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一、导入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字的书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什么吧?来,伸出手,一起写。
师:“小”字写起来非常简单,“猴”要一笔一笔写,左边是个什么偏旁?生:反犬旁。
师:跟着我写,中间是个什么偏旁?生:单人旁。
师:右边我们一笔一笔来,横折、横、撇、横、横、撇、捺。
来叫叫它的名字。
生:小猴子。
师:叫得可真好听!“子”字读得非常好,念轻声。
好,读读故事的题目。
生:小猴子下山。
2.用游戏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师:读了这个故事,我相信下面这个游戏你们肯定能做得很好。
图片中出现的东西,哪些是故事里有的呢?故事里有的,举“勾”号,故事里没有的,举“叉”号。
3.分段朗读指导,纠正漏读二、以路线图为教学线,学习词语1.梳理课文内容脉络,排线路图师:读完课文,咱们来排一排路线图。
小猴子下山先到了哪里,后到了哪里?你能把这些图片按照先后顺序放进这张路线图里吗?2.学习“又又”词组师:一路上,小猴子看到了许多好东西。
孩子们,这个故事里有一些好词语,读了这些词语,就算小猴子不告诉你,你也能知道东西有多么好。
比如,玉米结得――生:又大又多。
师:看来真是好东西。
这样的词语,你还能从文中找出来吗?生:又大又红。
师:又大又红说的是――生:桃子。
师:又大又红的桃子,长得真好。
生:又大又圆。
师:又大又圆,那是说――生:西瓜。
师:又大又圆的西瓜。
生:蹦蹦跳跳。
师:说的是――生:小兔子。
师:真好。
咱们来读读这些词语。
词语也是可以读出感情来的,我们要读出小猴子的高兴。
小猴子下山来,看到玉米结得――生:又大又多。
师:看到满树的桃子――生:又大又红。
师:看到满地的西瓜――生:又大又圆。
师:看到小兔子――生:蹦蹦跳跳。
师:真可爱。
这一路上,小猴子光用眼睛看,就被这些东西深深吸引住了。
要是用嘴巴咬一口,它会尝到怎样的美味呢?挑一样大家都熟悉的,说一说小猴子吃起来味道觉得怎么样?生:我认为,小猴子吃桃子的时候会感觉很甜。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引言小猴子下山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游戏,通过模仿猴子下山的动作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小猴子下山的基本规则和教学方法。
游戏规则小猴子下山的游戏规则非常简单,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能力做出适当的调整。
以下是一般的游戏规则:1.参与人数:至少需要3个人以上参与,其中一人担任“猴王”,其他人为“小猴子”。
2.组成队列:所有的小猴子按照队列的方式站成一排。
3.起始姿势:所有的小猴子将双手伸直放在前方,身体向前倾斜,保持平衡。
4.猴王动作:猴王站在小猴子的背后,负责喊出动作口令,指挥小猴子做出相应的动作。
5.动作口令:猴王可以喊出“小猴子下山”或“小猴子上山”来指挥小猴子做出相应的动作。
–“小猴子下山”口令:所有的小猴子将身体向下压低,双手触碰地面,并快速地向前爬行。
–“小猴子上山”口令:所有的小猴子将身体向上抬起,直立站立在原地。
教学实录在教学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解释规则首先,向孩子们解释游戏的基本规则。
讲解游戏规则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示范,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步骤二:练习起始姿势请所有的小猴子站成一排,并让他们练习起始姿势。
鼓励他们保持平衡,双手伸直放在前方,身体向前倾斜。
步骤三:演示动作口令让其中一名孩子担任猴王,其他孩子则扮演小猴子。
由猴王示范动作口令,并亲自引导其他小猴子做出相应的动作。
可以多次练习,确保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和记住动作口令。
步骤四:轮流担任猴王和小猴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猴王和小猴子,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通过轮流担任不同角色,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游戏规则,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结论小猴子下山是一款简单而有趣的儿童游戏,通过模仿猴子下山的动作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小猴子下山可以通过解释规则、练习起始姿势、演示动作口令以及轮流担任不同角色的方式进行。
希望这篇教学实录能帮助您更好地教授小猴子下山游戏,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课文18《小猴子下山》人教部编版
教学手段应用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互动教学:通过问题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境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节和人物性格。 游戏化教学: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课文分析
课文内容解读
主题:小猴子下 山空手而归的故 事,告诉人们做 事要明确目标、 一心一意
段落大意:小猴 子下山来寻找食 物,从玉米地到 果树林,再到草 地,每个地方都 没有收获,最后 只能空着手回家
重点字词:包括 小猴子、玉米、 果子、兔子等关 键元素,以及表 现小猴子行为、 心理活动的词语
《小猴子下山》故事梗概
故事背景:小猴子下山去寻找食物, 途中遇到各种动物和食物
故事寓意:小猴子最终空手而归, 告诉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持到 底的精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故事情节:小猴子看到玉米、桃子、 西瓜和兔子,分别进行了交换和追 逐
故事与课文的联系:通过故事导入 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寓 意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教学总结内容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情况
教学效果与质量评估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小猴子下山》童话故事
《小猴子下山》儿童歌曲
《小猴子下山》动画视频
课外实践活动建议
表演:分组表演小猴子下山的 故事
画画:画出小猴子下山时的心 情变化
讲述:讲述一个与小猴子下山 类似的故事
观察:观察身边的人是否有类 似小猴子下山的经历,分享感 受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1.《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出示小猴子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生:认识,小猴子。
师:多可爱的小猴子呀!聪明的同学不仅会看老师写,还会跟着老师一起写。
(师板书“小猴子”,生书空。
)师:大家看“猴”这个字,它和我们认识的哪个字很相似?生:“时候”的“候”。
师:对,“时候”的“候”,“等候”的“候”。
把“候”中间的一竖去掉,再加上反犬旁,就变成“小猴子”的“猴”。
师:通过与熟悉的字进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生字。
师:有一天,小猴子下山了,它会来什么地方?又会看见什么?做些什么呢?(师板书“下山”,并简笔画出一座山。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师:请同学们根据拼音认真读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生读书,师巡视。
师出示生字:你能读准这些字的字音吗?老师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读得不准确,帮他指出来,读准确了,就跟着一起读,生:认读生字。
师:再仔细看每一个字,你有好方法帮大家记住它们吗?生1:“抱”是提手旁加上书包的“包”组成的。
师:这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生2:“扔”去掉提手旁,加上女字旁就是“奶奶”的“奶”。
师:换偏旁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记住生字。
生3:“摘”是提手旁加上“商店”的“商”。
师:右边不是“商”,我把提手旁换成三点水,你还认识它吗?生:“水滴”的“滴”。
师:“捧”和“掰”这两个字,谁来说一说?生4:两只手分开就是“掰”。
生5:把“捧”的提手旁换成木字旁,就是“棒棒糖”的“棒”。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除了“掰”是黑色的,其余的字都是红色的,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其它的字都是提手旁的,师:提手旁的字,一般都和手上的动作有关,“掰”和手有没有关系呢?生:有,掰东西也要用手。
师:老师做动作,你能猜出是哪个字吗?(师做动作,生逐一猜生字:摘、扔、抱、捧、掰。
)师出示插图:第一幅图是小猴正在掰玉米,老师把它和“掰”连在一起。
后面的几幅图,你会连吗?生1:第二幅图是小猴扛着玉米,连“扛”;生2:第三幅图是小猴扔掉玉米。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通用5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信息化技术授课成为教育行业适应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篇1一、复习旧知,读题导入师:课前,我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这篇课文,那我想这篇课文,肯定是难不倒你们了,都知道学什么了吧。
生:小猴子小山。
师:那我写一写。
师书写“小”。
师:这个简单,下面一个猴子啊,请你伸出手来,跟着我一起写,猴是动物,所以它是“反犬旁”中间是个“单人旁”,右边咱们一笔一笔来,横折,横,撇,横,横,撇,点。
(出示课题)师:它的名字,读的好听一点,读的活泼可爱一点,开始。
生:小猴子。
师:要是读的快一些就更好了。
小猴子。
生:小猴子。
师:这个轻声啊,要读的轻而快“子”,小猴子。
生:小猴子。
师:恩,好多了。
这个故事的题目是xxx生:小猴子下山。
师:发现我们小朋友很聪明,刚才一提醒,小猴子题目也能读的很好了,要是这样稍快点,就更好听了,来。
生:小猴子下山。
二、梳理脉络,循疑读书师:这个故事你们都知道吧,有没有不知道的?哎,竟然都知道,很多小朋友可能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了吧,那我们下面这个游戏啊,肯定难不倒你们了。
师:,那咱们就来做游戏,等一下,电脑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图片,你要思考哪些图片画得都是故事中有的。
有,我们就有这个手势,对。
如果没有我们就打一下××,很简单,你们都知道做什么。
师:小猴子下山中,“有小猴子吗?”马上就会玩了。
有它爱吃的香蕉吗?哦,反应快起来了,桃子呢?,真不错,南瓜呢?西瓜呢?兔子还吃胡萝卜呢,苹果呢,玉米?看来你们读的都很好,爱我们都知道了,故事的主角是生:小猴子。
师:而这些就是他路上看到的好东西,(出示玉米、西瓜、桃子、小兔子)你看哦,小猴子下山来了,它看见了这些好东西,我们读读它们的名字。
生:玉米。
(边说边粘贴)师:这个简单。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精选14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精选14篇)《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精选14篇)《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篇1师:这节课我们要看图读文,看图说话,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写话练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讲解,并做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我们打开书,先分别把课文读一遍。
(本课一共五段,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我们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是: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说话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态度自然,语句通顺连贯。
(接着教师边放幻灯,边指导学生观察。
全班同学小声进行看图说话。
大约四五分钟。
)〔张老师把看图与说话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呢?生:有一天,天气很好,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下山来,它爬到了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兴,它连忙从松树上跳了下来,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杆上,掰了一个最大最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好不好?生(齐答):好。
师:对,××同学说得很好,特别是他说到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时,连忙从松树上跳下来,“连忙”这个词用得很好。
现在谁来说一说第三幅图呢?〔对学生的“说话”给予及时的评议和鼓励,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生:小猴子扛着一个大玉米,高兴地往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一个桃树园子里,它看到满树桃子又红又大,非常高兴,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两个桃子,高高兴兴地捧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多好啊!现在谁来讲讲第四幅图呢?生:调皮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往前走。
走着走着,又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它非常高兴,就把两个大桃子往后一扔,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
师:××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还把课文中优美词语都用上了,这样很好,谁再说说第五幅图呢?〔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体现了口语训练的灵活性,有助于说话能力的提高。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教学实录】《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通过讲述故事《小猴子下山》,培养学生对于美好价值观的认识,以及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小猴子下山》的绘本2. ppt幻灯片教学内容与步骤:Step 1:导入1. 教师打开ppt幻灯片,播放一段猴子在山上玩耍的视频。
2. 教师问学生:你们喜欢猴子吗?猴子住在哪里?Step 2:呈现故事1. 教师出示《小猴子下山》绘本,向学生展示书的封面并介绍故事背景。
2. 教师在幻灯片上呈现故事的第一页,并让学生集体观察插图。
3. 教师朗读第一页的故事内容,并询问学生:“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Step 3:理解故事1. 教师继续朗读故事,根据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小猴子下山的原因和所经历的困难。
2. 教师提问学生:“小猴子在下山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Step 4:点拨故事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以及下山后又如何帮助其他动物的问题。
2. 教师提示学生,小猴子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美好品质?Step 5:拓展思考1.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动物的生活环境?2. 教师组织学生就保护动物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例如减少毒害环境、不乱扔垃圾等。
Step 6:巩固与评价1.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在故事中看到了哪些动物?你们喜欢这些动物吗?”2. 教师收集学生的回答,并进行相关评价。
Step 7:小结1. 教师回顾故事中小猴子下山的经历,并总结故事中所传达的信息和学到的价值观。
2. 教师展示一幅插图,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写一句话总结这个故事。
总结:通过讲述故事《小猴子下山》,教师将美好的价值观与动物保护的意识传达给学生。
通过参与故事的讲述、观察插图和讨论问题,学生在故事中理解并思考了解到猴子的行为所体现的美德,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如何保护动物。
Step 8:延伸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例如制作折纸猴子、画小猴子下山的场景等,以巩固他们对故事的记忆并加深对美好价值观和动物保护的理解。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反思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反思一、引言《小猴子下山》是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它作为幼儿教育中的教材之一,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本文以教学实录的形式,记录了我在幼儿园教授《小猴子下山》这首歌曲的经历,并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二、教学实录1. 教学准备在开始教学之前,我准备了以下素材和教具:•《小猴子下山》歌曲的音频文件•《小猴子下山》歌曲的歌词•小猴子、大象等动物的图片2. 教学过程步骤1:序言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先讲述了小猴子的故事,并与学生互动,鼓励他们讲述自己认识的动物故事。
步骤2:歌曲欣赏我播放了《小猴子下山》的音频文件,让学生跟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欣赏歌曲。
之后,我又播放了一段简短的钢琴演奏版,让学生体验歌曲的不同风格。
步骤3:识字训练我给学生分发了《小猴子下山》的歌词,并组织他们一起阅读和朗读歌词,同时指导他们认识生字和理解词义。
步骤4:角色扮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我将学生分组,并要求每个小组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例如小猴子、大象等。
我用图片展示动物形象,帮助学生形象化地扮演角色。
步骤5:合唱演练学生们熟悉了歌曲的歌词和角色后,我组织他们进行合唱演练。
我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清晰的发音,通过多次练习,使他们逐渐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步骤6:表演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小猴子下山》这首歌曲。
我安排了一个小型的表演展示活动,让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
在表演中,我鼓励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有些学生在识字训练中遇到了困难。
下次教学时,我会提前对生字进行预习,或者采用更多的图片和示意动作来辅助理解。
其次,合唱演练时,部分学生的发音不够准确。
下次教学时,我会加强对发音的指导,可以借助麦克风等工具,让学生更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发音。
最后,表演展示环节的时间安排有些仓促。
下次教学时,我会提前安排更充裕的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表演时间,同时也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和交流机会。
《小猴子下山》教案集合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集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生词学习、句子分析及课后习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子。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教育学生做事要有目标,不能三心二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生词、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猴子下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
2. 阅读文章:带领学生共同阅读文章,了解故事内容。
3. 生词学习:讲解生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句子分析:挑选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分析,讲解语法知识。
5. 例题讲解:结合课后习题,讲解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猴子下山》2. 主要内容:生词、短语、句子、课后习题。
七、作业设计(1)小猴子为什么没拿到任何水果?(2)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2. 答案:(1)因为小猴子三心二意,没有专心致志地去摘水果。
(2)做事要有目标,不能三心二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生词、短语和句子,同时教育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搜集其他关于小猴子的故事,与同学分享,提高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章中生词、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的设置。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解析1. 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词、短语。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1. 引言《小猴子下山》是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不仅旋律动听,而且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小猴子下山》这首歌曲的教学实录,让您能够轻松地教孩子们唱这首歌并跳动作。
2. 歌曲背景《小猴子下山》是一首由中国音乐家刘成编曲的儿童歌曲。
歌曲旋律简单、欢快,歌词清晰易懂,非常适合幼儿园和儿童活动中使用。
3. 教学步骤以下是《小猴子下山》的教学步骤:步骤一:教唱歌词首先,我们需要教孩子们唱歌曲的歌词。
由于歌曲的歌词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将歌词分成两段进行教学。
首先唱第一段,然后再唱第二段。
第一段歌词:小猴子上树头快乐得很高兴我们唱歌又跳舞让我们一起出发第二段歌词:小猴子下山坡自己好开心我们唱歌又跳舞让我们一起来加油步骤二:示范动作当孩子们能够熟练地唱出歌词之后,我们可以给他们示范相应的动作。
示范时可以站在孩子们面前,做出一系列与歌词内容相符合的动作,例如:上树头、跳舞等。
步骤三:孩子们模仿当示范完成后,引导孩子们跟随我们的动作,并同时唱出歌词。
可以通过重复多次,让孩子们逐渐熟悉和掌握动作与歌词的配合。
步骤四:小结在完成教学之后,可以进行小结和复习。
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回顾整个歌曲和动作的内容,加深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4. 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教学时要保证孩子们的安全,避免他们因为过于激动而摔倒或撞到其他物体。
•可以选择合适的音乐伴奏,在引导孩子们唱歌时进行播放,增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孩子们互动,积极鼓励他们参与,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和成就感。
•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节奏,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参与学习。
5. 结论通过本文的教学实录,您可以了解到如何进行《小猴子下山》这首歌曲的教学。
希望这些教学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帮助您顺利进行儿童歌曲教学,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和成长。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一一、激趣入课。
1、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齐读课题:(1)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2)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3)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注意:每个小朋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6、归纳问题并简单板书。
(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二、看图练说。
1、单幅图观察。
我会看,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A、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还到过哪里?)B、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C、我会说:看图说词比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仔细观察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漂亮的词儿来?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你又看出了些什么?(比比谁最聪明。
)(1)小猴子开始很高兴的样子,最后垂头丧气的。
(2)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后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阅读课文。
这么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么写的呢?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读自然段,评选段落朗读擂主。
3、阅读第一自然段:(1)问一问: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师都提了哪些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2)议一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3)读一读:又大又多、非常、掰、扛——板书(4)演一演:表演读。
(重点:动作夸张——掰、扛)(5)总结四步读书法。
4、阅读第二自然段:(1)谁来做小老师,学着老师问一问?(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又会怎么想?会怎么说?(3)哪个朗读大王可以为大家读一读?(4)小演员上台演一演。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 听懂、会说、会读课文《小猴子下山》。
2. 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故事内容,并增强记忆力。
3. 用简单语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 学生理解课文,表达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 如何利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理解课文故事情节。
2. 如何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发音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大家谈论一些他们喜欢的动物,例如之前住在家里的宠物,或是自己在动物园或其他地方看到的动物。
2. 导入新课:将图片或实物等放到黑板上或展示屏上,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为小猴子下山。
3. 呈现课文:让学生认真听课文《小猴子下山》,并跟读课文。
4. 故事复述: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让学生逐个描绘出途中所见所闻,如小猴子爬山、翻山、走路等。
5. 口头训练:教师用简单的话语引导学生口头训练,如句型:“小猴子在熟睡后,乘上爸爸的背下山了” “小猴子爬山的时候,手脚又麻又疼,但是不肯放弃,坚持往前走”。
6. 语言学习: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一起学习语文,如学习一些简单的字词和词组,让学生熟记字词和了解词组和句子构成的基本知识。
7. 语音纠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语音纠正,如学生容易口吃,口齿不清等情况,让学生真正掌握语音表达能力。
8. 阅读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语感的构成,增强阅读能力。
9. 课堂表演: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语音表达能力,教师安排课堂表演环节,让学生模拟课文故事场景。
【教学总结】通过上述学习过程,学生们对课文《小猴子下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准确地表达故事情节和细节。
教师要在学生学习中更加注重语音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和阅读能力。
同时,课堂表演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更多地运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4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4篇《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通过详细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稳固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减法的意义,稳固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教学预备:每人一套数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花果山风景美丽,这里的小猴也特殊好客呢。
今日它们想摘一些鲜美的桃子与小朋友们共享。
想知道今日发生的故事?生:想。
多媒体示主题图:师:请同学们根据挨次(指教导子图),认真观看画面,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停 2 分钟,教师引导性的指着主题图。
一天,有几只小猴子看到山下的树上有许多美味的大桃子,于是,就派了一个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给大家吃。
小猴子高快乐兴的下了山,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摘了好多桃子。
但小猴子想:好不简单下来一次,要出去玩玩才好。
于是,小猴子连续往山下走,不一会儿,来到了河边,小猴子一眼就看到了两只小青蛙在那里唱歌,这时候顽皮的小猴就跑过去,要吓吓它们,结果小青蛙被小猴吓得扑通、扑通跳下水。
这下,小猴没的玩了,就想回家了,他回头一看“咦!我的桃子哪去了?”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像小猴那样光临玩忘了桃子就不对了。
师:谁来讲?(指一名学生讲故事)师:故事讲的真悦耳!认真观看,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引导先看图 1、 2 ,再看图 3、 4 )生:树上有 9 个桃子,摘走 4 个,岩石上原有 7 只猴子,下来了一只去摘桃子。
(加法也行)岸上有 2 只青蛙,被小猴吓得全跳到了水里。
花上原有 8 只蝴蝶,飞走了 5 只。
篮子里原有 4 个桃子,掉到水里 4 只。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观看的真认真。
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树上还剩只桃子?(板书、重点讲)岩石上还剩几只小猴?花上还剩几只蝴蝶?(板书)岸上还剩几只青蛙?(板书)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二、学习新课1、解决“树上还有几只桃子?”师:同学们很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3 个。
《小猴子下山》教案六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六篇《小猴子下山》教案篇1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
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1、学习第一自然段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
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
学习向导: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4、填空练习。
(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
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13、小猴子下山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小猴子下山》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教学流程五篇范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教学流程五篇范文第一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18.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教学流程《小猴子下山》精彩课堂片段师:同学们,请看,(出示猴子图片)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生:猴子,小猴子。
师: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生:猴子捞月。
生:狐狸和猴子。
……师: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题。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请打开课本第94页,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出示生字)你能读准确吗?指名读,齐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生交流。
师:请大家再次读读课文,看看小猴子下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排一排吗?找学生排列。
师: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生齐说。
师: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读读的1自然段。
生读第1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师: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生: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师;他高兴吗?它怎么做的?生:小猴子心里很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师: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
(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小猴子又看见了什么?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生: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师: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桃树下,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师:说得不错,谁再来说说?指名说。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子+ 生:这是一只做事不专心的小猴子。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小猴子为什么最后一无所获。
2、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道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做《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大家猜猜看,小猴子下山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二)初读课文1、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轻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词。
(四)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师:小猴子下山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师:“又大又多”这个词说明了玉米怎么样?(4)学生回答:玉米很大,数量很多。
(5)指导朗读,读出玉米的大和多。
2、学习第二自然段(1)师:小猴子看到这么多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么做的?(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师:“掰”和“扛”这两个动作说明了什么?(4)学生回答:小猴子很有力气,很开心地掰玉米。
(5)指导朗读,读出小猴子的高兴。
3、学习第三自然段(1)师: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师:“又大又红”这个词说明了桃子怎么样?(4)学生回答:桃子很大,颜色很红,非常诱人。
(5)师:小猴子看到桃子后,是怎么做的?(6)学生回答: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7)指导朗读,读出桃子的诱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小猴子捧着桃子往前走,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师:“又大又圆”这个词说明了西瓜怎么样?(4)学生回答:西瓜很大,形状很圆。
(5)师:小猴子看到西瓜后,是怎么做的?(6)学生回答:小猴子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7)指导朗读,读出西瓜的大与圆。
5、学习第五自然段(1)师: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又看到了什么?(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小猴子下山》教案3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3篇《小猴子下山》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教学重点: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
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6、理解动词的特点: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
《小猴子下山》的教学实录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 来动去,同学们认真地看着画片、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如今请 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如今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黑板的板书如下: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观察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奇妙组合:横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相互商量,气氛比较强烈。) 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
师:谁先回答?
析,对于关心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微小区分,小学生不易把握。
(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1页共5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 心里特别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做《小猴子下山》。
在开始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见过小猴子吗?生:见过!师:那小猴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呀?生 1:小猴子很调皮!生 2:小猴子很机灵!生 3:小猴子很可爱!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关于小猴子的故事,看看这只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先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读完了吗?那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卡片)这个字念什么?生:“猴”。
师:很好,那这个呢?生:“掰”。
师:真棒!那“掰”是什么意思呀?生:用手把东西分开。
师:对啦,真聪明!那我们再来看这个词“扛着”。
谁能来做一个扛着的动作?(一位学生上台做动作)师:做得很形象!那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些生字词。
(学生齐读生字词)三、精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那现在我们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看看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
生:小猴子下山去了玉米地、桃树林、西瓜地。
师:说得很对!那小猴子在玉米地看到了什么?生:小猴子看到了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师:那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生: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做出掰玉米和扛玉米的动作)小猴子的动作多有趣呀!那接下来小猴子又到了桃树林,看到了什么?生:小猴子看到了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
师:那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生: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师:哎呀,小猴子把玉米扔了,去摘桃子。
那到了西瓜地呢?生:小猴子看到了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
师:那这次小猴子?生:小猴子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师:(皱起眉头)小猴子怎么总是扔东西呀?那最后小猴子又遇到了什么?生:小猴子看到了一只小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师:结果呢?生: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惋惜地)唉,小猴子最后什么也没得到,真可惜!那同学们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会空手回家呢?生 1:因为小猴子太贪心了,看到好的就想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导读:《小猴子下山》实录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
(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
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
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
(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
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
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
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
黑板的板书如下: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
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
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
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
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
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
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
次飞跃。
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
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
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
让学生读。
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
“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学生不易掌握。
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
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
学生议论。
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
同学们争着填词。
)
(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
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
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