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
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论语》十二章春秋战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十二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高一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一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导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第一章、子思问礼篇子思问礼。
子曰:“倾瓶之未尝也,斯已矣夫!”犯我者,退而唾;由也,喧而不可使止。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友,不失其真;如无其为,则仄陋而不实;行不由径,事不离纪,是以君子恭其所不好,亲其所不亲,约违藏焉!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第二章、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三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四章、八佾篇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第五章、里仁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叶公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则祭如在;末也,曰:‘何以祭?祭于神也。
’以求嗣也,曰:‘何以事?事于人也。
’”叶公曰:“色难。
”子曰:“患被其恶人之褊未能忍也。
”第六章、公冶长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之中,非其罪也”。
第七章、雍也阖庐篇子使雍朝请曰:“请与我赋。
”子曰:“诗云‘嘘缁,女常青以尔岁月。
’”以山川之,观其所由,溪而未尝,沅乎不盈,浏乎冱,“山可平也匪由也。
可以附委也自诗以之可以骜意也。
”子曰:“是品也。
”第八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约而不费。
”第九章、颜渊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求妄言之,陈蔡父之说而问之。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见礼。
’”第十章、子路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鲁虽小邦,其政教若何?”子曰:“夫其匹夫也溥勇也!未知焉得闻政也?冯唐老马之驰也,其犹贤乎?”第十一章、宪问篇季康子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则哲者,其言则信。
动素之礼,之从政者,其人则温正者。
其未得之也,其康诸?”第十二章、子贡篇子贡问友,子曰:“忠尔乎?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夫!告尔而知。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注释
已: 结束。 譬如: 比如。
篑(kuì): 盛土的筐子。 未成一篑: 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 止,吾止也: 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止:中止,停止。 往: 前进。 知:聪明;智慧。
平地: 填平洼地
忧: 忧愁。 惧: 害怕,恐惧。 一言: 一个字。 行: 奉行。 其恕乎: 其: 大概,也许。 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 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 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诗》可 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 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 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 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 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 草木的名称。”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 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 返归于周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 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
喻: 通晓,明白。 思: 希望,想着。 敏: 勤勉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 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去匡正自己
焉:
句末语气词。
质:质朴。 文: 文饰 史: 虚浮不实。 质胜文则野: 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
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士: 有抱负的人。 弘毅: 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弘,广大。 毅: 刚强,勇毅。 仁: 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XXX说:“研究并时常温,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翻译】XXX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XXX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XXX说:“温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翻译】XXX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dān sì),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XXX,回也!”——《雍也》【翻译】XXX说∶“贤德啊,XXX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斗室中,他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XXX却仍旧不改变向道的兴趣。
贤德啊,XXX!”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XXX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qū gōng)而枕之,乐亦在个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XXX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兴趣也就在这中央了。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
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注释
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1 《论语》十二章 原文及翻译(教师版)
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生活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勉而语言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译文】孔子曰:“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礼仪做什么?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奏乐做什么?”3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译文】孔子说:“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早上明白了道,晚上死了也可以。
”4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译文】孔子说:“君子对道义通晓(看重),小人对利益通晓(看重)。
”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译文】孔子说:“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6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
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译文】孔子说:“(做事)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半途而废停下的;(做事)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能继续做下去,那是我坚持不懈做成的。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译文】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有忧愁;勇敢的人面不会有所畏惧。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参考译文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参考译文《论语》十二章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喻:通晓,明白。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①质:质朴。
②文:文饰。
③史:虚浮不实。
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
《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参考译文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参考译文《论语》十二章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喻:通晓,明白。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①质:质朴。
②文:文饰。
③史:虚浮不实。
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
《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12章原文与翻译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的原文与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时间去复习(巩固)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自查):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情);六十岁什么话都能听进去了,能做到明辨好坏是非;七十岁做事顺其自然,不超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通过)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了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读书)却不去思考它就会陷入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去学习就会陷入困境而无所获。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样的清穷苦,然而颜回却并没有因此改变他好学的志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或【孔子说:“懂仁德的人比不上喜爱仁德的人;喜爱仁德的人又比不上以施仁德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译文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多么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导语】《论语》是⼀部记录孔⼦和他弟⼦的⾔⾏的书,由若⼲篇章组成,内容⼤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处世的⼀般原则。
下⾯是分享的《论语》⼗⼆章原⽂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章的原⽂】 ⼦⽈:“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学⽽》 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为政》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为政》 ⼦⽈:“贤哉,回也!⼀箪⾷,⼀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饭疏⾷饮⽔,曲肱⽽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 ⼦⽈:“三⼈⾏,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述⽽》 ⼦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罕》 ⼦夏⽈:“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
”《⼦张》 【论语⼗⼆章的翻译】 孔⼦说:“学了(知识)然后按⼀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吗?” 曾⼦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替别⼈办事是不是尽⼼竭⼒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说:“我⼗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岁能独⽴做事情,四⼗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所⽀配的事情,六⼗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岁才做事才能随⼼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点去做⽼师了。
” 孔⼦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藏龙卧虎,言简意赅,让人受益匪浅。
十二章是《论语》中最为关键的章节之一,本文将介绍其原文及翻译,以便更好地了解《论语》中的智慧。
第一章:“学而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中第一章,也是一种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的表达。
通过学习不断让自己进步,待人接物时保持愉悦和坦荡,不受其他人的影响。
这种态度正是“君子”应持有的,也是中国
传统文化一贯弘扬的教育观。
第二章:“为政篇”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这是讲述如何做一个好的政治家,用德行的高尚来影响他人,如同北斗星定位,影响众星。
只有做到以德治国,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第三章:“八佾篇”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一章是孔子对于周朝正宗礼仪的批评。
孔子认为礼仪应该体现出真正的美德、智慧和道德准则,而八佾舞却成了纯粹的炫耀和虚荣。
这一章也呼吁人们要保持真诚和清廉,而不是给人虚伪的印象。
第四章:“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先行展现自己的仁爱,才能向别人展现美德。
在选择同伴或亲人时,也应该首先看重他们是否有真正的仁爱之心。
道德的力量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影响人们的心灵,这个道理至今依然适用。
第五章:“公冶长篇”
“子曰:‘公冶长以练绳为业,又曰:‘伯乐相马,非其之
谓也。
’”
公冶长以练绳为生,而伯乐却以寻找出色的马匹为己任。
孔子在这一章中告诉人们,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职业和所爱,不要随意评价别人的生活和事业选择。
自己觉得值得的,不一定是他人所喜欢的。
第六章:“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善,竞而不伐,全而能弘其道,我未之学也。
’”
孔子在这一章中讲述的是自己的学习之道。
他认为要多读书,多接受信息,了解别人的思想和观点,然后选择最有价值的内容信以为真。
不要只是自己发表看法,而是尊重他人并寻
求共同进步。
这对于当今人们提高思维能力和获取信息来说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乡党篇”
“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预计事情的发展和变化有可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现实,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孔子在这一章中告诉我们,凡事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预料到可能发生的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成功,而不是被后来发现的问题所吞噬。
第八章:“雍也篇”
“子曰:‘吾何为于无神之神?必也去之。
’”
这一章主要讲述孔子对于神明和宗教信仰的看法。
孔子认为,如果神明真的存在,那么他们应该是理智、有智慧的存在,而不是任意的运作。
如果没有真正的神灵,那么信仰也只是虚无而已,更应该追求实际的价值。
第九章:“述而第九篇”
“有美玉于斯,郁郁乎哉!”
这一章记录了孔子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
孔子认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应该受到重视和称赞。
需要学会欣赏和保护美好事物,不断探寻、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好。
第十章:“泰伯篇”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
这一章主要记录了泰伯这位高尚的人物。
泰伯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物,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完美的素质。
他的目标是做到最好,成为人们的榜样。
泰伯的追求正是《论语》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表现,即应该追求更高的境
界。
第十一章:“子罕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
这一章是孔子关于利、命和仁的看法。
孔子认为,利应该是正义之上的优惠状态。
命运应该有大体和微小之分,各人要谋求风水不息的大命,而不是流于平凡的小命。
同时,仁则是人们最基本的品德,是首要的要求。
第十二章:“说卫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余力,则以学文。
”
这一章是孔子关于人际关系和品德的表述。
孔子认为,在家中要孝顺,出门要尊重长辈和尊师重道,处事要以诚相待和小心谨慎。
同时,也应保持亲近和支持他人的心态,积极学习和磨炼提高自己。
总之,十二章是《论语》中的经典章节。
尽管文章十分简短,但每一章都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哲学意义和传统文化的思想,可以给现代人以启发和帮助。
通过对于《论语》十二章的研读,我们可以受到教育和指引,更好地掌握生活和工作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