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明清小说重点总结

古代文学史明清小说重点总结

古代文学史明清小说重点总结一、填空题和名词解释1.徐渭: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别署天池生、田水月等。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徐渭有杂剧《四声猿》,即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剧组成的合集,被誉为“明曲之第一”。

四剧之中,尤以《狂鼓史》成就最高。

2.吕天成的代表作:作传奇《烟鬟阁十二种》,杂剧八种,今存杂剧《齐东绝倒》一种,他的戏曲理论著作《曲品》,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戏曲批评专著,他确立了吕天成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3.王骥德的代表作:杂剧《男王后》,他的《曲律》四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南北曲的论著。

4.明代三大传奇:A、嘉靖、隆庆年间,先后产生了著名的“三大传奇”。

B、三大传奇分别是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阙名的《鸣凤记》5.吴江派:明代年后期,在沈璟的周围形成一个重要的戏剧流派,即吴江派。

主要作家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袁于令、沈自晋等。

沈璟,吴江派的领袖人。

他的戏剧理论主张:一是剧本创作必须在音乐上“协律”,即所谓“合律依腔”;二是强调语言必须本色。

这两点也是吴江派共同的理论主张。

沈璟的理论和吴江派诸作家的实践,对于扭转明初骈俪派形成的脱离舞台实际、崇尚案头剧的不良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沈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不工”,也要“协律”。

他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原本意在反对明初的骈俪颓风,但由于他把“本色”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采用“俗言俚语”、“摹勒家常语”,也产生了弊病。

戏剧作品:沈璟——前期《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后期《侠记》、《桃符记》、《坠钗记》、《博笑记》顾大典——《青衫记》卜世臣——《冬青记》袁于令——《西楼记》、《金锁记》、《鹔鸘裘》、《长生乐》(合称《剑啸阁传奇》)沈自晋——《一种情》、《望湖亭》、《翠屏山》6.临川四梦:浪漫主义剧作“临川四梦”通过神游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的惯用手法。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明清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明清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明代部分1、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2、“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罗贯中)、《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

3、《三国演义》虚与实的结合:“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4、《水浒传》从文字的详略、描写的细密来分,有繁本和简本。

繁本有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三种;简本有103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4回本等;简本中也有120回本和不分卷本。

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水浒志传评林》。

《水浒传》是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

5、“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均为吴人。

6、茶陵派代表:李东阳。

7、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8、【9、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10、唐宋派代表: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11、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之文,将上述唐宋古文名家标榜为效法的“正统”。

12、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徐渭《四声猿》——《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

13、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

14、四大声腔:昆山、弋阳、海盐、余姚。

15、梁辰鱼《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16、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17、《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

戏曲风格悲喜交融。

18、《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19、]20、《西游记》的来源:玄奘口述,门徒辨机辑录《大唐西域记》。

21、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22、凌濛初“两拍”: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23、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填空1.刘基的《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2.徐渭杂剧的代表作是《四声猿》,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短剧组成,被人称为“明曲之第一”。

3.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

4.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5.梁辰鱼的《浣纱记》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6.《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其作者是“兰陵笑笑生”。

7.“三言”:冯梦龙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

8.二拍”:凌濛初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9.《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10.在文学理论中,李贽提出著名的“童心说”。

11.冯梦龙编辑了两部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

12.吴伟业,代表作《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借历史人物故事,抒发历史盛衰之感,寄寓身世之悲。

13.吴伟业的“梅村体”叙事诗代表作《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14.两大传奇:康熙朝诞生《长生殿》和《桃花扇》。

15.查慎行受学于黄宗羲,诗歌学苏陆,尤致力苏轼,得宋人之长,是浙派承前启后的大家。

16.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清忠谱》。

吴伟业、尤侗等以戏曲来抒写心意。

李渔是我国第一个喜剧创作专家,剧作十种,总题为《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代表作。

17.李渔的戏剧理论集中在《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

18.李玉的戏曲创作:“以曲为史”的历史剧为《清忠谱》、《千钟戮》。

“一人永占”为《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中国古代文学(四)明清重点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四)明清重点知识整理

臨川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以汤显祖为代表,因汤显祖是人而得名。

汤显祖著有《玉茗堂四梦》,重视抒写作家的真情实感,因而该派又称「玉茗堂派」或「言情派」。

该派别重要成员有王思任、茅元仪、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人。

在戏曲理论和创作上派和吴江派互相对立。

派反对格律至上,重容,重视情感,重视文采,特别强调「情」的作用,提倡语言的「自然」。

该派的创作成就以汤显祖为最高。

吳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人璟。

向来认为属于此派的曲家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梦龙等。

璟戏剧理论的主要容是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他编纂《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厘定曲谱、规定句法,注明字句的音韵平仄,给曲家指出规.璟的理论和吴江派诸作家的实践,对于扭转明初骈俪派形成的脱离舞台实际、崇尚案头剧的不良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割裂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容的血肉联系,也有不可避免的片面性。

擬話本:拟话本是明代短篇小说主要形式。

话本是一种民间艺术,明代文人对话本编辑加工,进而模仿话本写作,出现了主要供案头阅读模拟的话本,常称为拟话本。

三言二拍:台閣體: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因其代表人物士奇、溥、荣均为台阁重臣,故名之。

其创作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公里。

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間(1488-1521的文學流派。

成員包括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王廷相、徐楨卿,以夢陽、何景明為代表。

名稱首見於《明史。

夢陽傳》。

為和嘉靖隆慶年間出現的攀龍、王世貞相區別故稱“前七子”、七子皆為進士,多負氣節,對腐敗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氣不滿,強烈反對當時流行的臺閣體詩文和“啴緩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習氣。

其文學主張被後人概括為大力提倡“文必漢,詩必盛唐”,旨在為詩文創作指明一條新路子,以挽救萎靡不振的詩風。

古代文学明清时期知识点

古代文学明清时期知识点

㈠明代文学分期: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后两期:明前期: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水浒》问世。

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徐渭《四声猿》、汤显祖《XX四梦》、吴承恩《西游记》、XX笑笑生《金瓶梅》、冯梦龙《三言》、凌濛初“二拍”等皆为大家大作。

诗文最突出的是“公安派”。

㈡明代俗文学的繁荣:首先是小说勃兴:长篇章回体小说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

短篇以“三言”“二拍”为代表。

其次是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问世;“四大声腔”的XX、弋阳腔火爆。

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汤显祖《牡丹亭》、徐渭《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

1、明初诗歌的代表人物。

易代之际的诗文(了解下人物就行)p2361)宋濂:《宋学士文集》2)X基:《诚意伯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3)高启:《高青丘集》“才气豪健而不剑拔弩X,辞句秀逸而不字雕句绘”4)方孝孺:《逊志斋集》2、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明前期上层官僚形成的一种文风,主要是粉饰太平之作)P238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作品特征:内容贫乏,多应制之作,题材多为“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3、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

李东阳(试图以雄浑之体改变萎弱诗风)主X:诗学汉唐p2384、“前七子”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前后七子(名词解释)。

代表人物:李梦阳、何景明、诗歌理论:主X:“真诗乃在民间”,主情;“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模拟以形式为主。

5、“吴中四才子”是指谁。

p240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

是指明代时生活在XXXX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

6、“后七子”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李攀龙、王世贞主X: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

7、李贽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什么。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一、明清古代文学的时期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文学成就较高。

清朝时期(1644年-1912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文学呈现出一种复古的特点。

二、明清古代文学的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体现了时代特点和人物命运。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2.崇尚礼教:明清时期社会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文学作品中崇尚礼教的思想非常明显。

作者常常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道德伦理的关注和思考。

3.反抗封建道德:在崇尚礼教的同时,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包含了对封建道德的反抗。

一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4.修辞手法丰富: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明清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红楼梦》:这是一部明清时期的经典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描绘了官僚贵族家庭的兴衰历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悲剧。

2.《西游记》:这是一部以佛教传说为题材的神魔小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通过孙悟空等主要角色的奇遇和历险,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对正义的追求。

3.《水浒传》:这是一部以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故事为主线的小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通过对宋江等人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平民英雄的不屈精神。

4.《聊斋志异》:这是一部明清时期的短篇小说集,以幽默、奇幻、鬼怪等元素为特色。

它通过对民间传说故事的改编,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迷信和人性的丑恶。

四、明清古代文学的影响与意义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发展经历了诸多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之一,包括了明代(1368年-1644年)和清代(1644年-1912年)。

以下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复习资料:1. 明代文学特点:明代文学继承了元代文学的传统,注重以文言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明代古文运动中出现了“白话文运动”,将古文体转变为白话体,使得文学更加通俗易懂。

明代文学注重现实题材创作,强调表达思想和批判社会现实。

2. 明代四大家:明代文学有四大家,分别是文学家杨慎、李时中、冯梦龙和杨宪益。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明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比如杨慎的《世说新语》、李时中的戏曲《汉宫秋》、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和杨宪益的小说《水浒传》。

3. 明代戏曲: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的戏曲剧种有京剧、湖州昆剧、评剧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剧,其源于明代的汉剧、元曲和杂剧,结合了元曲的旋律和唱腔,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

4. 清代文学特点:清代文学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道德、纪律和秩序。

清代文学作品多以古文形式出现,注重文风的优雅和辞章的精练。

清代文学注重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清代文学风格。

5. 清代四大家:清代文学有四大家,包括纪晓岚、吴敬懿、曹雪芹和翁同龢。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清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比如纪晓岚的散文《庐山谣》、吴敬懿的小说《雍正传》、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和翁同龢的戏曲《破幽梦》。

6. 清代小说:清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小说作品,如《红楼梦》、《岳阳楼记》、《聊斋志异》等。

清代小说作品多描写了社会生活、家庭关系和人性的复杂性,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以上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另外,你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是古代文学的辉煌时期。

在这个时期,不仅有许多文学作品出现,而且也有许多文学理论的产
生和发展。

以下是对明清部分古代文学的知识点的总结。

1.文学理论: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理论家,如杨时、杨慎、詹春、归有光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观点,对后
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诗歌:明清时期的诗歌表现出了既有唐宋诗的传统,又有自己的特色。

明代诗歌偏重于表现主观感情和社会现实,强调语言的流畅和音韵的
和谐。

清代诗歌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心灵的抒发,注重形式上的规范和
细腻。

3.戏曲:明清时期的戏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曲艺。

曲艺是一种歌舞表演形式,有昆曲、京剧、评弹等多种类型。

曲艺在明清
时期成为大众娱乐方式的代表,对后来的戏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数量繁多,品种齐全,包括传统的志怪小说、史书小说、神魔小说等。

明代的长篇小说有《西游记》、《水浒传》等,
清代的长篇小说有《红楼梦》、《金瓶梅》等。

这些作品在叙事艺术、人
物塑造和社会思潮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

清代中期诗:一、创作概况:1、理论探索不断,若干流派形成,进入多元发展的局面。

2、具体:(1)宗唐派:沈德潜——格调说(2)宗宋派:厉鹗——浙派的盟主;翁方纲——肌理说(3)袁枚——性灵说“乾隆三大家”的赵翼、蒋士铨——持论和袁氏相近,但创作风格却各自成家(4)自成一格的郑燮、黄景仁二、中期宗唐诗人:沈德潜与格调说1、沈德潜——继王士禛之后主盟诗坛的大家2、“格调”说:(1)主张恢复儒家“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的诗教传统,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

(2)本于明代七子,推崇前后七子而排斥公安、竟陵,论诗歌体格则推崇汉魏、盛唐而排斥宋调。

3、创作:(1)早年——反映民生疾苦的好诗,但大量的诗作则是平庸无奇(2)做官后——歌功颂德,艺术不脱模拟,典型的台阁体。

著有《沈归愚集》《春草》:轻烟满地送征骖,一色茸茸然蔚蓝。

不是柳条萦别恨,以牵魂梦到江南。

写春草轻柔成片、浓密碧绿。

不同柳条之离别,给人希望而一路铺去直到故乡。

咏太平之景,道思故乡之情。

《春草》:轻烟满地送征骖,一色茸茸然蔚蓝。

不是柳条萦别恨,以牵魂梦到江南。

写春草轻柔成片、浓密碧绿。

不同柳条之离别,给人希望而一路铺去直到故乡。

咏太平之景,道思故乡之情。

三、中期宗宋诗人:1、厉鹗:(1692-1752)(1)等查慎行以后倡导宋诗的大家,也是“浙派”诗中坚。

(2)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诗歌大多自然优美。

2、翁方纲:(1733-1818)(1)人物: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

《四库全书》纂修官,编修。

(2)肌理说:清代中叶宗法宋诗的诗歌流派,创始者翁方纲。

所谓“肌理”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是一种以学术代替文学的诗歌歧路,它引导诗人脱离现实,从故纸堆中寻找诗材,反映了乾嘉考据之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四、袁枚与性灵说(一)生平:(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古代文学明清两代期末复习要点

古代文学明清两代期末复习要点

古代文学1、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2、台阁体:台阁体主要流行于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体。

台阁主要是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作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3、茶陵派:成化、弘治年间,台阁体创作逐渐趋向衰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

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主,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鲁铎、石珤等人。

4、前七子:前七子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群体,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主要活动时间在弘治、正德年间。

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发轫于前七子的文学活动。

李梦阳等前七子,以复古自命,所谓“反古俗而变流靡”,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5、后七子: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重新在文坛举起了复古的大旗,声势赫然,为众人所瞩目。

其成员除李、王外,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后七子中以王世贞声望最显,影响最大。

6、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又有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另一文学复古流派——唐宋派。

该文学流派别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在当时有着一定的影响。

唐宋派在总体上主要推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但个人的趣味则有所不同。

在创作主张上,唐宋派强调以文明道。

7、吴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

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沈璟。

向来认为属于此派的曲家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沈自晋、袁于令、范文若、汪廷讷、史盘等。

明代戏曲文学流派,沈璟戏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复习重点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水浒传》
• 1、结合宋江形象,认识忠义思想。 • • • • • 第三章 明代诗文 1、台阁体 2、前、后七子 3、唐宋派 4、 茅坤曾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
• 5、公安派
• 6、李贽“童心说” • 7、竟陵派 • 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 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故被称为 竟陵派,竟陵派主张性灵说,是明末 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 • 7、晚明小品文
• •
• • • •

第七章 明代戏曲 1、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核心人物是皇子朱权 和皇孙朱有燉。 1、徐渭《四声猿》 2、明中叶“三大传奇”:作者、主要内容 3、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 4、明代有代表性的讽刺杂剧有徐复祚的《一 文钱》和王衡的《郁轮袍》 5、《娇红记》的作者是孟称舜
• 第八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 1、 “临川四梦” • 2、汤显祖的“至情论” • 3、结合时代及作品谈谈《牡丹亭》的文化意 义。 • 一以情反理; • 二崇尚个性解放; • 三商业经济日益增长
近代文学
• 1、近代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 而早已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获得创作成功,成 为“诗界革命”旗帜的则是黄遵宪 • 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 3、《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是侠义公案类小 说的代表。
• 明代文学 • 绪论
• 1、明代中期以后小说创作繁荣的原因。 • ①、统治者对小说的控制程度,由明初的高压禁令到中 叶以后的名存实亡,在客观上刺激了小说的兴盛发达。 • ②、社会对商品经济的看法,由明初的受歧视受抑制, 到中叶以后的受肯定受重视,使作为商品品种之一的小 说也随心所欲地得到兴盛和发展。 • ③、明代中期以后,小说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人们对 它的需求的增大、小说创作理论批评的发展、印刷工业 的迅速发展等因素,都使小说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并 得以广泛流传。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一、明清古代文学概述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发展较为丰富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由中古向近代转变的重要阶段。

明清文学广泛吸收了唐代以来的文学成就,融合了各种文学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体系。

这一时期的文学兴盛不仅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传统文学形式的发展,还有大量盛行于民间的曲艺文学和方言文学的繁荣。

二、明清文学的主要特点1. 文学思想开放明清文学思想开放,吸收了儒、道、佛等传统思想,并同时传入了西方启蒙思想,接收了东西方文学的精华。

作家关注社会现实,作品有很强的写实性,对人性、生活状态、社会问题有深刻的剖析和揭示。

2. 文学形式多样明清文学形式丰富多样。

既有古典文学传统如诗歌、散文等,又有盛行于民间的曲艺文学、方言文学等。

戏曲、小说等新兴文学形式也在此时期得到了发展和繁荣。

3. 文学内容实用化明清文学内容更注重实用性,反对空洞的文虚。

作家们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文学作品更具有可读性和社会性。

4. 文学流派繁多明清文学流派繁多,代表人物众多。

有唐宋八大家的继承者,如文学家吴敬梓、张岱、戏曲家汤显祖、李渔、小说家曹雪芹等。

还有一些新兴的文学流派,如长篇小说的新派代表作家陆机著作的《聊斋志异》。

同时,曲艺、方言文学等民间文学也在此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三、明清文学的代表作品1. 明代文学代表作品(1)《金瓶梅》《金瓶梅》是明代文学家兰陵笑笑生创作的经典长篇小说,曾被誉为“中国第一部色情小说”,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颇负争议、影响甚广的作品。

(2)《牡丹亭》《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戏曲鼻祖”,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该剧以幽怨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融合了儒家思想和道家玄学,结构严谨、情节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嘉靖西厢记》《嘉靖西厢记》是明代文学家王实甫的代表作,是一部风靡一时的传奇小说,以昆曲为基础,结构性强,情节曲折,语言质朴,主题浪漫,被誉为“古代言情小说的典范”。

明清古代_文学笔记

明清古代_文学笔记

明代文学绪论一、明前后文学发展特点:明初繁荣、中期低谷、后期变革复苏、跃动(1明前期文学①明初文学繁荣:由于元末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激化,出现了宋濂、高启、刘基等文人,《水浒传》《三国演义》出现;②明初到明中期从繁荣—低谷。

原因:(A治专制:废除宰相、大兴党狱、特务统治、削藩等;B文化专制:提倡程朱理学;C思想高压:治本于心,其用无穷,实行“八股取士”,大型文字狱,笼络文人)还有文人自身的原因,精神匮乏。

(2明代后期:文学的复苏、变革、跃进期。

首先表现在小说领域,其次为戏曲、诗文原因:1、商业经济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形成了市民化的读者群。

带来了文人士子世俗化。

导致文学作品商品化;市民的情趣、生活、审美、形象进入到文学作品中。

2、进步的社会思潮的推动。

王阳明《心学》;出现了泰山学派(李贽等人),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张人人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3、文学自身的原因。

小说戏剧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走向成熟的实机已到;小说戏剧能更广阔、更灵活的反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小说戏剧更有形象的具体性和感人性特点。

二、发展的:小说——戏曲——诗文第二章《三国演义》一、《三国演义》的两个依据:陈寿的《三国志》、裴松志的《三国志著》二、七实三虚:清代的章学诚认为《三》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来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

《三国》以虚运实,表达出政治伦理思想、人民对明君仁政的渴望心理和作者的审美理想。

三、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1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

刘备”仁德爱民”是汉之苗裔。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汉贼”。

名为汉相、实为汉贼2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广大民众渴慕明君的表现。

曹操:宁使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

古代文学知识点元明清)

古代文学知识点元明清)

名词解释元代1.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其他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善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它脱离了戏曲的雏形阶段,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元代的戏剧舞台上。

从元杂剧的直接源头来说,则主要有两条:一是从宋到金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宋杂剧、金院本,一是从宋到金的说唱艺术——诸宫调。

2.代言体:“代言体”的叙事方式(第一人称),即由故事中人自说自话,自叙其事,声口毕肖,活灵活现,并且让剧中人在具体的情景中互动或发生戏剧冲突。

“代言体”的出现标志着杂剧体式的正式形成。

这是杂剧超越了诸宫调等艺术形式的最明显之处。

3.元曲:是一个既包括诗歌类的散曲也包括元杂剧在内的综合概念由于杂剧是用散曲中的套数来演唱的,所以元曲既可用作二者的统谓或总称,也可以分别特指其中的一种。

4.南戏:南戏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又称戏文南词,是宋元时用南方歌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盛行于南宋,元统一后衰落,元后期中兴。

5.四大南戏:南戏创作史上负有盛名的四部作品,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简称为“荆刘拜杀”。

因南戏当时有“传奇”之名,故后来也有“四大传奇”之称。

“四大南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戏的创作水平。

6.散曲:是在元代出现的新诗体,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因多用北方歌曲演唱,也叫北曲。

散曲主要包括小令和套数。

小令与词有同源关系,体式上都是长短句,只有一段。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子组成。

明代1.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的。

“讲史”讲述的是历代兴亡和战争之事,由于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因此,每讲一次,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

每次讲说前,艺人们都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小说回目的来源。

古代文学史考点归纳 元明清部分

古代文学史考点归纳 元明清部分

②在人物塑造上,表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定程度的结合,或者说传奇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英雄性、生活化,真实可信背景的真实(市井社会、市井街头)心理的真实(合乎人之常情)如:拳打镇关西武松“景阳冈打虎”上山之前“喝酒”壮胆添力、“英雄本色”上山之中胆大与胆怯“方知真有虎时”侥幸心理③善于处理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做到同而不同处有辩叶昼:“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众人,都是急性的,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金圣叹:“鲁达粗鲁时性急,史进性急是少年任性,李逵粗鲁时蛮,武松粗鲁时豪杰不受拘勒”2.纯粹的白话艺术第十章,天生我才必有用,成仙成佛路悠悠《西游记》和“唐僧取经”群众创作与文人创造相结合①唐宋时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②元代时期,《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平话》③明代时期,《西游记》西游记的主要观点①幻中有理儒释道谢肇喇:求放心说,西游记曼衔虚池,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口之神,以猪为意②幻中有趣③幻中有实钟婴:“毕生为众生的事业奋斗,完成这样的事业,个人也就到了至善的精神境界,”杨义::“西行取经的艰难历程,当做是对人的信仰,意志和心境的挑战以及应战的升华来解读”西游记的思想内容:①对《西游记》的基本构架和整体结构来看,作品无疑宣扬了儒佛道相溶的新学,蕴含修心特性,以心说法的寓意。

②从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内涵来看,作品又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对自我价值的强烈肯定,显示出明代中叶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③《西游记》就是一部诙谐幽默的“游戏之作”,又与现实人生息息相关,讽刺当时的世态,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孙悟空“大闹天宫”:对天地权威的蔑视,对自由生活的强烈追求。

孙悟空无所畏惧,敢于冲破一切的战斗精神。

包括两个方面:①名族文化的历史积淀,不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追求自由、爱挣脱一切个性的束缚,以及意气风发的气概和对等级制度的不满和反抗。

②又是明中叶以来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的折射,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在孙悟空身上体现出来的勇敢机智、积极乐观、爱憎分明、见义勇为、诙谐幽默等品格,无疑反映出我们名族性格中的精神,孙悟空的形象是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披着神话外衣的市井英雄形象,反映抨击社会现实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明清小说基本知识:1. 三国7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2.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3. “历史演义小说” :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 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4. “演义”:“据史实,演大义” ,在叙述中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并对历史人物作出 政治和道德的评价。

(纪实 +艺术的创造)5. “章回体”: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其特点是设回目等。

最早的回目、目录是单句,后向双句发展。

6. “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 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7 .“拟话本”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

鲁 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 认为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它 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

但与话本又有所不 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 ”,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 ”。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 :1. “剪灯三话” :瞿佑《剪灯新话》 李昌褀《剪灯馀话》 邵景詹《觅灯因话》2. “三言二拍” :冯梦龙《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以沈璟为代表。

思想倾向保守,主张曲文通俗,对昆曲音律十分看重。

以汤显祖为代表。

①主张写人的真实情感,反对道学气;②注重曲文的华美,4. “苏州派”: 花魁》和《清忠谱》 。

作品贴近社会世俗生活,关注政治时事,劝惩教化意识较重。

并结合 舞台实际,改变以曲词为核心,而把戏剧结构放到重要位置,曲词通俗,舞台效果好。

(魏良辅改良了昆山腔, 其弟子梁辰鱼的 《浣纱记》第一部用改良后昆山腔谱曲并演出。

)5. “昆山派”:以梁辰鱼为代表。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明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明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明清文学1、明清小说①.明代的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金瓶梅》的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②.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

作者曹雪芹,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清代小说家。

③.此外还有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孽海花》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明清诗文①.明代。

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

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②.清代。

顾炎武,著有《日知录》。

方苞,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

姚鼐,是桐城派大散文家。

著《惜抱轩诗文集》。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

(八).代近文学(1840-1918)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著有《饮冰室文集》王国维,近代学者,著有《人间词话》。

林觉民,字意洞,写有著名的《与妻书》。

(九).现代文学(1919-1949)1.现代小说鲁迅,原名周树人,,豫才.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彷徨》(内有《祝福》、《伤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编》)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其代表作《子夜》他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解放后写了剧本《龙须沟》、《茶馆》。

此外,还有叶圣陶的《倪焕之》钱钟书的《围城》沈从文的《边城》郁达夫的《沉沦》,都是名家名篇。

古代文学史_明清重点

古代文学史_明清重点

名词解析:1历史演义:用通俗的语言和章回体形式,将历史演变、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础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美学思想。

2 台阁体:台阁体是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形成的一个文学创作风格,代表作家是“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3、茶陵派:明初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诗歌流派,其论诗强调宗法汉唐,重视诗歌的声律、法度等艺术表现,对当时的文坛产生较多影响,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4、“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

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

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

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5、《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

《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

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6、临川四梦: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

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

“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上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7、明清传奇:“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填空1.刘基的《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2.徐渭杂剧的代表作是《四声猿》,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短剧组成,被人称为“明曲之第一”。

3.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

4.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5.梁辰鱼的《浣纱记》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6.《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其作者是“兰陵笑笑生”。

7.“三言”:冯梦龙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

8.二拍”:凌蒙初着“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9.《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10.在文学理论中,李贽提出着名的“童心说”。

11.冯梦龙编辑了两部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

12.吴伟业,代表作《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借历史人物故事,抒发历史盛衰之感,寄寓身世之悲。

13.吴伟业的“梅村体”叙事诗代表作《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14.两大传奇:康熙朝诞生《长生殿》和《桃花扇》。

15.查慎行受学于黄宗羲,诗歌学苏陆,尤致力苏轼,得宋人之长,是浙派承前启后的大家。

16.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清忠谱》。

吴伟业、尤侗等以戏曲来抒写心意。

李渔是我国第一个喜剧创作专家,剧作十种,总题为《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代表作。

17.李渔的戏剧理论集中在《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

18.李玉的戏曲创作:“以曲为史”的历史剧为《清忠谱》、《千钟戮》。

“一人永占”为《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19.南洪北孔: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

20.古文三大家:清前期文坛上,进行文学性散文创作的是侯方域、魏禧、汪琬,被称为清初“三大家”。

21.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22.京华三绝: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

23.玄奘归国后,奉诏口述所见所闻,由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24.“三灯丛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邵景彦《觅灯因话》。

25.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为《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并在剧中完整地展示了他的“至情”论。

26.“四大奇书”:《金瓶梅》、《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27.张岱的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与《琅嬛文集》。

28.陈子龙是复社与几社文人中的重要代表。

29.沈德潜倡导格调说,尊唐抑宋;翁方纲论诗倡肌理说,包括义理与文理;袁枚标举性灵说。

30.“乾隆三大家”又称“江右三大家”分别为袁枚、蒋士铨、赵翼。

31.桐城派奠基者方苞树起“义法”说的大旗,刘大櫆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实”扩大“言有物”的内容,姚鼐提倡“义理、考据、词章”合一。

32.姚门之后有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四大弟子”。

33.李兆洛与恽敬、张惠言合称“阳湖三家”。

34.常州词派张惠言开山,至周济发扬光大,蔚为宗派。

35.吴中四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36.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

37.《水浒传》的版本有两个系统,为简本和繁本。

38.王骥德的《曲律》是明代最重要的曲论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戏曲创作规律的比较系统的总结。

39.康熙诗坛上的南朱北王指的是朱彝尊和王士禛。

40.近代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41.吕天成的《曲品》是继《南词叙录》之后第二部着录和评论明代传奇的书。

42.清初小说续书的两种方法:仿造和假借。

43.徐渭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着。

44.《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二、名词解释1.台阁体:是明代初期以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的作家群及创作,这些作家多是太阁重臣,故称其诗为“台阁体”。

在创作上内容平乏,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但他们也表现出一个共同的倾向,即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形式,在风格上显得典雅华丽。

2.茶陵派:明初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诗歌流派,其论诗强调宗法汉唐,重视诗歌的声律、法度等艺术表现,对当时的文坛产生较多影响,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

3.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

从表现特点来说,八股文的一个重要体裁特征是它的对偶性,内容上要求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加上它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而出现,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4.前七子:主要活动于弘治和正德时期。

他们是: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他们以李梦阳为核心,他们以复古自命,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和八股文。

实际上是以复古为手段探索文学创作的新途径。

5.后七子:主要活动于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核心,他们是: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他们的文学观念与前七子差不多,主张复古,但他们的在学古的过程中更讲究诗文创作的法度和格调,提出要“以汉魏盛唐为第一要义”,即并不单纯地学盛唐和秦汉。

同时他们强调诗歌的情感因素,鼓吹真情。

6.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

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

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

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7.吴江派:明代后期,在沈璟的影响下,出现了大批用昆山腔创作传奇的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从而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因沈璟是吴江人,故后人称之为吴江派。

此派作家认为传奇创作要严守音律,强调曲辞必须本色,比较注重舞台演出实践,作品大多以伦理教化或惩劝风世为主旨。

主要作家有卜世臣、吕天成、王骥德、袁于令等,但他们的理论主张并不完全等同于沈璟,创作也取得一定成就。

8.临川派:明万历年间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因开创者汤显祖为临川人,故追随、效仿汤显祖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被称为临川派。

汤显祖论曲强调“曲意”,主张兼顾“意趣神色”,讲究文采,崇尚“丽词俊音”;要求格律服从内容、文辞,偏重于剧作的文学性,临川派作家大多继承了汤显祖的重才情、重文采、不受形式、格律束缚的特点,作品也大多叙写男女之情,但往往忽略了他重视立意、以情反理的倾向。

此派作家主要有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

9.明清传奇:“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10.三言二拍:明代中后期短篇小说,以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为代表。

“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为宋元明三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标志古代短篇白话小说整理与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它是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专集,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11.“童心说”:李贽对文学持有的与传统文学思想根本不同的一种见解。

李贽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处于通信焉者也。

”(《童心说》)所谓“童心”,就是真心,赤子之心,李贽解释为“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亦即人的自然性情,包括不依傍他人的独立见解和表现自我的纯真之情。

12.公安派:明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

“性灵说”是公安派的理论核心,他们在理论上提倡“独抒灵性,不拘格套”的创作原则,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意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对文学的束缚,在内容上,则有抒写闲情逸趣的倾向,在当时产生较大的影响。

13.“格调说”:沈德潜论诗,主张“格调说”尊唐抑宋,以儒家诗教为根本,强调诗歌须“格高、调响”,更有高华雄壮,富于变化的美感。

同时,更加强调诗歌“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恪守“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创作原则。

14.“肌理说”:翁方纲论诗主张“肌理说”。

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肌理是指诗中的义理和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法等作诗之法。

义理为本,变通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

15.“性灵说”:袁枚的论诗主张。

强调诗歌创作应抒写性情,表达个性灵趣。

辞贵自然,追求独创。

反对以程朱理学来束缚诗歌创作,反对拟古倾向和“温柔敦厚”的诗教。

对诗人而言强调要有“才”、有“灵机”,追求凭借天才发露而造成,“忽正忽奇,忽庄忽俳,忽沉鸷忽纵逸”等超越陈规的变化多端的风格。

16.竟陵派: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因其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为湖北竟陵人,故得名。

其文学主张与公安派基本相同,要求抒写灵性,反对模拟,认为诗歌创作要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读古人作品,也要体察古人的真情实感。

针对公安派的俚俗与浮浅之弊,希求通过幽深孤峭来加以矫正,以致出现艰涩之弊。

17.梅村体:清初词坛,吴伟业号梅村。

梅村体是吴伟业创作的一种七言歌行体,其有元、白歌行体,重在叙事之长,辅以初唐“四杰”的华艳词藻,温庭院、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的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创造了自成一体的“梅村体”。

“梅村体”词有100余首,以《圆圆曲》为代表。

18.晚明小品文: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体裁上则不拘一格,轻俊灵巧而有情韵。

小品文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着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

公安派袁氏三兄弟的作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

19.“神韵说”:王士禛的诗论主张。

其论诗吸收司空图“韵外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理论,主张“兴会神到”。

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玄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的境界,要求诗歌要有含蓄深蕴言尽而意不尽的特点,以王维、孟浩然为诗歌创作的典范。

20.桐城派: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