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联里的修辞详解

合集下载

对联例话(26)对联中的比喻与比拟

对联例话(26)对联中的比喻与比拟

朱英贵(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19年第1期)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语言修辞的博物馆,而对联是运用修辞手法最多的一种文学样式,其它文学样式所没有用到或不便用到的修辞手法,在对联中也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本系列讲座准备从这一期开始精选介绍数十种常用于对联创作的修辞技巧,本文先来谈对联中的比喻与比拟。

一、对联中的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有三个要素:一是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体,即用来比喻的事物;三是喻词,即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包括像、如、似、若、犹如、宛如、如同、恰似、仿佛、好比等明显打比方的词语,也包括为、是、作、皆、即、当作等貌似表判断的词语。

根据比喻三要素的隐现情形,对联中的比喻可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态。

1 、对联中的明喻明喻就是明显地让人感到是在打比方,一般总要出现“像”类比喻词,用以连接本体和喻体。

诸如:(1)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寿联)(2)书似青山常乱垒,灯如红豆最相思。

(书房谐趣联)(3)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南京明故宫对联) (4)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景致对联)以上几例对联都用的是如、似、比之类的“像”类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巧妙关联,既形象又生动。

再看如下几例:(5)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此联据传为纪晓岚所撰,上联写他为官生涯的坎坷经历,下联写他治学生涯的穷思苦索精神。

能使人透过鸥鸟、蠹鱼的形象比喻,对其从政之坎坷起伏、治学之严谨刻苦有生动的了解。

(6)燕入桃花,犹如铁剪裁红锦;莺穿柳树,却似金梭织绿绦。

此联说燕子犹如铁剪,桃花犹如红锦,黄莺却似金梭,柳条却似绿绦,作者借助明喻手法描绘了一幅新奇生动的彩色动态图画。

(7)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纵难收。

此联以“逆水行舟”、“平原走马”两个具体行为来分别比喻“学”和“心”这两样难以捉摸的事物,使得外在的学习和内心的自控这两个都很艰难不易的道理,由抽象变为具体,由模糊变为清晰,作者运用明喻来表达,既贴切又富于哲理。

写对联常用的修辞手法

写对联常用的修辞手法

写对联常用的修辞手法写对联常用的修辞手法一、比喻法“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好联。

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

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

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

二、人格化不但诗歌、漫画有这种表现手法,对联也有。

且举其中的一例:“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

”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节的一副民间的庆灯对联。

烛、灯、锣、鼓,都是常见物,但经此摆布,似是人们的一席对话。

烛燃着发光,毕竟是在灯里面,但只有依傍灯笼作门面,才吸引人“欣赏”;而鼓则诉说因腹空遭受拳头之苦。

彼此处境不同,感受各异。

而着一席对话的内容,恰好体现出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的人的言语或动作,从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这就是“人格化”的特征。

当然,一定手法的表现,要根据一定显示生活的需要,根据一定主题与构思的需要,不宜随便乱用,以免弄巧成拙。

三、问答法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

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

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从前,有人通过戏台演戏中的情景,用联语把旧社会的生涯作一番对照,通俗感人,那戏台楹联是:“穷的富的,贵人贱的,睁睁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

”又在解放前,有人替一家财神庙撰联云:“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

”通过这样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财迷心窍者的丑恶面目。

对联里的修辞-对联知识

对联里的修辞-对联知识

对联里的修辞-对联知识对联里的修辞对联中的最基本的修辞手法是对偶(也称对仗),其特点请参见《序言》中的有关内容,兹不赘述。

所列举的修辞手法与文学作品中的常见的、基本相似的修辞格,也不做细致的解释,请见谅。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通常用大家所熟悉、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概括而形象地描写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在对联创作中,这一修辞方法被广泛应用。

比喻类型较多,这里介绍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1)、明喻明喻是有本体和喻体,并且以“如”、“像”、“似”、“若”等联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修辞手法。

例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该联以“逆水行舟”、“平原走马”为喻体来本体“学”和“心”,使较为抽象、模糊的学习之艰难与心之易放纵变得较为具体、清晰,显得贴切而又富于哲理。

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此联为纪晓岚所撰,上联写他的从政经历,下联写他的治学生涯。

我们透过“鸥鸟”、“蠹鱼”之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其从政之坎坷起伏、治学之严谨刻苦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2)、、暗喻暗喻也有本体与喻体。

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暗喻的形式是“甲就是乙”。

明喻的形式是相类的关系,暗喻的形式是相合的关系。

如:谷乃园之宝;民以食为天。

“谷”、“民”均是本体,“宝”、“天”是喻体。

通过系词“乃”、“以”二字,把本体和喻体组成相合的关系。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沼花开并蒂莲(3)、借喻借喻是借某种事物来做比喻。

借喻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

借喻的喻体与本体有内在的某种相似。

如现代学者辜鸿铭引用苏轼《赠刘景文》诗句成联: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据说此联是辜为讽刺北洋军阀张勋而作。

张的亲信部队号称“辫子军”,张勋被戏称“辫帅”。

联中的“擎雨盖”暗喻清朝官员的帽子,“傲霜枝”比喻清代人头上的辫子。

这副对联还讽刺张勋已到了“荷尽”、“菊残”的地步。

请再看郑板桥写的一幅对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雪梅无两面针。

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运用例析

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运用例析

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运用例析
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运用例析如下:
一、比喻
比喻是对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描述,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修辞手法。

在对联中,常用来创作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联句。

例如:上联:心如明月清如水
下联:思似流云静似禅
这一对联中,“心如明月清如水”和“思似流云静似禅”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心境比作明亮的月亮和清澈的水,将思绪比作流动的云朵和宁静的禅意,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拟人
拟人是指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性格、行为或情感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生动有趣。

例如:
上联:风送清香花解语
下联:月传深意鸟知音
这一对联中,“花解语”和“鸟知音”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朵和鸟儿人的特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三、对偶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对偶是对联的基本特征,也是其美感来源之一。

例如:
上联:青山不老蓝天留
下联:绿水永恒白云游
这一对联中,“青山”与“绿水”,“不老”与“永恒”,“蓝天”与“白云”,“留”与“游”都形成了对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对联的常用修辞手法

对联的常用修辞手法

对联的常用修辞手法一、比喻法“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好联。

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

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

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

二、人格化不但诗歌、漫画有这种表现手法,对联也有。

且举其中的一例:“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

”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节的一副民间的庆灯对联。

烛、灯、锣、鼓,都是常见物,但经此摆布,似是人们的一席对话。

烛燃着发光,毕竟是在灯里面,但只有依傍灯笼作门面,才吸引人“欣赏”;而鼓则诉说因腹空遭受拳头之苦。

彼此处境不同,感受各异。

而着一席对话的内容,恰好体现出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的人的言语或动作,从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这就是“人格化”的特征。

当然,一定手法的表现,要根据一定显示生活的需要,根据一定主题与构思的需要,不宜随便乱用,以免弄巧成拙。

三、问答法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

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

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从前,有人通过戏台演戏中的情景,用联语把旧社会的生涯作一番对照,通俗感人,那戏台楹联是:“穷的富的,贵人贱的,睁睁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

”又在解放前,有人替一家财神庙撰联云:“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

”通过这样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财迷心窍者的丑恶面目。

这种“问答法”,不但反映在阶级矛盾上面,而且还反映在描写自然景物上面。

最新整理对联对联的修辞艺术.docx

最新整理对联对联的修辞艺术.docx

最新整理对联:对联的修辞艺术今天人们所写的对联,有很多思想内容很好而艺术魅力不够,难以引起人们回味和玩赏。

一般来讲,对联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其是否讲究修辞。

对联的修辞可分为特殊的修辞法和普通修辞法两种。

(一)特殊修辞法其一,把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嵌于对联之中,犹如藏头诗,以此暗寓褒贬。

如: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蔡锷赠小凤仙联明照沙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畹华为梅兰芳的字)其二,把一个汉字拆成两个或把几个汉字合成一个,从而联文成对。

如:看门中月,(“”拆成“门”“月”)思耕心上田。

(“思”拆成“心”“田”)其三,在对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有出处的警语。

如: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无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晴看越寇飞来。

这是康有为为“戊戌六君子”死难而作。

共用六典:比干、岳飞、党锢、清谈、方孝孺、伍子胥,使其内容复杂、丰富、深刻、决非一般直陈可比。

其四,一副对子有两层意思,字面意思虚设,骨子里意思实意,形成双关。

颇有回味。

如: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飞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据说,唐朝杨国忠妒忌李白,故约李白对三步句。

杨出的上联,李对的下联。

这里“蹄”谐“题”,进而借指杨的脚,杨欲惩李,反被辱。

其五,顺读、倒读皆成诗句,形成回文。

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边水尾水连天。

这副对联,句句可倒读,正读倒读字句内容完全相同。

又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这副正读、倒读字句各异,语义不同,倒读顺承正读,内容连贯而有深化。

其六,利用相同的字叠加或用一多义多音字相加。

如: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又如: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加点字同潮,cháo,其它为zhāo)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加点字同涨,zhǎng,其它为chǎng)(二)普通修辞法既用人们常见的一些修辞方式诸如比喻、反复、顶真、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构成对联。

对联的修辞艺术

对联的修辞艺术

对联的修辞艺术关于《对联的修辞艺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人们所写的对联,有很多思想内容很好而艺术魅力不够,难以引起人们回味和玩赏。

一般来讲,对联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其是否讲究修辞。

对联的修辞可分为特殊的修辞法和普通修辞法两种。

(一)特殊修辞法其一,把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嵌于对联之中,犹如藏头诗,以此暗寓褒贬。

如: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蔡锷赠小凤仙联明照沙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畹华为梅兰芳的字)其二,把一个汉字拆成两个或把几个汉字合成一个,从而联文成对。

如:看门中月,(“”拆成“门”“月”)思耕心上田。

(“思”拆成“心”“田”)其三,在对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有出处的警语。

如: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无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晴看越寇飞来。

这是康有为为“戊戌六君子”死难而作。

共用六典:比干、岳飞、党锢、清谈、方孝孺、伍子胥,使其内容复杂、丰富、深刻、决非一般直陈可比。

其四,一副对子有两层意思,字面意思虚设,骨子里意思实意,形成双关。

颇有回味。

如: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飞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据说,唐朝杨国忠妒忌李白,故约李白对三步句。

杨出的上联,李对的下联。

这里“蹄”谐“题”,进而借指杨的脚,杨欲惩李,反被辱。

其五,顺读、倒读皆成诗句,形成回文。

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边水尾水连天。

这副对联,句句可倒读,正读倒读字句内容完全相同。

又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这副正读、倒读字句各异,语义不同,倒读顺承正读,内容连贯而有深化。

其六,利用相同的字叠加或用一多义多音字相加。

如: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又如: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加点字同潮,cháo,其它为zhāo)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加点字同涨,zhǎng,其它为chǎng)(二)普通修辞法既用人们常见的一些修辞方式诸如比喻、反复、顶真、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构成对联。

对联的修辞艺术

对联的修辞艺术

对联的修辞艺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东风吹起花香醉,斗转星移景瑞苍凉。

烽火连天战未休,英勇士卒万丈英豪。

河山犹在谁归去,问天地不如问自强。

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以其精练、简练的表达方式,凝结了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们的智慧和情感。

修辞艺术在对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使对联的意境和韵味得以充分展现,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首先,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是比喻。

通过对两个相互呼应的句子进行比较,把一个概念或事物和另一个概念或事物进行类比,从而加深读者对其中蕴含的意义的理解。

例如对联中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将寻找目标与“踏破铁鞋”进行比喻,强调了寻觅目标的艰辛和付出的努力,并通过“得来全不费工夫”进行对比,突出了找到目标的意外和得之不易。

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联达到了意境的升华和表达的深化。

其次,对联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二是对仗。

对仗是指通过押韵和平仄的配合,使对联的前后两句在音韵上相呼应、相照应。

这种呼应和照应,使对联的韵味更加浓郁,给人一种和谐、悦耳的美感。

例如对联中的“东风吹起花香醉,斗转星移景瑞苍凉”,通过“吹起花香醉”和“星移景瑞苍凉”的韵味和色彩搭配,给人一种怡然、曼妙的感觉,增加了对联的吸引力。

再次,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三是夸张。

通过夸张手法,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处理,使对联中的意境更加独特和鲜明。

例如对联中的“烽火连天战未休,英勇士卒万丈英豪”,通过“烽火连天战未休”和“英勇士卒万丈英豪”的夸张描述,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英勇士兵们的英雄气概,给人一种激烈、壮丽的视觉感受。

最后,对联中的反衬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对前后两句的反衬对比,使对联的意义更加鲜明,给读者以鲜明的冲击和思考。

例如对联中的“河山犹在谁归去,问天地不如问自强”,通过“河山犹在谁归去”与“问天地不如问自强”的反衬,强调了个人的力量和努力才是人生中最关键的因素。

让人们明白,不论身处何地,自强自立才是赢得胜利的关键。

对联中的修辞

对联中的修辞

对联中的修辞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瑰宝,她构思精巧,妙趣横生,耐人寻味,雅俗共赏。

各种不同类型的修辞手法,更为她增添了动人的魅力。

在此,我们对对联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加以梳理,希望有助于大家对对联的鉴赏和学习。

一、对偶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可以说,没有对偶就没有对联。

我国近体诗中的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其实,都可以看做是广义的对联。

特别是被称为古今律诗中的压卷之作的杜甫的《登高》,不但中间两联对仗工稳,而且首联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更是精彩的对偶。

二、对比对联中处处有对比,两两对比,相映成趣。

如:金不换,石敢当。

诗堪称弟子,酒不让先生。

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是清,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燕莺穿绣幕,半窗玉剪金梭。

三、比喻在修辞之林中,比喻是参天大树,精彩之妙联常常结合运用。

如:风吹马尾千条线,日照龙鳞万点金。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四、拟人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对联诙谐幽默,更富情趣。

如:螃蟹浑身甲胄,蜘蛛满腹经纶。

白鸟多情留我住,青山无语看人忙。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五、双关对联中或用谐音双关,或用语义双关,往往能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箭双雕之妙。

如: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鲁肃不如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狄青难比萧何)。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六、排比排比常常被运用到长联中,使对联内涵丰富,气势雄壮。

如: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窦垿撰岳阳市岳阳楼联七、夸张对联中使用夸张,往往使人神飞天外,耳目一新。

对联常用修辞方法

对联常用修辞方法

设问与反问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列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对联常用修辞方法
比喻(明喻)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自成。 学似秋禾须结实 文如春树自生花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比喻(暗喻)
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稻草捆秧父绑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梅花竹叶 日映纱窗,蜂蝶涌来,绣出芍药牡丹
夸张
旭日行天,喜盖通红大印 神州铺纸,欣签致富合同 振衣帕米尔 (振衣千仞岗) 濯足太平洋 (濯足万里流) 大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 楼,您在楼头做寿; 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掏 井,我在井底挖泥。
用典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人一己千虽愚必明(礼记/中庸) 先忧后乐存心远 国治家齐用意深 绣阁团圆同望月 香闺静好对弹琴
借喻
借喻,就是要表达的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只出现喻体。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心田不种荆棘树 人际当栽君子兰
借代
借代,不用人或物原来的名称,而是用局部 或别的说法来代替原来的人或事物。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比拟
人当物或物当人来写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有脚阳春先到故园桃李 无心明月偏临近水楼台
双关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需梅——有幸不需媒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对照/对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小犬入门嫌路窄 大鹏展翅恨天低 反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人家莫尽非
反复

关于对联里的修辞详解

关于对联里的修辞详解

关于对联里的修辞详解对联中的最基本的修辞手法是对偶(也称对仗),其特点请参见《序言》中的有关内容,兹不赘述。

所列举的修辞手法与文学作品中的常见的、基本相似的修辞格,也不做细致的解释,请见谅。

比喻就是打比方,通常用大家所熟悉、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概括而形象地描写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在对联创作中,这一修辞方法被广泛应用。

比喻类型较多,这里介绍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明喻明喻是有本体和喻体,并且以“如”、“像”、“似”、“若”等联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修辞手法。

例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该联以“逆水行舟”、“平原走马”为喻体来本体“学”和“心”,使较为抽象、模糊的学习之艰难与心之易放纵变得较为具体、清晰,显得贴切而又富于哲理。

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此联为纪晓岚所撰,上联写他的从政经历,下联写他的治学生涯。

我们透过“鸥鸟”、“蠹鱼”之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其从政之坎坷起伏、治学之严谨刻苦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暗喻暗喻也有本体与喻体。

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暗喻的形式是“甲就是乙”。

明喻的形式是相类的关系,暗喻的形式是相合的关系。

如:谷乃园之宝;民以食为天。

“谷”、“民”均是本体,“宝”、“天”是喻体。

通过系词“乃”、“以”二字,把本体和喻体组成相合的关系。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沼花开并蒂莲、借喻借喻是借某种事物来做比喻。

借喻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

借喻的喻体与本体有内在的某种相似。

如现代学者辜鸿铭引用苏轼《赠刘景文》诗句成联: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据说此联是辜为讽刺北洋军阀张勋而作。

张的亲信部队号称“辫子军”,张勋被戏称“辫帅”。

联中的“擎雨盖”暗喻清朝官员的帽子,“傲霜枝”比喻清代人头上的辫子。

这副对联还讽刺张勋已到了“荷尽”、“菊残”的地步。

请再看郑板桥写的一幅对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雪梅无两面针。

对对联的技巧和方法

对对联的技巧和方法

对对联的技巧和方法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仗、对调、反衬等手法,运用工整的字词、巧妙的结构,表达出深刻的意境和寓意。

下面将介绍对对联的技巧和方法。

1.谐音技巧谐音是对对联中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运用拼音、音韵、声调等语音特点,使对联的上下联字词在发音上达到一定的谐趣。

例如,“苹果多吃,医药钱省”中的“苹”与“药”、“果”与“钱”谐音呼应,增强了对联的趣味性。

2.对仗技巧对仗是对对联中最基本的技巧,它包括平仗和仄仗两种形式。

平仗是指对联中上下联的字词在声调上保持一致,例如“风华正茂,养生有道”;仄仗是指对联中上下联的字词在声调上相间变化,例如“抱书山,迎字泉”。

3.映衬技巧映衬是对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巧妙地安排上下联的字词,使其相互呼应,从而增强对联的表现力。

例如“宛若云飞,疾若雷霆”中,“云飞”与“雷霆”相呼应,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快速的意境。

4.互文技巧互文是对对联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在对联的上下联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结构,使其相互呼应,增强对对的统一感。

例如“宾至如归,客来久留”中,“宾”与“客”相呼应,增强了对联的连贯性。

5.借代技巧借代是对对联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使对对联中的字词更具表现力和鲜明的形象。

例如“日月之光,照亮人生”中,“日月之光”借代太阳和月亮的光芒,喻指生命的光辉。

6.用典技巧用典是对对联中运用典故、典型人物、历史事件等文化资源,增强对对联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例如“山高水长,诸葛亮心”中,“山高水长”是对壮丽景色的描绘,“诸葛亮心”则运用了历史人物诸葛亮的名字,突显了智慧和胆识。

7.画意技巧画意是对对联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字词的排列和安排,使对对联的整体形成一幅生动的图画,在表现主题和意境上更加丰富和生动。

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封家书润万缘”中,“春色满园”和“一封家书”以及“关不住”和“润万缘”形成了两组鲜明的画面。

写春联一次比一次好的修辞

写春联一次比一次好的修辞

写春联一次比一次好的修辞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简洁、精炼的文字表达方式,成为人们迎接新年的一种习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的修辞技巧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

本文将以写春联一次比一次好的修辞为题,列举十个不同的修辞手法,以增强春联的表达效果。

一、排比句春联可以用排比句的修辞手法,通过并列的方式表达相似或相反的含义,增强表达的冲击力和韵律感。

如:“欢天喜地迎新年,阖家幸福乐安然。

”二、对偶句对偶句是春联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对称的结构和相对的词语,传递出平衡、和谐的情感。

如:“红对红,绿对绿;福满堂,财滚滚。

”三、夸张修辞夸张修辞可以通过夸张的词语或句子表达出浓厚的喜庆氛围,增强春联的表现力。

如:“福气盈门,财源滚滚;喜气洋洋,好事连连。

”四、比喻句比喻句是通过将春联中的对象或事物与其他具有相似性质的对象或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春联的意象和寓意。

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五、借代句借代句是通过借用与春节相关的事物或景象来表达春联的寓意,以增加春联的表现力。

如:“岁岁平安迎春到,花开富贵喜事多。

”六、拟人句拟人句是将春联中的事物或景象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以增加春联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如:“福星高照,吉祥如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七、反问句反问句是通过提出疑问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以增强春联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如:“新年到来,万象更新;财神到来,喜事连连。

”八、双关句双关句是通过一个句子或词语具有多重含义,既表达春节的寓意,又增加春联的趣味性和智慧性。

如:“福禄双全,财源广进;福满园,寿满堂。

”九、回环句回环句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使春联具有循环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强春联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如:“福满门,财滚滚;喜事连连,好运绵绵。

”十、插入修辞插入修辞是在春联中穿插一些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以增加春联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家庭和睦如鱼水。

”以上是十个可以用于写春联的修辞手法,它们分别是:排比句、对偶句、夸张修辞、比喻句、借代句、拟人句、反问句、双关句、回环句和插入修辞。

对联的修辞艺术

对联的修辞艺术

对联的修辞艺术今天人们所写的,有很多思想内容很好而艺术魅力不够,难以引起人们回味和玩赏。

一般来讲,对联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其是否讲究修辞。

对联的修辞可分为特殊的修辞法和普通修辞法两种。

(一)特殊修辞法其一,把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嵌于对联之中,犹如藏头诗,以此暗寓褒贬。

如: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蔡锷赠小凤仙联明照沙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畹华为梅兰芳的字) 其二,把一个汉字拆成两个或把几个汉字合成一个,从而联文成对。

如:看门中月,(“”拆成“门”“月”)思耕心上田。

(“思”拆成“心”“田”)其三,在对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有出处的警语。

如: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无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晴看越寇飞来。

这是康有为为“戊戌六君子”死难而作。

共用六典:比干、岳飞、党锢、清谈、方孝孺、伍子胥,使其内容复杂、丰富、深刻、决非一般直陈可比。

其四,一副对子有两层意思,字面意思虚设,骨子里意思实意,形成双关。

颇有回味。

如: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飞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据说,唐朝杨国忠妒忌李白,故约李白对三步句。

杨出的上联,李对的下联。

这里“蹄”谐“题”,进而借指杨的脚,杨欲惩李,反被辱。

其五,顺读、倒读皆成诗句,形成回文。

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边水尾水连天。

这副对联,句句可倒读,正读倒读字句内容完全相同。

又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这副正读、倒读字句各异,语义不同,倒读顺承正读,内容连贯而有深化。

其六,利用相同的字叠加或用一多义多音字相加。

如: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又如: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加点字同潮,cháo,其它为zhāo)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加点字同涨,zhǎng,其它为chǎng)(二)普通修辞法既用人们常见的一些修辞方式诸如比喻、反复、顶真、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构成对联。

你知道对联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吗?

你知道对联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吗?

你知道对联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吗?
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作品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而在对联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就是对仗。

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是把同类或对立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上下联相互映衬,更有韵味。

对仗不是单一的,可以分为很多种。

一、工对
工对要求对仗工整、严格、合规,必须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平仄对应,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宽对
宽对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对仗基本工整就可以。

如:明月春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三、自对
如:甘霖成瑞雪,百岭见千娇。

四、借对
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卖尽东西。

五、失对
指上下联不符合对仗规则。

六、流水对
是对联中一个意思分两句表达。

如:即从巴峡穿武侠,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正对
称同类对。

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

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八、反对
上下联的内容相反。

如:满招损,谦受益。

九、无情对
指上下联对仗工整,而内容却不相关。

如:堂前奏笛迎宾客,户外吹笙引凤凰。

今日上联为:悲哉秋为之气,求下联。

昨天的上联为:但愿世间人少病,下联是:何愁架上药生尘。

(仅供参考)。

趣解楹联修辞之比拟

趣解楹联修辞之比拟

趣解楹联修辞之比拟
在想象中把人当物,或把物为人,或把此物当彼物的修辞手法称为比拟。

在楹联创作中正确运用比拟,可使读者开扩思路,增强联语的艺术感染力。

一、以物拟人:即以无生物拟人化。

如沈义甫幼时应塾师对: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二、以人拟物。

如北大教师联:
甘当教授因传道;
愿化春泥犹护花。

三、以物拟物:以甲物当乙物来写。

兽云吞落日;
弓月弹流星。

以云拟兽,以月拟弓。

四、人、物混拟:拟人、拟物两种修辞兼用。

苍松翠竹为三友;
月地云阶漫一尊。

上联拟人,下联拟物。

对联的写作和修辞功用

对联的写作和修辞功用

对联的写作和修辞功用山青水秀气象新,春华秋实谱辉煌群山翠绿承天地,江水波澜见诗韵修辞功用:1. 对联以山和水作为表达的主题,通过修辞手法表现出山清水秀的美。

使用了形容词"青"和"秀"来形容山和水的状态,使得对联中的自然景色更加鲜活。

2. 表达了山水带来的新气象,暗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通过使用"气象新"这个词组,将大自然中的变化和新的一天联系在一起,给人以一种新鲜和清新的感觉。

3. 对联表达了山水带来的丰收和辉煌,使用了"春华秋实谱辉煌"这个词组,强调了山水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山水与辉煌联系在一起,抒发了作者对于山水的赞美之情。

4. 通过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将山青和水秀以及春华和秋实进行了对比。

在对联中,通过使用反义词的对偶运用,使得全联更加鲜明,给读者以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

5. 对联中使用了押韵的手法,使得联句之间更加和谐,增强了整体的音韵美。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对联更富有节奏感和美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山青水秀气象新,春华秋实谱辉煌。

这对联生动地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变化的气象,同时也寄托了丰收和辉煌的愿景。

通过修辞的巧妙运用,这对联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

首先,对联以山青和水秀为基调,形容了山和水的美丽状态。

在这对联中,山青和水秀作为形容词,将山水的色彩和景貌描绘得栩栩如生。

山青象征着山间浓厚的翠绿色,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水秀则意味着水面的波澜和优雅,展现了江河湖泊的美妙之处。

这种形容词的运用,使得对联中的自然景色更加鲜活,引起读者对于大自然之美的共鸣。

其次,对联以山水所带来的新气象为中心。

"气象新"这个词组,将大自然的变化与新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寓意着每天都会带来新鲜和清新的感觉。

这是对大自然朝气蓬勃的描述,也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的映射。

大自然的景色在每一个新的一天中都会有所不同,山青水秀的美景每时每刻都在呈现,让人们感到无尽的惊喜和喜悦。

对联修辞手法大全

对联修辞手法大全

对联修辞手法大全四三七、飞白:就是故意写白字。

是明知其错而有意仿效的一种修辞方法。

三八、拟姓:拟姓给人或事物拟一个姓氏,以突出他(它)们的特性,特点或归属,并且手到“姓”字本义之外的多种修辞义的效果。

三九、图示:在文章中插用某种图形和符号,以表示某种意思,这样文辞形貌起了变化,很引人注目,能够起到一般文字不能起到的表达效果。

图示就是用图形和符号代替文字来表达某种意思,以达到醒目、含蓄、幽默的表达效果。

图形的主要修辞作用是摹形,借生动的形象描绘事物的具体形态,这是绘画技巧在语言中的借用。

符号的主要修辞作用是简明,用简明的符号表达深刻的思想,这是演算技巧在语言中的借用。

四十、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四一、叠字:又名“重言”,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

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个情达意的形象性,可以增强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形象性、准确性、音乐性。

四二、叠词:把同一的多音节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可以起到突出强调和加强语气的修辞作用。

四三、同异:把字数相等,字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两个以上的词,放在一个语言环境中互相对照,可以使语言顺口易記,容易引起意义上的联想,比较生动风趣。

欲把西湖比西子,直把杭州作汴州。

四四、用数:用数量词创造形象和意境、加大对仗难度、进行数学运算、数字合称词的阐释、连续嵌入自然数等。

四五、对反:是把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使之产生一种既矛盾又合理的趣味性。

它与自对的一个很大不同,是由形容词组成对反,在句中以偏正词形式出现,而不像自对为并列词(组)。

有的对反,并不总像“大小姐”一样,将两个形容词连用,而是分开出现,使人感到舒缓。

四六、牴牾:?是并非矛盾的一种隐逻辑辞格。

有子有孙,鳏寡孤独;无家无室,柴米油盐。

1.抵触,矛盾。

意思为事物或事情之间相冲突,相矛盾的意思。

2.引申谓用言语顶撞、冒犯。

四七、倒辞:倒辞现象,变更语序?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其实没有嘲弄讽刺的意思?指的是因情深难说或嫌忌怕说用相反的词语来表现正意,强调的是对“辞”的修饰。

对联修辞(借代)

对联修辞(借代)

对联修辞(借代)借代,即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与它关系密切的人或事物来替代。

它既不象同义词,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也不象借喻,只是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

借代分旁代与对代两种主要形式,它们都可以用在对联写作中。

旁代的主体是主干事物(不出现),借体是伴随事物。

旁代主要有四种情况。

1.用人或事物的特征替代如一副中秋联:轮影渐移花树下镜光如桂玉楼头飞轮、明镜(以及银盘等),都以其圆、亮的特点替代月亮,轮影代月影,镜光代月光。

2.用人或事物的所在替代如孔庙对联: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联中,泗水,即泗河,流经山东曲阜孔子的家乡,用以替代孔子;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处,用以替代儒家学说。

3.用物品来替代这在对联中用得较多。

有用物品替代物的,如用丝竹替代乐器:无丝竹之乱耳乐琴书以消忧有用物品替代人的。

如用履(鞋子)替代人(旅游者),见山东崂山联:迎来海外三千履望飞齐州九点烟4.用名称来替代人这也是对联以及诗词古文中常用的。

如吴山尊题安徽当涂太白楼联: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要先生低首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士扬眉联中,“谢宣城”代南朝宣城太富士康谢朓,是以官名替代;“韩荆州”代唐荆州刺史韩朝宗,也是以官名替代;而“先生”、“国土”则是以尊称代李白。

对代表现为全体与部分互代,抽象与具体互代,普通与特定互代,原因与结果互代。

对联中,有以全体代部分的,如郭沫若题联:宋人方守株特兔大道以多歧亡羊这里的“宋人”,是替代宋国那个守株特兔、不劳而获的人。

对联中最常见的是以部分代全体,如春联:江山永固日月常新这里的“江山”,代替“祖国”。

以抽象代具体,如明代于谦少年时一副妙对:小孩子暗藏春色老大人明察秋毫据说,于谦随父进城赶考,他路上采了朵小花藏在袖中,忘了丢掉,主考官发现后,出了上联,于谦答出对句。

花,本是春天景象中的一部分,其色为春色的一种,其香气也为春天暖气之一,因此,以春色代花,使其变得抽象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联里的修辞详解
对联中的最基本的修辞手法是对偶(也称对仗),其特点请参见《序言》中的有关内容,兹不赘述。

所列举的修辞手法与文学作品中的常见的、基本相似的修辞格,也不做细致的解释,请见谅。

比喻就是打比方,通常用大家所熟悉、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概括而形象地描写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在对联创作中,这一修辞方法被广泛应用。

比喻类型较多,这里介绍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明喻明喻是有本体和喻体,并且以“如”、“像”、“似”、“若”等联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修辞手法。

例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该联以“逆水行舟”、“平原走马”为喻体来本体“学”和“心”,使较为抽象、模糊的学习之艰难与心之易放纵变得较为具体、清晰,显得贴切而又富于哲理。

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此联为纪晓岚所撰,上联写他的从政经历,下联写他的治学生涯。

我们透过“鸥鸟”、“蠹鱼”之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其从政之坎坷起伏、治学之严谨刻苦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暗喻暗喻也有本体与喻体。

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暗喻的形式是“甲就是乙”。

明喻的形式是相类的关系,
暗喻的形式是相合的关系。

如:谷乃园之宝;民以食为天。

“谷”、“民”均是本体,“宝”、“天”是喻体。

通过系词“乃”、“以”二字,把本体和喻体组成相合的关系。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沼花开并蒂莲
、借喻借喻是借某种事物来做比喻。

借喻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

借喻的喻体与本体有内在的某种相似。

如现代学者辜鸿铭引用苏轼《赠刘景文》诗句成联: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据说此联是辜为讽刺北洋军阀张勋而作。

张的亲信部队号称“辫子军”,张勋被戏称“辫帅”。

联中的“擎雨盖”暗喻清朝官员的帽子,“傲霜枝”比喻清代人头上的辫子。

这副对联还讽刺张勋已到了“荷尽”、“菊残”的地步。

请再看郑板桥写的一幅对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雪梅无两面针。

这幅对联也用了借喻修辞手法,全联以物喻人的谦虚精神和诚恳态度。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是北戴河孟姜女庙中的一副对联,运用七个了迭字而读音不同的汉字,是天下名对之一。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这是杭州西湖的一副连珠迭字联,美妙吗?苏州网丝园有一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此联以迭字来描写一年四季的冷暖交替变化和园中莺飞燕舞、花艳叶茂的情景。

福州南门外有一茶亭,柱联为: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
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好山多情,好水无忧。

本联以迭字表现置身青山绿水间、超然物外、其乐无穷的情趣。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