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合集下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简称NEC)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肠道疾病,严重时可以危及婴儿的生命。

其主要特征是小肠和结肠发生坏死性炎症,导致肠道穿孔和腹腔感染。

诊断:NEC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人工喂养和感染都是NEC的危险因素。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胀、腹泻、腹部压痛、烦躁、呕吐、纳差等。

而影像学检查通常通过腹部X线,可以观察到肠道积气、液气平面、肠道壁增厚、肠道扩张等特征。

治疗:NEC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应根据病情和患儿的情况来决定。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NEC患儿和早期病变的患儿,可以尝试保守治疗。

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暂停饲料:停止给予患儿进食,可以通过静脉给予液体营养支持。

2.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或直肠管放置,减少肠道内积气。

3.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常用的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物。

4.补液和电解质平衡: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补液和纠正电解质失衡。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导致肠道坏死和穿孔的患儿,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坏死组织、修复穿孔、排除腹腔感染。

手术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切除坏死肠段、结肠造瘘、肠道吻合术等。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避免NEC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护理。

同时,母乳喂养被认为是预防NEC 的重要方式,母乳中的免疫物质可以帮助婴儿的肠道发育和抵抗感染。

总结:NEC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肠道疾病,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

治疗方面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取决于病情和患儿的情况。

预防NEC的关键是注意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尽量推行母乳喂养。

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炎症和免疫反应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炎症和免疫反应扮演着重要角色。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 但在NEC情况下,炎症反应失控,导致肠道组织损伤和坏死。
免疫系统在NEC发病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免疫功能失调,导致肠道 炎症反应过强而引发NEC。此外,某些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在NEC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细胞 因子等。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目 录
• NEC的定义和概述 • NEC的病理生理学 • NEC的诊断 • NEC的治疗 • NEC的预防和护理 • NEC的预后和康复
01 NEC的定义和概述
NEC的定义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 一种新生儿期肠道疾病,以肠 道部分或全部坏死为特征。
NEC通常发生在出生后2周内, 主要影响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 儿。
NEC的病因复杂,包括肠道感 染、缺氧、肠道喂养不当等因 素。
NEC的病因
肠道感染
新生儿肠道内的细菌定植和感染 是NEC的主要原因之一。
缺氧
新生儿缺氧可能导致肠道损伤,增 加NEC的风险。
肠道喂养不当
过早或过度喂养、不耐受母乳或配 方奶中的某些成分等都可能诱发 NEC。
NEC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
呕吐、腹泻、腹胀、便血等。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肠切除、肠造瘘等,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宝宝身体状
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术后护理
术后需密切观察宝宝的生命体征, 及时处理并发症,并给予营养支
持,促进肠道恢复。
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
通过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提供 宝宝所需的营养物质,保证宝宝 的生长发育。

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课件

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课件

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 抗感染治疗,以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 症。
支持治疗
根据新生儿的需要,给予必要的营养 支持、电解质补充等治疗,以维持正 常的生理功能。
家庭护理指导
保持卫生
注意喂养
家庭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宝宝 的奶具、玩具等物品。
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喂养,避免过度喂养 或饥饿状态,同时注意观察宝宝的食欲和 排便情况。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感染、缺氧或缺血、喂养不当、免疫 因素等都可能导致NEC的发生。
发病机制
NEC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 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肠黏膜损伤、 炎症反应等。
临床表现
症状
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喂养不耐受、 呕吐、腹泻、血便等症状,严重 时可出现发热、休克和意识障碍
等。
体征
腹部触诊可能出现腹部压痛、反跳 痛和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肠鸣 音减弱或消失。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课件
目 录
• NEC概述 • NEC的诊断 • NEC的治疗 • NEC的预防与护理 • NEC的预后与康复
01 NEC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是一种以肠道部分或完全坏死为特 征的急性疾病,通常发生在早产儿 或患病的新生儿中。
特点
NEC通常表现为肠道炎症、坏死 和穿孔,可导致腹腔感染、败血 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
肠外营养支持
对于长时间禁食的宝宝,可考虑使用肠外营养支持,以满足 宝宝的营养需求。
04 NEC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新生儿体温稳定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擦干身体 ,并放置在温暖的育儿环境中
,以避免体温过低或过高。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概述】1.疾病介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时期的严重胃肠道急症,临床上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严重者发生休克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 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

目前,国内本病的病死率为10%-50%。

2.临床表现NEC的临床表现既可表现为全身非特异性败血症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典型的胃肠道症状如腹胀、呕吐、腹泻或便血三联症。

腹胀一般最早出现,腹泻或便血出现较晚,其他可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嗜睡、休克等感染中毒症状。

3.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1期NEC患儿需绝对禁食72小时,给予胃肠减压,针对菌群选择敏感抗生素静脉治疗。

2期NEC患儿若生命体征平稳,胃肠道症状迅速改善,同1期相同的治疗可持续7~10天,若生命体征不稳定,有酸中毒或腹膜炎体征至少需要治疗14天。

3期NEC除以上治疗外应持续进行腹部X线检查,观察有无气腹征以及时发现肠穿孔,并连续监测血气、凝血功能、电解质等。

2)对症治疗:需监测心、肺、血流功能,对症治疗,避免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心血管功能状态不稳定及出现呼吸暂停、高碳酸血症或低氧血症的患儿都需要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3)外科治疗【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呕吐物及排泄物的次数、性状、颜色及量,注意腹胀的变化,严格记录出入量。

2.胃肠减压NEC患儿一旦疑诊,应先禁食,进行胃肠减压。

3.喂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禁食及喂养,允许进食时,应严格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喂养。

4.胃肠外营养胃肠道禁食或者不能完全满足营养需求是,需进行静脉营养治疗。

5.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及皮肤护理。

6.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7.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健康宣教】1.向家属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及时告知家属病情变化。

2.指导正确的喂养方式,以及如何观察患儿的喂养情况3.门诊随访。

【典型病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典型病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典型病例】新⽣⼉坏死性⼩肠结肠炎(NEC)1病例来源:海棠园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李清杰病史:早产⼉2病例来源:兰园姜国良⽼师提供病史:早产⼉3病例来源:⽩⽟兰园湘西州⼈民医院叶思⾬⽼师提供病史:早产⼉新⽣⼉坏死性⼩肠结肠炎(NEC)1.概述新⽣⼉坏死性⼩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种获得性的新⽣⼉肠功能紊乱,是由于发育不全的肠壁黏膜、⾎管受到缺⾎、感染、代谢等因素联合作⽤的刺激,导致严重肠损伤,是新⽣⼉期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是⼉童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NEC可累及全组⼩肠和结肠,最常发⽣在回肠末端和升结肠近端,近端⼩肠较少受累。

多见于⽣后2-3周的新⽣⼉,早产⼉、低体重⼉、⼈⼯喂养患⼉多见,病因不明,起病急死亡率⾼。

2.病理与影像早期病理表现为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肿、出⾎和坏死,影像表现为肠道⽣理性积⽓减少、肠⽓分布不均,病变肠管形态僵直、位置固定,肠间隔增宽。

晩期肠坏死累及肌层和浆膜层,致肠蠕动功能障碍,腹腔渗液增多,影像表现为肠淤张加重或肠⽓少,可见分散浅⼩的⽓液平⾯。

肠壁黏膜坏死破裂可致肠腔内⽓体可进⼊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下层,影像表现为肠壁积⽓,是该病重要的X线征象,严重者肠壁可穿孔引起⽓腹。

肠壁静脉破裂,肠壁积⽓可进⼊⾎管内并随⾎流进⼊门静脉系统即门静脉积⽓,影像表现⾃肝门向肝内发散的枯树枝样或线条样透亮影。

3.影像学表现X线:腹部X线平⽚是评估和监测NEC的⾸选检查⽅式,由于病情进展快,及时复査、动态观察对评估病情⾮常重要,有学者建议对可疑NEC的患⼉,每隔6~8h拍摄⼀次腹部X线⽚以明确诊断。

由于本病有肠坏死,容易并发穿孔,上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造影应禁忌。

①肠管充⽓,肠管充⽓减少或充⽓不均,病变肠管形态僵直,位置较固定②肠间隙,增宽⼤于3mm③动⼒性肠梗阻,肠淤张肠管内可有分散的中⼩⽓液平⾯;④肠壁积⽓,特征性影像表现,发⽣率为75%~85%。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

尽管知道肠道营养有上述不利,但大多数 肠道喂养的早产儿并没有发生NEC。此外,胃 肠道营养同胃肠道外营养比较起来更容易管理, 对粘膜产生有益的营养作用。再者,与导管相 关的败血症、高糖血症、胆汁淤积及佝偻病是 早产儿使用胃肠道外营养的并发症,胃肠道营 养可避免这些并发症发生,因此为力图预防 NEC发生而作出停止牛乳喂养的决定应该仔细 权衡。
突发的NEC

隐匿的NEC

足月儿或早产儿 急性灾难性的病情恶化 呼吸困难 休克或酸中毒 明显腹胀 血培养阳性
通常为早产儿 1~2天的渐进期 喂养不耐受 大便性状改变 间歇性腹胀 大便潜血
不同病区NEC的表现
一般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



逐渐康复的足月儿或早产儿 不存在危险因素的早产儿 发作的年龄与胎龄成反比 喂养紊乱是重要的临床特征 渐进或爆发发作

外科治疗

高度特异的征象: 气腹、阳性穿刺术、一系列X光片上固定 的肠襻、腹部团块、门静脉积气 非特异性的支持性的表现:腹部触痛、持续的血小板减少 ( <100,000/mm3 )、进行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恶化、 严重胃肠道出血

预后

平均死亡率为30%~40% 外科治疗高达60% 存活者有25%~35%可发生肠狭窄 远期并发症
感染性疾病
虽然只有30%的NEC患儿血培养阳性,而目 前许多报道仍认为感染是NEC的重要发病因素, NEC可集中发病,采取严格感染控制措施后可减少 NEC的发生,甚至消失。该病发生发展有类似于败 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样的临床表现,可出现多脏器 功能衰竭,有作者认为NEC是胃肠功能衰竭在新生 儿期的一种特殊表现,严重时常伴多功能衰竭、 呼衰(91%)、肾衰(85%)、心衰(33%)和 肝衰(15%)。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知多少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知多少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知多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最严重的消化道急症。

90%~95% 发生于早产儿,也有部分足月儿发病,这些足月儿常有既存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低血糖、脓毒血症、呼吸窘迫等。

其病死率高达 20%~30%,是早产儿后期(第 2~4 周)主要死亡原因。

近年因早产儿存活的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NEC 可累及整个小肠和结肠,但好发部位多在回肠远端和升结肠近端,轻症者坏死肠段只有数厘米,重症者可延伸至空肠和结肠部位,但一般不影响十二指肠。

早期病变主要为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出血、坏死。

进展期病变范围扩大,累及肌层,严重者肠壁全层坏死,可并发肠穿孔和腹膜炎。

典型的临床特征是腹胀、便血(大便隐血或肉眼血便)和腹部X 线平片发现肠壁囊样积气。

但早期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喂养不耐受、胃潴留、反应差、精神萎靡、呼吸暂停等表现,而腹胀、呕吐、血便不明显。

一旦腹胀比较明显,病情已非常严重,很快发生肠穿孔、甚至死亡。

所以预防发生和早期发现最最重要。

为此有必要认识以下几点。

危险因素NEC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明确,但和以下10 条明确相关。

1.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 NEC 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2. 不适当的肠内喂养会增加 NEC 的发生率,近 90% 的 NEC 发生在开始肠内喂养后的新生儿。

母乳喂养可使该病发生风险降低 79%。

3. 益生菌制剂对预防 NEC 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没有益处,所以不推荐在早产儿中常规使用益生菌疗法来预防 NEC。

4. 研究表明口服或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制剂可能会增加 NEC 的发生风险,甚至大剂量使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是 NEC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5. H2 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 值,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灭活和抗原结构水解,增加早产儿对 NEC 的易感性。

要避免使用。

6. 研究显示,输血后48 小时内是NEC 的危险因素,输血相关NEC 病死率更高。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的分期 Classification 全身症状
胃肠道症状
典型影像学征象
III期, NEC进展期 I 期和 II 期症状,加上
休克 混合性酸中毒 呼吸抑制 低血压 DIC 粒细胞减少 I 期和 II 期症状,加上
腹膜炎 显著的腹胀,腹部张力 气腹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3.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供给液体量120150ml/kg,根据胃肠道丢失再作增减;由于禁食时间较长, 给予胃肠外营养,保证每日378~462kJ(90-110kcal/kg) 的能量供给;有凝血机制障碍时可输新鲜冰冻血浆,严重 血小板减少可输注血小板;出现休克时给予抗休克治疗。
4.外科治疗:约20%~40%的患儿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肠 穿孔是NEC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但通过内科积极的保守 治疗,临床表现持续恶化,出现腹壁红斑、酸中毒、低血 压等也意味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腹腔引 流、剖腹探查术、坏死或穿孔部分肠切除肠吻合术及肠造 瘘术。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临床表现
多见于早产儿,发生时间和胎龄相关,胎龄越小,发病 时间越晚。足月儿可在生后1周内发病,而早产儿主要 在生后2-3周发病,呕吐和血便,多数初起表现为胃潴留 增加、腹胀和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的症状,以及呼吸窘迫、 呼吸暂停、嗜睡、体温波动等全身症状。随后出现大便 性状改变、血便。严重者最后发展为呼吸衰竭、休克、 DIC甚至死亡。查体可见肠型、腹壁发红,部分患儿右 下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重者发生腹膜 炎和肠穿孔。
治疗
1.禁食:需绝对禁食及胃肠减压,I期72小时,Ⅱ期7-10 天,Ⅲ期14天或更长。待临床情况好转,大便潜血转阴, X片异常征象消失后可逐渐恢复经口喂养。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全身症状:同ⅡB 期,加上低血压,心率慢,严 重的呼吸暂停,混合性酸中毒, DIC,中性粒细 胞减少症 胃肠道症状:同ⅡB期,加上腹膜炎的症状,明 显的触痛,及腹胀 影像学检查:同ⅡB期,加上明确的腹水表现 治疗:同ⅡB 期,补液 200ml/kg 液体,血管活性 药物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腹穿。保守治疗 2448小时无效,手术。
ⅡB期-确诊NEC(中度)




全身症状:同ⅡA期,加上轻度代谢性酸 中毒,轻度血小板减少症 胃肠道症状:同ⅡA期,加上肠鸣音消失, 明确的腹部触痛,+/-腹部蜂窝织炎或右 下腹部包块 影像学检查:同ⅡA期,加上门静脉积气, +/-腹水 治疗:同ⅡA,抗生素使用14天,补充血 容量,纠正酸中毒
ⅢA期-进展期NEC
病因及机制

早产 感染 摄食 缺血 氧合不足 损伤 血管置管 免疫因素
所有因素都是通过 影响肠黏膜血液供 应,黏膜局部缺血, 致使肠蠕动减弱, 食物在肠腔内积聚, 影响肠道功能并导 致细菌繁殖。
临床表现
胃肠道

全身症状



IB期-可疑NEC

全身症状:同IA期 胃肠道症状:直肠中排出鲜血 影像学检查:同IA期 治疗:同IA期
ⅡA期-确诊NEC(轻度)



全身症状:同IA期 胃肠道症状:同IA期,加上肠鸣音消失, 腹部压痛+/影像学检查:肠扩张,肠梗阻,肠壁积 气征 治疗:绝对禁食,如24~48小时培养是 正常的,抗生素使用7~10天
腹胀 (70-98%) 喂养不耐受及潴留 (>70%) 呕吐 (>70%) 腹部触痛 大便潜血或肉眼血便 大便性状改变或腹泻 腹部团块 腹壁红斑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发病日龄与出生体重和胎龄相关,胎龄越小,起病越晚。 • 根据统计:
概述
• 死亡率在20-30%之间,是新生儿需要手术的外科疾病中 死亡率最高的。
• 由于该疾病的严重性,使很多医生担心发病和肠内喂养 有关。这一担心致使静脉营养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感 染、胆汁淤积的机会,以及住院时间。
• NEC也与神经发育的不良结局密切相关。
定义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
• 实验研究显示单纯缺氧与NEC无关。
病因及发病机制
• 4、喂养不当
• 所有NEC的患儿中90%-95%于进食后发生,多数使用配方奶; • 未经消化的配方奶为细菌繁殖提供了基质; • 营养的吸收→肠道对氧的需求增加; • 代谢需求增加→组织缺氧; • 过早,过量喂养→吸收不良,碳水化合物发酵→肠胀气→肠道内压增加 ,危及肠
• 吲哚美辛能降低新生儿肠系膜血流,增加NEC患病率; • 其他药物包括口服茶碱类、小苏打、钙剂、维生素E和非甾体类
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均可增加肠道的渗透负荷。
病因及发病机制
• 总结:
• 目前认为NEC的发病机制为在肠粘膜的 屏障功能被破坏和肠腔内存在食物残渣情 况下,细菌在肠腔和肠壁繁殖并产生大量 炎症介质,最终引起肠壁损伤甚至坏死、 穿孔和全身炎症反应(SIRS),病变常累及 回肠末端、盲肠和近端结肠,但胃肠道在 任何部位甚至整个肠道都可受累,严重者 可发生肠壁全层坏死和穿孔,最后发生休 克、多器官衰竭。
一种获得性的新生儿肠功能紊乱,是由于发育不全的肠壁受到血管、黏膜、代
谢以及其他未知因素联合作用的刺激,导致严重肠损伤的终末期表现。
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也是NICU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二、病因
3.饮食因素 不合理喂养,如高渗乳汁、奶量增加太快被认为 是NEC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病因
4.缺氧缺血 不少学者认为是发病的直接因素。肠粘膜是全身 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之一,一旦发生缺氧缺血,全 身血流重新分布,肠道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肠 粘膜上皮细胞缺氧→肠壁细胞代谢障碍,组织损 伤。
三、临床表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池州市人民医院 方秀萍
一、概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的严重 胃肠道急症,临床以腹胀、呕吐,腹泻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小肠很少受累,腹部X线平片部分肠壁囊样积气为特点, 最常发生在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目前,国内本病的病死 率为10%~50%。
二、病因
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目前认为早产、 感染、摄食、缺血、氧合不足、损伤、血管内置血管 、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通过影响肠粘膜血液供应、肠 粘膜局部缺血致肠蠕动减弱,食物淤积,影响肠道功 能并导致细菌繁殖,产生大量炎性介质,最终引起肠 壁损伤甚至坏死穿孔。
六、护理
3、喂养
严格按医嘱进行禁食及喂养,禁食期间做好标识,给 予非营养性吸吮。
可进食时应按循序渐进原则喂养,严禁过快过多或高 渗透压配方奶喂养。
六、护理
4、胃肠外营养
严格无菌操作 ,宜选PICC 通道
六、护理
5、加强基础护理
常规基础护理。 长期禁食及抗生素的使用,易合并鹅口疮及维生素缺乏性 皮炎。鹅口疮给予制霉菌素液擦拭,皮炎在做好消毒隔离 的同时,勤更换体位,保护皮肤清洁干燥。
四、诊断检查
2.X线平片检查 为诊断依据。可表现为三个阶段:早期、典型期和 晚期。
四、诊断检查
3、其他 血常规和CRP 血气、血生化 B超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查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查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查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中。

它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相对较高。

因此,在护理查房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及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问题。

1.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包括体温、呼吸、循环、皮肤颜色等。

NEC患儿常出现全身症状,如烦躁、拒奶、呕吐、腹胀、高纬度发热等,护士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2.观察腹部症状:NEC患儿常出现腹部高张疼痛、腹胀或弥散性腹膜刺激症,护士需要观察患儿的表现,如腹部压痛、反跳痛等,并密切监测腹部的饥饿和胀气声。

3.观察肠道功能:NEC患儿常伴有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大便情况,包括颜色、质地、次数等。

如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血便等不正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4.观察呕吐情况:NEC患儿常伴有呕吐,因胃肠道功能异常,导致胃液、奶和黏液堆积,护士需要观察患儿的呕吐情况,包括呕吐次数、呕吐物的性状等。

如出现频繁呕吐、喷射性呕吐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5.观察输液情况:NEC患儿常需要接受输液治疗,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输液速度、输液量和输液方式等,及时调整和记录相关信息。

同时,还需要观察患儿的静脉通畅情况,避免发生静脉栓塞。

6.观察营养情况:NEC患儿常出现消化道功能不良,吸收能力降低,护士需要关注患儿的喂养情况,并密切监测体重的变化。

如出现体重下降、吸收不良等情况,应及时调整喂养方案,并与营养师共同制定适合儿童的营养计划。

7.观察并发症和问题:NEC患儿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腹腔积液、肠系膜血管栓塞、败血症等,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此外,在护理查房中,护士还应加强家属教育和心理支持,向家属详细解释儿童的疾病、治疗过程及预后,并及时回答家属的疑问和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总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严重疾病,护士在查房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儿能够恢复健康。

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课件

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课件
合作用的刺激,导致严重肠损伤的终末期表现。
发病率
其发病率达0.72‰-2.10‰,住院病死率达16%~ 20%。在重症NEC、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以 及需要手术治疗的NEC患者中病死率更高。
506.
Paediatr Perinat Epidemiol,2006,20(6):498—
发病特点
条状、或环状透亮影 • 胃壁和结肠壁也可见积气
SUCCESS
THANK YOU
2019/9/10
THE CHILDREN’S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





↖↖
临床分期-II期B
中度NEC –全身症状:轻度酸中毒、血小板减少。 –胃肠道:腹壁水肿,触痛,可伴有或无 肿块。 –X线检查:广泛性腹膜炎,早期腹水,可 见肝内门静脉积气。
最易受累部位:回肠末端和结肠。 镜下:凝固性坏死,黏膜下层弥漫性出血坏死,
肌肉层断裂或坏死,严重者出现坏死性穿孔,临 床DIC时,肠壁血管内可见微血栓。
正常肠黏膜
NEC肠黏膜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胃肠道表现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临床分期
临床表现-全身
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 少哭、少动、昏睡 体温不稳定 “不对劲” 酸中毒(代谢性或呼吸性) 血糖不稳定 灌注不足或休克 弥漫的血管内凝血(DIC)
倍。捐献奶和母乳没区别 母乳喂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SIgA,溶菌酶、巨噬细胞,
寡聚糖,PAF水解酶
感染
正常菌群受损、致病菌直接感染/定植 –梭状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
NICU的VLBW菌群失调和异常定植原因 –广谱抗菌素和延迟肠道喂养 –NEC患儿仅1/3血培养阳性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护理常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护理常规
+ 3.腹泻和血便
+ 开始时为水样便,每天5~6次至10余次不 等,1~2天后为血样便,可为鲜血,果酱 样或黑便,有些病例可无腹泻和肉眼血便, 仅有大便隐血阳性。
2023/5/24
8
临床表现
+ 4.全身症状 + NEC患儿常有反应差,神萎,拒食,严重者
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休克,酸中 毒,黄疸加重,早产儿易发生反复呼吸暂 停,心律减慢,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或体 温不升。
+ (3)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由于禁食、胃 肠引流、液体丢失过多及补充不足可导致 水及电解质紊乱,住院期间保持患儿出入 量平衡,体重稳定。
+ ①严格记录患儿24h出入量:准确记录 出入量,称量尿布重量、测引流量和呕吐 物的量;按医嘱输液,合理安排补液速度 和预估补液量,保证出入量平衡。
+ ②监测体重变化:每天同一时间同一
2023/5/24
2
病因
+ 1、胃肠道功能不成熟 + 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发育未成
熟的胃肠道分泌胃液及胰液降低,使得细 菌在胃肠道内繁殖,早产儿肠蠕动减慢有 延长细菌在肠道内繁殖的时间,加重了细 菌感染引发的炎症。
2023/5/24
3
病因
+ 2.肠道供血不足
+ 如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脐动脉插管、 红细胞增多症、低血压、休克等。
+ 预后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差,其死亡 率高,约在10%~30%的范围不等。肠道狭 窄的发生率为20%~25%。
2023/5/24
27
+ 2023/5/24
⑥观察尿量和尿的颜色,监测尿的比 24
2.护理措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护理常规ppt课件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护理常规ppt课件

.
2
病因
+ 1、胃肠道功能不成熟 + 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发育未成
熟的胃肠道分泌胃液及胰液降低,使得细 菌在胃肠道内繁殖,早产儿肠蠕动减慢有 延长细菌在肠道内繁殖的时间,加重了细 菌感染引发的炎症。
.
3
病因
+ 2.肠道供血不足
+ 如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脐动脉插管、 红细胞增多症、低血压、休克等。
.
18
2.护理措施
+ ①将患儿安置在适宜的床单元,保持室 温在22~24℃,相对湿度55%~65%。
+ ②密切观察体温变化,4h测量体温1次, 并记录体温曲线。
+ ③体温高于38℃,给予物理降温或遵 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 ④每个班次测量腹围1次,观察有无腹 胀及有无肠鸣音;观察胃液残留量及引流 液的性状。
+ (2)促进患儿的舒适,防止腹胀、维持 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
+ (3)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发现早期 征象。
+ (4)做好病情解释,使家长积极配合治 疗。
.
17
2.护理措施
+ 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 的护理措施。
+ (1)感染的预防:维持患儿体温正常, 无坏死性肠炎的症状和体征,如:胃引流 液增多、严重腹胀、呼吸暂停、昏睡、苍 白或休克症状、血糖不稳定、大便隐血或 肉眼血便等。
+ (1)液量 根据日龄每日总液量为100~ 150ml/kg。
+ (2)热卡 病初保证每日209.2k增加至418.4~
502.1kJ/kg(100~120kcal/kg)。其中
40%~5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45%~50%由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简称NEC)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肠道疾病之一,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的第1至4周内。

NEC是一种进展迅速的严重疾病,其治疗和护理非常复杂。

本文将介绍NEC的护理常规,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患者。

1.早期预防和筛查:NE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早期喂养、预防感染和维持肠道灌流是预防该疾病的关键。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进行筛查,注意观察婴儿的喂养情况、排便次数和肠道功能。

2.临床表现和诊断:NEC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喂养困难、腹部膨胀、呕吐、血便、腹痛和不稳定的体温。

一旦怀疑患有NEC,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和确诊。

X线检查和超声波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3.护理策略:NEC的护理着重于早期诊断、稳定和监测生命体征、减少感染和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以下是NEC的护理常规:3.1.监测体温和生命体征:新生儿的体温和生命体征应定期监测,包括心率、呼吸和血压。

任何异常请及时报告医生。

3.2.喂养管理和营养支持:在NEC的早期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喂养管理策略,包括暂停或减少进食,但不完全断奶。

具体的喂养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疾病稳定后,以渐进的方式恢复喂养。

3.3.腹部管理:定期检查腹部,观察是否有腹胀和腹部积气。

轻柔的按摩可以帮助促进胃肠蠕动和排气。

3.4.监测肠道灌流和观察肠粘膜充血:这是评估NEC进展的重要指标。

3.5.静脉输液和电解质平衡:NEC患者往往需要静脉输液来维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尿素氮(BUN)、血糖、血浆电解质和二氧化碳分压。

3.6.抗生素治疗:NEC患者常常需要抗生素治疗来预防或治疗感染。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

3.7.安全环境和感染控制:保持患者的周围环境干燥和清洁,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8.心理支持:NEC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和家属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疗方案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疗方案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疗方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由围生期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坏死性肠道疾病。

多见于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腹部X线片以部分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病理以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的坏死为特点。

【诊断要点】(1)病史:病因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早产肠黏膜缺氧缺血、全身或肠道严重感染、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失调、高渗奶方或高渗药物直接刺激等有关。

(2)症状与体征:多见于早产儿,发生时间与胎龄有关,足月儿可在出生后1周发病,早产儿多在出生后2~3周发病。

早期症状可能与新生儿败血症相同。

轻者仅表现为腹胀,重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拒奶、腹胀明显、呕吐,腹泻呈水样便,数日后排血便,体温不升,休克,严重者可有DIC。

腹壁皮肤常发红、发硬或发亮,可见肠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有时有移动性浊音。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小板计数降低。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腹水常规提示渗出液,腹水培养细菌(+),涂片见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血培养与粪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4)X线检查:腹部X线片对本病诊断价值较大,提示肠腔高度充气或充气不均匀,肠襻扩张固定,肠壁有泡沫状囊性积气和门静脉积气,若并发肠穿孔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5)腹部超声:有时可见肝实质内及门静脉内间隙出现微小气泡。

【治疗要点】(1)禁食:对有可能发生NEC的患儿可先禁食1~2d,观察病情的发展,计划下一步治疗。

对确诊的患儿,症状轻者禁食5~7d,重者禁食7~10d。

禁食期间须常规胃肠减压。

待临床情况好转,大便潜血转阴,X线片异常征象消失后可逐渐恢复经口喂养。

以新鲜母乳为宜。

从少量开始(每次3~5ml),逐渐缓慢加量,如胃中有积乳则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

加奶后如症状复发,需再次开始禁食。

(2)抗感染:一般可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或第3代头孢菌素,如血培养阳性,参考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如为厌氧菌首选甲硝唑,肠球菌考虑选用万古霉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
• 2.胃肠减压 为常规措施,用连接吸引器的双腔鼻胃管来减 轻肠道积气。 • 3.对症治疗 病情严重伴休克者应及时治疗,扩容除用2∶1 含钠液外,还可用血浆、人血白蛋白、10%低分子右旋糖 酐。血管活性药物可选用多巴胺、酚妥拉明等,并可给氢 化可的松(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及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增生症的治疗,也可用于类风湿性 关节炎、风湿性发热、痛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 并可用于严重感染和抗休克治疗等。 )每次10~20mg/kg, 每6小时1次。缺氧时应面罩吸氧。观察病情发展,及时手 术。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
• 1、基础护理: • A)新生儿病情变化快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病死率高,因 此要加强护理,在做好生命提镇南关和血氧饱和度的检测。 对吸氧患儿随时调整氧流量,使氧饱和度保持在90%以上; • B)对有可能发生NEC的患儿或怀疑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 炎的患儿,应立即禁食。对确诊的患儿,症状轻的禁食 3~5天,重的禁食7~10天,大部分患儿同时需要胃肠减 压。待腹胀、呕吐消失、肠鸣音恢复、食欲恢复、大便隐 血试验阴转时,才可开始喂养。禁食期间要加强口腔护理, 预防口腔感染。 • C)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臀部、脐部, 防止红臀或脐炎的发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
• 4.抗感染:选择新生儿适用的抗生素。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 选用抗生素,在未报道前可先选用头孢第三代抗生素,静 脉滴注;或β-内酰胺酶抗生素(氨苄西林, 替卡西林)和氨基 糖苷类药物。另外也应考虑抗厌氧菌药物(如克林霉素,甲 硝唑)的应用,多黏菌素E有中和毒素作用(每天口服10~ 15mg/kg)。怀疑为胃肠道感染引起发病或血培养阳性者, 抗生素的选用应根据感染的细菌而定。治疗须持续10天. • 5.静脉补充液体及维持营养:NEC患儿因为广泛的肠道炎症 和腹膜炎可导致第三间隙相当多的液体丧失。常发生水、 电解质平衡紊乱,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需及时 补液、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
• 1.病史和临床表现 对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要密切观察腹胀和肠鸣音 变化,出现呕吐,腹胀,腹泻和血便等表现时,应立即拍摄腹部X线 片和大便潜血试验。 • 2.粪便检查 对早产儿(已开始喂养)的大便作隐血筛查或还原物检查, 可帮助早期诊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隐血阳性,有白细胞和红细胞, 大便细菌培养有和血培养一致的细菌。 • 3.血培养 新生儿坏死性肠炎,血培养有一定阳性率,应重视此项检查。 • 4.腹部X线检查 是诊断NEC的主要手段,对怀疑NEC者要及时摄腹部 X线正侧位平片,随访和观察动态变化。 • 对有些腹胀,呕吐的小儿,X线检查仅有胃肠道动力性肠梗阻改变, 并无肠壁积气者,并不能除去本症的轻型早期,应严密随访,重复X 线检查,位置固定的扩张肠段提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存在,坏死性小 肠结肠炎的X线诊断为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气腹提示肠穿孔,需要急 诊外科手术治疗,最重要部X线检查,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气分析。

谢谢!----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检查
• 1.周围血象 白细胞增高,分类核左移,血小板减少。 • 2.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 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程度。 • 3.粪便检查 隐血阳性,镜检下有数量不等的白细胞和红细 胞,大便细菌培养以大肠埃希杆菌,克雷白杆菌和铜绿假 单胞菌多见。 • 4.血培养 • 5.腹部X线平片检查 • (1)早期表现: • ①小肠轻,中度胀气,结肠可少气或胀气。 • ②肠腔内可有小液平。 • ③肠壁黏膜及肠间隙增厚。 • ④肠管排列紊乱,外形僵硬,管腔 不规则或狭窄变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并发症
• 如病情进展,肠坏死从黏膜层开始,逐渐累及肠壁全层,导 致肠穿孔,腹膜炎和腹水,1/3的新生儿可发生败血症, 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DIC等。
预后
• 病死率高达20%~40%。约2/3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 新生儿存活,通过积极的支持治疗和慎重及时的外科干预 可改善预后。约70%病例需要非外科手术性治疗,5%~ 30%患儿手术后可能发生回肠和结肠吻合部的狭窄或发生 短肠综合征,术后需随访。
新生儿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概述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为一种获得性 疾病,主要在早产儿或患病的新生儿中发生,以 腹胀,便血为主要症状,其特征为肠黏膜甚至 为肠深层的坏死,最常发生在回肠远端和结肠近 端,小肠很少受累,腹部X线平片部分肠壁囊 样积气为特点,本症是新生儿消化系统严重的 疾病。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
• (一)发病原因 1.早产 2.感染 3.缺氧与缺血 4.喂养 5.其他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
• • • • (二)发病机制 1.肠壁缺氧和炎症损伤 2.缺氧与再灌注损伤 3.病理改变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症状
• 男婴多于女婴,以散发病例为主,无明显季节性,出生后 胎粪正常,常在生后2~3周内发病,以2~10天为高峰, 在新生儿腹泻流行时NEC也可呈小流行,流行时无性别, 年龄和季节的差别。 1.腹胀和肠鸣音减弱 2.呕吐 3.腹泻和血便 4.全身症状 NEC患儿常有反应差,神萎,拒食,严重病例面 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休克,酸中毒,黄疸加重,早 产儿易发生反复呼吸暂停,心律减慢,体温正常或有低热, 或体温不升。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
• • • • • • • (1)液量:根据日龄每天总液量为100~150ml/kg。 (2)热卡: (3)碳水化合物: (4)蛋白质: (5)脂肪: (6)电解质: (7)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
• 6.改善循环功能 NEC患儿常发生休克,休克原因多为感染 性、低血容量或多脏器功能衰竭所致。需扩容,应用多巴 胺和多巴酚丁胺等。 • 7.外科治疗 约有1/3病例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为: • (1)病情恶化:经过非手术治疗后,临床和实验室情况恶化 时,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 (2)肠穿孔、腹膜炎: • (3)肠道狭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检查

• • • • • • •
2)进展期变化: ①肠腔胀气加重,液平增多,呈阶梯状,提示病变累及肌 层。 ②肠壁黏膜下层出现积气,表现为密集的小泡沫样透亮区, 称肠壁囊样积气,浆膜下积气呈细条状,半弧形或环状透 亮影。 ③肠壁积气。 ④肠管固定。 ⑤腹腔积液,急性肠穿孔时出现气腹 6.细菌培养 腹腔穿刺液涂片及培养大多为杆菌。 7.腹部B超 可见肝实质及门脉内间歇出现微小气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