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控制的基础

合集下载

控制基础整理资料

控制基础整理资料

1.1 引言控制:对对象施加某种操作,使其产生所期望的行为。

自动控制:该操作由控制装置自动完成,无需人的参与。

控制论:关于控制原理和控制方法的学科,研究事物变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控制三要素:被控对象、控制目标、控制装置。

可控与能控:1、被控对象(或其被控量)必须存在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如果事物的未来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无所谓控制了;2、被控制的对象不仅必须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可以在这些可能性中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选择,才谈得到控制。

控制论方法:1、了解事物面临的可能性空间是什么;2、在可能性空间中选择某一些状态为目标(控制目标);3、控制条件,使事物向既定的目标转化。

控制论:既是一门技术学科,又是一种技术哲学和一种科学方法论。

控制论强调: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系统”;系统在不断地“运动”(经历动态历程,包括内部状态和外部行为);产生运动的条件是“外因”(外界的作用:输入、干扰);控制论与其它学科结合,形成众多的分支学科共同的本质特点:通过信息的传递、处理与反馈进行控制。

1.2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任务机械工程控制论研究机械工程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1、系统:按一定规律联系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

系统的层次性与相对性:系统的组成元素也可以是一个系统(子系统);整个系统又可以是更上一层系统的组成元素。

广义系统:具备系统要素的一切事物或对象,譬如:机器系统、生命系统、思维.学习.工作、社会经济系统、生产系统等。

机械工程中的广义系统:元件、部件、仪器、设备加工过程、操作设备、测量车间、部门、工厂、企业、企业集团、全球制造行业等2、动力学问题:系统在外界作用(输入或激励、包括外加控制与外界干扰)下,从一定初始状态出发,经历由其内部的固有特性(由系统的结构与参数所决定)所决定的动态历程(输出或响应)。

这一过程中,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即为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一般的,就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而言,需研究的问题包括:1、系统分析问题:已知系统和输入,求系统的响应(或输出),并通过响应来研究系统本身的问题。

第十三章 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管理学(马工程)

第十三章 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管理学(马工程)
营运能力比率反映组织对其现有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它是衡量 企业整体经营能力高低的一种方法。营运能力的高低,对企业的偿债 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能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平

均应收账款余额


市场占有率=企业的主要产品销售 额/该种产品的市场销售总额
提升管理信息的
处理速度与质量 信

技 术 的
丰富了管理控制 的方法手段

用 改善了管理控制
的效果
第三节 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
二、现代控制的信息技术方法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亦称交易处理系统(TPS),主要用于运营层的管 理控制,用来处理日常的、循环的业务事件,处理的通常是一些具体的电子数据 。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1、市场控制的原则:
把组织建设成为由内
部企业组成的机构 市

控 制 的
用市场的机制代替直 接的命令来管理组织

则 在内部市场中鼓励集
体的合作精神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3、市场控制的层次:
在公司层次上,市场控制通常用于规范独 立的事业(业务)部门,每个事业(业务 )部门都是利润中心,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一般使用盈亏指标对事业(业务)部门进 行绩效评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2、全面质量管理的八个原则: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是PDC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简称戴明环,包括 PDC计A循划环(可pla以n)反、复执使行用(,d大o)环、套检小查环(,c小he环ck抱)大、环处,理相(互ac衔tio接n,)相四互个促阶进段,。在不断推进质 量改全进面过质程量。管熟理练中掌,握通和常灵把活P运D用CAP循DC环A四循阶环段方进法一,步对细于化提为高八质个量步管骤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和 效率十分重要。

第13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13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前馈控制以未来为
导向,在工作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
进行预测和估计,采取防范措施,以便在实
际偏差出现之前,管理者就能运用各种手段 对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纠偏。
15 15 15
老农与石头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 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环了他的中耕机。老农 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头打环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 麻烦,老农终于下决心要了结这块巨石。于是,他找来撬棍伸 进巨石底下。他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像的那么 深,那么厚,稍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 出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来被巨石因扰的情景,再想到可 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a.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保证目标的 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 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纠偏措施,以便使 工作人员能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b.同期控制的作用:
①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②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19 19 19
13 13 13
4. 最佳控制
(控制标准值由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
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
K及各种附加参数C)
例如: Z= max f ( X, S, K, C ) Z= min f ( X, S, K, C )
14 14 14
(二)根据时机、对象、目的不同
1.前馈控制
亦称预先控制或事前控制,是实际组织活
功能)、有独立的控制系统、可以改变工作程序和编程的多 用途自动操作装置。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 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 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 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 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13控制知识点

13控制知识点

二、 现场控制
现场控制发生在活动进行之中。在活动 进行之中对出现的偏差实施控制,有利于在发 生重大过失或造成不可挽回损失之前及时采取 措施。
现场控制一般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主管 人员深人现场检查和指导下属的活动,它包括 适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的指导,监督下属 工作,发现偏差督促纠正;二是表现为基层工 作人员的日常自我工作控制,控制的对象就是 自我的操作工作过程。
二、衡量实际工作并与标准做比较
衡量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产生 和比较的过程。用预定标准对实际工作 成效和进度进行检查、衡量和比较,及 时为管理者提供能够反映偏差是否产生、 并能判定其严重程度的信息,是这一阶 段的主要任务。
三、采取行动纠正偏差或不适当的标准
在发现偏差后,管理人员所开展的工作应 在下述三类纠偏工作中进行选择: 不采取纠 正差的措施;改进工作,提高绩效;修订不适 当的标准。
第十三章 控制
第一节 控制的概念 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
第一节 控制的概念
一、控制的定义 二、控制的重要性
一、控制的定义
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 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
控制活动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无论是基层的工作人员,还是部门的经 营管理人员,以及高层的战略制定人员, 都应当承担控制的职责。
(三)管理控制具有人本性
人是组织各项活动的执行者,组织中的各 项活动都要靠人来完成。 管理控制归根到底 就是对人的控制,同时本身又必须由人执行。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注意到人才是管理控制的关 键。
(四)状”,而且还致 力于使组织不拘泥于现状,要有所创新。
控制方法和标准不可能固定不变,这就使 管理控制更加灵活、更加需要适应环境而不断 调整,增强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二)管理控制具有目的性和反馈性

控制的基础

控制的基础
控制程序是計畫程序的延伸;目標設定時就需考慮 控制的需要
例外原則(效率)與關鍵領域控制(效能)
客觀與彈性
配合組織氣候
員工感受的正式制度以及管理者非正式型態的效應, 進而影響員工態度、信念、價值與動機的環境因素
Source: 蔡敦浩,450-451頁
陳禹辰©2008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13 控制的基礎 13-22
輸出控制-2
營業預算(operating budget) 是管理者試圖運用組織資源以有效達成組織目標的藍 圖。 輸出控制的問題
應保持彈性。
需和較低階層的管理者溝通。 必須保持敏感性,不時監視輸出控制對組織各階層的 影響。 小心不要陷入陷阱 輸出標準能夠激勵各階層的管理者
不會造成管理者以不正當的手段來達成組織
但很難避免人的「自由裁量」問題
例:加油站周邊不得有重要政府設施,抽水站 算不算重要設施?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設法規避官僚體系的限制
Source: 蔡敦浩,448-450頁 陳禹辰©2008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13 控制的基礎 13-21
科層控制-4
如何設計有效的科層控制體系?
配合計畫與職位,以及管理者特質
規則會限制行為並讓行為標準化
員工的行為成為樣板,凡事只要按照規定做即可 久而久之就會毫無創意。
Source: 榮泰生,第八章 陳禹辰©2008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13 控制的基礎 13-20
科層控制-3
僵化
科層控制主要在於避免個體之偏差 假設人會100%遵守組織規定與規則
希望個體行為可以預測
延伸:內部治理,因稽核制度過去有失能現象
Source: 蔡敦浩,445-447頁 陳禹辰©2008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13 控制的基礎 13-19

控制的基础资料课件

控制的基础资料课件
感谢观看
KEEP VIEW
ONE
KEEP VIEW
控制的基础资料课件
目 录
• 控制系统概述 • 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 控制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PART 01
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的定义
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引入控制变 量来达到预定目标的技术装置。
劳斯判据的优缺点
劳斯判据简单直观,适用于线性时不变系统,但不适用于非线性系统。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简介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是通过系统开环频率响应函数来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原理
根据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如果系统的开环频率响应函数的所有极点都位于复平面的左半部分,则系统是稳定的;如果 有一个或多个极点位于复平面的右半部分,则系统是不稳定的。
控制系统的目的是实现某种预定 的稳态操作,即在各种扰动条件 下,使被控制对象的状态保持在
期望的范围内。
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器,它根 据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来决定控
制输出,以实现预定目标。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01
02
03
04
控制器
它是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接 收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根据 这些信号来决定控制输出。
状态空间模型
一种描述控制系统动态行 为的数学模型。
LQR控制器
一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设 计的线性二次调节器。
智能控制理 论
模糊控制
采用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方法进 行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利用神经网络对系统进行建模并进 行控制。
深度学习控制
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系统进行建模 并进行控制。

控制的基础ppt课件

控制的基础ppt课件
.
品質管制
品質管制是指監控品質,包括重量、強 度、一致性、顏色、味道、可靠度、製 成品以及任一種品質的特性,從而來確 保品質能夠符合預設的標準。
.
專案管理
專案是一種具有確定起始點的單次的活 動群組。專案管理是使該些活動能夠準 時完成,維持在預算之內,以及符合要 求的任務。
.
甘特圖
甘特圖(Gantt Chart) 以時間為橫軸,以所欲排程的活動為縱
群體控制
– 藉由共有的評價、規範、傳統、儀式典範、信念及 其他方面的組織文化來管理員工行為所設計的控制 系統
.
控制程序
建立績效標準 衡量實際績效 比較標準與實際績效差異 評估差異結果並採取必要的修正行動
.
控制的基本模式
測量,
比較
輸入
程序 產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控制訊號
.
績效的容忍區間
容忍上限 績效標準 容忍下限
每一個組織都有一個作業系統藉由將輸 入轉換成輸出來創造價值。系統投入輸 入-人力、資本、設備、物料-然後將 他們轉換成所需要的最終產品和服務
.
管理資訊系統
能夠經常提供管理階層必要資訊的一種 系統。
資料(data)
– 原始而尚未分析的數據,例如號碼、姓名或 數量
資訊(information)
第十三、十四章
控制的基礎 /技術與作業
現代管理學
林建煌編譯
.
控制 Control
確保行為或活動依照計畫完成,並修正 重大偏離的程序
冷氣的溫度控制、飛機的自動導航
.
三種設計控制制度的方法
市場控制
– 使用外部市場機制來進行控制的方式 – 基於價格競爭或市場佔有率的準則

00054管理学原理 讲义 第十三章

00054管理学原理  讲义  第十三章

第五篇控制篇——第十三章控制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控制的概念、必要性与类型,了解控制的目的,以及控制与计划、组织和领导之间的关系,熟悉控制的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理解有效控制的原则。

第一节控制概述一、控制的概念我们可以定义为:从狭义讲,控制就是指“纠偏”,即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针对出现的偏差情况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计划得以顺利实现。

从广义概念讲,控制并不仅限于“纠偏”,同时还包含着在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以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因此,控制与下列两项事件有关:第一,将现在执行情况与原来计划进行比较,以观究竟;第二,当执行状况与原来计划有所不同时,即予以纠正督导。

所以,在管理活动中,完整的控制包括了“纠偏”和“调适”这两方面的含义。

控制的功能就是将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进行比较,其间如果有任何差异,即由控制予以纠正与处理二、控制的必要性斯蒂芬·罗宾斯曾这样描述控制的作用:“尽管计划可以制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得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都按计划执行,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职能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控制工作是否有效。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

由此,管理控制也就成为必然。

(一)环境的变化如果组织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静态的环境,其中各个影响组织活动的因素永不发生变化,例如,市场供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那么,管理人员便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各种管理活动,工人可以以相同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作业,因而,不仅控制工作,甚至管理的计划职能都将成为完全多余的东西。

事实上,这样的静态环境是不存在的,组织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求组织对原先制定的计划作相应的调整。

(二)管理权力的分散只要组织达到一定规模,管理者就不可能直接地、面对面地组织和指挥全体员工的活动。

十三与十四-控制的基础和方法

十三与十四-控制的基础和方法
3
三、控制的过程 P318-323 包括四个步骤: 1、制定控制标准:使用定量化标准
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P320 2、衡量绩效:个人观察、统计报告、口 头汇报和书面汇报 3、绩效与标准的对比:正偏差、负偏差 4、纠正偏差:改进工作绩效、修订标准
4
四、控制的类型 P324-325 1、正式组织控制、非正式组织控制和自 我控制 2、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分层控制 3、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第五部分 控 制
[考核要求] (十三)控制基础 1、识记 控制的概念 2、领会 控制的作用 控制的类型(事先控制、事中现场控制与事后控
制,集中控制、分散控制与分层控制,正式组织 控制、非正式组织控制与自我控制) 控制的过程步骤
1
一、控制的概念及作用 P313 1、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 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2、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1)计划为控制提供了评价标准 (2)计划和控制的效果分别依赖于对方 (3)一切有效的控制方法首先是计划方法, 如预算、政策、程序和规则等。 3、控制的作用 P315 (1)(2)(3)(4)(5)
2
二、控制的对象 1、控制什么?
明确控制的对象,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标准。 (1)人员:缺勤率、意外事故、人员流动率等 (2)财务:单位产品成本、资金周转率 (3)生产作业:工时、交货期、产品产量、废 品数量、产品等级、合格率、次品率等 (4)组织绩效标准:获利能力、市场地位、生 产率、产品领导地位、人员发展、员工态度、 公共责任、短期限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等。
现场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工作过程 中进行的控制,即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 行的活动给予指导与监督,以保证活动按 规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进行。

管理学基础-第十三章 控制系统和方法

管理学基础-第十三章 控制系统和方法

第十三章控制系统和方法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内容,你应该能够:了解人员控制系统的构成及控制方法掌握几种作业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预算了解零基预算法的程序和方法了解全面绩效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明确财务控制在全面绩效控制中的作用关键术语全面质量管理成本中心经济订货批量零基预算法全面绩效平衡记分卡在管理实践中,控制的对象往往落在人员、预算、作业和全面绩效等方面。

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组织控制体系分为人员控制系统、作业控制系统、预算控制系统和全面绩效控制系统等。

人员控制主要集中于对组织内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作业系统控制主要围绕质量、成本和采购等问题展开,预算控制是针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全面绩效控制系统则是一个综合性的、完整的控制体系。

不同的控制系统采用的控制方法也是不同的。

本章主要介绍这四种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第一节人员控制系统和方法组织控制本质上是由人来执行的,而且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的控制。

在组织控制中,管理者可以制定纠偏措施,但这种措施要靠员工去实施,只有当员工认识到纠正偏差的必要性并具备纠正偏差的能力时,偏差才会真正被纠正。

通过控制工作,管理者可以帮助员工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指导他们采取纠偏的措施。

这样,既能达到控制的目的,又能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与物理、机械、生物及其他方面的控制系统不同,管理者不可忽视组织控制系统中人性方面的因素,组织控制系统首先是人员控制系统。

一、人员控制系统人员控制系统主要集中于对组织内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控制主体就是各级管理者,控制客体就是组织中的各类员工及其行为,控制方式包括直接监督、人事调整、培训、报酬、绩效考评、文化建设等。

人员控制系统应成为提高员工工作能力的工具,即控制不仅仅是监督或绩效考评,更重要的是对下属工作的指导和帮助。

(一)人员控制系统的构成1.控制主体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主体是各级管理者。

目前,有许多组织管理者认为,招聘、培训、报酬、绩效考评等人事工作应主要由人事部门负责,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控制的基础

控制的基础

时期 1954~1964 1965~1979 1980~1985 1986~至今
说明
会计和事务性应用
直接支持管理和作业职 能 在用户直接控制下的个 人计算机联结 个人最终用户
和合通变 至善至美
第三节 控制的类型
• 二、根据组织系统的层次划分
– 经营控制,关注组织将资源转化成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包括生产 作业控制、质量控制、存货控制和设备控制等。
– 财务控制,当财务资源流入组织,有组织拥有以及流出组织时对 其进行控制;主要控制方法有财务报表、比率分析、财务审计和 预算等。
– 结构控制,关注组织架构的各要素如何为其既定目标服务。 – 战略控制,关注组织的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如
第二节 控制的过程
• 四、有效控制过程的基本特征
– 信息准确及时 – 标准合理可靠 – 控制关键环节,注意例外处理 – 讲究经济效益,保持灵活有效 – 适应组织情况,利于纠正行动 – 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自我控制能力
和合通变 至善至美
Peace, Cooperation, Adaptability and Openness, Always Aiming for the Best
何协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
– 管理者的控制,通过标准、绩效衡量和纠正偏差等过程来对管理 者本身的行为实施控制的过程。
和合通变 至善至美
Peace, Cooperation, Adaptability and Openness, Always Aiming for the Best
第三节 控制的类型
• 三、根据管理控制的切入点划分
第三节 控制的类型
• 一、根据控制的领域分
– 物质资源的控制,包括库存控制、质量控制、和设 备控制;

00107现代管理学 第十三章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00107现代管理学 第十三章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第十三章控制的方法与技术1.[识记]传统控制方法包括哪些?[200904多选]传统控制方法包括:(1)现场观察法。

(2)统计数据资料分析法。

(3)专题报告分析法。

(4)人员管理控制法。

(5)内部审计法。

2.[领会]现场观察法的优点是什么?现场观察是一种最古老、最直接的控制方法。

其优点是:(1)获得最为真实的第一手信息。

(2)帮助管理者发现员工中的优秀人才。

(3)判断组织系统的运转是否正常。

(4)从下属的合理化建议中获得灵感与启发。

(5)起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营造一种和谐的组织氛围。

3.[领会]统计数据资料分析法的含义是什么?统计数据资料分析法是管理者对组织或部门活动中的各种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的方法。

4.[领会]专题报告的含义是什么?专题报告是用来向管理者全面、系统地阐述计划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采取的措施及效果、潜在的问题等情况的一种方式。

5.[领会]参谋小组提出的专题报告的特点是什么?参谋小组提出的专题报告的特点:(1)及时。

(2)重点突出。

(3)简洁扼要。

(4)提出中肯改进意见。

6.[领会]简述人员管理控制法的实施步骤?人员管理控制法的实施步骤:(1)工作分析。

(2)制定工作标准。

(3)衡量、鉴定员工的工作表现及成绩。

(4)评价与反馈。

(5)分析组织中各种人员的比率与组织任务、组织目标的关系。

7.[识记]内部审计的含义是什么?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会计、财务和其他业务经营活动所开展的定期、独立的审核与评价。

8.[领会]内部审计的作用是什么?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会计、财务和其他业务经营活动所开展的定期、独立的审核与评价。

9.[识记]程序的含义是什么?程序是对组织或部门中操作或事务处理流程的一种描述、计划与规定,是对按既定方式有效进行的工作实行控制或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工具。

10.[领会]程序的特征是什么?程序的特征:(1)程序是一种优化了的计划。

控制的基础

控制的基础

讨论题
1.你认为西方石油公司的管理控制方法和技术怎么样? 2.该公司1974年的困境在多大程度上、以什么方式表现出 来,它是不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而出现了这种困境? 3.你将向西方石油公司建议什么样的控制方案?
如何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一:通用有限公司 • 某市通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先生刚收到计财部关于公 司最近情况的报告。他翻阅之后很不高兴:销售额下降, 成本上升,利润减少,用户的申诉增加,人员流动率也在 升高。他立即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会上他说:“我看了 最近的报告,发现公司的绩效不佳,这应归咎于你们的领 导不力。我看到不少职工在上班时间随意走动,公司变成 了俱乐部。职工们关心的是少干工作,多拿工资和奖金。 现在需要更严格的监督和更多的控制。他们不好好干,先 警告一次;再不行,就炒他们的鱿鱼! 与会干部听后都不发言,只有一位年轻干部胡蓉提出, 她对公司是否应这样严格控制表示怀疑。她说:“人们基 本上是要工作、想贡献的,只要有机会,他们都想把工作 做好。
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相应的控制过程。
◆安全控制
人身安全控制;财产安全控制;资料安全控制。
◆人员行为控制
规章制度;行为考核标准;绩效评价。
问 题 与 应 用
控制有哪些种类? 它们的划分原则是什么?
第三节 有效的控制与控制的障碍
主要内容
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及控制的方法。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指绩效数据经收集和分析整理后获得的结果 返回给某些人或某些事,对行动进行修正的过程。
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作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 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 听了没有做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 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 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宴席,而且

管理理论第13章-控制工作基础

管理理论第13章-控制工作基础

第十三章控制工作基础【本章导读】本章介绍管理控制职能的基本知识,包括控制的作用、控制工作的过程以及控制的基本类型,目的是为控制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第一节管理控制及其功能一、管理控制的概念管理控制是衡量和矫正工作活动使之按计划进行,进而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具体地说,控制就是用预定标准来检查组织中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看其是否与计划相符,是否与下达的指示和既定原则相符,及时发现差异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矫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计划进行;或适当调整计划,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的管理活动。

控制就像一艘船上的舵使组织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它不时地以工作业绩(财务的、生产的与其他的)的形式将组织的实际方位与预期的方位进行比较。

控制为组织提供了一种机制,在工作偏离可接受的范围时调整行进的路线。

控制标准、偏差信息和矫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控制标准是预定的工作标准和计划标准,它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

如果没有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便失去了根据,控制工作便无法进行;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或计划要求之间产生偏离的信息。

了解和掌握偏差信息,是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如果没有或无法得到这方面的信息,那么控制活动便无法继续开展;矫正措施是根据偏差信息,做出调整决策,并付诸实施。

所以说,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或矫正实际工作,或修正计划或标准,是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

二、管理控制的特点管理工作中的控制,其控制过程及基本原理与物理、生物、经济及其他各方面的控制没有什么区别。

请看看电冰箱是怎样工作的:首先,要利用温控器设置电冰箱室内的温度标准(控制标准);然后,借助传感器随时测量电冰箱室内的实际温度,以便获取温度偏差(偏差信息);一旦电冰箱室内的实际温度高于预先设定的温度标准,温控器便向压缩机下达指令,压缩机开始启动,制冷(矫正措施)。

但是,与电冰箱等机械控制系统相比,管理控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控制的基础本章学习目的:1.理解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2.了解控制的特点和层次性;3.描述控制的过程,列举关键控制点;4.列举说明有效控制的基本特征;6.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工作的影响;图13-1 控制理论系统图第一节控制的定义一.控制的定义(一)控制的定义监视各种活动以保证他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1.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工作按计划进行,或者只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2.控制是有目的的──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

(二)控制与计划的关系计划和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计划是实现控制工作的依据,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

两者的关系具体表现在:①一切有效的控制方法首先就是计划方法;②之所以需要控制,是因为要实现目标和计划;③控制职能使管理工作成为一个闭路系统,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控制工作既是一个管理过程的终结,又是-个新的管理过程的开始。

控制工作不仅限于衡量计划执行中出现的偏差,更在于通过采取纠偏措施,把那些不符合计划要求的管理活动引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使组织系统稳步地实现预定目标。

(三)控制的前提1)控制要有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2)控制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3)控制要有信息反馈。

二.控制的重要性1.任何组织都需要控制,在执行组织计划中的保障作用在管理活动中所制定的计划是针对未来的,由于各方面原因,制定计划时不可能完全准确、全面,计划在执行中也会出现变化,因此,为了实现目标,实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控制的重要性也表现在与其他三个职能的关系上1)计划。

计划产生了控制的标准,因为控制的内容是按照计划的内容来实施的。

而一个计划要能够实现,又必须由控制来加以保证,计划一旦实施,就需要有衡量进度、执行偏差和纠正错误的措施,而这些措施都需要由控制来完成。

2)组织。

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要有组织加以保证。

例如职责分工,组织结构越明确,控制的工作就越有效果。

3)领导。

要实现有效的控制,就必须配备合适的领导,要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领导。

三.控制的特点1.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控制的实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执行的,而环境总是时刻变化的,所以控制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它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所以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控制具有目的性和反馈性管理控制的目的就是使计划得以实现,而要使目的能够实现就,管理控制就离不开信息的交流,任何一个控制系统都具有目的性和反馈性。

3.管理控制具有人本性组织的任何活动都是与人相关的,而管理控制最终也是对人的控制,并且执行控制的也是人,所以管理控制中人是最重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人才是管理控制的关键,既要使人遵守控制的准则,又要使控制符合人的特性。

4.管理控制具有创新性从生物或机械的观点来看,控制活动的目的是设法使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偏差不超出允许的范围而在某一平衡点上。

但是对控制工作而言,控制的目的不是仅仅要使组织“维持现状”,而且要致力于使组织不拘泥现状,要有创新,要有前进,争取达到新的目标和高度。

四.控制的层次一般而言,一个典型的组织活动由两个相关联的过程构成,我们称之为物理过程和管理过程。

物理过程是指组织把从外部得到的人力、物力等资源,通过加工、转化以后,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再提交给外部的过程。

而管理控制就是处理物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并向物理过程发出信息的过程,它包括对物理过程中信息的接受和发送。

总的看来,管理过程必须通过三个分系统来发挥自己的控制职能:◆价值系统。

它决定组织必须追求的价值、目标、政策,为组织提供计划,评价的标准和控制的方针、政策。

◆信息系统。

它提供各种变量的数据。

◆预测决策系统。

它对备择方案的结果提供预测,并据此作出满意的决策。

第二节控制的过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控制,控制的过程基本上是一样的,即将实际工作成绩与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如果二者的偏差没有超出容许的范围,则不采取任何矫正行动;反之,如果实际工作成绩与评价标准的偏差超出了规定的界限,则应找出发生差距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以使实际工作成绩回到标准范围之内。

控制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制定控制的标准、将实际工作与标准作比较,发现存在的偏差、将差错信息反馈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图13-2 控制的基本过程一.确定控制标准是控制的起点控制标准就是保证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进行从而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

在管理活动中,需要指定一系列明确的可供参考比较的标准,就必须在控制过程中将实际的工作与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并即使补救,以保证目标能在计划内实现。

什么样的控制才是有效的,它应满足如下基本特征的要求:1)、简明性2)、适用性3)、一致性4)、可行性(一)制定控制标准的过程和方法1、确立控制对象:进行控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控制什么”,一般地,影响组织目标成果实现的主要因素有:(1)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2)资源投入(3)活动过程2、选择关键控制点对关键点的选择,一般应统筹考虑如下三个方面:(1)会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

(2)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

(3)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均衡的控制点。

3、制定控制标准控制标准可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两类。

任何一项具体工作的衡量标准都应该从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总要求出发来加以制定,制定控制标准常用的方法有:(1)统计分析法也叫历史性标准,是以分析反映企业经营在各个历史时期状况的数据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立的标准。

历史性标准统计资料作为某项工作确定标准具有简便易行的好处,但是据此制定的工作标准可能低于同行业的卓越水平,甚至是平均水平。

并且由于数据来源主要是历史性的数据,所以指定的标准可能无法正确反映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

(2)经验判断法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结果,根据评估建立标准:要注意利用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的知识和经验,综合大家的判断,列出一个相对先进合理的标准。

实际上这是一个反映管理人员自身期望的一种标准,所以在指定的时候尽量避免主观因素。

(3)技术分析法工程(工作)标准:工程(工作)标准是根据通过对工作情况地形客观地定量分析来制定的。

所以在制定标准时候需要更多的准确的数据。

(二)制定标准的要求(1)便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衡量。

制定标准的目的就是用来衡量实际工作与计划的偏差,所以必须要求制定的标准要具有可衡量性。

(2)公平性。

控制的标准也是一种制度,这要求标准具有公平性,不能因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3)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制定出来的标准是要能够实现的,不可能实现的标准本身并不具有价值,所以要求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实际能力。

(4)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企业所处的环境总是时刻变化的,这要求在制定的标准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使标准具有一定弹性,避免环境的变化环境发生变化时出现的不知所措。

(5)有利于信息沟通和组织发展。

控制过程中要求信息能够及时的反馈,这就要求组织要有良好的沟通网络,指定标准时也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信息的沟通。

二.衡量实际工作并与标准进行比较衡量实际工作并与标准进行比较,这一步是控制的主要内容,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用已制定的标准与时间工作进行比较,找出差别并判断差别的严重程度。

这里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进行衡量?二是如何评价衡量的结构?(一)如何衡量为了获得控制信息,管理人员衡量实际工作情况时可以采用亲自观察、分析统计资料、听取口头汇报、阅读书面汇报、进行抽样调查等方法。

(二)如何进行衡量在衡量时,确定偏差的范围是很重要的。

有些偏差小,对目标的实现没有太大才影响,而另一些偏差较大,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产生的重大的影响,那么怎样确定一个偏差是大还是小呢?这时既可依据标准,也可进行主观判断。

同时也需要参考历史资料与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

(三)衡量的频度是否合适衡量频度不仅表现在控制对象数目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对同一标准的衡量次数上。

对控制对象或要素的衡量频度过高,不仅会增加控制的成本,而且也会导致检查人员的疲劳,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衡量频度过少,则有可能导致许多重大的偏差不能被及时发现,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从而影响计划的完成。

通常,衡量的频度应根据工作的性质来确定,比如质量检查就需要每天都进行,而像新产品的开发就可以较长时间的检查一次。

三.采取行动并纠正偏差面对偏差,管理者首先应考虑是否有必要性对偏差进行纠正,如果需要纠正,那么就要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

一般地,产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计划的标准脱离了实际,二是在计划的执行中出现了新的情况,三是指挥失当,导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

管理人员对偏差采取的行动主要有三种:不采取行动、改进工作绩效、修订标准。

(一)不采取行动两种情况下管理者可以对偏差不采取任何行动,一是偏差较小,对计划的实现没有多大的影响,二是如果采取行动,则带来的成本超过了偏差产生的损失。

(二)改进工作绩效如果发现的偏差需要及时纠正,并且产生偏差的问题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那么纠正偏差的具体方法是:改进生产技术,改进管理方式,调整组织结构,改进激励工作,采用补救措施或进行培训计划等。

(三)修订标准当偏差巨大,导致多数部门或员工不能完成目标时,应适当降低标准,而当大多数部门或员工能轻而易举的完成目标时,则应当相应的提高标准。

四.有效控制的基本特征(一)信息的准确及时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则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损失,这就要求反馈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标准合理可靠制定的标准要合理,太高则不利于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过低则不具有挑战性,使员工工作缺乏激情,所以,过高或过低的标准都对员工的工作激情有影响。

(三)控制关键环节,注意例外处理管理者不能控制所以的活动,所以只需要抓住关键的环节即可。

另外,计划实施过程中也会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对那些例外的情况做另行处理。

(四)讲究经济效益,保持灵活有效在控制活动中要尽可能的降低控制成本,不能让控制所付出的代价比它得到的好处好大,则控制活动就不具有意义。

另外,控制活动要有灵活性,要能应对环境的变化。

(五)适应组织情况,利于纠正错误控制活动应该适应组织的结构形式,这样有利于在发生偏差时,让不同的部门迅速采取行动。

(六)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自我控制能力员工是自我控制能力就是指员工在这个工作中的自觉控制能力,它有利于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同时也节省了管理成本。

所以,制定标准要有利于加强员工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使其对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这才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最终保证,提高控制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第三节控制的类型在组织中,由于控制的性质、内容、范围等的不同,控制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