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上册 溜溜山歌教案 苏教版
动:综合表演(夸秋天)我的编创(溜溜山歌)-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动:综合表演(夸秋天)我的编创(溜溜山歌)-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领略秋天的美景,并懂得如何用音乐表现;2.学生能够认识音乐中的节奏感,掌握音乐流畅进退的技巧;3.学生能够了解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并能够将其融合在自己的表演中;4.学生能够发挥想象,自主编创一段音乐舞蹈表演。
教学重点1.秋天的音乐表现;2.音乐节奏感和流畅进退的技巧。
教学难点1.音乐和舞蹈的融合;2.学生能够自主编创表演内容。
教学方法1.学生听音乐并观看表演,体验秋天的美景;2.给学生分组,让他们想象自己是秋天里的一片叶子,按着音乐节拍随着风儿起舞,感受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并体验音乐流畅进退的技巧;3.指导学生自主编创表演,让他们从音乐和舞蹈中挖掘出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第一步:欣赏表演1.引导学生观看表演,让他们体验秋天的魅力;2.学生观后感讨论,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步:音乐训练1.让学生聆听秋天的音乐,体验其风格和特点,同时让学生跟着节拍哼唱几句;2.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3.讲解音乐流畅进退的技巧,如每个小节的强弱、高低、长短等,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三步:舞蹈编排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片叶子,随着音乐节拍起舞;2.指导学生如何将音乐和舞蹈融合到一起,让学生体验音乐与舞蹈的美好;3.给学生一段时间自主编创表演,让他们发挥想象,从音乐与舞蹈中挖掘出秋天的美好。
第四步:表演展示1.让学生将自己编创的表演进行展示;2.评价表演,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表演。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秋天的美好,并懂得如何用音乐和舞蹈表现;2.学生能够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流畅进退的技巧;3.学生能够将音乐和舞蹈融合在一起,自主编创表演;4.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展示自己的表演。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教学指南,希望能够帮助到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
苏少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溜溜山歌》

《溜溜山歌》
课型
综合课
年级
三年级
教学内容
1、唱:《溜溜山歌》
2、我的编创:溜溜山歌
3、认:十六分音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溜溜山歌》,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表现形式,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认识十六分音符,能较准确的掌握其时值。
3、在歌词创编中巩固对“一领众合”演唱方式的认识,能在演唱《溜溜山歌》时有意识的运用这种形式表演。
9、边唱边表演
1、说说自己知道的地方的民歌
2、根据歌曲拍一拍强弱规律或划指挥3、看谱拍节奏源自4、听教师演唱歌曲,拍歌曲节奏
5、学唱歌曲
6、用接龙的形式朗读
7、用亲切、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溜溜山歌》
8、听歌曲录音,模仿安徽小朋友演唱的方法
9、边唱边表演
通过民歌导入歌曲学习,通过反复聆听模唱熟悉歌曲旋律,在熟悉歌曲旋律之后进行歌曲的学习。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表现出劳动的气氛
教学难点
下滑音的演唱
教学 过 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复习歌曲
组织教学,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乐理知识
1、认认、唱唱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2、复习拍的有关知识,五线谱中do的音高音位,复习do一la6个音的音高音位。
2、(教师弹琴范唱)请你们根据歌曲拍一拍强弱规律或划指挥(图式认出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
3、看谱拍节奏
4、教师弹歌曲旋律,范唱歌谱,学生拍歌曲节奏。
5、分句视唱,学会歌谱。
6、让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用接龙的形式朗读
7、用亲切、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溜溜山歌》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溜溜山歌 |苏少版

溜溜山歌一、教学目标: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安徽民歌《溜溜山歌》,在熟练的基础上进行歌词创编。
2、通过欣赏对比,感受汉族民歌特别是劳动号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与热爱。
3、通过节奏练习,让学生认识和初步掌握十六分音符二、教材分析:《溜溜山歌》是一首安徽民歌,因它的歌词多次出现衬词“溜溜”而得名。
全曲由两个加入衬词的乐句组成。
宫调式,一段体结构,二四拍,音域为一个八度。
歌词富有劳动生活的气息,它以“独木不成材,单线难搓绳”的生动比喻,告诉人们团结起来力量大,大家拧成一股绳,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歌中大量的插白和衬词是汉族民歌特别是劳动号子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1、唱好、唱准十六分音符2、在演唱中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四、教学难点:1、能在教师指导下有效创编歌词2、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以及念白处的速度控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用掌声欢迎老师(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互动)2、用音乐的方式拍手(复习四分、八分音符的拍奏)3、分声部拍奏4、分声部和乐拍奏(《溜溜山歌》伴奏)二、教唱歌曲1、简介歌曲并初听找一找歌曲中反复出现的、最有特色的衬词,出示歌名歌词“溜溜”出现时有何特点,每次唱几遍2、师生接唱(学生唱第二遍“溜溜”)3、介绍“一领众和”4、再次欣赏找出歌曲中说的部分,了解“数板”的知识并学着说一说5、师生再次接唱(学生唱“溜溜”及数板处)6、交换接唱7、学生完整演唱8、示范、讲解装饰音并教唱(将民歌唱得更有味道)9、创编歌词(老师给出一定提示)三、拓展1、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的特点(富有节奏感、简单易学、一领众和、可以即兴变化歌词)2、介绍“劳动号子”3、欣赏三个音乐片段,听辨哪一段是劳动号子四、小结再次演唱歌曲。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四单元溜溜山歌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四单元溜溜山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溜溜山歌》是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歌曲曲调优美,节奏欢快,歌词描绘了山间小溪潺潺流淌,学生通过学唱此曲,能够感受到山歌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山歌这种音乐形式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渐熟悉和喜爱。
三.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演唱《溜溜山歌》。
2.了解山歌的特点,感受山歌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山歌特有的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山歌的氛围。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
4.视听教学法:播放山歌视频,让学生感受山歌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故事等教学素材。
2.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3.乐谱、歌词卡片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山歌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山歌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溜溜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歌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5分钟)播放其他山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山歌的魅力。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山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7.家庭作业(2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溜溜山歌》,并尝试欣赏其他山歌。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板书歌词或关键词,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在本次《溜溜山歌》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我深刻反思了教学方法、学生反馈、教学效果等方面,发现了诸多值得总结和改进的地方。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三上《唱: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说课稿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三上《唱: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唱: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是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山歌。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景,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富有弹性,演唱形式丰富多样,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山歌这一音乐形式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感受山歌的魅力。
2.学会《唱: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唱: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教学难点:山歌的唱法和情感表达,以及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山歌的魅力。
2.运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山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山歌。
3.学唱歌曲:教唱《唱: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4.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展示评价:学生进行演唱展示,评价他们的演唱效果。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山歌作品,进一步感受山歌的魅力。
7.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山歌的特点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三年级上册《采山谣唱: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1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三年级上册《采山谣唱: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溜溜山歌》
一、教材分析:
《溜溜山歌》是一首安徽民歌,宫调式,一段体结构,四二拍,音域为一个八度,加入下滑音使歌词充满劳动生活气息,歌曲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加入念白与衬词,唱中有说,有领有合。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流畅、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表现出劳动的气氛。
2、初步掌握“下滑音”的演唱。
3、了解并感受民歌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童谣导入学习、聆听辨析中找出民歌的特点,通过欣赏感受、情境体验、打击乐辅助、对比分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法,解决节奏、下滑音、音准及咬字等方面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音乐活动中充分体验音乐,了解并感受民歌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流畅、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表现出劳动的气氛。
难点:
1、初步掌握下滑音的演唱方法。
2、创编新词,并能以一领众合的方式配合,完整的演唱。
四、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溜溜山歌教案

溜溜山歌教案教案名称:溜溜山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溜溜山歌的起源和特点。
2. 学习并演唱一首溜溜山歌。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溜溜山歌的录音或视频资料。
2. PowerPoint 或视频播放设备。
3. 几首选自溜溜山歌的歌曲的歌词。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让学生观看一段溜溜山歌的演唱或音乐视频。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溜溜山歌的印象和了解。
3. 提问:你们认为溜溜山歌有哪些特点?步骤二:学习溜溜山歌的起源和特点1. 分享溜溜山歌的起源和特点的相关资料。
2. 使用 PowerPoint 或视频播放设备展示溜溜山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引导学生讨论溜溜山歌的特点,如语言幽默、曲调欢快等。
步骤三:学习并演唱溜溜山歌1. 选择一首溜溜山歌的歌曲,播放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重点讲解歌词的发音和节奏。
3. 分段教唱,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4. 教师指导学生合唱,练习歌曲的整体和谐。
步骤四:表演溜溜山歌1.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溜溜山歌进行练习和排练。
2. 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练习的溜溜山歌。
3. 鼓励学生表演时发挥创意,可以配合动作、表情等,增强表演效果。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1. 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溜溜山歌的特点和表演要点。
2. 邀请学生集体演唱已学的溜溜山歌,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学习溜溜山歌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扩展:1. 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学唱其他溜溜山歌。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溜溜山歌,可以结合当地的特点和文化。
3. 组织学生观看溜溜山歌演唱会或音乐会,加深对溜溜山歌的理解和欣赏。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学习进展。
2. 学生的合唱表演和个人演唱可以进行评估。
3. 学生的参与讨论和分享也可以作为评估依据。
三年级音乐上册 溜溜山歌教案 苏教版

溜溜山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体会歌曲的语气,简介安徽民歌的特点。
2欣赏河北吹歌《大枣》,感受用唢呐模仿人物对话的情景。
3唱一唱、认一认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认认、唱唱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1复习拍的有关知识,五线谱中do的音高音位,复习do一a6个音的音高音位。
2在“手谱”中找到“do”的音高位置,并玩玩手谱游戏,复习一下学过的7个音。
3感受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4学习看谱视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的作用。
二、学唱歌曲《溜溜山歌》
1导入:教师唱几首民歌,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2(教师弹琴范唱)请你们根据歌曲拍一拍强弱规律或画指挥图式认出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
3看谱拍节奏。
4教师弹歌曲旋律,范唱歌谱,学生拍歌曲节奏。
5让学生按旋律走向。
6分句视唱,学会歌谱。
7学读歌词,接龙形式。
8用亲切、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溜溜山歌》。
9听听安徽孩子是怎样唱《溜溜山歌》的。
10模仿安徽小朋友演唱的方法。
11边唱边表演。
12教师示范创作一段歌词,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创编。
三、欣赏《打枣》
1听赏《打枣》吹歌。
2同学们,乐曲中有唢呐模仿人物对话的情景,你听出来了吗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
3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唢呐的声音。
四、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溜溜山歌 |苏少版

《溜溜山歌》教学目标1.对比欣赏《溜溜山歌》,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初步掌握“下滑音”的演唱,理解十六分音符。
3.通过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进行歌词的创编。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表现出劳动的气氛教学难点歌曲中下滑音的演唱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ppt1)师: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
好,请坐。
1.刚刚在上课前,康老师播放了一首四川的民歌。
我们有没有注意到歌曲的旋律是紧凑的还是舒展的呢?(舒展)换句话说旋律(悠长);节奏是规整的还是自由的呢?(自由);从声音上来辨别,是哪种演唱形式?(女声独唱),这位女声的音调给我们什么感觉呢?(低沉还是高亢、嘹亮)呢?……2.这是一首四川的《溜溜山歌》,歌中因出现溜溜的衬词而得名。
我们知道什么是山歌吗?……(PPT2)总结:山歌是民歌的一种,并不仅是山区的民歌,是人们在行走、劳动和民间歌会上自娱自乐而唱的。
(ppt3)刚才我们从旋律、节奏、演唱形式、音调等方面已经对山歌有了些了解,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安徽的《溜溜山歌》,看看这是一首怎样的山歌。
二、教学新课(ppt4)念白1.初听歌曲师:这首安徽民歌也因歌词中多次出现“溜溜”而得名。
(PPT4)这两句我们听出在歌曲中是怎么表现的吗?2.再听歌曲a(说的形式表现的)按节奏说的部分叫做(念白)点b谁能根据提示读一下歌词的节奏点这里出现了十六分音符,我们来认识下板书:十六分音符×读十六分音符是在四分音符的下方加了两条减时线一个四分音符等于两个八分音符四个十六分音符唱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也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个节奏两个十六分音符等于一个八分音符唱半拍我们也可以用四个方块来表示一拍的四个十六分音符C加歌词读节奏D 加声势动作练节奏歌词E一根单纱难搓绳线儿多搓成绳指的什么意思呢?3.歌曲理解(PPT5)一领众和a.我们再来看看,整首歌还唱了什么内容?(听)一棵树不成林树木多成树林这些都是通过比喻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团结力量大,大家拧成一股绳,没有办不到的事。
溜溜山歌音乐教案

溜溜山歌音乐教案主题:溜溜山歌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介绍溜溜山歌音乐的起源和特点。
2. 教授学生唱溜溜山歌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溜溜山歌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溜溜山歌音乐的录音或视频素材。
2. 音乐播放器。
3. 素材展示设备。
4. 课堂展示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溜溜山歌音乐,并鼓励学生倾听音乐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讨论溜溜山歌音乐的特点,例如节奏明快、曲调欢快等。
二、讲解溜溜山歌音乐的起源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溜溜山歌音乐的起源和流行地域。
2. 讲解溜溜山歌音乐的特点,如快节奏、高音调、明亮的旋律等。
三、学习溜溜山歌的基本技巧(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演示唱溜溜山歌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引导学生跟随教师唱出溜溜山歌的基本旋律,并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节奏。
3. 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唱溜溜山歌的旋律,教师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
四、欣赏溜溜山歌音乐作品(10分钟)1. 教师播放几首经典溜溜山歌音乐作品。
2.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并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感受和观点。
五、学生表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溜溜山歌音乐作品进行表演。
2. 学生们展示他们的表演,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小结和延伸活动(5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溜溜山歌音乐的特点和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唱溜溜山歌,并鼓励他们参加相关的音乐活动。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导入音乐、讲解特点、学习基本技巧、欣赏作品和表演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对溜溜山歌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都有一定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选择生动的音乐素材和丰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四单元我的编创(溜溜山歌)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四单元我的编创(溜溜山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溜溜山歌》是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山歌,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这首歌曲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五线谱、音符、节拍等,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然而,由于地域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这首山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溜溜山歌》这首富有地方特色的山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创作方法,提高音乐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溜溜山歌》,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2.难点:理解并把握山歌的节奏特点,以及如何在演唱和创作中融入民族特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欣赏、讲解、演唱、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学、唱、创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2.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其他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溜溜山歌》。
2.讲解:详细讲解《溜溜山歌》的背景、歌词、旋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
3.学唱:让学生跟唱《溜溜山歌》,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4.创作: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可以是对歌曲的改编,也可以是创作新的山歌。
5.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溜溜山歌》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关键信息,以及创作要点,如民族特色、音乐创作方法等。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演唱、创作和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三年级上册《采山谣唱: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8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三年级上册《采山谣唱: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溜溜山歌》
教学内容:
1、唱《溜溜山歌》
2、认识十六分音符
3、创编歌词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体验丰收和劳动的乐趣,进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产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认识十六分音符,能准确掌握其时值。
3.在《溜溜山歌》填词创编活动中,巩固对“一领众和”演唱方式的认识。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劳动的气氛。
教学难点:歌曲中大跳音程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介绍,拉近距离。
1、师:很高兴今天来到XX小学给小朋友们上音乐课,大家还不认识我,所以我向来介绍一下自己,听,我是怎样介绍自己,待会也请你们试一试哦
(师用数板节奏介绍自己,并加上拍手伴奏)
我是殷老师你们好呀!
师:你们能用相同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吗?让我也来认识一下你们
生:尝试(3-4个)
2、认识X
师:其实我们刚才的问好节奏中藏着一个新朋友X,有的小朋友说这个音符没见过,别着急,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个一年级小朋友都会的数学题,那就是分与合
X X X X X X X。
小学音乐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树叶儿飘飘 溜溜山歌》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音乐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省级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在“视、听、唱、动”的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之后的乐趣,从而表达对秋天喜爱之情。
2、在《溜溜山歌》填词创编活动中,巩固对“一领众合”演唱方式的认识,能在演唱《溜溜山歌》时有意识的运用这种形式表演。
3、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歌词,创编画面,创作游戏,尝试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2学情分析
歌曲《树叶儿飘飘》曲调优美,具有描绘性,拟人化的歌词充满童趣。
前四小节写景,描述树叶飘飘的情景。
曲调以切分节奏描绘“飘飘”的动态,用模进表现树叶从高处飘落,然后节奏均匀地盘旋飘动,归于主音。
后五小节的旋律是从前面四小节变化而来的,用生动的比喻赞美树叶有情。
歌曲表现了树爷爷奉献于人类的深情与温暖,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友情与关怀,感人至深。
三年级学生,对于音乐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高点难度。
本课应紧扣“我爱秋天”的主题,围绕学生生活经验展开设计,把技能训练巧妙地渗透于音乐实践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律动、节奏游戏、演唱和创编表演等环节,深入体验秋天之美,感受学习音乐之乐。
3重点难点
重点:歌曲教学、拓展教学。
难点:歌曲中切分节奏、十六分音符等时值的掌握和综合创编活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树叶儿飘飘》,通过律动表演模仿小树叶当空坠地的样子,体会树叶的有情和秋天的美丽。
动:综合表演(夸秋天)我的编创(溜溜山歌)-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动:综合表演(夸秋天)我的编创(溜溜山歌)-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秋天的景色和特点;•通过歌曲欣赏和表演,培养学生动感、音感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和表现自己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色;2.听歌曲《溜溜山歌》;3.学唱歌曲《溜溜山歌》;4.学习节奏动作;5.创编表演舞蹈。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播放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秋天的特点。
2. 欣赏歌曲(10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溜溜山歌》,让学生首先聆听;接着,请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做简单的肢体运动。
练习运动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并了解山歌的节奏特点和文化内涵。
3. 学唱歌曲(20分钟)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和节奏的情况下,教师开始教唱歌曲《溜溜山歌》。
歌曲中的曲调明快,歌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欣赏和学唱。
4. 学习节奏动作(25分钟)在学会了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需要进行的舞蹈动作。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节奏和动作节奏训练。
5. 创编舞蹈表演(30分钟)学生可以根据歌曲节奏和自己的想象,创编合适的舞蹈动作,然后教师将学生的创意进行整理和编排,形成一支艺术表演团队。
6. 演出表演(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出表演,展现每个学生的动感与表演能力,并在演出结束后进行评比分享。
四、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了解歌曲《溜溜山歌》以及山歌的文化背景;2.学生是否能清晰响应并牢记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3.在学生自己创作舞蹈节目过程中,是否能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表现创意的勇气;4.学生在表演时是否能够主动展现个人风格,并与组内同学完美互动协作。
五、教学总结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感为出发点,通过歌曲和舞蹈教育,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关注和热爱,并提高学生的动感和表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美和创造美,并通过集体合作完成演出。
同时,学生在创意和表演过程中,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和特点,获得属于自己的表演空间和机会,让课堂过程更加屏气凝神,更加充满乐趣。
唱:树叶儿飘飘 溜溜山歌-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意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能够熟练演唱歌曲,掌握正确的节奏、音调和运动。
•能够感受歌曲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增强艺术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正确的演唱技巧3. 教学难点•意境的理解和感受4. 教学策略•通过集体演唱和个人表达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唱本歌曲的兴趣和维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借助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5. 教学过程5.1 热身运动•唱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进入演唱状态。
•进行简单的舒展训练,以避免唱歌时出现不必要的肌肉紧张和患病的情况。
5.2 学唱歌曲5.2.1 发音练习•逐字解读歌曲,帮助学生准确了解歌曲的歌词和意义。
•引导学生模仿老师的发音,并要求他们注意发音时的嘴型、舌位和气息。
5.2.2 节奏练习•引导学生分解歌曲的节奏,掌握每个节奏的持续时间和力度。
•将全曲分段,逐段进行节奏和轻重缓急的训练。
5.2.3 声音练习•引导学生模仿老师的演唱方式,注意发声的自然和辨别唱法的差异。
•尝试改变音调和速度,加强细节和变化,使演唱更加生动有趣。
5.3 学习歌曲的意境和情感•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图片、视频、例句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背景和情感。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歌曲所传递的思想和感受。
5.4 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收集和分享学生的心得体会。
•再次演唱歌曲,评估个人和集体的演唱水平和效果。
6. 作业•背诵歌曲的歌词和情感,准备小组或班级的合唱表演。
•自我评估自己的演唱效果,发现和改进自己在演唱中的不足之处。
7. 参考资料•音频素材: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唱:树叶儿飘飘 溜溜山歌-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模仿老师或录音调式唱完歌曲;2.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自然景象和人物心情;3.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表情生动地演唱歌曲。
教学内容歌曲介绍《树叶儿飘飘》是一首苏少老师创作的儿童山歌,歌曲表达了秋天景象下飘飘落叶的美景和小伙伴们在风中奔跑、玩耍的欢乐场景,展现了孩子们纯真活泼的心情。
歌曲分析1.调式:C大调;2.节奏:2/4拍;3.结构:AB两部分,每部分各有两句,其中A部分前三个音符为“徘徊起伏”、B部分前三个音符为“向前奔跑”,表现了秋天树叶飘动的形象和小伙伴们在风中奔跑的情景。
教学步骤Step 1 热身唱歌1.教师引导学生唱一首熟悉的儿童歌曲,如《小兔子乖乖》等;2.学生跟唱多次,以达到唱准调式、把握节奏的目的。
Step 2 讲解歌曲内容1.教师讲解歌曲背景、歌名的意义;2.引导学生观察歌曲中出现的景象和人物,并通过师生互动来感受、理解歌曲歌词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如“秋风越来越大,树叶儿飘啦飘”表达的是秋季的景象,“小伙伴们拍手笑哈哈,高兴得溜溜转,呀,溜溜山腰……”表达的是孩子们欢快奔跑的画面和心情。
Step 3 教唱歌曲1.让学生先听老师唱歌,模仿老师的唱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唱;2.分别教唱每句歌词,先用语言朗读,再用乐器或唱出音调,再让学生跟唱歌曲;3.教师要反复强调歌曲中的重音、节奏,并引导学生注意发音准确、把握声音的板腔和节奏的韵律感。
Step 4 合唱练习1.让学生分成两拨,分别唱A部分和B部分;2.按照阶段性要求,逐渐提高难度,加快节奏,强化合唱效果;3.通过不断练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整首歌曲的概况,能准确、流畅地唱出歌曲。
Step 5 结束活动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相应的活动,如进行游戏、做手工、进行互动讨论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放松的结束环境。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我采用逐步分解、示范演唱和反复练习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背景、歌词内容,并且能够较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调。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溜溜山歌 |苏少版

《溜溜山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初步掌握“下滑音”的演唱。
3、唱一唱、认一认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表现出劳动的气氛。
教学难点:歌曲中下滑音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导入:同学们见过高山吗?听过山歌吗?(生举手回答)师:山区的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都会唱一首山歌。
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来自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来体会一下山歌的魅力吧。
欣赏后请你们来说说这首山歌有什么特点?播放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生欣赏时师作适当的提醒:从音高,节奏方面作提示)生答:师总结:山歌的特点:节奏自由,旋律高亢,悠长。
内容多为表现劳动生活,爱情生活。
二、新授(一)衬词1、《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山歌从内容上看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接下来老师想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学唱一首表现劳动生活的山歌。
它是来自安徽的一首山歌:《溜溜山歌》。
先请你们完整的来欣赏这首歌,然后来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这首歌为什么叫《溜溜山歌》。
(提醒学生从歌词中找答案)生答:歌曲中多处出现了溜溜这个词感受歌曲师:你们的耳朵真灵!很多民歌里都有衬词,这首《溜溜山歌》就是以溜溜这个衬词来命名的。
(2)掌握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再次聆听《溜溜山歌》。
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寻找歌曲除了唱的部分,还有什么?生答:还有说的部分师总结:你真棒,对了还有说的部分。
我们把说的部分又叫对白。
歌曲中出现了两个小节的对白。
要想准确的读好这两小节,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三个小音符吧,(出示课件: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月符)简述三个小音符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一起跟老师把这三个小音符的节奏用手拍出来。
跟范唱巩固对白部分(三)学唱歌曲1、感受旋律,跟琴哼唱师:请你们用LU轻声跟着我的琴声哼唱(弹一句哼一句)2、学唱第一段(1)跟琴唱歌,加入歌词。
师:唱了一遍,你感觉自己还有哪一句可以唱的更好一点?(根据情况,再做练习。
溜溜山歌音乐教案

溜溜山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溜溜山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溜溜山歌的特点和背景知识。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唱出溜溜山歌的基本旋律,并能够配合简单的舞蹈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溜溜山歌的基本旋律和舞蹈动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溜溜山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运动场地或教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3. 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溜溜山歌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
2. 正文(30分钟):a. 听音乐(5分钟):播放溜溜山歌的音频,让学生先聆听整首歌曲,感受其中的旋律和节奏。
b. 学唱歌曲(15分钟):分段教学溜溜山歌的歌词和旋律,带领学生跟随唱歌。
c. 学舞蹈动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舞蹈。
3. 拓展(10分钟):a. 学习相关知识(5分钟):向学生介绍溜溜山歌的起源和传承,以及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
b. 欣赏其他山歌(5分钟):播放其他山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
4.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山歌进行研究,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文艺活动,展示他们学习溜溜山歌的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分享内容,评价他们对溜溜山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通过学唱歌曲和跳舞的方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身体协调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和欣赏其他山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对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溜溜山歌》教案

《溜溜山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音乐与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能够用动作表演,并记住节拍,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3、有感情地唱好《溜溜山歌》的同时,能够用安徽话演唱,感受地方音乐独有特色。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同时,将感情运用到歌曲中。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轻轻的闭上你的眼睛,听听看你在音乐中找到了什么?生:回答。
师:有一个地方它有孩子们说的所有一切,这儿就叫山谷,他有一种非常美妙的声音叫回音,听它来了(师范唱回音)。
生:听。
师:我邀请孩子们来做我的回音,想参加的孩子在哪?师分配小组唱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师生互动)。
师:孩子们在山涧的回声真好听。
三、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溜溜山歌》。
师:这是我们山歌的独有特色,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心里默默地跟着演唱一次。
2、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3、听过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啊?4、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四、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就将这几个节奏放到歌曲中,看看谁最先学会歌曲,老师演唱同学们打节奏。
生:打节奏。
师:孩子们节奏打得不错,但唱得怎样呢?先请大家小声的默唱一遍,再来听听谁唱得最好。
师:那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演唱一次。
师:我先来唱要得不?师范唱,边唱边做动作。
生:要得。
师:我们一起来劳动?师弹琴,生演唱。
六、总结。
今天学习了《溜溜山歌》,同学们学到很多知识吧!最后让我们边唱边走出教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溜溜山歌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体会歌曲的语气,简介安徽民歌的特点。
2. 欣赏河北吹歌《大枣》,感受用唢呐模仿人物对话的情景。
3. 唱一唱、认一认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认认、唱唱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1. 复习拍的有关知识,五线谱中do的音高音位,复习do一la 6个音的音高音位。
2. 在“手谱”中找到“do”的音高位置,并玩玩手谱游戏,复习一下学过的7个音。
3. 感受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4. 学习看谱视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的作用。
二、学唱歌曲《溜溜山歌》
1. 导入:教师唱几首民歌,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2. (教师弹琴范唱)请你们根据歌曲拍一拍强弱规律或画指挥图式认出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
3. 看谱拍节奏。
4. 教师弹歌曲旋律,范唱歌谱,学生拍歌曲节奏。
5. 让学生按旋律走向。
6. 分句视唱,学会歌谱。
7. 学读歌词,接龙形式。
8. 用亲切、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溜溜山歌》。
9. 听听安徽孩子是怎样唱《溜溜山歌》的。
10. 模仿安徽小朋友演唱的方法。
11. 边唱边表演。
12. 教师示范创作一段歌词,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创编。
三、欣赏《打枣》
1. 听赏《打枣》吹歌。
2. 同学们,乐曲中有唢呐模仿人物对话的情景,你听出来了吗?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
3. 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唢呐的声音。
四、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