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素的性质(一)
• 80%的荧光素与白蛋白结合, 不能发出荧光;20% 游离于血中,可被蓝光激发出荧光
• 可通过脉络膜毛细血管、Bruch’s膜、视神经、 巩膜自由扩散
• 不能穿过屏障功能正常的视网膜 、完整的色素上 皮以及大的脉络膜血管
荧光素的性质(二)
• 在静脉注射后,经肝脏代谢以及由肾脏分 泌,可将皮肤和粘膜染成黄色,同时尿液 变黄,24-36小时后才能消退
• 口 服 : 用 于 儿 童 及 不 能 静 脉 注 射 的 成 人 , 2530mg/kg,配成2%的水溶液口服,约5分钟后在眼底 出现荧光。
• 荧光素钠 静脉注射
荧光眼底照相原理
• 由激发滤光片产生的蓝光( 465-490nm)照射视网 膜后被荧光素所吸收
• 荧光素再发出520-530nm的黄绿色荧光 • 屏蔽滤光片只允许荧光素发出的黄绿色荧光通过,
• 吸收光在蓝光范围 (490nm) • 发射光在黄光范围 (530nm)
血-视网膜内、外屏障的存在是 FFA应用的理论基础
• 两个屏障控制液体、离子及电解质从视网膜血管 内向细胞外空间的运动
• FFA能检查血视网膜屏障的功能并做永久性记录
血-视网膜内屏障
(Inner blood-retinal barrier)
• 脉络膜和巩膜的荧光依赖于RPE的色素密度以及 它的完整性
• 黄斑区低荧光——黄斑RPE及视黄素的密度高遮 蔽脉络膜荧光
• 黄斑无血管区(FAZ )500μm;中心凹 350μm
脉络膜荧光(背景荧光)
• 脉络膜呈小叶状结构,由睫状动脉供血,脉络膜 分片先后充盈,略早于视网膜
• 在FFA的最早期,脉络膜毛细血管很快充盈并融 合成弥漫荧光,称为背景荧光
影响各期荧光充盈的因素(Factors altering timing of phases)
• 动脉期可在 2-30s • 它受心血管疾病、血粘度、 血管口径、血压升
高、颈动脉狭窄的影响
荧光显示模式(Patterns of fluorescence)
• 视网膜小动脉:按上、下、颞、鼻次序先后充填
• 协助诊断 • 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 结合其它检查确诊
FFA检查前准备
• 除外严重高血压、肝肾功能损害等全身疾病 • 签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对检查过程做适当解释 • 造影前了解病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 过敏试验:划痕与静注稀释液
• 过敏试验:皮试
• 过敏试验:划痕试 验
荧光素钠的使用
• 静脉注射:10-20mg/kg,成人一般用20%的荧光素 钠3-5ml,快速静脉注射
察眼底,根据荧光表现而诊断脉络膜血管瘤
荧光血管造影简史
• 1960 –Novotny & Alwis首次成功拍摄了人眼视 网膜与脉络膜的循环动态过程,从此开始了眼底 荧光血管造影 (FFA)在临床上的应用
• 我国眼科界70年代开始试用国产设备进行荧光血 管造影
• 1980年梁树今、廖菊生教授编写了我国第一本眼 底荧光血管造影书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释 义》
• 推注荧光素钠,计时 • 拍摄造影照片
正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一. 基础照片与无赤光眼底照片
二. FFA的5期
• 脉络膜期
10s
• 动脉期(臂视网膜时间 ART) 10-15s
• 毛细血管期(动静脉期)
14-15s
• 静脉期
16-17s
• 晚期
10–15 mins
动脉期 静脉期
毛细血管期 晚期
正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静脉期图像及清晰的黄斑无血管区
• 位于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和基 底膜
• 能防止所有游离的及与白蛋白结合的荧光素渗漏
血-视网膜外屏障
(Outer blood-retinal barrier)
• 由完整的色上皮组成,不能渗漏荧光素
• 色素上皮形成的光学屏障遮蔽了脉络膜循环的 荧光
荧光血管造影的适应症 (Indications for FFA)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陈娟
荧光血管造影简史
• 1882 – Ehrlich 将荧光素引入眼科学研究领域 • 1910年,Burke采用口服荧光素钠,首次见到视
网膜与脉络膜荧光 • 1930年,Kikai于动物静脉注射荧光素,采用特
殊滤光片观察到眼底血管荧光 • 1954年,Maumenee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同时观
• 随脉络膜(背景)荧 光的强弱变化
Red Free Late
眼底玻璃膜疣透见荧光
随背景荧光的强弱变化
自始至终大小形态无改 变
异常荧光(Abnormal fluorescence)
• FFA的两条基本原则
• 高荧光(HYPERfluoresce) • 低荧光(HyPOfluoresce)
高荧光(Hyperfluorescence)
1. 透见荧光/窗样缺损(Transmitted fluorescence)
2. 渗漏(Leaks ) 3. 异常血管(Abnormal vessels)
患者进行眼底照相的常用模式
4
6
5
7
• 先拍眼底彩照
• 再注射荧光素钠 • 拍摄造影图像
FFA时眼底像的拍摄
• 先拍一张无赤光眼底照片及一张对照片 • 开始:助手快速静注荧光素钠,同时计时开始,
注射完毕时即拍第一张,紧接30秒连续拍片 • 30秒后每5-10秒拍一张直至2分,然后每隔5分拍
一张,一般拍摄20分钟,依病变情况可适当延长 或缩短 • 尽可能穿插拍另一眼
因血管袢而出现小片状出血,但FFA并未显示血管的 荧光渗漏
视网膜异常血管,密集 而紊乱,呈现弥漫性高荧 光
周边部血管闭塞,显示 为视网膜无灌注
新生血管旁常有斑片状 出血遮蔽荧光
透见荧光/窗样缺损 (Transmission/window defects)
• RPE萎缩
• 其大小和形状并不随 时间改变
使胶卷感光或形成数字照片
• 海德堡
SPECTRALIS HRA +OCT眼底 激光诊断仪
眼底像的拍摄
• 拍摄角度可变,拍摄部位可随意调整 • 角度大,拍摄范围大,眼底像放大倍数小;角度
小,视野小,眼底像放大倍数大 • 应按顺序拍摄,尽量包括全部眼底。先后极部,
再周边部,每一照片有一定的重叠,有利于后期 的眼底拼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