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校语文试卷--2017年上海松江区松江一中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江一中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按照要求填空。(5分)

(1)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2),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3)纵贯古今中外,饭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2、按要求选择。(5分)

(1)如果看见同学小胡不尊重他人,你可以对他说什么?下列名句适合选用的一项是()(2分)

A、敬人者,人恒敬之。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D、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近日,学校为了让学生们以更好的心态迎接考试,减轻压力,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书“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C、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着拐杖,答道:“老朽写的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权当文字游戏吧!”

D、学校公共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示:“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高中数学宝典》,如有拾到者,请速归还。”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16分)

留住“乡愁”需保护活化“记忆场所”

陆邵明

①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已经成功落下帷幕,但她的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依然在路上。事实上,被列在保护名单中的文化资源始终是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当下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精神的需求。要让每一位市民在身边的社区就能享受到历史文化保护成果,必须转变思路,转型发展。记忆场所就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模式,让全民更多地享受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一种可能,同时将为万众留住乡愁。

②日常生活语境“营养”文化资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演变。首先,保护对象已经从社会精英层面的遗产转向大众群体的集体记忆,即,除了关注名人故居,也要关注具有普遍性价值的特色生活街区。其次,保护价值已经从对历史与美学的评价逐渐转向社会文化价值的挖掘,即,除了关注有历史事件的“高、大、上”文物,也要关注有文化故事的“普通”建筑物。此外,保护策略从单体的博物馆式保护转向场所语境的保护活化,即,对于“大众层面”的建筑在不破坏主要载体原真性的同时可以进行适应性改造利用。,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日趋多样化的时代,记忆场所正在成为这一领域的前沿与趋势,也挑战着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国际文献数据库表明,自2009年开始,记忆场所的主题已经成为了文化遗产、历史研究、城市科学领域的热点。

③记忆场所主要是指具有保留并能繁衍集体记忆的特色场所。其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在个体层面,记忆场所可以让每一个主体在时空变迁中构建社会身份及其精神慰藉;在社区层面,记忆场所有助于建构邻里文化的认同性与社会纽带;在地方区域层面,记忆场所的图谱将是地方城镇的风貌特色、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与其环境品质构成的重要部分;在民族与国家层面,记忆场所网络将极大地丰富与传承民族传统基因。

④如果将保护名录中的传统文化遗产比喻为地域文化资源“细胞核仁”的话,那么记忆场所就是“细胞核”,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场所则是“细胞质”。也就是说,保护名录中的文化遗产与名录外的记忆场所有机共生,方能形成文化资源的“基因”,同时两者又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语境的“营养”。

⑤记忆场所是乡愁的重要物质载体。虽然记忆场所不能列入完整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及其保护范畴,却是普通市民赖以生活、工作、休闲之处,是乡愁的重要物质载体。然而,在过去的30年里,城镇化进程中为了达到高效率、商业化、现代化的标准与目的,孤立地保留了“细胞核仁”——文化遗产,铲除了大量的“细胞核”——记忆场所,进行着大规模的造城与造村运动,生产出越来越相似的人居空间,这样制造出来的“新”场所将市民的历史记忆、生活习惯与其根植的语境分离出来,越来越远离普通百姓的社会文化情感,形成一个个“乡痛”。

⑥通过对中国近百年来(1912-2014)关于乡愁的认知进行追踪分析,我们发现唤起乡愁的重要因素是家乡中的空间意象。这种因故土而生的空间意象是构成乡愁的基础性要素,远远超越了诗歌、文学、音乐、电影等的影响。而且,新千年以来,乡愁中的空间意象更倾向于“家园”中可感知的充满着爱与忧伤的记忆。这些具体、碎化的记忆通常以“家”的场所为中心,其中,由宅、屋、门、庭等构成了第一个空间尺度;由船、桥、井、街、小区、学校等构成了第二个空间尺度;山、水、镇、乡、城等构成第三个空间尺度;祖国、民族等大故乡形成了第四个空间尺度。由具象到抽象,由微观到宏观,逐渐形成了乡愁中的“家国情”。这些记忆场所容纳的是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生产、游玩中的故事。

⑦留住乡愁离不开这些百姓身边的记忆场所。正如美国历史场所保护协会成员爱德华•豪尔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认同、自我身份的建构过程不能脱离具体的场所与其语境。也就说,留住身边的记忆场所实际上也是对相关群体与个体的尊重。

⑧应探索开发记忆场所的创新模式。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让市民“记得住乡愁”的目标,需要拓宽思路,充分利用好维系集体记忆、文化认同的典型的“记忆场所”。

(节选于2015年6月17日《文汇报》)

3、在第②段的空格处填入一个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甚至

B.然而

C.况且

D.因而

4、第③段加点字“繁衍”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5、分析第⑦段引用爱德华•豪尔在《超越文化》一书中的话的作用是?(2分)

6、第四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请具体分析。(3分)

7、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由“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成功落下帷幕”引出话题:让全民更多地享受历史文化资源,留住万众乡愁。

B.活化记忆场所就是指大众层面的建筑能唤醒大众的乡愁与记忆,故可进行大规模的造村运动,唤醒大众的共同记忆。

C.被列在保护名单中的文化资源是有限的,让全民更多地享受历史文化资源,可探索开放记忆场所。

D.在过去的30年的城镇化进程中,之所以保留传统文化遗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高效率、商业化、现代化的标准与目的。

8、试举一例开发记忆场所的举措比较成功的事实,并分析其成功原因。(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3题。(19分)

女巫的面包

欧亨利

玛莎·米查姆小姐是街角上那家小面包店的老板娘(那种店铺门口有三级台阶,你推门进去时,门上的小铃就会响起来)。玛莎小姐今年四十岁了,她有两千元的银行存款,两枚假牙和一颗多情的心。结过婚的女人真不少,但同玛莎小姐一比,她们的条件可差得远啦。

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玛莎小姐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个中年人,戴眼镜,棕色的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的。他说英语时带很重的德国口音。他的衣服有的地方磨破了,经过织补,有的地方皱得不成样子。但他的外表仍旧很整饬,礼貌又十分周全。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个,陈面包五分钱却可以买两个。除了陈面包以外,他从来没有买过别的东西。

有一次,玛莎小姐注意到他手指上有一块红褐色的污迹。她立刻断定这位顾客是艺术家,并且非常贫穷。毫无疑问,他准是住阁楼的人物,他在那里画画,啃啃陈面包,呆想着玛莎小姐面包店里各式各样好吃的东西。玛莎小姐坐下来吃肉排、面包卷、果酱和喝红茶的时候,常常会好端端地叹起气来,希望那个斯文的艺术家能够分享她的美味的饭菜,不必待在阁楼里啃硬面包。玛莎小姐的心,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是多情的。

为了证实她对这个顾客的职业猜测得是否正确,她把以前拍买来的一幅绘画从房间里搬到外面,搁在柜台后面的架子上。

那是一幅威尼斯风景。一座壮丽的大理石宫殿(画上这样标明)矗立在画面的前景——或者不如说,前面的水景上。此外,还有几条小平底船(船上有位大力把手伸到水面,带出了一道浪迹),有云彩、苍穹和许多明暗烘托的笔触。艺术家是不可能不注意到的。

两天后,那个顾客来了。

“两个陈面包,劳驾。”

“夫人,你这幅画不坏。”她用纸把面包包起来的时候,顾客说道。

“是吗?”玛莎小姐说,她看到自己的计谋得逞了,便大为高兴。“我最爱好艺术和——”(不,这么早就说“艺术家”是不妥的)“和绘画。”她改口说。

“你认为这幅画不坏吗?”

“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太好。透视法用得不真实。再见,夫人。”他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