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起源室早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

合集下载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
常的射频消融术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本演示文稿
将向您展示这些方法的原理、过程和注意事项。
心脏电生理检查的介绍
1
原理
通过放置导管在患者心脏中记录电信号,以了解心脏节律异常的原因。
2
步骤
局部麻醉后插入导管,检测电信号并激发心律失常,记录结果并制定治疗方案。
疗。
生要求服用药物。
的。
心律失常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简单来说,心律失常就是心脏跳动的失序,包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
括过慢、过快、不规则等各种节律问题。
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
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影响
1
症状
心脏跳动过快或过慢,会导致患者感到
风险
2
胸痛、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
3
注意事项 ⚠️
手术前需要禁食,手术后需要观察导管插入口周围是否有出血等情况。
射频消融术的介绍
原理
步骤 ⚙️
注意事项 ⚠️
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传送到患者
局部麻醉后插入导管,定位异常
手术后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
心脏的问题区域,破坏异常的心
的心肌区域,进行射频消融治
晕、胸闷等不适症状,并按照医
肌细胞,达到恢复正常心律的目
心律失常如果严重会导致心源性休克、
猝死等危及生命的后果。
3
治疗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药物、射频消
融和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
心脏电生理检查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作用
优点
可以直接观察心脏的电信号,对心律失常的诊断
限制
心脏电生理检查需要放置导管进入患者体内,有

室早射频消融术原理

室早射频消融术原理

室早射频消融术原理
室早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该方法采用高频电波通过导管对心脏进行干预,消融室性心律失常的来源。

室早射频消融术的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心脏通路。

通过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将射频导管经股动脉穿刺,导入到右心室内,准确定位并建立通路。

第二步,确定室性心律失常的来源。

使用电生理仪在心脏内测定电场传导速度、心脏节律,确立心脏的电生理图谱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位置,为后续的消融提供基础数据。

第三步,进行射频消融。

选择射频探头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点附近,在特定温度条件下对局部组织进行射频消融,破坏心脏组织的异常电活动,以达到消除心律失常的目的。

这个步骤需要在电生理监护下进行,以防止误伤脏器或心脏组织。

第四步,进行消融效果评估。

在射频消融结束后需进行复查,以确保消融路径已经消失,没有反复复发的可能,并观察心电图变化,确认消融效果。

消融效果可以通过复查电生理图谱、心电图排除异常心律切换、心动过速等指标来评估。

第五步,术后监测及治疗。

在消融过程中,患者需要处于麻醉状态并接受处理,需要消耗体力和精力。

患者术后需要严密监测,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心力衰竭、心脏穿孔、股动脉狭窄等。

对于有心脏缺血或肺高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还需要在术后长期服药及接受定期随访,在必要的情况下,进一步进行针对性治疗。

总的来说,室早射频消融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通过一系列严谨的步骤达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目的,并最大限度减小术后风险。

患者术前术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定期接受检查,让医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确保治疗效果。

AMC起源的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

AMC起源的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

AMC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室的任何部位均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但心室流出道是其好发部位,此处的室早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可高达90%以上。

而提示左室流出道来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在体表心电图上的表现也具有特征性,通常可起源于下列部位:(1)主动脉根部及窦部,(2)二尖瓣环,(3)间隔基底部上段,(4)心外膜,(5)主动脉-二尖瓣连接处(aortomitral continuity,AMC)。

尽管AMC来源的室早及室性心动过速并不常见,但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基础和消融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

1.AMC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McGuire等人报道AMC区域存在心房心室连接细胞(AV junctional ce lls),可能是这一区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来源之一。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则除了触发机制以外,局部瘢痕和纤维化产生的缓慢传导也是形成心律失常的基础。

AMC区域存在着支撑瘢痕组织的折返环路,这种折返环路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并且往往可将AMC区域临近结构扩展形成新的环形瓣膜。

另外,AMC区域的纤维化将进一步促进折返环路的维持,导致缓慢传导,从而增加了射频消融的难度。

2.关于AMC2.1 AMC的解剖位置AMC位于主动脉窦和二尖瓣环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毗邻主动脉窦(ASC)和右室流出道(ROVT)。

与其它常见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点不同,AMC区域并非心室肌结构,而是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具体见图1,图2)。

2.3 AMC与LCC的解剖关系(图6)3.AMC的体表图特征3.1文献报道AMC来源室速的心电图既可以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也可以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V3-V6以及Ⅱ,Ⅲ,aVF均表示为主波向上(R/S>1)。

具体见图7。

3.2 Jian Chen等的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除了起源于心肌外,也可由纤维环状结构引起,包括肺、主动脉、二尖瓣等的环状纤维组织。

219362445_不同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分析

219362445_不同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分析

不同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分析黄杏梅黄杏梅,,朱玮朱玮,,梅莉莉梅莉莉,,金建玲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心电图室,江苏苏州 215006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须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2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起源部位肢体导联R 波振幅、R 波时限、QS 波振幅、QS 波时限以及V1导联S 波时限。

结果 起源部位为主动脉-二尖瓣连接处(aortomitral continuity , AMC )的有16例,希氏束旁(His 旁)有9例,左冠窦(left coronary cusp , LCC )有19例,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 RVOT )有129例,右冠窦(right coronary cusp , RCC )有4例,其他部位有44例。

根据起源部位分组,各组间肢体导联QRS 波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R 波振幅方面,RVOT 组Ⅰ导联(0.60±0.26)mV 、RCC 组Ⅰ导联(0.60±0.26)mV 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C 组Ⅲ导联(2.05±0.50)mV 、LCC 组Ⅲ导联(2.01±0.45)mV 及AMC 组Ⅲ/Ⅱ比值(1.06±0.13)、LCC 组Ⅲ/Ⅱ比值(1.08±0.12)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R 波时限方面,His 旁Ⅰ导联(116±15)ms 、RVOT 组Ⅰ导联(115±10)ms 和RCC 组Ⅰ导联(120±13)ms 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QS 波振幅及时限方面,AMC 组aVL 导联振幅(1.23±0.25)mV 、时限(120±20)ms 、aVL/aVR 振幅比值(1.40±0.45)及LCC 组aVL 导联振幅(1.20±0.24)mV 、时限(128±18)ms 、aVL/aVR 振幅比值(1.31±0.35)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射频消融去除早搏的原理

射频消融去除早搏的原理

射频消融去除早搏的原理
射频消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可以通过破坏异常心律搏动的发生点或传导途径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对于早搏的治疗,射频消融可以切断早搏激动传导的路径,以减少或消除早搏的发生。

射频消融的原理是利用射频导管通过血管插入到心脏内部,导管的尖端放射出高频电流。

高频电流在导管尖端与心脏组织之间产生摩擦,产热并破坏异常的心脏组织,从而切断早搏传导的路径。

这种破坏过程称为射频消融。

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医生会利用导管的导航系统定位到早搏发生的位置或传导途径。

然后,高频电流会被应用在目标组织上,通过热量的作用使组织受损甚至破坏。

一旦传导路径被切断,早搏的发生就会减少或停止。

射频消融具有精确性高、疗效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但是,射频消融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心脏穿孔、动脉损伤、食道损伤等。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取该治疗方式。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风险
• 出血和感染 • 心脏穿孔 • 心律失常
注意事项
• 遵循医生的特殊饮食和用药指导 •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和随访 • 在意并报告任何异常症状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效果与优势
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减少心脏病症状 迅速恢复和康复
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药物的使用
谁适合接受射频消融
1 心律不齐病患者
2 药物治疗无效者
对于患有心律不齐的人群, 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 的治疗选择。
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有 效控制心律不齐的患者, 射频符合条件者
只有在通过心脏电生理检 查确定有病理性的异常电 路存在时,病人才适合接 受射频消融治疗。
准备工作
病人需要空腹并遵循医生给出的特殊指 示。
电极植入
医生会将细小的电极导管插入病人的血 管,将其引入心脏。
射频消融的原理和过程
射频能量
医生使用射频能量烧灼心脏 组织中的异常电路,阻止心 脏过快的传导。
导管引导
医生使用细长的导管将射频 能量传递到需要治疗的位置。
治疗结果
射频消融可以有效地恢复正 常心脏节律,减少心脏病患 者的症状和风险。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 融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法。本文将介绍这 两种方法的原理和过程,适合接受射频消融的人群以及效果与优势。此外, 还将分享一些病人的心得体会。
心脏电生理检查步骤
1
麻醉
2
医生会在手腕或大腿处注射麻醉剂。
3
电信号记录
4
电极记录心脏的电信号,以便医生能够 评估心脏功能。
病人的经验与心得分享
治疗后的改善
我接受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 消融治疗,我的心脏节律得到了 显著改善,感受良好。

早搏射频消融原理

早搏射频消融原理

早搏射频消融原理
早搏射频消融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高频电能的传导和产生热能,破坏心脏组织中引起早搏的异常传导径路或自律性点,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射频消融的原理基于射频能量的作用。

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医生会将导管(射频导管)插入患者心脏中,并将导管的尖端放置在异常传导径路或自律性点附近。

然后,医生会通过导管释放高频的电能,这些能量会传导到尖端,并在短暂的时间内产生高温。

高温作用下,射频能量会直接破坏心脏组织中的异常传导径路或自律性点。

破坏的过程通常是通过烧灼、电凝固或电化学作用来实现的,这些过程会导致局部的组织结构被破坏,并阻断异常的电信号传导。

通过射频消融,医生可以精确地控制和破坏心脏组织中的异常传导路径或自律性点,从而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这种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尽管早搏射频消融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消融过程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的恶化、心脏血管损伤、出血、血凝块形成等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密切监测治疗的过程,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早搏射频消融是一种通过高频电能的热作用来破坏心脏组织中异常传导径路或自律性点的治疗方法。

通过这种治疗,可以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和射频消融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和射频消融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和射频消融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心脏电生理这神秘又重要的玩意儿,还有
那神奇的射频消融术。

你知道吗?心脏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鼓手,一直在有节奏地敲击着
生命的鼓点。

而心脏电生理,就是这鼓手背后的指挥家,掌控着心脏
跳动的节奏和规律。

心脏细胞之间的电信号传导,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电信号
从窦房结这个“领舞”开始,然后有序地传递到心房、房室结,再到心室,让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

这要是出了岔子,那可就麻烦啦!
打个比方,正常的心脏电生理就像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车辆(电信号)有序地行驶。

可一旦哪里出了问题,比如有个地方出现了“路障”(心律失常),那交通不就乱套了嘛!
这时候,射频消融术就像是一位超级英雄闪亮登场!它通过把电极
导管送到心脏里出问题的地方,然后发出射频电流,就像用一把神奇
的“热刀”,把那些捣乱的“路障”给消除掉。

射频消融术可不是随便就能做的哟!在手术前,医生得像侦探一样,通过各种检查,比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来找出心律失常的“罪魁
祸首”和它的“藏身之处”。

手术的时候,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医生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导管,那
认真劲儿,就像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做完手术也不能掉以轻心,得好好休息,注意饮食,按照医生的嘱
咐吃药复查。

想想看,如果心脏的电生理出了问题,我们的身体不就像没了指挥
的乐队,乱成一团?所以啊,了解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和射频消融术,那可是关乎我们生命健康的大事!
朋友,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心脏健康,别让心脏的“指挥家”乱了套,
让我们的生命之鼓能一直有力地敲响!。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1)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1)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1)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是一种常见的诊治心脏病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其相关内容。

一、心脏电生理检查
心脏电生理检查是通过导管插入静脉或动脉进入心脏,通过记录心脏节律和传导速度等参数来评估心律失常的类型、发作机制和部位。

其主要适用于对某些难以诊断的心律失常进行诊断和治疗,并能够为射频消融手术提供重要数据信息。

二、心脏射频消融手术
心脏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通过导管等器具放置到心脏内,传送电流作用于心脏,并利用高频电能产生的热效应摧毁心脏节律异常的起始区,达到恢复窦性心律的目的。

该手术的成功率高,副作用少,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之一。

三、手术注意事项
1. 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心电图检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确定消融点和消融时间。

2. 术中操作:操作时需要注意导管的位置和角度,同时保持适当肌松状态,以便使导管更好地进入心脏,减小血管损伤和操作风险。

3. 术后护理:手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心电生理参数,观察手术后的反应和排除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总之,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手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遵循术前和术后的严格注意事项,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

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

一、基本操作需知1、病人选择及术前检查:2、血管穿刺: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3、心腔置管:HRA、CS、HBE、RVA、LA、PV、LV4、体表和心脏内电图:HRA、CSd…CSp、HBEd…HBEp、RVA、PV、Abd、Abp5、电生理检查:刺激部位:RA、CS、LA、RV、LV6、刺激方法:S1S1、S1S2、S1S2S3、RS27、消融靶点定位:激动顺序、起搏、靶标记录、拖带、特殊标测8、消融:点消融、线消融9、能量控制:功率、温度、时间10、消融终点:电生理基础、心动过速诱发、异常途径阻滞、折返环离断、电隔离、其它二、血管穿刺术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R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

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

1、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2、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3、股动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

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和消融导管)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

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根据电生理检查和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

1、HRA:高位右房导管常用6F放置於右房上部,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与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相同,V波较小或不明显。

2、HIS:希氏束导管常用6F,放置於三尖瓣膈瓣上缘,局部心电图为:大A大V,A、V波振幅相当,H波清楚。

3、RV,右室导管常用6F,放置於右室尖部,局部心电图为大V波,无A波,与体表心电图QRS波相同。

室早射频消融术指征

室早射频消融术指征

室早射频消融术指征简介室早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介入治疗方法,适用于某些心律失常患者。

本文将详细探讨室早射频消融术的指征,包括病情评估、检查手段、适应症以及手术操作等方面。

病情评估室早射频消融术是一项复杂的治疗方式,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该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

以下是常用的评估方法:传统心电图通过传统心电图可以初步判断室早的频数和类型,是评估的基础。

心脏 Holter 监测Holter 监测是一种连续 24 小时的心电监测,能够记录详细的心电图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室早的发作情况。

心电图动态记录仪心电图动态记录仪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记录心电图数据的便携式设备,通常需佩戴数天。

检查手段在病情评估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进一步确认是否适合进行室早射频消融术。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通过超声波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排除其他心脏病变和评估治疗效果。

心脏核磁共振心脏核磁共振是一种高级的心脏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

适应症在进行病情评估和必要的检查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室早射频消融术。

症状明显适用于症状明显的室性早搏患者,包括心悸、胸闷等明显的症状。

频繁发作适用于频繁发作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室性早搏患者。

反复复发适用于室性早搏反复复发、多次用药无效的患者。

手术操作室早射频消融术是一项需要在导管室中进行的介入治疗,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步骤:术前准备麻醉师将普通区域麻醉转为全麻,心脏电生理专科医生在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准备治疗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射频消融医生在导管室内,通过将导丝引入心脏,准确定位室早的起源部位,并使用射频能量进行消融。

后续观察术后需要在导管室内对患者进行观察,以确保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风险与并发症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室早射频消融术也不例外。

以下是可能的风险与并发症:1.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管损伤,导致出血。

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基本知识演示文档

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基本知识演示文档
基础心率下行右心室递减刺激或程序刺激 基础心率下行右心房或CS刺激 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使心率提
高25%以上再分别行心室和心房刺激 Burst刺激
室性心动过速EPS刺激法
Fluoro anatomy
心内电图
信号滤波
体表心电图(ECG) – 0.1 – 100 Hz 双极电图(Bipolar) – 30-40 Hz to 400-500 Hz 单极电图(Unipolar) – 不需滤波( 0.1 – 100 Hz ) Notch filters – 消除噪音
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测定法
相对不应期(RRP):导致传导延缓的最长 联律间期
功能不应期(FRP):允许两次激动连续通过 的最短间距
有效不应期(ERP):激动不能通过该组织 的最长联律间期
心房程序刺激可测定心 房、房室结、希蒲系不 应期
心室程序刺激可测定心 室和房室传导逆传不应期
室上性心动过速EPS常用刺激方案
禁忌症
全身或局部感染 发热 出血性疾病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严重电解质紊乱 未获得病人同意
术前准备
全面了解病史和有关检查 谈话并签字 停AA药物、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5个半衰期 测定出、凝血时间 备皮
并发症
感染、出血、血肿 血栓、栓塞 脉管炎 气胸 心脏穿孔 严ation
Anatomic approach EP guided approach Combined
RAO
Green: safe realtively
Yellow: careful
Red: avoid
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基本知识
优选电生理检查和导 管射频消融基本知识
RFCA适应症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PSVT(AVNRT,AVRT,AT) AFL AF 早搏

AMC起源的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

AMC起源的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

AMC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室的任何部位均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但心室流出道是其好发部位,此处的室早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可高达90%以上。

而提示左室流出道来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在体表心电图上的表现也具有特征性,通常可起源于下列部位:(1)主动脉根部及窦部,(2)二尖瓣环,(3)间隔基底部上段,(4)心外膜,(5)主动脉-二尖瓣连接处(aortomitral continuity,AMC)。

尽管AMC来源的室早及室性心动过速并不常见,但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基础和消融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

1.AMC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McGuire等人报道AMC区域存在心房心室连接细胞(AV junctional ce lls),可能是这一区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来源之一。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则除了触发机制以外,局部瘢痕和纤维化产生的缓慢传导也是形成心律失常的基础。

AMC区域存在着支撑瘢痕组织的折返环路,这种折返环路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并且往往可将AMC区域临近结构扩展形成新的环形瓣膜。

另外,AMC区域的纤维化将进一步促进折返环路的维持,导致缓慢传导,从而增加了射频消融的难度。

2.关于AMC2.1 AMC的解剖位置AMC位于主动脉窦和二尖瓣环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毗邻主动脉窦(ASC)和右室流出道(ROVT)。

与其它常见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点不同,AMC区域并非心室肌结构,而是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具体见图1,图2)。

2.3 AMC与LCC的解剖关系(图6)3.AMC的体表图特征3.1文献报道AMC来源室速的心电图既可以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也可以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V3-V6以及Ⅱ,Ⅲ,aVF均表示为主波向上(R/S>1)。

具体见图7。

3.2 Jian Chen等的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除了起源于心肌外,也可由纤维环状结构引起,包括肺、主动脉、二尖瓣等的环状纤维组织。

AMC区频发室性早搏消融例PPT课件

AMC区频发室性早搏消融例PPT课件

复查Holter
平均心率65次/分,室性 早搏997次/24h,有3阵室 性二联律和2阵室性三联 律,房性早搏27个。
复查Holter
患者室早定位明显与术前AMC室早部位不同。
体会
• AMC区是指左冠窦、无冠窦和二尖瓣前叶围成的三角区域(主动 脉窦-二尖瓣连接处),属于summit区域室早,是公认的潜在的 致心律失常区域,其部位特殊,导管不易到位,本例消融通过 三处不同部位消融实现室早出口完全封闭实现消融成功,报道 例数少见。
AMC区室早-体表心电图特点
AMC区最具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 V1导联:qR型。V6导联:R型。
还有学者发现,AMC室早除上述表现外,还具有QRS波 时间较短、下壁导联( Ⅱ 导联显著)出现高R波的特点 (2)。
(2)Yamada T.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riginating adjacent to the left aortic sinus of valsalva: electrophysiological rationale for the surface electrocardiogram[J].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10,21( 2) : 170 - 176.
X-ray
不同体位消融X影像图 片,可见右前斜位不同 影像消融位置
X-ray
左前斜位消融导管不同影像消融位置
心内膜summit区的解剖结构(SUP位)
心内膜部: RVOT右室流出道后部LCC:左冠窦起源部位的 心电图表现
AMC区室早-体表心电图特点
AMC区频发室性早搏消融1例
病例特点
• 袁XX,女,66岁 • 主诉:心悸、胸闷10年,加重1周。 • 现病史:缘于10年前出现心悸、胸闷,曾行体表心电图示:

心脏 summit 区的解剖及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心脏 summit 区的解剖及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心脏 summit 区的解剖及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孙源君;张树龙【期刊名称】《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心脏 summit 区包括位于心外膜部和心内膜部的心大静脉(great cardiac vein,GCV)和前室间静脉(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vein,AIV)区、主动脉窦-二尖瓣连接处(aortomitral con-tinuity,AMC)、左冠窦(left coronary cusp,LCC)以及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RV-OT)后部区。

起源于心脏 summit 区的室性早搏心电图有其特殊性,术前通过体表心电图定位可能的室性早搏起源,对手术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5页(P9-12,15)【作者】孙源君;张树龙【作者单位】116011 辽宁大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116011 辽宁大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6【相关文献】1.老年人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J], 齐玉琴;万文辉;钱晓明2.心脏瓣环的解剖及起源于瓣环室性早搏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 [J], 孙源君;张树龙3.单形性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导管射频消融疗效的研究 [J], 欧阳微娜;段江波;李学斌4.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流出道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特点 [J], 孙源君; 高连君; 杨延宗; 夏云龙; 肖宪杰; 于晓红; 张多多; 王忠振; 张荣峰; 李国草; 董颖雪; 尹晓盟5.两例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及导管消融治疗研究 [J], 陈卉;凌智瑜;杜华安;刘增长;殷跃辉;苏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射频消融治疗起源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射频消融治疗起源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射频消融治疗起源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李树岩;李淑梅;艾永顺;王杰【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05(026)012【摘要】目的:报道起源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方法: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结合的方法对2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频发室性早搏行射频消融治疗。

结果:19例室早起源右室流出道,其中间隔部为13例,游离壁6例;4例室早起源于左室流出道,2例为左冠状动脉窦口内,2例为流出道主动脉瓣下。

21例患者消融一次成功。

平均放电(4.6±3.3)次。

2例患者为二次消融成功。

24h动态心电记录术前、术后室早总数为(20846±3288)次/24h和(102±62)次/24h(n=16,P〈0.001),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并发症,平均随访(12±4.5)个月。

结论:起源心室流出道频发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早搏可选择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页数】2页(P1306-1307)【作者】李树岩;李淑梅;艾永顺;王杰【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吉林长春130041;辽源矿务局职工医院,吉林辽源13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J], 林加锋;张建华;姜文兵;陈晓曙2.起源于左室流出道的频发性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 [J], 覃绍明;邓金龙;林英忠;吴隐雄;覃丽萍3.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特点及冷盐水灌注导管与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比较 [J], 曾国良;张忠栋;陈良川;孟素荣;许顶立;彭健4.射频消融治疗起源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J], 李树岩;李淑梅;艾永顺;王杰5.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吴有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进展丨马长生团队:揭示二尖瓣-主动脉瓣连接部相关旁路的电生理特征

进展丨马长生团队:揭示二尖瓣-主动脉瓣连接部相关旁路的电生理特征

进展丨马长生团队:揭示二尖瓣-主动脉瓣连接部相关旁路的电生理特征既往认为,二尖瓣-主动脉瓣连接部(AMC)区域是部分器质性/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但相关解剖描述模糊,往往把左室穹顶部(LV Summit)与AMC混为一谈。

通常情况下,AMC仅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无法构成房室旁路的传导。

尽管既往偶有报道在AMC 区域消融成功的左侧旁路病例,但对其电生理机制及其解剖特征缺乏系统性总结。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团队对8例AMC相关旁路进行了分析总结,首次提出了AMC相关旁路的概念及其特征性的电生理表现,结果发表在《Europace》杂志。

李梦梦医生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龙德勇教授是通讯作者。

AMC区域结构AMC位于主动脉左冠窦、无冠窦和二尖瓣前叶之间,是由左右纤维三角向二尖瓣前叶瓣环移行而成的帘幕状(curtain-like)纤维性结构,向上承接左冠窦与无冠窦,是左心室“流入道”与流出道的分界。

该区域解剖复杂,包括左心房、左心室、二尖瓣前叶、主动脉窦和纤维三角等多种结构。

与左心室穹窿部(summit)相比,AMC位于左冠窦后下,与左心房比邻;而summit区域位于左冠窦前上,与左右冠窦比邻形成左心室最高的穹顶样结构,严格来讲与左心房并不直接比邻。

从左前斜位观察,AMC在二尖瓣环10~11点钟方向。

下图是对正常心脏CT进行三维分割,对AMC区域重点重建后的图像。

图1.AMC及相关结构。

这是一位健康成年男性的CT扫描图像,三维分割后分别重建右心房(RA,绿色)、左心房(LA,灰色)、主动脉窦及升主动脉(AO,紫色)、左心室(LV,透明白色)、前乳头肌(APM)、后乳头肌(PPM),显示左前斜位影像。

AMC呈红色显示。

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本研究共纳入8例AMC相关左侧旁路患者,对其电生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其中7例患者为隐匿性旁路伴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例表现为显性旁路,同时介导了顺向型和逆向型AVRT。

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的研究

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的研究

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的研究马一鸣;时向民;陈琪;石亚君;王晋丽;郭亚涛;单兆亮【期刊名称】《海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3)004【摘要】目的::观察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的心率变异性及其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射频消融术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RVOT-VPC)患者102例,按室性早搏起源不同分为间隔组和游离壁组,再分为男性和女性亚组,对患者术前与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消融术前心率变异性指标:①室间隔组女性患者术前 rMSSD 显著低于间隔部女性患者;②两组患者的频域指标总功率、低频功率(LF)高于正常值范围,男性患者术前 LF/HF<1,女性患者 LF/HF>1.(2)消融术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变化:与术前比较:①间隔组女性患者术后:时域指标 rMSSD、PNN50显著降低;频域指标 HF、LF 显著降低;②游离壁组女性患者术后rMSSD 显著降低;③间隔组女性 LF/HF 值术前术后均高于游离壁组女性,但无显著差异;④室间隔和游离壁男性室早患者的心率及 HRV 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3)消融术后心率变化:①间隔组女性患者中,术后最高心率和平均心率均显著降低;②两组男性患者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VOT-VPC 患者的交感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射频消融术后,间隔部起源的室性早搏女性患者的反应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的 HRV 指标显著降低.%[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HRV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radiofrequency current catheterablation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originated from different site of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Methods:A Total of 102 patients were en-rolled with frequent RVOT-VPC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nd accepted radiofrequency current catheter ablation (RF).Accord-ing to the origin of RVOT-VPC,it was divided into 2 groups,from ventricular septum,and from free wall,and in each group,&nbsp;male and female are observed separately.Results:(1)HRV before RF ablation:① rMSSD in the female patients with RVOT-VPC from free wall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with RVOT-VPC from septum;② frequency domain index (W,LF)are higher than normal range,and in male patients,LF/HF<1 were found,but in female patients,LF/HF>1.(2)HRV after RF ablation:①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found in female patients with RVOT- VPC from septum,rMSSD,PNN50,HF and LF decreased;② In female patients with RVOT-VPC from freewall,rMSSD decreased;③ In male patien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HRV changes found HRV before and after RF ablation.(3)Heart rate changes:① In female patients with RVOT-VPC from septum,heart rat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76.47 ±9.47)bpm to (69.29 ± 14.59)bpm,P =0.004].②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found in male patients.Conclusions:In patients with RVOT-VPC sympathetic and vagus excitability Increased,and after catheter ablation,in female patients with RVOT-VPC originated from septum wall,the HRV index rela-ting to sympathetic and vagus excitabili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总页数】4页(P452-455)【作者】马一鸣;时向民;陈琪;石亚君;王晋丽;郭亚涛;单兆亮【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不同标测方法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及自主神经变化 [J], 温旭涛;谭海斌;杨希立;许兆延;黄欢愉2.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J], 李方;董守仁;陈雅丽;彭欢;孟婉玉3.射频消融对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室性早搏患者\r左心室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的作用研究 [J], 师聪红;王雅坤;仝晓捷;田斌;李宗生4.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功能及结构变化临床研究 [J], 路飞; 王妍妍; 胡涛5.射频消融对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室性早搏患者左心室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的作用研究 [J], 师聪红; 王雅坤; 仝晓捷; 田斌; 李宗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C起源室早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
“时”解心疑
心电图不会看?怎么选择相关治疗药物?我想了解手术适应症……“时向民大夫答疑时间”,每天15分钟,每周六晚上,专门解答各类问题,不怕问题多,不怕问题难,欢迎您和我们互动,共同进步!
本期精彩摘要:
患者临床资料:
·男性,59岁,发作性心悸2周于2018-1-8入院
·2017-12底行腰椎间盘手术前出现心悸,心电图发现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室早总数39156次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年,血压控制较好
·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病史
.....
小结:
·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通过AMC相连,由于房室传导系统的残余组织临近该部位,使其具有致心律失常性,有时还伴有AVNRT · AMC体表心电图特点除V2呈Rs外,其他导联呈单向R波,V5,6导联通常无S波,而前侧二尖瓣环起源室早V5,6导联有明显S波
· AMC前部起源室早V1也可呈现qr或rs型,呈现“early transi tion”特点, AMC后部临近无冠窦,室性心律失常较少· AMC起源的室早有时可伴有心脏扩大,LVEF减低,可能与早搏诱发的心肌病有关,射频消融成功率高,术后心功能可逆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