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教案(人民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宋明理学
【内容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
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
他人,龙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炎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本目重点、难点】
宋明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过程
课前知识提问:
1、魏晋时期直接冲击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地位的因素有哪些?
2、唐代中后期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的是谁?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
子之道又是谁?
3、“北宋五子”是哪几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道路的是谁?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的是
谁?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的是谁?
4、理学的集大成者是谁?他的理学体系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
5、陆王心学指的是什么?标志着重健儒家理论的任务已经完成的是什么?心学的开创者
是谁?他提出的核心命题是什么?心学的集大成者是谁?
新授: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
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讨论后归纳)
①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北
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
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
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
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
机会均等的满足。所有这些导致佛教的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
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
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
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
多的信徒。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
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
“不备”,要么是“不明”
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情况。魏晋时,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说即玄学。玄学以精神性的“无”,作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以无为本”,认为世间万事万物这些实际存在的“有”,都产生于“无”。体现在政治上,便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为而处。从“无为”出发,为维护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辩解,认为“名教即自然”,封建的尊卑、上下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不能否定。晋朝人葛洪是最早把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的人,他把神仙信仰与儒家思想捏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佛教也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许多佛教徒竭力调和佛、儒两家,“内(儒)外(佛)兼修”,解释戒杀为仁,戒盗为义。儒家注重用世,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佛教则解释为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事,而是降魔,统一了出家和入世的关系。
(二)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的时期
说明:隋唐时期,在国家分裂了近三百年以后重新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的政策,对儒、佛、道三教都予以扶持,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隋朝比较重视佛教,唐初一度尊道抑佛,佛道之争时有反复。这一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同时加紧吸收佛道的某些思想。《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五经正义》引用大量史料诠释典章制度、名器物色,又详于文字训诂,为后人研读经书提供了方便。唐时,儒学的发展还表现在除了中国读书人研习儒学外,儒学还通过留学生扩大了在日本等东亚国家的传播。
强调:韩愈、李翱的主张及其作用
(三)北宋儒学的复兴运动
1、背景
宋代以接续孔孟道统为己任,打着“辩异端、辟邪说”的旗号,吸取佛道的思想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
2、主张及影响
学习思考: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答案提示: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学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文化的道家之学及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以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产生的背景(了解)
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家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而上学的主观努力。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同时,宋朝建立,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学者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