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5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5篇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欢迎查阅与参考。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一教学实录:一、猜:回忆观察方法1、(出示用布盖住的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积木)谁能猜出这个立体图形是用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2、你们能猜出老师搭出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吗?老师提示一下,然后请你们根据提示,搭成一个与老师一样的图形。
3、(出示)这是老师用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现在请大家搭出一个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也是这样的立体图形。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搭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在方格纸上把它画出来。
从侧面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也把它画出来。
4、谁能说说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时,较多能看到几个面,在观察物体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二、看:辨认三面形状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几个物体,你能说出这些立体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先在纸上把你的答案写下来,如果有困难,可以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摆一摆,也可以与同桌商量。
2、谁来说说这些立体图形是用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吗?3、完成一组选择题(略)。
4、看这组立体图形从三个面观察到的形状,你们有什么发现?三、摆:根据要求操作1、(出示例题图)谁能很快说出这个立体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你能描述一下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吗?(师出示)2、如果老师请你们在这个立体图形中再摆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但要求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们有办法吗?3、教师要求:一边摆,一边想,摆的时候有没有技巧?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4、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来验证。
四、强化训练,深化理解知识(略)反思:“观察物体”学生在三年级已有所接触,他们先后学习了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并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会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共15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共15篇〕第1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观察物体》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资料,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一样的位置观察到物体(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能识别从不一样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拿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考虑:如何创造贴合学生实际的观察环境?如何把握学生观察物体的层次?又如何设计观察操作活动呢?鉴于自我这三点考虑,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过观察、比拟,初步体会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理解物体的特征,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开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进步解决问题的本领,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浸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
为实现教学目的,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点:1.小组合作学习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开展学生的主体性。
所以,我采取了4人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给每个小组准备5-6块积木,然后让学生分几个层次进展观察:①从前面观察形状不变;②从上头观察形状不变;③从侧面观察形状不变。
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化体验”这一宗旨,将学生单独学习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新知探究的全过程。
2.优化教学媒体我注重采取多种教学媒体进展优化组合,在选择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课件和实物投影相结合,创设一些生动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具选择上,我选择了学生幼儿园玩过的小正方形积木为小组学习的工具,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搭图形,并进展观察,还经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演示来进展眼力大比拼,稳固新知。
我发现:正是这些媒体有机的结合和恰当的选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进取性高涨,创新的火花也时时迸发。
第2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从不一样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根底上进展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资料。
四年级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范文五篇
四班级观看物体教学反思范文五篇从不一样位置观看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学问的必要根底,对于挂念同学建立空间观念,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行无视的作用。
以下是我整理的四班级观看物体教学反思,期望可以供应应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四班级观看物体教学反思范文一观看物体是苏教版教材四班级上册的资料,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同学在体验中明白在不一样的位置观看到物体(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外形是不一样的,并能识别从不一样的面观看到的物体外形。
拿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如何制造贴合同学实际的观看环境如何把握同学观看物体的层次又如何设计观看操作活动呢鉴于自我这三点思考,我从学问、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让同学经过观看、比拟,初步体会从不一样的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多角度观看,并学会依据看到的外形正确地确定观看者的位置。
2.使同学在观看物体的过程中开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本事,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看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育同学初步的倾听习惯。
为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点:1.小组合作学习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开展同学的主体性。
所以,我实行了4人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给每个小组预备5-6块积木,然后让同学分几个层次进行观看:①从前面观看外形不变;②从上头观看外形不变;③从侧面观看外形不变。
始终围绕“让同学自主参与,深刻体验〞这一宗旨,将同学单独学习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加他们的自办法识,引导同学主动探究,经受新知探究的全过程。
2.优化教学媒体我留意实行多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在选择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课件和实物投影相结合,创设一些生动趣味的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在学具选择上,我选择了同学幼儿园玩过的小正方形积木为小组学习的工具,引导同学有层次、有目的地搭图形,并进行观看,还经过实物投影让同学演示来进行视力大比拼,稳固新知。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本课的内容是学习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能力,想象空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成功:数学教学应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
本课我准备了大量的小立方体作为工具,设计为猜测,思考,画画等活动,让学生在事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不同地点体验观察对象脸是不同的。
第一次操作从观察四个小立方体组成的三维图形,给学生全时思考,引导他们从战斗到观察绘图,使学生深化对种类和视图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对于那些在学生有困难的人,让团队领导帮助打架,然后观察这是使各级学生能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热情,发挥重要作用角色。
然后用四个小立方体打出三个不同的三维图形,使学生从前面,上面,侧面观察,体验对象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同一个角度来看待形状可能不同,也可以相同。
然后设立一系列培训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起到催化作用,特别是开放式设计,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探索不同的摆动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更充分地行使。
不足:由于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同,导致观察角度,观察到的图形有偏差,使绘图出现错误的图形。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 针对第一次的有序和有效问题,在这节课都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交流能按一定的顺序,在交换位置时也不争抢,同时因为每个活动之前都有明确的示范,因此小组活动也是有样可依,能顺利进行,特别是活动结束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能耐心地等待其他小组完成任务。
其次,在练习时也暴露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因此练习题的错误较高,因此巩固练习时添加了课本中原有的“例1”,并且用这样三个问题(你认为最容易找到谁拍的照片?你有什么困难吗?怎么来区分“左右”呢?)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这样在观察熊猫时解决了“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不同的物体”,在例1解决“根据不同物体的面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样的学习活动非常有效。
四年级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7篇)
四年级观察物体教学反思四年级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7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观察物体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1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观察物体》。
在学生已经能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5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第一学段向第二学段过渡的时期。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曾进行过初步的探索,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和探索的方法,学会了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得到了初步发展,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由于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一切未知事物都满怀热情,充满期待,只要适当的加以启发和引导,他们必将带着希望踏上发现之旅。
一、自主活动,激发兴趣。
学生对刚发下来的正方体很感兴趣,如果压抑他们的好奇心,直接开始新课,会因为学生注意力分散而影响教学效果,不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顺利地过渡到了新课。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出示,照样子摆一摆。
让学生先看图摆物,拼出视图。
从正面、上面、侧面分别观察,拼出看到的视图。
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
接下来让学生思考问题一:“想一想:在这个物体上添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这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还未展开,很难想出各种添法。
这就自然想到了去尝试操作,在此基础上小组交流各种添摆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出添摆的规律,最后以课件演示的形式展示各种不同的添摆方法,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和再一次的方法指导。
有了这一问的基础,下面的问题二:在这个物体上添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问题三:在这个物体上添一个正方体,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6篇(通用)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6篇(通用)《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上完今天这堂课后我才知道我们的合作学习是多么地重要,这两天学习的内容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在前一堂课我以为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自己带了教具,把它放在讲桌上,让学生自己就在位置上观察讲桌上的`物体的形状,结果到课后作业时我发现效果不好,到了第二堂课,我觉得拼搭并观察物体是挺难的一个内容,于是我在课前就让学生准备了学具,在课上我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自己拼搭物体,并让他们观察讨论,学生们都很乐意去做,枯燥乏味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当时我也深入到各小组去察看情况,发现学生们都非常投入,最后反馈时,发现学生们也都明白了,效果真的不错。
不过我知道我们课上的合作交流,不能盲目运用,我们得运用到关键地地方,比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学生做起来比较麻烦的题目等等。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学生不能到校上课,学生也只拿到了语数英的课本,没有数学学具。
五年级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的教学实际上很大程度依赖于学生用小正方体的摆来体验、建立空间思维,当缺乏摆一摆这个环节。
直接让学生想,或者是让老师摆,学生只看,没有了体验感、参与感,对于后一阶段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点像空中楼阁。
而老师在网络上怎么摆?对于老师也是一个难题。
手中没有学具也没有手机直播的工具,我只能借助数学教学资源,北京四中网校里的洋葱数学和优教通里面的数理画工具、flash动画里的题目,才得以实现,但是对于老师的操作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熟练掌握里面的技巧,会很浪费时间。
第一节课里我采用微课+老师讲解+课后练习讲解的方式,学生基本都能掌握根据三个面视图确定唯一的立体图形,但是对于有一面视图找出有可能的`全部摆法时,孩子们就出现了问题,绝大部分孩子不能找全。
这其实也是学生不能有序思考的问题,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方法,分类,有规律的变换,记录等等。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这是本套教材安排的第一次观察物体的教学,主要是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以及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其他内容提供帮助。
这节课要让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由学生比较熟悉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接着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小猴四个面的`不同照片,和教室前、后面以及校门内外的照片,让学生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课前让学生熟悉合作学习的方式,渗透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及位置的概念,为今天的学习作准备。
)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
这节课是第一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学生感到新奇,觉得好奇,也带了点兴奋,如在课前能让学生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渗透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及位置的概念,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能为今天的学习作铺垫。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优秀6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优秀6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一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中“对称现象”一节课时,有一个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剪出对称图形,我先拿出一个我课前剪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想想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
学生在美术课上学过剪纸,很快就说出要先对折,再*折痕处画出要剪图案的一半轮廓,最后沿轮廓线剪下,就剪出了对称图形。
于是我让大家开始动手剪,学生们有的在凝神思索剪什么图形,有的在认真地画,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剪,大家教很用心,5分钟后,有的学生已经完成,并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杰作,我就让他们到黑板前,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剪出的图形五颜六色,各式各样。
有刚展开的两片绿绿的幼芽,有鲜红的爱心,有金色的太阳,挺拔的塔松……但也有几外孩子,拿上来的作品是没经对折剪出来的,虽然剪得很用心,但左右两边还不太一样,我就轻声告诉他(她):“你剪的图形两边不对称,因为你没有先把纸对折,下去再按要求剪一个好吗?”这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下顺利地结束啦。
到了第二节课,教学到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又出现了和一班上课时一样的情况,我想:这次何不趁机考考学生的观察力,也好了解一下学生对对称图形认识的情况。
于是,我就让学生把没有经过对折剪出来的图形也贴到黑板上,来个鱼目混珠。
没想到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哪些是不对称的图形,并能帮该同学找出不对称的原因和改进方法。
看来我的担心和顾虑是多余的。
如果说第一节课只是让学生欣赏大家精美的作品――各式各样的对称图形的话,那么这一节则让学生通过辨别、对比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更加深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这一细小的环节,使我深有感触,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放手,把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留给学生,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二一、回顾教学:本节教学设计是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一样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1课程的教学,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经历了不同时段的知识积累,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
本册本单元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学生的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从感性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懂得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及观察物体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从而得出了根据摆放物体的位置,当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同时,学生也发现:从正面和从后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左侧面和从右侧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
学生也明白了,这里所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和上面、下面的位置是相对的,这就是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初步感知,也是针对一个物体的观察而言。
通过例2的教学,学生获得了立体组合物体的观察与单个物体所观察到的截然不同,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不一样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也不相同。
例1和例2的教学,是从把一个或一组立体图形从固定摆放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决定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样子及形状。
而通过例3的拼搭活动、实践操作,学生对原来的想想变成了现实,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提升。
学生也明白了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都不一样。
就学生来讲,本单元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互动,教师的教学更觉轻松,教学效果也好,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实物的展示,作为学生来讲,无论是单个立体物体还是简单的组合立体物体,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都能准确辨认。
总结下来,我觉得自己对单元内容的教学放得开,对知识点的拓展有度。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宣传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思维的火花和温暖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努力体现;课堂中的三种性质&rdquo(1)主观性宣传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应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既是教育改革的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程的设计始终围绕“自主参与、自主学习、深度体验”的学习活动展开,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获取和理解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例如,用柔和宜人的音乐创造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可以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然后让学生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中,包括玩具和日用品。
鼓励学生选择观察的方向,画另一幅画,然后让他们离开座位,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画的物体。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相互启发,我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三维的,我们看到的形状因观察方向不同而不同。
(II)探索性本课程主要为学生创造探索条件。
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教室,包括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表、塑料椅、毛绒玩具等,然后选择信息探索新知识。
另一方面,我还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如应用开发实践“square&rdquo,看着组合图形的三个视图并把它们放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通过他们对需要老师指导的学生的探索,逐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III)实用性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规范和简化自然和社会运动现象的工具。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本课程创造了许多条件,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应用他们学到的知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如课初猜冰箱、课堂观察玩具和用品、拍摄熊猫照片等,都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拓展学习,使学生从看到的物体的一侧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他们观察三维物体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形象思维。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优秀4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优秀4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操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分析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让他们小组合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先去“搭一搭”,再从不同的方位“看一看”,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试着把看到的图形在本上“画一画”。
和小组的同学交换位置再观察、交流,这样学生一起动手、共同参与,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解决,改变了课堂上一部分孩子到讲台上观察,另一部分孩子没事干的局面,增强了课堂的时效。
在大量的实践操作后,孩子们对从不同位置观察正方体垒起来的图形得到的结果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从具体到抽象,培养了孩子们的空间观念。
通过合作更清楚明确自己对空间的看法,并有机会分享大家的想法。
孩子们的共同感受对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给了学生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
当然在学生的操作、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相关指导和“见机行事”,因为学生自己去操作、尝试、探究问题,教学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行事,或及时引导,或适时质疑,或概括小结,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教学在学生的操作感悟中灵动,呈现课堂的真实本色。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二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宣传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思维的火花和温暖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努力体现;课堂中的三种性质rdquo(1)主观性宣传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应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
在上课之前我反复的研究教材和已有的多媒体课件,总觉得有些欠缺,后来我发现不管如何直观都没有具体的实物直观。
于是我跳出了课件和课堂的局限,决定把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排列座位,整节课堂以活动为主,以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为主。
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讲给大家听,这样就产生了分歧,让无法理解的进行换位观察,通过实物观察,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数学课商城活动课,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让学生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的形状不同。
发挥的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站在物体不同位置的人看的`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观察图形的判断。
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增强学生空间观念。
活动一:让学生能正确辨认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
活动二:通过观察小猴子不同面,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侧面、上面、下面及后面的认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8篇-最新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8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一“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
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不定型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
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像、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本节观察物体的课,内容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
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13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1《观察物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难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现对教学中的不足做以下几点反思、整理:一、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上面、下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于本课时来说我的教学目标定的有些过高,本节课的难点过多,尤其是被观察物体的选择,涉及到了透视图,所以部分同学出现了问题,学生对于左右面的认识和亲自实践观察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
二、教学中的课堂组织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老师的教学在听课,但本节课在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给学生的改错时间太过局限,所以有几个同学没有改完错,在一直改错,没有注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改错时间。
三、细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这些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一节课的点不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
四、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留白”的时间较少。
一节课下来,总会让自己有些收获,我相信一份收获就是一份成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2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准备了大量的小正方体作为学具,设计了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引导他们从摆一摆到看一看,使学生加深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5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5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观察物体》这节课我采用“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入,并结合日常生活我们是如何观察物体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观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得出的结果不同,并且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同时教师利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实地观察,通过直观、形象、实地的演示,学生对观察物体的面掌握的轻松、愉快,效果较好。
认识到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不能只看片面,要看全部。
通过本节课的尝试教学,我感觉利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优点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这样让学生亲身体验,要比教师直接传受,记忆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听,说,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乐学,愿学,让枯燥的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想这也正是高效课堂的闪光点。
课后领导的点评,我发现本堂课的确是存在很多不足,一是“盲人摸象”引入课题,和这堂课的观察物体由立体到平面,没有多大的关联,课前我也想过这个问题,由实际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像一栋楼房,画出它的平面图,引入课题,我个人认为太难了,如果能结合多媒体,要好弄一些;二是教学过程中,我提了一个问题,当球体等于或者大于圆柱体时,从侧面看到什么平面图形?这句话不严密,等于的时候还看的到内切圆,大于到底大多少,两个不同的物体大小能在一起比较吗?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三是评价学生方面要注意改进,不要专门用时间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人的感觉像是贴标签,甚至对没得到奖励的组是一种打击,学生会认为我这么辛苦的努力,结果教师否定了我的成绩,应该在课堂中随时出现好的现象进行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朝能够得到奖励这方面努力。
等等这些,我认为专家们提得真是非常到位,课堂的确是这样,每节课上课前,一定要精心准备,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四问能够让老师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观察物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难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现对教学中的不足做以下几点反思、整理:1、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上面、下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于本课时来说我的教学目标定的有些过高,本节课的难点过多,尤其是被观察物体的选择,涉及到了透视图,所以部分同学出现了问题,学生对于左右面的认识和亲自实践观察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
2、教学中的课堂组织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老师的教学在听课,但本节课在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给学生的改错时间太过局限,所以有个别同学没有改完错,在一直改错,没有注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改错时间。
3、细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这些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一节课的点不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
4、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留白”的时间较少。
一节课下来,总会让自己有些收获,我相信一份收获就是一份成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观察物体》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的学习内容。
这是本套教材安排的第一次观察物体的教学,主要是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以及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其他内容提供帮助。
这节课要让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优秀10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优秀10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一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这一课中,通过一张简笔画图,从不同方向观察,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
再提供了两张同一教室的照片,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哪一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学校门口里拍和外拍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自己熟悉的环境的特征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从中体会观察者的不同,所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
二、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设计了多种观察物体的活动,如观察青蛙、小飞机玩具等,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
课上分小组开展实际的观察活动,并交换位置,让学生从多方观察,感受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结果。
通过自身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
然后,小猴图: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通过小洗车图连一连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最后,通过小飞机图,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站在飞机的哪一面。
三、归回生活,应用实践。
“数学生活化”要求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应用于生活。
通过猜一猜,观赏庐山美景图,让学生知道观察者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就不同,养成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的好习惯。
这节课,学生从左面和右面观察掌握还不是很理想。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浮想联翩之中。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二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通用12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1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
苏教版第七册《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
因此,《新教材,新设计》较好地选择了学生喜欢的搭正方体积木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
为了深化体验,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搭一搭”的探究和探讨可放手让学生活动。
开放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多种拼搭方法的探讨给了学生极大的发散性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今后学习枚举作了伏笔。
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无穷乐趣。
当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毕竟不强,比如从侧面观察时,一列两个,一列三个还是会很明显,合不到一起,这时我让学生闭上一只眼,再对直了观察,居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各位不妨一试。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学生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们还沉浸在课堂情景之中。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2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容易造成学生观察的疲惫,空间观念得不到发展。
因此这节课对我而言,重在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完本课后,感触较大,反思如下: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1﹑这节课,以“平平来做客”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将观察活动溶入在这个故事情景中。
再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说出“平平”的话,更增加了趣味性。
如:在教学从前后两个面观察物体时,配上以下录音,“这是二(2)班的教室吧?哎呀!小朋友大概去上体育课了吧?嗯,教室真干净啊,看来我得好好学学!还是留个纪念吧!‘咔嚓’‘咔嚓’小朋友猜一猜,哪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解决问题,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
2﹑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环境.在观察教室之后,让学生观察教师,为此:生: 我能看到老师的后面,我从前后面观察老师. 我能看到老师的左面,我从左面观察老师. 我能看到老师的右面,我从右面观察老师. 我能看到老师的前面,我从前面观察老师.二、以生活经验为依托,由易到难,逐步拓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将学生所熟悉的可爱的玩具、水杯一些实物直接带入课堂,这些都来自于学生身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容易的两面观察,从具体到半抽象的安排,充分尊重了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3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中“对称现象”一节课时,有一个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剪出对称图形,我先拿出一个我课前剪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想想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
学生在美术课上学过剪纸,很快就说出要先对折,再*折痕处画出要剪图案的一半轮廓,最后沿轮廓线剪下,就剪出了对称图形。
于是我让大家开始动手剪,学生们有的在凝神思索剪什么图形,有的在认真地画,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剪,大家教很用心,5分钟后,有的学生已经完成,并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杰作,我就让他们到黑板前,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剪出的图形五颜六色,各式各样。
有刚展开的两片绿绿的幼芽,有鲜红的爱心,有金色的太阳,挺拔的塔松……但也有几外孩子,拿上来的作品是没经对折剪出来的,虽然剪得很用心,但左右两边还不太一样,我就轻声告诉他(她):“你剪的图形两边不对称,因为你没有先把纸对折,下去再按要求剪一个好吗?”这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下顺利地结束啦。
到了第二节课,教学到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又出现了和一班上课时一样的情况,我想:这次何不趁机考考学生的观察力,也好了解一下学生对对称图形认识的情况。
于是,我就让学生把没有经过对折剪出来的图形也贴到黑板上,来个鱼目混珠。
没想到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哪些是不对称的图形,并能帮该同学找出不对称的原因和改进方法。
看来我的担心和顾虑是多余的。
如果说第一节课只是让学生欣赏大家精美的作品――各式各样的对称图形的话,那么这一节则让学生通过辨别、对比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更加深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这一细小的环节,使我深有感触,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放手,把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留给学生,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4课程的教学,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经历了不同时段的知识积累,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
本册本单元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学生的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从感性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懂得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及观察物体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从而得出了根据摆放物体的位置,当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同时,学生也发现:从正面和从后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左侧面和从右侧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
学生也明白了,这里所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和上面、下面的`位置是相对的,这就是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初步感知,也是针对一个物体的观察而言。
通过例2的教学,学生获得了立体组合物体的观察与单个物体所观察到的截然不同,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不一样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也不相同。
例1和例2的教学,是从把一个或一组立体图形从固定摆放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决定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样子及形状。
而通过例3的拼搭活动、实践操作,学生对原来的想想变成了现实,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提升。
学生也明白了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都不一样。
就学生来讲,本单元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互动,教师的教学更觉轻松,教学效果也好,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实物的展示,作为学生来讲,无论是单个立体物体还是简单的组合立体物体,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都能准确辨认。
总结下来,我觉得自己对单元内容的教学放得开,对知识点的拓展有度。
既考虑到了学习好的学生,同时又照顾到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但对整节内容的教学也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更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深思和改进:1、及个别学生对观察组合立体图形还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只会简单的看问题,特别是对给定的平面图形不能正确辨认方位。
2、部分学生对观察物体后画平面图形有一定的困难。
3、部分学生对拼搭活动积极性高,但对画平面图形较为吃力。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5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是在一年级下册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够理解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为了达到上面所述的目标,课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及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发现。
但是,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做题时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料的结果。
反思教学觉得有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体验还是不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三个面。
由于学生多不好组织,我就只好采取把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变换角度进行观察。
结果没有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的观察体验,尤其是对“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三个面”体验不深刻。
如果采取小组观察,效果会好一些。
二、在观察用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图形时,学生观察的少体验也不够深刻。
我让学生在课下去实践,可多数学生没有去实践。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6我执教的《观察物体》一课,在“全区第八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活动周”中获得一等奖。
研究此课的过程,也正是我逐步加深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的过程。
反思此课成功的原因,我想主要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我所教学的《观察物体》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在四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领域设计的一个单元内容。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通过一、二、三年级对系列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经验。
本课教学内容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透视二维的画面解决三维空间的问题,这是对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培养。
本课教材内容都是利用照片或画面这样的二维平面来反映现实的三维世界,且照片(画面)的取材对我们学生来说都较为陌生。
这就使学生难以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空间想象,进行合情推理;难以准确判断出拍摄点和照片的对应关系。
一般传统教学的策略是:用一些物品,设置虚拟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和体验。
但模型与现实物体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所以必定会引起观察的误差。
加上我们实行的大班教学制,实际也无法满足每个人的体验需要。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进行本课教学。
一、应用网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生成性的学习兴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一定记得这首古诗,描写的就是庐山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美景。
本课的教学就是从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到虚拟网上搜索、浏览“庐山美景”,让学生在美景、佳名的欣赏中真实感受到,因为我们观察位置不同所以看到了如此不同的美景,这便自然引出了“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研究主题。
在此通过网络这一信息技术平台,方便快捷的将教师需要的信息、情境,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而且这样的创设过程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热情。
二、应用视频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传统教学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所采用的策略存在着耗时多,误码率差大的敝端。
为此教师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录像取代传统的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