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中药药剂实验报告中药药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药的提取、加工和制剂等工艺,将中药转化为易于服用和储存的形式,以便于患者使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和药效评价方法,以期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作为中药材,以及乙醇、水和甘油等作为溶剂。
2. 实验方法:(1)提取: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分别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乙醇,进行浸泡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
(2)浓缩: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去除溶剂,得到浓缩液。
(3)制剂:将浓缩液与甘油等辅料混合,加热搅拌,制成中药药剂。
二、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的中药药剂。
在制备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不同中药材的提取方法和溶剂选择对提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乙醇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可以有效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但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溶解和损失。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效要求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溶剂。
此外,制剂过程中的辅料选择和配比也对中药药剂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甘油作为一种常用的辅料,可以增加药剂的黏稠度和稳定性,但也可能对药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制剂过程中,需要仔细选择和控制辅料的使用量,以确保中药药剂的质量和药效。
药效评价是中药药剂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中药药剂的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实验等多方面的评价,可以了解其药效和安全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了中药药剂的药理学评价,包括对其抗菌、抗炎和镇痛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我们可以初步评估中药药剂的药效,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三、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的中药药剂,并对其进行了药效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在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中,提取方法、溶剂选择和辅料配比等因素对药剂的质量和药效有着重要影响。
药效评价是中药药剂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药剂的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实验等方面的评价,可以了解其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5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5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5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药物的制备方法;
2.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基本原理;
3.了解中药药剂的制备工艺。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1.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研钵、研杵、量筒、试剂瓶、移液管等。
2.试剂:黄芪、山药、枸杞子、红枣、蜂蜜、酒精。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1.准备药材:将黄芪、山药、枸杞子、红枣分别称取适量。
2.研磨药材:将准备好的药材放入研钵中,用研杵研磨成细粉。
3.配制药剂:将研磨好的药粉加入适量的蜂蜜和酒精,搅拌均匀。
4.药剂细化:将搅拌均匀的药剂倒入量筒中,用酒精对药剂进行细化混合。
5.过滤药剂:将混合好的药剂过滤掉残渣,获得药液。
6.包装药剂:将药液装入合适的容器中,并封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一种中药药剂,该药剂由黄芪、山药、枸杞子、红枣、蜂蜜和酒精组成。
药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确保了药剂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得以充分提取,药剂具备了一定的药理活性。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
中药药剂的制备需要考虑药材的配伍规律和活性成分的提取,通过合理的配方和制备工艺,可以制备出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中药药剂。
七、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让我深刻了解了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技巧。
制备中药药剂需要仔细控制药材的比例和配伍规律,同时还要注意制备工艺的影响。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中药药剂的制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加深了对中药药剂学的兴趣。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药物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药剂学作为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基础学科,对于药物的制备、稳定性、疗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在此,我们将分享一份关于药剂学实验的报告,旨在探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制剂特点。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药剂学实验,深入了解药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制剂中的应用。
实验一:药物溶解度的测定在这一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广泛应用的氨咖黄敏片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采用逐步稀释法,测定氨咖黄敏片的溶解度。
结果表明,该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X g/mL。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后续的制剂研发提供了参考。
实验二:药物稳定性的研究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为了研究药物的稳定性,我们选取了利巴韦林注射液作为对象,进行了灭菌、加速老化和稳定性测试。
结果表明,利巴韦林注射液经过灭菌处理和加速老化测试后,在常温下存储半年,其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
实验三:药物制剂的制备药物的制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进行制备和改良的过程。
本次实验我们选择了利巴韦林阴道泡腾片作为制备对象。
通过制备过程,我们成功将利巴韦林注射液转化为阴道泡腾片,并且通过质量控制的方法确保了该制剂的稳定性和疗效。
实验四:药物制剂的评价在制剂研发过程中,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选取了盐酸右美托咪定滴眼液进行了评价实验。
通过测定其pH值、滴定滴数、含量一致性以及外观和稳定性等指标,我们对该制剂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确保了其符合药典标准。
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通过一系列药剂学实验,对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制剂特点进行了深入探究。
通过测定药物的溶解度、研究药物的稳定性、制备药物制剂以及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等步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药物的性质和制剂的特点。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药物研发和制剂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药剂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液体药剂、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方法;2. 熟悉各种剂型的制备原理及工艺流程;3. 了解药物剂型选择的原则;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 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蒸发皿、酒精灯、温度计、电热套、玻璃棒等;2. 试剂:乙醇、丙酮、甘油、蜂蜜、滑石粉、甘草、朱砂、薄荷油、碘化钾等;3. 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薄荷油5ml,碘化钾5g。
三、实验内容1. 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的制备:将薄荷油加入适量的乙醇中,充分溶解后加入100ml蒸馏水中,搅拌均匀,静置分层。
取上层薄荷油,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待冷却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得薄荷油制剂。
(2)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将碘化钾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溶解后加入薄荷油,搅拌均匀,即得复方碘溶液。
2. 散剂的制备(1)益元散的制备:将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3. 煎膏剂的制备(1)蜂蜜薄荷煎膏剂的制备:将薄荷油加入适量的乙醇中,充分溶解后加入100ml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将蜂蜜加热熔化,加入薄荷油溶液,搅拌均匀,煮沸,浓缩至一定体积,冷却,即得蜂蜜薄荷煎膏剂。
4. 丸剂的制备(1)朱砂丸的制备:将朱砂粉碎成细粉,过筛。
将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筛。
将朱砂粉与滑石粉、甘草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水,制成软材。
将软材制成小丸,干燥,即得朱砂丸。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液体制剂的制备薄荷油制剂外观呈淡黄色,具有薄荷香气;复方碘溶液外观呈深棕色,具有碘的特有气味。
2. 散剂的制备益元散外观呈浅黄色,具有滑石粉的特有气味。
3. 煎膏剂的制备蜂蜜薄荷煎膏剂外观呈淡黄色,具有薄荷香气。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doc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处方】甘油8.0g无水碳酸钠0.2g硬脂酸0.8g蒸馏水1.0ml,2、制法:取无水碳酸钠与蒸馏水共置于蒸发皿中搅拌溶解后,加入甘油,在沸水浴上加热,缓缓加入锉细的硬脂酸,随加随搅拌,反应停止后溶液呈澄明状,倾入涂有液体石蜡(润滑剂)的栓模中,冷凝,脱模即得。
作用:缓泻药,治疗便秘。
3、处方与工艺分析(1)2R-COOH+Na2CO3→2R-COONa+CO2↑+H2O(皂化反应)钠肥皂(R-COONa)的刺激性与甘油的较高渗透压增加肠蠕动而呈泻下效果。
,(2)优良的甘油栓应为透明而有适宜的硬度,达到此要求的关键是:a、皂化必须完全,否则留有未皂化的硬脂酸,成品透明度及弹性均差,最好在115℃下进行皂化反应,若在水浴上进行,需时在2h或以上,为保证皂化完全,处方中碱的用量比理论值高;b、水分的含量不宜过多,因钠皂在水中呈胶体溶液,水分过多使成品发生浑浊;c、为保证栓剂的适宜硬度,钠皂的含量为每100g甘油中含9.4—10.4g;d、灌模前先将栓模预热(例如80℃),然后倾入热溶液,使栓剂缓缓冷却,如冷却过快,成品的硬度,弹性和透明度均受影响。
,四、思考题1、常见的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有哪些?2、栓剂制备什么情况下需计算置换价?3、为什么栓剂要测定融变时限?五、实验报告书写要求同“软膏剂”中“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三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片重差异、崩解度、溶出度等)。
3、熟悉片剂的常用辅料与用量。
4、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指导1、片剂的含义: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2、片剂的制备方法片剂的制备方法按制备工艺分类为两大类或四小类:制粒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法。
直接压片法:直接粉末(结晶)压片法;半干式颗粒压片法。
,3、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图主药+辅料(填充剂或吸收剂、崩解剂)→粉碎→过筛→混合均匀的粉料→加润湿剂或粘合剂→软材→过筛→湿颗粒→干燥→干颗粒(测定含量,水分)→整粒后加润滑剂(外加崩解剂)→混合→压片。
中药药剂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包括散剂、煎膏剂、丸剂等;2. 熟悉中药药剂的制备原理和操作技巧;3. 了解中药药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中药药剂是指以中药药材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具有一定药效的制剂。
中药药剂制备过程中,需遵循一定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烧杯、天平、滴管、温度计、显微镜等;2. 试剂:滑石、甘草、朱砂、白酒、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等。
四、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2)实验原理:散剂是指将药材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过筛后制成的干燥粉末。
散剂具有便于服用、便于携带、作用迅速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按比例称取,分别粉碎成细粉;② 将少量滑石粉放入研钵中,加入朱砂极细粉1.5g,逐渐加入等容积的滑石粉,研匀;③ 将甘草置研钵中,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④ 按每包3g分包。
(4)实验结果:制备的益元散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 煎膏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熟悉煎膏剂的特点。
(2)实验原理:煎膏剂是指将药材煎煮后,浓缩、过滤、收膏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煎膏剂具有口感好、易于服用、药效持久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等药材按比例称取;② 将药材加水煎煮,浓缩至一定浓度;③ 过滤,收膏。
(4)实验结果:制备的煎膏剂口感好、易于服用、药效持久。
3.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特点。
(2)实验原理:丸剂是指将药材粉碎后,加入适当的辅料,制成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丸剂具有便于服用、便于携带、药效持久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按比例称取,分别粉碎成细粉;② 将细粉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小球形或椭圆形的丸剂;③ 干燥、过筛。
农药配比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农药的配比方法,了解不同农药的浓度和稀释倍数对药效的影响,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与环保。
二、实验原理农药配比是指根据作物种类、病虫害发生程度、农药特性等因素,合理确定农药的浓度和稀释倍数。
农药配比直接影响到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是农药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三、实验材料1. 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温度计、电子天平、pH试纸等。
2. 药品: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农药原药、稀释剂(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前准备:了解各种农药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农药配比的基本原则。
2. 实验操作:(1)根据作物种类和病虫害发生程度,确定农药的浓度和稀释倍数。
(2)按照实验步骤,将农药原药和稀释剂(水)加入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确保农药充分溶解。
(4)观察农药溶液的色泽、透明度等,判断配比是否合理。
(5)使用pH试纸检测农药溶液的酸碱度,确保在适宜的pH范围内。
(6)将配制好的农药溶液进行喷洒试验,观察药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通过实验,成功配制了不同浓度和稀释倍数的农药溶液。
(2)农药溶液的色泽、透明度等指标符合要求。
(3)喷洒试验中,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明显。
2. 实验分析:(1)农药配比对药效的影响:合理配比的农药溶液能提高药效,降低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安全。
(2)不同农药的浓度和稀释倍数对药效的影响:根据作物种类和病虫害发生程度,选择适宜的农药浓度和稀释倍数,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
(3)农药溶液的酸碱度对药效的影响:在适宜的pH范围内,农药的活性较高,有利于提高药效。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农药配比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农药使用效率。
2. 合理的农药配比有利于提高药效,降低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安全。
3.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作物种类、病虫害发生程度、农药特性等因素,科学配比农药,提高防治效果。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4:(药学专业、09制药)液体制剂的制备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四液体制剂的制备(药学专业、09制药工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及其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几种典型的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其检查方法。
3. 了解低分子、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其常用量。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 实验内容(1)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1: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以薄荷油、滑石粉(或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等为原料,制备芳香水剂(薄荷水)。
实验2: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以碘、碘化钾为原料,通过助溶法,制备复方碘溶液。
实验3:硫酸亚铁溶液剂的制备(溶解法)以硫酸亚铁、枸橼酸为原料,通过冷溶法制备糖浆剂。
(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4: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溶解法)以胃蛋白酶、甘油等为原料,制备高分子型液体制剂胃蛋白酶合剂。
2. 实验原理(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助溶法的原理;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薄荷油、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碘、碘化钾、胃蛋白酶、硫酸亚铁、新鲜牛奶、冰醋酸、氢氧化钠。
2. 设备与仪器:恒温水浴箱、研钵、具塞玻璃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实验1:教科书44页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实验2:教科书45页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实验3:教科书45页硫酸亚铁糖浆(溶解法制备)实验4:教科书47页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并按照48页附录方法,测定所得酶制剂的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1:薄荷油的制备,比较用三种不同分散剂制备的液体制剂的异同,将结果记录于表2-1中。
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实验2: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实验3:硫酸亚铁糖浆描述成品外观形状,讨论冷溶法存在的不足。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
凝胶(如琼脂或明胶)扩散法和微生物法 也可用来比较不同基质中药物的释放性能。 琼脂扩散法是采用琼脂凝胶为扩散介质,将 软膏剂涂在含有指示剂的凝胶表面,放置一 定时间后,测定药物与指示剂产生的色层高 度 来比较 药物自 基质中 释放的 速度 , 运用 Lockie经验式: H2=DT 式中,H—扩散距离(mm),D—扩散系数 (mm2/h),T—扩散时间(h),以H2 对T作图, 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即为D。D 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的大小。
钠肥皂(R-COONa)的刺激性与甘油的较高 渗透压增加肠蠕动而呈泻下效果。
(2)优良的甘油栓应为透明而有适宜的硬度, 达到此要求的关键是:a、皂化必须完全, 否则留有未皂化的硬脂酸,成品透明度及弹 性均差,最好在115℃下进行皂化反应,若 在水浴上进行,需时在2h或以上,为保证皂 化完全,处方中碱的用量比理论值高;b、 水分的含量不宜过多,因钠皂在水中呈胶体 溶液,水分过多使成品发生浑浊;c、为保 证栓剂的适宜硬度,钠皂的含量为每100g甘 油中含9.4—10.4g;d、灌模前先将栓模预热 (例如80℃),然后倾入热溶液,使栓剂缓 缓冷却,如冷却过快,成品的硬度,弹性和 透明度均受影响。
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可通过测定软膏中药物穿过无屏障性能的半 透膜(玻璃纸)到达接受介质(如水)的速 度评定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软膏剂中 药物的释放一般遵循Higuch公式,即药物的 累积释放量M与时间t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M=kt1/2 药物的理化性质与基质组成会影响k值大小。 k值的大小反映了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的快 慢,k值越大,释放越快。 释放度测定方法:以双氯酚酸钾软膏剂为例。
基质研匀,即得。
四、思考题 1、所制软膏剂基质属何种类型基质? 2、试分析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三乙醇胺是 通过何种方式起作用的?写出反应式。 3、制备O/W型或W/O型乳化剂的最适HLB值 范围分别为多少? 4、试计算本乳剂的分散相浓度,乳化剂的 HLB值(已知胺皂HLB=12.0,单硬脂酸甘油 酯HLB=3.8,月桂醇硫酸钠HLB=4.0)。 5、不同类型软膏剂基质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药剂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药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固体药剂、液体药剂和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操作规范。
二、实验内容1. 固体药剂制备(1)实验材料:滑石粉、甘草、朱砂、药筛、瓷研钵、烧杯、天平。
(2)实验步骤:①称取滑石粉30g,甘草5g,朱砂适量;②将滑石粉和甘草分别粉碎成细粉;③将少量滑石粉放入研钵中,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④称取朱砂极细粉置于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的滑石粉研匀,倒出;⑤将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⑥按每包3g分包。
(3)实验结果:制备出滑石粉、甘草和朱砂的混合散剂。
2. 液体药剂制备(1)实验材料:薄荷油、乙醇、水、烧杯、滴定管、蒸馏装置。
(2)实验步骤:①将薄荷油与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②将混合液加入烧杯中,加热蒸馏;③收集蒸馏液,用滴定管滴定,计算薄荷油的含量。
(3)实验结果:制备出含有薄荷油的液体制剂。
3. 浸出制剂制备(1)实验材料:药材、乙醇、蒸馏装置、烧杯、漏斗、滤纸。
(2)实验步骤:①将药材浸泡在乙醇中;②将浸泡好的药材与乙醇混合液过滤;③收集滤液,用蒸馏装置蒸馏;④收集蒸馏液,用烧杯接收。
(3)实验结果:制备出含有药材浸出成分的制剂。
三、实验结果分析1. 固体药剂制备:通过等量递增法,成功制备出滑石粉、甘草和朱砂的混合散剂。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粉末的细度和混合均匀性,保证了散剂的质量。
2. 液体药剂制备:成功制备出含有薄荷油的液体制剂。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加热蒸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了薄荷油的提取效果。
3. 浸出制剂制备:成功制备出含有药材浸出成分的制剂。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浸泡时间和过滤操作,保证了制剂的纯度和质量。
四、实验总结1. 本实验使我对药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固体药剂、液体药剂和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
2.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实验仪器和操作规范,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3. 本次实验让我认识到,药剂制备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药剂实验报告问题讨论
一、实验背景药剂实验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药剂制备、质量控制、稳定性考察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本次实验以某中药制剂为例,通过实验操作,探讨其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等问题。
二、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2. 熟悉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3. 了解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方法;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制备工艺本次实验以某中药制剂为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1)称取一定量的药材,进行粉碎、过筛;(2)根据处方比例,将药材与辅料混合均匀;(3)加入适量溶剂,进行浸提;(4)过滤、浓缩、干燥,得到浸膏;(5)将浸膏与辅料混合,进行制备;(6)分装、封口、灭菌,得到成品。
2. 质量控制本次实验对制剂进行以下质量控制:(1)性状:观察制剂的外观、颜色、气味等;(2)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要成分含量;(3)溶出度:采用溶出度仪测定制剂的溶出速率;(4)微生物限度: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微生物数量。
3. 稳定性考察本次实验对制剂进行以下稳定性考察:(1)加速试验:将制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放置,观察其性状、含量、溶出度等指标的变化;(2)长期试验:将制剂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放置,观察其性状、含量、溶出度等指标的变化。
四、问题讨论1. 制备工艺方面(1)药材粉碎程度对制剂质量的影响:实验中发现,药材粉碎程度对制剂的溶出度和含量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
粉碎程度过高,可能导致有效成分损失;粉碎程度过低,则影响溶出度和含量测定。
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应根据药材性质和制剂要求,选择合适的粉碎程度。
(2)溶剂选择对制剂质量的影响:本次实验采用溶剂浸提,溶剂的选择对制剂质量有较大影响。
实验中发现,不同溶剂对药材浸提效果和含量测定结果有差异。
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应根据药材性质和制剂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剂。
2. 质量控制方面(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实验中发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较为准确,但操作过程复杂,对仪器和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药剂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一 混悬剂的制备及F 值测定一、实验目的:①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②掌握沉降容积比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二、实验材料:氧化锌,甘油,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蒸馏水,95%乙醇;电子天平,研钵,具塞刻度试管,普通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量筒,滴管 三、实验原理: Stokes 定律:()ηρρ92212gr V -=式中V-沉降速度,r-粒子半径,ρ1-粒子密度,ρ2-介质密度,η-混悬剂的粘度,g-重力加速度。
沉降容积比:F= H/ H 0(0~1),F 值越大,则混悬剂越稳定 四、实验内容 1.处方:表1 氧化锌混悬剂各处方2.操作步骤:取四个具塞刻度试管,按上述处方配制四种氧化锌混悬液。
(1)处方1和处方2:在试管中先放入少量水,然后分别加入0.5g 氧化锌,分别分次加入处方中的其它成分,最后加蒸馏水至10ml 刻度。
(2)处方3和处方4:在试管中先放入少量水,分别加入甲基纤维素与阿拉伯胶,需不断震荡至全溶,然后加入0.5g氧化锌,最后加蒸馏水至10ml刻度。
(3)沉降容积比测定:将上述4个装混悬液的试管,塞住管口,同时振摇相同次数(或相同时间:2分钟)后放置,分别按表2时间记录沉降物的高度H(ml或mm),计算沉降容积比,结果填入表2。
根据表2数据,绘制各处方的沉降曲线。
五、实验结果:1.沉降容积比测定结果:表2 沉降容积比与时间的关系注:H0为混悬液的高度或体积,即10ml;H 为沉降物的高度或体积2.根据表2数据,以H/H0(沉降容积比)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出四个处方沉降曲线(在一个坐标图里),比较几种助悬剂的助悬能力。
六、结果分析讨论哪个处方的混悬剂最稳定,分析原因。
实验二乳化植物油HLB值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测定油乳化所需乳化剂的HLB 值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混合乳化剂HLB 值计算: nnn W W W W HLB W HLB W HLB HLB +++⨯++⨯+⨯ΛΛΛΛ212211=混三、实验材料:司盘-80,吐温-80,植物油,蒸馏水;电子天平,研钵,具塞刻度试管,普通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量筒,滴管四、实验内容1.处方: 植物油 5ml混合乳化剂 0.5g 蒸馏水 加至10ml2.操作步骤:⑴制备混合乳化剂:按公式将司盘-80(HLB=4.3)和吐温-80(HLB=15)的用量计算出并填于表1中,并制备混合乳化剂,每种制备5g表1 混合乳化剂中各个乳化剂用量(g )⑵测定最佳HLB 值:取4支具塞刻度试管,各加入植物油5ml ,分别加入不同HLB 值的混合乳化剂0.5g ,加蒸馏水至10ml ,加塞,同时振摇2分钟,即成乳剂,按表2,于不同时间测定水层高度,并记录。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熟悉不同类型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2. 熟悉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中药药剂学实验能力。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 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温度计、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漏斗等。
2.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乙醇、蒸馏水等。
3. 药材:滑石、甘草、朱砂、薄荷、黄连、黄芩等。
三、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2)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混合均匀。
② 将混合药材进行粉碎,过80目筛。
③ 将粉碎后的药材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研匀。
④ 将研匀的药材过100目筛,得到散剂。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散剂外观均匀,无结块现象。
2. 煎膏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熟悉煎膏剂的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将薄荷、黄连、黄芩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加水煎煮。
② 将煎煮后的药液过滤,收集滤液。
③ 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浓缩至一定浓度。
④ 将浓缩液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⑤ 将搅拌均匀的煎膏剂倒入模具中,冷却凝固。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煎膏剂外观光滑,无气泡,无沉淀。
3.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粉碎成细粉。
② 将细粉过100目筛,得到丸剂原料。
③ 将原料与适量的水混合,制成丸剂。
④ 将丸剂干燥,冷却。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丸剂外观均匀,无结块现象。
四、思考题1. 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答: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 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答: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中药药剂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药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中药散剂、煎膏剂、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3. 掌握中药药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学院药学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XX教授五、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烧杯、天平、电热炉、磁力搅拌器、滴管、玻璃棒、玻璃管等。
2. 试剂: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白酒、蒸馏水等。
六、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处方: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2)制法:1)将黄连、黄柏、龙胆末、甘草置乳钵中研匀,倾出。
2)将雄黄置研钵中,分次加入石膏(按等量递增法),套研均匀倾出。
3)取青黛少许置研钵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研钵中轻研,研匀后加入青黛、人工牛黄:石膏和雄黄混合粉顺序加入,每加一种药都要充分研匀。
4)再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粉加入,研匀,至颜色均匀,装瓶即得。
(3)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称定重量,置直径9cm的圆筒中,轻敲使内容物均匀分布,将圆筒倒转,重复操作两次,用直径9cm的圆筒刮刀平行刮取,计算散剂含量,应符合规定。
2. 煎膏剂的制备(1)处方: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2)制法:1)将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按处方比例称取。
2)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煎煮过程中不断搅拌,煎煮时间为2小时。
3)煎煮完成后,过滤去渣,取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适量白酒,搅拌均匀,放入冰箱冷却,待凝固后取出,切成小块,晾干即得。
制剂实验结论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型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日益受到重视。
本实验旨在探究一种新型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并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其稳定性和药效。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结论总结。
二、实验目的1. 研究新型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2. 验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和药效。
3. 为新型药物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制备方法:采用微囊化技术,将药物包裹于高分子材料中,形成微囊。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载药量高的微囊制剂。
2. 稳定性实验:将微囊制剂分别进行高温、高湿、光照等条件下的稳定性实验,以评估其稳定性。
3. 药效实验: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药物制剂对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以验证其药效。
四、实验结果1. 制备方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成功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载药量高的微囊制剂。
微囊的粒径范围为10-50μm,载药量达到80%以上。
2. 稳定性实验:在高温、高湿、光照等条件下,微囊制剂的稳定性良好。
经120天稳定性实验,药物含量无明显变化。
3. 药效实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药物制剂组动物的治疗效果显著。
治疗后,疾病模型动物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五、结论1. 成功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载药量高的微囊制剂,为新型药物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微囊制剂在高温、高湿、光照等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具有良好的储存性能。
3. 药物制剂对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六、建议1. 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提高微囊制剂的载药量和粒径均匀性。
2. 深入研究微囊制剂的释药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准确的药效数据。
3. 开展临床实验,验证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新型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药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2篇一、实验背景本实验旨在研究新型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通过对原料、辅料、制备工艺等因素的优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3. 学习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中药药剂学实验室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100目)、研钵、烧杯、天平、蒸发皿、蒸馏装置等。
2. 试剂:中药药材(如黄连、黄芩、黄柏等)、蒸馏水、乙醇、盐酸等。
四、实验内容1. 中药药材的粉碎与筛分(1)称取一定量的中药药材,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规定细度。
(2)将粉碎好的药材过100目药筛,得到所需细度的药材粉末。
2. 中药煎膏剂的制备(1)将药材粉末与蒸馏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煮沸提取。
(2)过滤药液,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浓缩至一定浓度。
(3)加入适量的辅料(如糖、蜂蜜等)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即得中药煎膏剂。
3. 中药酊剂的制备(1)将药材粉末与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一定时间。
(2)过滤药液,收集滤液,即为中药酊剂。
4. 中药散剂的制备(1)将药材粉末过100目药筛,得到所需细度的药材粉末。
(2)根据处方比例,将药材粉末与辅料(如滑石粉、淀粉等)混合均匀。
(3)将混合好的药材粉末过筛,即得中药散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中药煎膏剂实验制备的中药煎膏剂外观呈棕褐色,具有药材特有的香气和味道。
经测定,煎膏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要求。
2. 中药酊剂实验制备的中药酊剂外观呈棕色,具有药材特有的香气和味道。
经测定,酊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要求。
3. 中药散剂实验制备的中药散剂外观呈均匀粉末,无杂质。
经测定,散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要求。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煎膏剂、酊剂和散剂的制备方法,了解了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中药制剂符合要求,具有良好的质量和稳定性。
七、实验思考1. 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如何确保药材的质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2. 如何选择合适的辅料和制备工艺,以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3.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有哪些?如何在实际生产中进行质量控制?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性,掌握了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实训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药剂学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技能和药品制备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本次实验涉及了溶液型、胶体型、散剂、混悬剂等不同类型的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的性质、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2)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3)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4)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
(5)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2. 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甘油胶体:将甘油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甘油胶体。
(2)明胶胶体:将明胶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明胶胶体。
3. 散剂的制备(1)益元散剂的制备: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粉碎成细粉,按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分包。
(2)散剂的等量递增法: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4. 混悬剂的制备(1)亲水药物与疏水药物的实验结果:分别对亲水药物和疏水药物进行实验,观察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2)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将炉甘石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炉甘石洗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增溶相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分析各组分的增溶效果。
(2)薄荷水:三种处方制备的薄荷水外观性状、pH、澄清度、嗅味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中药,实验报告
篇一: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益元散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三、实验内容益母草膏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药剂实验报告
药剂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药剂实验的目的是测试不同浓度的药剂对细胞的影响,以便确定最佳剂量。
实验方法:
1. 准备工作:将细胞培养在96孔板中并存放在37℃的温度下
2. 准备药剂:制备10%、20%、30%、40%、50%的药剂溶液
3. 加入药剂:将不同浓度的药剂溶液分别加入96孔板中,每个溶液各加1ml
4. 存放孔板:将96孔板存放在37℃的温度下,培养24小时
5. 检测细胞存活:使用化学检测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药剂对细胞的影响程度不同。
当药剂浓度低于30%时对细胞影响较小,当药剂浓度达到30%时对细胞的影响开始显著。
而当药剂浓度超过40%时,细胞存活率急剧下降,但并未完全死亡。
结论:
综合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最佳药剂浓度为30%。
在这个浓度下药剂可以有效地杀死细胞,同时不致于完全破坏细胞。
实验总结:
本次药剂实验通过一系列方法验证了化学药剂在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对于日后治疗疾病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本实验也提醒我们在使用药剂时需要谨慎,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小副作用的发生。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共9篇)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共9篇)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第一篇《社会实践之中医院药学部实习报告》社会实践之中医院药学部实习报告每次的实践都会有意想不到的艰辛和收获,作为一名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我深深地认识到光是学理论是用处不大的,因为理论掌握得再好也只是理论,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把中药学知识发挥到最大的用处。
因此,这个暑假我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份医院药学部的实习机会,当然也很感谢主任能够给我这个机会,虽然申请的过程有点艰辛,但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坚持到底,这一次的成功告诉我即使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蕴藏着机会,关键靠你能不能抓住机会,敢不敢去尝试,能不能坚持到底,我们不能被别人的质疑、别人认为的不可能而吓到,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都要去尝试一下,不尝试的话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
去中医院报到的第一天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办理了一切手续,最后被告知自己接下来的见习部门将会在煎药室和制剂室,每个部门轮流半个月,不能去门诊药房虽然有点遗憾,但我一定会服从安排把分配到的工作做到最好。
我首先去的是煎药室,刘老师带我去见组长--辉哥--一个很阳光的男生,看起来比我们才大几岁,他很热情,对我这个新来的见习生很照顾。
他向我一一介绍了煎药室的成员,大家都很热情,和他们交谈很快就消除了我心中的紧张和忐忑。
我的带教前辈是一个很胖的男生,他很认真也很负责,有问必答,最令我意外的就是他原来是我的同校师兄,有了这一层关系我们相处就很自然了,没那么拘谨。
我在煎药室的工作主要是剪药、送药和对药,煎药主要是去掉包装,但要把特殊中药分出来,这里就很需要用到中药学的知识了,有毒的、先煎、后下的等等都要有所区分,对于这个本人非常惭愧,中药学只是掌握得与理想还有段差距,不过很开心,那里的员工都很热情地教导我。
接着就是去门诊药房送药,这是每天上班每隔一个半钟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个工作是不允许出现差错和绝对不允许马虎的,因为一旦送错药导致病人吃错药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在顶着高要求的压力下,我莫名的感到了责任重如泰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实验报告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药剂学实验报告小组: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药剂学实验须知药剂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课堂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
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1白工作服。
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
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
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
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
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
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
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
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2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
各种仪器、容器使用时要注意轻拿、轻放,用毕要清洁后放回规定位置。
6. 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考察学生分析总结实验资料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亦是评定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实验一学习药典查阅方法一、实验目的通过查阅《中国药典》2005版、2010版等有关项目和内容的练习熟悉药典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药品、设备3中国药典2005版、2010版三、实验内容查阅药典并写出查阅结果与所在药典页数。
1、硫酸吗啡控释片检查;2、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片规格;3、甘草性状;4、盐酸吗啡类别5、葡萄糖注射液规格;6、微生物限度检查法;7、青霉素V钾片溶出度检查方法;8、最细粉;9、热源检查法10、甘草浸膏制备方法;四、作业完成药典查阅练习内容。
例: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片规格;例:甘油的相对密度;例:最细粉;4实验二进入洁净室(区)的更衣标准操作一、目的和要求学习进入洁净室的更衣标准操作程序,练习进入洁净区人员的统一操作并正确更衣,保障洁净室不受人员的污染。
凡进入洁净的人员,包括生产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管理人员、均应对执行此操作程序负责,班组长及班组质管员负责监督检查,车间及质量管理部质管员负责抽查执行情况。
二、简述洁净室的更衣操作程序5实验三药房管理一、实验目的1、掌握药品零售企业的概念和规模分类2、了解药品零售企业的人员组成3、熟悉社会药店经营场所、销售药品的要求4、熟悉GSP认证的过程6二、实验地点校外社会零售药店三、指导老师零售药店管理人员、执业药师和本校专业老师四、实验报告1、开办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2、对药房人员的健康体检要求:73、对药品购入、出库执行严格的验收制度,哪些情形不得入库和销售?84、结合实际,谈一谈药房对销售药品的具体要求。
实验四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实验一、实验目的1、能够分析一般药物配伍变化的产生原因。
2、掌握注射剂PH变化点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药品和器材药品:樟脑醑、薄荷脑、20%葡萄糖注射液、10%水杨酸钠、鱼肝油乳、磺胺嘧啶钠注射液、青霉素注射液、Vc注射液、亚硫酸盐、氢氧化钠、盐酸等。
器材:托盘天平、PH计、试管、乳钵、试剂瓶、烧杯、玻棒、量杯、量筒、滴定管。
三、实验内容(一)物理配伍变化1、溶媒的改变取樟脑醑1ml,加1ml纯化水,则出现现象.取樟脑醑1ml,滴入纯化水中,至出现混浊现象,共用纯化水滴..取樟脑醑1ml, 逐渐滴入50ml纯化水中,边加边搅拌,至出浊现象,2、产生低共熔物取薄荷脑0.3g,加樟脑0.6g,研磨混合,则出现现象.3、盐析作用取鱼肝油1ml,加20%葡萄糖10ml,呈现象.取鱼肝油1ml,加20%亚硫酸钠10ml,呈现象.取鱼肝油1ml,加水10ml,呈现象.(二)化学配伍变化1、PH值变化10%水杨酸钠5ml,测定PH值为,加0.1mol/lHCL2ml,出现现象,此时,PH值为.2、氧化反应取5支试管,加入5%水杨酸5ml,观察下列现象试剂现象加纯化水4ml,加热至沸加1%双氧水4ml加1%亚硫酸钠4ml,加热至沸加1%双氧水2ml加!%亚硫酸钠2ml(三)注射液可见变化点PH值的测定注射液名称成品PH值变化点PH值PH值移动数Vc磺胺嘧啶钠氨茶碱青霉素钠四、思考题1、分析实验中各配伍变化的原因?2、查阅常用药物注射液的配伍变化表,了解常见注射剂配伍变化。
实验五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各种剂型之间有何特点及制备方法。
3.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的各项基本操作。
二、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纯化水、薄荷油、精制滑石粉、碘、碘化钾、蔗糖、乙醇、樟脑、硼酸、甘油。
器材:天平、乳钵、滤纸、投药瓶、量杯、量筒、漏斗、玻璃棒、烧杯、标签、蒸发皿、砂浴、电炉、铁架台、温度计。
三、实验内容复方碘口服溶液的制备处方:碘1g碘化钾2g纯化水适量加至50ml1、处方分析碘1g 主药碘化钾2g 助溶剂纯化水适量加至50ml 溶剂2操作步骤(1)取碘化钾加适量纯化水溶解,制成饱和溶液(2)加入碘搅拌溶解(3)加适量的纯化水使成50ml,搅匀,即得。
3、注意事项(1)碘化钾需先配制成饱和溶液,碘化钾的浓度越高,有利于碘生成络合物。
(2)碘易升华,为挥发性药物,应最后称取。
(3)碘是强氧化剂。
腐蚀性大,称量时应用蒸发皿或烧杯,不能用纸。
(4)碘和碘化钾应在乳钵里操作,通过研磨充分反应生成络合物。
(5)在碘没有溶解之前切记不可加入水,它会减少络合物的生成,使碘化钾不起作用。
(6)药物内容物转移完全。
(7)本品具有刺激性,口服时宜用冷开水稀释后服用。
四、思考题用化学反应式说明复方碘口服溶液剂制备(助溶)原理实验六混悬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2、能基本解释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作用,并在制剂中应用。
3、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炉甘石、氧化锌、甘油、西黄蓍胶、三氯化铝、枸橼酸钠、纯化水、沉降硫、樟脑醑、硫酸锌、吐温-80、5%苯扎溴铵溶液。
器材:天平、具塞量筒、乳钵、量杯、量筒、漏斗、滤纸、小烧杯、铁架台。
三、实验内容炉甘石洗剂四处方实验比较处方1:炉甘石 4g氧化锌 4g甘油 5ml蒸馏水加至 50ml处方2:炉甘石 4g氧化锌 4g甘油 5ml西黄蓍胶 0.5% 5ml蒸馏水加至 50ml处方3:炉甘石 4g氧化锌 4g甘油 5ml三氯化铝 0.5% 5ml蒸馏水加至 50ml四、思考题影响混悬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实验七混悬剂的稳定性试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2、能基本解释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作用,并在制剂中应用。
3、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炉甘石、氧化锌、甘油、西黄蓍胶、三氯化铝、枸橼酸钠、纯化水、沉降硫、樟脑醑、硫酸锌、吐温-80、5%苯扎溴铵溶液。
器材:天平、具塞量筒、乳钵、量杯、量筒、漏斗、滤纸、小烧杯、铁架台。
三、实验内容质量检查(1)沉降体积比的测定A.将按四处方制成的炉甘石洗剂分别倒入有刻度的具塞量筒中,密塞.B.用力振摇1分钟,记录混悬液的开始高度Ho.C.放置,按下表规定时间测定沉降物的高度H.D.按式(沉降体积比F=Hu/Ho)计算各个放置时间的沉降体积比,并记录.炉甘石洗剂2h内的沉降体积比(Hu/Ho)处方1处方2处方3处方45min15min30min1h2h(2)重新分散实验A.将上述分别装有炉甘石洗剂的具塞量筒放置48h,使其沉降。
B.将具塞量筒倒置翻转(一正一反为一次),并将筒低沉降物重新分散所需翻转的次数记录在下表。
炉甘石洗剂重新分散实验数据处方1处方2处方3处方4翻转次数四、思考题比较四种处方的炉甘石洗剂质量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八乳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采用不同乳化剂制备乳剂的制备法。
2、比较不同方法制备的乳剂油滴粒度大小、均匀度及其稳定性。
3、掌握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二、药品与器材药品:液状石蜡、阿拉伯胶、纯化水、氢氧化钙溶液、花生油、苏丹红、亚甲蓝。
器材:天平、乳钵、烧杯、投药瓶、标签、载玻片、显微镜、试管、滴管。
三、实验内容(一)液状石蜡乳的制备(干胶法与湿胶法)处方:液状石蜡 12ml阿拉伯胶 4g纯化水加至 30ml(二)石灰搽剂的制备(振摇法)处方:氢氧化钙溶液 15ml花生油 5ml1、处方分析氢氧化钙溶液 15ml 油相两者生成的新生皂为乳化剂花生油 5ml 水相四、思考题1、乳剂的类型主药取决于什么因素?2、如何判断初乳制备成功?实验九小容量注射剂制备(四节)一、实验目的掌握手工制备安瓿剂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
学会空安瓿的割颈、圆口、洗涤、干热灭菌等准备工作。
掌握注射剂的配液、滤过、灌封等基本操作法。
学会安瓿的熔封。
熟悉安瓿剂的漏气检查、澄明度检查、PH值检查等操作方法。
熟悉洁凈室的洁凈处理和空气灭菌的方法。
学会安瓿印字。
二、实验仪器、药品、设备1 、仪器量杯( 100ml )、烧杯( 200ml )、量筒(100ml )、安瓿( 2ml )、镊子、垂熔玻璃器( G- 3 )、玻棒、洗瓶( 500ml )。
2 、药品盐酸普鲁卡因、碳酸钠、盐酸、注射用水。
3 、设备灭菌器、 pH 计、托盘天平、熔封灯、灌注器、澄明度检查台、铁架台。
三、实验内容1、空安瓿的处理将空安瓿用纯化水、新鲜注射用水先后分别冲洗3次,甩干或干燥灭菌后备用。
2、安瓿封口练习采用拉丝封口方法四、思考题1、安瓿封口有哪些不合格现象?2、安瓿剂的制备要点?3、试分析安瓿剂澄明度不合格的原因?实验十一大容量注射剂的制备(四节)一、实验目的1.掌握注射剂生产的工艺过程和操作要点。
2.熟悉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标准和方法,3. 了解影响成品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注射剂系指用药物制成的供注人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注射剂的特点是起效迅速;剂量准确,特别是常作急救危重病人用的静脉滴注的输液,由于注射剂直接注人体内,吸收快,所以对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都要求极其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