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中政治教科书的发展与沿革
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变迁历程研究
第40卷第2期•i果超•表材•未珐 V〇1.40, No. 2 2020 年 2 月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ebruary, 2020学科研究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变迁历程研究杨秀莲S李亮2(1.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长春130117; 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德067000)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承载着党 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问题,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共颁布八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主要经历了探索初建、调整改革和优化完善三个阶段,实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价值导向从“为政治服务”到注重“双基”培养,再到关注以“三维目标”为重点的学生生活和关注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学生发展的重大变革。
梳理70年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变迁的历程,了解其变化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新中国70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K)186(2020)02-0085-07在我国,1912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 课程纲领均称之为“课程标准”,建国后将“课程 标准”改称为“教学大纲”,20世纪末,又重提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国家为课程颁布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承载着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党的教育方针,反 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要求和时代诉求。
_、变迁历程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共颁布了八部高中思 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其中,课程标准三部、教学大纲五部,每一部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时 期的政治导向和价值观引领。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
• 2004年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则既体现国家的要求,也反映基层的需要
、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学发展角度提出课程的实 施建议。
总之,1996年课程标准和2004年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 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来编 写,这种差异也就必然反映到教材中。例如: • 新教材的编写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凸显思想政治观点教育, 以观点统帅知识点; • 新教材要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
三、教材结构的变化
• 所谓教材结构,就是教材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的构成要素多种多样,可以按不同的标准、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划分。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结构 也是及其复杂的。 • 我们仅从教材的类别结构、板块结构、同一板块教材的内容结
构三个层次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
• 思想政治教材是可以分类不同类型的。例如,按课程实施的
展,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氛围;
• 新教材要关注课程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 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二、教材管理的变化
• 在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管理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时期都是国家 集中统一管理。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了“一纲多本”的有益探索,为思想 政治学科教材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探析高中教材版本的变迁与发展
探析高中教材版本的变迁与发展高中教材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教材,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也经历了多次版本的变迁与发展。
本文将探析高中教材版本的变迁与发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背景介绍高中教材版本的变迁与发展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材版本的变迁,一方面反映了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学理念、学科发展和时代求变的要求。
二、宏观视角的变迁与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高中教材版本的变迁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体制改革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高中教育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因此教材版本也需要相应地更新和改革。
2. 学科知识的更新学科知识在不断发展和进步,高中教材版本的变迁与发展也是为了跟上学科知识的最新进展。
新的发现、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会逐渐被纳入到教材中,以保证学生学习到的是符合最新知识的内容。
3. 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教育也不再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教材版本的变迁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加了人文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三、微观视角的变迁与发展从微观角度来看,高中教材版本的变迁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的精简和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部门和学科专家会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精简和优化,删除过时的知识点,增加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前沿领域的内容,使教材更加科学、系统和完整。
2. 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方法也是教材版本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版本的更新往往伴随着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改革,比如引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3. 评价体系的调整教材版本的变迁也会对评价体系产生影响。
教育部门和学校会根据教材的更新和改革,调整考试和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
建国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变迁研究
建国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变迁研究
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不仅是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素材,也是课程研究以及课堂教学的核心焦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本文以历史变迁为线索,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着眼于课程研究及教学实践,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以及归纳逻辑法等将建国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演变进行梳理和论述。
在考证和思辨的基础上,通过纵向审视变迁之轨迹,整体归纳变迁之特征,深入分析变迁之动因,辩证评析变迁之得失,力图展望变迁之趋势,以期实现充实政治课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之初衷。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就研究问题、意义、现状和方法等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第一章纵向梳理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变迁历程和阶段特征;第二章,在第一章
考察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变迁来自外部环境因素
和内部系统因素的两方面动因,同时对变迁历程做出评析;第三章,重点对课程内容变迁的历程提出讨论和思考,展望其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为课程研究和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启迪和借鉴。
首先,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导向性,关注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的融合;其次,应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关注内容体系的完善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再次,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与不同学段的衔接过渡;第四,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关注学科间的渗透与国际间的借鉴;最后,应注重课程内容的扬弃性,关注经典内容的传承与信息时代的革新。
高中政治学习:中国改革开放30年里程
高中政治学习:中国改革开放30年里程本文题目:高中政治学习:中国改革开放30年里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一句句流行词语,我们感受着30年的变迁和进程。
第一阶段: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体现了一个“破”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针对“两个凡是”提出来的。
随着这一观念的确立,中国人民得到两种最为宝贵的财富:一是务实作风,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二是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各种不利于改革的禁锢。
[平反]命运被扭曲的人们终于得到一个说法,国家、民族遭受的苦难终于被遏止。
平反,这个沉甸甸的令人悲喜交集的词,拉开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幕。
[包产到户]18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举起了挑战人民公社僵化体制的大旗,黎明的曙光让八亿农民看到了希望。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又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万元户]是指在“先富起来”的政策下最先受益的一部分人。
尽管时下万元户已不复荣耀,但在人们记忆中,其含金量仍不可小视——在谨慎的年代,它使我们第一次启动了致富的理念。
[一包就灵]打破了僵化的国有企业体制,扩大了企业自主权,体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变化。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成为激发企业活力的动力。
[端掉“铁饭碗”,打破“大锅饭”]企业内部改革的核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干多拿、少干少拿、不干不拿的差别观念和公正观念在人们思想中开始形成。
[中国特色]党的十二大为我们调制出的一种混合色。
任尔赤橙黄绿青蓝紫,咬定“中国”不放松。
从此这一特色备受青睐,被广泛应用在多种新生事物上。
第二阶段:第二次思想解放,体现了一个“闯”字[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不争论”,重实践的最通俗解读。
这句话让老百姓失去了“条条框框”,但过河的信心却树立起来。
[敢闯]改革的代名词。
学习外地改革开放经验的第一要素。
发展滞后地区的最大遗憾是不敢闯。
[下海]当大多数人还在计划经济的温室里观望时,最先从国有单位辞职从事商业活动的“下海”者确实有一番“弄潮儿”之雄风。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对这些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历了多次修订。
在改革开放初期,课程标准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
这反映了那个时期中国政治的主导意识形态和教育目标,即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的观念逐渐开放,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1993年,改革开放15周年时,中国政府进行了全面的课程标准调整,引入了市场经济理论和资本主义思想。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体现了政府对教育目标的调整和变化。
2001年,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再次经历了调整。
这次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市场经济、竞争意识和国际合作。
2018年,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修订。
这次修订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和全球视野。
这一变化代表了中国政府对新时代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义,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中国政府不断调整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对中国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产生了影响。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中国政府不得不调整课程标准以适应国际需求。
这些变化对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课程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加广泛的知识和观念。
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
最重要的是,这些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中政治教科书发展和沿革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中政治教科书的发展与沿革一、 1978年~1981年恢复重建阶段1.相关历史背景及其高中政治教科书概况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教育界于1977年春季后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
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中小学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也有了崭新的开端。
文革结束后的两年多里,高中的政治课本既有省市自编出版的,也有全国统编的,但无统一的教学大纲。
1977年9月,教育部组织力量统一编写全日制十年制中学政治教材。
2.代表性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从1978年起,陆续出版了高中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以及《政治经济学常识》等。
我们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政治课本《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全一册)为例进行分析。
本教材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市教育局编写,1981年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采用分课制,共10课147页。
文中无插图,每课后面都附有“思考和练习”。
本书附有结束语,概括出了教材的主要观点。
本书主要介绍了三部分内容:坚持辩证的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材料的选取带有政治和阶级斗争色彩。
这本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个历史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和政治课的任务,并考虑了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但也有不足之处,即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较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学生只是掌握了些理论知识,而在思想上无所触动,容易造成知行脱节。
3.该阶段高中政治教材的特点(1)出版秩序逐渐恢复规范和有序。
(2)大多数教材采用分课制编排,总体逻辑性较好。
(3)本教材的缺点是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成人化、概念化色彩很浓。
二、 1982年~1986年初步规范阶段1.相关历史背景及其高中政治教科书概况根据1980年的《改进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见》,教育部组织编订了《高级中学政治经济学常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于1982年2月出版。
高中政治老教材
高中政治老教材
高中政治老教材主要指的是早期的高中政治教材,通常指的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的教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政
治老教材:
1. 《思想政治课教材(高中)》:这是一套由中国人民大学编写的教材,从1978年开始出版。
该教材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基本理论、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和理论等内容。
2. 《政治(高中)》:这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编写的教材,从1989年开始出版。
该教材包括
了政治科学基本概念、政治制度与政权、政治参与与政治行为、政治经济与经济制度等内容。
3. 《政治课教材(高中)》:这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出版。
该教材主要介绍了国家与政权、政治思想与政治形态、政治参与与政治行为、国际政治与外交政策等内容。
这些高中政治老教材在当时是高中政治教育的基础教材,内容大多围绕着政治科学的基本概念、国家与政权的组织运行、政治思想与制度等方面展开。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政治教育的教材也逐渐更新和完善。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进行研究,以探讨这些变化对中国教育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主要着重于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这些思想被认为是唯一正确的,学生被要求严格遵守,否则将受到严厉处罚。
教材内容单一,以理论为主,缺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和讨论。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和判断能力。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飞速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5年,《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颁布,开始引入了法治理念和宪法精神,加强了人权和公民意识的教育。
2001年,国家对这一标准进行了修订,将宪法和法律作为教材内容的基础,强调了宪法的权威性和法律的普遍性。
还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鼓励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2017年,《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修订,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了政治概念、思想史、思想文化、法治和公民权利等内容。
教学方法也更加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提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在课程标准的不断变迁中,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现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再只是灌输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材内容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对中国教育和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将法治理念和宪法精神引入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制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近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政策轨迹的透视与反思
段。当时,我国急需恢复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 ,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是整顿高等教育教学秩序, 恢复原有的高等教育教学 内容与课程体系。国家主要从修订、编写、规范教材和修订专业 目录两 个方 面颁 布政 策来进 行恢 复 和整顿工 作 。 17 99年 1月 ,全 国高 等学 校科学 研 究 工 作会 议 明 确 提 出 ,高 等学 校 是 我 国文化 和科 学 水平 的重要标志,它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 的双重任务。从这时起我国高等教育进入 了 规范整顿时期。18 3月教育部在济南召开高等学校 “ 90年 中共党史” 政治经济学” 哲学” 、“ 、“ 、 “ 国际共 产 运动史 ” 四 f- 主 义理 论 课 教 材研 讨 会 。会 议 重 点 解决 18 l q列 90年 马列 主义 课 教 学 大 纲和教 材修 改 、出版等 问题 。 同年 5月 教育 部 委 托 高 等 学校 理 工 科 基 础课 各 教材 编 委 会 主持 工 作 ,正式 宣 布各教 材编 委会恢 复并 重 新 开 展工 作 。18 9 1年 1月 ,教 育 部在 北京 召开 高 等 学校 政 治理论课 程研 讨会 ,会 议 明确 了马列 主义政 治理 论课 的重 要作 用 和地 位 。 同年 3月 ,教 育部 向部 分本科院校印发参考性教学计划 ,并鼓 励和支持学校在教学内容 和方法上进 行改革试点。18 92 年 2月高 等学校 工科 基础 课程 教材 编审 委员 会在郑 州举 行工 作会 议 ,要提 高教材 的质量 ,同时兼 顾品种。18 94教育部 《 关于全国普通 高等工科学校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和规定 ( 草案 ) 中重 》 新规定了培养 目标 ,在培养规格方面要求注重多样化 ;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是 :在传授知识的同 时 ,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三)2 世纪 8 年代 中期高等教育课程基本恢复 0 0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对比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对比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I之’S‘rllESIS摘要我国在21世纪初进行的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进行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变革。
其中教材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对课程改革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对教材改革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及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是有意义的。
基于知识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学生要求获得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也需要一套全新的教材。
本课题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以人教社96版课标指导下的教材和04版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为载体,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编写依据在总分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较旧教材的编写依据更能体现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新教材在教材结构上实现了由“以本为本”到“以生为本”的转变;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增减整合,使内容设置更能体现时代性;在呈现方式上,教材栏目更加多样化,版式设计和图文风格更精美新颖。
新教材较旧教材所发生的变化给教师教学以新的启示。
主要体现在树立新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最终目的是实现教材改革的目标,完成课程改革的任务。
教材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新教材在内容上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体系上适应了新的课程理念。
通过对教材的比较研究,可以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顺利达到高中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研究教材有助于高中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顺利实施新课程。
研究教材给教师的教学以启迪,教师根据教材的变化调整教学策略,使教材、教师、教学融为一体。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比较研究;教学启示③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自1999年起,我国思想政治改革进程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1999年6月,《中央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随后教育部又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由此拉开了新课程改革的序幕。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中政治教科书发展和沿革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中政治教科书的发展与沿革一、 1978年~1981年恢复重建阶段1.相关历史背景及其高中政治教科书概况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教育界于1977年春季后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
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中小学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也有了崭新的开端。
文革结束后的两年多里,高中的政治课本既有省市自编出版的,也有全国统编的,但无统一的教学大纲。
1977年9月,教育部组织力量统一编写全日制十年制中学政治教材。
2.代表性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从1978年起,陆续出版了高中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以及《政治经济学常识》等。
我们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政治课本《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全一册)为例进行分析。
本教材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市教育局编写,1981年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采用分课制,共10课147页。
文中无插图,每课后面都附有“思考和练习”。
本书附有结束语,概括出了教材的主要观点。
本书主要介绍了三部分内容:坚持辩证的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材料的选取带有政治和阶级斗争色彩。
这本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个历史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和政治课的任务,并考虑了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但也有不足之处,即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较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学生只是掌握了些理论知识,而在思想上无所触动,容易造成知行脱节。
3.该阶段高中政治教材的特点(1)出版秩序逐渐恢复规范和有序。
(2)大多数教材采用分课制编排,总体逻辑性较好。
(3)本教材的缺点是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成人化、概念化色彩很浓。
二、 1982年~1986年初步规范阶段1.相关历史背景及其高中政治教科书概况根据1980年的《改进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见》,教育部组织编订了《高级中学政治经济学常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于1982年2月出版。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历了多次变迁。
这些变迁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这种变迁过程,并探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主要聚焦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传播上。
这一时期,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强调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掌握,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教材以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等内容为主,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再度进行了调整。
这一时期,思想政治课程逐渐与现代社会的变革联系起来,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新教材增加了国际比较、世界政治、人权与民主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21世纪初,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全面的调整。
这一次调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元化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教材主张思想政治课程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它提倡启发式教学、课程创新和个性化发展,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教材内容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可以看出,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体现了教育理念的逐步改变和课程目标的调整。
一方面,标准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以及与世界的接轨。
标准的变迁也反映了对学生个性和能力的重视,以及对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追求。
思想政治课程在高中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发展能力。
还可以加强对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理解和认同。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积极引进新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有助于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家责任感的公民。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将分别从课程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关于课程目标。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变化经历了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到“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建设者和合格公民”的转变。
在1985年颁布实施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纲要》中,强调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突出了思想性和实践性。
但200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中则更加明确地强调了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塑造与发展,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机结合。
其次,关于教材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课程教材以传授马、列、毛等理论为核心,着重注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1994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材开始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等,并强调时事政治教育。
2003年,按照国家“一本教材,多教方案”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也经过了一次重大变革,增加了法律、伦理、公民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综合实践能力。
再次,关于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教育工作者主要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讲解,教育方式单一。
后来,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学生需要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因此,他们开始采用讨论、辩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并注重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
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也开始逐渐融合信息技术,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学游戏等创新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最后,关于评价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改革开放初期,考试成绩是唯一的评价标准,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但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明确,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思想政治素质、综合能力等多个方面。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历了多次变迁,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进程和时代需求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求。
课程以政治理论、经济思想、法律知识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1993年,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了第一次改革,主要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吸收西方文化和民主理念。
在课程设置上,引入了与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相关的内容,增加了政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4年,我国又进行了一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多元社会的发展要求。
该次改革突出了经济思想和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增加了国际政治经济热点问题的学习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017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修订。
此次改革突出了时事政治热点、传媒素养等内容的重要性,强调学生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获取、评价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引入了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新的学科知识,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从教育目标角度看,课程标准逐渐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核心。
在改革开放初期,课程标准主要注重学生的政治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对高中生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要求他们具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这也是课程标准在2004年和2017年的修订中体现出的变化。
从课程内容角度看,课程标准逐渐拓宽了学科内容的范围。
改革开放初期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政治理论、经济思想和法律知识展开。
而随着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视,课程标准开始增加与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的内容,并逐渐引入新的学科知识,如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历了多次变革,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些变革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标准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同,加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
课程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青少年面临的实际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再仅仅讲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是更加注重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也开始扩大,引入了民主法治、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多元发展和多元价值观。
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还增加了对公民道德、社会责任和法治观念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历了多次变革,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到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问题的关注,再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这些变革不仅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也为培养有思想、有责任、有创新能力的公民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将继续调整与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
摘要: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它是文化知识的传播媒介,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课程资源,是适应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推动学习者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三观、获得知识智慧的工具。
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材是高中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材料和主要依据,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有重要的意义,是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要资料。
文章主要分析了思政教材的演变过程、思政教材编写的原则和要求、同时对高中新旧思政教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出了几点关于教材编写的经验和启示,对教师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利用教材教导学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思政教材对比分析一、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的演变过程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是指师生学习的材料,主要包括文字或者影像等;狭义指教科书:它是一个文化知识的传播媒介;而思想政治课程教材指教师开展活动的素材,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晚清时期初创这个时期的课程名称为修身课或者讲经课。
教材内容多为古人的言语、书籍等,比如《论语》《孝经》《三字经》。
而这些教材的内容不全都是正确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比如“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体现了做人的一些基本准则,古往今来都得到了人们的推崇;但是“三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或许在中央集权的国家可以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推崇,因为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行下效的精神、维护了国家的秩序,但是现如今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平等的,没有所谓的“高人一等”,所以“三纲”的内容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地进行改变。
(二)民国时期改变这个时期的思政课程名称仍然是修身课,1922年之后改称为公民课本。
这一时期课程的内容将国民党的“民族、民权、民生”和蒋介石的“新生活”纳入其中。
“三民主义”是为了激励中国人民复兴中华,而“新生活”以“礼义廉耻”为理论基础,提倡纪律、品德、秩序、整洁等思想,目的是为了使国民军事化,随时准备为国家和敌人拼命。
高中政治老教材
高中政治老教材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政治教材也经历了多次的修订和调整。
老教材作为高中政治学科的重要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政治老教材的背景、目的、内容及使用情况,以期为当前和未来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老教材的内容与特点高中政治老教材的内容主要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
其特点如下:1.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老教材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编排系统、完整,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政治学科的整体认知。
2.强调思想教育:老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老教材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联系实际,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4.语言通俗易懂:老教材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老教材的使用情况与评价在教学实践中,老教材的使用情况如下:1.适应了当时的教育环境:在当时的教育背景下,老教材的内容和编排方式符合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2.对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老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参考资料,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同时,老教材也对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教材的部分内容与现实脱节,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此外,老教材的体例和形式相对单一,缺乏趣味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对老教材的评价如下:内容严谨、系统:老教材的内容经过精心筛选和编排,严谨而系统,符合学科的特点和要求。
四、老教材的更新与升级1.面对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和政治学科的发展趋势,高中政治老教材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更新和升级。
新的教材应更加注重时代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内容更新:及时补充新的政治、经济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教材内容的时效性。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历了多次变迁和调整,以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知识结构的变化。
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开始迅速变革,思想政治课程也逐渐转变。
当时的思想政治课程重点是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拥护,并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社会复杂多变,思想政治课程的单一性和僵化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制约。
在1985年,教育部发行了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取消了灌输式的教学,引入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思想解放和思辨能力的锻炼。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随之调整。
1993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重点强调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社会对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教育的新目标。
2004年,随着宏观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新课程标准强调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2017年,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发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标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公民意识。
新的标准还强调了学科的跨学科性和综合性,鼓励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历了多次变迁和调整。
这些变化体现了社会对高中毕业生发展需求的变化和对教育内容的不断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中政治教科书的发展与沿革一、 1978年~1981年恢复重建阶段1.相关历史背景及其高中政治教科书概况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教育界于1977年春季后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
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中小学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也有了崭新的开端。
文革结束后的两年多里,高中的政治课本既有省市自编出版的,也有全国统编的,但无统一的教学大纲。
1977年9月,教育部组织力量统一编写全日制十年制中学政治教材。
2.代表性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从1978年起,陆续出版了高中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以及《政治经济学常识》等。
我们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政治课本《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全一册)为例进行分析。
本教材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市教育局编写,1981年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采用分课制,共10课147页。
文中无插图,每课后面都附有“思考和练习”。
本书附有结束语,概括出了教材的主要观点。
本书主要介绍了三部分内容:坚持辩证的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材料的选取带有政治和阶级斗争色彩。
这本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个历史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和政治课的任务,并考虑了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但也有不足之处,即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较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学生只是掌握了些理论知识,而在思想上无所触动,容易造成知行脱节。
3.该阶段高中政治教材的特点(1)出版秩序逐渐恢复规范和有序。
(2)大多数教材采用分课制编排,总体逻辑性较好。
(3)本教材的缺点是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成人化、概念化色彩很浓。
二、 1982年~1986年初步规范阶段1.相关历史背景及其高中政治教科书概况根据1980年的《改进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见》,教育部组织编订了《高级中学政治经济学常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于1982年2月出版。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要求。
为了适应新形势,国家教委于1986年召开了10个省、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汇报会”,对当时正在实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找出了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和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具体要求。
2.代表性教材分析1982年到1986年,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
1986年国家教委公布《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大纲》(初稿),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北京师范大学等实验单位于1986年秋季起出版了相应的实验课本,后于1989年修订再版成试用课本。
下面以高级中学代用课本《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为例分析。
高级中学代用课本《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作为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下册的代用教材,是根据中央关于改革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精神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决定编写的,1986年7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与《政治经济学常识》相比,本书在编写体例上作了一些改革。
每课开头加了内容提要,便于教师和学生把握每课的中心和要点,每课结尾附有与该课对应的名词解释。
在课文中间和后面还附了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同时,为了适应某些学校在教学上的较高要求,选了三篇阅读教材供学生自学,以加深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培养自学能力。
每课后附有复习思考题。
另外,还有自学参考题供选作。
课文中没有设置插图。
目录后的“前言”部分介绍了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强调指出了学习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知识的重要意义。
3.该阶段高中政治教材的特点(1)教材在渗透国情教育的同时,突出了各学科的知识逻辑。
(2)内容充分反映改革开放,逐渐淡化阶级斗争色彩,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基本路线。
(3)内容的呈现与组织方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文中有插图、练习、说明、阅读材料等,并且以夹叙夹议、摆事实讲道理的形式,通俗易懂,便于学生学习。
(4)教材出版走向规范化。
1986年后,几家出版社出版统编本,全国采用统编本。
教科书中的不足之处在于:教材编写大多从概念出发,注重讲大道理,而且偏多、偏深,与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心理发展的特点不相适应。
另外还存在着价值观单一的问题,大小题目以及正文关键词句大都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无需学生思考。
三、 1986年~1994年多样化发展阶段1.相关历史背景及其高中政治教科书概况1986年至1994年是我国高中政治教科书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当代社会转型的攻坚时期。
在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其负面效应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在教科书方面,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逐步开展了课程决策权力分配的改革,中小学教材建设制度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教材从编审合一到编审分离。
1988年国家教委发布《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让教材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
自此,我国开始实施“一纲多本”的改革方案并建立起教材多样化的中小学教材发展机制。
2.代表性教材分析我们以高级中学课本(试用本)《科学人生观》(上下册)为例分析:本教材于1990年1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册。
在体例设计上,每课的课题下面增加了人物名言,如第一课中印有毛泽东同志的名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
在课文后面还附有参考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所学道理。
上册教材以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着重阐明了科学人生观的主要观点和基本体系。
下册在理论层次上有所提高,增加了哲学内容的比例,要求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方法观观察社会,解决问题。
3.该阶段高中政治教材的特点(1)这一阶段,高中政治教材的出版由编审合一转为编审分离,开始实施“一纲多本”的改革方案,并建立起多样化的高中政治教材发展机制。
(2)课本的版式设计日益丰富,体例安排更加合理,课文重点突出,方便师生的教与学。
(3)但是教材存在观点过于直白、说教味浓的问题,如插图的设置强调艺术性要服从思想性。
(4)这时的教材还只是教本,不是学生的学本。
四、 1995年~2003年科学规范阶段1.相关历史背景及其高中政治教科书概况新中国成立后至1995年,我国的中学思想政治课一直是由传统的《教学大纲》来指导教学的。
1996年6月,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在其他各门课程依然使用《教学大纲》指导教学的情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率先试行了《课程标准》,教科书关注的重点由教师教学转向学生发展,由重视知识掌握转向基本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从此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代表性教材分析根据原国家教委1996年6月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1997年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高中试用本《思想政治》(共5册),后修订再版。
本套教材汲取了以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及当时思想政治课各种版本教材的成果,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采用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在结构体系、语言文字、版式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改革,从而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的主体是提供相关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表达概念、观点、结论、事实和各种信息的既定规范,辅之以具有可读性的例证。
在版式方面,对组成教材的八种主要要素(引语、正文、辅助文、语录、小问题、阅读与思考、本课小结和练习)在字体、字号和格式上作了统一设计。
下面着重对《思想政治》(必修)(一年级上册)进行分析。
本书由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供2000年秋季高中一年级上学期使用。
全书由前言和四课组成,课本内容采用分课制编排,每课有两至三节,每节有两至四个框题。
本册讲的是经济常识,主要阐述商品与商品经济的常识以及与公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彰显了时代性,摒弃了旧教材中的资本主义部分而增加了企业、股票、保险、税收、消费者权益等经济内容。
另外,教材在突出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结合的同时,注重公民意识的渗透,教会学生知法、守法和用法。
3.该阶段高中政治教材的特点(1)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来指导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改革。
(2)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课教科书改革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启动和展开的,课程标准面向大多数学生,体现了大众教育的价值理念,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与弹性课程管理等方面的课程转向。
(3)新的教材依然存在重理论灌输、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
另外,知识教育的痕迹还很深,素质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课中的突破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化改革的问题。
五、 2004年至今——新课改下全面发展阶段1.相关历史背景及其高中政治教科书概况2004年启动了高中新课程改革。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是课程结构的革命性调整,学生自主选课。
2004年3月我国颁布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等。
2004年以后,高中政治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家出版。
2.代表性教材分析2004年相关课程标准颁布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四册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必修和六册思想政治选修课本。
下面本文着重对《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进行分析。
本教材由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同以前的经济常识相比,本教材在结构体系、知识内容、文字表述、版式设计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修改与创新。
教材内容主要关涉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以及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制度。
本书采用单元——课式组织方式,分单元、课题、框题和目题四个层次。
文中有很多插图和相关文字匹配,有助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
问题以仿宋体穿插在宋体正文中,大多有框标示,而且前面有一个蓝色小圆球标示,很醒目。
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但教材存在着理论表述不够严谨科学,论据更新滞后等问题,如教材中多数数据或事例沿用的还是2003年左右的,这显然是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是不相吻合的。
3.本时期高中政治教科书的特点(1)出版管理很规范,课本一纲一本。
(2)突出了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和育人目标,突出生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