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2.2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2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二)冬季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1、纬度位置是造成我国南北温差大的最主要因素
比较漠河、北京、广州三地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总结纬度位置对气温影响的规律。
2、冬季风以及地形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南北的温差。
所以,我国冬季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突出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学生思考:
那么我国冬季南北悬殊的原因是什么呢?
纬度位置——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
冬季风频繁南下,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阻挡,势力逐渐减弱。
板书设计:
气候复杂多样
冬季:北寒南暖,温差大

北方光照较弱且昼短+冬季风


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日期
10、12
课题
气候复杂多样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记住1月0ºC等温线的分布
3、知道纬度位置对我国气温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学会根据等温线图分析掌握我国1、7月份的气温分布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气温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难点:同样的纬度跨度,在不同的季节,气温的分布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
教具
投影、背投、电脑
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过程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讨我国的温度带。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冬季东北地区的景色览和海南的景色),相同的时间,不同的景色,说明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两地的气温差异巨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首先我们学习我国的气温的分布特点合作【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读图】看第32页图2-22和33页图2-23,思考、探究【指导】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1、找出0℃等温线。

说出它大体通过的山脉与河流名称。

2、找出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

算一算温差为多少?3.观察图中等温线的分布,有何特点?4、根据等温线分布特点,说说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总结】(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板书】1、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2020年九月整理).2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doc

2(2020年九月整理).2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doc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案教与学目标:1、学会阅读等温线图,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与学重点: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2、温度带的划分。

教与学难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教与学方法:情景导入、对比讲解、读图分析教与学准备:景观图片、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

教与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哈尔滨的冰雕展览和广州的花卉展),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学生回答)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说明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28页图2——14“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和第29页图2——15中国的“七月平均气温图”,解决以下问题:(1)29页活动题1、2、3。

(2)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1)探究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却南北普遍高温?(2)教师点拨: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阳光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离阳光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就越少。

此外,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3)探究结论:受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个性化修改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为什么?〈二〉学习任务二: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0页和31页图2——16“中国的温度带”,解决以下问题:(1)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每个温度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3)我们肥城属于哪个温度带?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作物熟制怎样?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1)、探究问题:为什么海南岛上农作物能一年三熟,而东北平原上只能一年一熟?(2)教师点拨:海南岛属于热带,积温值在8000以上,农作物的生长期长,而东北平原位于中温带,积温值介于1600和3400之间,农作物生长期短。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气候多样性,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概念和气候类型有初步的了解。

但对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复杂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加深理解。

学生在生活中对气候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认识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图片,分析中国气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难点: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与中国气候相关的问题,设计课堂活动。

3.准备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位置特点。

提问:“你知道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吗?”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如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东北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等。

22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2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案教与学目标:1、学会阅读等温线图,了解我国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与学重点:1、我国冬季与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2、温度带的划分。

教与学难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教与学方法:情景导入、对比讲解、读图分析教与学准备:景观图片、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

教与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哈尔滨的冰雕展览与广州的花卉展),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学生回答)相同的时间,广州与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说明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28页图2——14“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与第29页图2——15中国的“七月平均气温图”,解决以下问题:(1)29页活动题1、2、3。

(2)我国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1)探究问题:就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却南北普遍高温?(2)教师点拨: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阳光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离阳光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就越少。

此外,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3)探究结论:受纬度位置与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个性化修改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国冬季与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分别就是哪里?为什么?〈二〉学习任务二: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0页与31页图2——16“中国的温度带”,解决以下问题:(1)温度带划分的依据就是什么?(2)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每个温度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3)我们肥城属于哪个温度带?主要农作物就是什么?作物熟制怎样?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1)、探究问题:为什么海南岛上农作物能一年三熟,而东北平原上只能一年一熟?(2)教师点拨:海南岛属于热带,积温值在8000以上,农作物的生长期长,而东北平原位于中温带,积温值介于1600与3400之间,农作物生长期短。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中国的气候》教案——第1课时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中国的气候》教案——第1课时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分布的特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课前准备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图中国温度带图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央台气象预报的视频资料,自然的引出“气候”概念。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我们中国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呢?读课本P32图2-22,对海口、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气温比较,并且在板图中画出来,来说明我们冬季的气温的特点。

找出0º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秦岭-淮河向西延伸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画出板图,说明为什么我们冬季的气温有这样的特点?列表比较我国冬至日的各地的太阳高画出我国冬至日时的太阳高度图:[板图]⑴导读地图册P14“中国一月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中P33活动题;⑵提问:由此可以说明我国气温冬季分布有何特点?⑶老师小结,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⑷学生看教材P32面的阅读材料,老师结合板图讲述:A我国冬季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方的太阳高度比北方高得多,加之昼也比北方长些,所以气温南方高些;B冬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加剧了北方的严寒,总结出影响我们冬季气温的原因:纬度、冬季风、地形。

思考以下问题:冬季我们气温最低的地方在哪里?最暖和的地方在哪里?(读图,结合地图)[画板图]画出我国夏至日时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以及太阳高度的情况。

对于夏季的气温特点的讲述,按如下步骤进行:①导读图2-23“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中P33活动题;②提问:7月份,全国气温最低地为什么是青藏高原?黑龙江省北部和海南省南部气温大约各是多少度?两地相差多少?这说明了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③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呢?④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结合板图讲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案1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案1 湘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28——41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多特殊天气和多旱涝灾害。

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观点,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地区图等图表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地区图等图表。

2、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

5、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台风、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中国气候的认识。

采用“设疑---探究----尝试-----小结”的“四步循环导学法”展开教学。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生动活泼活泼的方式的自主探究,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框架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季风气候显著和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成因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季风气候显著,是一个重难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的培养;并且利用四人小组讨论形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成因是本节教学的难点,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况入手,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掌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同时,通过研究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记住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并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而难点则在于让学生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并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教学安排】本节课共计5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学生讲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通过研究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引导学生归纳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并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4.让学生分析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

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和引导。

1. 根据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描述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2. (1) 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说明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以及各温度带分布的地形区或省级行政区。

(2) 在温度带分布图中,说明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导入环节:先学环节:1. 生齐读目标,师强调重难点。

2. 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阅读课本32-35页内容,图文结合完成以下题目:1. 描述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2. (1) 说明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以及各温度带分布的地形区或省级行政区。

(2) 说明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3. 分析温度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

教学设计: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的划分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是难点。

为此,教材安排了“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的“阅读”材料,并设计了相关的读图“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结合我国的纬度位置和地形特点,来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教材安排了“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和“中国的温度带”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分布范围、活动积温、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教学目标1、结合地图,说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

2、依据材料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差异大,夏季气温差异不大的原因。

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分析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因地制宜谋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地图,说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依据材料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差异大,夏季气温差异不大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地图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北方的冬天裹着貂、南方的冬天露着腰,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生活状态呢?本节课一起走进中国的气候。

新知讲授:一、冬季气温分布特点1、多媒体出示“1月平均气温分布”,小组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我国1月0℃等温线,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哪些地区?(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海口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哈尔滨和海口两地相差多少度?(3)尝试总结我国1月气温分布特点。

明确:(1)1月0摄氏度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延伸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2)哈尔滨与海口的温度相差约48摄氏度。

(3)1月: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2、结合所学,出示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图和正午太阳高度图,同桌讨论:(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2)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受冬季风的影响如何?为什么?(3)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明确:(1)冬季风的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地区的严寒,南下受到山脉的阻挡,势力减弱,南方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远低于北方。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2 中国的气候1-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2 中国的气候1-湘教版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季风气候的形成原理;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征;3、认识夏季风的来源、风向以及在我国影响的范围;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夏季风的推移过程。

5、了解几种灾害性的天气【教学重点】1.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

2.认识夏季风的来源、风向以及在我国影响的范围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教学难点】1、季风气候的成因;2、夏季风的推移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三国演义》故事中“赤壁之战”的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导入教材。

二、季风的形成:1、海陆比热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因素。

海洋的比热大,像砂锅;陆地的比热小,像吕壶2冬季:形成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在海洋上形成高压;3、完成活动一;冬夏季风的差异三、季风区和非季风区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

(通过与学生做题完成)2、完成活动二: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影响我国夏季风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东南和南方地区;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地区。

四、夏季风在我国推移过程;1、思考问题(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我国降水的形式:对流雨、锋面雨和地形雨;3、锋面雨带的推移过程。

五月:东南沿海一带;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两个月:推到华北、东北地区。

九月:有迅速撤到长江以南地区。

4、夏季风进退对我国的影响。

五、了解四中灾害性的天气1、台风,2、梅雨3、霜冻4、寒潮六、小结七、课堂练习。

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2.2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2.2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 学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 新课导入 我国海拔最高的高原是哪一个?它的景观 与平原地区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什么?引出“气候”的概念。 二、出示目标 三、新课过程及内容 气候复杂多样 1.我国气温的分布 1 月份的气温分布(冬季) 归纳:等温线特征 ① 等温线密集 ② 东部地区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③ 漠河附近数值最小 归纳:气温分布特点: ①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② 1 月份 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 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③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归纳: 形成原因 ① 纬度位置: 我国南北跨度大,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 于南方,昼长短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 远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播放课件 引导观察 7 月份 气温分布图
分析,总结
观察课本 34 页图 2-24
播放课件:中国 的温度带 总结 指导做练习
等级评价 (A/B/C/D)
课时 实备 时间:
课时,共
课时 签查(盖章) :
第2页
第3页
第1页
提问 课件展示
回答
播放课件: 观察课本 32、 33 页的图 2-22 引导观察 1 月份 图 2-23,完成 33 页的活动 气温分布图 1-3 督促完成 提问检查 进一步观察,找规律.
分析,总结
教学内容
②受纬度位置(太阳辐射)的影响大,青藏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原地势高山地气温低 ③纬度高, 获得的太阳辐射小; 离冬季风源地 近,受冬季风影响大。 7 月份气温分布 归纳:等温线特征 ①等温线稀疏 ②东部地区的等温线大致与海 岸线平行 ③高山地区等温线闭合, 等温线大体 与等高线平行 归纳:气温分布特点 ①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②东部地区普遍 高温,③青藏高原和天山等山地气温偏低 归纳:形成原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 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 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 不大。 ②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北方晴天多, 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 短。 ②东部地区普遍受夏季风的影响 ③气温受地形影响大, 高山地区地势高, 气温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我国的温度带 ①划分的依据:积温的多少。 一年中≥10℃积温又称活动积温,是把≥10℃ 持续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加起来得到的积温 总和积温越高,作物的生长期越长。 ②各温度带的分布和作物熟制、积温 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中国的气温分布及 温度带,从温度方面说明了气候的复杂多样。 四:板书及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作业 设置 教 学 反 思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评价:

2.2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

2.2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
3.全面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①板书应包含气温的概念、分布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对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关键知识点。
②板书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气温分布规律可以简化为“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10.安全提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遵守实验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气温的概念:气温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空气层中某一点的平均温度。
2.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的分布受纬度、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从总体来看,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3.气温的变化特征:气温变化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变化大,南方地区气温变化小;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
4.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气温直接影响人们的着装、饮食、出行等日常生活。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2.简答题:分析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答案: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有显著影响,如减产、品质下降等。应对措施包括发展节水灌溉、改良农作物品种、推广农业技术等。
3.简答题:描述气温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答案:气温变化直接影响人们的着装、饮食、出行等日常生活。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③板书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设计气温变化的图表,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情况,使板书更加生动有趣。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气候区划的主要特征和分布;2.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3.掌握气候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适应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气候区划的特征和分布。

难点: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内容1.气候区划的基本概念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长期的气象状态,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状况。

气候受纬度、海拔高度、地形、洋流、地球自转、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种类型。

2.中国气候的特点中国气候区划分布不均衡,不仅有南北差异,而且有东西差异。

具体表现为:1.华北-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

2.华南-中南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温夏热,雨季约在每年的5-9月。

3.西北-西南地区属于高原、盆地和山地气候区,呈现出多样性,但总体上夏季较短,冬季漫长。

3.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类型的形成、发展、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样,气候也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着深刻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适宜,可以促进农业、渔业等生产活动的发展;反之,气候恶劣,则会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大气污染等。

4.气候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适应关系不同的气候类型所适应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也是各自不同的。

人们要根据气候的特征,选择相应的生产方式,并在实际生产中采取相应的适应措施,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例如在靠近赤道的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温度高,作物生长周期短,需要采取多次播种等措施,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在西北地区,由于气温低、风力大,需要采取多种防护措施,以便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气象数据、地图等资料,调查研究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和适应措施。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2中国的气候教案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采用设置情境、协作活动、引导探究的“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见下图),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

新课导入:方案:图片导入:出示哈尔滨的冰雕展和广州的花卉展图片。

请学生观察这一组图片,回答: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举行?(学生回答)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转承:经过上述思考,同学们或许对我国的气候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但要真正了解我国气候的具体特征,还需要我们对“中国的气候”这节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教材从气温、温度带、降水、干湿地区、主要气候类型等5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教学内容较多。

在教学处理中,一定要用好“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中国年降水量分布”、“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等6幅分布图和“中国4个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图,指导学生以这些地理图像为信息载体,完成相关“活动”中的任务。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完成P.33“活动”。

1.指导学生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并回答下列任务:(1)找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两地气温相差多少?(让学生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形成感性认识)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学生阅读P.32“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材料,从影响气温的因素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2)让学生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勾画出1月0℃等温线,看一看它与哪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大致吻合,观察我国东部地区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有什么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难点:同样的纬度跨度,在不同的季节,气温的分布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
教具
投影、背投、电脑
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骤教师活动Fra bibliotek学生活动时间


复习导入:
1、检查上节课布置的收听天气预报的作业,请学生预报当天的天气。
2、复习概念:气温——表示大气冷热的程度,气候要素之一。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日期
10、12
课题
气候复杂多样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记住1月0ºC等温线的分布
3、知道纬度位置对我国气温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学会根据等温线图分析掌握我国1、7月份的气温分布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气温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5
3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置情境)出示“北极村”漠河冬季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漠河(冬季最冷的地方)——
进入山海关,北京(变得较暖和了一些,北风呼啸,只是没有了茫茫积雪和冰雕)——
淮河是界线,这里河水不再结冰
淮河以南,绿意盎然,羽绒衣有些穿不住了。
过了南岭,到了广州,这里是花的海洋,绿的天地。
学生思考:
那么我国冬季南北悬殊的原因是什么呢?
纬度位置——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
冬季风频繁南下,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阻挡,势力逐渐减弱。
板书设计:
气候复杂多样
冬季:北寒南暖,温差大

北方光照较弱且昼短+冬季风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讲授新课:
(设问过渡)一天中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年中有最冷月和最热的月份,即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猜一猜,我国大多数地区哪个月平均气温最低?
(一)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过渡)在隆冬的1月份,我们来一次从北向南的图上旅游,你就会发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了。
一月,它可以代表我国冬季的气温
读《1月气温分布图》提示:等温线概念
(二)冬季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1、纬度位置是造成我国南北温差大的最主要因素
比较漠河、北京、广州三地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总结纬度位置对气温影响的规律。
2、冬季风以及地形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南北的温差。
所以,我国冬季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突出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