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材理解] 坐井观天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 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坐井观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坐井观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富有童趣,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但他们的思维方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对于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可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理解。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寓言故事,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如何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来领悟其中的道理,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沿、答”等 9 个生字,会写“井、观”等 8 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明白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要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青蛙和小鸟争论的焦点。
2、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懂得看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指导法:通过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情感和语气。
《坐井观天》教案讲解详解
《坐井观天》教案讲解详解。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背景。
《坐井观天》出自《庄子》,是一篇大家熟知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从井里爬出来的乌龟目睹了天空和海洋这些她不曾见过的奇妙景象后,不愿再回到井里,而想要去探寻更广阔的天地。
这个故事通过一只乌龟的视角,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的狭窄和追求更广阔的东西的渴望,并引导人们寻求真理与自由。
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该文的教学内容。
对于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一、语言分析。
在语言分析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1、词汇:通过讲解一些不常见的词汇,如“滋润、汲取、惶恐、神往”等,能够扩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句式:教导学生一些复杂的句式,如“吾师天竺人也,以吾为此狂者而讥之。
”等,让学生了解文学创作中的一些高级语言技巧,培养其分析语言的能力。
3、修辞:通过讲解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用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主题分析。
《坐井观天》的主题在于讲述追求不同的东西所带来的不同生活和思维方式,引导人们需要走出狭窄的自我世界,去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并理解全文,来了解文本中的主旨,帮助他们审视自我世界,寻求更加全面的人生经验。
三、文化背景分析。
在文化背景分析中,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如人们对一个狭窄世界的认识和思考等,让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写作指导。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对于学生的写作也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通过讲解文章的结构,如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构成,让学生了解应该如何组织自己的写作,提高其写作能力。
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方法,如启发性问题、课外拓展和图像展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掌握相关知识点。
让学生虽然身处井里,但不应停留于此,应该抬头仰望,朝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前进。
小学语文_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本课是一个成语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二、学生情况低年级的小朋友,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孩子参与其中;他们的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要引导孩子展开想象,帮助理解;同时,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篇课文的学习正好对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孩子们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要深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识字、写字、学文。
三、教学目标1、认识8个字,会写2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8个字,会写2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难点: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六、教学准备相关课件,范写用田字格2个,彩色粉笔,青蛙、小鸟图片七、教学流程(一)谈话质疑,导入课题师:上课之前,咱先猜个谜语。
“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
小时像逗号,长大穿绿袍。
”这是谁呀?师:对,这就是青蛙。
小青蛙穿着绿衣服,所以,青蛙的“青”字,就是青草、青色的“青”,没有虫字旁,不是“蜻蜓”的“蜻”。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小青蛙有关的故事,孩子们,你们预习了课文,了解了些什么?师: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这就是那只小青蛙,它正坐在井里呢!(贴青蛙图片,补画水井简笔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孩子们,请打开书第60页,自由小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开始!师:刚才都读了课文,生字娃娃都认识了吗?师:老师相信你们都有好办法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而且,特别愿意把你的好办法和大家分享,对不对?好,现在小组合作,读准字音,开始!(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1、分小组展示读准字音。
[《坐井观天》教材理解]坐井观天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教材理解]坐井观天教材分析《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讽刺了“眼界狭小又自以为是”的人。
这样一个很简单、意思很明了的故事编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多年。
我们的教师一年又一年地教这个故事,一拨又一拨的学生学这个故事,每年都有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受到“青蛙的眼界狭小又自以为是;我们不能做眼界狭小自以为是的人”的教育。
然而,最近听了《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一个二年级小男孩在讨论“青蛙与小鸟关于天很大的对话”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青蛙说的有道理。
”究竟青蛙说的又没有道理呢老师对这个问题没置可否,转而又让其他学生接着谈自己的认识。
在谁都没有注意“青蛙说的有道理”这一意见的情况下,老师引导学生得出了“天很大,青蛙见识狭窄,自以为是”的结论。
这个小男孩的意见,这个教学片断,引起了我的思考,并由此产生了许多联想。
第一、“青蛙说的又没有道理”我思之再三,答案是肯定的:有。
在青蛙看来,“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事实就是这样。
它生长“井底”这样一个环境,它不能改变那样的一个环境,谁也无法改变它“狭小的眼界和狭窄的认识”。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人的认识广度和深度与它所接触的事物、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
人们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与认识世界,将客观世界“加工改造成主观的、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认识主体”看来,没有错误。
世界上任何真理都有局限性,在人们没有认识到其局限性时,会坚持真理。
青蛙也是如此。
作为一个听课的客人,我知道那个小男孩不能像我这样论述“青蛙所说话语的合理性”,我不知道那个小男孩为什么会这样说,但我推想,他一定有自己充分的理由。
听过十几次这节课,他是我见到的唯一这样说的学生。
既然青蛙的话有其合理性,我们的教师应该怎么对待他呢在我看来,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所强调的目标就是应该抓住这样的时机,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落实。
小学语文_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坐井观天教案一:教材分析:《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知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
设计理念: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同学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
俺认为可针对同学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括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同学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要让同学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身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1.认知2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4.学会“沿”“渴”“喝”“际”这几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重点难点: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三:教学准备:1.PPT生字卡片;2.小青蛙、小鸟的图画。
四:教学流程:1:谈话导入(1).师:李老师知道咱们小朋友已经读过了不少的故事,你们能跟大家说一说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吗?(2).生:“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画蛇添足”“对牛弹琴”(3).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题:《坐井观天》(课件出示)(4).师:板书课题:坐井观天(5).师:分别解释一下“坐井观天”这几个字的意思,重点理解“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6).生:“坐”是坐在,“井”是井里,“观”就是观看,“天”是天空的意思。
(7).生:坐在井里观看天空(师评价)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不认知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2).老师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老师简笔画井)请同学把青蛙放进井里。
《坐井观天》教材解析
《坐井观天》教材解析《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
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
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
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
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课文有7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为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
第二至七自然段运用了3轮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
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
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于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
第二轮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
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并且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第三轮对话中,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十分无奈,只好叫这只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
文章的插图设计很巧妙,既写实,又写意。
小鸟和青蛙一高一低,似乎在暗示我们它们分歧的原因: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教学目标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读好小乌和青蛙的对话;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
本课9个生字,字音方面,“哪”是多音字,在课文里两种读音都出现过。
教学时建议让学生对比朗读,发现规律:“哪”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从字形、字义看,“渴、喝”比较容易混淆。
教学时可以形象地引导学生建立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及教材分析(含5篇)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及教材分析(含5篇)第一篇:《坐井观天》说课设计及教材分析《坐井观天》一、说教材《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
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
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_《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学会书写“沿”,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教具准备:PPT课件、青蛙、小鸟图片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听声音猜动物。
(狗、马、猫、牛)一、创设情境导入、揭课题。
1、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听,谁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听声音,师出示图片。
下(出示青蛙图片)上(出示小鸟图片)2、看图揭题,理解“观”是什么意思?指生答。
3、初读课文师: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从课文当中找答案吧。
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争论?指生答。
自读要求: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上自然段序号。
4、巩固词语。
开火车读词语,男女分组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井沿”书写“沿”1、理解“井沿”。
师:青蛙从小就生活在这口古老的井里。
(画井)它从来没有见到过外面的世界,小鸟生活在广阔的天空,它们是怎么遇上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以后举起你的小手告诉老师它们是怎样遇上的。
小鸟落在井沿上,所以就和青蛙遇上了。
“井沿”在哪儿呀?谁来给大家指一指?指生上台指井沿。
通过丼的边就是井沿拓展碗沿、河沿,举一反三理解沿。
2、指导书写“沿”。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师总结:“沿”是左右结构,偏旁是三点水,三点水要写成弧形,整个字要写的左窄右宽,右上部分第二笔是横折弯,写时要特别注意,转弯处要圆转自然。
(2)、学生书空沿,师范写。
(3)、调整姿势,(课件出示标准写字姿势图)在课本上描红一个,写两个,注意头正,身直,脚放平。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坐井观天》教材理解
《坐井观天》教材理解一、教材简说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
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二、学习目标1.认识两条绿线里的生字。
会写田字格里的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三、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沿、际、信”是要求会认又会写的三个字。
教学时,可以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通过查字典,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指导书写时,先让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再让同学们“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
“抬、蛙、错、答、还”是要求会写的字。
指导书写时,要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
重点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
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二)朗读感悟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
3.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精选10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精选10篇)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精选10篇)《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篇1【教材分析】《坐井观天》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3、初步理解寓意,通过续写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
【教学重点】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课文的寓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青蛙错在哪里。
【课前准备】课件PPT,小鸟和青蛙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知道了故事发生在一个井边,认识了两只小动物,它们是?青蛙在坐在?小鸟落在?同学们的记性真好。
今天,我们再一次去认识它们,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
2、指名读。
3、听写。
4、检查听写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检查学生上一节的学习情况,让学生重温上一节的学习内容,为开新课做铺垫。
】二、指导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朗读要求:青蛙和小鸟为()而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小鸟认为天()。
2、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三篇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三篇坐井观天的意思是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全班认读词语卡片。
2、开火车个别认读。
3、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天有多大?)三、朗读感悟,细读课文1、师:青蛙和小鸟是怎么争论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吧!请同学们三人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7自然段。
学习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说的话;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2、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⑴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⑵交流读懂了什么。
⑶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可加上适当的动作加以理解。
第二次对话:⑴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⑵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⑶实验:用课本裹成圆柱形看天花板,并交流发现了什么?⑷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⑸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第三次对话:⑴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坐井观天》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坐井观天》说课稿《坐井观天》说课稿(通用17篇)《坐井观天》说课稿篇1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3课《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教案说课稿反思
《坐井观天》教案说课稿反思一、教材分析《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故事通过描述一只青蛙坐在井里,认为自己看到了整个天空,从而揭示了局限性和自满的心态。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开阔视野,不断学习,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坐井观天》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和反思,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自己的局限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坐井观天》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寓意。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故事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观点。
3. 反思法: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反思,提升自我认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局限性,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故事:教师讲述《坐井观天》的故事,学生聆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3. 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对故事寓意和个人感悟的看法。
5. 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开阔视野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6.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开阔视野和树立正确世界观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作文作业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对寓意的把握、以及是否能够主动反思自身的行为和态度。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观察、学生自评、同伴评价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资源1. 《坐井观天》的故事文本。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及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及教材分析《坐井观天》说课设计及教材分析《坐井观天》《坐井观天》说课设计及教材分析一、说教材《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说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如此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别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
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所以,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时期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得坐井观天那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制造性地学习,可采纳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摹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
学生用纸圈成筒体味青蛙之因此认为天惟独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拦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味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制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依照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说,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纳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照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办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坐井观天教材解析
坐井观天教材解析一、课题坐井观天教材解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如“沿”“际”等字的读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井里的青蛙那样目光短浅。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寓意。
掌握生字词的读写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语气,并能分角色朗读好对话。
让学生从故事中深刻理解看待事物要全面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青蛙在井里和小鸟在天空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通过对话表演,深入体会角色的心理和情感。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课文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
从前啊,有一只青蛙,它一直住在一口井里,从来没有出去过。
有一天,一只小鸟飞过来,落在井沿上,它们之间发生了一场很有意思的对话。
大家想不想知道它们都说了些什么呀?”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课题“坐井观天”,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如“沿”“际”“信”等,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讲解生字的结构、笔顺和字义。
老师:“同学们,这个‘沿’字啊,左边是‘氵’,右边是‘几’加‘口’,它表示顺着、靠近的意思,像井沿就是井的边儿。
大家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
”利用生字进行扩词练习,让学生用生字口头组词。
3. 精读课文,理解寓意分角色朗读课文。
老师:“现在啊,我们来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坐井观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坐井观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坐井观天》的作者、背景和主题;2. 理解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并能够分析其中的道理和启迪;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导学内容:1. 作者简介:《坐井观天》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一,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庄子。
庄子是中国古代闻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漂亮的文笔闻名于世。
2. 故事背景:《坐井观天》讲述的是一个青蛙生活在井里,它以为井口就是整个世界,因此对外面的天空一无所知。
直到有一天,一只老乌龟从外面掉进了井里,告诉青蛙外面的辽阔天地,青蛙才明白了自己的局限性。
3. 主题分析:《坐井观天》通过青蛙和老乌龟的对话,表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人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狭窄的世界,无法看到更辽阔的天地。
只有放下成见,突破局限,才能真正认识世界,拓展自己的视野。
4. 启迪思考: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要被自己的局促观念所约束。
要多向外界进修,多与他人交流,才能不息提高自己的见闻和能力。
导学步骤:1. 请阅读《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角色。
2. 分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青蛙和老乌龟之间的对话,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寓意。
3. 思考问题:请同砚们思考以下问题:你是否也像青蛙一样,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你如何才能突破这种局限性,拓展自己的视野?4. 思维拓展:请同砚们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探讨《坐井观天》对我们的启迪和影响。
导学反馈:1. 请同砚们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想写成文章或演讲,分享给全班同砚。
2. 请同砚们就《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展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 老师对同砚们的表现进行评判和指导,鼓励他们不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同砚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和启迪,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希望同砚们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保持谦逊、开放的心态,不息拓展自己的视野,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及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及教材分析《坐井观天》说课设计及教材分析《坐井观天》《坐井观天》说课设计及教材分析一、说教材《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中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
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规范》,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
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019最新部(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材理解【名师版】
《坐井观天》教材理解一、教材简说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
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二、学习目标1.认识两条绿线里的生字。
会写田字格里的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三、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沿、际、信”是要求会认又会写的三个字。
教学时,可以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通过查字典,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指导书写时,先让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再让同学们“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
“抬、蛙、错、答、还”是要求会写的字。
指导书写时,要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
重点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
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二)朗读感悟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
3.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及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及教材分析《坐井观天》《坐井观天》说课设计及教材分析一、说教材《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
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
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井观天》教材理解] 坐井观天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讽刺了眼界狭小又自以为是的人。
这样一个很简单、意思很明了的故事编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多年。
我们的教师一年又一年地教这个故事,一拨又一拨的学生学这个故事,每年都有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受到青蛙的眼界狭小又自以为是;我们不能做眼界狭小自以为是的人的教育。
然而,最近听了《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一个二年级小男孩在讨论青蛙与小鸟关于天很大的对话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青蛙说的有道理。
究竟青蛙说的又没有道理呢?老师对这个问题没置可否,转而又让其他学生接着谈自己的认识。
在谁都没有注意青蛙说的有道理这一意见的情况下,老师引导学生得出了天很大,青蛙见识狭窄,自以为是的结论。
这个小男孩的意见,这个教学片断,引起了我的思考,并由此产生了许多联想。
第一、青蛙说的又没有道理?
我思之再三,答案是肯定的:有。
在青蛙看来,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事实就是这样。
它生长井底这样一个环境,它不能改变那样的一个环境,谁也无法改变它狭小的眼界和狭窄的认识。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人的认识广度和深度与它所接触的事物、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
人们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与认识世界,将客观世界加工改造成主观的、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认识主体看来,没有错误。
世界上任何真理都有局限性,在人们没有认识到其局限性时,会坚持真理。
青蛙也是如此。
作为一个听课的客人,我知道那个小男孩不能像我这样论述青蛙所说话语的合理性,我不知道那个小男孩为什么会这样说,但我推想,他一定有自己充分的理由。
听过十几次这节课,他是我见到的唯一这样说的学生。
既然青蛙的话有其合理性,我们的教师应该怎么对待他呢?在我看来,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强调的目标就是应该抓住这样的时机,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落实。
第二、《坐井观天》还可以讽刺谁?
《坐井观天》讽刺了像青蛙这样眼界狭小,自以为是的人。
应该讲,我们这样的理解是没有错误的。
但,是谁挖了这口井呢?挖井的人造成了青蛙的眼界的狭小。
客观的环境使青蛙不
能跳出去,导致了它自以为是。
因此,挖井的人是不是应该替青蛙承担一些责任呢?
当然,是青蛙自己跳下去的还是它天生就生长在井里还是别人把它扔下取得我们无从查证。
那么,我再举一个四角天空的例子。
小学语文教材中还节选了《故乡》的片断《少年闰土》。
其中,有一段我的感慨: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小学生都能读懂:我和我的朋友像井底之蛙,渴望见到广阔的世界。
这高墙是谁修筑的?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该批。
那么,我们现在的学生呢?我们的学生说出了很有道理的话,因为跟老师理解的不一样,跟参考书上写的不一样,不同样被老师有声或者无声地给限制了么?教师不是仍然在教书本、做书本练习,不许学生看‘闲书’、不许学生去玩耍么?久而久之,这限制就会成为井或者高墙。
可惜,我们的小学、我们的中学甚至我们的大学的教师,时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学生挖井、筑墙。
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教育目标的关键:教师转变观念,先毁井,拆墙。
第三,谁是井底之蛙?
可笑的问题。
眼界狭小,自以为是的人呗!那么,我们的一些老师真的眼界开阔、虚心么?不然。
时下的教育教学当中,我们的一些老师知道的真的不比学生多,甚至比学生少,少许多。
但是,这一些老师仍然在自己并不懂时批评学生见解或问题的可笑、幼稚,还在拼命地将学生的认识往自己准备好的答案上拉。
这,难道不是自以为是么?
谁也不敢说自己万事全懂,我们不懂,也有其合理性。
但,我们不能像青蛙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否定别人的意见,不能自己毫无根据地在自己的周围修筑一道无形的墙而局限住自己。
否则,就是自以为是。
那样的话,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将寸步难行。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