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山歌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四单元溜溜山歌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四单元溜溜山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溜溜山歌》是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歌曲曲调优美,节奏欢快,歌词描绘了山间小溪潺潺流淌,学生通过学唱此曲,能够感受到山歌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山歌这种音乐形式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渐熟悉和喜爱。
三.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演唱《溜溜山歌》。
2.了解山歌的特点,感受山歌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山歌特有的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山歌的氛围。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
4.视听教学法:播放山歌视频,让学生感受山歌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故事等教学素材。
2.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3.乐谱、歌词卡片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山歌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山歌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溜溜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歌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5分钟)播放其他山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山歌的魅力。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山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7.家庭作业(2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溜溜山歌》,并尝试欣赏其他山歌。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板书歌词或关键词,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在本次《溜溜山歌》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我深刻反思了教学方法、学生反馈、教学效果等方面,发现了诸多值得总结和改进的地方。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溜溜山歌》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溜溜山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溜溜山歌》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四川民歌为基础,歌词描绘了四川山水的美景,旋律优美、富有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四川民歌的特点,感受山歌的魅力,同时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演唱技巧、音乐表现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四川民歌的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特点,感受山歌的魅力。
2.学会演唱《溜溜山歌》,提高音乐表现力。
3.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四川民歌的节奏特点。
2.学会用适当的演唱技巧表现山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四川山水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演唱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4.音乐欣赏法:欣赏相关民歌,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3.乐谱、歌词打印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介绍四川山水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四川民歌的魅力。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溜溜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练习,让学生跟随教师模仿演唱。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四川民歌的节奏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5.拓展(5分钟)欣赏其他四川民歌,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民歌魅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四川民歌的特点及演唱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练习演唱《溜溜山歌》。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歌曲名称、节奏特点、演唱技巧等。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40分钟,剩余10分钟用于课堂纪律维护、学生提问等。
溜溜山歌 教案

溜溜山歌教案教案标题:溜溜山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溜溜山歌,培养学生对传统山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歌唱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歌曲欣赏:播放溜溜山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山歌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2. 歌曲学唱:逐句教学,引导学生跟随节奏和音调学唱溜溜山歌。
3. 歌曲理解:分析歌词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山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4. 歌曲创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创编一段溜溜山歌的新歌词或旋律。
5. 歌曲表演: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展示学生的歌唱和表演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用一句关于山歌的名言或介绍山歌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山歌的兴趣。
2. 欣赏:播放溜溜山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山歌的节奏和情感。
3. 学唱:逐句教学溜溜山歌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学唱,并注意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4. 理解:分析歌词的意义,解释生词和习语,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5. 创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创编一段溜溜山歌的新歌词或旋律,并分享给同学们。
6. 练习:分组练习歌曲的合唱和表演,指导学生在歌唱中加入适当的动作和表情,提高表演效果。
7. 表演: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歌曲表演,展示学生的歌唱和表演能力,鼓励同学们互相欣赏和鼓励。
教学资源:1. 溜溜山歌的音频或视频。
2. 溜溜山歌的歌词和翻译。
3.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歌词和教学内容。
4. 学生练习和创编歌词的纸张。
评估方式:1. 学生的歌唱表演,包括节奏、音调和发音的准确性,以及表演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的创编歌词或旋律,评估其创意和对山歌文化的理解。
拓展活动:1. 邀请当地山歌艺术家或民间文化传承人来学校进行山歌表演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山歌的历史和传统。
2. 组织学生参加山歌比赛或文化节,展示他们的歌唱和表演才华,增强对山歌文化的传承意识。
溜溜山歌教案

溜溜山歌教案教案名称:溜溜山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溜溜山歌的起源和特点。
2. 学习并演唱一首溜溜山歌。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溜溜山歌的录音或视频资料。
2. PowerPoint 或视频播放设备。
3. 几首选自溜溜山歌的歌曲的歌词。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让学生观看一段溜溜山歌的演唱或音乐视频。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溜溜山歌的印象和了解。
3. 提问:你们认为溜溜山歌有哪些特点?步骤二:学习溜溜山歌的起源和特点1. 分享溜溜山歌的起源和特点的相关资料。
2. 使用 PowerPoint 或视频播放设备展示溜溜山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引导学生讨论溜溜山歌的特点,如语言幽默、曲调欢快等。
步骤三:学习并演唱溜溜山歌1. 选择一首溜溜山歌的歌曲,播放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重点讲解歌词的发音和节奏。
3. 分段教唱,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4. 教师指导学生合唱,练习歌曲的整体和谐。
步骤四:表演溜溜山歌1.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溜溜山歌进行练习和排练。
2. 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练习的溜溜山歌。
3. 鼓励学生表演时发挥创意,可以配合动作、表情等,增强表演效果。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1. 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溜溜山歌的特点和表演要点。
2. 邀请学生集体演唱已学的溜溜山歌,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学习溜溜山歌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扩展:1. 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学唱其他溜溜山歌。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溜溜山歌,可以结合当地的特点和文化。
3. 组织学生观看溜溜山歌演唱会或音乐会,加深对溜溜山歌的理解和欣赏。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学习进展。
2. 学生的合唱表演和个人演唱可以进行评估。
3. 学生的参与讨论和分享也可以作为评估依据。
《溜溜山歌》精品课件

《溜溜山歌》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章“多彩的民族音乐”,第二节“溜溜山歌”。
详细内容包括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演唱特点、旋律结构及歌词含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溜溜山歌的起源、发展及演唱特点,提高对我国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溜溜山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3. 使学生掌握溜溜山歌的基本旋律,并能独立演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溜溜山歌的旋律结构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重点: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演唱特点及歌词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溜溜山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演唱特点。
b. 分析溜溜山歌的旋律结构、歌词含义。
3. 例题讲解:以溜溜山歌《小河淌水》为例,讲解其旋律、节奏、演唱技巧等。
4. 随堂练习:a. 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学唱溜溜山歌《小河淌水》。
b. 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提高演唱技巧。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溜溜山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溜溜山歌》2. 内容:a. 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演唱特点。
b. 溜溜山歌的旋律结构、歌词含义。
c. 溜溜山歌《小河淌水》的旋律、节奏、演唱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溜溜山歌《小河淌水》,并对其进行改编。
2. 答案:学生可根据个人喜好,对《小河淌水》的旋律、节奏、歌词进行适当改编,展示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及学习积极性。
2. 拓展延伸:a. 邀请民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溜溜山歌。
b. 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实践活动,如民歌比赛、合唱团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溜溜山歌的旋律结构及演唱技巧。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溜溜山歌》教案

《溜溜山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掌握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
3、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下滑音)。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表现出劳动的气氛。
教学难点:1、能够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集体配合,完整演唱。
2、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下滑音)。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师:有谁平时听过山歌吗?都听过什么山歌?生:……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安徽民歌——《溜溜山歌》。
三、新授:(一)衬词:1、感受歌曲:师:很多民歌里都有衬词,你们来听听这首歌里有哪些衬词?生:“溜溜”和“呀嗬嘿”。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再听听歌曲,一边听一边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几处衬词?生:四处。
2、学唱“溜溜”:师:真是一群善于发现的孩子!是的,歌曲共出现了四处衬词。
安徽人民是勤劳善良的,他们经常边唱着歌儿边劳动。
让我们跟着歌声去寻找他们,一起享受劳动的乐趣!师:瞧,树上有四颗果子,咱们把它们摘下来放进篮子里。
先摘最下面的两颗,跟我一起边唱边摘(学唱1 1)。
还有两颗果子长的高一点,我们把手伸高点摘(学唱5 5)。
师:你能找到我们刚刚摘的两颗果子在歌曲的哪里?3、下滑音: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歌谱中有一条波浪线)这叫做“下滑线”,其实我们已经会唱下滑音了,不信你们唱一唱。
(生回忆“溜溜”唱法,再次加深印象)下滑音的演唱就是这样。
4、学唱其他衬词:师:果子都摘下来了,真开心呀!我们跟着音乐再次回味一下摘果子的情景吧。
师: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忙活着呢,跟我唱一唱第三处“溜溜哪呀”。
师:果子摘了好多呀,拎都拎不动了,咱们得再使把劲儿才行。
“呀嗬嗨”。
(师模仿拎篮子感觉)师:终于搬回来了!你们收获的真多呀!(二)学唱歌曲:1、感受旋律,跟琴哼唱:师:劳动了这么久,我们休息一会儿,请你们用LU轻声跟着我的琴声哼唱。
(弹一句哼一句)2、学唱第一段:(1)听范唱,默唱:师:多动听的旋律呀!请你们跟着范唱在心里默唱。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四单元我的编创(溜溜山歌)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四单元我的编创(溜溜山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溜溜山歌》是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山歌,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这首歌曲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五线谱、音符、节拍等,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然而,由于地域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这首山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溜溜山歌》这首富有地方特色的山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创作方法,提高音乐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溜溜山歌》,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2.难点:理解并把握山歌的节奏特点,以及如何在演唱和创作中融入民族特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欣赏、讲解、演唱、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学、唱、创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2.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其他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溜溜山歌》。
2.讲解:详细讲解《溜溜山歌》的背景、歌词、旋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
3.学唱:让学生跟唱《溜溜山歌》,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4.创作: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可以是对歌曲的改编,也可以是创作新的山歌。
5.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溜溜山歌》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关键信息,以及创作要点,如民族特色、音乐创作方法等。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演唱、创作和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溜溜山歌-伴奏》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溜溜山歌-伴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溜溜山歌-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四川民歌《溜溜山歌》,了解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山歌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地区学生可能对四川民歌接触较少,对于《溜溜山歌》的语音、旋律特点需要时间适应。
此外,学生对于合作演奏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山歌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协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川民歌《溜溜山歌》的语音、旋律特点。
2.协作演奏的技巧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奏《溜溜山歌-伴奏》,让学生直观感受乐曲风格。
2.讲解法:教师讲解四川民歌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溜溜山歌》的语音、旋律特点。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协作演奏,教师进行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演奏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溜溜山歌-伴奏》乐谱、音响设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音乐课本、乐器、练习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溜溜山歌-伴奏》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溜溜山歌-伴奏》乐谱,讲解乐曲的语音、旋律特点,让学生对乐曲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协作演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奏,教师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四川民歌,让学生感受山歌的魅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四川民歌的特点,以及协作演奏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溜溜山歌-伴奏》,巩固所学内容。
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溜溜山歌》课件2

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溜溜山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溜溜山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多彩的民族音乐》中的第一节《民族山歌》,通过学习《溜溜山歌》,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掌握山歌的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溜溜山歌》的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学会演唱《溜溜山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溜溜山歌》的旋律、歌词和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民族音乐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课件、钢琴、音响设备。
学生: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不同民族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色,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溜溜山歌》。
2. 新课学习(15分钟)(1)教师播放《溜溜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溜溜山歌》,注意指导歌曲中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3)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提高演唱效果。
3.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节奏变化、民族音乐特色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独立演唱《溜溜山歌》,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溜溜山歌》2. 旋律、歌词、演唱技巧3. 民族音乐特色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练演唱《溜溜山歌》,并尝试创作一首以家乡为主题的短诗或歌曲。
2.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页第2题,分析歌曲《溜溜山歌》的节奏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溜溜山歌》,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演唱技巧也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民族音乐元素,让学生感受我国音乐的多样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民族音乐特色2. 教学目标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3. 教学难点中的节奏变化和民族音乐特色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新课学习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练习和分析练习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民族音乐特色《溜溜山歌》作为一首典型的民族歌曲,其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民族音乐特色。
《溜溜山歌》课件

学一学: 认真朗读衬词,不会的地方 互相学习。
唱一唱:
集体演唱《溜溜山歌》,感 受劳动氛围。
山歌是什么呢?你们知道吗?
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安徽民歌——《溜溜山歌》你们有没有发现上面有很多重来自的 词语呢?溜溜 呀嗬嘿
这些词语都是衬词,没 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歌曲赏析:
歌曲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方 式,让听者能够感受到更浓 重的劳动氛围。 仔细聆听这首歌曲,会发现 这首歌曲实际上是一首山歌 性质的劳动号子,两者的结 合让歌曲显得更有魅力,更 加充满民族色彩。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溜溜山歌-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溜溜山歌-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溜溜山歌-范唱》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歌曲《溜溜山歌》以四川民歌为基础,歌词生动有趣,旋律优美流畅,富有典型的民族风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四川民歌的特点,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式,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基本的唱歌技巧,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四川民歌的特点。
2.学会《溜溜山歌》的歌词和旋律。
3.运用正确的唱歌技巧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演唱技巧。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增进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溜溜山歌》的音频、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2.乐器:吉他、钢琴等。
3.分组标志:如颜色卡片、号码牌等。
4.教学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演唱音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四川民歌《溜溜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听到了什么?歌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介绍歌曲《溜溜山歌》,包括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旋律特点等。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四川民歌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溜溜山歌》,学生跟随模仿。
《溜溜山歌》音乐优质教案

《溜溜山歌》音乐优质教案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溜溜山歌》,可以引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那么《溜溜山歌》教案中优质的教案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溜溜山歌》的音乐优质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溜溜山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欣赏《打麦号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初步掌握“下滑音”的演唱。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表现出劳动的气氛歌曲中下滑音的演唱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生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中走进教室二、导入师:有谁知道刚刚那首歌曲的名字么?(生举手回答)师:看来你对这首民歌很熟悉,是呀,这就是有名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我们也曾在音乐课上学过一些民歌,下面,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一起听听,会唱的跟着音乐轻声唱一唱,你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民歌片段《领唱秧歌》生:我仿佛看见一群人在高兴的跳着秧歌舞师:说的真好,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欢快的歌曲把我们带进了欢腾的大西北,这就是陕北民歌《领唱秧歌》。
师:听完热情豪放的《领唱秧歌》,我们一起去沂蒙山听一首当地的民歌,这首歌曲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沂蒙山小调》生:音乐优美动听,我好像看见了一座风景秀丽的高山师:你用自己的语言诠释了对音乐的理解!图片上的这座山就是沂蒙山,这就是有名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有山就有水,我们再来听听下面的这首歌曲唱了哪条河。
播放《浏阳河》生:浏阳河。
师:真是一群会感受音乐的孩子呀!这首就是湖南民歌《浏阳河》。
《浏阳河》的最后一句“咿呀咿嗞呦”在民歌中被称为什么呢?(衬词)三、新授(一)衬词1、感受歌曲师:很多民歌里都有衬词,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家乡民歌,你来听听这首歌里有哪些衬词 (师演唱①)生:溜溜或呀嗬嗨师:你们的耳朵真灵!张老师是安徽人,这就是我家乡的一首民歌:溜溜山歌。
再听听歌曲,一边听一边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几处衬词听范唱② 呈现歌词生:四处2、学唱“溜溜”师:真是一群善于发现的孩子!是的,歌曲共出现了四处衬词。
音乐《溜溜山歌》教学反思

音乐《溜溜山歌》教学反思歌曲《溜溜山歌》是一首湖南民歌,它富有乡土气息,全曲节奏规整,歌词简练,易于上口。
它把对大自然的感受,用明快、流畅的旋律,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
在歌曲的演唱形式上,采用了男女声对唱的形式,使具有山野气息的民歌更加富有生气。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所表达的感情和情境通过音乐所特有的表现方式如:旋律、节奏、和声等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情”为导线,引导学生聆听、模唱、欣赏等不同的方式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感魅力。
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所听到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身体动作,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在欣赏的同时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把所感受到的音乐用画笔把它画下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在学唱歌曲时我让学生加入表演如:走一走、摇一摇等来为歌曲伴奏,使音乐更加富有生机。
在歌曲的演唱形式上我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组合,把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演唱表现出来。
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感受来进行演唱。
在表演上也是如此。
有的学生喜欢独唱、有的学生喜欢对唱、有的学生喜欢群唱……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在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评价来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对他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确定以后教学的侧重点。
同时我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赏识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挫折教育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起到教育学生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溜索》是现代作家阿城的代表作,文章笔法简练,毫无铺陈,如行云流水,飘逸而自然。
这种文风不仅需要反复研读,更需要慢慢体会,慢慢品读。
因此,在教授这堂课时,我以“善用旁批巧‘溜索’”为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义,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溜溜山歌》课件

《溜溜山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溜溜山歌》。
本课主要介绍了山歌的基本知识,以及四川溜溜山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对溜溜山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欣赏和演唱四川溜溜山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四川溜溜山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学会演唱一首溜溜山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掌握四川溜溜山歌的基本演唱方法,能流畅地演唱歌曲。
难点:学生学会溜溜山歌的衬词部分,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演唱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乐谱架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五线谱本、直尺、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四川溜溜山歌《康定情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溜溜山歌的魅力。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四川溜溜山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溜溜山歌的兴趣。
3. 歌曲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溜溜山歌》,包括旋律、节奏和衬词部分。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溜溜山歌的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点评、学习。
六、板书设计溜溜山歌起源:四川地区发展:历史悠久,民间传承特点:旋律优美,节奏多变,衬词独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族歌曲,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首民族歌曲进行分析,介绍其旋律、节奏、衬词等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溜溜山歌》。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四川溜溜山的美丽风光和藏族人民的生活场景。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四川溜溜山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而且还能学会演唱这首歌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音乐《溜溜山歌》教学反思(二篇)

音乐《溜溜山歌》教学反思《溜溜山歌》是一首安徽民歌,在教学中,我从民歌入手。
首先让学生欣赏不同民族的歌曲,让学生知道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
然后自然导入到新授的歌曲。
教学中学生发现歌词多次出现衬词“溜溜”,从而知道歌名由此而来。
全曲由两个加入衬词的乐句组成。
宫调式,一段体结构,二四拍,音域为一个八度。
歌词富有劳动生活的气息,它以“独木不成材,单线难搓绳”的生动比喻,告诉人们团结起来力量大,大家拧成一股绳,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歌中的衬词是汉族民歌特别是劳动号子的特点。
《溜溜山歌》的旋律、节奏虽然比较简单,但滑音、切分音以及同字不同音高的掌握对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难,因此,我采用辅导——拍击节奏——视唱——哼唱——齐唱——一领众和等教学方法来教授歌曲。
为了让学生能够领悟到劳动号子中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在歌曲教学中我不断地用接龙演唱的形式让学生感受。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按民歌的题材可以分为小调、劳动号子、山歌,于是我还找来具有其鲜明特点的三首歌曲《茉莉花》《打麦号子》《对山歌》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歌的魅力。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感知、理解、操作多种手段,以教师示范、引导相互合作,力争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在理解山歌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
音乐《溜溜山歌》教学反思(二)音乐教学反思:《溜溜山歌》一、教学目标及内容本堂音乐课以《溜溜山歌》为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和伴奏的学习,以及合唱、编舞等活动。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歌曲音频、歌词印刷件以及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同时,教师精心布置了合唱队形,并准备了简单的编舞动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溜溜山歌》的音频,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欢快的旋律和动感的节奏。
2. 学习歌词:教师根据歌曲特点,将歌词分段展示给学生,并逐句教唱。
溜溜山歌教学反思

溜溜山歌教学反思
《溜溜山歌》是一首安徽民歌,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
曲,曲调优美、流畅,情绪欢快、活泼,歌词押韵,朗朗上口。
在本
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
我通过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引导学生体会
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然后,我让学生模仿歌曲中的节奏和音调,帮助
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我采用了分声部演唱、合唱等方式,让学
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和声效果。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编,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歌曲进行改编和创作。
我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溜溜山歌》,让他们了解不同的
音乐表现形式,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们对《溜溜山歌》这首歌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些学生的节奏感不够强,需要加强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音乐《溜溜山歌》教学反思

音乐《溜溜山歌》教学反思音乐《溜溜山歌》的教学反思在音乐教学的道路上,我始终坚信一首好的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塑造学生的个性。
在本次《溜溜山歌》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这种理念转化为实践,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就教学目标而言,我着重关注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注重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寓意,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教师示范唱、学生跟唱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溜溜山歌》的MV,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氛围。
在教学环节方面,我按照“导入、新课、练习、检验、总结”的流程进行设计,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歌曲。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播放一段山水画面的视频,让学生沉浸在歌曲的氛围中;在新课环节,我详细介绍了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并示范唱给学生听;在练习环节,我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演唱技巧;在检验环节,我邀请了几位学生单独演唱,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在总结环节,我引导学生总结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首歌曲。
经过反思,我认为本次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互动,能够准确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的音准还需要加强,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强化;另外,对于一些民族音乐的知识和背景,我还需要更加深入地介绍,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
总的来说,《溜溜山歌》的教学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会进一步挖掘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族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此外,我还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小学三年级音乐《溜溜山歌》歌词、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唱歌教学是⼩学⾳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乐感受⼒和唱歌基本能⼒的培养,⽽且对学⽣浸润美的熏陶、提⾼艺术修养起着⾮常重要的作⽤。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乐《溜溜⼭歌》歌词、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乐《溜溜⼭歌》歌词 哎呜溜溜……哎…… 哎呜溜溜……哎……哎…… 太阳出来也,⼀点红哟喂, 照在深⼭密树林啊。
云雀爱的是蓝天也,⾼啊哎。
⼩妹爱的是能⼲⼈呐。
⽉亮出来也,⼀⽚银哟喂。
照在家乡茅草棚啊。
⽩鹤爱的是长江也,⽔呀哎。
⼩妹爱的是勤快⼈呐。
哎呜溜溜……哎…… 哎呜溜溜……哎……哎……【篇⼆】⼩学三年级⾳乐《溜溜⼭歌》教案 教学⽬标 1、学唱歌曲《溜溜⼭歌》,体会歌曲的语⽓,简介安徽民歌的特点。
2、欣赏河北吹歌《⼤枣》,感受⽤唢呐模仿⼈物对话的情景。
3、唱⼀唱、认⼀认全⾳符、⼗六分⾳符。
教学内容: 唱:《溜溜⼭歌》 教学过程 ⼀、认认、唱唱全⾳符、⼗六分⾳符。
1、复习拍的有关知识,五线谱中do的⾳⾼⾳位,复习do⼀la6个⾳的⾳⾼⾳位。
2、在“⼿谱”中找到“do”的⾳⾼位置,并玩玩⼿谱游戏,复习⼀下学过的7个⾳。
3、感受全⾳符、⼗六分⾳符。
4、学习看谱视唱,注意⼗六分⾳符的作⽤。
⼆、学唱歌曲《溜溜⼭歌》 1、导⼊:教师唱⼏⾸民歌,让学⽣说出什么地⽅的民歌? 2、请你们根据歌曲拍⼀拍强弱规律或划指挥 图式认出这是⼀⾸⼏拍⼦的歌曲。
3、看谱拍节奏。
4、教师弹歌曲旋律,范唱歌谱,学⽣拍歌曲节奏。
5、让学⽣按旋律⾛向。
6、分句视唱,学会歌谱。
7、学读歌词,接龙形式 8、⽤亲切、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溜溜⼭歌》 9、听听安徽孩⼦是怎样唱《溜溜⼭歌》的。
10、模仿安徽⼩朋友演唱的⽅法。
11、边唱边表演 12、教师⽰范创作⼀段歌词。
三、欣赏《打枣》 1、听赏《打枣》吹歌 2、同学们,乐曲中有唢呐模仿⼈物对话的情景,你听出来了吗?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 3、我们也来模仿⼀下唢呐的声⾳。
《溜溜山歌》精品 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初步掌握“下滑音”的演唱。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表现出劳动的气氛
教学难点歌曲中下滑音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生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中走进教室
二、导入
师:有谁知道刚刚那首歌曲的名字么?(生举手回答)
师:看来你对这首民歌很熟悉,是呀,这就是有名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我们也曾在音乐课上学过一些民歌,下面,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一起听听,会唱的跟着音乐轻声唱一唱,你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民歌片段《领唱秧歌》
生:我仿佛看见一群人在高兴的跳着秧歌舞
师:说的真好,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欢快的歌曲把我们带进了欢腾的大西北,这就是陕北民歌《领唱秧歌》。
师:听完热情豪放的《领唱秧歌》,我们一起去沂蒙山听一首当地的民歌,这首歌曲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沂蒙山小调》
生:音乐优美动听,我好像看见了一座风景秀丽的高山
师:你用自己的语言诠释了对音乐的理解!图片上的这座山就是沂蒙山,这就是有名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有山就有水,我们再来听听下面的这首歌曲唱了哪条河。
播放《浏阳河》
生:浏阳河。
师:真是一群会感受音乐的孩子呀!这首就是湖南民歌《浏阳河》。
《浏阳河》的最后一句“咿呀咿嗞呦”在民歌中被称为什么呢?(衬词)
三、新授
(一)衬词
1、感受歌曲
师:很多民歌里都有衬词,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家乡民歌,你来听听这首歌里有哪些衬词(师演唱①)
生:溜溜或呀嗬嗨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老师是安徽人,这就是我家乡的一首民歌:溜溜山歌。
再听听歌曲,一边听一边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几处衬词听范唱②呈现歌词
生:四处
2、学唱“溜溜”
师:真是一群善于发现的孩子!是的,歌曲共出现了四处衬词。
安徽人民是勤劳善良的,他们经常边唱着歌儿边劳动。
让我们跟着歌声去寻找他们,一起享受劳动的乐趣!(范唱③)师:瞧,树上有四颗果子,咱们把他们摘下来放进篮子里。
先摘最下面的两颗,跟我一起边唱边摘(学唱1 1)弹琴,给固定音高还有两颗果子长的高一点,我们把手伸高点摘(学唱5 5)
回到歌词
师:你能找到我们刚刚摘的两颗果子在歌曲哪里么?
3、下滑音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歌谱中有一条波浪线)这叫做“下滑线”,其实我们已经会唱下滑音了,不信你们唱一唱。
(生回忆“溜溜”唱法,再次加深印象)下滑音的演唱就是这样。
4、学唱其他衬词
师:果子都摘下来了,真开心呀!我们跟着音乐再次回味一下摘果子的情景吧。
(范唱④)师: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忙活着呢,跟我唱一唱第三处“溜溜哪呀”
师:果子摘了好多呀,拎都拎不动了,咱们得再使把劲儿才行。
“呀嗬嗨”(师模仿拎篮子感觉)
师:终于搬回来了!你们收获的真多呀!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绿色部分你们来唱,其余的我来唱(生唱衬词部分⑤)
(二)学唱歌曲
1、感受旋律,跟琴哼唱
师:劳动了这么久,我们休息一会儿,请你们用LU轻声跟着我的琴声哼唱(弹一句哼一句)2、学唱第一段
(1)听范唱,默唱
师:多动听的旋律呀!请你跟着范唱在心里默唱范唱⑥
(2)跟范唱学唱
师: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了么?那么就请你跟着音乐轻声唱出来。
范唱⑦
(3)跟琴唱歌,巩固歌曲
师:唱了一遍,你感觉自己还有哪一句可以唱的更好一点?(根据情况,拎出来练)
师:看来你们的小耳朵确实是一对会听音乐的耳朵!让我们跟着琴声唱一遍吧
(4)听范唱,感受情绪
师: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民歌都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够直接表达人们的心情。
从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听听想想听范唱⑧(愉快的劳动)
(5)跟伴奏演唱
师:说的真好!从大家专注的表情,我感受到了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
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跟着伴奏唱一唱吧生唱一遍
(6)字头咬字
师: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觉到了劳动的喜悦。
下面听我来唱一唱和你们唱的有什么区别(师突出每一句第一个字头的演唱)
师:民歌讲究字头的演唱,要求咬清楚每句话的第一个字。
你们这样唱一唱。
2、学唱第二段
师:这首歌曲短小但却寓意深刻,歌曲中唱到一棵树不成林,一根单纱难搓绳,让我们听听第二段又是怎样唱的播放范唱⑧
3、对唱歌曲
(1)师生对唱
师:他们劳动的多欢呀!我想和同学们用对唱的形式表现出他们辛勤劳动的样子,我唱第一段,你们唱第二段。
(2)男女生对唱,分别站起来唱
师:你们也来试试这种演唱形式,男女生对唱,男生先唱。
(你们合作的真好!)
4、完整演唱歌曲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不仅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溜溜山歌,也获得了大丰收,这不正是团结的力量么。
这首山歌的寓意也正是如此。
让我们再一次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把这首山歌自信的唱出来吧!(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5、师方言演唱民歌
师:你们知道么,民歌大多来自于民间,用地方方言演唱的民歌更具有地方色彩。
下面,我就用安徽方言来唱唱这首曲子。
四、拓展
师:在我们安徽有一个小小的县,叫做凤阳,在那里有几样东西很出名,其中之一就是他们的绝活--花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一首安徽民歌(溜溜山歌),听了湖南民歌(浏阳河),陕北民歌(领唱秧歌)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还有一曲(凤阳花鼓)。
我国的民歌有如绚丽的百花遍野盛开,希望同学们课后利用好自己那对会听的耳朵,收集或学唱一首民歌,下节课上我们一起听一听。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生在《茉莉花》的音乐中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