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丙肝与梅毒的预防用药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材料特制)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被针扎或接触到疑似感染者血液,是一件非常恐慌的事,接下来,我们具体讨论工作中乙肝、丙肝、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应付方式。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一、乙肝职业暴露(一)挤压与消毒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二)抽血检查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三)特殊处理1、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 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医务人员对梅毒、HIV、HBV职业暴露防护概要
(二)常用物品、环境的消毒 1、医疗器材:无论一次性或可反复使用的医 疗器械,使用后消毒才做进一步处理,最 好的是高压蒸气灭菌,适宜的消毒液浸泡: 如2%的戊二醛,75%的酒精。 2、织物:床单、被物装入防水口袋,外面罩 上另一个布袋,先行高压蒸气灭菌或者煮 佛消毒后再在700℃热水中加洗剂清洗25分 钟。 3、排泄物和分泌物:以20%的漂白粉混合后 放置1—2小时。对接触污染废水应先行消 毒再排放至下水道。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 (一)预防 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 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 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 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 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 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 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 行手消毒。
梅毒
• 概念: •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性传播 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 传播。本病危害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 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死 胎和胎传梅毒。
梅毒的临床分期
• 以2年为界分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 • 早期梅毒分为:一期梅毒 2~4周 • 二期梅毒 6周~6月 • 早期先天(胎传)梅毒 • 早期潜伏梅毒 • 晩期梅毒分为:三期梅毒 • 晚期先天(胎传)梅毒 • 晚期潜伏梅毒
HIV、HBV职业暴露及其防 护
一、概述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传播途径: 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凡经血液传播性疾病,血液和体液暴露后 的紧急处理措施:一挤二冲三消毒四上报 1、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因 为:肥皂液属于碱性液,能中和毒素)和流 动水进行冲洗; 2、冲洗后用75%乙醇,碘伏消毒; 3、被暴露的黏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因为短时间内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可以减 少职业感染的几率)。 4、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职业暴露用药追踪处理建议
乙肝职业暴露预防用药、血清学追踪建议方案暴露者情况暴露源情况暴露处理意见未接种乙肝疫苗HbsAg(+)24h内注射HBIG200~400IU一次,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20μg一次,1、6个月后分别接种10μg一次HbsAg(-)开始乙肝疫苗接种(0、1、6个月),首次20μg/次,以后两次10μg/次病人源不明24h内注射HBIG200~400IU一次,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20μg一次,1、6个月后分别接种10μg一次以前接种过且已知有抗体反应(近1年内抗体≥10mIU/ml)病人源清楚或不明不治疗, 只需对暴露者血清学追踪一次HbsAg(+)24h内注射HBIG200~400IU一次,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20μg一次,1、6个月后分别接种10μg一次以前接种过且已知无抗体反应,或抗体≤10mIU/mlHbsAg(-)不治疗,只需对暴露者血清学追踪一次。
建议暴露者加强一针乙肝疫苗病人源不明 24h内注射HBIG200~400IU一次,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20μg一次,1、6个月后分别接种10μg一次,进行血清学追踪以前接种过不清楚是否有抗体HbsAg(+)24h内注射HBIG200~400IU一次,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20μg一次,并检查暴露者的乙肝抗体状态,有抗体不治疗,无抗体,接种乙肝疫苗10μg(1、6个月)HbsAg(-)检查暴露者的乙肝抗体状态,有抗体不治疗,无抗体,接种乙肝疫苗10μg(0、1、6个月)病人源不明24h内注射HBIG200~400IU一次,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20μg一次,并检查暴露者的乙肝抗体状态,有抗体不治疗,无抗体,接种乙肝疫苗10μg(1、6个月)血清学追踪建议:● 24h内必须追踪1次、最后一剂疫苗接种完1个月、抗体阴性(不愿用药者)按24h、1、3、6月进行追踪● 新员工、发生职业暴露者,第一次血清学追踪应当做定量检测丙肝职业暴露预防用药、血清学追踪建议方案暴露者情况暴露源情况暴露处理意见HCVAb(+) HCVAb(+) 不需要追踪HCVAb(-) 按24h、1、3、6月进行追踪HCVAb(+) HCVAb不明不需要追踪HCVAb(-) 按24h、1、3、6月进行追踪备注:目前尚无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措施,使用普通免疫球蛋白对接触者进行保护已被证实无效,不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用药措施梅毒职业暴露预防用药、血清学追踪建议方案青霉素不过敏者推荐苄星青霉素120万U*2支/次,每周1次,共2次青霉素过敏者推荐多西环素0.1 每日2次连续7天血清学追踪建议:24h内必须追踪1次、病人源不明时按24h、8、12w进行追踪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用药、血清学追踪建议方案用药建议:转CDC评估处理,如存在用药指征,应当在发生暴露后4h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h,即使超过24h也应实施预防用药。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
HIV
201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 》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HIV感染者和 艾滋病患者78万人,女性占28.6%,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 %。 据报道,因针刺伤而感染HIV只需0.1ml血液。 职业暴露后感染HIV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皮肤黏膜接触血液、体液量的大小; 接触时间长短; 造成表皮损伤的针头粗细、类别; 刺伤的深度; 所接触的病毒浓度高低; 所暴露的人员的免疫功能。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前预防措施3
5、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个人防护用品(PPE)是指一系列的屏障设备和呼吸设 备,单独或联合使用,以保护黏膜、呼吸道、皮肤以及衣 物避免接触到传染性物质。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标 准预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并能根据情况,在必要 时采取适当的额外预防措施。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前预防措施2--锐器盒使用规范
(5)护理人员操作完毕后锐器直接放入锐器盒,在从操
作完毕到放到锐器盒中间隔时间越短,就越能有效避免针 刺伤。 (6)锐器盒不要放于工作车底层,护士弯腰放入锐器, 视线被遮挡,非常容易导致在放入过程中被刺伤。 (7)锐器盒不能放在地上、较高物体的表面,或是儿童 和意识不清患者能拿到的地方。 (8)如果是安装在患者房间内的锐器盒,从地面到锐器 盒开口的高度以132~142cm为宜。 (9)指定个人或小组负责对锐器盒的常规检查,并维护 每一个区域中的锐器盒。被指定的人员要常规监测锐器盒 的标记线,并在利器装满到标记线之前更换。这样可以减 少锐器的溢出。
HCV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 ,丙型肝炎发病人数逐年上升,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1年全国HCV的发病数为173872例,是2005年的3倍 多,人类对丙肝普遍易感,我国丙肝的感染率一般为3% ,受血者或接受血液制品,血液透析患者和接触血液的医 疗护理人员感染率高达50~60%。 国内外学者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HCV的传播途径50 %可通过血液,10%可通过性接触,40%仍不十分明确。 医务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下,被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且感 染后约有半数病例可形成慢性肝炎。 据报道: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感染HCV的比率为1.8%。
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方案
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各种医疗检验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
检验科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AIDS)、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梅毒。
(三)职业暴露概念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四)工作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五)组织机构设立检验科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感染管理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1、检验科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院长成员:检验科主任、感染管理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
(1)根据本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2)组织科室所有人员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3)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4)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5)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作详细记录。
(6)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2、医院感染管理科(1)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第一条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本预案合用于我院工作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
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满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浮现可能被感染情况。
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够通过血液、体液进行接触传播他人的病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进行防控。
第四条职业暴露防控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院感科和防保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一) 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二) 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三)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四) 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时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二)、院感科及预防保健科:(1)发生职业暴露后即将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应急预案
1.目的采用合理的感染控制措施,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2.范围适用于医院员工、医学学员、外包人员、志愿者。
3.定义3.1血源性病原体: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3.2职业接触: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
3.3非胃肠道接触: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
3.4污染:作业环境、物体内或其表面存在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3.5被污染的衣物:被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或者可能包裹有污染锐器的衣物。
3.6洗手设施:能提供充足的流动水(非手动开关)、洗手液(皂)和一次性毛巾或热风干手器等的设施。
3.7医疗废物: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医疗卫生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在本标准中,医疗废物包括液体血液、半液体血液以及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处理压缩后呈液体或半液体状的废物所释放出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污染性物质;处理固体压缩状废物时释出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污染性物质;污染的锐器、含有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病理性和微生物性废物。
4.权责4.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个人防护、职业暴露后处置的指导;对发生职业暴露者进行管理并登记;对职业暴露者进行相关随访工作。
4.2检验科: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检测工作。
4.3药剂科: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保障及发放工作。
4.4护理部:负责检查、落实临床各部门有关预防职业暴露防护物资的配备以及对职业暴露进行相关宣教。
4.5感染科:负责组织艾滋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等职业暴露后的评估及预防性用药治疗工作(艾滋病职业暴露同时联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评估、用药指导与随访)。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Ⅰ 目的为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预防职业暴露,指导和规范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工作,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制定本预案。
Ⅱ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务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
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按传播途径分类,主要包括血源性暴露、呼吸道暴露、消化道暴露和接触暴露等,医院常见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HCV)、梅毒(TPHA)等。
Ⅰ 预案一、术语(一)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暴露源:暴露于操作环境中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
二、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医疗副院长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三、部门职责(一)感染防控科:1.接到发生职业暴露的上报后,及时进行审核、登记并建档。
上报应急小组组长,组织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对暴露情况进行评估,由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开具检验报告单,指导暴露者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2.负责药物的领取和发放。
3.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4.负责为暴露者进行相关预防用药和检验等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心理疏导。
5.每季度对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并定期将院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向主管院长汇报。
6.每年汇总统计职业暴露的数量和相关(检验及预防用药)的费用,上报主管院长、院长审核签字,最终报核算办审核计算工作量及收入。
(二)医学检验科:1.负责相关项目的采集及检验工作,及时将结果汇报感染防控科。
2.医学检验科单独建立登记本,以备年底结算费用。
医学检验科对检验者不做结果解释。
(三)临床科室:1.负责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现场临时紧急处理。
2.获取暴露源(患者)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患者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感染防控科,以备对照评估。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被针扎或接触到疑似感染者血液,是一件非常恐慌的事,接下来,我们具体讨论工作中乙肝、丙肝、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应付方式。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一、乙肝职业暴露(一)挤压与消毒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二)抽血检查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三)特殊处理1、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 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护士专业)
统一消毒毁行处理。
n 日常护理工作中最常出现的暴露危险: 1、输液完毕拔针后,针头立即插入输液瓶,
严禁将针头裸露,随处摆动。 2、输液渗漏拔针后,立即更换针头或将拔出
消毒。 n 3、对所有器具进行严格消毒。 n 4、使用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
。常用的防护措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
、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n 5、安全处理废弃物。运送废弃物的人必须 戴厚质乳胶手套;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 防护眼镜;没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可 以按一般性医疗废弃物处理。
n 二、护理人员防护要点 1、实施护理时护士要穿隔离衣,戴一次性口罩和手
二级暴露
Ø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Ø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 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 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 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 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
Ø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Ø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 ,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 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套。工作完毕后必须洗手。 2、对不合作的病人和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有
技术熟练的两人配合,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
。 3、当进行侵入性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
、注射等,要注意防止被刺伤。使用注射器时,
要保证针头在注射器上安牢。采血后不要将针套
重新套回。用过的锐器必须放到锐器盒中。
4、如果手套被血液和体液污染,则必须及时 更换手套,防止通过污染的手套将病毒传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二、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三、危险性评估
医务人员对梅毒、HIV、HBV职业暴露防护
(四)报告 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情况进行登记,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 员个案登记表”,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 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 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 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 检测及随访情况。
(二)常用物品、环境的消毒 1、医疗器材:无论一次性或可反复使用的医 疗器械,使用后消毒才做进一步处理,最 好的是高压蒸气灭菌,适宜的消毒液浸泡: 如2%的戊二醛,75%的酒精。 2、织物:床单、被物装入防水口袋,外面罩 上另一个布袋,先行高压蒸气灭菌或者煮 佛消毒后再在700℃热水中加洗剂清洗25分 钟。 3、排泄物和分泌物:以20%的漂白粉混合后 放置1—2小时。对接触污染废水应先行消 毒再排放至下水道。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 (一)预防 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 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 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 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 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 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 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 行手消毒。
梅毒的系统损害
• • • • • • • 广泛的皮肤损害 骨组织:如骨膜炎.骨炎.骨髓炎等。 心血管系统:主动脉瓣病变.冠脉病变等。 神经系统:脑膜炎.脊髓痨.痴呆等 呼吸道 消化道 五官及生殖系统等
梅毒的治疗
• 首选苄星青霉素G(心血管梅毒除外),240 万单位/次,肌注,分两侧臀部各120万单位, 每周1次,共3~4次。现在许多资料报道第 三代或四代头孢冶疗梅毒效果好,如头孢 曲松钠等。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四环素 类或大环类抗菌药物。 • 心血管梅毒:用小剂量水剂青霉素G。 • 神经梅毒:用大剂量水剂青霉素G。
医护人员血液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医护人员血液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可能会遇到各种职业风险,其中血液职业暴露是最常见的一种。
血液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而面临感染疾病的风险。
为了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以及保护患者和公众的健康,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血液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1. 立即停止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并迅速离开现场。
2. 迅速用流动清水冲洗暴露部位,并使用消毒剂(如75%酒精、0.5%碘伏等)进行消毒。
3. 如果是眼部或黏膜暴露,使用生理盐水或消毒剂进行清洗。
4. 如果是皮肤破损或割伤,应立即使用防水敷料包扎伤口。
5. 尽量避免挤压伤口,以免伤口扩大或加深。
二、立即报告1. 立即向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报告暴露情况,包括暴露的时间、地点、接触的物质、伤口的类型和大小等。
2. 向医院感染控制部门报告,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的要求进行后续处理。
3. 向所在科室的护士长报告,并按照护士长的要求进行后续处理。
4. 如果暴露源是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向医院感染控制部门报告。
三、进行相关检查1. 根据暴露源的类型,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HIV、乙肝、丙肝、梅毒等。
2.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预防性用药、观察等。
3. 定期进行随访检查,以了解病情进展情况。
四、心理支持1. 医护人员在血液职业暴露后,可能会出现恐慌、焦虑等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2. 医院应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医护人员度过心理难关。
五、预防措施1. 医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加强手卫生,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
3.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如定期消毒、隔离患者等。
4.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血液职业暴露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总之,血液职业暴露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一种常见职业风险,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血液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以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宣教
淮阴医院职业暴露处置和职业安全防护指导
一、职业暴露随访时间
(一)乙肝:0、3月、6月(具体时间:)(二)丙肝:0、3周、3月、6月(具体时间:)(三)艾滋:0、4周、8周、12周、6月(具体时间:)(四)梅毒:停药后1月、3月(具体时间:)二、职业暴露预防用药建议
(一)乙肝:1.乙肝暴露人员如HbsAb(-),HbsAg(-),未接种过乙肝疫苗,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同时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注射,即;6月内完成3次乙肝疫苗注射(0、3、6);如以往接种过乙肝疫苗,无抗体产生,除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外,强化乙肝疫苗一次。
2.乙肝职业暴露如HbsAb(+),定量<10iu/ml,除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外,还需强化乙肝疫苗一次。
3.乙肝职业暴露如HbsAb(+),定量>10iu/ml则不需要预防用药。
(二)丙肝:目前暂无适用于HCV暴露后的预防用药。
(三)梅毒:苄星青霉素G120-240万u/次肌肉注射。
一周一次,连续2周。
(如无青霉素过敏,挂号至门诊皮肤科开具苄星青霉素)
(四)HIV: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2h内)进行预防与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替诺福胃酯(TDF)、恩曲他滨(FTC)、拉米夫定(3TC)、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拉替拉韦(RAL)TDF+FTC(3TC)+LPV/r或RAL。
具体用药:院感科上报市疾控中心,由市疾控中心进行指导用药。
三、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四、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谈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防治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HCV麻醉科王医生在年度体检的时候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于是进行了肝炎病毒的筛查,发现抗HCV抗体(HCV-Ab)和HCV核酸(HCV RNA)均为阳性,提示HCV的活动性感染。
王医生顿时慌了神,回顾自己两年前参加手术时发生针刺伤,患者是丙型肝炎患者,当时他只是把血挤出来,用碘酒进行了消毒,没有到院感科备案,也没有定期复查。
因此他不能算工伤,不能获得免费的治疗和补偿。
好在HCV感染目前治愈率达到90%以上,经过规范治疗,王医生的HCV RNA和HCV核心抗原(HCV-cAg)均转阴。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皮肤科一位从事面部手术的张医生来到检验科,张医生在为患者做手术的过程中手被手术刀划破出血了。
患者是HCV-Ab阳性,于是我们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HCV-cAg检测。
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我们还安慰她说:“没事,说不定患者的HCV-cAg是阴性的,那就不会有传染性了。
”结果患者的HCV-cAg是强阳性,由于HCV没有预防用药,张医生十分郁闷,只能定期随访进行血液HCV-Ab、HCV-cAg和HCV RNA 检查,来监测自己是否被感染。
■既然“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那么科普一下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我经常会跟因职业暴露前来验血的医生说:“现在感染梅毒螺旋体(Syphilis)、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的患者不少,平时做手术一定要小心”,有的医生就会叹气然后跟我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作为在上海三甲医院临床检验科负责输血前测试的小组,我们基本每个星期都会接待因职业暴露前来化验的医生、护士或医技人员。
文章开头提到的王医生我接待了3次。
由此来看,医护人员因针刺伤等职业暴露而至HCV等病毒性感染这个问题已非个案,而是比较常见、值得重视和防范的问题,由此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笔者来简单梳理一下针刺伤的处理流程。
一旦发生针刺伤后,当事者应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液或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立即确认病患是否为病毒携带者;上报感染控制科及护理部,填写职业伤害报告表,自身查验输血前测试指标留底,并根据情况尽快就医。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与防护谢光荣汉川市人民医院感染科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针对病人,面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关注甚少.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染疾病的流行率,而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
一,经血液传播疾病概述:1,经血传播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其它(疟疾,梅毒,埃拉出血热等。
)2.传播途径:血液,性,母婴传播。
二:职业性接触病人的血液(职业暴露):1,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被经血液传播感染的危险,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者病人的血液溅到医务人员的眼睛,口腔或者皮肤。
2,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指导意见(试行)》。
3,引起感染的因素大多数的接触是不至于引起感染的,引起感染的因素与病菌的种类,接触的血量,接触时病人血中的病毒量有关。
4,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1)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后立即:肥皂和清水冲洗洗被刺伤或者割伤的伤口。
(15分钟)用清水冲洗被血溅到口腔,鼻腔和皮肤。
用清水,生理盐水或者其它消毒冲洗被血溅到眼睛。
(15分钟)没有科学证据显示使用消毒剂和挤压排血可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2)暴露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3)危险性评估由专家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艾滋病职业暴露分级:一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二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暴露源沾有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为使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够及时有效地预防处置,降低传染性疾病感染的危险,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一、基本概念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某种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2.不属于职业暴露范畴:(1)违反劳动法的职业损害:如医务人员的孕期辐射等;(2)非直接接触病人与病人样本的其他意外事故伤害:玻璃划伤,设备挤伤,砸伤,电击等。
二、职业暴露应急处置组织体系(一)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职责建立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包括医院主要领导、院感科、防保科、临床检验中心、药剂科、临床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
负责对本院的职业暴露事件成立与否做出最终判断,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及预案启动后的事件处置全过程的领导与管理工作;负责制定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方案及具体措施;协调医院各部门的现场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组织现场卫生应急工作所需的各类保障服务;负责监督和管理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安全防护、疾病防治等工作。
(二)各部门职责1.院感科:定期对各部门职业安全防护工作进行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培训和监督检查,指导开展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工作;做好职业暴露后的感染检测、预防用药记录;对职业损伤和各类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建议使用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及安全工具。
2.临床检验中心:负责对乙肝、丙肝、梅毒及HIV血液初筛检测工作,如发现阳性结果应立即通知院感科,HIV阳性标本应尽快报院感科、防保科,由防保科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发生后24~48小时内,完成对接触者和接触源的血源性病原体相关检测,及时通知结果并在院感科的安排下进行血液追踪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职业防护措施
1 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2 手卫生规范 3 环境卫生 4 正确处理利器 5 可重复使用设备的清洁、消毒、灭菌
6 防护用品:手套、面罩、护目镜 口罩、隔离衣、防护鞋
标准预防的概念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 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 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 镜和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 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 物品与医疗器械,强调双向防护。 。
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
❖ 百日咳呼吸道分泌物:红霉素口 服,一日4次,暴露后服14天。
❖ 狂犬患者体液、血液接触:抗狂 犬病毒血清和疫苗。
加强职业防护有着 十分重要的意义!
暴露部位的局部紧急处理
用清洁剂、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 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液和流 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
暴露部位的局部紧急处理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暴露源抗-HIV阳性的预防方案
❖ 抗HIV药物的使用,是减少HIV职业感染的最 后一个环节。预防用药越早越好,最好在1-2 小时用药,最迟不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 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用药。
❖ 暴露后预防用药(PEP)----是指可能受到 HIV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尽早的使用抗病毒 药物来阻断感染的预防治疗措施。
不需特殊处理 低危 如:表皮 擦伤、针刺等
1级暴露
2级暴露
2级暴露
危险度 高危 如:伤口较深 仪器上可见血液等
3级暴露
(三)HIV职业暴露的评估
HIV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
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
暴露源的血清学检测
立即查看暴露源(患者)的经血传染性疾 病相关检验报告(3个月内结果有效)及 病史(包括特殊人群和危险行为等),如 有任何一种病原体活动性标志物阳性或有 相关感染病史,科室或部门应立即报告院 感管理科以接受相关的预防处理指导。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
--虞晓平
2014年8月
内容提要 职业暴露的定义 职业风险与防护现状 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处置
一、定义
❖ 医务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临床医 疗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暴露于某种传染源。 包括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皮 肤、粘膜;污染了的针头、锐器刺破皮肤; 吸入感染性的气溶胶;直接接触传染性物 质。
1.局部处理 2.报告、登记 3.评估 4.预防性治疗 5.追踪随访
(一)处置及报告流程图
(二)级别评估
经血液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级别的评估
暴露源是否具有传染性物质
是 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
血液或含血液体
暴露的类型
否 不需预防性治疗
粘膜或可能有损伤的皮肤 只沾染完整的皮肤
刺、割皮肤
暴露量
量小
量大
暴露时间短 暴露时间长
暴露源感染情况不明的快速检测
❖ 如不能立即得到暴露源(病人)的经血传染 性疾病相关检测结果亦不知病人既往感染病 史,立即申请暴露源的HBsAg与抗HIV 初筛试验的快速检测(24小时均可检测, 半小时报告结果),及时追踪结果,如有阳 性应立即报告,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 应急处理结束后,对已进行上述两项快速检 测的暴露源无论结果阴性或阳性,最好再进 行常规的经血传染性疾病相关检测。
暴露的常见病原体种类
二、医务人员职业风险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暴露原因 ❖规范要求
(一)职业危害因素
1
•物理因素: 针刺伤 噪声 放射线
2
•化学因素: 消毒剂 麻醉废气 化疗药物
3
•生物因素: SARA、乙肝
丙肝、艾滋 刺:(97%)注射、抽血、分离 输液器
❖切割 ❖ 手术中传递剪刀、刀片 ❖缝合 ❖ 直接接触:收拾手术污物、患
者或其他人员移动时
(三)规范性要求
2006年9月1日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3年6月16日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美国:2000年 《针刺安全和预防》
二、职业防护现状
1 重视程度不够 2 无防护用品或用品不全或有而未用 3 带着手套到处摸 带4着手套未到按处摸要求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5 未按要求进行免疫接种
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
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
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
❖ 白喉:长效西林1.2mu,肌注一针或红 霉素口服7天,每天1g。
❖ 甲肝:肌注免疫球蛋白1g。 ❖ 乙肝:肌注免疫球蛋白;接种乙肝疫苗。 ❖ 脑膜炎双球菌呼吸道分泌物:利福平口
服2天,每12小时1次,每次600mg;或 头孢曲松肌注250mg;或环丙沙星口服, 一次500mg。
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
时应穿隔离衣。 ➢ 为经空气和飞沫传播患者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
疗操作时应穿防护服。 ➢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
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 水围裙。
一次性外科口罩
N95口罩
护目镜、面罩
护目镜
面罩
安全注射
对接受注 射者无害
不使卫生保 健人员因接 触产生任何
危险
注射器产生 的废弃物不 对社会构成
危险
四、职业暴露后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应做到
1.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2.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
培训。 3.针对医务人员接触病种不
同,进行免疫接种。 4.在诊疗操作中应做到标准
预防。
职业暴露处理措施
暴露源抗-HIV阳性的预防方案
❖ 通过PEP可以抑制病毒在最初感染的靶细胞或 淋巴结中的增生,从而阻止全身性感染的出 现。
❖ 基本用药: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联合制剂 ➢双汰芝(AZT齐多夫定/3TC拉米夫定) 300mg/次 2/日 28天 ➢强化用药: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联合制 剂 + 蛋白酶抑制剂;双汰芝 + 佳息患 (IDV印地那韦)800mg 3次/日 或 奈非 那韦(NFV)750mg, 3次/日 28天
防护标识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还采用以下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
空气隔离 黄色标识:如麻疹、肺结核等
飞沫隔离 粉色标识:如百日咳、白喉、 流感、流脑等
接触隔离
蓝色标识 :如肠道感染、多耐 药、皮肤感染等
防护用具的使用
➢ 一般诊疗活动,可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