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总论

合集下载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应用价值论文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应用价值论文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进行检查,并结合临床其他检查进行分析。

结果:萎缩型病患43眼,视力0.03~0.3 16眼(23.53%),0.4~1.0 27眼(39.71%);渗出型病患25眼,视力0.03~0.3 21眼(30.88%),0.4~1.0 4眼(5.88%)。

结论:临床上及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有助于发现早期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对于防止严重视力损害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老年性黄斑变性荧光素血管造影术价值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眼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

对43例68眼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总结眼底表现和荧光血管造影的改变特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2011年收治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43例68眼,年龄45~72岁;双眼25例,单眼18例;其中湿性型27例48眼,干性型16例20眼。

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视力、验光、裂隙灯、眼底及眼压检查,排除散瞳禁忌证后散瞳,用直接或间接眼底镜详查眼底。

对无药物过敏史、无ffa禁忌证者行ffa检查。

应用眼底照相机进行ffa检查。

用稀释荧光素钠静脉注射行过敏试验,对10分钟后无反应者行造影,10%荧光素钠5ml注射于肘前静脉,2~5秒快速注射完毕,ffa实时连续拍片,观察15~30分钟。

结果眼底检查黄斑部体征情况:本组病例68眼,发生萎缩型43眼(63.24%),眼底表现:出现玻璃膜疣40眼(93.02%),黄斑中心凹反光弱或消失10眼(23.26%),黄斑区色素改变及色素紊乱25眼(58.14%),玻璃膜疣分为硬性和软性玻璃膜疣两种,硬性玻璃膜疣边界清、分散、呈圆点状、色淡黄,软性玻璃膜疣色暗、较大且大小不均、常融合成斑状或团块状;渗出型25眼(36.76%),渗出晚期为黄斑部盘状瘢痕,渗出型25眼中渗出期19眼(76%),结瘢期6眼(24%),渗出型的眼底表现为色素上皮浆液性或出血性脱离,可有硬性渗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课件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课件
影响因素:如受检者年龄、血管粗细, 心脏及血流速度;所用荧光素浓度,注 射技术及造影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均有关。
13
肘前静脉→右心→左心 →主动脉→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眼动脉→视 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 短动脉/。。。
八、荧光血管造影正常过程
✓ 视网膜动脉前期或脉络膜循环期 ✓ 视网膜动脉期 ✓ 视网膜动静脉期 ✓ 视网膜静脉期 ✓ 晚期或后期
15
1.脉络膜期(动脉前期)
✓ 视网膜中央动脉尚未 充盈前的阶段;
✓ 地图样斑块; ✓ 视乳头也出现朦胧荧
光。 ✓ 睫状视网膜动脉存在,
此时会显影。 ✓ 比CRVO提前0.5-1秒 ✓ 3-5秒,>5秒异常
16
睫状视网膜动脉/视乳头朦胧荧光影
视网膜循环分期
动脉期
动静脉期
视网膜动脉完全循环时间1-2秒,>2秒
4
四、 禁忌症
收缩压>180mmHg 舒张压>110mmHg 空腹血糖>10mmol/L 心肝肾功能不全 有哮喘病史 有严重的过敏史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严禁散瞳者 空腹
5
五、药物体内过程
✓ 分布
60%—80%的荧光素钠在血液中与血 浆蛋白(白蛋白)结合,不能发出荧光; 20%游离在血中,可被蓝光激发出荧光。
静脉期
后期
视网膜动脉充盈-静脉完全充盈 8-12秒,>15秒
19
黄斑拱环/黄斑无血管区(FAZ)
常见异常荧光及其临床应用.21Fra bibliotek底组织的屏障功能
1.视网膜内屏障
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紧密→蛋白质、荧光素不能 通过血管壁
2.视网膜外屏障
色素上皮紧密连接复合体→阻止脉络膜荧光素 向视网膜内渗流

超高度近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相关因素论文

超高度近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相关因素论文

超高度近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及相关因素研究734000甘肃张掖市人民医院眼科摘要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表现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对门诊就诊的超高度近视患者选择67例(134只眼),进行眼底ffa检查及眼科验光、眼轴长度测定,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134只眼中110只眼出现相关并发症,其中随屈光度数增加,眼底并发症的发生率亦发生改变;随眼轴长度的增加,眼底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程度加重。

结论:超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较一般近视眼底并发症发生率高、程度重且与屈光度数、眼轴长度有关。

关键词超高度近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影响因素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055超高度近视一般指近视度数>-10.0度的近视眼患者。

目前我国近视眼患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这也同时使其中超高度近视眼患者的发病率上升,而超高度近视眼患者因其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诸多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视力恢复效果差。

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超高度近视眼患者67例,进行眼科专科检查,讨论其并发症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此类患者的预防治疗等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超高度近视眼患者67例(134只眼),男46例,女21例;年龄18~67岁。

所有患者被告知检查目的,并获得受检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入选标准:①经检影验光、电脑验光、插片等综合验光检查,明确近视屈光度数均≥-10度;②行心电图、血压、血糖等检查排除不可行ffa检查的患者;③排除因角膜疾患、白内障、严重玻璃体浑浊及有眼外伤、眼科手术史等眼科疾患等影响检查的患者。

因视网膜脱离患者有特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本组病例暂未收入。

研究方法:①所有患者均行视力、裂隙灯、角膜染色、散瞳眼底检查、三面镜眼底检查。

散瞳前常规测眼压。

眼科常用技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科常用技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科常用技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目的】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方法,协助诊断眼底疾病。

【适应证】各种黄斑疾病,各种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疾病,各种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禁忌证】患者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或对药物有过敏史者、孕妇。

【准备工作】1.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对育龄妇女应了解是否怀孕。

2.向患者介绍造影要点,解除顾虑及紧张心情,交代造影过程中及其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意外,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3.散瞳瞳孔应尽量散大至7mm或以上。

4.口服抗过敏药物检查前30分钟给予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4mg、维生素B6 10mg。

5.20%荧光素钠检查前10~15ml做皮肤划痕试验。

【操作方法】1.输入患者资料姓名、性别、年龄、造影号、病历号、视力、检查日期、临床诊断及操作者。

2.准备10%荧光素钠溶液5ml或20%溶液3ml,荧光素钠稀释液(无菌生理盐水4.5ml加于10%荧光素钠0.1ml内)抽入空针内备用。

3.将造影机准备妥当,患者取坐位,头部固定,位置调整合适,在注射荧光素钠之前先摄眼底普通照相及加用激发滤光片和栅滤光片的对比照。

4.在患者肘部常规消毒后作静脉穿刺,用8号针头先缓慢注入荧光素钠稀释液,待10分钟、15分钟后如无反应,调换含有10%或20%荧光素钠的注射器,在统一口令下快速注入(2~4秒)并同时启动计时,约5秒后开始拍照。

5.按顺序拍摄,尽量包括全部眼底,一般拍摄9个方位:后极部、颞侧、颞上、上方、鼻上、鼻侧、鼻下、下方、颞下;早期需拍视盘及黄斑像。

6.将所获得的满意影像存盘,根据需要打印影像。

7.结合临床分析影像,书写造影报告。

【并发症】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胃痛、腹痛、皮肤瘙痒、荨麻疹等,严重者血压下降、休克、心跳停止、心脏梗死、呼吸停止、脑梗死等。

FFA

FFA

FFA适应症
• • • • • 眼底血管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血管阻塞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相关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视锥细胞营 养不良 肿瘤 :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 感染性疾病:急性葡萄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 黄斑病:老年性黄斑病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各种病因的黄斑水肿
正常情况荧光素钠 不能通过该屏障
关于造影剂
• 荧光素钠 分子量小(约380D ),不能通过视网膜毛细血管壁,却 能自如地通过脉络膜毛细血管壁,用于视网膜血管造影( FFA)。
• 吲哚青绿 分子量较大(约 775D),不能通过脉络膜毛CGA的比较
荧光素钠的药理作用及其副作用
• 不参加体内代谢分解,也不与组织牢固结合,毒性极低。 • 人体内注射最大剂量为1g,10-20mg/Kg 。 • 注射后24-48小时从身体完全排出,出现暂时性皮肤、粘 膜发黄,病人有粉红色视、黄视,注射部位渗出药物可致 局部疼痛。 • 常见副作用是恶心、呕吐;少见过敏反应,出现瘙痒、荨 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哮喘;偶见并发症 如低血压、心跳骤停、呼吸停止及心肌梗死。
眼底血管造影的发展
• 1910年Burke用口服荧光素在普通照明下观察到视网膜及 脉络膜有染料 • 1930年Kikai在动物静脉注射荧光素,以特殊滤光片观察 到脉络膜及视网膜荧光 • 1954年Edward maumenee 观察到脉络膜肿物 • 1961年Novotny拍摄到人眼视网膜和脉络膜循环动态过程 •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各地先后引进了高速眼底照相 机,该项检查逐渐开展起来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流程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eseei Angiography,FFA)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荧光素的性质(一)
• 80%的荧光素与白蛋白结合, 不能发出荧光;20% 游离于血中,可被蓝光激发出荧光
• 可通过脉络膜毛细血管、Bruch’s膜、视神经、 巩膜自由扩散
• 不能穿过屏障功能正常的视网膜 、完整的色素上 皮以及大的脉络膜血管
荧光素的性质(二)
• 在静脉注射后,经肝脏代谢以及由肾脏分 泌,可将皮肤和粘膜染成黄色,同时尿液 变黄,24-36小时后才能消退
• 口 服 : 用 于 儿 童 及 不 能 静 脉 注 射 的 成 人 , 2530mg/kg,配成2%的水溶液口服,约5分钟后在眼底 出现荧光。
• 荧光素钠 静脉注射
荧光眼底照相原理
• 由激发滤光片产生的蓝光( 465-490nm)照射视网 膜后被荧光素所吸收
• 荧光素再发出520-530nm的黄绿色荧光 • 屏蔽滤光片只允许荧光素发出的黄绿色荧光通过,
• 吸收光在蓝光范围 (490nm) • 发射光在黄光范围 (530nm)
血-视网膜内、外屏障的存在是 FFA应用的理论基础
• 两个屏障控制液体、离子及电解质从视网膜血管 内向细胞外空间的运动
• FFA能检查血视网膜屏障的功能并做永久性记录
血-视网膜内屏障
(Inner blood-retinal barrier)
• 脉络膜和巩膜的荧光依赖于RPE的色素密度以及 它的完整性
• 黄斑区低荧光——黄斑RPE及视黄素的密度高遮 蔽脉络膜荧光
• 黄斑无血管区(FAZ )500μm;中心凹 350μm
脉络膜荧光(背景荧光)
• 脉络膜呈小叶状结构,由睫状动脉供血,脉络膜 分片先后充盈,略早于视网膜
• 在FFA的最早期,脉络膜毛细血管很快充盈并融 合成弥漫荧光,称为背景荧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PPT课件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PPT课件

造影前注意事项
仔细询问病史,排除禁忌症病人。 向患者介绍造影要点,以解除患者紧张心情,
交代造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意外。 应行皮肤过敏试验:10%荧光素钠稀释后静脉
注射作为过敏试验。
造影中
一过性恶心,呕吐,眩晕,不需立即处理即可 恢复,不留下任何后遗症。
少数有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寻麻疹,血管 神经性水肿,哮喘,可能需要处理但不危及生 命及留下后遗症。
药物体内过程
分布 60%—80%的荧光素钠在血液中与血浆蛋
白(白蛋白)结合,不能发出荧光;20% 游离在血中,可被蓝光激发出荧光。
药物体内过程
药物于24小时内经肝、肾排出。 荧光吸收:
血-视网膜屏障 与眼底三个屏障有 血-视神经屏障
视网膜-脉络膜屏障
禁忌症
收缩压>180mmHg 舒张压>110mmHg 空腹血糖>10mol/L 心,肝,肾功能不全 有哮喘病史,孕妇 有严重的过敏史,特别是有碘过敏史者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严禁扩瞳者 空腹
眼底表现
以后极部为中心,出现微动脉瘤和小出血点
出现黄白色硬性渗出及出血斑
Ⅲ 出现白色棉絮斑和出血斑、视网膜水肿
增殖性 (PDR)
Ⅳ 眼底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积血 Ⅴ 眼底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Ⅵ 眼底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动脉瘤
出血
渗出
微血管闭塞
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第一期--视网膜动脉痉挛期 视网膜动 脉管径普遍变细或呈节段不匀现象。
(2)第二期--视网膜动脉硬化期 视网膜动脉管
壁反光增强,动静脉管径之比为1:2,1:3或1: 4,动静脉出现交叉压迹现象,重者动脉呈铜丝 状或银丝状。

ffa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检查法

ffa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检查法

ffa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检查法
ffa荧光素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Angiography,简称FFA)是一种通过注射荧光素染料来观察眼底血管情况的检查方法。

该技
术利用荧光素染料在血管中的流动,通过特殊的成像设备观察眼底
血管的情况,从而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

FFA检查通常用于观察视网膜血管病变、黄斑变性、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脉络膜炎等眼部疾病。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先在患者
的静脉内注射荧光素染料,然后使用专业的成像设备进行连续拍摄,观察染料在眼底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并记录下血管的形态和功能状态。

通过FFA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眼底血管的异常情况,
包括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堵塞等病变,从而为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FFA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
效果,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FFA检查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进
行操作,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病史,以
确保安全进行检查。

另外,由于荧光素染料的使用,部分患者在检
查后可能会出现暂时的视觉模糊或色觉异常,但通常会在数小时内
自行消失。

总的来说,FFA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重要的眼部检查方法,对于眼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在接受检查时
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总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总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
侯正玉
基本原理
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中
荧光素循行时吸收蓝色激发光(460~490nm)后发射 出的黄绿色荧光(520~530nm)。眼底凡荧光素所循 行之处均能使胶片感光而显影。
基本原理


颈动脉狭窄等
视网膜循环时间
(retinal circulation time,RCT)
指从视网膜中央动脉开始出现荧光到视网膜中央静
脉任何一支开始出现荧光的时间 2~4秒,视网膜不同区域,RCT不同 黄斑区最快
造影步骤:
术前用药:散瞳剂、止吐、抗过敏药
过敏试验:1%荧光素10ml 10min
弱荧光 Hyporfluorescence
玻璃膜疣 透见荧光 色素上皮萎缩 网膜内:囊样水肿 染料积存 网膜下:神经上皮下、 色素上皮下 强荧光 血管渗漏 网膜内:非囊样水肿
组织着染
异常血管 假性荧光 自发荧光:脂褐素、玻璃疣
血管周着染 网膜下:玻璃膜疣、瘢痕
巩膜、筛板
透见荧光:若色素上皮的色素脱失,脉络膜的荧光在脱失处透出。
毛 细 血 管 渗 漏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内新生血管
视网膜前新生血管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视网膜内新生血管
不渗漏、不出血
进展缓慢,检眼镜难以发现 FFA可显示,呈发夹环状
可进展为视网膜前新生血管
视网膜前新生血管
易出血、渗出 易在检眼镜下发现,芽状、网眼状
常伴纤维增殖膜,可致TRD、
残余荧光:荧光素可以弥散至巩膜组织,造影晚期视网膜和

荧光素眼底造影术PPT课件

荧光素眼底造影术PPT课件
a.分子量大,几乎不从脉络膜毛细血管中渗 出;
b.最大的吸收波长为795-810nm,最大激发 波长是835nm,很少被色素上皮和黄斑叶黄素 吸收。
c.不易散射。
.
2.器械和方法:同荧光造影。
3.副作用:同荧光造影。
4.临床应用:观察脉络膜的疾病,如年龄相关 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 变、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脉络 膜的肿瘤、炎症。
5)副作用
a.轻度出现恶心、眩晕,偶有呕吐,静脉注 射后20-30秒钟内
b.严重出现寻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 管痉挛,哮喘
c.极严重出现过敏性休克,心肌梗塞,心脏 呼吸停止。
6)抢救药品与器械:肾上腺素,抗胆碱药,氨 茶碱,氧气,血压计,复苏器。
(二)滤光片:
仅能让某种波长的光通过而把其它波长的光 遮挡的镜片。
2.操作步骤: a.拍1-2张无赤光黑白及彩色片。 b.过敏试验。 c.快速推注20%的荧光素3ml,2-4秒钟完成, 同时 打开计时器。 d.拍摄的时间及间隔:
注射后7秒开始拍照,每 秒1-2张。 一分钟后,视病情间隔时间可逐步延长,如2分钟、
5分钟拍一次。
e.拍摄过程中副作用的处理。 恶心:可稍停,让病人深呼吸,症
(三)脉络膜荧光: 充盈斑状
(四)视乳头荧光: 血供: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 早期:呈很淡的朦胧荧光 晚期:乳头边缘半月形荧光充盈
六、异常荧光形态
(一)强荧光(hyperfluorescence):指任何 原因使眼底荧光增强,或出现不应有的荧光。
静脉层流 荧光素从A → V 需要2.5-3sec
5.晚期(late phase):指荧光素从眼底消退后 见到的剩余荧光。一般10min后所见的荧光为 后期荧光。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第二章特殊检查第一节眼底血管造影眼底血管造影术是1961年Novotry与A1vis所提出,是60年代的一种新技术。

它将眼底病的诊断方法从主观转变为客观的科学鉴定,也就是从眼底镜下形态学的静态观察转变为循环动力学的动态研究。

它能清晰地表示出微循环的细微结构,直到毛细血管的水平。

它能完整地系统地以动态说明活体循环的正常或异常状态,并能连续快速摄影加以记录。

可以在眼的解剖组织、生理病理、临床诊断以及动物实验等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地研究和应用。

一、定义:将造影剂从肘脉注入,利用特定的滤光片和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过程。

二、分类:(分二种)⒈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

⒉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反映脉络膜血管情况。

三、造影剂:⒈FFA:10%~20%荧光素钠。

⒉ICGA:吲哚青绿。

四、价值:⒈主观→客观⒉静态→动态五、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特定的眼底血管造影机:它包括眼底照相机、自动转片曝光装臵、自动计时器和计数器、激发滤光片(蓝色滤光片)和屏障滤光片(黄色滤光片)、电脑。

六、基本原理:荧光素受短波光线激发后,能转换成较长波长的光线,通过滤光片,可以区别激发光与反射的荧光,这样可见到荧光而看不到非荧光。

那么荧光素钠溶液被稀释后如被蓝光(475mu波长)照射时,能发出绿光(波长495~600mu)。

利用这个特性,当荧光素钠注入V后被血液所稀释,由A灌注入眼内血管系统,根据所测得的与血液混合的荧光素钠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在照相机的闪光灯和观察用的照明光源的光线途中加一蓝色滤光片(即激发滤光片),由于蓝色滤光片只能允许波长420~470mu之间的光线通过,而阻挡了波长在500mu 以上的红色光。

此蓝色光进入眼底,可激发与血液混合的荧光素钠发射出黄绿色的荧光,由眼底发出的含有蓝色及黄绿色的光,经过眼底照相机的一系列光学系统,在到达相机底片之前,被安臵在照相机底片前的黄色滤光片(屏障滤光片)阻挡了所有波长短于520mu的光,只允许波长为520或更长点的绿色荧光通过,含荧光素钠的血柱及渗出液反射出绿光被照片所感光。

荧光造影纲要

荧光造影纲要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报告一、基础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某种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如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被检者静脉内,循环至眼底血管中,受蓝光的激发而产生黄绿色荧光;利用配有特殊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

此项检查能在活体眼中反映出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帮助极大。

(一)基础屏障(barrier)1. 血-视网膜内屏障(简称内屏障):指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为紧密联结,不渗漏荧光素; 2. 血-视网膜外屏障(简称外屏障):指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之间由于有紧密的闭锁小带,大的脉络膜动、静脉也没有明显的渗漏。

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孔窗"(fenestration),故荧光素能渗至血管外组织及Bruch's膜的胶原层间。

但由于外屏障的作用,使染料不能进入视网膜内;3. 视神经乳头组织内的正常毛细血管不渗漏荧光,在荧光血管造影过程中,通过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的荧光,可使视乳头边缘结缔组织着染。

(二)造影剂1.静脉注射荧光素钠静脉注射剂量,按体重计算为10~20mg/kg。

一般成人用20%的荧光素钠(国产,现已少用或不用)3ml~5ml于4~5秒钟注射完毕;10%荧光素钠(进口制剂,立摄得,Alcon)5ml于4~5秒钟注射完毕。

2.口服儿童或不能静脉注射的成人,可口服荧光素钠,剂量为25~30mg/kg。

一般于口服5分钟后才在眼底出现荧光, 故不适于拍摄荧光血管造影早期像;但可拍摄5分钟后甚至1小时的荧光造影像。

口服液可配成2%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

(三)安全性(副作用)1. 荧光素钠是无毒染料,只要制剂纯净,一般患者均可耐受,不发生毒性反应;2. 少数偶觉恶心,嘱其张口呼吸,仍可继续拍片;3. 个别年轻患者心情紧张,迷走神经反射有呕吐或晕厥,应立即停止造影,嘱其平卧;4. 特殊患者需请内科会诊,协同紧急处理;5. 荧光素钠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或不用。

FFA简介

FFA简介

F F A简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FFA)
FFA是当前眼科诊断眼底疾病常用的、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选择、预后的推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眼科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引进了德国海德堡HRAplus同步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采用激光光源共焦同步造影,具有分辨率高,可同步拍摄视网膜及脉络膜两个层面的图像,对于合并脉络膜血管疾病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采用激光亮度弱,患者不适感轻)。

FFA即是经肘静脉血管内注入特殊的药物荧光素钠,这种药液经血循环流入眼内血管,通过激光光线照射进入眼底,就可激发眼底血管内的荧光素而发生荧光。

医生通过散大的瞳孔看见血管内的荧光时就可以开始拍照,在计算机上完整记录下荧光素在视网膜血管内的流动、分布、聚集情况,从而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对病变作进一步分析并作出诊断报告。

FFA适应症广泛,所有眼底病一般均适合做荧光血管造影,包括视神经疾患、视网膜血管疾病、黄斑疾病、视网膜变性等。

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分支静脉阻塞(BRV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
正常参数
5、黄斑暗区正常情况下,黄斑区背景荧光淡弱,越 近中心越暗。
6、视盘荧光在动脉前期出现深层朦胧荧光和浅层葡 萄状荧光;动脉期出现放射状表层荧光;晚期表现 为沿视盘边缘的环形晕状染色。
7、背景荧光在动脉前期,脉络膜毛细血管迅速被荧 光素血流充盈并融合,形成弥漫性荧光。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 异常血管结构: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毛细血管网状结
构明显,能见度增加以及造影后期的荧光素渗漏;毛细血管 闭塞,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荧光素无灌区,呈现弱荧光区;动 静脉短路,常见于毛细血管无灌区,也见于某些先天异常; 新生血管,可发生在视网膜、视盘或视网膜下,并可伸入玻 璃体腔,最常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视网膜 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以及视网膜静脉阻塞;动脉瘤和血 管瘤,指血管壁的局限性膨胀,造影图象表现为壶腹状或纺 锤状的荧光充盈,可有渗漏。 (4) 视盘及背景荧光增强: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可形成强荧光, 表现为清晰的毛细血管荧光,不伴渗漏,见于视网膜中央动 脉阻塞;毛细血管扩张并伴渗漏,形成持续性强荧光者,多 见于视盘水肿、视盘炎,也见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背景荧 光增强见于脉络膜炎。
眼底血管造影
A-RCT
眼底血管造影
RCT
眼底血管造影
正常参数
4、分期按荧光素在眼底血管中循环的过程,可分为: 动脉前期(pre-arterial phase)指视网膜中央动脉尚未充盈之 前的阶段; 动脉期(arterial phase)从动脉开始充盈起到静脉充盈之前; 动静脉期(arterial-venous phase)动脉充盈后到刚有一支静 脉出现层流; 静脉期(venous phase)出现第一支静脉层流到各静脉主干均 有荧光显示; 静脉后期(venouse late phase)指荧光素血流从视网膜消退 后。 各期显示有一定的循环时间和不同的荧光表现。

眼底造影FFA

眼底造影FFA
眼底血管造影
•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及灌注情况
•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 ( IndoCyanine Green Angipgrophy) 主要反映脉络膜血管及灌注情况
眼底血管造影
• 应用部位:眼底血管 • 造影剂:荧光素钠或吲哚青绿 • 拍照:非X线或磁共振
FFA
• 将①荧光素钠作为造影剂从②肘静脉注入, • 利用特定组合的③滤光片和眼底照相机,
• 观察并④连续拍摄眼底血管中荧光素循行时, • 吸收激光后所发射出的⑤荧光。
荧光素
是大量荧光物质中最富有荧光特性的化合物
某些化合物受光线照射后,吸收辐射光的部分能量,并可发射出不同于原有波长的光线,当照射光停止照射后,被照 射的化合物发射的光线在10﹣9秒内停止者,称为荧光物质。
高浓度荧光素钠易发生沉淀 如25%浓度
纯度and浓度 决定澄明度
一人一支
2ml:2人量
20%荧光素钠
1ml荧光素钠+4ml生理盐水=20%的荧光素钠
体内过程
据报道:10%的荧光素钠亦可取得较好的造影效果
(一)分布
①60%~80%的荧光素钠在血液中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 20%游离在血中(血液中浓度决定荧光强弱),可被蓝光激发出荧光
AF-眼底自发荧光成像
自发荧光增强或减弱(不作考试要求)
导致自发荧光信号增强的原因包括: 1.RPE内脂褐质过度聚集,
如Stargardt病、Best病、成人盘状黄斑营养不良、老年黄斑变性; 2.位于单层色素上皮前后的高荧光团的出现,
如黄斑水肿、RPE脱离及RPE下积液、陈旧性视网膜内/下出血、 脉络膜痣和黑色素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颞上异常血管
脉络膜背景荧光
精品课件








静 脉 充 盈
后 期 荧 光 消
退
精品课件
7、视网膜毛细血管
染料通过动脉后开始充盈,此时眼底的背景荧光逐渐增亮。 黄斑部的毛细血管最清晰,黄斑区中央为暗区
精品课件
8、睫状视网膜动脉
与脉络膜血管同时充盈,比视网膜中央动脉早1~2秒
精品课件
三、视盘荧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6、视网膜循环分期
动脉前期:视网膜动脉出现荧光前。睫状后短动脉早0.5~1.5秒 动脉期:从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开始充盈之前。1~2秒 静脉期:静脉开始充盈到全部充盈或开始衰减。 再循环期:首次视网膜循环后的再次循环。 后期:视网膜荧光完全消退,约在注射造影剂10~15分钟后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视网膜分层
❖ 内界膜 ❖ 神经纤维层 ❖ 神经节细胞层 ❖ 内丛状层 ❖ 内颗粒层 ❖ 外丛状层 ❖ 外颗粒层 ❖ 外界膜 ❖ 感光细胞层 ❖ 色素上皮层
ILM NFL GCL IPL INL OPL ONL
OLM IS/OS RPE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血-视网膜内屏障:
周细胞
基底膜
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壁内
由透过脉络膜毛细血管、Bruch膜、 不健康新生血 管等。
6、24h内肾(主)、肝排泄,2~4h内皮肤粘膜呈黄色, 2天内小便呈黄色。
精品课件
荧光素副作用
注射后出现暂时性皮肤、结膜发 黄、小便发黄、瘙痒,病人有粉红色视、 黄视。局部药物渗出可致疼痛。
恶心、呕吐。可出现过敏反应、荨 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哮 喘。文献有死亡报道,多与原心血管疾病 有关。
❖ 颈动脉狭窄等
精品课件
视网膜循环时间
(retinal circulation time,RCT)
❖ 指从视网膜中央动脉开始出现荧光到视网膜中央静 脉任何一支开始出现荧光的时间
❖ 2~4秒,视网膜不同区域,RCT不同 ❖ 黄斑区最快
精品课件
造影步骤:
❖ 术前用药:散瞳剂、止吐、抗过敏药 ❖ 过敏试验:1%荧光素10ml 10min ❖ 注射造影剂:20%荧光素3~5ml 4~5秒 ❖ 摄片:前30秒 后30秒 2分钟 5分钟 10分钟
失。
色素上皮 细胞
玻璃膜
脉络膜毛细 血管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染料积存与组织着染的区别
❖ 染料积存也称池样充盈,指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荧光素经 渗漏点聚集在一定空间内,不在早期出现,边界清楚,逐渐 增强;典型的疾病如中浆、VKH等。
❖ 组织着染也称组织染色,是指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荧光素 经血管壁弥散于周围组织,缺乏一定的空间形状,如CRVO的 血管壁染色,肿瘤组织的染色,CNV的组织染色、巩膜染色。
精品课件
基本原理

照相机
光 源
激发滤光片精品课件 (滤出蓝光)
屏障滤光片 (滤除蓝光)
闪 光 灯
关于荧光素
1、 分子式C20H10O5; 分子量:332,PH=8时荧光最强。 2、 吸收波长高峰490nm;发射波长高峰520nm。 3、血液中80%与白蛋白结合不发出荧光,20%游离发出
荧光。 4、不参加体内代谢分解,也不与组织牢固结合。 5、荧光素不能透过血视网膜屏障(内外屏障),但能自
精品课件
.静脉层流:
精品课件
4.染料排空
静脉:周边充盈→全部充盈→周边排空→全部排空 动脉:中央充盈→全部充盈→中央排空→全部排空
精品课件
5、背景荧光与残余荧光
❖ 背景荧光:在动脉前期脉络膜毛细血管很快充盈并融合形成 的弥漫性荧光,是透过RPE层透见的脉络膜荧光。
❖ 残余荧光:荧光素可以弥散至巩膜组织,造影晚期视网膜和 脉络膜荧光消退,仍可看到视盘缘和颞侧弧形斑等处的荧光, 称为残余荧光。
精品课件
染料积存:
神经上皮层
色素上皮 层
精品课件
荧光素积存
精品课件
强荧光
透见荧光
血管渗漏 异常血管 假性荧光
玻璃膜疣
色素上皮萎缩
染料积存
网膜内:囊样水肿 网膜下:神经上皮下、
色素上皮下
组织着染
网膜内:非囊样水肿 血管周着染
网膜下:玻璃膜疣、瘢痕 巩膜、筛板
自发荧光:脂褐素、精玻品课璃件疣
透见荧光:若色素上皮的色素脱失,脉络膜的荧光在脱失处透出。

点:早期可见;形态无变化;随脉络膜荧光消失而消
周细胞
精品课件
内皮细胞
血-视网膜外屏障:RPE间闭锁小带
闭锁小带
色素上皮细胞
玻璃膜
脉络膜毛 细血管 choliocapillario-Bruc精h品’课件s membrane-retinal pigment e pithelium complex,CBRC
臂-视网膜循环时间 (arm-retina circulation time,A-RCT)
20分钟 ❖ 阅片,发报告
精品课件
1、视网膜血管分级及荧光形态
视网膜中央动脉在视乳头上的管径为 100um,到赤道部管径20um,到周边部管径8um。
普通检眼镜下只能看见血管内血球部分, 造影时血球和周围血浆都有荧光,所以管径显得比 检眼镜宽。
精品课件
2、动脉层流现象
含荧光素的血液前锋呈分层流动,称为轴流。 遇到分支后,荧光素沿一侧前进,称为层流。
荧光素: 肘中静脉→右心→肺循环→主动脉→
眼底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
A-RCT大体在10~15s
精品课件
影响A-RCT的各种因素
❖ 注射部位、速度、注射处的血管粗细、血液粘度与速度、心脏 的排血功能,血管管径和阻力,燃料浓度与剂量。
❖ 甲亢和贫血可使染料加速到眼底而红细胞增多症和心排量减低 等反之。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
侯正玉
精品课件
基本原理
❖ 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中 荧光素循行时吸收蓝色激发光(460~490nm)后发射出 的黄绿色荧光(520~530nm)。眼底凡荧光素所循行之 处均能使胶片感光而显影。
1、深层朦胧荧光 2、浅层葡萄串荧光 3、视乳头表层辐射状毛细血管 4、晚期视盘晕轮
精品课件
四、脉络膜循环及巩膜荧光
荧光染料经静脉注射后2分钟到几小时,脉络膜 毛细血管渗漏荧光素,使周围组织着色,同时使巩膜 着色,从视盘近视弧中见
精品课件
眼底的异常荧光形态
❖ 强荧光 Hyperfluorescence ❖ 弱荧光 Hyporfluoresce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