测试方法规定试样垂直放置(试样的长度方向与水平线垂直),燃烧源在试样的下方引燃试样,测量试样的最小点燃时间、续燃时间、阻燃时间、火焰蔓延速度、碳化长度(损毁长度)、碳化面积(损毁面积)等与阻燃性能有关的指标,并据此来评定样品的阻燃性能级别或是否合格。 3.2.2 主要测试标准(表4) 表4 3.3 45°倾斜法 3.3.1 原理 该种测试方法规定试样45°倾斜放置(试样的长度方向与水平线成45°角),燃烧源在试样下方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引燃试样(有的方法规定为上表面,有的方法则规定为下表面),测量试样向上燃烧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或测量试样燃烧后的续燃和阻燃时间、火焰蔓延速度、碳化长度(损毁长度)、碳化面积(损毁面积)或测量试样燃烧至试样下端一定距离处需要接触

防护服的分类及用途

防护服的分类及用途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防护服的分类及用途防护服包括帽、衣、裤、围裙、鞋罩等,有防止或减轻热辐射、X-射线、微波辐射和化学物污染机体的作用 (一)防热服 防热服应具有隔热、阻燃、牢固的性能,但又应透气,穿着舒适,便于穿脱;可分为非调节和空气调节式两种。 1.非调节防热服:(1)阻燃防热服:用经阻燃剂处理的棉布制成,不仅保持了天然棉布的舒适、耐用和耐洗性,而且不会聚集静电,在直接接触火焰或炽热物体后,能延缓蔓延,使衣物炭化形成隔离层,不仅有隔热作用,而且不致由于衣料燃烧或暗燃而产生继发性灾害,适用于有明火、散发火花或在熔融金属附近操作以及在易燃物质并有发火危险的场所工作时穿着。(2)铝箔防热服:能反射绝大部分热辐射而起到隔热作用,缺点是透气性差。可在防热服内穿一件由细小竹段或芦苇编制的帘子背心,以利通风透气和增强汗液蒸发。(3)白帆布防热服:经济耐用,但防热辐射作用远比不上前两种。 2.空气调节防热服:可分为通风服和制冷服两种。(1)通风服:将冷却空气用空气压缩机压入防热服内,吸收热量后从排气阀排出。通

风服需很长的风管,只适于固定的作业。还有一种装有微型风扇的通风服,直接向服装间层送风,增加其透气性而起到隔热作用。(2)制冷服:又可分为液体制冷服、干冰降温服和冷冻服,基本原理一致,不同处是防热服内分别装有低温无毒盐溶液、干冰、冰块的袋子或容器,最实用者为装有冰袋的冷冻服。 (二)防化学污染物的服装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用涂有对所防化学物不渗透或渗透率小的聚合物化纤和天然织物做成,并经某种助剂浸轧或防水涂层处理,以提高其抗透过能力,如喷洒农药人员防护服;另一类是以丙纶、涤纶或氯纶等织物制作,用以防酸碱。对这些防护服,国家有一定的透气、透湿、防油拒水、防酸碱及防特定毒物透过的标准。 (三)微波屏蔽服 有两类:1、金属丝布微波屏蔽服:是用柞蚕铜丝拼捻而制成,具有反射屏蔽作用。2、镀金属布微波屏蔽服:以化学镀铜(镍)导电布为屏蔽层,衣服外层为有一定介电绝缘性能的涤棉布,内层为真丝薄绸衬里。这种屏蔽服具有镀层不易脱落、比较柔软舒适、重量轻等特点,是目前较新,效果较好的一种防微波屏蔽服。

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复习题集(第3242篇)

2019年国家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职业资格考前练 习 一、单选题 1.过滤式防毒面具适用于( )。 A、低氧环境 B、任何有毒性气体环境 C、高浓度毒性气体环境 D、低浓度毒性气体环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过滤式防毒面具适用于不高于1%的低浓度毒性气体环境。 2.化工企业的储罐是巨大能量或毒性物质的储存器,在人员、操作单元与储罐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罐区的布局要考虑罐与罐、罐与其他生产装置的间距。同时还要优先考虑( )。 A、储罐与仪表室的距离 B、设置接闪杆 C、设置隔油池位置 D、设置围堰所需要的面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罐区的布局有以下3个基本问题:①罐与罐之间的间距;②罐与其他装置的间距;③设置拦液堤所需要的面积。 3.泵是化工装置的主要流体机械。泵的选型主要考虑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下列关于泵选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采用屏蔽泵输送苯类物质 B、采用防爆电机驱动的离心泵输送易燃液体 C、采用隔膜式往复泵输送悬浮液 D、采用普通离心泵输送胶状溶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选用泵要依据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一般溶液可选用任何类型泵输送;悬浮液可选用隔膜式往复泵或离心泵输送;黏度大的液体、胶体溶液、膏状物和糊状物,可选用齿轮泵、螺杆泵或高黏度泵;毒性或腐蚀性较强的可选用屏蔽泵:输送易燃易爆的有机液体可选用防爆型电机驱动的离心式油泵等。 4.锅炉结构复杂,且系统中存在水、汽、烟、电、燃料等介质,检修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风险,必须针对各类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下列关于锅炉检修的安全措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检修锅炉相连接的风、烟、水、汽、电和燃料系统必须可靠隔断 B、禁止带压拆卸连接部件,可以在器内有压力时拧螺栓或其他零件 C、锅水温度至70℃以下时,方可打开被检锅炉的各种门孔 D、锅炉内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清理锅炉内的垢渣、炉渣、烟灰等污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检验检修锅炉时,如需要卸下或上紧承压部件的紧固件,必须将压力全部泄放以后方能进行,不能在器内有压力的情况下卸下或上紧螺栓或其他紧件,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5.油船装卸过程是油船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装卸过程易因流速过快形成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下列关于油船装卸过程顺序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管时,先接地线,再接输油管;拆卸时,先拆输油管,再拆地线 B、接管时,先接输油管,再接地线;拆卸时,先拆输油管,再拆地线 C、接管时,先接地线,再接输油管;拆卸时,先拆地线,再拆输油管 D、接管时,先接输油管,再接地线;拆卸时,先拆地线,再拆输油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接输油管时,应先接地线,再接输油管,拆卸时,先拆输油管,后拆地线。 6.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加入硝基取代氢原子而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硝化。用硝酸根取代有机化合物中的羟基的化学反应,是另一种类型的硝化反应。下列关于硝基反应及其产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硝酸酯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 B、硝酸盐和氧化氮可以作为硝化剂 C、硝化反应是吸热反应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作者:

-----------------------日期:

浅析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孙文华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消防支队,濮阳457001) 提要:阻燃理论的研究是整个阻燃技术的基础,目前国内研究人员已开始重视。一方面要研究各类纤维、织物的燃烧理论,还要研究阻燃剂在纤维上的阻燃机理。随着测试技术手段的发展,这方面的工作已成为可能。燃烧及阻燃理论研究可为寻找新型阻燃剂、确定阻燃方法、提高阻燃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阻燃机理阻燃整理技术发展 近年来,世界各国因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不断增加。我国这十几年来,平均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为3—4万起,死亡人数2—3千人,火灾损失折款2—3亿人民币。1985年,哈尔滨天鹅饭店大火死亡十人,受伤七人,直接经济损失24.9万元;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死伤300多人,都是因纺织品燃烧引起的。 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我国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起步于70年代;80年代至今,上海、吉林、山东、广东、天津、四川、北京、江苏等省市的一些科研单位、院校及工厂相继对阻燃纤维进行了小试研究,涤纶和丙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但总体说来,阻燃纤维产品仍处在研究和试阶段。 一、织物阻燃剂

目前所用的阻燃剂大多是磷、卤素的有机物或有机物加无机物,个别的用高分子物,如环状芳香族磷酸酯、羟乙基四溴双酚A(涤纶);氯化聚两烯、六溴环癸烷、乙二酸(五溴苯)酯、磷酸三溴苯酯-氯化石蜡、六氯环戊二烯的二聚物等(丙纶);含增效剂的卤化物体系、有机磷化物(锦纶);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溴乙烯、五氧化二锑等(腈纶)及苯氧基磷腈、噻嗡磷酸酯(粘胶)等。 1、阻燃机理: 阻燃剂与燃烧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新的观点认为燃烧应有四要素――燃料、热源、氧、链反应。而通常织物燃烧又分为三个阶段,即热分解、热引燃(自燃)、热点燃(燃烧传播),对不同的燃烧阶段的四要素彩相应的阻燃剂加以抵制,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阻燃机理及中断相阻燃机理。 对于不同的阻燃机理就产生出不同类型的阻燃剂。而不论何种阻燃剂它的阻燃机理总要设法使织物纤维制品经阻燃处理之后,可能提高其氧指数才是目的。换言之,就是使织物燃烧的临界条件不易达到而实现阻燃的效果。其中,氧指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显然,氧指数越高,阻燃效果越好。通常,氧指数不应小于28,天津消防科研所已经研制出氧指数达到90的阻燃剂。 2、阻燃剂的分类: 针对不同的阻燃机理,就产生了不同的阻燃剂。如无机阻燃剂主

各国不同防火阻燃性纺织品的评价标准

各国不同防火阻燃性纺织品的评价标 准 1

2

各国不同的防火阻燃性纺织品的评价标准 绝大部分的纺织材料是可燃的,即使经过阻燃技术处理也难以阻止纤维在火焰中燃烧。但经过阻燃处理的纺织品会不同程度地降低燃烧速度或离开火源后能够迅速停止燃烧,因此阻燃是一个相正确概念。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火险隐患无所不在。为了减少由于纺织品易燃引起的火灾事故,减少由此造成的对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危害,纺织品燃烧性能的测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针对纺织品的不同用途,世界各国制定的阻燃法规也已由飞机内饰纺织材料、地毯和建筑装潢材料逐渐扩大到睡衣、家具沙发套、床垫和室内装饰物等。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还以法律形式规定: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服装以及睡衣必须是具有阻燃功能的,且须在产品上标明。中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和标准化工作也在不断加大力度。 3

评判标准 评判织物的阻燃性能一般采用两种标准:一是从织物的燃烧速率来进行评判。即经过阻燃整理的面料按规定的方法与火焰接触一定的时间,然后移去火焰,测定面料继续有焰燃烧的时间和无焰燃烧的时间,以及面料被损毁的程度。有焰燃烧的时间和无焰燃烧的时间越短,被损毁的程度越低,则表示面料的阻燃性能越好;反之,则表示面料的阻燃性能不佳。 另一种是经过测定样品的氧指数(也称极限氧指数)来进行评判。面料燃烧都需要氧气,氧指数LOI是样品燃烧所需氧气量的表述,故经过测定氧指数即可判定面料的阻燃性能。氧指数越高则说明维持燃烧所需的氧气浓度越高,即表示越难燃烧。该指数可用样品在氮、氧混合气体中保持烛状燃烧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百分数来表示。从理论上讲,纺织材料的氧指数只要大于21%(自然界空 气中氧气的体积浓度),其在空气中就有自熄性。根据氧指数的大小,一般将纺织品分为易燃(LOI<20%)、可燃(LOI=20%~26%)、 难燃(LOI=26%~34%)和不燃(LOI>35%)四个等级。事实上,几乎所有常规纺织材料(纤维)都属易燃或可燃的范围。 4

无纺布检测项目标准

无纺布检测项目标准大全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提供纺织原料及制品的分析检测服务,检测项目涉及力学性能、老化测试、成分分析和配方还原等,可出具权威资质报告(CMA、CNAS)。 检测产品: 医疗、卫生用无纺布:手术衣、防护服、消毒包布、口罩、尿片、民用抹布、擦拭布、湿面巾、魔术毛巾、柔巾卷、美容用品、卫生巾、卫生护垫、及一次性卫生用布等。 家庭装饰用无纺布:贴墙布、台布、床单、床罩等。 服装用无纺布:衬里、粘合衬、絮片、定型棉、各种合成革底布等。 工业用无纺布:屋面防水卷材和沥青瓦的基材、增强材料、抛光材料、过滤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包装袋、土工布、包覆布等。 农业用无纺布:作物保护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 其它无纺布: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吸油毡、烟过滤嘴、袋包茶袋、鞋材等。 检测项目: 色牢度检测:耐水洗色牢度、摩擦色牢度(干、湿)、耐水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光照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等 物理性能检测:拉伸断裂强力、撕破强力、接缝滑移、接缝强度、顶破强力、抗起毛起球性、耐磨性、洗后外观、尺寸稳定性等 功能性检测:透气性、透湿性、燃烧性能、防水性能(静水压、泼水、雨淋)、静电测试 化学性能检测:PH值的测定、成分分析、甲醛含量、偶氮测试、重金属。 评估指标:拉力强度、延伸率、撕裂强度、顶破强度、剥离强度、成分分析等 检测标准: DB34/T 1816-2013 无纺布菌条结合化学引诱剂防治松褐天牛技术规程 JB/T 11873-2014 带式真空过滤机无纺布滤带 JB/T 12547-2015 涂附磨具无纺布抛光轮

各国纺织面料的阻燃标准汇总

各国纺织面料的阻燃标准汇总 美国面料阻燃标准: 1. CA-117在美国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一次性防火标准,并不要求经过水后测试,适用多数出口美国的纺织品。 2. CS-191是美国通用的防护服防火标准,强调长期防火性能和穿着舒适性。加工工艺通常是两步合成法或多步合成法,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利润附加值。 3. NFPA-701、703是美国消防协会公布的一项防火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的窗帘等不要求耐水的悬挂织物。测试中同时要求吸附干量、手感等理化指标。 4. TB-603全称BHFTI CTB-603 2005年01月01日起在全美实施。主要用于床垫、床褥等床具用品。测试方法为:完整的一张床垫(床褥)用大室燃烧法测试放热数值。 5. NFPA261.94适用于家具覆盖强物,包括沙发等。 6. FAR25-83飞机内装饰织物所要求的防火标准。 英国面料阻燃标准: 1. BS7177(BS5807)适用于英国公共场所的家具及床垫等织物。特别要求防火性能,测试方式严格。火种分为0~7级八个火源,分别对应于低度、中度、高度和极高度危险四个防火等级。 2. BS7175适用于酒店宾馆、娱乐场所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永久性防火标准。测试要求通过Schedule 4 Part 1及Schedule 5 Part 1两种或更多的测试火种。

3. BS7176适用于家具覆盖织物,要求防火和耐水洗,测试时要求织物和填充物同时达Schedule 4 Part 1、Schedule 5 Part 1和烟密度、毒性等测试指标。是比BS7175(BS5852)更为严格的一项衬垫座椅防火标准。 4. BS5452适用于英国公共场所及所有进口家具中的床单及枕头类纺织品,要求经过50次水洗或干洗后仍然能够有效防火。 5.BS5438系列:英国BS5722儿童睡衣;英国BS5815.3床上用品;英国BS6249.1B窗帘。 德国面料阻燃标准: 1. DIN-4102(DIN66084)装饰织物防火标准; 2. DIN23320及DIN54336-80(DIN66083)防护服防火标准; 日本面料阻燃标准: 1. JISL1008-69飞机装饰织物防火标准; 2. JISL1091防护服标准; 3. JIS1201=FMVSS302汽车装饰织物防火标准; 法国面料阻燃标准: 1. NFG07-184防护服面料; 2. NFG92-501-505装饰织物防火标准;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浅析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孙文华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消防支队,濮阳457001) 提要:阻燃理论的研究是整个阻燃技术的基础,目前国内研究人员已开始重视。一方面要研究各类纤维、织物的燃烧理论,还要研究阻燃剂在纤维上的阻燃机理。随着测试技术手段的发展,这方面的工作已成为可能。燃烧及阻燃理论研究可为寻找新型阻燃剂、确定阻燃方法、提高阻燃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阻燃机理阻燃整理技术发展 近年来,世界各国因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不断增加。我国这十几年来,平均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为3—4万起,死亡人数2—3千人,火灾损失折款2—3亿人民币。1985年,哈尔滨天鹅饭店大火死亡十人,受伤七人,直接经济损失24.9万元;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死伤300多人,都是因纺织品燃烧引起的。 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我国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起步于70年代;80年代至今,上海、吉林、山东、广东、天津、四川、北京、江苏等省市的一些科研单位、院校及工厂相继对阻燃纤维进行了小试研究,涤纶和丙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但总体说来,阻燃纤维产品仍处在研究和试阶段。 一、织物阻燃剂

目前所用的阻燃剂大多是磷、卤素的有机物或有机物加无机物,个别的用高分子物,如环状芳香族磷酸酯、羟乙基四溴双酚A(涤纶);氯化聚两烯、六溴环癸烷、乙二酸(五溴苯)酯、磷酸三溴苯酯-氯化石蜡、六氯环戊二烯的二聚物等(丙纶);含增效剂的卤化物体系、有机磷化物(锦纶);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溴乙烯、五氧化二锑等(腈纶)及苯氧基磷腈、噻嗡磷酸酯(粘胶)等。 1、阻燃机理: 阻燃剂与燃烧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新的观点认为燃烧应有四要素――燃料、热源、氧、链反应。而通常织物燃烧又分为三个阶段,即热分解、热引燃(自燃)、热点燃(燃烧传播),对不同的燃烧阶段的四要素彩相应的阻燃剂加以抵制,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阻燃机理及中断相阻燃机理。 对于不同的阻燃机理就产生出不同类型的阻燃剂。而不论何种阻燃剂它的阻燃机理总要设法使织物纤维制品经阻燃处理之后,可能提高其氧指数才是目的。换言之,就是使织物燃烧的临界条件不易达到而实现阻燃的效果。其中,氧指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显然,氧指数越高,阻燃效果越好。通常,氧指数不应小于28,天津消防科研所已经研制出氧指数达到90的阻燃剂。 2、阻燃剂的分类: 针对不同的阻燃机理,就产生了不同的阻燃剂。如无机阻燃剂主要

阻燃防护服

阻燃防护服(GB 8965-88) 1988-11-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阻燃防护服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运输、保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炉窑、金属热加工、焊接、化工、石油等场所从事有明火或散发火花或在熔融金属附近处操作以及在有可燃物质并有发火危险的地方工作时,所穿用的阻燃防护服(以下简称阻燃服),以减免人体由于衣物的燃烧而受到火灾的伤害。 2 术语 阻燃防护服:是指在直接接受火焰及炽热物件后,能减缓火焰漫延,使衣物炭化形成隔离层,以保护人体的安全与健康使用的防护服。 3 技术要求 3.1 阻燃服成品的质量要求 3.1.1 外观:服装质量要求按GB 2661-81。 3.1.2 服装的接合部位贴合或缝合的强度:按 4.2的规定方法进行试验,其抗拉强度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3.2 结构设计 阻燃服包括帽、衣、裤、外衣和鞋盖。 3.2.1 一般结构设计的阻燃服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3.2.1.1 轻便并有一定的牢固性,以利于人体的活动。 3.2.1.2 便于穿着和解脱,具有一定舒适感。 3.2.1.3 阻燃服上一般要求明衣袋应带有衣盖,以免积存飞溅熔融的金属或其他污染物。 3.2.1.4 缝制加工按GB 2661—81。 3.2.2 阻燃服必须在适宜处留有通气孔隙,以利排汗和调节体温。但通气孔隙不得影响服装的结构强度,以及孔隙结构不得使外界异物串入服装内部。 3.3 材料

3.3.1 衣料要求:采用经阻燃整理且能耐受多次洗涤(在洗衣机内置入合成洗衣粉,按一般洗衣浓度,温度60℃,洗涤时间15min,洗涤50次以上)的织物。不得采用热熔性和能集聚静电及放电的织物。 3.3.2 缝线要求:不得使用合成纤维纱线。 3.3.3 附件:扣、钩应便于连结和解脱。扣、钩的材质不得使用易熔易燃的材料(若扣、钩缝在服装里面时,不受此限制)。 4 检验方法 4.1 外观检验:检查服装结构形式是否符合3.1,3.2的规定要求。 4.2 服装结合部位的强度试验:从衣、裤成品的四个部位剪取缝合处中心宽50mm,长2 00mm的试片,将其安装于拉伸试验机上,夹持具宽度为50mm,夹持间距为150mm,以200m m/s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试验,求出各试片的断裂荷重,取最低值作为结合部位的抗拉强度。 4.3 阻燃性能试验:采用GB 5455—85《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定垂直法》。 4.4 阻燃性能试验指标要求见表2: 表2 不得低于三级,在试验中发现纺织产品有熔化收缩现象时为不合格品。 5 检验规则 5.1 凡生产阻燃织物及生产阻燃服的产品需经国家指定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监检,如产品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发给合格证书,方准批量生产。 5.2 国家指定的技术部门对阻燃织物生产厂或服装厂及使用部门的产品应进行定期抽检,当发现产品不合格时,应在同批号产品中复检,如复检仍然不合格时,此批产品立即停售,听候处理。 5.3 产品在三年贮存期内,阻燃性能应基本稳定,连结的部位应牢固可靠。超期贮存的产品,应按规定送检,重新认定是否合格。 5.4 产品用的纺织品织物质量性能试验由纺织部门相应单位承担。由生产厂负责产品自检,并对其产品质量负责。

纺织品阻燃整理

目录: 摘要: (2) 1.前言 (3) 2.阻燃纺织品的发展概况 (4) 3.纺织纤维的热裂解及阻燃机理 (4) 3.1燃烧过程 (4) 3.2纺织品的阻燃机理 (5) 4.阻燃整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及阻燃整理工艺 (8) 4.1阻燃整理效果的影响因素 (8) 4.2棉织物的阻燃整理 (8) 4.3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 (9) 4.4 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 (9) 4.5 阻燃工艺 (10) 5.纺织品阻燃效果的测试方法 (10) 5.1极限氧指数的测定 (10) 5.2纺织品阻燃性能测定--垂直燃烧试验 (11) 6.阻燃整理剂的分子结构特征 (11) 7.主要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2) 参考文献: (13)

纺织品的阻燃整理技术 摘要: 随着纺织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需求量的日益增多,由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床上用品和室内装饰用纺织品,其所引起的火灾比例占火灾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财产损失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减少因纺织品着火而引起的火灾的发生,需要对纺织品进行一定的阻燃整理。现在已经有很多纺织品阻燃整理的新技术。本论文中系统介绍了纺织品的阻燃整理技术,包括该功能整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作用原理、影响该功能整理技术应用效果的主要工艺参数、应用效果主要采用的标准及测试的参数、采用整理剂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制备方法及该功能整理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关键词:纺织品;纺织品阻燃整理;阻燃;阻燃整理;功能整理;工艺参数;应用效果测试参数;制备方法。

1.前言 随着纺织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需求量的日益增多,由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也不断增加。据统计,由纺织品引起的火灾约占火灾总数的一半以上,特别是建筑住宅火灾,纺织品着火蔓延引起火灾所占的比例更大,床上用品和室内装饰用纺织品为起火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对纺织品提出了阻燃要求,并制定了各类纺织品的阻燃标准和法规,从纺织品的种类和使用场所来限制使用非阻燃纺织品。如美国的DOCFF3-17[1]即是针对儿童睡衣制定的阻燃商业标准。阻燃纺织品的研究和生产,对减少火灾次数和损失,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中系统介绍了纺织品的阻燃整理技术,包括该功能整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作用原理、影响该功能整理技术应用效果的主要工艺参数、应用效果主要采用的标准及测试的参数、采用整理剂的分子结构特征及该功能整理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2]。

我国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朱平隋淑英安平林王炳 中国纺织大学孙铠 摘要 近年来,世界各国因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不断增加。我国这十几年来,平均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为3—4万起,死亡人数2—3千人,火灾损失折款2—3亿人民币。1985年,哈尔滨天鹅饭店大火死亡十人,受伤七人,直接经济损失24.9万元;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死伤300多人,都是因纺织品燃烧引起的。 我国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纺织品阻燃技术始于50年代,以研究棉织物暂时性阻燃整理起步,但发展缓慢。60年代才出现耐久性纯棉阻燃纺织品。70年代开发了PyrovatexCP型阻燃剂,并开始了对合成纤维及混纺织物阻燃技术研究阶段。80年代,我国阻燃织物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许多单位开发了棉、涤及混纺织物的阻燃剂及整理技术和阻燃合成纤维。 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我国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起步于70年代;80年代至今,上海、吉林、山东、广东、天津、四川、北京、江苏等省市的一些科研单位、院校及工厂相继对阻燃纤维进行了小试研究,涤纶和丙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但总体说来,阻燃纤维产品仍处在研究和试阶段。所用的阻燃剂大多是磷、卤素的有机物或有机物加无机物,个别的用高分子物,如环状芳香族磷酸酯、羟乙基四溴双酚A(涤纶);氯化聚两烯、六溴环癸烷、乙二酸(五溴苯 )酯、磷酸三溴苯酯-氯化石蜡、六氯环戊二烯的二聚物等(丙纶);含增效剂的卤化物体系、有机磷化物(锦纶);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溴乙烯、五氧化二锑等(腈纶)及苯氧基磷腈、噻嗡磷酸酯(粘胶)等。 通过小试或中试鉴定的单位有:A.阻燃涤纶:吉林纺织设计院,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原山东纺织工学院)、上海化纤公司、天津化纤研究所、江苏纺研所等。B.阻燃丙纶:南京化工设计研究院、北京化纤研究所、江苏纺研所、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山东化纤所、山海关化纤厂、广州化纤所等。C.阻燃锦纶:成都科大、四川维纶厂等。D.阻燃腈纶:上海合纤所、上海金山石化、山西煤化所、山东工业大学等。E.阻燃粘胶:上海纺研院、丹东化纤厂、南京化纤厂、上海第三化纤厂、福建南平化纤厂等。 1.绵织物的阻燃整理; 棉织物的阻燃整理发展很快,目前国内比较成熟,阻燃剂基本可以自给,可以工业化生产。 纯棉耐久性阻燃整理大体有下列三种方法: A.Proban/氨熏工艺,Proban法是英国Wilson公司首先用于工业化生产,传统的Proban法是阻燃剂THPC(四羟甲基氯化眆)浸轧后焙烘工艺,改良的方法是Proban/氨熏工艺,工艺流程为:浸轧阻燃整理→烘干→氨熏→氧化→水洗→烘干。国内计有北京光华、江阴印染厂、鞍山棉纺印染厂等引进国外的助剂和设备进行生产。这是目前公认的阻燃效果好、织物降强小、手感影响少的工艺。但由于设备问题限制了其推广。 B.PyrovatexCP整理工艺。国内已有上海农药厂、常州化工研究所、天津合材所、华东理工大学、青岛纺织服装学院等单位生产该助剂。产品的阻燃性能较好,耐久性好,可耐家庭洗涤50次甚至200次以上,手感良好,但强力降低稍大。国内使用该类阻燃剂的厂家二、三十家。 纯棉暂时性、半耐久性阻燃整理——电热毯、墙布、沙发布等织物的阻燃耐洗次数要求不是很高,这类产品做暂时性或半耐久性阻燃整理即可。即能耐1—15次温和洗涤,但不耐皂洗。主要有硼砂-硼酸工艺、磷酸氢二铵工艺、磷酰胺工艺、双氰胺工艺等。上述工艺应用在纯棉织物上工业化生产的不多。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SFR-203属半耐久性阻燃整理剂。 2.毛织物的阻燃整理; 羊毛具有较高的回潮率和含氨量,故有较好的天然阻燃性,但若要求更高的标准,则需进行阻燃整理。最早的羊毛阻燃整理是采用硼砂、硼酸溶液浸渍法,产品用于飞机上的装饰用布。这种方法阻燃效果良好,但不耐水洗。60年代后采用THPC处理,耐洗性较好,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大全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大全 关键词:燃烧实验法;限氧指数法;表面燃烧实验法;发烟性试验法;闪点和自燃点测定及点着温度测定;阻燃整理热分析;锥形量热计;锥形量热计 1、燃烧实验法 燃烧实验法,主要用来测定试样的燃烧广度(炭化面积和损毁长度)、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一定尺寸的试样,在规定的燃烧箱里用规定的火源点燃12s,除去火源后测定试样的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阴燃停止后,按规定的方法测出损毁长度。根据试样与火焰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垂直法、倾斜法和水平法。垂直法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测定方法。这类实验比45°方向、水平方向燃烧更为剧烈。垂直燃烧实验又分垂直损毁长度法,垂直向火焰蔓延性能测定法、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测定法和表面燃烧性能测定法。GB/T5456-1997规定了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该法用规定的点火器所产生的规定点火火焰,按规定点火时间对垂直向纺织试样点火,测定火焰在试样上蔓延至标记线(规定距离)所用的时间(以秒计)。亦可同时观察、测定和记录试样的其他有关火焰蔓延的性能。GB8746-88规定了纺织织物燃烧性能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该法用规定点火器产生的规定火焰,对垂直向纺织试样点火,测量织物点燃所需要的时间。GB8745-88规定了纺织织物表面燃烧性能的测定,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接近项部处点燃支承于垂直板上的干燥试样的起毛表面,测定火焰在织物表面向下蔓延至标记线的时间。垂直法可用于测定服装织物、装饰织物、帐篷织物等的阻燃性能;倾斜法适用于飞机内装饰用布;水平法适用于地毯之类的铺垫织物。 2、限氧指数法 限氧指数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它是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体中,材料刚好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最低氧浓度,用LOI表示,LOI为氧所占混合气体的体积百分数。GB/T5454-1997规定了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将试样夹于试样夹上垂直于燃烧筒内,在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中,点燃试样上端,观察其燃烧特性,并与规定的极限值比较其续燃时间或损毁长度。通过在不同氧浓度中一系列试样的试验,可以测得维持燃烧时氧气百分含量表示的最低氧浓度值,受试试样中要有40%-60%超过规定的续燃和阴燃时间或损毁长度。

纺织品阻燃机理简述

纺织品阻燃机理简述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工业的进步,纺织品种类不断增多,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延伸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纺织品材料一般都易燃或可燃,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因此研究纺织品的阻燃机理就变得必不可少了。 所谓“阻燃”,并非阻燃整理后的纺织品在接触火源时不会燃烧,而是使织物在火中尽可能降低其可燃性,减缓蔓延速度,不形成大面积燃烧,离开火焰后,能很快自熄,不再续燃或阴燃。 1.纤维材料的燃烧与阻燃原理: 合成纤维的燃烧是材料和高温热源接触,吸收热量后发生热解反应,热解反应生成易燃气体,易燃气体在氧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被纤维吸收后,又促进了纤维继续热解和进一步燃烧,形成一个循环。对此人们提出了阻燃的基本原理:减少(或者基本没有)热分解气体的生成,阻碍气相燃烧的基本反应,吸收燃烧区域的热量,稀释和隔离空气等。 2.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纤维用阻燃剂有:铝镁氢氧化物、含硼化合物、卤硼化合物、卤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等。不同阻燃剂的阻燃机理有很大的区别。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覆盖机理 在可燃材料中加入阻燃剂后,阻燃剂在高温下可在聚合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或稳定泡沫覆盖层以隔热、隔绝空气,起到阻止热传递、减少可燃性气体释放和隔绝氧的作用从而达到阻燃目的。阻燃剂形成隔离膜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阻燃剂降解产物促进纤维表面脱水炭化,进而形成结构更趋稳定的交联状固体物质或炭化层,炭化层能阻止聚合物进一步热裂解,还能阻止其内部的热分解产物进入气相参与燃烧过程。含磷阻燃剂对含氧聚合物的阻燃作用即是通过此种方式实现的。二是阻燃剂在燃烧温度下分解成不挥发的玻璃状物质包覆在聚合物表面起隔离膜的作用,硼系和卤化磷类阻燃剂具有类似特征。 2.2不燃性气体窒息机理 阻燃剂受热分解出现不燃性气体,将纤维燃烧分解出来的可燃性气体浓度冲淡到能产生火焰浓度以下,同时稀释燃烧区内的氧浓度,阻止燃烧继续进行,又由于气体的生成和热对流带走了一部分热,从而达到阻燃作用。 2.3吸热机理 任何燃烧在短时间所放出的热量有限,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吸收火源所放出的部分热量,火焰温度就会降低,辐射到燃烧表面和作用于自由基的热量就会减少,燃烧反应受到抑制。高温条件下,阻燃剂发生吸热脱水、相变、分解或其他吸热反应,降低纤维表面及燃烧区域的温度,降低可燃物表面温度,有效地抑制可燃性气体的生成,阻止燃烧的蔓延,最终破坏维持聚合物燃烧的条件,达到阻燃目的。如铝、镁及硼等无机阻燃剂,充分发挥其结合水蒸气时大量吸热的特性,提高自身的阻燃能力。 2.4自由基控制机理 根据燃烧的链反应理论,维持燃烧的是自由基。阻燃剂在气相燃烧区捕捉燃烧反应中的自由基,阻止火焰的传播,使燃烧区的火焰密度下降,最终使燃烧反应速度下降直至终止。如含卤阻燃剂的蒸发温度和聚合物分解温度相同或相近,当聚合物受热分解时,阻燃剂也同时挥发出来,此时含卤阻燃剂与热分解产物同时处于气相燃烧区,卤素便能够捕捉燃烧反应中的自由基,阻止火焰的传播,使燃烧区的火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法规与垂直法燃烧性能测试方法能测试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法规 与垂直法燃烧性能测试方法能测试 一、美国纺织品服装燃烧性能技术法规 美国早在1953年就通过了《易燃织物法案》(FFA),在1954年和1967年又先后对其进行了修订,由美国国会颁布,并由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强制执行,该法案主要包含了服装和室内装饰用纺织品的燃烧性技术规范,禁止进口、生产和销售具有高度易燃性的纺织品服装。据此,CPSC还制订了:服用纺织品的可燃性标准(16 CFR 1610);乙烯基塑料膜可然性标准(16 CFR 1611);儿童睡衣的可燃性标准:0~6X号(16 CFR 1615);儿童睡衣的可燃性标准:7~14号(16 CFR 1616);地毯类产品表面可燃性能标准(16 CFR 1630);小地毯类产品表面可燃性能标准(16 CFR 1631);床垫的可燃性能标准(16 CFR 1632)。 以上皆为美国强制性的技术标准,所有进人美国市场销售的相关纺织品服装都必须据此进行检测,并要达到其规定的阻燃性能要求。另外,美国一些州也有针对纺织品阻燃性能的技术法规,如加利福尼亚技术公告117号,主要是针对家庭装饰用纺织品,对多孔弹性材料、非人造纤维填充材料、人造纤维填充材料、蓬松材料等的阻燃性能和测试方法分别作了具体规定。 1.服用纺织品的可燃性标准 1.1适用范围 16 CFR 1610《服用织物易燃性标准》适用于所有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的经过某种整理或未经整理的织物,以及由这些织物制成的服装。不适用于帽子、手套和鞋袜,以及衬里布。 1.2燃烧性能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具体的试验方法和燃烧性能要求。将燃烧性能分成三级,根据产品的类型规定了具体的指标(见表1)。明确指出1 级适用于服装;2 级仅针对绒面纺织品和服装;3 级不可用于制作服装,并且禁止进口到美国。 表1 级数可燃性纺织品类型性能要求 1级常规可燃性无绒毛、簇绒或其他类型表面起绒火焰蔓延时间≥4s 有绒毛、簇绒或其他类型表面起绒火焰蔓延时间>7s;或闪燃 时间在0~7s, 未点燃底布或底布未熔融。

16 CFR 1610 纺织品阻燃法规

16 CFR 1610服用纺织品阻燃法规简介 2010-11-18 近年来,纺织品的阻燃性作为一项重要的安全性指标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很多国家都对纺织品特别是服用纺织品的阻燃性能提出了要求,尤其是美国还制定了服用纺织品阻燃性法规–l6 CFR l610。该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阻燃性的测试方法、燃烧性能的等级、为服用纺织品设定的技术要求、使用不合适纺织品的警告(燃烧级别为3级的纺织品不适宜作服用纺织品)等内容。CPSC(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作为美国政府的独立代理,负责该法规各方面的管理、实施、解释和必要的修订,并对生产商、进口商、发行商、零售商等所有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监督和处罚。我国出口美国的纺织品因阻燃性不合格而被处罚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本文对美国l6 CFR l610法规中的服用纺织品阻燃要求进行简要的介绍。 1 测试方法 1.1适用范围 通过对法规CFR 1610,CFR 1611,CFR 1615,CFR 1616不同的适用范围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本法规的适用范围是:涂层或未涂层材料、胶片和纤维、整理剂或涂层中含有硝基的面料除外,幅宽在2 in以上,用于制作服装的面料。 免除测试的产品:帽子、手套、鞋类、夹层; 免除测试的纤维和面料:克重大于2.6 oz/yd2的光面织物;以腈纶、改性腈纶、锦纶、涤纶、羊毛、烯烃类纤维纯纺或相互混纺而成的织物(以上纤维与其他纤维的混纺织物不是免除测试的产品)。 1.2测试原理 以织物的燃烧速率进行评判:纺织品按规定的方法与火焰接触一定的时间后,移去火焰,测定织物续燃和阴燃的时间以及织物的损毁长度。续燃和阴燃的时间越短,损毁长度越低,则织物的阻燃性能越好。 1.3实验步骤 1.3.1预实验:根据面料的不同种类选择不同的预实验方法。 光面织物:长度和宽度方向各测试一个样品,然后选择燃烧最快的方向取5个样品; 绒面织物:在逆绒的方向测试5个样品。 1.3.2样品准备 根据预实验测试的结果在燃烧最快的方向上测试5个样品,尺寸为:2 in.×6 in.,放入试样夹(如果是绒面织物需增加刷试样的过程,目的是使面料表面的绒毛立起),调湿后,水平放置在温度为105℃的烘箱中烘干30 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5 min~3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