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发掘学习动机——高低段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比较
深度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深度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言学习内驱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深度解析中小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帮助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提高学习内驱力。
学习内驱力的概念学习内驱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它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等方面。
学习内驱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体现,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
中小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特点动机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好奇心,外在动机是指家长、教师和考试等因素对学生的激励。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学习动机的主导因素也会有所不同。
目标中小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其学习内驱力有重要影响。
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应该学会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以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
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容易面对学习困难,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挑战。
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行调节,以适应学习需求。
具有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应该共同探索学生的兴趣所在,将兴趣与学习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设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学生设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同时,鼓励学生将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以保持学习的持续性。
增强自我效能感教师和家长应该通过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
同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
培养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包括时间管理、情绪调节等方面。
学习内驱力
1.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价值观是指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作用的认识。
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
这种内驱力,包括三方面的决定成份,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
2.三种内驱力对比:(1)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即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弄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认知内驱力同学习的关系是互惠的,认识内驱力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又转而增强内驱力。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可能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学生个体的那种要求自己圆满完成学业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但是必须注意,过份地强调自我提高的动机作用,容易助长功利主义倾向。
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正确学习价值观的教育。
(3)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保持长者(家长或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要使称赞和鼓励能变成学生持久稳定的附属内驱力,重要的是要向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明确,长者们的称赞和鼓励,正是要求他去发奋学习,争取进步。
3.举例:在学习一节课时,学生要理解这节课的内容,要知道这节课讲的是什么,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还有为了考试需要,考出好的成绩,学生要对这节课认真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
进而,得到好的成绩之后,了事和家长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赞许,激发了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4.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内驱力时需注意:诱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内认知、内驱力的形成。
猜想──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展开思维的翅膀,充分发挥内在想象的能力。
探究──学生自主进行实践研究,这是学生发挥内驱力重要的外在表现,也是最具价值的学习活动。
迁移应用。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之浅议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之浅议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之浅议摘要: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个体,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爱好和学习信念等内部学习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动机激活选择自主创造榜样完善动机,是指引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
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这是在所有动机划分中,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选择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选择性,突出地表现在对学习对象的选择性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连串的选择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随便将什么内容都作为学习的客体来对待,而总是选择那些最合意的内容作为学习客体;同时,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加工、整合和改造也都是有选择的,都要进行过滤、筛选和优化组合;学生选择的正确与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
例如学习内容相同,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一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学习,其结果往往是大相径庭。
当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选择是有条件的,必须按照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在教育的现实条件和可能性之中进行选择。
二、自主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他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并深入地理解教材,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应用于实践当中;其次,学生还能够把自己看做是教育对象,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和调控,充分发挥潜力,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积极向老师质疑、请教,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目标。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中小学生研究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
内驱力是指个体内在的动力和动机,能够推动学生主动研究和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了解研究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研究动力和研究成果。
研究内驱力的发展阶段研究内驱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1. 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通常需要外部的奖励和激励来推动研究。
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例如老师的表扬或家长的鼓励。
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外界的正反馈来建立起对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2. 中级阶段: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经验积累,他们逐渐培养了一定的研究惯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逐渐关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内在的满足感。
他们开始为自己设定研究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3. 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内驱力已经相对成熟和稳定。
他们能够独立地制定研究计划和目标,并且能够自我激励和管理自己的研究进程。
这些学生通常具有良好的研究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研究内驱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对学生研究内驱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的支持、鼓励和积极参与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2. 学校环境: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对学生的研究内驱力产生影响。
积极、鼓励性的研究氛围和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3. 同伴影响: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影响也对学生的研究内驱力产生影响。
与积极向上的同学相处,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和兴趣。
4. 自我认知: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对研究内驱力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够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研究目标,并增强对研究的内在动力。
总结中小学生研究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
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内驱力,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研究成效。
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学校也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内在驱动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内在的驱动力呢?一、提供有趣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建立在有趣和有挑战性的环境中。
教师应该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法,将学习内容设计成游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奖励机制学生需要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并且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解学习目标,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让学生逐步实现大目标。
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可以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如表扬、小礼品等,以增强他们的内在驱动力。
三、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也各不相同。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尊重和关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例如,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增加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是学生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来源。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与学生经验和兴趣相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五、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习动力和内在驱动力也与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密切相关。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朋友。
这样的教学环境和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内在驱动力的培养。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黄金法则培养内驱力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黄金法则培养内驱力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黄金法则——培养内驱力近年来,教育领域一直在探索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与传统的外部激励相比,培养内驱力被认为是更为有效和持久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黄金法则——培养内驱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第一部分:了解内驱力的概念内驱力是指个体在行动过程中由内在的志趣和动机推动而非外部奖励或惩罚所驱使的力量。
培养内驱力意味着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内在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自发地去追求知识和发展自己。
第二部分:为什么培养内驱力重要1. 持久性:内驱力是来源于内心的动力,相对于外部奖励,它更持久。
孩子们因内在的兴趣而学习,对知识的追求将伴随他们的一生。
2. 发展自主性:培养内驱力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们会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解决难题。
3. 创造力和创新:内驱力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会主动思考和尝试新的方法和解决方案,进而培养出独特的才能和技能。
第三部分:培养内驱力的方法和建议1. 创建积极学习环境:提供舒适、安全和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乐于参与学习。
例如,设计一个有趣的学习角落或者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
2. 培养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培养内驱力的关键。
鼓励他们提问、探索和寻找答案,让他们对新鲜事物和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
3.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孩子们主动学习的习惯,让他们能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估。
鼓励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解决问题和反思学习过程。
4. 赋予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帮助孩子们意识到学习对他们未来的重要性和价值。
将学习与他们的个人目标和兴趣联系起来,让他们理解学习是实现梦想的桥梁。
5. 提供挑战和反馈:给予孩子们适当的挑战,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同时,及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成功培养内驱力的案例: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利用有趣的实验和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深度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深度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简介中小学生的研究内驱力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自我动力和积极性。
了解和培养学生的研究内驱力对于促进他们的研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小学生研究内驱力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
研究内驱力的重要性中小学生的研究内驱力对于他们的研究表现和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内驱力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有动力去主动研究和探索知识。
研究内驱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研究自信心和自主性,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自律能力。
影响研究内驱力的因素研究内驱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家庭环境、教育方式、教师的激励和学校氛围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研究内驱力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而教师的激励和学校氛围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动力。
培养研究内驱力的方法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研究内驱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创设积极的研究环境:提供良好的研究设施和资源,创造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2. 设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并提供相关的研究计划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研究。
3. 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和认可来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努力研究和取得成绩,增强他们的研究自信心和动力。
4. 鼓励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让他们对研究过程有更多的掌控权和选择权,提高他们的研究主动性。
5.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研究困难和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研究效果。
结论深度理解中小学生的研究内驱力对于促进他们的研究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研究内驱力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促进他们的研究进步和发展。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内驱力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内驱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内驱力。
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内驱力是他们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起来,才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需求和学习方式。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对于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数学拓展活动,让他们有机会深入了解数学的奥妙;对于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艺术创作活动,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学生的内驱力是他们自己的驱动力,只有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才能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例如,在一堂历史课上,教师可以提供几个不同的历史研究课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展开深入的研究。
通过给予学生自主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内驱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充满乐趣和动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定挑战性的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竞争心理,让他们不断努力进取。
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具体的目标,例如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获得高分的数学考试成绩等,然后与学生一起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策略。
通过设定挑战性的目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追求卓越。
最后,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内驱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让学生看到教师对学习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内驱力
• 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应用能力
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03
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观
01
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的学
习动力
• 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
计划地学习
0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认识
项目学习等
生的学习成果
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情境
创设有趣的学
习环境
创设真实的学
习情境
创设挑战性的
学习任务
01
02
03
•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
• 通过模拟实际生活场景,让
• 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
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
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 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
•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
• 对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理需求,如成就感、归属感等
化,如焦虑、沮丧等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
• 引导学生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
• 通过心理支持,提高学生的学习
的学习内驱力
学习心态
内驱力
04
程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01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02
创新教学策略
• 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
03
提高教学效果
•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内驱力是指个体内部产生的、对自我行为和动机的驱使力量。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对他们学习的影响。
学习内驱力的发展过程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以下是学习内驱力发展的几个阶段:1. 初级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外部驱动力,如老师和家长的奖励和惩罚。
他们缺乏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动力。
2. 中级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开始逐渐发展出对学习的内在兴趣和动机。
他们开始认识到学习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和成就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 高级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达到了最高水平。
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并通过自我设定目标、自我激励和自我反馈来推动自己的学习。
学习内驱力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学习内驱力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影响:1. 提高学习动力:学习内驱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他们会更加专注、努力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内驱力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他们能够自我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3. 促进学习成就:学习内驱力使学生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
他们会更加有耐心和毅力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更好的成绩。
4. 增强学习满足感:学习内驱力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到满足和快乐。
他们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进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更大热情和兴趣。
总之,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对于他们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逐渐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和成就。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学习内驱力。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与个体差异的探讨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与个体差异的探讨引言学习内驱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与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内驱力方面的特点和差异,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概念及其构成学习内驱力是指学生内在的、自发的、持久的学习动力,它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学习内驱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效能感:学生对自己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2. 目标意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方向的明确程度。
3. 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4. 学习意义: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学习对社会、对自己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5. 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
中小学生个体差异的概念及其表现个体差异是指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和差异。
中小学生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智力差异:学生在认知发展方面的差异,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
2. 性格差异:学生在性格特征方面的差异,如内向、外向、活泼、稳重等。
3. 兴趣差异:学生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兴趣和爱好。
4. 学习风格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差异。
5. 家庭背景差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与个体差异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首先,学习内驱力与个体差异相互影响。
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内驱力方面存在差异,如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目标意识;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缺乏自信和目标。
同时,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学习内驱力的发展。
例如,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学习成功,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更容易与他人交流,拓展学习兴趣。
其次,学习内驱力与个体差异共同决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与个体差异的探讨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与个体差异的探讨
引言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与个体差异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了解学生的内驱力和个体差异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概念、个体差异的影响以及如何
培养学生的内驱力。
学习内驱力的概念
学习内驱力是指学生自发、自我激励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和
决心。
它是学生内在的动力,而不是外在的压力。
学习内驱力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
个体差异的影响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他们的学
习内驱力。
个体差异可以包括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家庭环境、教
育背景等方面。
一些学生可能天生对某些学科更感兴趣,而对其他
学科没有兴趣。
有些学生可能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其他学生
则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的内驱力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内驱力。
首先,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探索。
其次,给予学生适当的挑战,让他们感到学习的成就感。
此外,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结论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影响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三大内驱力
影响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三大内驱力导语:有句老话说过,“要我学”和“我要学”虽然字一样,但是表达的境界却不一样。
那么使孩子成为“我要学”的学习动力有哪些呢?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在课堂里,有哪些需要和内驱力促使学生将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呢?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主要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也可称为认知的需要、自我提高的需要和附属的需要。
1.认知内驱力。
这是一种以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目标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
这种动机以求知作为需要,以理解和掌握作为目标,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一种动机。
认知内驱力是从好奇和好胜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一般说来,好奇常常会导致探究、操作、应付和追求环境刺激等行为,所以好奇会产生求知欲望。
在对学生的日常观察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很早就开始探究他们周围的世界。
他们被新异的影像和声音所刺激,不断地摆弄和探究手中的玩具或别的小东西。
他们对环境中的新奇事物特别敏感,总是不断地向成人提出"为什么"的问题,这些大多出自学生的好奇心。
但是,这种好奇的倾向,最初并不具有真实的动机性质,因为它缺乏特定的内容和方向。
只有当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成功的体验反过来强化了这一好奇心后,才能使这一好奇和好胜的倾向逐渐具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从而形成认知的动机。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某一学习材料的认知内驱力,往往起始于他对该材料的好奇,并由好奇引起探究,在探究中尝到甜头,慢慢地形成相应的动机。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这是一种因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
这种需要从学生入学时期开始,日益显得重要。
它既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力图用学业成绩来取得名次或等第的手段,又是他们在未来的学术生涯或职业生涯中作出贡献以谋求地位的一种愿望。
学生赢得的地位通常是同他的成就水平或能力水平相称的。
成就或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他所赢得地位的高低。
同时,一定的地位又决定着他所感受到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是他赢得相应地位的直接反映。
学习动机与目标设定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与目标设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是我们不断成长的关键。
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动力不足的情况。
这时候,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所谓内在动力,即学习中来自学生内心的渴望和追求。
这篇文章将讨论学习动机与目标设定对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基础。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来源于内心的、基于对知识的探索和渴望的动力。
而外在动机则是来自于外部的奖励或惩罚。
内在动机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外在动机往往只能短暂地促使学生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首先,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发展对学习的自我认知。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从而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向。
例如,一个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融入音乐元素,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
其次,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也非常重要。
学生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很容易迷失在学习中,丧失动力。
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与他们共同制定一些达成目标的措施和步骤。
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通过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来激励学生,并逐渐实现长期目标。
此外,充分发挥学习环境的积极作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重要手段。
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
在学校,教师可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例如轻松活泼的互动讨论、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课堂活动等。
在家庭,家长可以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同时,家庭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的重要场所,家长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体验机会。
最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追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
家长要理解掌握,孩子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动机!
家长要理解掌握,孩子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动机!很多上中学的孩子常常会因为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学业成绩,其中学习动机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动机的时候应该看到孩子本身随着年级阶段的改变其动机特点也在不断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孩子加以辅导。
学生的学习动机处于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
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其主导性的学习动机是不同的。
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年级越高,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动机就越占有支配地位,并逐步成为孩子学习的主导性动机。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与学习结果直接有关的具体人和事的影响,如某些孩子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父母或亲友的赞扬,而另一些孩子则是因为喜欢授课的老师。
一般说来,这一阶段是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在起主导性作用。
到了初中,孩子的责任感、集体归宿感及荣誉感增强了,他们在同年龄人中已取得一定的地位,新产生的与社会要求一致的需要,就逐渐成为推动其学习的巨大动力。
而高中阶段,孩子的主导性学习动机更富有社会性,他们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职业定向,其学习动机便与未来的工作或学习有了更加密切的关系。
这时,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都发展到了更高一级的水平,指向性也更加明确。
这一年龄阶段,在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下,孩子可以形成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祖国的学习动机;如果在不良环境的影响下也可能形成以个人私利为主导的学习动机。
与学习动机相关的理论主要有四种: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成就目标理论和自主性理论,这四种理论在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中其中非常重要的支配作用。
在解释追求成功的内部原因时,归因理论侧重个体对其行为结果的认知,自我效能理论侧重个体对其自身能力的认知,成就目标理论侧重个体对其行为目标的认知,而自主性动机理论侧重个体自身活动意愿。
在整个中学阶段,不同的动机类型,其水平是不同的。
自主性动机的发展特点表现在,中学阶段,自主性动机基本保持平稳的发展趋势。
但在不同的维度上,其发展变化趋势和水平各有不同。
小学高低年级语文学习动机的比较研究
小学高低年级语文学习动机的比较研究摘要:小学是人的一生比较重要的阶段,小学语文学习的情况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涯,所以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对小学高低年级语文学习动机做比较研究发现,小学生由于年级的不同,学习动机也有较大的差异:(1)较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主要是为了获得物质的奖励或是害怕受到惩罚而去被动学习;(2)较高年级的小学生则是在自主意识的成形中形成个人独特的人生价值观,会根据个人喜好或个人的理想抱负而主动来学习语文。
基于此得出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学习动机策略,主要包括教师的积极引导,家长的密切配合,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协助等等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比较策略High And Low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earning Motivation Comparison ResearchAbstract:the primary school is the key stage in our life and the learning of Chinese language plays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pupils'learning career, so the author adopt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analysis .at the final part,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 grade made the difference of learning motivation :(1) the low grade of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ffected by external environment, mainly to obtain the material rewards or fear punished and to passive learning; (2) the senior pupils in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is formed in the forming of unique personal values in life, which will help them to study Chinese by their ambition or their interest .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we can conclude the strategy of training learning motivation, mainly including teachers' active guidance, closely cooperate with the parents, schools and society to assist the suggestion and so on. Keywords: pupils learning motivation comparison strategy目录一﹑引言 (1)二、研究设计 (1)三、调查现状分析 (2)(一)从内趋力来看,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现状如下 (2)(二)从语文本身的趣味性来讲 (4)(三)从语文学习的归因来看,调查结果如下 (4)(四)从小学生对语文学生老师的要求建议来看 (5)四、调查结果分析 (5)五、树立良好语文学习动机的策略 (6)(一)从家庭方面来看 (6)(二)从学校方面来看 (7)(三)从社会方面来看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附录 (11)一﹑引言语文是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的,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
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的三个层次
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的三个层次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为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投入大量的精力,金钱,时间陪伴孩子和教育孩子,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请最贵的家庭教师,尽量报多个补习班,一个家长放弃工作来陪伴孩子。
可是,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孩子拒绝上课,有的孩子成绩不见涨,学习中拖沓,丢三落四,学习敷衍,玩手机电脑等现象层出不穷。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喜欢上读书,内心自发的喜欢学习,自己内心的喜欢才是孩子进步的动力。
我们家长所做的就是辅助工作。
这和家长的文化层次无关。
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见种地的父母培养出多个清华北大的学子,无知无识的父母培养出哈佛的高才生,这些都是孩子自发的,从内心中想要学习,才能做到刻苦用功,积极上进,取得优异成绩。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家长们如果能提升或激发孩子内心学习的动力。
现在社会上流行说: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三流的家长做保姆。
我们也把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力分为三个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第1层、家长做保姆式。
在抚养孩子过程中,基础的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方法。
(1)鼓励和奖励孩子。
在孩子幼年时期,我们鼓励孩子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以及孩子帮助做家务。
让孩子多动手,多参与,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做到这些,而且是可以做得更好。
家长的鼓励和赞赏让我们的孩子脸上充满阳光。
(2)让孩子多说话,多学习语言。
科学证明13岁前的孩子容易学习语言(包括中文和英文)孩子上了初中或高中学习英文就比较困难了,不是孩子不努力,在孩子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
比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
等孩子到了高中,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学数学,物理等学科就更容易。
现在有的家长就倒过来,让孩子小学学奥数,高中背外语,错过时机,事倍功半。
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就要学什么。
(3)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创造学习的氛围,孩子在学习,家长不玩手机,不看电视。
运用分层个别化教学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运用分层个别化教学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摘要:分层教学尤其是针对落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辅导,根据其自身的实际状况,“量身定做”符合其理解和可接受程度的知识内容,并采取“放慢学习速度、个性学习方式、可选择练习内容”的方式,个性化的辅导要及时,评价过程要有动态,要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内驱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满足,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关键词:学习内驱力;后进生;分层个别化教学引言学习内驱力是一种具有很强的自主能力,具有很强的内向力和行动能力,能够自觉地为自己所学而努力,参加一些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研究。
儿童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最终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在一线授课时,总是会遇到学习成绩不佳的,在我看来,学习成绩不佳的人,就是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成绩不佳的人。
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机,造成了自身的能力下降,致使他们的学业表现欠佳。
要想改善学习落后的学习状况,必须充分发挥其内在动力。
在“近期发展区域”的概念下,采用分级的方法可以让每位同学都获得最佳的发展。
尤其是对落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辅导,根据他们自身的具体条件,“量身定做”符合其认知和可吸收程度的知识,让他们产生兴趣、自信心、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学习积极性,逐渐提升学习成绩。
怎样利用层次分明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作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产生了一些效果。
一、学习节奏适当放慢,以等待帮提高教师要从自己的理念上接受班级中的各种水平,有些落后的同学是很常见的;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清楚地了解各个阶段的学生的需要,要从学生的现实情况来考虑;根据“发展每位同学”的思想,科学制定各阶段的教育目标,尤其是对落后生的合理的教育需求。
二、学习方式求个性,以差异促成长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他们的学习表达能力也不同。
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并且能够很好地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
很明显,成绩差的学生有困难。
在班级里,我会针对学困生的不同特点,采用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定教,发掘学习动机
——高低段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比较摘要:本文以奥苏泊尔的学习内驱力的教育论点分析和比较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高低段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成因。
从而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成长需求、学习准备、个性特点、发展潜能等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并依据学生的进步程度评价和调节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以学定教、学习动机、内驱力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常常发现同一个年级三个班都是自己教,花一样的时间,用一样的教学方法,但是班级间的成绩差异却十分明显。
有时候在同一班里,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成绩特别优异,相反有部分的学生却极差,成绩总是上不去。
即使我为他们开小灶,却依然没有什么起色。
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是取决于学生的客观条件(如学校,环境,教师,家庭等)呢?还是取决于学生本身的主观条件(学习动机,智力因素等)?"
在一个学生的学习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同等重要的。
但在学习中,真正决定了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的却是该生自身的主观条件。
如同,我们把一个智力欠缺的孩子放在一个学习条件十分优越的环境中,这个孩子也是不能超越其他正常的孩子,同样一个无心向学的孩子,即使智力,学习环境再优秀,也是不可能有所成功的。
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主观条件。
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而努力学习的程度是动机转化行为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有多少时间愿意花在英语学习上。
努力学习的程度直接影响学习方法的选择和最终效果。
例如愿意在英语学习花时间的学生通常喜欢采用一些较费时的方法如背诵单词(甚至反复的抄写背诵的单词)、背课文、句型、背老师上课的笔记。
每次的作业都非常认真地去完成。
而那些不努力学习的学生是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英语,他们只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来应付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抄作业的情况就会屡见不鲜,很多时候甚至作业也不完成。
当我们的班级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之后,常规的集体教学就不再符
合现实要求了。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成长需求、学习准备、个性特点、发展潜能等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并依据学生的进步程度评价和调节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根本目的。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学定教的教学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
”由此可见,以学定教是教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
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学习动机根据奥苏泊尔的理论也是可以分成以下三个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
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
简言之,就是一种求知的需要。
这是意义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动机。
它发端于学生好奇的倾向,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
这些心理倾向最初都是潜在的动机因素,它们本身既无内容也无方向。
这些潜在的动机因之所以变为实际的动机因素,一方面是成功学习的结果,学生预期到未来的学习可能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家庭和社会中有关人士影响的结果。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学生的要求还是关注于该生的成绩,即便是在高喊了素质教育多年之后的中国也一样没有改观。
学生学习的毅力是与认知驱力的强度相关的。
奥苏泊尔对注意的研究表明,仅仅指导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某些方法,不论学生是怎样注意的,也不能提高学习成绩。
因而,若要提高学生的认知驱力,最好的办法是让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有适当的距离,这对引起认知驱力最为有效。
但如果学生尚无学习动机,则无须等学生有了动机后再学习,只要教师能够使学生有意义地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满足,那么,他们会显示出学习动机的。
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优化的教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途径。
不少学生的英语成绩差,因而对学习地理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学习成绩就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要克服恶性循环,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散难点;制定的教学
目标要把起点放在学生经过努力能掌握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讲课生动,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理解。
学生自己上课听懂了,课后能独立完成作业,这时他们就愿意学。
当学生学会弄懂了老师所教的知识的时候,当学生解出难题以后,他们就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在动力。
2、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它与认知内驱力的区别在于:认知内驱力的指向是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
在学习期间,自我提高的成就动机可以促使学生去追求优秀的学习成绩或较高的排列名次。
总之,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会使学生变得更加努力,会使学生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地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在同伴中赢得优越的地位。
我把学生的平时朗读做成可以量化的表格,即达到一定量的标准之后,就能以优异的成绩免考期末的口语考试。
这一措施使得班级中一部分的同学十分积极的参与到平时的朗读中。
他们都希望可以在期末免考口语,这样就能成为班级中的少数优秀孩子,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肯定。
所以这个措施使得班级中的孩子都在不断的比较自己与别人的朗读篇数,与班级中朗读进度最快的孩子比赛。
以肯定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
对学生寄予的较高期望.开展学习竞赛,表扬或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喜好我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奖励,为后进学生提供可以学习的榜样等,都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这类措施可以看作是正面的激励措施。
在教学中适当地采用合理的惩罚等.也可起到激发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作用。
但这样的措施就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调整这个批评惩罚对于学生提高内驱力的力度。
3、附属内驱力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对于学生来说,附属的内驱
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附属内驱力在本质上是权威确立目标,学生在通过努力后得到权威的认可。
并由这一认可而得到成功的社会地位。
附属的内驱力有比较明显的年龄特征。
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附属的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份。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地增强,附属的内驱力不仅在强度上有所减弱、而且在附属对象上也从家长和教师转移到同伴身上。
在青少年时期,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所以在小学的起始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通过教师和家长确立,学生再每次考了优异的成绩之后就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
而到了高段之后,这一附属内驱力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班级中的风云人物对他的肯定,或是其他班级学生对他的肯定。
在完成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挖掘之后,教师只要在教学上注重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对于低段的孩子根据他们的附属内驱力需求通过听做、学唱、玩演、读写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培养兴趣,形成语感和提高交流能力的目的。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
1.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
英语课是实践课,工具课。
上课应“精讲多练,以练为主”,我们可通过组织课外活动、自办英语小报等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教学内容新颖有趣。
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备课内容要有所选择,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有意思愿意学。
3.教学方法要生动。
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法,可通过游戏、表演、唱歌、竞赛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高段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班级之间的比赛,来达到他们所希望自己的社会地位。
我将自己所带的同年级平行班的学生作品拿到其他班级来展示,以达到激发他们学习动机的目的。
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水平的决定因素,是
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其中,教师又是兴趣教学成败的关键。
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大面积的引发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
因此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更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做到更新观念,不墨守成规,乐于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迎接挑战,不断完善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新,才能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学英语的学习环境。
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掌握这一种语言,同时,还要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
如何在课堂上腾出更多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将决定我们的语言教学成功与否。
参考文献:
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梁好、蒲大勇,《教育导报》,四川教育报刊社,2011年12月17日
张影焕,《教育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
邵瑞珍、皮连生,奥苏泊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湖州师范教育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