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发展车联网产业,有利于提升汽车网联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驾驶,发展智能交通,促进信息消费,对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车联网产业进入快车道,技术创新日益活跃,新型应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生态亟待完善以及政策法规需要健全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以网络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我国网络通信产业的技术优势、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优势和汽车产业的规模优势,优化政策环境,加强跨行业合作,突破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基础,推动形成深度融合、创新活跃、安全可信、竞争力强的车联网产业新生态.二基本原则系统部署、统筹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做好战略部署和分阶段实施.统筹推动关键技术研发、标准规范制定、测试示范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产业健康发展的环境和基础.创新引领、应用驱动.推动跨行业协同创新,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技术瓶颈,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创新应用,提升用户规模,加快形成产业创新发展新生态.优势互补、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合作、平台互通、系统互联,构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升级和应用模式的转换.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明确主体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防护机制,构建确保人身安全的管理体系.三行动目标到2020年,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综合应用体系基本构建,用户渗透率大幅提高,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适应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基本形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关键技术.构建能够支撑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及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形成安全可信的软硬件集成与应用能力.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基础平台、平台线控、智能驱动等核心技术有所突破,L3级集成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实现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设计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LTE-V2X产业化与商用部署,加快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设计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5G-V2X等关键技术研发及部分场景下的商业化应用,构建通信和计算相结合的车联网体系架构.——标准体系.完成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标准制定,大幅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健全产业标准体系.提升综合测试验证能力,完善测试评价体系,构建场景数据库,形成测试规范统一和数据共享,形成一批区域性、有特色、先导性的示范应用.——基础设施.实现LTE-V2X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道路的覆盖,开展5G-V2X示范应用,建设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构建车路协同环境,提升车用高精度时空服务的规模化应用水平,为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应用提供必要条件.——应用服务.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构建涵盖信息服务、安全与能效应用等的综合应用体系.——安全保障.产业安全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防护机制落地实施,安全技术及产品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安全技术支撑手段建设初见成效,安全保障和服务能力逐步完善.2020年后,通过持续努力,推动车联网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建成,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5G-V2X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二、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化发展一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应用,重点突破智能网联汽车复杂环境感知、新型电子电气架构、车辆平台线控等核心技术.加快车载视觉系统、激光/毫米波雷达、多域控制器、惯性导航等感知器件的联合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快推动智能车载终端、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高精度定位及动态地图等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产业化应用.加快推动高性能车辆智能驱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电子稳定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协调和可靠控制.二推动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决策控制平台衔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通过联合攻关、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快搭建中国标准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数据库,完善适合深度学习的软件开发环境,开发软硬件协同计算与通信融合的车载操作系统,加速开发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硬件接口单元、存储管理单元和V2X通信单元,加快形成适合中国道路状况的L3级以上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基础平台架构设计,满足对车辆动力底盘和车身电子部件的安全、快速、有效控制要求.三强化无线通信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支持LTE-V2X、5G-V2X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推动多接入边缘计算、网络功能虚拟化、5G网络切片等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构建通信和计算相结合的体系架构,提升多接入边缘计算敏捷性,实现更多业务创新.加快V2X计算平台的部署及产品研发,分步构建中心-区域-边缘-终端的多级分布式V2X计算平台体系,满足V2X业务需求.三、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测试验证与示范应用一健全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在车联网产业生态中的基础、引导和规范作用,加快推进实施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适时更新和补充完善.加快制定与完善基础通用类、技术类、测试评价类、服务规范类和安全认证类标准,增加标准有效供给.鼓励同步推进关键技术的国际标准化,以标准引领技术发展和水平提升.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基础通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自动驾驶、信息安全、网联功能等相关标准的制修订,以测试场景为切入点、以整车功能评价为目标,系统开展自动驾驶测试评价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与制定.开展5G-V2X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推进多接入边缘计算与LTE-V2X技术的融合创新和标准研究.加强与智慧城市建设等相关基础设施标准之间的衔接,加快基站设备、路侧单元和车载终端设备的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研究制定.推动制定车联网服务平台、交通管控信息服务平台之间的端到端互联互通标准.构建电动汽车、充电桩和平台间的互联互通与数据交互标准.推进车联网无线通信安全、车联网平台及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标准研究制定.二加快频率和业务许可论证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结合技术和产业发展情况及相关单位的频率申请,适时发放频率使用许可.推动5G-V2X相关频率需求研究.加强对LTE-V2X基础设施运营资质和车联网业务资质的研究.三推动测试验证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完善单项技术、整车产品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规范,全面提升测试验证能力.加强测试示范区能力建设,推进测试规范统一和数据库共享.推动建设中国道路交通场景库,为产品开发测试、安全性评估与功能评价提供基础支撑.扩大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范围,探索进行高速公路测试试点.完善车载终端、路侧单元等在不同电磁环境下技术测试验证,构建车联网云平台测试验证体系,提升相关测试验证能力.研究车联网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完善车用无线通信设备进网许可相关管理办法.推动仿真测试、道路试验测试等技术发展,形成面向实验室、封闭道路、半封闭道路和开放道路的综合试验验证能力.四促进示范应用加强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协同合作,鼓励产业链各方参与,开展半开放区域和公开道路等测试验证,保障车载终端、路侧单元与云平台间通信的可靠性、兼容性和安全性,逐步完成端到端的技术验证和互联互通测试.在机场、港口、快速公交车道和产业园区开展自动驾驶通勤出行、智能物流配送、智能环卫等场景的示范应用.推进上海、北京-河北、重庆、无锡、杭州、武汉、长春、广州和长沙等区域性示范应用,支持北京冬奥会和雄安新区开展车联网应用.构建国家级的车联网先导区,不断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和居民出行服务体验.四、合作共建,推动完善车联网产业基础设施一完善通信网络设施推动LTE网络的改造和升级,满足车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提升LTE-V2X网络在主要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主要道路的覆盖水平,完善路侧单元的数据接入规范,提高路侧单元与道路基础设施、智能管控设施的融合接入能力,推动LTE-V2X网络升级与路侧单元部署的有机结合.在重点地区、重点路段建立5G-V2X示范应用网络,提供超低时延、超高可靠、超大带宽的无线通信服务.分阶段、分区域推进道路基础设施、交通标志标识的数字化改造和新建,在桥梁、隧道等道路关键节点加快部署窄带物联网NB-IoT等网络.二推动大数据及云平台建设与管理促进各类车联网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基础设施、通信基站、车联网平台和应用服务等信息交互与数据共享,构建数据使用和维护的市场化机制,保障车辆安全有效地运行.鼓励构建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大数据及云平台,支撑车联网应用的规模发展和持续创新.三构建智能道路基础设施促进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为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应用提供必要条件.面向典型场景和热点区域部署边缘计算能力,构建低时延、大带宽、高算力的车路协同环境.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差分基站等设施建设,提升车用高精度时空服务的规模化应用水平,满足车辆的高精度定位导航需求.在部分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主要道路,支持构建集感知、通信、计算等能力为一体的智能基础设施环境.五、发展综合应用,推动提升市场渗透率一扩大车联网用户规模鼓励电信运营商推出优惠资费等激励措施,大力发展车联网用户.支持汽车企业前装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提升驾驶辅助系统新车搭载率.支持公交车、大货车、出租车、网约车等相关运营车辆提高联网率.二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培育面向乘用车的智慧出行、道路救援、数据服务等创新应用,完善面向多种营运车辆的综合信息服务和远程监测系统,推进面向公安交通管理、商业运输车辆调度和道路运输监管等领域的交通服务,发展共享汽车等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推动车联网产业与智慧旅游和智慧商务等融合发展.三拓展电动汽车联网应用发展电动汽车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充电预警、优化充换电调度、提升充换电效率等目标.支持加强对电动汽车电池等核心部件的监测,鼓励开展退役电池甄别、分级和梯次利用.拓展电动汽车的联网应用,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服务平台、动力电池溯源系统、在线监测平台等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互,实现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水平.四推进交通安全与能效技术应用推动基于LTE-V2X、5G-V2X等技术的“人-车-路-云”协同交互,积极开展交通安全与能效应用.在相关技术、产品和商业化运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广交通事件预警、事故报警、交通管控等车路交互信息服务的规模应用,推动基于“车车/车人”通信的事故预警和协同控制技术的应用,提升交通安全与拥堵主动调控能力.推动车路通信技术在车辆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提升交通安全水平.推广不同路况的行驶策略指引、高速公路货车编队行驶等应用,提高交通效率.五打造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基于网络的汽车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体系,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管理体系.通过车联网实现对车辆运行数据的采集、分析与运用,形成多样化的应用服务和系统管理,为车辆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推动车辆精准化的营销推广、定制化的保养服务、个性化的保险套餐、透明化的维修服务和差异化的用车体验,实现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个性化汽车服务的规模应用.利用车联网技术提升车辆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六、技管结合,推动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一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以产品和系统的运行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为重点,明确相关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完善车联网网络和数据安全的事件通报、应急处置和责任认定等安全管理工作.二提升安全防护能力重点突破产业的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安全防护、漏洞挖掘、入侵检测和态势感知等系列安全产品研发.督促企业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和数据安全防护,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网络、车联网数据和网络的全要素安全检测评估体系,开展安全能力评估.三推动安全技术手段建设增强产业安全技术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隐患排查、风险发现和应急处置水平,打造监测预警、威胁分析、风险评估、试验验证和数据安全等安全平台.推动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创新安全运维与咨询等服务模式,提升行业安全保障服务能力.七、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委会的作用,加强统筹推进,强化部门合作,解决关键问题,营造有利于车联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部省合作,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共同推动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构建产业集聚区.加强产业跟踪研究、总结评估和督促指导,确保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完善协同机制,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与产业化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业发展,探索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分时租赁优惠政策.加强产融合作,引导信贷投放,吸引风险投资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车联网产业发展.三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搭建产学研用联合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发挥产业联盟等的统筹协调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与相关行业之间的有效融合,构建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体系.鼓励新型商业模式,积极培育创新应用,建设创新创业创优服务平台,促进形成新业务、新市场和新生态.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制定有利于产业创新的政策法规,适时修订制约产业发展的制度规章,为大规模测试示范和商业化应用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制度.利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等高端平台,促进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加强对产品和应用的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有效利用,健全信用管理机制.五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有计划、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培育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加快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家队伍.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促进构建有利于产业融合的交叉学科和专业,推动建设跨学科的培训体系.六推进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合作利用中欧、中俄、中德、中美、中法、中日、中韩以及海峡两岸有关产业对话机制或活动平台,加强务实合作与交流,推动与世界先进技术和产业链对接,实现高起点与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协调,重点加强共性技术、测试评价以及频率规划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全球领先企业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支持国内优秀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构建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产业格局.。
2023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3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一、加强新兴技术领域标准研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1. 制定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指导性文件,建立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在科技研究中强化标准核心技术指标研究,及时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
2.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动建设科技成果标准化服务平台,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3. 瞄准重要领域和交叉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工业母机、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新材料、新型储能、核心元器件等领域标准制定。
4. 整合优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上下游产业健康发展。
5. 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标准体系。
二、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6.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质量及监测评价、农业投入品管控、种子种畜禽、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分级、农产品包装储藏及流通、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7.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治理、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标准研制,推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
8. 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
9. 大力开展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建设。
10. 制定一批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的关键核心标准。
11. 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强基工程,加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标准研制力度,部署一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12. 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加强航空航天、增材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推动重要基础领域标准国内国际同步制定。
13. 推进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在工业母机、农机装备、稀土等重点行业分析产业链标准需求,绘制产业链标准图谱,立项和发布一批产业链相关标准。
车辆智能网联化技术方案
车辆智能网联化技术方案概述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越来越成为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
车辆智能网联化技术就是这样一种系统,它将车辆、道路和智能通信网络相互连接,实现车辆信息化、智能化和安全化。
本文将介绍车辆智能网联化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方案。
车辆智能化技术智能驾驶技术智能驾驶技术是指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和高精度地图等技术手段,使汽车具备环境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实现自动驾驶的一种技术。
智能驾驶技术的实现有赖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机器人技术和语义分割等技术的支持。
智能车联技术智能车联技术是指通过车辆间通信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行车效率的一种技术。
智能车联技术的实现基于V2V(Vehicle to Vehicle)和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两个方面的通信技术,以及相应的协议、安全性和数据管理等技术的支持。
智能交通管理技术智能交通管理技术是指通过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优化交通流量和公共交通系统,提高行车效率和交通安全的一种技术。
智能交通管理技术需要依托于智能计算、云计算、数据挖掘和模型预测等技术的支持。
车辆智能网联化技术方案系统架构车辆智能网联化技术的系统架构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 || 云端服务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 车辆智能终端设备 | | 交通基础设施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 | | ||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 | 交通控制中心 | | 安防监控||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该系统架构包括云端服务、车辆智能终端设备、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控制中心四个部分。
智能网联车实施方案
智能网联车实施方案智能网联车,是指在传统汽车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高效互联和信息交换,从而实现车辆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管理、车路协同等功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其实施方案也备受关注。
一、技术基础。
智能网联车实施的首要条件是技术基础的建设。
这包括车载通信设备、车载感知设备、车载计算设备等硬件设施的配备,以及车辆通信协议、数据安全技术、车路协同算法等软件技术的研发。
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技术基础,智能网联车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
二、基础设施建设。
智能网联车的实施还需要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
这包括在主干道和城市道路上部署车路协同设备,建设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
通过与车辆的互联,实现道路资源的智能调度和交通流的优化,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三、政策支持。
智能网联车的实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监管。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法规,规范智能网联车的技术标准、数据安全、道路测试、保险责任等方面的规定,为智能网联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产业合作。
智能网联车的实施需要各方的合作共建。
汽车制造商、通信运营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商、软件开发商等产业链上的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智能网联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只有形成良好的产业合作生态,智能网联车才能得到更快速的推广和应用。
五、用户接受。
智能网联车的实施还需要用户的接受和支持。
车辆的智能化升级需要用户的使用和认可,因此需要加强对用户的宣传和教育,让用户了解智能网联车的优势和便利之处,从而增加用户的接受度。
六、安全保障。
智能网联车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安全保障的问题。
在车辆通信、数据传输、自动驾驶等方面,需要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机制,提高智能网联车在突发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总结。
智能网联车的实施方案涉及技术、基础设施、政策、产业合作、用户接受和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
工信部发布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建立汽车智能化平台
工信部发布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建立汽车智能化平台作者:来源:《汽车纵横》2018年第01期12月14日,工信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要着重在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到2020年,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HA级)。
目标是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计划》重点提出了四方面主要任务:一是重点培育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推动智能产品在经济社会的集成应用;二是重点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三是深化发展智能制造,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四是完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
2016年,人工智能首次纳入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而上述《计划》的推出将加快人工智能从战略到落地,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与汽车行业的融合,无疑是指智能网联汽车或者说是自动驾驶技术,对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李克强教授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趋成熟,而真正的自动驾驶,高度的自动驾驶,是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
”从“行动计划”的内容看,我国将在2~3年之间取得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阶段性成绩。
李克强教授认为:“汽车领域目前我们仅仅利用了人工智能的很小一部分功能,称之为积极学习的部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到2017年6月我国已经公布了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
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将大数据、混合智能、群体智能等技术同汽车相结合,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当然,想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同汽车相结合,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例如云端的人工智能、群体的人工智能、混合人工智能和人机协同等。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龙源期刊网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作者: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20年第15期
2020年是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阶段工作
谋篇布局之年。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将以推动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协同、
与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國标、行标、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为重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
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适 用性分析》报告,现有的法律法规对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有些不适用,或者 是阻碍性的条款。在国外已经有很多 的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法规法律适 用性进行了分析,有的国家已经就某 些条款进行了修改。针对公安、交通、 信息、通信等 24 部法律法规,以及 目前我们正在执行的 79 项汽车强制 性标准进行了法律法规适用性分析,
锐见 INSIGHT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
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炜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 业发展重要未来。2015 年底受工信 部委托,汽标委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标 准体系的建设工作,历时 2 年,2017 年 12 月,工信部、国标委联合批准 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方 案。在这个体系指南里提出了两个建 设目标:在 2020 年初步建立能够支 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 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重点规划了 30 项重点标准制定项目;2025 年形成 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标准体 系,总计标准项目有 100 项,基本能 够支撑和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 化以及网联化融合发展,以及技术和 产品的推广。
为了支撑国际标准法规的协调 与制定,我们专门成立了国际法规标 准协调专家组及国际专家咨询组。这 个咨询组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 够科学的利用国际社会先进的技术资
源,以及各位专家的经验和优势,为 我们国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提 供一些咨询。另一方面是能够让国际 社会充分了解我们国家智能网联汽车 标准动态,特别是我们制定具有中国 特色标准的目的和想法,能够避免因 信息的不对等而造成的不必要的误解 和不理解。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技术要求》标准解读
70 学会之窗轻型汽车技术2020(7)字B之窗信息服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技术要求》标准解读编辑部摘编近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T/CSAE 125-2020《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技术要求》。
该标准由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牵头组织并起草,相关 单位参与编制。
1制定背景1.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 展,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里面 明确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列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 之一。
智能网联汽车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 融合的重要载体,工信部持续发布智能网联汽车 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2. 工信部标准化工作要点要求推动标准制定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要求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的制定。
2018年要点 指出,尽快启动汽车网联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适时 申请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的立项。
2019年要点指出,全面开展自动驾驶相关标准研 制。
2020年要点指出,加大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管 理所需标准的有效供给,推进模拟仿真、封闭场地 和实际道路测试评价类系列标准制定。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标准,按照标准化工作 要点要求,适时组织行业企业启动标准制定工作。
3.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必不可少道路测试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智能网联汽车在正式推 向市场之前,必须要在真实交通环境中进行充分 的测试。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的建设和运营 对于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央及地方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政策规划,在 项目支持、测试示范区建设与应用等方面营造良 好的生态环境。
2018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 运输部三部委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管理规范》,管理规范要求测试车辆应在封闭道 路、场地等特定区域进行充分的实车测试,并由国 家或省市认可的从事汽车相关业务的第三方检测 机构进行检测验证,测试车辆必须通过封闭测试 区的测试并且申请路测牌照后才能在指定道路和 区域行驶。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作者:李克强来源:《机器人产业》2020年第06期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成为行业热门话题。
当前新型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状况如何?未来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前进?针对这些问题,在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给出了答案,从专业角度阐述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智能网联汽车的内涵和外延大家都知道,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机械的运载工具,它实际上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载体,比如大家当前所谈及的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移动机器人、移动信息化平台、电子线控制装置,以及车联网等,都是现代科技与汽车相结合的产物。
1886年,内燃机汽车的出现宣告了马车时代的结束;1913年,流水线式的大规模制造技术,使得汽车开始普及;1990年代末期,新型能源系统的正式大规模应用促进了汽车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到本世纪,基于新一代的ICT(移动通信技术)形成了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系统,由此诞生了新的交通系统。
可以发现,汽车领域大的技术变革往往会带来产业革命,然后对社会的发展引起重大影响。
如今,现代汽车的智能发展也出现了新的阶段。
传统的单车自动驾驶和网联式汽车两者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产品、新模式、新生态——智能网联汽车,它是智能汽车发展的新阶段。
实际上,智能网联汽车还是信息物理系统(CPS)在汽车交通系统中的一种典型应用。
汽车交通技术层的物理层通过标准化的通信实现了实时的数字映射,得到了信息映射层,然后再通过基础数据的加工编排,形成了融合感知、融合控制融为一体的系统,通过数据融合与服务融合,共同实现物理—虚拟双向交互与协同,这也是数字孪生系统的典型应用案例。
智能网联汽车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应用。
大家都知道,汽车替代人的操作有感知行为的理解、决策控制,而汽车真正的应用需要单车、多车和交通。
在这样的过程中,单车系统通过新一代的人工智能、自主/混合智能、群体智能,以及大数据/云端智能这样几个多系统的应用形成了称之为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系统,它对我们未来的出行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要点解读正式版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系统解读雷洪钧于武汉科技大学汽车和交通工程学院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雷洪钧2020年11月11日,在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简称“路线图2.0”)正式发布。
为了认识和理解路线图2.0,本文围绕路线图2.0主要规划目标、路线图2.0的意义与背景、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现状、智能网联汽车未来目标等方面,予以解读,分享如下:一、重要名称解释1)智能网联汽车,即ICV(全称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这个概念是由中国人提出来的。
目前其他国家提的主动驾驶汽车。
2)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m ap),最早出现于美国汽车行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摩托罗拉和康宁(Corning)用于公司管理。
90年代末开始用于政府规划。
1987年,摩托罗拉的CharlesH.W illyard and CherryW.McClees发表在ResearchManagement的文章:Motorola’s technology roadmap process是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奠基之作。
技术路线图的定义目前没有统一定义。
(1)可以理解为:①技术路线图是指,应用简洁的图形、表格、文字等形式描述技术变化的步骤或技术相关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它能够帮助使用者明确,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技术,理清产品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最终的结果和制定的过程。
技术路线图具有高度概括、高度综合和前瞻性的基本特征。
②技术路线图的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资源、研发项目、技术、产品和市场。
①作为一种方法,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技术规划管理、行业未来预测、国家宏观管理等方面。
苗圩: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六大重点工作
会出行和运输体系。
带有 鲜明 的跨 界融合 特征的智 能网联 汽车更是 汽车 产业 转型升级 过程 中最 重要 的创新 载体。智能 网联 汽车 不仅是 我国抢 占汽车产业 未来 战略的制高 点 , 是国家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 由大变 强的重要 突破 口, 是 关联 众多重 点领域协 同创新 、构 建新型 交通运输 体系的重要载体 , 并在塑造产业生态、 推动国家创新 、
因此 ,他强调 ,应该 从 国家战略的高度 ,集 中 资源、加大力 度 ,加快推 进智 能网联汽车 发展 ,为 中国建设 汽车强 国、制造强 国、网络强国提供强有
力 的 支撑 。
21
视点 计 算 、通信 设备等领 域形成 了一
批 具 有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领 军 企 业 。 二 是 中 国 拥 有 全 球
从 上 游 的 元器 件 与 操 作 系统 。到 中游 基础 设 施 , 再 到下 游 平 台运 营 与 内容 服 务等 ,汽 车 产 业边 界正 不 断 扩 展 ,形 成 新 的 产 业 集 群 。
具有鲜明跨界融合 特征 的智 能网联汽 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创新载体。为加强跨行业资源整 合,促进产业 协 同发展 ,近 日,中国智能 网联汽车产业 创新 联盟正式成立。作为联盟指导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在智能 网联汽车及相关行 业发展方面开展 了大量工作 。工信部部长 苗圩 在联 盟成立大会上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发展智能网联 汽车 的重大意义 ,分析 了 目前国 内在这一领域面临的优势及 问题 ,并透露工信部下 一步还将继续在顶层设计等 方面加强相关工作 。
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以及应该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总结
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以及应该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总结智能汽车是在一般汽车上增加雷达、摄像头等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环境感知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车、路、人等的信息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做驾驶决策及操作的目的。
智能汽车的初级阶段是具有先进驾驶助系统(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的汽车,智能汽车与网络相连便成为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本身具备自主的环境感知能力,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车联网体系的一个结点,通过车载信息终端实现与车、路、行人、业务平台等之间的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
智能网联汽车的聚焦点是在车上,发展重点是提高汽车安全性,其终极目标是无人驾驶汽车。
因此,智能网联汽车(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属于一种跨技术、跨产业域的新兴汽车体系。
从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对它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各国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不同,叫法也不尽相同,但终极目标都是可上路安全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
从狭义上上讲,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V2X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从广义上讲,智能联汽车是以车辆为主体和主要节点,融合现代通信和网路技术,使车辆与外部节点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以达到车辆安全、有序、高效、节能行驶的新一代多车辆系统。
知道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之后,接下来一起了解一下智能网联汽车都有哪些关键技术?(1)环境感知技术。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
道路交通管理领域应用的根本保障。
车辆智能管理
登记管理
支撑开展准予智能网联汽车 上道路行驶法定登记工作
身份认证与安全
接入车联网的汽车、路侧 交管设施等身份可信保障
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管理
确保上道路行驶智能网联 汽车安全运行
车路协同管控与服务
支撑智能网联及信息交互实现
图 2 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架构图
图 3 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图
(二)标准分类说明
1.基础标准 基础类标准为其它各部分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支撑,主要
包括术语和定义、分类和编码、符号等 3 类标准。
7
(1)术语和定义。车辆智能管理术语和定义标准用于 统一相关的基本概念,为各相关行业协调兼容奠定基础。
(2)分类和编码。分类和编码标准用于支持对道路交 通管理基础信息的存储、传输、辨识和访问,主要包括道路 交通管理设施分类与编码、道路交通事件分类与编码等标准。
联
车登记管理
网
车
辆
智
能
300 身份认证与
管
安全
理
标
准
体管理
500 车路协同管 控与服务
101 术语和定义 102 分类和编码 103 符号 201 运行安全要求 202 运行安全测试要求
301 智能网联汽车身份与安全 302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身份与安全 303 身份认证平台及电子证件 401 交通秩序管理 402 交通事故处理 403 实时运行管理 501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信息交互 502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服务
(3)符号。符号标准用于对道路交通管理设施、道路 交通事件等进行标识与解析。
2.智能网联汽车登记管理 支撑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测试、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开 展智能网联汽车登记、在用车定期安全技术检验等安全管理 工作,包括运行安全要求、运行安全测试要求 2 类标准。 (1)运行安全要求。指智能网联汽车在公共道路行驶 必需的登记检验等管理要求,包括需符合的运行安全技术条 件、安全技术检验要求、查验工作规程等相关标准。 (2)运行安全测试要求。指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测 试涉及的测试项目和方法、道路环境、测试场地等相关要求, 包括测评阶段所需要的测试环境、测试项目、场景设置、评 测规范及车载终端等相关标准。 3.身份认证与安全 在车联网环境下,智能网联汽车身份认证主要支撑智能 网联汽车和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设施之间身份互认,主要包 括智能网联汽车身份与安全、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身份与安全、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5月目录一、智能网联汽车大势所趋 (8)1、ADAS相当长时间内仍是智能驾驶主力 (9)2、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是基础 (12)(1)感应端是智能驾驶的五官 (12)①超声波雷达成本低,主要运用在倒车辅助、自动泊车等低速工况 (13)②激光雷达成本高,国内企业迅速崛起,提升性价比,逐步缩小与国外同行差距 (16)③车载摄像头-汽车的眼睛,眼观六路 (17)④在分件中,已经有国内自主品牌开始突围,甚至占据了细分市场相当大的比重 (20)⑤多传感器信息数据融合处理是智能驾驶的趋势 (21)(2)决策端是智能驾驶的大脑 (22)(3)执行端是智能驾驶的手和脚 (29)①线控转向系统是智能汽车走向完全自动化的必由之路,是难点也是重点 (30)②线控制动系统是智能汽车的关键核心系统 (32)③ADB大灯与智能驾驶相辅相成,国内企业已经站上国际舞台 (35)(4)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离不开高精度地图 (39)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驱动因素 (44)1、各项政策法规及标准为智能驾驶保驾护航 (45)(1)国外在法规政策上早于国内制定和实施,美国较突出 (45)(2)国内新基建、5G和智能网联汽车政策的全面战略性引导和支持 (46)①新基建的发展,是国内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最大优势之一 (48)②推动5G发展的政策,是国内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最大优势之二 (49)2、上游产业的发展为智能驾驶创造了良好环境 (50)(1)5G商用的发展,是智能化发展的助推剂 (50)(2)其他非传统车企的参与及带动效应 (54)③ICT企业龙头华为,旨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整体解决方案 (55)④百度等互联网企业,携软件、数据和地图等优势资源,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加持 (58)3、需求端提升了智能网联渗透率 (59)三、相关企业 (60)智能网联化大势所趋。
随着电动化发展及特斯拉的示范带动效应,智能网联化成为重塑汽车行业的关键因素之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到来。
智能汽车网联工作总结
智能汽车网联工作总结背景介绍智能汽车网联工作是指通过车联网技术将汽车与互联网连接,实现车辆间、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的信息交互与共享,以提供更加智能、安全、高效和便捷的出行体验。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所在的公司积极推进智能汽车网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经验。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分享我们的工作内容、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取得的成果。
工作内容在智能汽车网联工作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系统设计与开发我们首先进行了整体系统的设计与规划,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划分、数据流程设计等。
然后,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使用了多种技术和工具,如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
通过编写代码、测试和优化,我们最终完成了一个稳定、高效、可靠的智能汽车网联系统。
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实现智能汽车网联的功能,我们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我们搭建了一个数据采集平台,通过各种传感器和设备,实时采集车辆的状态、位置、速度、行驶轨迹等信息。
然后,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分析和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模式,帮助驾驶员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网络通信与安全在智能汽车网联中,网络通信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使用了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实现车辆间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实时通信。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系统的安全性,采取了多重加密、认证和防护措施,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和可靠。
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为了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我们注重人机交互的设计与优化。
我们设计了一个简洁、直观、易用的界面,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信息展示。
我们还结合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实现了语音交互的功能,使得驾驶员可以通过语音直接控制和查询车辆信息,提高了驾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面临的挑战智能汽车网联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技术难题智能汽车网联领域涉及的技术非常多样和复杂,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网络通信等。
我们需要应对不同技术的集成与应用,解决技术难题和瓶颈。
工信部发布“2020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040Special Topic0414用,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文/王一鸣 设计/邱洪涛工信部发布“2020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042Special Topic 工信部发布“2020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一、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一)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
实现《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形成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系统开展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需求调查和分析,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编制汽车网联功能与应用标准化路线图,为实现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第二阶段建设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二)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及实施评估机制。
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针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汽车网联功能与应用等技术领域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部署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强化标准前期预研和关键技术指标验证,提高标准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粘合度;选择典型企业和产品,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闭环管理与持续完善。
043二、推进产品管理和应用示范标准研制(一)加大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管理所需标准的有效供给。
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商品化进程,加快开展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等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性评估的通用类标准制定;推进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和实际道路测试评价类系列标准制定,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综合评价能力;完成自动驾驶汽车数据记录系统、测试场景、汽车软件升级等关键标准的立项和编制工作;启动智能网联汽车网联性能测试评价、测试设备和工具、试验室能力评价方法等标准研究,促进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服务能力。
(二)发挥标准对产业重点需求及应用示范的支撑作用。
面向无人接驳、无人物流等新型产业模式及港口、园区、停车场等特定场景的应用示范需求,完成所需技术标准的立项研究;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相关标准制定,有力支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及应用示范;持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标准体系,营造高质量的开发、测试及应用环境,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和商业化进程。
智能汽车网联工作总结
智能汽车网联工作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汽车网联技术正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宠。
智能汽
车网联技术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汽车与外部环境、其他车辆、道路设施等进行连接,从而实现车辆间的信息交换和互联互通。
这项技术的出现不仅提升了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也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驾驶体验。
在智能汽车网联工作中,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对车辆的信息传感器进行整合和优化。
通过传感器的安装和数据采集,可以实现对车辆行驶状态、周围环境、道路情况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这为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智能导航等功能提供了基础支持。
其次,智能汽车网联技术还需要建立稳定、高效的通信网络。
通过车辆之间的
通信以及与道路基础设施的连接,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行驶,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同时,也可以为驾驶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路况提示等服务,让驾驶更加便捷、舒适。
另外,智能汽车网联工作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算法优化。
通过对大量的车辆
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实现对车辆行驶状态、道路情况的精准预测和智能调控,为车辆的安全驾驶提供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智能汽车网联工作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实现对车辆和道路环境的全面感知和智能调控。
这将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将为驾驶者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智能汽车网联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2.0解读及应对策略建议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2.0解读及应对策略建议Aimee为了加速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中国依靠汽车强国发展方向,2020年11月11日,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召开,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牵头公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
其整体的发展策略分为三个阶段:即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应用,2030年实现城市道路高级别自动驾驶应用,2035年后可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应用。
在最新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指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将在接下来的5年(2020-2025)中,即将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以及创新产业链体系。
其中研发过程体系中需要充分考虑包含安全、效率、节能减排舒适便捷及个性化的目标。
设置发展期、推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来整合优化智能网联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以实现顶层设计、技术和产品创新、市场应用三方面的发展目标。
1)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目标实际是通过建成完善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产品安全、运行监管体系,促进汽车与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构思。
2)技术产品创新在智能网联技术产品创新中需要持续优化研发、生产配套、创新产业链体系。
中国本土建立世界级领先零部件供应商1-2家,提升智能化基础设施覆盖度,通过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人-车-路-云”系统达到高度协同,最终实现汽车强国目标。
3)市场应用在市场应用方面,在2020-2025的5年中,L2-L3级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C-V2X终端新车装配率均可达到50%,L4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并且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开启商业化应用。
到2030年,L2-L3级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超过70%,L4级车辆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
为了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功能,需要在考虑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前提下,同步与智能网联技术进行融合,企业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分别从横纵两个方向进行考虑相应的发展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0年是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阶段工作谋篇布局之年。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将以推动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协同、与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国标、行标、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为重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
(一)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
实现《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形成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系统开展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需求调查和分析,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编制汽车网联功能与应用标准化路线图,为实现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第二阶段建设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二)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及实施评估机制。
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针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汽车网联功能与应用等技术领域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部署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强化标
准前期预研和关键技术指标验证,提高标准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粘合度;选择典型企业和产品,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闭环管理与持续完善。
二、推进产品管理和应用示范标准研制(一)加大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管理所需标准的有效供给。
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商品化进程,加快开展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等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性评估的通用类标准制定;推进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和实际道路测试评价类系列标准制定,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综合评价能力;完成自动驾驶汽车数据记录系统、测试场景、汽车软件升级等关键标准的立项和编制工作;启动智能网联汽车网联性能测试评价、测试设备和工具、试验室能力评价方法等标准研究,促进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服务能力。
(二)发挥标准对产业重点需求及应用示范的支撑作用。
面向无人接驳、无人物流等新型产业模式及港口、园区、停车场等特定场景的应用示范需求,完成所需技术标准的立项研究;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相关标准制定,有力支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及应用示范;持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标准体系,营造高质量的开发、测试及应用环境,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
用和商业化进程。
三、加快推进各类急需关键标准出台
(一)统筹开展基础通用类标准制定。
做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宣贯,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术语及定义标准立项及智能泊车功能分级标准预研;根据车用操作系统标准体系规划,完成基础通用标准预研并形成标准草案;梳理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分类与代码、数据结构及传输格式、车载计算平台、高性能信息处理单元、车载高速网络等标准需求,并适时启动立项。
(二)加快推进汽车智能化标准制定。
完成驾驶员注意力监控系统、商用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标准制定;加快汽车全景影像监测系统、汽车夜视系统、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自动驾驶功能场地测试方法等标准的立项;开展抬头显示系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仿真和实际道路测试方法、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系统等标准预研并申请立项;在牵头起草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国际标准同时,启动我国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三)协同推动汽车网联化标准制定。
完成基于LTE-V2X直连通信的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车载信息交互系统信息安全等标准的审查与报批;推进汽车诊断接口、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相关标准的立项;完成智能网联汽车与移动终端信息交互功能、
基于网联通信的安全预警系统等标准预研,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数字证书、车用密码等关键信息安全保障标准需求研究;开展ISO 21434《道路车辆信息安全工程》和ISO 20077《道路车辆网联车辆方法论》系列国际标准转化工作。
(四)加强行业协同和标准联合研究。
在车路协同、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云平台、试验场地等跨行业交叉领域,强化与相关产业标委会的协同,促进与相关团体标准组织的对接,鼓励通过联合开展标准需求调研、跨行业联合开展标准研究等方式,持续优化完善各类标准化有效供给,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前瞻技术研发、跨行业协同创新及应用模式探索等需求。
四、深化国际标准法规交流与合作
(一)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法规协调。
履行联合国WP.29自动驾驶与网联车辆工作组、自动驾驶功能要求非正式工作组牵头方职责,以积极贡献的建设性态度,加快推动自动车道保持系统、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信息安全与软件升级等联合国全球技术法规协调进程;积极参与ISO层面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化活动,牵头推动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术语和定义、自动驾驶设计运行范围规范等国际标准制定,共同承担预期功能安全、软件升级工程等关键标准的起草工作。
(二)积极开展与国外相关组织、机构的交流合作。
充分发挥骨干单位及行业专家作用,系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跟踪、协调和转化工作;充分发挥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国际专家咨询组的积极作用,与WP.29、ISO等国际组织、主要汽车生产国标准化机构、国际先进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企业等加强沟通交流,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及实施建言献策;依托政府间汽车标准对话合作框架以及汽车领域各类合作机制,加强与欧盟、德国、法国、日本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鼓励行业组织、产业联盟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协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