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第2课传统节日(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
课文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合,让学生巩固换偏旁识字,懂得触类旁通。
“巷”看图片识字,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
“祭”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字形的演变,从而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
结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XXX、舟、热、闹”这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读课文,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4.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3、教学准备:ppt、节日名称贴纸、节日对应时间贴纸四、教学过程(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1.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的小视频。
2.引出“贴对联”,认识生字“贴”。
3.从贴对联引出“传统”,认识生字“传统”读音指导:“传统”,一个前鼻音,一个后鼻音。
使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编口诀熟悉“传”。
比如: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日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亲身体验节日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氛围。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引出课题:传统节日2. 讲授新课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3. 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制作一份手抄报。
手抄报内容包括节日的由来、习俗、文化内涵等。
学生展示手抄报,并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歌曲等。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同时,我也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亲身体验节日的氛围,感受节日的魅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时,有些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我进一步引导和解释。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瞬、全家、团聚、喧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同学深刻地认识和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育同学珍视和喜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共享欢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育同学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瞬、全家、团聚、喧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爱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 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连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同学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觉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季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传统节日》一课时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教育部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首介绍祖国传统佳节得到识字民谣,其中涉及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从中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本文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表现力强,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很感兴趣。
有了一年多的统编语文学习基础,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阅读的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朗读习惯。
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部分生字,会写“舟、街”2个字。
2、有节奏、有韵味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名称。
3、了解传统节日,初步感受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认识“传、统”等部分生字,会写“舟、街”等2个字。
2、有节奏、有韵味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名称。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怎么过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一)看图猜节日1、谈话引入,我们一起书写“节日”两个字。
(学生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节日”一词。
)2、游戏激趣,看图猜节日。
下面,咱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看图猜节日”。
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出节日名称。
贴窗花、放鞭炮(春节);吃月饼(中秋节);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二)补充课题,强化“传统”让学生了解传统习俗、传统美食以及传统文化。
过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放鞭炮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就叫---( 课件出示“传统习俗”、生接读。
) 粽子、月饼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好美食,那就叫---(生回答“传统美食”,师随后出示课件,这些都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叫---(生回答“传统文化”教师随后出示课件。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教学目标:1. 认识“传、统”等15 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 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 个词语。
2.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课文。
3.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4.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口述:同学们都知道些什么节日呢?春节、端午、国庆节、劳动节、儿童节……每年都有许多的节日,但各国家和地区的节日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吧。
节日源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一些流传至今的节日习俗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的一个大发展的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为节日的发展与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逐渐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变得丰富多彩,出现了许多体育活动、享乐活动等,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有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
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初读课文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1)会读生字。
认读指导:“传、舟、赏”是翘舌音;“乞巧”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注意“乞”在语流中的变调;“巷、祭”二字容易误读,可以借助拼音和词语“大街小巷”“祭扫”加以巩固。
(2)会写生字,并组词。
贴(贴花)街(街上)舟(小舟)艾(艾草)敬(敬爱)转(转眼)团(团结)热(热爱)闹(热闹)(3)识字方法。
①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如“宵、饼”可以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识记。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传统的节日》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六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述和丰富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各个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某些习俗和传统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我国六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六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创设节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3.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分组完成节日习俗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操练。
3.准备任务,用于学生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的六个传统节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这些节日的了解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边读边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对于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认读和朗读练习。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认读和朗读得更好。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六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篇1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过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演示课件)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菊”等词语。
-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学生能够分析并体会文中传统节日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 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分析并体会文中传统节日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等。
- 体会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2.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 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3. 朗读法 -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4. 写作法 - 让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时间安排]) - 播放一段关于传统节日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传统节日》教学活动将包括以下内容: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的了解:学生将通过研究和讨论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
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学生将通过学习不同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活动,提升自己的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将通过创作节日相关的艺术作品或写作,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合作和团队精神的促进:学生将通过合作组织和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促进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步骤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的了解:学生通过研究和讨论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
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学习不同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活动,提升自己的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创作节日相关的艺术作品或写作,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合作和团队精神的促进:学生通过合作组织和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促进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资源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的研究资料。
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的习俗和庆祝活动资料。
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的艺术作品和写作练习资料。
合作和团队精神的促进的庆祝活动组织和参与资料。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以传统节日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研究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参与度,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3. 探究传统节日与中国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关系。
4. 研究传统节日的传统俗,如舞龙舞狮、赏月、包粽子等。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文化理解和审美意识。
6. 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口头表达和写作技巧。
7.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教学内容春节1. 特点:农历新年,家庭团聚,拜年,放鞭炮。
2. 俗:贴春联,贴门神,包饺子,看春晚,舞龙舞狮。
3. 活动:研究制作春联、门神、制作糖画,观看春联文化,参观街头舞狮等。
清明节1. 特点:祭祀祖先,扫墓,踏青。
2. 俗:扫墓祭祀,纪念先人,踏青郊游,放风筝。
3. 活动:参观纪念馆,制作祭品,体验拜祭仪式,踏青郊游。
端午节1. 特点: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
2. 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喝雄黄酒。
3. 活动:研究制作粽子,制作艾叶香囊,观看龙舟比赛。
中秋节1. 特点:月圆人团圆,赏月,吃月饼。
2. 俗:赏月,吃月饼,放孔明灯,嫦娥奔月。
3. 活动:制作月饼,观赏月亮,制作孔明灯,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方法1. 导入: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展示引入课题。
2. 探究式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俗,并自行发现、整理相关知识。
3.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制作、观察、展示等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食物、参观节日庆祝活动等。
教学设计1:传统节日(第1课时)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快乐的事。
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表达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
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
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
即使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因为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
针对这个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建议】可由学生熟悉的节日场景导入,用学生熟悉的节日风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感受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升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并能说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与反思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之一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研究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 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 _ _ _ _ _ _ _ __。
6﹒鼓掌、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点书写。
1.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XXX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甚么好办法记着它们?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着它们。
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点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前互动:跳格子规则、讲故事(牛郎织女)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街、团”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街、团”两个生字。
教学资源:自制课件、写字视频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激趣导入。
1.猜猜我手上拿的是什么?这是什么节日特有的东西?
师: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春节有什么
习俗吗?(生交流)
2.(师播放有关春节的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拜年,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3.像春节这样有得吃、有得玩、又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节日其实还有很多,这节课咱们就走进课文《传统节日》中去“过过节”吧。
4.板书课题。
标记读音,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
齐读课题。
二. 读儿歌,随文识字。
过渡语:有人将各种节日的习俗编成了有趣的童谣,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出示要求: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播放朗读视频。
出示要求:边听边找文中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出示名称: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
3、出示第一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指名读句子。
(2)小老师带读贴,贴窗花。
(3)齐拼读字词,齐读句子。
(4)指名读句子1人。
过渡语:喜欢过春节的同学,咱们一起欢快地打节奏读一读第一小节。
4.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是写春节的,谁能找到?没错,就是这一句,这一句有四个生字,谁有火眼金睛发现了)(1)小老师来带读四个生字。
(闹字单独第四声,热闹读轻声)
(2)齐读生字,给四个字组词,读词语。
(3)自由读四个生字词,并说说记你怎么记住这四个字。
(自由读,指名说)说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半包围、上下)
(4)指导写“团”字:
仔细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生说:全包围结构、竖勾写在竖中线上)
描红一个,写一个。
(4)分男女生读句子:把生字词放到句子中间去读,看看谁读得更好。
(5)拍手读。
5.过渡:过完年了,我们一起去猜灯谜罗咯!(字谜若干)
猜灯谜是什么节日的习俗?(元宵)
出示第二句话: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小老师带读三个二会字。
(2)齐读句子。
(3)自由打节拍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4)看图理解:大街小巷,读词语。
(5)出示“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6)打节拍齐读。
花灯五光十色,多美呀!怪不得大家都跑来赏花灯了,来,读出那种人山人海的感觉。
6.小游戏:
(1)发红包。
(2)放鞭炮。
7.出示第三句话: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渡语:炮竹声声除旧岁,春节和元宵节都会放鞭炮,你们还过了什么节日放鞭炮的?没错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我们接着来过过清明节。
(1)齐读句子。
(2)指名读句子,相机正音。
(3)看图猜字:出示祭字的象形字,拼读。
(4)朗读指导清明节语气低沉。
8.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过渡语:(拿一个粽子出来,这是什么?闻到香味了没有?我们上学期学了端午粽,知道端午节是怀念屈原的谁来读一读端午节的儿歌?)
(1)指名读句子。
(2)小老师带读三个二会字。
(3)自由读句子。
(4)打节拍齐读句子。
(5)看图猜字。
8.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渡语:课前老师讲的故事怎么样?乞巧节就是和牛郎织女有关的,我们来读一读。
(1)齐读句子。
(2)齐读二会字。
(3)男女生分读句子。
(5)生活识字。
9.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过渡语:乞巧节和月亮有关,还有一个节日也会阖家团圆赏月,那就是中秋节,请同学们一起来过中秋吧,过中秋,读。
(1)齐读句子。
(2)分组读。
(3)生活识字。
10.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过渡语:我们今天要过的最后一个节日就是重阳节。
(1)小老师带读二会字。
(2)齐读句子。
(3)打节拍读。
11.巩固:
(1)齐读生字词。
(2)小游戏:点灯笼、捉迷藏。
(3)打节拍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认读“街”字:拼读,
2.仔细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电脑老师教写“街”字。
4.学生写字。
5.评价。
四. 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真幸福,一节课的时间过了中国的7个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传承下去,希望同学们合家团圆,幸福安康!
五. 作业布置:
1、查一查每个节日的时间,再按照时间的顺序排一排。
2、回家和爸爸妈妈拍手读儿歌。
六. 板书设计:贴窗花、贴节日。
2.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