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函数公式总结归纳
中考数学必备公式大全
中考数学必备公式大全整数和分数都属于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则是无理数,它们统称为实数。
绝对值的定义是:对于任意实数a,当a≥0时,|a|=a;当a<0时,|a|=-a。
例如,|3|=3,|π-3.14|=π-3.14.有效数字是指一个近似数中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到最后一个数字之间的所有数字。
例如,将0.精确到0.001得到0.060,这个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和0.科学记数法是一种表示数值的方法,它将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
例如,-可以表示为-4.07×10^5,而0.可以表示为4.3×10^-5.乘法公式是数学中常用的公式之一,其中最基本的是(a+b)(a-b)=a^2-b^2.此外,还有其他的乘法公式,例如(a±b)^2=a^2±2ab+b^2,(a+b)(a^2-ab+b^2)=a^3+b^3,(a-b)(a^2+ab+b^2)=a^3-b^3,以及(a+b+c)^3=x^3+y^3+z^3+3(xy+xz+yz)。
这些公式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幂的运算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am×an=am+n,am÷an=am-n,(am)n=amn,以及(ab)n=anbn。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公式,即(a/b)^n=a^n/b^n。
这些公式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非常有用。
1、幂的概念:如果a是一个数,n是一个自然数,则a的n次幂是a自乘n次的积,记作a^n。
特别地,a^1=a,a^0=1(a≠0时),0^0未定义。
2、指数的运算法则:①a^m*a^n=a^(m+n);②(a^m)^n=a^(mn);③(a*b)^n=a^n*b^n;④(a/b)^n=a^n/b^n (b≠0);⑤a^-n=1/a^n,(a≠0);⑥a^m/n=(a^(1/n))^m,(a≥0,n>0,m∈Z);⑦a=1(a≠0)。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中考用)21914知识讲解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1.乘法与因式分解①(a +b )(a -b )=a 2-b 2;②(a ±b )2=a 2±2ab +b 2;③(a +b )(a 2-ab +b 2)=a 3+b 3; ④(a -b )(a 2+ab +b 2)=a 3-b 3;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
2.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m +n;②a m ÷a n =a m -n ;③(a m )n =a mn ;④(ab )n =a n b n;⑤(a b )n =nna b;⑥a -n=1n a,特别:()-n =()n ;⑦a 0=1(a ≠0)。
3. 二次根式①()2=a (a ≥0);②=丨a 丨;③=×;④=(a >0,b ≥0)。
;4.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 2+bx +c =0:①求根公式是x =242b b aca-±-,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5.一次函数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 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称为截距)。
①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②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③特别地:当b =0时,y =kx (k ≠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 与x 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6.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
①当k >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 ②当k <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
7. 二次函数(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中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汇总与解析
中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汇总与解析1.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i n),余弦(c o s)和正切(t a n),余切(c o t)以及正割(se c),余割(c 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 n):对边比斜边,即si n A=a/c余弦(c o s):邻边比斜边,即c o sA=b/c正切(t a n):对边比邻边,即t a n A=a/b余切(c o t):邻边比对边,即c o t A=b/a正割(se c):斜边比邻边,即se c A=c/b余割(c sc):斜边比对边,即c s c A=c/a2.3.互余角的关系s i n(π-α)=c o sα,c o s(π-α)=si nα,t a n(π-α)=c o tα,c o t(π-α)=t a nα.4.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tan^2(α)+1=sec^2(α)cot^2(α)+1=csc^2(α)5.积的关系s i nα=t a nα·c o sαc o sα=c o tα·si nαt a nα=si nα·se cαc o tα=c o sα·c s cαs e cα=t a nα·c scαc s cα=se cα·c o tα6.倒数关系t a nα·c o tα=1s i nα·c scα=1c o sα·se cα=17.诱导公式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 i n(2kπ+α)=si nαk∈zc o s(2kπ+α)=c o sαk∈zt a n(2kπ+α)=t a nαk∈zc o t(2kπ+α)=c o tαk∈z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 i n(π+α)=-si nαc o s(π+α)=-c o sαt a n(π+α)=t a nα8.两角和差公式(1)si n(A+B)=si n A c o sB+c o sA si n B(2)si n(A-B)=si n A c o s B-si n B c o sA(3)c o s(A+B)=c o sA c o sB-si n A si n B(4)c o s(A-B)=c o sA c o sB+si n A si n B(5)t a n(A+B)=(t a n A+t a n B)/(1-t a n A t a n B)(6)t a n(A-B)=(t a n A-t a n B)/(1+t a n A t a n B)(7)c o t(A+B)=(c o t A c o t B-1)/(c o t B+c o t A)(8)c o t(A-B)=(c o t A c o t B+1)/(c o t B-c o t A)除了以上常考的三角函数公式外,掌握下面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万能公式有利于快速解决选择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1.半角公式注:正负由α/2所在的象限决定。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必背公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必背公式一、代数部分:1.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中a≠0,Δ=b^2-4ac≥0,则求根公式为:x1=[-b+√(b^2-4ac)]/2ax2=[-b-√(b^2-4ac)]/2a2.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0),其顶点坐标为:横坐标x=-b/2a,纵坐标y=-Δ/4a3.因式分解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a+b)(a-b)=a^2-b^24.平方差公式:a^2-b^2=(a+b)(a-b)5.和差化积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6.一些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sin30°=1/2,cos30°=√3/2,tan30°=1/√3 sin45°=cos45°=1/√2,tan45°=1sin60°=√3/2,cos60°=1/2,tan60°=√37.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n(a1+an)/28.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9.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a1(1-q^n)/(1-q)10.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a1*q^(n-1)11.绝对值的性质:-a,=,aab,=,a,*,ba/b,=,a,/,b二、几何部分:1.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2.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两腰相等4.两条平行线与两条截线的关系:两条平行线与另外两条非平行线(截线)形成的内角、外角相等5.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sinA=对边/斜边cosA=邻边/斜边tanA=对边/邻边6.三角形内角和公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A+B+C=180°7.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将一个角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角8.两角的和差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9.三角形面积公式: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面积S可以由三边长度a、b、c计算:S=√[s(s-a)(s-b)(s-c)]其中,s=(a+b+c)/2为半周长10.弦切弧定理:圆内一弦的两个弦心角相等,一弦上的切线与此弦所对的弧上任一弦心角相等11.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对于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其面积S=(√3*a^2)/4三、概率统计部分:1.事件的概率公式:对于随机试验的事件A,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事件A发生的次数/试验次数2.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对于互斥事件A和B,两事件发生的概率之和为P(A∪B)=P(A)+P(B)3.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对于相互独立事件A和B,两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为P(A∩B)=P(A)*P(B)4.条件概率公式:对于事件A和事件B,已知事件B发生的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B)=P(A∩B)/P(B)这里列举的只是初中数学常见到的一部分公式,而实际中考中会用到的公式还有很多,建议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广泛积累、熟练掌握各类公式,提高解题能力。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还不清楚初三数学公式有哪些的⼩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本⽂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三⾓函数的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终边相同的⾓的同⼀三⾓函数的值相等 设α为任意锐⾓,弧度制下的⾓的表⽰: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诱导公式⼆:π+α的三⾓函数值与α的三⾓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设α为任意⾓,弧度制下的⾓的表⽰: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诱导公式三:任意⾓α与-α的三⾓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诱导公式四:利⽤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诱导公式五:利⽤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诱导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中考数学公式大全归纳
中考数学公式大全归纳下面整理了一些中考数学的常用公式,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代数和式:- 一次项和:(a + b)^2 = a^2 + 2ab + b^2- 平方差:(a - b)^2 = a^2 - 2ab + b^2-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 + b)^ 2 = a^2 + 2ab + b^2,(a - b)^2 = a^2 - 2ab + b^22.三角函数:-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cosA,b^2 = a^2 + c^2 - 2ac*cosB,c^2 = a^2 + b^2 - 2ab*cosC- 正弦函数定义:sinA = 对边/斜边- 余弦函数定义:cosA = 邻边/斜边- 正切函数定义:tanA = 对边/邻边3.相似三角形:-边长比相等-对应角相等4.数列:-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a1 + an)n/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n-1),其中q为公比-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1(q^n-1)/(q-1)5.平面几何:-面积公式:矩形的面积=长*宽,三角形的面积=底边*高/2,梯形的面积=上底加下底的和*高/2,圆的面积=π*r^2-周长公式: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矩形的周长=2*(长+宽),圆的周长=2*π*r6.平面解析几何:-中点公式:x=(x1+x2)/2,y=(y1+y2)/2-距离公式:两点之间的距离d=√((x2-x1)^2+(y2-y1)^2)7.三角函数:- 余角公式:sin(90° - A) = cosA,cos(90° - A) = sinA- 和差化积公式: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 积化和差公式:sinA * sinB = (cos(A - B) - cos(A + B))/2,cosA * cosB = (cos(A - B) + cos(A + B))/28.指数与幂:- 指数运算公式:a^m * a^n = a^(m + n),(a^m)^n = a^(mn),(ab)^n = a^n * b^n-幂运算公式:a^(-m)=1/a^m,(1/a)^m=1/a^m以上是一些中考数学常用的公式,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中考数学公式大全总结一、整数基本运算公式1.两个整数a和b的和:a+b=?2.两个整数a和b的差:a-b=?3.两个整数a和b的积:a×b=?4.两个整数a和b的商:a÷b=?二、分数基本运算公式1.两个分数a/b和c/d的和:a/b+c/d=?2.两个分数a/b和c/d的差:a/b-c/d=?3.两个分数a/b和c/d的积:(a/b)×(c/d)=?4.两个分数a/b和c/d的商:(a/b)÷(c/d)=?三、小数基本运算公式1.两个小数a和b的加法:a+b=?2.两个小数a和b的减法:a-b=?3.两个小数a和b的乘法:a×b=?4.两个小数a和b的除法:a÷b=?四、平方公式1.一个数的平方:a^2=?2.一个数的平方根:√a=?五、比例公式1.两个数值之比:a:b=c:d2.两个数值之比的倒数:a:b=b:a六、百分数公式1.数值a占b的百分比:(a/b)×100%=?七、速度公式1.速度=路程÷时间2.路程=速度×时间3.时间=路程÷速度八、等腰三角形公式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度:∠A=∠C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角度:∠B=∠D九、面积公式1.长方形的面积:面积=长×宽2.正方形的面积:面积=边长×边长3.三角形的面积:面积=底×高÷24.梯形的面积:面积=(上底+下底)×高÷25.圆的面积:面积=π×半径^2十、体积公式1.正方体的体积:体积=边长^32.长方体的体积:体积=长×宽×高3.圆柱体的体积:体积=π×半径^2×高4.圆锥体的体积:体积=π×半径^2×高÷35.球体的体积:体积=4/3×π×半径^3十一、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 / 斜边2. 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 / 斜边3. 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 / 邻边以上是中考数学中常用的公式总结,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
中考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1.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平均数=总和/个数2.绝对值的计算公式:a,=a(a≥0)a,=-a(a<0)3.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公式:AB的距离=√[(x2-x1)²+(y2-y1)²]4.一次函数的表示公式:y = kx + b5.表示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²三角形面积=底×高/2圆面积=π×半径²6.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sin):sinθ = 对边 / 斜边余弦函数(cos):cosθ = 邻边 / 斜边正切函数(tan):tanθ = 对边 / 邻边7.代数开方法则:√(a×b)=√a×√b√(a÷b)=√a÷√b√(a²)=a√(a×a)=a8.平方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9.二次根式的展开公式:√(a±b)=√a±√b10.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百分数转小数:百分数除以100小数转百分数:小数乘以10011.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杨辉三角形的计算公式:C(n,m)=C(n-1,m-1)+C(n-1,m)其中C(n,m)表示从n个中选择m个的组合数。
以上是一些中考数学常用的公式,掌握这些公式可以有效地帮助你解决中考数学问题。
在备考过程中,多进行公式的运用和练习,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数学全套公式整理
中考数学全套公式整理1.整数运算公式-加法:a+b=c-减法:a-b=c-乘法:a×b=c-除法:a÷b=c-绝对值:,a,=c,当a≥0时,a,=a;当a<0时,a,=-a2.分数运算公式- 分数相加:a/b + c/d = (ad + bc)/bd- 分数相减:a/b - c/d = (ad - bc)/bd- 分数相乘:a/b × c/d = ac/bd- 分数相除:a/b ÷ c/d = ad/bc-分数的倒数:1/(a/b)=b/a3.方程与不等式公式-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解为x = -b/a- 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解为x = (-b±√(b²-4ac))/(2a)- 一元一次不等式:ax + b < 0 或 ax + b > 0,解为x < -b/a 或x > -b/a- 一元二次不等式:ax² + bx + c < 0 或ax² + bx + c > 0,解为x > (-b±√(b²-4ac))/(2a)4.几何公式-周长公式:矩形周长=2(长+宽),正方形周长=4×边长,圆周长=2πr-面积公式:矩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²,圆面积=πr²-三角形面积公式:底边长×高÷2-相似三角形定理:对应的角相等,则对应的边成比例-同位角定理:平行线被截取的两条直线上同位角相等-圆内接四边形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和相等5.百分数与角度-百分数与小数的转化:百分数=小数×100%,小数=百分数÷100%-百分数与分数的转化:百分数=分子÷分母×100%,分数=百分数×分母÷100%-角度与弧度的转化:角度=弧度×180°/π,弧度=角度×π/180°6.平方与立方- 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 立方公式:(a + 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a - 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7.线性函数和比例函数-直线的斜率公式:k=Δy/Δx-平行线的斜率关系:两条平行线的斜率相等-垂直线的斜率关系:两条垂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 比例函数:y = kx,其中k为常数,表示y与x成比例关系8.统计学相关公式-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总和÷数据个数-中位数公式:将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公式:出现频次最多的数-极差公式: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方差公式:方差=((数据1-平均数)²+(数据2-平均数)²+...+(数据n-平均数)²)÷n-标准差公式:标准差=√方差。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
1. 一次函数的标准式:y = kx + b;斜率 k 的计算公式:k =
(y2 - y1) ÷ (x2 - x1)
2. 二元一次方程组:ax + by = c;dx + ey = f;解法有消元法和代入法。
3. 垂直、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斜率乘积等于-1,则它们垂直;(2)两条直线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
4. 三角形内角和公式: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度。
5. 相似三角形边长、角度的关系:(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
长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内角相等。
6. 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公式: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 ÷斜边;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 ÷斜边;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 ÷
邻边。
7. 平面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x2 - x1)² + (y2 - y1)²]
8.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 = 底 ×高。
9.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底 ×高 ÷ 2。
10. 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 或C = πd (其中 r 为圆的半径,d
为圆的直径)。
11. 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
12. 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3. 任意三角形中角度与对边的关系:(1)任意两边之间的夹角小于对应的角的大小;(2)任意两角之间的棱长比大于角对应的正弦值。
中考数学考点:三角函数万能公式
中考数学考点:三角函数万能公式 对于初中生来说中考就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么怎样才能在中考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呢?别担心,看了中考数学考点:三角函数万能公式以后你会有很大的收获:中考数学考点:三角函数万能公式万能公式(1)(sin)^2+(cos)^2=1(2)1+(tan)^2=(sec)^2(3)1+(cot)^2=(csc)^2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2,第二个除(cos)^2即可(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证:A+B=-Ctan(A+B)=tan(-C)(tanA+tanB)/(1-tanAtanB)=(tan-tanC)/(1+tantanC)整理可得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得证同样可以得证,当x+y+z=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C/2)(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三角函数万能公式为什么万能万能公式为:设tan(A/2)=tsinA=2t/(1+t^2) 〔A+,kZ〕tanA=2t/(1-t^2) 〔A+,kZ〕cosA=(1-t^2)/(1+t^2) 〔A+,且A+(/2) kZ〕就是说sinA.tanA.cosA都可以用tan(A/2)来表示,当要求一串函数式最值的时候,就可以用万能公式,推导成只含有一个变量的函数,最值就很好求了.通过阅读中考数学考点:三角函数万能公式这篇文章,小编相信大家对中考数学考点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大家学习轻松愉快!。
中考能用到的高中公式
中考能用到的高中公式
在中考中,虽然主要考察的是初中数学知识点,但有些高中数学公式和定理也可以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以下是一些可能对中考数学解答有所帮助的高中数学公式:
1. 三角函数恒等式:例如,正弦、余弦、正切恒等式,用于简化表达式或求特定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2. 二次方程求解公式:例如,x=(-b±√(b²-4ac))/2a,用于解一元二次方程。
3. 数列求和公式:例如,Sn=n(a1+an)/2,用于求数列的和。
4.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可以帮助求得斜边的长度。
5.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例如,S=1/2×a×h,用于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6. 圆的面积公式:例如,S=πr²,用于计算圆的面积。
7.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时,这两个定理可以帮助求解未知角度或边长。
8. 海伦-秦九韶公式(三斜求积术):用于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请注意,尽管这些高中数学公式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在中考中使用,但中考主要考察的是初中数学知识点。
因此,建议重点复习初中数学知识点,并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中考数学必备公式
中考数学必备公式一、圆与弧的公式正n边形的内角等于(n-2)×180°/n弧长计算公式:L=nπR/18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πR^2/360=LR/2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dr)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弧长计算:L=nπR/180扇形面积:S扇形=nπR^2/360=LR/2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二、因式分解公式平方差公式:a⊃2;-b⊃2;=(a+b)(a-b)完全平方和公式:(a+b)⊃2;=a⊃2;+2ab+b⊃2;完全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两根式:ax⊃2;+bx+c=a[x-(-b+√(b⊃2;-4ac))/2a][x-(-b-√(b⊃2;-4ac))/2a]两根式立方和公式:a⊃3;+ b⊃3;=(a+b)(a⊃2;-ab+b⊃2;)立方差公式:a⊃3;- b⊃3;=(a-b)(a⊃2;+ab+b⊃2;)完全立方和公式:(a+b)⊃3;=a⊃3;+3a⊃2;b+3ab⊃2;+b⊃3;三、一元二次方程公式与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无实根,但在复数范围内有2个复根。
四、三角不等式|a+b| ≤ |a|+|b||a-b| ≤ |a|+|b||a|≤b <=> -b≤a≤b|a-b| ≥ |a|-|b|-|a| ≤ a ≤ |a|五、等差数列公式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 =n(n+1)(n+2)/3六、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七、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差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八、三角函数公式: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九、三角函数公式: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十、三角函数公式:和差化积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cos(a-b)]/2sina*sinb=-[cos(a+b)-cos(a-b)]/2。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和常见题型总结
函数知识点及常见题型总结函数在初中数学中考中分值大约有20~25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都会考查,其中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分值共约占其中的50%,二次函数约占另一半。
函数的题型以下归纳总结了11种,当然这并不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仅仅只是较为常见的。
函数有时是以下题型组合起来构成的较为复杂的题型,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住以下题型才能寻求突破。
换句话说,我们掌握住以下题型,复杂的题型分解开来,我们也能各个突破,最终解决掉。
一、核心知识点总结1、函数的表达式1)一次函数:y=kx+b(,k b 是常数,0k ≠) 2)反比例函数:函数xky =(k 是常数,0k ≠)叫做反比例函数。
注意:0x ≠ 3)二次函数:)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 2、点的坐标与函数的关系1)点的坐标用(),a b 表示,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
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b a ≠时,(),a b 和(),b a 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2)点的坐标:从点向x 轴和y 轴引垂线,横纵坐标的绝对值对应相对应线段的长度。
3)若某一点在某一函数图像上,则该点的坐标可代入函数的表达式中,要将函数图像上的点与坐标一一联系起来。
3、函数的图像 1)一次函数一次函数by=的=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kxy+kx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2)反比例函数3)二次函数4、函数图像的平移①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②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③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二、常见题型:1、求函数的表达式常见求函数表达式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假设出函数解析式,将函数上的点的坐标代入函数,求出未知系数。
中考数学必用公式整理
中考数学必用公式整理中考数学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实用的学科,其中需要运用到的公式也相对较多。
下面是一些必备的数学公式整理,供同学们参考:1.代数公式-a²-b²=(a+b)(a-b)- (a+b)²=a²+2ab+b²- (a-b)²=a²-2ab+b²- (a+b)³=a³+3a²b+3ab²+b³- (a-b)³=a³-3a²b+3ab²-b³- a³+b³=(a+b)(a²-ab+b²)- a³-b³=(a-b)(a²+ab+b²)-a⁴-b⁴=(a²+b²)(a²-b²)- (a+b)⁴=a⁴+4a³b+6a²b²+4ab³+b⁴- (a-b)⁴=a⁴-4a³b+6a²b²-4ab³+b⁴2.数列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n(a₁+an)/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₁+(n-1)d-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a₁+an)n/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a₁(1-qⁿ)/(1-q)-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a₁qⁿ⁻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₁(1-qⁿ)/(1-q) 3.几何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S=1/2×底×高-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c²=a²+b²-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底×高-三角形内角和公式:α+β+γ=180°-三角形外角和公式:α+β-γ=180°-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²-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长×宽-圆的面积公式:S=πr²-圆的周长公式:C=2πr4.函数公式- 一次函数方程:y=ax+b- 二次函数方程:y=ax²+bx+c-一次函数斜率公式:a=(y₂-y₁)/(x₂-x₁) -二次函数顶点公式:x=-b/2a-二次函数轴对称公式:x=-b/2a- 二次函数判别式公式:D=b²-4ac5.概率公式-事件的概率:P(A)=n(A)/n(S)-加法原理:P(A∪B)=P(A)+P(B)-P(A∩B)-乘法原理:P(A∩B)=P(A)×P(B,A)-条件概率:P(B,A)=P(A∩B)/P(A)-互斥事件:P(A∩B)=0-完全事件:P(A∪B)=16.统计学公式-众数:一组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中位数:将一组数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后的中间数-极差:一组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平均数:一组数的和除以它们的个数-方差:一组数与它们的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以上是中考数学必备的一些公式,同学们在备考时可以将这些公式进行整理和复习,以便在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中考数学必背公式
中考数学必背公式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需要背诵的公式众多。
下面是中考数学必背的一些重要公式,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 一次函数(直线函数)的一般式: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 为截距。
2. 二次函数的一般式:y = ax²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
3.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方程:y = ax² + bx + c的图像是抛物线,开口向上或向下。
4.相似三角形的等比关系:设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的比相等:AB/A’B’=BC/B'C'=AC/A'C'。
5.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c²=a²+b²。
6.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设三角形的底为a,高为h,那么其面积S=1/2×a×h。
7.弧长公式:圆的弧长L=2πr(弧度制),L=πd(角度制)。
8.扇形面积公式:圆的半径为r,弧度为α的扇形面积S=1/2×r²×α。
9.球的体积公式:半径为r的球的体积V=4/3×π×r³。
10.整式的加减法:同类项可以合并,不同类项应分开计算。
11.比例的平方:等比例数列的平方仍然是等比例数列。
1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13. 两角之差的三角函数公式:sin(x-y) = sinxcosy - cosxsiny,cos(x-y) = cosxcosy + sinxsiny。
14.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①sin(x+2π) = sinx,cos(x+2π) = cosx;②sin(x+π) = -sinx,cos(x+π) = -cosx。
15. 三角函数与三角函数和的关系:s in(A±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函数公式总结归纳三角函数的公式关于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在考试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特殊三角度数的特殊值。
如:sin30°=1/2sin45°=√2/2sin60°=√3/2cos30°=√3/2cos45°=√2/2cos60°=1/2tan30°=√3/3tan45°=1tan60°=√3[1]cot30°=√3cot45°=1cot60°=√3/3其次就是两角和公式,这是在初中数学考试中问答题中容易用到的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除了以上常考的初中三角函数公示之外,还有半角公式和和差化积公式也在选择题中用到。
所以同学们还是要好好掌握。
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锐角三角函数公式sin α=∠α的对边 / 斜边cos α=∠α的邻边 / 斜边tan α=∠α的对边/ ∠α的邻边cot α=∠α的邻边/ ∠α的对边倍角公式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注:SinA^2 是sinA的平方 sin2(A) )三倍角公式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三倍角公式推导sin3a=sin(2a+a)=sin2acosa+cos2asina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sint=B/(A^2+B^2)^(1/2)cost=A/(A^2+B^2)^(1/2)tant=B/A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versin(2α)/2cos^2(α)=(1+cos(2α))/2=covers(2α)/2tan^2(α)=(1-cos(2α))/(1+cos(2α))推导公式tanα+cotα=2/sin2αtanα-cotα=-2cot2α1+cos2α=2cos^2α1-cos2α=2sin^2α1+sinα=(sinα/2+cosα/2)^2=2sina(1-sin2a)+(1-2sin2a)sina=3sina-4sin3acos3a=cos(2a+a)=cos2acosa-sin2asina=(2cos2a-1)cosa-2(1-sin2a)cosa=4cos3a-3cosasin3a=3sina-4sin3a=4sina(3/4-sin2a)=4sina[(√3/2)2-sin2a]=4sina(sin260°-sin2a)=4sina(sin60°+sina)(sin60°-sina)=4sina__2sin[(60+a)/2]cos[(60°-a)/2]__2sin[(60°-a)/2]c os[(60°-a)/2]=4sinasin(60°+a)sin(60°-a)cos3a=4cos3a-3cosa=4cosa(cos2a-3/4)=4cosa[cos2a-(√3/2)2]=4cosa(cos2a-cos230°)=4cosa(cosa+cos30°)(cosa-cos30°)=4cosa__2cos[(a+30°)/2]cos[(a-30°)/2]__{-2sin[(a+30°)/2]sin[(a-30°)/2]}=-4cosasin(a+30°)sin(a-30°)=-4cosasin[90°-(60°-a)]sin[-90°+(60°+a)]=-4cosacos(60°-a)[-cos(60°+a)]=4cosacos(60°-a)cos(60°+a)上述两式相比可得tan3a=tanatan(60°-a)tan(60°+a)半角公式tan(A/2)=(1-cosA)/sinA=sinA/(1+cosAcot(A/2)=sinA/(1-cosA)=(1+cosA)/sinA.sin^2(a/2)=(1-cos(a))/2cos^2(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三角和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 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两角和差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和差化积sinθ+sinφ = 2 sin[(θ+φ)/2] cos[(θ-φ)/2]sinθ-sinφ = 2 cos[(θ+φ)/2] sin[(θ-φ)/2]cosθ+cosφ = 2 cos[(θ+φ)/2] cos[(θ-φ)/2]cosθ-cosφ = -2 sin[(θ+φ)/2] sin[(θ-φ)/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积化和差sinαsinβ = [cos(α-β)-cos(α+β)] /2cosαcosβ = [cos(α+β)+cos(α-β)]/2sinαcosβ = [sin(α+β)+sin(α-β)]/2cosαsinβ = [sin(α+β)-sin(α-β)]/2诱导公式sin(-α) = -sinαcos(-α) = cosαtan (—a)=-tanαsin(π/2-α) = cosαcos(π/2-α) = sinαsin(π/2+α) = cosαcos(π/2+α) = -sinαsin(π-α) = sinαcos(π-α) = -cosαsin(π+α) = -sinαcos(π+α) = -cosαtanA= sinA/cosAtan(π/2+α)=-cotαtan(π/2-α)=cotαtan(π-α)=-tanαtan(π+α)=tanα诱导公式记背窍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α/2)]cosα=[1-tan^(α/2)]/1+tan^(α/2)]tanα=2tan(α/2)/[1-tan^(α/2)]其它公式(1)(sinα)^2+(cosα)^2=1(2)1+(tanα)^2=(secα)^2(3)1+(cotα)^2=(cscα)^2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证:A+B=π-Ctan(A+B)=tan(π-C)(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整理可得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得证同样可以得证,当x+y+z=nπ(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 C/2)(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9)sinα+sin(α+2π/n)+sin(α+2π__2/n)+sin(α+2π__3/n)+……+sin[α+2π__(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__2/n)+cos(α+2π__3 /n)+……+cos[α+2π__(n-1)/n]=0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中考数学“函数”(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