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讲义习提纲
马原要点提纲3
马原要点提纲3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社会的本质社会运动规律社会发展动力历史创造主体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社会形态的质变和量变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技革命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社会历史与人的活动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历史的创造者和决定力量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逻辑结构一、逻辑结构学生复习练习册 34 二、复习提要二、复习提要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⑴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此关系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⑵唯心史观只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因而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
⑶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唯物史观以前,唯心史观占据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打破了唯心史观的一统天下;唯物史观更为深刻地考察了人们活动的动机,正确地指出一切社会现象都根源于人们的物质生活,认为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 10社会历史首先是一部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史。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⑴社会存在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社会存在的核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⑵社会意识是人类精神生活诸要素的总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核心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反映经济基础的观念上层建筑,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本质内容。
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同步、不平衡,社会意识各形式相互影响并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大学考试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批判继承了哪些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P8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文明大道发展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各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4-19(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共5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共5则)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ν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ν广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们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比如列宁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各国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创新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其他的理解角度:ν(1)创造者、继承者:马克思、恩格斯,其他马克思主义者ν(2)阶级属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ν(3)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发展的规律ν(4)内容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3)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们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2.规律的本质?答;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2)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3)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4)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马原复习提纲(详细)
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课本思考题第2题)P14答: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
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
3.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表现在:1.坚持唯物辩证法。
2.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各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5-19答: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务极大丰富。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P29-30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务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于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31-34(书本思考题第1题)答:世界是物质的。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提纲(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2)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社会根源: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思想根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
5、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毕生两个伟大科学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7、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原复习提纲
马原复习总结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P2)2.哲学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再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P29)3.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4.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8.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实践的物质活动9.什么是规律?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0.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11.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的特征?12.为什么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时间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3.矛盾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4.矛盾的精髓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15.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认识方法1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网教:马原复习提纲(2022年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一)导论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6、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7、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
8、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9、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二)物质与意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能被认识的。
4、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5、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9、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复习提纲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要实 现每个人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必须解 决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认识论的主要 区别是什么? 2、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第一的 和基本的观点”? 3、怎样理解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比第 一次飞跃意义更重大? 4、结合实际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 定性。 5、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之间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
(四)辨析题
辨析题类似简答题,不同的是多 一个判断,更难。
1、原理辨析:
2、应用辨析
如:辩证法对现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 时,包含对它的否定理解。 答:正确.因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对立 的统一,都包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两 个方面。在对现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 时,包含对它的否定理解,反映了事物的 本来面目.
1、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本质与共 产主义特征的关系? 2、怎样理解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 必然? 3、结合实际谈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的重要意义。
如何解马克思主义原理题
考题一般分五大类:一是单项选择 题;二是多项选择题;三是简答题,四 是辨析题;五是分析、论述 题。
(一)单项选择题
第五部分,为实现每个人自由而 全面的发展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是:物 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 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主义是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 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向每个人自由全面发 展的过渡阶段,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 的原因何在? 3.怎样理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 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4.如何把握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 特征?
马原复习提纲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直接理论来源及代表人物。
答:1、马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2、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李嘉图。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圣西门,李昂二、什么是物质、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答: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应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管的。
2、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可以反作用与物质。
三、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 1、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矛盾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3、矛盾的同一性:含义有三点:第一,矛盾同一性就是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第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属性和趋势,。
二者关系:。
它们相互连结,不可分割。
同时,矛盾统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发展;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四、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P2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与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科学。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2.P14题)性的统一。
(课本思考题第2科学性不意味着价值中立与没有立场,革命性也并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与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互相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这种统一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基础,理论品质与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各3.P15-19标题及其基本内容)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立论基础。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与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理论基础——?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社会理想——?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章..z.....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1. P29-30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马原复习提纲
何以见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必须首先要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的特定需要服务的,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的改变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与对象接触,才能是对象的各种现象反应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感觉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论认识;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倚靠或通过实践来解决。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4、实践是检验真是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答: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确反应,它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
所以,检验真理不能在纯意识的范围内进行。
唯心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内容,认为真理可以在春议事范围内进行,这是错误的,旧唯物主义又看不到真理的主观形式,看不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把客观事物本身当作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是错误的;要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只能是一个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2、实践是主观见之与客观的物质活动,他就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有能动性,即主观性,实践有客观性,所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意识,是纯粹动物式的意识,经过漫长的生产和交往的发展,伴随着恼、体劳动的分工,产生了人类最初形式的思想家,、僧侣。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或有了发展。
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对其有相对独立性,即他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
马原复习提纲
绪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⑤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⑥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⑦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纲领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或者说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5、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8、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合理内核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标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2)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1)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中经亚当·斯密的发展,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3)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5、马克思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6、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体现(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认识世界;力求全面的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的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重要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含义(1)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或宇宙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2)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原复习提纲
马原复习题纲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发展阶段答:(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发展阶段:4、物质的含义:物质是在绝对空间中占有体积,具有质量、能量和信息,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物质既不能被创生,又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5、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6、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与唯心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先验论与反映论的对立7、实践的含义、三要素、三种基本形式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三要素: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实践的手段(工具等)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9、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8、发展的本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各自地位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实质和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实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实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及其过程(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认识的辩证运动,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马原复习提纲归纳(初级版)
①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③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1)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④物质: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三.物质的根本属性(基本存在方式)是运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四.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马克思哲学认为)。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五.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⑥.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贯穿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方程的中心线索,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的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矛盾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