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山歌》
《溜溜山歌》优秀课件

《溜溜山歌》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溜溜山歌》选自我国初中音乐课程,位于教材第七章《多彩的民族音乐》第三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四川山歌的特点、演唱技巧以及溜溜山歌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溜溜山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演唱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溜溜山歌这一民间音乐形式,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具备溜溜山歌的基本演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3. 通过溜溜山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溜溜山歌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特点。
教学重点:溜溜山歌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溜溜山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溜溜山歌的旋律和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溜溜山歌的歌词、旋律、节奏特点,介绍溜溜山歌的文化背景。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溜溜山歌,并讲解演唱技巧。
4. 实践: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溜溜山歌,注意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5. 互动: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溜溜山歌》2. 内容:a. 溜溜山歌的歌词特点b. 溜溜山歌的旋律、节奏特点c. 溜溜山歌的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溜溜山歌,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学生自行录制演唱视频,教师课后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民族音乐,如藏族、蒙古族等,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民族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进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溜溜山歌特点解析。
2. 教学目标中的溜溜山歌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包括学生跟随教师学唱、分组演唱练习等。
4. 板书设计中的溜溜山歌的歌词、旋律、节奏特点。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溜溜山歌》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溜溜山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溜溜山歌》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四川民歌为基础,歌词描绘了四川山水的美景,旋律优美、富有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四川民歌的特点,感受山歌的魅力,同时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演唱技巧、音乐表现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四川民歌的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特点,感受山歌的魅力。
2.学会演唱《溜溜山歌》,提高音乐表现力。
3.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四川民歌的节奏特点。
2.学会用适当的演唱技巧表现山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四川山水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演唱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4.音乐欣赏法:欣赏相关民歌,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3.乐谱、歌词打印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介绍四川山水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四川民歌的魅力。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溜溜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练习,让学生跟随教师模仿演唱。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四川民歌的节奏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5.拓展(5分钟)欣赏其他四川民歌,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民歌魅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四川民歌的特点及演唱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练习演唱《溜溜山歌》。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歌曲名称、节奏特点、演唱技巧等。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40分钟,剩余10分钟用于课堂纪律维护、学生提问等。
五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第1课《溜溜山歌》|湘教版(秋) (共11张PPT)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72021/8/72021/8/7Aug-217-Aug-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72021/8/72021/8/7Saturday, August 07,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72021/8/72021/8/72021/8/78/7/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7日星期 六2021/8/72021/8/72021/8/7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72021/8/72021/8/78/7/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72021/8/7August 7,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72021/8/72021/8/72021/8/7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下课啦!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72021/8/7Saturday, August 07,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72021/8/72021/8/78/7/2021 3:15:52 AM
溜溜山歌
孩子们轻轻的闭上你的眼 睛,听听看你在音乐中找 到了什么?
有一个地方它有孩子们说 的所有一切,这儿就叫山 谷,他有一种非常美妙的 声音叫回音,听它来了。
音乐《溜溜山歌》教学反思(2篇)

音乐《溜溜山歌》教学反思《溜溜山歌》是一首安徽民歌,在教学中,我从民歌入手。
首先让学生欣赏不同民族的歌曲,让学生知道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
然后自然导入到新授的歌曲。
教学中学生发现歌词多次出现衬词“溜溜”,从而知道歌名由此而来。
全曲由两个加入衬词的乐句组成。
宫调式,一段体结构,二四拍,音域为一个八度。
歌词富有劳动生活的气息,它以“独木不成材,单线难搓绳”的生动比喻,告诉人们团结起来力量大,大家拧成一股绳,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歌中的衬词是汉族民歌特别是劳动号子的特点。
《溜溜山歌》的旋律、节奏虽然比较简单,但滑音、切分音以及同字不同音高的掌握对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难,因此,我采用辅导——拍击节奏——视唱——哼唱——齐唱——一领众和等教学方法来教授歌曲。
为了让学生能够领悟到劳动号子中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在歌曲教学中我不断地用接龙演唱的形式让学生感受。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按民歌的题材可以分为小调、劳动号子、山歌,于是我还找来具有其鲜明特点的三首歌曲《茉莉花》《打麦号子》《对山歌》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歌的魅力。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感知、理解、操作多种手段,以教师示范、引导相互合作,力争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在理解山歌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
音乐《溜溜山歌》教学反思(2)音乐教学反思:《溜溜山歌》一、教学目标及内容本堂音乐课以《溜溜山歌》为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和伴奏的学习,以及合唱、编舞等活动。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歌曲音频、歌词印刷件以及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同时,教师精心布置了合唱队形,并准备了简单的编舞动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溜溜山歌》的音频,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欢快的旋律和动感的节奏。
2. 学习歌词:教师根据歌曲特点,将歌词分段展示给学生,并逐句教唱。
《溜溜山歌》精品课件

《溜溜山歌》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章“多彩的民族音乐”,第二节“溜溜山歌”。
详细内容包括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演唱特点、旋律结构及歌词含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溜溜山歌的起源、发展及演唱特点,提高对我国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溜溜山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3. 使学生掌握溜溜山歌的基本旋律,并能独立演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溜溜山歌的旋律结构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重点: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演唱特点及歌词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溜溜山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演唱特点。
b. 分析溜溜山歌的旋律结构、歌词含义。
3. 例题讲解:以溜溜山歌《小河淌水》为例,讲解其旋律、节奏、演唱技巧等。
4. 随堂练习:a. 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学唱溜溜山歌《小河淌水》。
b. 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提高演唱技巧。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溜溜山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溜溜山歌》2. 内容:a. 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演唱特点。
b. 溜溜山歌的旋律结构、歌词含义。
c. 溜溜山歌《小河淌水》的旋律、节奏、演唱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溜溜山歌《小河淌水》,并对其进行改编。
2. 答案:学生可根据个人喜好,对《小河淌水》的旋律、节奏、歌词进行适当改编,展示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及学习积极性。
2. 拓展延伸:a. 邀请民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溜溜山歌。
b. 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实践活动,如民歌比赛、合唱团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溜溜山歌的旋律结构及演唱技巧。
《溜溜山歌》五年级音乐下册优质课件

《溜溜山歌》五年级音乐下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材第四单元《山歌》,主要围绕《溜溜山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溜溜山歌》歌词、旋律;分析歌曲节奏、音高、音色等音乐元素;解山歌特点及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溜溜山歌》歌词和旋律;2. 培养学生对山歌音乐风格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使学生解山歌起源、发展及民间风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区演唱、旋律连贯性;2. 教学重点:歌词记忆、旋律把握、山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2. 学具:歌词单、五线谱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一段山歌视频,让学生感受山歌魅力,引导学生关注山歌旋律、节奏及演唱风格;学生分享对山歌认识和感受。
2. 歌曲学习(15分钟)发放歌词单,学生跟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分析歌曲中节奏、音高、音色等音乐元素,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演唱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乐句进行讲解,分析其音乐特点;学生跟随教师演唱,体会山歌韵味。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提高演唱水平;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演唱技巧。
5. 歌曲展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溜溜山歌》,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溜溜山歌》2. 歌曲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演唱技巧丰富3. 歌曲结构:起、承、转、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溜溜山歌》,并记录自己演唱感受;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演唱水平整体较好,但对高音区掌握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解其他地方山歌,比较不同地域山歌特点,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三年级音乐《溜溜山歌》歌词、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唱歌教学是⼩学⾳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乐感受⼒和唱歌基本能⼒的培养,⽽且对学⽣浸润美的熏陶、提⾼艺术修养起着⾮常重要的作⽤。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乐《溜溜⼭歌》歌词、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乐《溜溜⼭歌》歌词 哎呜溜溜……哎…… 哎呜溜溜……哎……哎…… 太阳出来也,⼀点红哟喂, 照在深⼭密树林啊。
云雀爱的是蓝天也,⾼啊哎。
⼩妹爱的是能⼲⼈呐。
⽉亮出来也,⼀⽚银哟喂。
照在家乡茅草棚啊。
⽩鹤爱的是长江也,⽔呀哎。
⼩妹爱的是勤快⼈呐。
哎呜溜溜……哎…… 哎呜溜溜……哎……哎……【篇⼆】⼩学三年级⾳乐《溜溜⼭歌》教案 教学⽬标 1、学唱歌曲《溜溜⼭歌》,体会歌曲的语⽓,简介安徽民歌的特点。
2、欣赏河北吹歌《⼤枣》,感受⽤唢呐模仿⼈物对话的情景。
3、唱⼀唱、认⼀认全⾳符、⼗六分⾳符。
教学内容: 唱:《溜溜⼭歌》 教学过程 ⼀、认认、唱唱全⾳符、⼗六分⾳符。
1、复习拍的有关知识,五线谱中do的⾳⾼⾳位,复习do⼀la6个⾳的⾳⾼⾳位。
2、在“⼿谱”中找到“do”的⾳⾼位置,并玩玩⼿谱游戏,复习⼀下学过的7个⾳。
3、感受全⾳符、⼗六分⾳符。
4、学习看谱视唱,注意⼗六分⾳符的作⽤。
⼆、学唱歌曲《溜溜⼭歌》 1、导⼊:教师唱⼏⾸民歌,让学⽣说出什么地⽅的民歌? 2、请你们根据歌曲拍⼀拍强弱规律或划指挥 图式认出这是⼀⾸⼏拍⼦的歌曲。
3、看谱拍节奏。
4、教师弹歌曲旋律,范唱歌谱,学⽣拍歌曲节奏。
5、让学⽣按旋律⾛向。
6、分句视唱,学会歌谱。
7、学读歌词,接龙形式 8、⽤亲切、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溜溜⼭歌》 9、听听安徽孩⼦是怎样唱《溜溜⼭歌》的。
10、模仿安徽⼩朋友演唱的⽅法。
11、边唱边表演 12、教师⽰范创作⼀段歌词。
三、欣赏《打枣》 1、听赏《打枣》吹歌 2、同学们,乐曲中有唢呐模仿⼈物对话的情景,你听出来了吗?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 3、我们也来模仿⼀下唢呐的声⾳。
音乐《溜溜山歌》教学反思

音乐《溜溜山歌》教学反思歌曲《溜溜山歌》是一首湖南民歌,它富有乡土气息,全曲节奏规整,歌词简练,易于上口。
它把对大自然的感受,用明快、流畅的旋律,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
在歌曲的演唱形式上,采用了男女声对唱的形式,使具有山野气息的民歌更加富有生气。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所表达的感情和情境通过音乐所特有的表现方式如:旋律、节奏、和声等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情”为导线,引导学生聆听、模唱、欣赏等不同的方式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感魅力。
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所听到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身体动作,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在欣赏的同时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把所感受到的音乐用画笔把它画下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在学唱歌曲时我让学生加入表演如:走一走、摇一摇等来为歌曲伴奏,使音乐更加富有生机。
在歌曲的演唱形式上我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组合,把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演唱表现出来。
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感受来进行演唱。
在表演上也是如此。
有的学生喜欢独唱、有的学生喜欢对唱、有的学生喜欢群唱……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在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评价来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对他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确定以后教学的侧重点。
同时我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赏识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挫折教育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起到教育学生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溜索》是现代作家阿城的代表作,文章笔法简练,毫无铺陈,如行云流水,飘逸而自然。
这种文风不仅需要反复研读,更需要慢慢体会,慢慢品读。
因此,在教授这堂课时,我以“善用旁批巧‘溜索’”为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义,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溜溜山歌》教案

《溜溜山歌》教案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音节,培养习惯性熟练、有节奏的说读。
2. 把握课文中的复杂句型及停顿,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交流能力。
3. 通过课文的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加了解广西的风俗文化。
三、教学重点
1.把握歌谣的表达方式,激发听说能力。
2.歌曲中的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能够把文学知识与生活感悟结合。
四、教学难点
1.通过轻松的方式明白韵律结构,并能够分析深刻的含义。
2.激发学生课后思考,形式多样的完成课堂作业。
五、教学准备
1.本课衔接《广西》课文,加深学生对广西风俗文化的认识。
2.以绘本和PPT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六、教学步骤
(一)热身/复习
1.出示一则关于广西的故事,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优美的环境,从而为学习《溜溜山歌》做铺垫。
2.师生互问一些关于《溜溜山歌》的简单问题,帮助学生复习文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自主活动
1.首先教师让学生自由欣赏歌谣,感受到它的韵律和节奏,从中了解它的韵脚结构。
2.让学生分组唱歌,提醒学生注意歌谣中停顿及节奏的变化。
(三)合作活动
1.学生一起分析歌谣,找出重要的词句,便于理解歌谣的意义。
2.师生一起分析歌谣的寓意,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立刻发现歌谣中蕴含的社会教育。
《溜溜山歌》五年级音乐下册课件

《溜溜山歌》五年级音乐下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欣赏》中的《溜溜山歌》。
详细内容包括对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歌曲特点、旋律结构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及对歌曲的学唱和表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溜溜山歌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学唱溜溜山歌,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溜溜山歌的旋律结构和音准控制。
教学重点: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歌曲特点及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设备。
2. 学具:歌词单、五线谱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溜溜山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溜溜山歌的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歌曲特点,解读旋律结构,分析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 例题讲解:以溜溜山歌为例,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
4. 随堂练习: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溜溜山歌,注意音准和节奏,培养歌唱能力。
5.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合作演唱溜溜山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 课堂展示:每组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溜溜山歌》2. 内容:a. 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b. 溜溜山歌的歌曲特点c. 溜溜山歌的旋律结构d. 溜溜山歌的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溜溜山歌,并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学生需提交演唱视频,视频中需呈现出溜溜山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音乐,如藏族的拉伊、蒙古族的呼麦等,提高音乐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活动,如合唱比赛、音乐会等,培养音乐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溜溜山歌的旋律结构和音准控制。
2. 教学重点: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歌曲特点及演唱技巧。
《溜溜山歌》五年级音乐下册课件

《溜溜山歌》五年级音乐下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材第三单元《民族风》,以《溜溜山歌》为主要教学内容。
该歌曲源于四川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歌曲的旋律、歌词、节奏;了解四川民歌的特点;掌握简单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溜溜山歌》,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兴趣,了解四川民歌的特点。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和节奏,了解四川民歌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课件、黑板。
2. 学具: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四川民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四川民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溜溜山歌》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来源和意义。
3. 歌曲学唱:a.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b. 分句教唱,注意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c.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歌曲分析:a. 分析歌曲的旋律、歌词和节奏特点。
b. 学习简单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
5.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
a.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b. 探讨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日常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溜溜山歌》2. 内容:a. 歌曲背景b. 旋律、歌词、节奏特点c. 民族音乐理论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溜溜山歌》,并记录自己在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学生实际演唱情况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其他地方的民歌,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组织一次民歌演唱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溜溜山歌》课件2

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溜溜山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溜溜山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多彩的民族音乐》中的第一节《民族山歌》,通过学习《溜溜山歌》,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掌握山歌的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溜溜山歌》的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学会演唱《溜溜山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溜溜山歌》的旋律、歌词和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民族音乐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课件、钢琴、音响设备。
学生: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不同民族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色,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溜溜山歌》。
2. 新课学习(15分钟)(1)教师播放《溜溜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溜溜山歌》,注意指导歌曲中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3)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提高演唱效果。
3.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节奏变化、民族音乐特色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独立演唱《溜溜山歌》,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溜溜山歌》2. 旋律、歌词、演唱技巧3. 民族音乐特色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练演唱《溜溜山歌》,并尝试创作一首以家乡为主题的短诗或歌曲。
2.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页第2题,分析歌曲《溜溜山歌》的节奏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溜溜山歌》,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演唱技巧也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民族音乐元素,让学生感受我国音乐的多样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民族音乐特色2. 教学目标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3. 教学难点中的节奏变化和民族音乐特色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新课学习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练习和分析练习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民族音乐特色《溜溜山歌》作为一首典型的民族歌曲,其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民族音乐特色。
《溜溜山歌》音乐优质教案

《溜溜山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欣赏《打麦号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初步掌握“下滑音”的演唱。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表现出劳动的气氛歌曲中下滑音的演唱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生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中走进教室二、导入师:有谁知道刚刚那首歌曲的名字么?(生举手回答)师:看来你对这首民歌很熟悉,是呀,这就是有名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我们也曾在音乐课上学过一些民歌,下面,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一起听听,会唱的跟着音乐轻声唱一唱,你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民歌片段《领唱秧歌》生:我仿佛看见一群人在高兴的跳着秧歌舞师:说的真好,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欢快的歌曲把我们带进了欢腾的大西北,这就是陕北民歌《领唱秧歌》。
师:听完热情豪放的《领唱秧歌》,我们一起去沂蒙山听一首当地的民歌,这首歌曲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沂蒙山小调》生:音乐优美动听,我好像看见了一座风景秀丽的高山师:你用自己的语言诠释了对音乐的理解!图片上的这座山就是沂蒙山,这就是有名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有山就有水,我们再来听听下面的这首歌曲唱了哪条河。
播放《浏阳河》生:浏阳河。
师:真是一群会感受音乐的孩子呀!这首就是湖南民歌《浏阳河》。
《浏阳河》的最后一句“咿呀咿嗞呦”在民歌中被称为什么呢?(衬词)三、新授(一)衬词1、感受歌曲师:很多民歌里都有衬词,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家乡民歌,你来听听这首歌里有哪些衬词(师演唱①)生:溜溜或呀嗬嗨师:你们的耳朵真灵!张老师是安徽人,这就是我家乡的一首民歌:溜溜山歌。
再听听歌曲,一边听一边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几处衬词听范唱② 呈现歌词生:四处2、学唱“溜溜”师:真是一群善于发现的孩子!是的,歌曲共出现了四处衬词。
安徽人民是勤劳善良的,他们经常边唱着歌儿边劳动。
让我们跟着歌声去寻找他们,一起享受劳动的乐趣!(范唱③)师:瞧,树上有四颗果子,咱们把他们摘下来放进篮子里。
《溜溜山歌》课件

学一学: 认真朗读衬词,不会的地方 互相学习。
唱一唱:
集体演唱《溜溜山歌》,感 受劳动氛围。
山歌是什么呢?你们知道吗?
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安徽民歌——《溜溜山歌》你们有没有发现上面有很多重来自的 词语呢?溜溜 呀嗬嘿
这些词语都是衬词,没 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歌曲赏析:
歌曲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方 式,让听者能够感受到更浓 重的劳动氛围。 仔细聆听这首歌曲,会发现 这首歌曲实际上是一首山歌 性质的劳动号子,两者的结 合让歌曲显得更有魅力,更 加充满民族色彩。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3课《溜溜山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3课《溜溜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溜溜山歌》的创作背景和歌曲内容;2.理解歌曲中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3.发掘歌曲中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4.提高学生的合唱表现技巧;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2.理解歌曲中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以及其表现方式;3.营造出山歌般的场景氛围,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4.让学生在团队中积极表现,达到协同合作和发扬个人特长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1. 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整理好歌曲伴奏及歌词;•准备好道具,营造山歌的场景氛围;•准备好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估表。
(2) 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营造出山歌般的场景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3) 正式学习a.教师讲解《溜溜山歌》的创作背景和歌曲内容,介绍歌曲中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以及其表现方式。
b.教师演唱歌曲一遍,并解释歌词的含义。
学生定睛听、理解歌曲内容。
c.教师再次演唱歌曲,在学生指导下跟唱,模仿歌曲中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d.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和排练。
每个小组由主唱、配唱和打节奏三个学生组成。
e.让学生在小组练习时,认真对待每个环节,积极表现,达到协同合作和发扬个人特长的效果。
(4) 课后拓展a.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练习和感受歌曲表现出的情感内涵。
b.组织小组比赛,展示每个小组的精彩表演,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彰。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模仿和表演的方式,深入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和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3.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表演和小组比赛的方式,详细评价学生的合唱表现技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四、教学后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合唱表现技巧和情感体验能力,通过多次唱跟和小组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达到了这一目的。
此外,本节课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合唱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共赢的美好。
《溜溜山歌》五年级音乐下册课件(1)

《溜溜山歌》五年级音乐下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材,具体内容为第三章“多彩的民族风”——第二节“山歌溜溜”。
详细内容包括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歌词内容分析以及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溜溜山歌的基本特点,提高对我国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溜溜山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3. 使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溜溜山歌的节奏和音准,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溜溜山歌的音乐特点、演唱技巧以及歌词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音乐课本、笔、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溜溜山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溜溜山歌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歌词内容分析,让学生了解溜溜山歌的演唱技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溜溜山歌,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学唱,注意溜溜山歌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练习演唱溜溜山歌,互相纠正、评价,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溜溜山歌》2. 内容:a. 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b. 溜溜山歌的音乐特点c. 溜溜山歌的歌词分析d. 溜溜山歌的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溜溜山歌,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节奏、音准、情感表达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溜溜山歌的节奏掌握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山歌,比较不同山歌的音乐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溜溜山歌的节奏和音准2. 歌曲情感的理解与表达3. 课堂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溜溜山歌的节奏和音准1. 熟悉基本节奏:教师需详细讲解溜溜山歌的基本节奏,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并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并熟悉这些节奏。
《溜溜山歌》课件

《溜溜山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溜溜山歌》。
本课主要介绍了山歌的基本知识,以及四川溜溜山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对溜溜山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欣赏和演唱四川溜溜山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四川溜溜山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学会演唱一首溜溜山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掌握四川溜溜山歌的基本演唱方法,能流畅地演唱歌曲。
难点:学生学会溜溜山歌的衬词部分,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演唱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乐谱架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五线谱本、直尺、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四川溜溜山歌《康定情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溜溜山歌的魅力。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四川溜溜山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溜溜山歌的兴趣。
3. 歌曲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溜溜山歌》,包括旋律、节奏和衬词部分。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溜溜山歌的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点评、学习。
六、板书设计溜溜山歌起源:四川地区发展:历史悠久,民间传承特点:旋律优美,节奏多变,衬词独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族歌曲,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首民族歌曲进行分析,介绍其旋律、节奏、衬词等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溜溜山歌》。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四川溜溜山的美丽风光和藏族人民的生活场景。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四川溜溜山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而且还能学会演唱这首歌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音乐《溜溜山歌》教学反思

音乐《溜溜山歌》教学反思音乐《溜溜山歌》是一首经典的民歌,其旋律轻快、欢快,歌词含义深刻,蕴含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作为一首适合儿童学唱和表演的歌曲,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我选择了这首《溜溜山歌》作为教学材料,希望引导学生们用音乐的方式感受生活的美好,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就我对这次音乐教学的反思进行总结。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我比较注重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掌握和歌曲表演的技巧,但在对歌词意义的理解上往往比较片面。
我应该更加注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引导他们通过歌曲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将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歌曲歌词的教学,设计相关的活动和讨论,将歌曲教学从单纯的技巧训练转变为情感表达的培养。
其次,在音乐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个体表演能力,但在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上还有待加强。
在本次教学中,我通常是让学生们一个个轮流进行表演,缺乏团队合作的基础。
在将来的音乐教学中,我会更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组织他们进行集体表演和合唱。
我会鼓励学生们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演练和表演,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过于依赖传统的课堂讲解,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
虽然这首歌在本身上就具有很高的趣味性,但我对于教学方法的设计还是比较传统。
在将来的音乐教学中,我应该更注重寓教于乐,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我会引入一些互动游戏、合作演唱和手工制作等方式,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可能对于学生表演的评价偏重于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
在本次音乐教学中,我更注重学生的演唱效果和技巧表现,而对于他们学习的过程和付出的努力没有给予足够的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溜溜山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溜溜山歌》,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湘教版音乐小学五年级下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下中国民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初步掌握下滑音的演唱,并且对我国民族音乐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学好本节课能为后续小学美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在小学通过音乐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音乐知识。
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结构特点及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欣赏《打麦号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初步掌握“下滑音”的演唱。
四、说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表现出劳动的气氛
教学难点歌曲中下滑音的演唱
五、说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六、说教法学法
为了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实践练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七、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及更好地将教学目标实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生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中走进教室
二、导入
师:有谁知道刚刚那首歌曲的名字么?(生举手回答)
师:看来你对这首民歌很熟悉,是呀,这就是有名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我们也曾在音乐课上学过一些民歌,下面,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一起听听,会唱的跟着音乐轻声唱一唱,你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民歌片段《领唱秧歌》
生:我仿佛看见一群人在高兴的跳着秧歌舞
师:说的真好,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欢快的歌曲把我们带进了欢腾的
大西北,这就是陕北民歌《领唱秧歌》。
师:听完热情豪放的《领唱秧歌》,我们一起去沂蒙山听一首当地的民歌,这首歌曲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沂蒙山小调》
生:音乐优美动听,我好像看见了一座风景秀丽的高山
师:你用自己的语言诠释了对音乐的理解!图片上的这座山就是沂蒙山,这就是有名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有山就有水,我们再来听听下面的这首歌曲唱了哪条河。
播放《浏阳河》
生:浏阳河。
师:真是一群会感受音乐的孩子呀!这首就是湖南民歌《浏阳河》。
《浏阳河》的最后一句“咿呀咿嗞呦”在民歌中被称为什么呢?(衬词)
三、新授
(一)衬词
1、感受歌曲
师:很多民歌里都有衬词,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家乡民歌,你来听听这首歌里有哪些衬词(师演唱①)
生:溜溜或呀嗬嗨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张老师是安徽人,这就是我家乡的一首民歌:溜溜山歌。
再听听歌曲,一边听一边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几处衬词听范唱②呈现歌词
生:四处
2、学唱“溜溜”
师:真是一群善于发现的孩子!是的,歌曲共出现了四处衬词。
安徽人民是勤劳善良的,他们经常边唱着歌儿边劳动。
让我们跟着歌声去寻找他们,
一起享受劳动的乐趣!(范唱③)
师:瞧,树上有四颗果子,咱们把他们摘下来放进篮子里。
先摘最下面的两颗,跟我一起边唱边摘(学唱1 1)弹琴,给固定音高还有两颗果子长的高一点,我们把手伸高点摘(学唱5 5)
回到歌词
师:你能找到我们刚刚摘的两颗果子在歌曲哪里么?
3、下滑音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歌谱中有一条波浪线)这叫做“下滑线”,其实我们已经会唱下滑音了,不信你们唱一唱。
(生回忆“溜溜”唱法,再次加深印象)下滑音的演唱就是这样。
4、学唱其他衬词
师:果子都摘下来了,真开心呀!我们跟着音乐再次回味一下摘果子的情景吧。
(范唱④)
师: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忙活着呢,跟我唱一唱第三处“溜溜哪呀”师:果子摘了好多呀,拎都拎不动了,咱们得再使把劲儿才行。
“呀嗬嗨”(师模仿拎篮子感觉)
师:终于搬回来了!你们收获的真多呀!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绿色部分你们来唱,其余的我来唱(生唱衬词部分⑤)
(二)学唱歌曲
1、感受旋律,跟琴哼唱
师:劳动了这么久,我们休息一会儿,请你们用LU轻声跟着我的琴声哼唱(弹一句哼一句)
2、学唱第一段
(1)听范唱,默唱
师:多动听的旋律呀!请你跟着范唱在心里默唱范唱⑥
(2)跟范唱学唱
师: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了么?那么就请你跟着音乐轻声唱出来。
范唱⑦(3)跟琴唱歌,巩固歌曲
师:唱了一遍,你感觉自己还有哪一句可以唱的更好一点?(根据情况,拎出来练)
师:看来你们的小耳朵确实是一对会听音乐的耳朵!让我们跟着琴声唱一遍吧
(4)听范唱,感受情绪
师: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民歌都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够直接表达人们的心情。
从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听听想想听范唱⑧(愉快的劳动)
(5)跟伴奏演唱
师:说的真好!从大家专注的表情,我感受到了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
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跟着伴奏唱一唱吧生唱一遍
(6)字头咬字
师: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觉到了劳动的喜悦。
下面听我来唱一唱和你们唱的有什么区别(师突出每一句第一个字头的演唱)
师:民歌讲究字头的演唱,要求咬清楚每句话的第一个字。
你们这样唱一唱。
2、学唱第二段
师:这首歌曲短小但却寓意深刻,歌曲中唱到一棵树不成林,一根单纱难
搓绳,让我们听听第二段又是怎样唱的播放范唱⑧
3、对唱歌曲
(1)师生对唱
师:他们劳动的多欢呀!我想和同学们用对唱的形式表现出他们辛勤劳动的样子,我唱第一段,你们唱第二段。
(2)男女生对唱,分别站起来唱
师:你们也来试试这种演唱形式,男女生对唱,男生先唱。
(你们合作的真好!)
4、完整演唱歌曲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不仅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溜溜山歌,也获得了大丰收,这不正是团结的力量么。
这首山歌的寓意也正是如此。
让我们再一次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把这首山歌自信的唱出来吧!(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5、师方言演唱民歌
师:你们知道么,民歌大多来自于民间,用地方方言演唱的民歌更具有地方色彩。
下面,我就用安徽方言来唱唱这首曲子。
四、拓展
师:在我们安徽有一个小小的县,叫做凤阳,在那里有几样东西很出名,其中之一就是他们的绝活--花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一首安徽民歌(溜溜山歌),听了湖南民歌(浏阳河),陕北民歌(领唱秧歌)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还有一曲(凤
阳花鼓)。
我国的民歌有如绚丽的百花遍野盛开,希望同学们课后利用好自己那对会听的耳朵,收集或学唱一首民歌,下节课上我们一起听一听。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生在《茉莉花》的音乐中走出教室)
以上是我在预设教学《溜溜山歌》一课时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