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
-学年一轮复习高考地理各专题总复习资料!
2019-2019学年一轮复习高考地理各专题总复习资料!1.等高线地形图专题: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缘由: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简单。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推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合,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缘由: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缘由: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简单。
2. 海洋资源专题: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疆,缘由: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足够,光合作用强盛;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养分物质带至表层;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养分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足够,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自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3. 盐度和洋流专题: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缘由: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有,蒸发旺盛.②四周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缘由: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四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缘由: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有,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推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推断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4. 河流及交通专题: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改变: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缘由:河流水量足够,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缘由: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⑷极地航路开拓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季节能.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缘由是:①地处潮湿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青藏地区
பைடு நூலகம்A.山峰多冰川
B.昼夜温差大 C.草原面积广
2.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 )
A.②强④弱 B.①弱③强
C.①强②弱
D.③弱④强
“雨舌”是指丰沛降水区域呈“舌头”状向某地方向延伸的现象。读西藏年等降水量 线(单位:mm)和“雨舌”位置图,完成6~7题。
6. “雨舌”区域的主要降水类型是( )
沿线地区高寒缺氧,车厢全封闭可以供氧供暖; 可以避免乘客把生活垃圾扔出窗外,污染环境; 减少紫外线对乘客的伤害等
2、解释青藏铁路上列车车厢全部采用全封闭方式的原因?(6分) 3、试分析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地形与地质条件复杂;冻土与湿地广布;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生态环境脆弱。
青藏铁路部分路段的缓坡通道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气旋雨
7.位于“舌尖”上的波密县,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 )
A.既有森林、草甸,又有冰川 B.喀斯特地貌广布
C.水网密布,水流湍急
D.土壤深厚,有机质多
“全天下有两种风景,一种是大海,一种是西藏”。
青藏地区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青藏铁路清水河特大桥采取以桥代路 的方式。
请说明青藏铁路建设很多如图所示的缓坡通道及以桥带路的目的?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谷地, “夜间瓢泼大雨,白天阳光灿烂”,但这样的 天气对旅行几乎没有太大影响。
5.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 多夜雨的原因。 6.评价这种天气对去拉萨避暑有什么影响?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
主题探究:青藏之行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高考总复习》江苏讲义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1讲必备基础知识地图
第1讲必备基础知识——地图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2.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以地图为载体,考查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频度较高。
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综合题在背景中呈现不直接设问,隐形考查,难度系数在0.5左右一、地图三要素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海拔和相对高度(1)等高(深)线:在地图上海拔(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如图,C、F两点的海拔分别为800米、600米。
(3)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C、F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特征含义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同图等距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等高距)闭合曲线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一般不相交,重叠为陡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疏缓密陡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越大,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反之坡度越陡凸低为高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高,地形为山脊凸高为低等高线向高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低,地形为山谷高于高值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①海拔高于200米,而②海拔低于100米低于低值三、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该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考的三大应用1.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判断判断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差异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光照差异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2.判断河流水系、水文特征3.区位选择(1)利用地形图选点点的类型区位要求图示水库坝址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港口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气象站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疗养院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宿营地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航空港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特别提醒地质灾害判断:①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段容易出现滑坡灾害。
新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新高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地理这门科目,本文将对新高考地理的必备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地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分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
板块构造理论:指出地球表面由多个不断变动的板块组成,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地震与火山活动:地震是地壳中产生的震动,火山是地壳向外喷出岩浆、烟气等物质。
2. 气候与气象气候要素:温度、降水量、湿度、风向、气压等。
常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问题,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3. 水文地理水循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蓄水、径流等。
水资源与水污染: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与保护,以及水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 土壤与植被土壤类型与特点:包括砂土、壤土、黏土等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它们的特点与分布。
植被类型与生态系统: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以及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数量与分布:世界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的特点与不均衡性。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经济地理经济活动类型与分布: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经济活动的类型与分布情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原因。
3.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现象及其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手段进行地表信息获取与应用。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与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地理知识的应用1. 地理实践能力实地考察与实验: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9)昼夜长短(学生版)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填空(学生专用)专题9 昼夜长短【学习目标】1. 理解昼夜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2. 掌握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 理解影响昼夜长短的因素,昼夜长短分布的有关规律。
4. 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重点和难点】1. 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2. 影响昼夜长短的因素。
3. 昼夜长短的有关规律。
4.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知识结构和课前预读】——独立思考,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昼夜和昼夜交替1.昼夜的产生原因:1)地球是一个、也的巨大球体。
2)地球上的光线来自。
任何时候,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另一半背着太阳,对着太阳的半球(半球)处于,背着太阳的半球(半球)处于。
如不考虑大气对阳光的和作用,则昼、夜半球平分。
2.昼夜交替的形成1)原因:由于地球自转,地表各地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2)周期:1日(=1=小时)。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地表进行运动(即: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移动—→昼、夜弧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2.意义反映各地时间的长短(即接受的时间长短)。
【区别】昼夜、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含义及原因。
三者都是地球上固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
昼夜是针对同一时间地球上的不同地点而言的,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即昼夜现象的出现与地球的运动无关。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巨大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被照亮的部分为昼半球,没被照亮的部分为夜半球。
昼夜更替是针对地球上的同一地点不同时间而言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在昼夜现象的基础上加上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结果。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以1太阳日为周期的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长短变化是指地球上除赤道外各纬度上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除赤道以外的各纬度地区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即昼夜长短)产生周期为1回归年的变化。
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1、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必备第一模块第五章地貌第14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必备:第14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必备知识学科素养1.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3.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常见地貌的成因、主要类型及分布。
4.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
1.综合思维:结合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某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征。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不同地区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和地貌景观的差异。
3.地理实践力: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识别常见的地貌类型;掌握地貌观察的方法。
一、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1 ________。
(2)分类:进行得很快的内力作用和进行得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
(3)表现形式。
项目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定义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2________运动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过程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岩层在□3 ________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岩浆只有□4 ________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一般发生在□5 ________,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例证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6 ________等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等—(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7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1.举例说明地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提示] (1)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2)东非大裂谷: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
(3)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岛是与大陆相连的,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
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8 ________________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全国卷Ⅱ)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 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 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1~2题。
B 2.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该关地键纬是度确高定达太6阳8°直以射上点,的冬位至置日及前移后动出方现向极。夜由现此象可,知所该以地会在出此现过有程些 日中子的只昼能夜夜长间短进及行日测出试方,位故的选变B化选,项进。而可以顺利获取正确答案。
【知识归纳】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对称点
材料P2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比如求过AB两点的大圆的 劣弧。就像切西瓜,你要 同时切中球心和AB两点
若两地在同一纬线上,但不在同 一经线圈上,作大圆劣弧。
先向东北
A
后向东南
B
心
最短航线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则先偏向极点,再偏离极点。
(2)没有现成的大圆
北半球纬线上的两点,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北,然后向东南 方向。(如下图所示)
B
50°
40°
A
20° 40°
C
100° 120°
20° 10°
②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③图幅相同的两幅图,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 比例尺越小。
如图中A、B两区域相比,实际区域范围大小为A>B。当A、B两 区域的图上面积(即图幅)相等时,则比例尺大小为A<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点一自转特征与地转偏向力知识点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基础)基本概念: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他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极星仰角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南半球不可见。
(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俯视呈逆时针,南极俯视呈顺时针(2)周期速度角速度:单位时间自转的角度。
除南北极点外都是15˚/h。
线速度: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弧长)。
线速度=纬线周长/自转周期线速度规律:由赤道至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为1670km/h,极点为0;任一纬度θ,其线速度为1670cosθkm/h;南北纬60°地区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注意: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①根据等值线数值和排列规律,判断所在半球和纬度高低自转线速度由北向南递增的为北半球,递减的为南半球(如下图为北半球)。
自转线速度介于1670~1447km/h的位于低纬度地区,介于837~1447km/h的位于中纬度地区,介于0~837km/h的位于高纬度地区(如下图为中纬度)②根据等值线变动,确定地势的高低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低处(B),说明线速度较大,地势较高,为山脊或高地。
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高处(A),说明该地线速度较小,地势较低,为谷地或低地。
1. 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1. 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A. 30°;1月B. 60°;7月C. 60°;1月D. 30。
;7月【小题2】1. 所谓同步卫星是指相对地球赤道上某点相对静止的地球卫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必记必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必记必背一、高考必记的11组地理基本概念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即看太阳的仰角。
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最高时的太阳高度,即当地正午时的太阳高度。
具有季节变化规律。
2.地方时、时区与区时(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
注意: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2)时区:时间区域,即使用相同时间的区域。
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3)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共同的标准时,即区时。
3.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空气冷热不均。
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冷热不均→空气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
大气水平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
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地球上的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都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
三圈环流是极地与赤道间的热力环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的,在地球表面表现为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交替分布。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向相反方向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环流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南亚季风环流则主要是由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造成的。
4.气候要素与气候因子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大气平均状态是用气温、降水等要素的平均值或统计量来表现的,气温和降水就是气候要素。
气候因子是指形成气候的因子,即影响气候的因素。
地球上的热量分布与季节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地球上的风向和降水与大气环流有关,地面状况的差异也会导致气候差异,加上人类活动的作用,气候因子共有四个: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人类活动。
5.地形与地势(1)地形: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又称地貌。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地球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第1讲经纬网与地图三要素
知识点2 地图三要素
[知识筛查]
1.比例尺 (1)计算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现形式。
形式 文字式
举例 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 千米
数字式 1∶500 000
线段式
特别提醒在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之间的换算时,应注意:(1) 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2)一般情况下,图上距离的单位为“厘米”,实 地距离的单位是“米”或“千米”,其中,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加五个“0”,厘米 换算成千米时要减五个“0”。
3.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1)图幅大小相同时。
比例尺 大 小
实地范围 小 大
内容 详细 简略
精确度 高 低
(2)实地范围相同时。
比例尺 大 小
图幅 大 小
内容 详细 简略
4.比例尺缩放计算、图幅变化判读
比例尺变化
变化后的比例尺
变化后的图幅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
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 北半球某地的纬度等于该地观 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 察北极星的仰角 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不
同)
[知识巩固]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
(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完成第1~2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地理位置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位于西半球 B.②位于低纬度
C.③位于大西洋 D.④位于南温带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甲地和乙地互为对跖点,则乙地经纬度为(30°N,135°W),图示① ②③④四地地理坐标分别是(20°N,110°E)、(40°S,170°W)、(0°,45°W)、 (30°N,135°W)。第2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①地位 于20°W以东、160°E以西,属于东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60°、30° 纬线为界,②地位于中纬度;根据③地和④地的地理坐标可知,③地位于大 西洋,④地位于北温带。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8章人口第1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1)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具
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2)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区
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
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2.资源与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其他因素的关系
[真题剖析]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真题剖析]
〔2018天津卷,13(3)〕阅读图文材 料,完成下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 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 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 布的两个特点。
攀枝花市人口统计图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人口分布特点的分析。直接从图中读取攀枝花 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注意整体总结,并对迁入集中地的人口进行说明。 尝试解答: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 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于祖籍人口。
知识点2 人口容量
[知识筛查]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 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 2.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 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 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 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
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少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也不适宜人类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 地理默写汇总 (答案版)
第一章地球运动【考纲】(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有: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辐射、日地距离适中(保证了温度的适中)、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形成了适合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
2、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为_ 光球 _层、_ 色球层和_ 日冕层。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_ 太阳活动_,周期约为_ 11年,其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进入两极的高空大气,与之碰撞产生极光。
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23°26` 。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四季和五带2).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_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_、地方时差现象。
3).自西向东,由_夜_半球进入_昼_半球的界线叫晨线,由_昼半球进入_夜_半球的界线叫昏线。
4).因_经度不同_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经度相差_15°_,地方时相差1小时;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时刻,地方时为_12_点。
5).全球每隔 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共分为 24 个时区,各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6).国际日界线原则上指 180°经线,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
7).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相反。
8).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第18讲河流地貌(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
【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第18讲河流地貌【必备知识】一、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演变)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思考题】说明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颗粒大小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答案】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河流流速减慢→比重大的颗粒物先沉积,比重小的后沉积→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的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思考题】峡谷与峡湾形成原理一样吗?【答案】峡谷:呈“V”形,是狭而深的河谷,多发育于地势起伏大的山区,河流强烈下切侵蚀形成。
峡湾:冰川槽谷被海水淹没形成的狭窄的海湾。
特点是狭长、曲折、岸壁陡峭,峡湾在挪威西海岸最为典型。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2)耕地连片地区:聚落规模较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冲积平原:首先考虑洪水的威胁,多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注意】一般而言,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但是,也有河流上游形成堆积地貌,如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
因此,上游多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多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关键能力】一、河流侵蚀地貌1.不同河段的侵蚀地貌差异不同的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异。
2.不同季节侵蚀作用的差异在河流的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河床变深;在河流的枯水期,河流径流量小,流速慢,下蚀作用弱,河床变浅。
3.沟谷的发育过程二、河流堆积地貌1.洪积—冲积平原2.河漫滩平原3.三角洲平原三、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1.原因分析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0章产业区位因素第3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知识巩固]
从宏观层面可将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为经济因素、空间因素、 信息因素和人文因素,其中每一类因素可以根据其内部一致性与差异性,再 次划分为下一级区位因素。下图示意服务业区位因素体系。读图,完成第 1~2题。
1.数码①②③所代表的因素分别是( ) A.①市场、集聚因素 ②交通、通信因素 ③政治制度因素 B.①交通、通信因素 ②政治制度因素 ③市场、集聚因素 C.①政治制度因素 ②市场、集聚因素 ③交通、通信因素 D.①市场、集聚因素 ②政治制度因素 ③交通、通信因素 2.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内在驱动力是( ) A.技术推动 B.交通引导 C.市场拉动 D.政府调控 答案:1.A 2.C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行 对服务业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业,往往布局在靠近科
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科
研创新能力强的地区
服务业
非商业 性服 务业
主要区位因素 均衡化
表现
典型实例
着眼社会福利分配公平,以 均衡化为区位选择原则,主 要考虑被服务对象的需求
公立学校、医院的布 局主要依据人口分布
与分布
来确定
2.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下列关于港航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正确的是( ) A.航运教育与培训在港区 B.仓储选建在城市地价最低的地方 C.船舶修理与技术服务在文化区 D.航运金融保险位于中央商务区 2.下列关于上海市港航服务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输仓储类港航服务业企业数量减少,但仍居主导地位 B.代理与技术服务类港航服务业匀速发展,总体占比迅速上升 C.高级服务类港航服务业发展缓慢,总体占比最低 D.港航服务业结构的变化有利于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提供服务的行业。餐饮业是 为满足人们的餐饮需求服务的,A项错误;人像摄影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摄像 需求服务的,与生产性服务无关,B项错误;家政服务业是给人们提供家庭生 活方面的服务,C项错误;金融服务业可以为生产过程提供资金等服务,是高 层次人才就业最集中的产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D项正确。第2题,中心城 区人流量很大,噪声干扰多,环境条件较差,A项错误;中心城区是各种产业 的总部集中之地,信息量大,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此可以及时获取市场 需求信息,B项正确;根据材料,生产性服务业为生产提供便利,因此与消费 和提高生活品位关系不大,C项错误;生产性服务业为生产提供服务,有利于 其他行业生产的进行,本身并不生产产品,D项错误。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1-1
关联 1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1)“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 其道,互不干扰。 (2)“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 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关联 2 “四看”法判断地外天体是否存在生命 在分析地球外部天体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 入手分析: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的圈层结构
必备知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物质性——由天体组成 (1)类型:___恒_星____、星云、__行_星___、卫星、流星体、彗星、 星际物质等。 (2)最基本的天体:___恒_星____和星云。
2.宇宙的运动性和层次性 (1)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___相_互__吸_引____、 ___相__互_绕__转___、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性: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可观测宇宙
太阳系
小提示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的方法 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 中。进入大气层或返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返回地面的航 天器。 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如流星现象。 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 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就不是天 体。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黑__子__数___增多→太阳活动强烈→不同纬度地区 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 ②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___耀__斑_____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 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产生极光: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 空→同空气摩擦→产生极光(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冬半年的夜 晚)。 ④影响地球磁场,产生“____磁_暴_____”现象,使磁针不能正 确指示方向。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背知识(必修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2)其他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
地租水平市中心处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向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会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中心,随后向外又继续下降。
(2)其他因素四、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空间差异(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图表特征】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
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有以下几种类型。
图1 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图2 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3 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判读方法】1.读图名,明确图像内容如图1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2.读纵、横坐标,明确图像含义如图1纵坐标为城市化水平,横坐标为江苏、贵州两省,其图像含义为两省的城市化水平比较。
图2纵坐标分别代表就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横坐标代表年份,其图像含义为安徽省不同年份的就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3.读图例,明确各图例的含义4.读数值,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从柱状图、折线图中的数值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一般小于30%,中期阶段介于30%~70%之间,后期阶段一般大于70%。
如图1的城市人口比重,2010年江苏省为60%左右,贵州省为35%左右,大致为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5.读变化幅度,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根据柱状图变幅大小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
如图1中江苏省1990~2000年城市化速度快于2000~201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星球地球1、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幸运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蟹状星云是金牛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
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土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
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有的直径只有几千米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5、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6、已知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按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的繁衍的行星: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的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太阳能量的来源: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①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
②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
它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眼镜才能看到。
③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可以延伸到一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
它的量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4、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太阳活动的类型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他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①黑子: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斑点。
由其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说以才显得暗些。
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人们发现太阳黑子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
②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又可称色球爆发,它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一个大耀斑可以在几分钟内发出相当于10亿颗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射出,并抛出大量的高能粒子。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①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
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叫做太阳日。
地球自转速度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
地球自转角速度约15°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②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年,其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恒星年。
地球公转的轨迹叫做公转轨道。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的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随地球的公转,提地距离不断地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2、黄道平面: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的交角23°26′。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5、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
6、因他央视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7、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现改成“国际日界线”。
8、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9、四季更替: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10、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可以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等五个热量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称地震波。
2、莫霍界面: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的面称莫霍界面。
3、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
4、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划分为:①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②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为2800千米。
③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厚度为3400多千米。
5、岩石圈:地球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有坚硬的岩石组成6、大气圈:有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7、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8、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锋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锋: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低气压:若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称为低气压。
高气压:若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则称为高气压。
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寒潮: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1、水:在地理不环境中由气态、固态和液态形成各种水体(流水、湖泊水、海洋水等)。
2、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3、洋流:海洋水中,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4、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
5、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带影响,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流动而形成的洋流,如西风漂流。
6、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差异,从而导致海水流动,如直布罗陀海峡洋流7、补偿流:风力和密度差异产生的洋流使海水流出,海区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或底层海水来补充而形成,有垂直的和水平的补偿流。
如秘鲁寒流(垂直的)8、水资源:广义的是指水圈内的水量的总体,也就是地球上所有的水;狭义的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通常所说的水资源)。
水力资源:即水能资源,也就是水的动能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地壳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地壳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外力作用: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它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
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称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这些已经形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称为褶皱。
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火山: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
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
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洪积扇:当水流流出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积扇。
河漫滩: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三角洲: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⑴概念: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个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
⑵表现:①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还会对其他地区物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