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Since the 90s of the20th century,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madeconsiderable progress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but from the aspec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goals,there are still some gaps and deviations.This paper tries to started with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the problem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and measures are reviewed.1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1.1 体制改革是关键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 , 或者说有很大的变化 , 一个新型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先说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很多学校进行了新一轮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 竞争上岗 , 精简机构 , 重新组织队伍。
第二是经费筹措体制改革。
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学生交费上学的改革。
学校的产业收入现在也有较大的增加 , 学校跟社会的联系广泛了 , 学校筹集经费的能力大大提高 , 一个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格局大体形成。
第三是招生就业制度改革。
高考内容的改革 , 目的就是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 更多地出能力型的题和应用型的题 ; 另外一个改革是实行网上录取 , 保证了公平性。
第四 , 办学体制改革。
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 , 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办学的新格局。
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30年:历程、成就和经验
煌 成就 , 等教育 事 业 也取 得 显 著 进步 , 学 改 革 作 要求 切实 抓好 师资 队伍 、 科 教材 和仪器设 备 等三项 高 教 各
为 高等教 育 改革 的核 心 , 在整 个 高等教 育事业 发展 乃 基本建 设 。 9 3年 5月 , 育 部 召开 建 国 以来第 二 ¨ 18 教
中 图分 类 号 : G 4 .1 69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7 — 0X 21 )1 00 — 5 61 66 (00 0 — 01 0
改革 开放 3 0年 来 , 国社 会 主 义 建设 取 得 了辉 方面 , 我 会议 明 确 了 “ 量第 一 ” “ 步 发 展 ” 质 、稳 的方 针 ,
大致 可 以分为 以下 4个 阶段 :
1 恢 复调 整阶段 (9 8 18 ) . 17 - 9 4
委发 出“ 印发《 高等学 校工 科本科 专业 目录》 的通知 ” 。 在这 一 阶段 , 等教 育 由“ ” “ ” 向改 革 高 乱 到 治 走
17 9 8年 1 2月 1 8日至 2 3, 2 1 中共 十一 届 三 中全 开 放 , 等教 育教 学 改革 处 于 恢 复 调整 之 中 , 革工 高 改 会在北 京举 行 , 是 建 国以来党 的历 史上具 有 深意 作 主要体 现 在 专 业 的 调 整 、 业 目录 的修 订 以 及 教 这 专
日, 教育 部在 北京 召开 了教 育工作 会议 。在 高等 教育 会议 在北 京举 行 , 议认 真 总结 了党 的十一届 三 中全 会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20 0 8年 教 育 学 国家 重 点 项 目 ( G 0 0 4 ) 教 育 部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重 大 课 题 攻 关 项 目( 8Z 0 39 A A 8 30 ; 0JD02 ) 作 者 : 泽 系 西 南 大 学 高 等 教 育研 究 所 硕 士 研 究 生 ; 翠 菊 系 西 南 大 学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所 研 究 室 主任 , 教 授 . 魏 邓 副
纪念1977恢复高考,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
【纪念1977】恢复高考,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序曲,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开展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其标志性事件就是1977年年底的那次高考。
时下,正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纪念日子。
借此时机,回忆中国高等教育三十年来的开展历程,深入挖掘高考制度的社会功能,探究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历史功绩,反思高考制度的价值取向,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恢复高考是中国社会回归开展的信号三十年前,中国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即1978年元旦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按照各自制定的程序举办了七七级高校新生入学考试,即恢复高考制度。
回首往事,恢复高考已经成为一件永远值得纪念的历史性事件。
这一在教育部看来似乎平常的事情,在当时承载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使命,其引发的震动及其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当时即显现出来,日后也得到了全社会少有的最大认同。
恢复高考是“文革〞之后中国高等教育、整个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走向新秩序的开场。
中国教育、中国社会能够一路快速开展走到今天,恢复高考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使经受“文革〞重创十年之久的高等教育系统重新启动,并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教育活动。
尤其是那些亲身经历了“文革〞期间高考制度“断裂〞以及恢复高考过程的人,对高考制度的恢复有说不尽的“感恩情结〞。
恢复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走向。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恢复高考改变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开展轨迹。
前些年,曾有媒体评选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恢复高考名列前茅。
今天回过头来看,恢复高考绝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制度的回归,也不仅仅是恢复高等教育秩序的一个举措,而是明确预示了整个中国社会开场回归秩序,回归开展。
从七七级第一批大学生入校开场,不仅学生们分秒必争,刻苦学习,先生们也一下子焕发了青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中来,大学又成为培育英才、潜心治学的家园。
恢复高考不仅很快挽回了“十年动乱〞造成的损失,甚至还冲破了“文革〞前一些“左〞的禁锢,搞科研不必再担忧“白专道路〞的指责,探求真理也不必再担忧被“扣帽子〞、“打棍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都不大,效果也不佳。
国家也意识到教育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将教育改革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但因为各种原因,教育改革成效并不显著。
尤其是高等教育,其担负的责任很重,它连接着学生的在校生活和社会生涯,直接面向社会输出人力资源,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模式和状态。
本文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问题与对策虽然终身教育提了很多年,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现实中高等教育基本上就是学校与社会的转接点,高校为社会直接输出各类人才,这些人才直接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
高等教育改革不顺畅,将会直接影响人才的输出和人才的质量,进而影响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
教育改革已经提了很多年,也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是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
限制教育改革成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高校的管理者应当充分意识到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探索出一条合适的道路。
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为历史遗留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增添了不少的新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党和国家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但是收效甚微。
首先,成绩至上的本质没有改变。
虽然在中小学校这一点更为严重,但是高等教育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毕业考核虽然以毕业论文或者设计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考查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但是作为经历过中国教育十余年的学生来说,只要是考核,就一定有应对之策,换句话来说,当前的毕业论文或者设计与当年的八股文其实仍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学生并没有在毕业论文或者设计中显现出自己的技能和创造力,而只是严格按照格式进行“理论”上的“创造”。
这种考核其实仍然没有现实意义。
其次,教育公平问题凸显。
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
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
然而,对于近30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它面临着一些重大的失败。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失败原因,并提出些许解决方案。
首先,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近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热潮掀起了大量的新建高校和增加招生名额,但却忽视了对高校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
许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校舍、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
与此同时,一些名牌大学过度集中了财政资金和人才资源,导致了资源的集中与浪费。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量的下降。
其次,高等教育改革忽视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在改革的初期,高等教育主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为主,忽视了人文教育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培养。
这导致了很多专业和学科的失衡,造成了理工科与文科的严重分化。
此外,高等教育改革还存在着过度应试教育的问题,学生过分注重分数而忽视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种教育理念的单一导致了人才培养的单一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潜力。
第三,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着学科门类转变的困境。
近几年,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一些学科门类变得不再受欢迎,而其他新兴的学科门类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支持。
这导致了许多学科的劣势地位和发展困境,也限制了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科的转变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最后,高等教育改革在人才评价体制上存在着缺陷。
目前的高等教育评价主要以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率为标准,忽视了其他形式的学术和创新成果。
这使得学术界出现了评价指标的刷分现象,导致了学术失真和学风不纯。
应该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包括学术成果、专利和知识产权、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和教师的能力和贡献。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失败,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30年研究”课题完成
合作 , 校党 建 与思 想政 治工 作 , 设 高等教 育 强 国等方 面的 内容 。 高 建
( 发展 研究 中心)
29
[ ] 阳. 9高 日本 年 轻 人 冷 落 理工 科 r ] N 环球 时报 2 0 . 5 2 () 0 8 0 . 15
“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3 年研究’ O ’ 课题完成
为 展示 3 O年来 我 国高等 教育 取得 的丰硕成 果 , 回顾 我 国高 等教 育 的发 展历 程 , 总结 改 革 开放 伟 大 实 践对 推进 高等 教 育改 革发 展 的重 要 意义 , 总结 高等 教育 跨越 发展 的经验 ,0 8年 5月 , 育 部 高等 学 20 教 校 社会 科学 发展 研究 中心委 托 四川大 学开 展“ 国高 等教 育 改革 发展 3 中 O年 研究 ” 。这 项 研 究是 被 列 为 教 育部 高 等学校 社会 科 学发 展研究 中心牵 头组 织有关 高 校开展 的 “ 历史 的新 起点— — 改革 开放 3 O周 年 高 校哲 学社 会科 学 发展研 究 ” 教育 部重 大 委托课 题 的 1 4项 子课 题 之— — , 四川 大学 党 委 书 记杨 泉 明教 授 为课题 负责人 。学校发 展研 究 中心 、 社科 处 、 教务 处 、 究 生 院 、 办 、 办 等 十几 个 部 门 和单 位 参 加 研 党 校 了课 题研 究 。课 题组 按 照史 论结合 、 史 与现实 结合 、 历 中外 结合 、 理论 与 实践 结合 的原则 , 用 分章节 独 采 立研 究 的方 式 , 2 0 于 0 8年 1 2月完 成 了约 3 O万 字 的著作 和数篇 研究 论文 。该 著作 共 1 O章 , 包括 中国高 等 教育 改革 发展 历程 和成 就 , 本科 教育 、 研究 生 与学 位教 育 、 成人 教 育与继 续 教育 、 自学 考试 、 网络教 育 、 高 职高专 教 育与 民办高 等教 育 , 生与 就业 制度 , 招 科学 研究 与社 会 服务 , 科 与高水 平 大学 建设 , 学 队伍 建 设 与人事 分 配制 度 改革 , 管理 体制 与配 套改 革 , 高等 教育 法 治化 与现 代 大 学制 度 , 等 教 育对 外 交 流 与 高
近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政策轨迹的透视与反思
段。当时,我国急需恢复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 ,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是整顿高等教育教学秩序, 恢复原有的高等教育教学 内容与课程体系。国家主要从修订、编写、规范教材和修订专业 目录两 个方 面颁 布政 策来进 行恢 复 和整顿工 作 。 17 99年 1月 ,全 国高 等学 校科学 研 究 工 作会 议 明 确 提 出 ,高 等学 校 是 我 国文化 和科 学 水平 的重要标志,它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 的双重任务。从这时起我国高等教育进入 了 规范整顿时期。18 3月教育部在济南召开高等学校 “ 90年 中共党史” 政治经济学” 哲学” 、“ 、“ 、 “ 国际共 产 运动史 ” 四 f- 主 义理 论 课 教 材研 讨 会 。会 议 重 点 解决 18 l q列 90年 马列 主义 课 教 学 大 纲和教 材修 改 、出版等 问题 。 同年 5月 教育 部 委 托 高 等 学校 理 工 科 基 础课 各 教材 编 委 会 主持 工 作 ,正式 宣 布各教 材编 委会恢 复并 重 新 开 展工 作 。18 9 1年 1月 ,教 育 部在 北京 召开 高 等 学校 政 治理论课 程研 讨会 ,会 议 明确 了马列 主义政 治理 论课 的重 要作 用 和地 位 。 同年 3月 ,教 育部 向部 分本科院校印发参考性教学计划 ,并鼓 励和支持学校在教学内容 和方法上进 行改革试点。18 92 年 2月高 等学校 工科 基础 课程 教材 编审 委员 会在郑 州举 行工 作会 议 ,要提 高教材 的质量 ,同时兼 顾品种。18 94教育部 《 关于全国普通 高等工科学校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和规定 ( 草案 ) 中重 》 新规定了培养 目标 ,在培养规格方面要求注重多样化 ;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是 :在传授知识的同 时 ,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三)2 世纪 8 年代 中期高等教育课程基本恢复 0 0
中国高等教育30年改革历程回顾
公平 是社会进步 的基本坐标 , 一切社会改革 都 以 此 为基 点 , 高等教 育改革 自然也 不例外 。然而公 平并
没有一个 绝对 的标 准 , 人们对它 的理解常带有 主观 的
为“ 均” 没有认识 到公平 必须照顾到个 别差异。 平 , 回所
以要进 行改革 , 必须 在观 念上 进行 突破 , 样 “ 这 效率 ”
分 配 , 为 这样 才公 平—— 因为 财产 是公 有 的 , 认 而且
明人们对公平理念认识 的巨大进步 。高等教育改革也
是从突破传统 的“ 平均主义 ” 公平观开始的 。[ 】 ] 埘
一
、
改革 设计 : 从公 平与效率对 立到效率优 先、 兼
W ANG Ho g c iZ n - ct nIs tt Xi n U ies y Xi n3 1 0 , ui , hn) E uai ntue a nv r t, a 6 0 5 Fja C ia o i , me i me n
Ab ta t sr c :Eq i s te b sc sae o o ild v lp n,a d i i as h ud f C ie e hg e ut i h a i c ] f s ca e eo me t n t s lo te g ie o hn s ih r y
b e e p n d ge t , rm i l v r g d oE f in yF rtmo e o t se c fe ut. n al te end e e e ra y f l o s mpy A ea e mo e t f ce c i d ,n w e sn e o q i I l h i s o y ,
摘要 : 公平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尺 , 我国 3 年 来的高等教 育改革也在沿着这个航标前进 。随着高等教 0
中国教育的三大危机
中国教育的三大危机有人会说,中国教育不是正在改革吗,说它已经堕落是不是早了一点?非也。
任何改革,有时候要看它的结果才能够做出评价;但是,这种马后炮有很大的风险:改好了皆大欢喜;改不好误国误民。
君子善假于物,现在已经浮出水面改革端倪就是问题丛生,受到质疑的,不用等那一天就知道它的结果大致会是什么样子了。
深圳科技大的改革步履艰难,荆棘丛生,如见瓶水之冰!闲话少叙。
我们不妨来看看三个基本的现实现状,可以省去许多毫无意义的口舌:一,放弃高考权利是对未来就业前景投了不信任票。
中国高考人数连续四年大滑坡,总计超过300万莘莘学子毅然放弃“临门一脚”的权利,无奈惜别高考,转身茫茫人海,另觅生计出路;与此同时,出国留学却以20%的年递增率扶摇直上!出国留学自然是少数天生我材必有福的娃娃拼爹的结果;这些选择留学的大多数是分数平平的娃娃,靠他们将来学有所成回来救国救民恐怕不太靠谱。
另一方面,这些人选择出国留学,除了经济实力以外,对国内高等教育的失望、想在就业前景扑朔迷离的天平上增加一点砝码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抉择。
二,高考预期趋于迷信化是对应试教育的讽刺与调侃。
在高考之际热衷于求神拜佛,说白了,这些学生或者他们的家长是真信吗?非也!应试教育决定了高考是一锤子买卖,碰运气的成分不能说没有;自然而然、鬼使神差的会与求神拜佛有一腿了。
我不知道中国司掌教育的官员看到孔子庙国子监这样的热闹场面会作何想?回家能不能吃好饭?晚上能不能睡好觉?面对此情此景,我相信他们不敢说中国教育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世界一流的。
三,高考作弊现象方兴未艾、如火如荼、蔚然成风是对应试教育和大搞教育产业(名目繁多的各种高考速成,补习经济)的报应。
对于各种各样的备考,中国古代贤达发明了一句成语来警醒莘莘学子-------不要临时抱佛脚。
高考作弊成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高考监考制度纪律与时俱进引入高科技也是公开的应对策略。
尽管如此,作弊依然我行我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爸是李刚”也是高考作弊之一端,年年都有官员子女违规违纪的“高考门”事件发生。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变迁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变迁摘要: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来,在社会全面变革、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持续不断地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面临着全球知识经济、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众化的挑战,高等教育改革又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充满着矛盾与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新制度主义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的分析工具,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高等教育制度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对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优化的路径选择以及外部和内部环境的优化对策。
关键字:新制度主义;高等教育;制度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处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全面变革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之下,同时又面临着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挑战,因此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充满了矛盾,改革的发展不断产生出许多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改革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等教育改革这样一个系统工程中,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是关键与核心,制度改革的成败和制度创新成效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因此,立足于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的有关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将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新制度主义在高等教育改革领域的适用性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分析与以往不同的特征表现在:不再把利益群体的角逐作为对制度分析的核心和重点,也不再将制度视为社会体系结构的被动反应;相反,通过对制度不同层面的分析,以及它对社会体系结构特征影响的考察,新制度主义理论强调制度作为一种规则、规范更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变动性,这成为了新制度主义理论的优势和特点。
可见,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分析中有许多观点对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和问题很有启发意义,可用于解决高等教育制度问题,因此,新制度主义理论成为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研究的可借鉴的重要方法。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
制 ,加 大政府 、 社会 、 个人 对高等教 育的投入 , 进一 步扩 大高等教 育规模 , 高高等教 育质 量。 提 关 键 词: 高等教 育; 改革 ; 发展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3—17 (0 0 O 一 11— 3 17 6 0 2 1 ) 1 O 1 0 中图分类 号 :6 0 G4
会发展提供大量 优 秀人力 资源 的需要 。从 这次美 国
爆发的金融危机来看 , 其原 因就是美 国凭借其 雄厚 的
作者简介 : 赵
倩 (9 3一) 女 , 18 , 湖北省天 门人 , 平顶 山学院讲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 比较教育研究 。
・
1 2・ l
平顶山学 院学报
21 0 0焦
献, 在投入严重 不足 的情 况下 , 然保证 了改革开 放 仍
注重精英教育 , 这是 中华 民族在世界经 济战场上
为 民族争得更多利益 的需要 , 也是为下一轮 经济与社
3 0年来社会 经 济发展 对 人才 的 基本 需求 , 种投 入 这
产 出 比是人类发 展史上从未有过的 。
收 稿 日期 :09—1 20 2—0 6
第2 5卷第 1 期
21 00年 2月
平顶山学院学报
J u a f ig ig h n U iest o r lo n dn s a nv ri n P y
Vo . 5 No 1 12 . F b2 1 e .00
改革 开放 3 O年 我 国高 等教 育 发展 的 战 略思 考
看 , 国高等教 育投入 的经费没有哈佛大学一个 学校 全
益, 对增强综合 国力 , 促进 经济 发展 和社会 进步具 有
深远的意义 。
教育改革三十年的反思
教育改革三十年的反思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有三十年了,它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如果没有这30年的改革开放,他们完全不能想象,个人幸福和家庭命运将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过程中,有巨大的成就,他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短短的30年,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
在这里,我想谈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教育体制的改革。
改革开始,高考刚刚恢复不久,教育的需求迅速增加。
政府加大了初等教育的投入,实现了从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的转变。
国家对农村教育实施了费用减免,也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使得九年义务教育得以普及。
30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本世纪初,我国政府不仅兑现了向全世界宣布的“2001年青壮年文盲的数量降低到5%以下”的承诺,而且国民受教育程度迅速提高。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各阶段教育扩大招生,高等教育的建设和科研投资大大增加,日趋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加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使得中国的教育体制越来越成熟。
特别要强调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办教育从无到有,异军突起。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在所有民办教育领域中,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热点。
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由弱趋强,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由于此前公有经济一家独大发展模式的惯性和相应社会意识的影响,对民办经济和民办教育的误解和制约也非同小可,尤其在法律规范、社会舆论、税收政策、平等竞争、评价标准、教师地位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理解和制度层面的不完善现象,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民办教育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充分营造适合民办教育正常发展的社会环境。
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
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社会保险(养老和医疗)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国策,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综合国力上取得令世界惊奇的骄人成果,但在这上述三大领域的改革,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众人所知,社会保险(养老和医疗)制度尤其是医疗制度的改革是最先被公开批评的失败之举,不须多议;住房制度改革应该说也是很失败的,导致大多数“无产者”无房可居。
所幸我们的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早就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并正在下大力进行修正。
通过经济和行政的举措,在这两项制度改革中的失误和失败会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纠正和完善到位,不会伤及国家的根本。
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对于上述前两项改革的失败给我们国家和民族造成的伤害,教育制度改革的失败就要严重的多,其所带来的危害会影响两代、三代、乃至百年。
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教育改革产业化方针,大的思路是对的,但在具体实施中,尤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为今天的后果埋下“炸弹”,这个“炸弹”迟早会爆炸,今年的世界金融风暴只是将这颗“炸弹”提前引爆。
回顾高校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毕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
高校的本科、研究生教育阶段应该是一个国家相对的精英教育阶段,培养的目标是造就整个国家和社会中的高、中知识阶层的人员,是一个国家的栋梁阶层。
进入这个阶段学习的学生,应该通过高考择优选拔中学阶段的“智、德、体优秀”的学生,尤其是在智力能够适应高等教育,全面完成大学、研究生学业的学生。
而且这个阶段的学费和生活费应该由政府承担或进行补贴,以保证每个学生不管家境贫富都能够完成学业(建议专家去好好研究这个问题)。
可是,回头看看我们国家扩招后、所谓“产业化办学”大环境下的大学,到处都充满“铜臭味”,简直乱了套:大学校长不管教学研为了生存成为“企业家到处”而找钱、商人和企业家为逐利去办大学而成为“大学校长或校董”、教授和讲师们不甘清贫去走穴授课、大学生和研究生们因就业前途渺茫而虚青春年华、社会上各类公费报销且不学无术的在职“硕士生、博士生”到处乱飞,新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整个社会显得非常的浮躁。
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看改革开放30年
2008年10月中(总第57期)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看改革开放30年◎张超谢佳(四川大学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5)【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经历了恢复发展、加速发展、积极发展、大力发展四个阶段,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跃式、内涵外延交互发挥作用的发展道路。
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从其发展可以对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成就给予回顾和展望。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历程成就展望一、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1、恢复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5年5月第一次全教会召开,为拨乱反正、恢复发展阶段。
它为以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2、加速发展:第—次全教会召开及《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至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为探索改革、加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找准了重点和关键。
3、积极发展:1993年2月至1999年6月第三次全教会召开,为深化改革、积极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高等教育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打下基础。
4、大力发展:第三次全教会召开和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至今,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改革、大力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拉近了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距离,促进了高等教育发展观的转变,加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这四个阶段恰恰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台阶式战略相符合,这是符合高等教育外部规律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其规模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这也是一条内涵与外延交互发挥作用,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
走何种道路,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供求关系而定,不同发展阶段,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
在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须坚持内涵外延并举的方针。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18 9 5年 5月 , 一届 三 中全 会后 的第 一 次全 十 国教 育工作 会议 鲜 明地论 述 了发展 教育 和改 革教 育体 制 的重要性 和 迫 切性 , 出必 须 改 变不 适 应 提
社会 主义 现代化 建 设 的教 育 思 想 、 学 方 法 等 问 教
视人才 培养 , 复和重 建高 等教育 教学秩 序 , 恢 开启 了我 国高 等教育 改革 发展 的新历 程 。
在 上一 世 纪 5 0年 代 后 期 “ ” 思 想 和 “ 左 的 文 革” 的冲击 、 破坏 下 , 国高 等 教育 遭 受 了灾 难 性 我
的摧 残 , 岌 可危 。1 7 岌 9 1年 , 国高校 数 降 到 了 全
改革 开放 3 O年来我 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
曾 诚, 向 东
( 四川 大 学发展 研 究 中心 )
摘 要 : 改革开放 3 O年 来 , 国 高等 教 育 经 历 了 三 个 大 的 发 展 阶段 , 我 即从 恢 复 高 考 到
18 9 9年 的恢 复建设 阶段 、 党的十三届 四 中全会 召开到 2 0 从 0 2年 的改 革发展 阶段 、 党的 十 六 从 大 召开 至今 的跨 越提 高阶段 , 一发 展 阶段 都是 在 不 断迎接 经济社 会 的发 展 变 化 中进行 优 化 每 演化 , 动 高等教 育实现新 的 突破 , 推 达到 质 的飞跃 , 而进 入 下一 个新 的发 展 阶段 。 从
关键 词 : 改革开放 ; 高等教 育 ; 发展 历程
中图分类 号 : 4 . 9 G6 9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号 :20 9 2 0 ) 40 1 — 0 -4 ( 0 8 0 —0 45
中国教育改革的三大败笔
中国教育改革的三大败笔“文革”一结束,中国就开始了教育改革。
当时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把教育改革提高到国家的一个主要议程。
从80年代到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但人们不难发现,中国和先进国家的教育科研差异并没有缩小。
原因何在?关键还在于没有一个健全有效的教育体制。
可以说,中国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并不成功,如果不是完全失败的话。
以大学体制的改革为例,概括地说,迄今为止,改革有三大明显的败笔。
大学教育的产业化在任何国家,大学都是非盈利机构。
但在中国,大学则是名副其实的产业,是一部赚钱的机器。
邓小平南巡以后,整个国家的惟一目标就是赚钱,大学也无可避免。
在前些年,当经济增长缺少动力的时候,一些知名的经济学家还公然提倡把教育转化成为一个新增长点。
政府提倡科教兴国,把着眼点放在“钱”上;大学的校长们想要提升自己,也把眼光落在“钱”上。
“钱”似乎成了中国教育改革的万能良药。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钱”并没有给大学教育带来任何希望,反而导致了无穷的消极后果。
把创收作为目标,自然带来教育质量的大大下降。
现在的很多大学教授把赚钱当作正业,而把教学和科研作当副业。
当然,连教学和科研也是以“钱”为目标的。
高额学费的负担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学向有钱阶层屈服,教授向有钱学生屈服。
大量有钱阶层的人士如商界和政界的涌入大学。
他们中间尽管有很多好的学生,但不可避免的是存在着大量的文凭、权、钱之间的交易。
这样做对大家都有好处,教授、政治人物、商界人物都是“同学”,结成一体,对各自的未来都是增值的,惟一受损的就是教育制度。
在另一边,农村和城市低收入阶层的子女则缺乏接受大学教育的激励机制。
考大学从来就是社会底层家庭改变贫穷状况和个人前途的最主要的一个途径。
只要有可能,社会底层的子女都会拼命努力来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但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社会底层家庭及其子女普遍缺乏动力。
因为即使他们成绩最好,他们也承受不了高额学费的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
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
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是近几十年来的热门话题,无论是政府、学者
还是社会大众都对此高度关注。
然而,尽管有着广泛的改革尝试和政
策调整,我们必须承认高等教育改革在中国的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重大
的失败。
本文将探讨这些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最大的失败之一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不够。
近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高等
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却没有相应提升。
尽管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通过高
考获得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很多学生无法被录取。
此外,一些地区的农村学校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往往面临着教育资
源不足的问题,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
其次,高等教育改革的失败还可以归因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滞后。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依然过于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和创新的培养。
学生们往往在校园里仅仅进行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实践操作和
应用能力的培养。
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也很难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
巨大的困难。
另外一个导致高等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是质量评估机制不健全。
中
国的大学评估体系存在一些问题,最明显的是对科研成果的过分追求。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升学、升职和奖励机制的压力,导致他们更
加关注科研成果的数量而忽视了教学质量。
这种评估体系的失衡,不
仅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热情转向科研,也使得教师对于教学的投入不足,进一步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高等教育改革的另一个失败之处是就业形势的不乐观。
近年来,中
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严重的供需失衡。
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但就业机会却相对较少。
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是就业市场对于实
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求与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求不相匹配。
很多大学
生没有获得与之相称的就业机会,或者被迫从事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
工作,这进一步削弱了高等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高等教育改革的失败。
首先,政府应该增加对高校的财政投入,提高大学的招生规模,
并加强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
其次,教育部门应该进
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鼓励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
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估机制,平衡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重视教
学质量的提升。
最后,社会应该加大对于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关注
和支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改革在中国近30年来存在着重大的失败。
不
够普及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质量评估机制不健全以及就业形势
不乐观,都是导致高等教育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高等教育
的质量和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为国家
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