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论文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

合集下载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标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广阔的视野。

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不仅要符合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终身体育意识。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更加重视。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注重培养体育素养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体育素养不仅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更要包括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对体育价值和意义的认知。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身体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修养,使其在体育活动中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素养和态度。

三、注重多样化教学策略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被提倡和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开展团体合作和个性化训练等。

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跨学科的整合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互融合和互相支持,促进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可以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习的综合素质和运用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体育不仅是学生的日常活动,更应该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浅谈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浅谈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浅谈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作者:吴爱珍来源:《教师·下》2012年第12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提出:“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这一点集中反映了对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课程愿望,同时也引领了全体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取向的认识,构建着理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

这对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差的现状提供了解决的方向:要把教学过程视为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相处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平等、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中获得知识,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笔者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一、激发活力,加强自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一起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中提出那样,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三个层次和水平来引导我们的学生:一是学生主动接受,二是学生自主发现,三是学生自我创造。

其中自主发现和自我创造层次的学习具有动态生成的特征,有助于学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深刻感受领悟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达到改善学生的运动质量、提升学生体育运动价值和促成健康的目标。

而在我们体育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自主体育运动不主动,大有“坐享其成、安逸勿劳”的想法。

对此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在运动中去发现运动的快乐,从而能深刻地理解运动的价值,也就能掌握身体健康与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性质和规律。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运动,会对已积累的运动经验和认识进行直接的尝试。

新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论文

新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论文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正式在实践层面上拉开序幕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这一轮空前的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全面提高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真正适应新世纪基础教学改革和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

一、教师应转变成才观和发展观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体育教师要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大量特殊案例要善于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反思特殊案例从而掌握教育好不同学生的策略。

通过对特殊案例的反思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

二、树立新型师生关系观学生的技术技能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地丧失。

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因此在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教师要由以往的居高临下转向师生平等从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从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

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仅能言传也要身教同学生一起运动一起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因为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

我们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

现在的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它是动态的、发展的。

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观念的更新

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观念的更新

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观念的更新摘要: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新时期的新举措,新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评价体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迅速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走进新课程、融入新课程,以此顺利实施新课程标准。

本文就在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观念应如何更新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旨在与同行共同探讨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以保证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观念更新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新时期的新举措,新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评价体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迅速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走进新课程、融入新课程,以此顺利实施新课程标准。

本文就在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观念应如何更新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旨在与同行共同探讨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以保证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1、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精神,调整教学理念①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师生中起表率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

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促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给学生多一些发展的空间,也给自己多一些发展的空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

浅谈初中体育课中的教与学

浅谈初中体育课中的教与学

浅谈初中体育课的教与学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实施新课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自己去探索与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性别、教材、学校实际情况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相长。

一、学的方法1.五步教学法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即“情景——问题——假设——解决——验证”五个步骤。

在课堂中教师要合理的设计自己的教学设计,将“五步教学法”的东西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中去。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来提出问题,通过进行假设、推断,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共同分析来验证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得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也比较轻松。

2.主动学习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就是教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器材、场地等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项目和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例如,老师带来了篮球、羽毛球、体操垫等各种体育器材,学生可自己来完成教师提出的练习任务。

学生主动到教师面前表现,教师不要为学生做得不好而制止和取笑学生,要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加愉悦,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树立自尊和自信。

再例如,上体育游戏时,课后给大家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创编体育游戏,下节课时将自己的游戏带到课堂中来,各组展现才能。

3.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小组,一起讨论、练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评价,共同提高,达到锻炼的目的。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最为常见的学习方法。

教师通过集体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本学期的广播操的教学中,教师教完一段后,让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进行互作互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如此一来,既提高了相互的做操水平有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还学会了评价与自我评价,且建立了同学之间的良好的友谊关系,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凝聚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感觉到学习的轻松、愉悦和优越感。

浅析新时代体育教师的教学观

浅析新时代体育教师的教学观

管理篇•班级管理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这个时代大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观是否转变特别关键,其关键性具体体现如下:体育教师的价值观、体育教师的学生观和体育教师的评价观。

一、要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价值意识中学体育教师的价值意识是指中学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本质意义或教育初衷的认识或者判断,对其他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现象有直接的或者是间接的影响。

当下做到理解中学体育教学的价值观应认识到以下几点:1.体育学科教学要“以德为先”提高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综合素养的体现。

在该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排在了所有目标的第一位。

所以我们经常说的“要做学问,先学会做人”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我们中学教育塑造的是具有“以德为先”的人,必须符合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体育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我们体育大国的有利位置,在课堂上或者在体育活动中将体育健儿们为国争光的荣誉讲给学生听,凭此加强学生对“以德为先”的认识;在体育活动中,当有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引导他们勇敢地正视困难,不能躲避,更不能漠视,而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树立远大理想,克服面前的困难,勇敢地走在人生的大路上。

2.体育学科的强身健体作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形成“强身健体”的思想意识,坚持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强身健体”作用,把中学体育教科书的名字改为《体育与健康》正是对原先中学体育不重视学生强身健体的特点而做出的改变。

中学体育教师只有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强身健体的体育教育观,才能使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健身功能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下去。

3.中学体育课程的心理素质培养作用和社会素养育人作用中学体育教学,特别是初中体育教学,怎样让学生处理学习中和生活中碰到的种种挫折,怎样合适地处理自己和他人、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怎样处理自己的思想努力实现既定的目标等方面,表面是学生的应对能力的培养,其实都是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的体现。

中学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中学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中学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近年来,中学体育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学体育教育的核心要素,探讨其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首先,中学体育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师素养和学生参与度。

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育技能,既要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和体验的全面发展。

教师素养是中学体育教育的关键,要求教师具备坚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而学生参与度则需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鼓励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教育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其次,中学体育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其次,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同时,体育运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最后,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运动可以释放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抗压能力。

然而,当前中学体育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中学体育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体育教师素质存在差异,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影响了教学质量。

此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缺乏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和参与。

为了改进中学体育教育,我们建议加强教育部门对中学体育课程的指导和评估,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

此外,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度,改善课堂教学方法,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

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积极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和比赛机会。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中学体育教育的核心要素的研究,。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在许多方面进行转变。

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前提。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初中体育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就体育教学的目标而言,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

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①身体的发展。

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②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③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④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二、就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而言,初中学生正处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学生身体迅速成长,骨胳肌肉发育很快,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都有较大发展,神经兴奋过程占优势,反应快易激动,但心脏发育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运动持续能力差,易疲劳。

尤其是性机能的迅速发展,体态上出现了新的变化,男女生差别更为明显。

男生声音变粗,喉结突出、出现胡须、体型纵向发展;女生月经出现,声音变高,乳腺发育,皮下脂肪增多,身体开始横向发展。

生理方面的这些突变,引起心理、行为也发生相应变化:第一,由于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活泼好动,喜爱体育运动及竞赛以表现自己。

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理念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理念1.“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

首先,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大胆探索和创新,寻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健康的、喜欢的、能激发他们积极性的方式、方法来教学,从而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观念。

其次,注重学生智力开发。

充分利用图解、视频等直观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教、学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发挥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

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大力开发和挖掘体育教育的功能,使体育教育在培养人的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最后,从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以往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的倾向。

学生不仅要保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且应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只有三者统一才算是真正的健康,三者缺一不可。

当然,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竞技运动的项目,学生应该有选择地学习体验,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根据学生的实际,去创新和发展。

2.可接受的教学内容。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系统地制定每学期理论课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

体育教师在平时的实践课中要结合运动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把理论的内容在教案中反映出来。

这样较为系统的理论学习,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3.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师生关系、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本 身提 出的要求。必 须使学生 获得完 整的知识 而不是 支离破碎残 缺不 全 的片面知识 。⑧教 学 内容应 选择得 少而精 , 教师的知 识面要 宽而深 , 讲 出来 的要 精。 因为上课 的时间有 限 , 要在有 限的 时间内使学 生学到更 丰 富的知识 , 就要考 虑应该给 他们传 递什 么 , 要教其 不知 , 解其所 疑 , 因
I 成 1-【 野】 教师 长 . 视 .
浅谈《 体育课程标 准》 与体 育教 师观念 的转变
●罗 玉 平
《 中共 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 教育 改革全 面推 进素 质教 育 的决定 》
指 出 :健 康体 魄是青 少年 为祖 国 和人 民服 务 的基本前 提 , 中华 民族 “ 是 旺盛 生命 力的体现 。学 校教 育要树 立健康 第一 的指导 思想 , 实加强 切
好课 , 该是课 堂气 氛活 跃 、 应 内容生 动 、 析精 辟透 彻 , 师拨 分 教
动 了学 生的心 弦抓住 了学生的注 意力 ,使他们 听得津 津有味 ,
兴趣 盎然。他们 在倾 听、 观看 、 录 、 象 、 索的过程 中 , 官 记 想 思 感
照顾 到理论 与实际 的结合 。 教学 内容 应具有相 对的 完整性 。 是科学 ⑤ 这
一二 、Biblioteka 师 的成才观 和发展观 。 必须终身 学 习
当今 社会 已经进入一 个需要 终身学 习的时代 . 任何 一个人 次 性从学校 拿到毕 业证书 , 远远不 能适应 以后 工作 和生 活 还 的需要。必 须终身学 习 . 为获 取某种 任职资格 而学 习转 变为 从 终 身学 习。 体育教 师要十分 重视教 学方法 的研 究 。 在掌握教 育 学 、 理学基 本知识 的基础上 , 心 要掌握大 量特殊 案例 。 要善于 用 教 育学 、 心理 学 的知识 来反 思特殊 案例 , 而掌 握教育 好不 同 从 学 生的策 略。 生学不好 , 学 往往是教 师教学方 法不得 当。 通过 对 特 殊案 例 的反思 , 改进 教学 方法 , 断学 习、 究和探 讨 , 不 研 是体 育教 师提 高 自身 素质的一个 极为重 要的途径 。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素质论文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素质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师素质前言:体育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呼唤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出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而这些理念和要求必须依靠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与实施,所以说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是新的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关键。

那么,体育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呢?一、体育教师素质的现状分析体育教师既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优秀品质的任务,又担负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其教育的特殊性和艰巨性不言而喻。

广大体育教师大多能够做到忠于职守,乐业不倦的工作在教学岗位上,总体素质是比较好的,但是必须看到,由于应试教育的长年影响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体育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宜之处。

所以,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品质才能完成自己的职责。

1、专业知识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具备了专业知识,体育教师才能有”的”放”矢”,知道该教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该怎样”精讲”,该怎样指导学生”多练”,以及该如何”教”和该培养学生什么等等。

2、专业知识的转化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即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

体育教师所起的教育作用的大小,常常取决于教学能力的强弱。

体育教学能力又往往表现为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和教育学生。

首先,体育教师应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分配的注意力、敏捷的思考力、丰富的想象力等。

其次,应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不墨守成规,能创造性地吸取别人的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的观点、经验,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讲解、示范和练习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体育教学理念的出现,为初中学生的体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发展。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这种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应该努力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体育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积极参与,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出持之以恒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通过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克服挫折、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注重个体差异和学生发展。

新课标体育教学理念强调个体差异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别需求,引导他们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进行选择和提升,让每个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都能取得进步和成长。

注重终身学习的理念。

新课标体育教学理念倡导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求学生养成久久为功、终身受益的意识。

体育教学应该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鼓励他们在毕业后继续参与体育运动,以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全面发展。

倡导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标体育教学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

教师要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区域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标体育教学理念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全面发展自己的潜力。

学校和社会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条件,为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施提供保障。

中学体育教师观念转变与体育课堂创新论文

中学体育教师观念转变与体育课堂创新论文

中学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与体育课堂创新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如何面临体育指导思想的改变,并尽快的适应,接受这种改变。

那么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迅速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

这就要求,我们中学体育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只有这样体育课堂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创新,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理念,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

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所以,我们现代中学体育教学就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也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也是体育课堂发展的动力。

体育课堂要有创新,那么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迫在眉睫,现就自己的几点粗略见解阐述如下:一、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课堂创新在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师只要上好体育课,搞好群体活动,抓好课余训练和竞赛,就可以把工作完成好,相当一部分教师都具有这种固有观念。

然而,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教书匠”式的教师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所以,我们中学体育教师应该从一心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

我们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了解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已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己任。

善于把教学理论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的思考、探索、创造,在造就一代新人的创造活动中,体现它的职业价值。

中学体育教师应该是一位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它能给学生以力量和启迪,与学生的精神脉搏一起跳动,能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能得到开发,所培养的应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有句话说得好:“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体育教师都成为教育家,但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都应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

”二、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体育课堂创新中国是有着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已成为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课标理念出发,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实施策略。

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体力素质,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和运动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竞技素养,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投入度。

二、注重体育课程的内涵与特色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运动技能和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引入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方式,丰富体育课程的内涵和特色,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力。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四、注重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不再以考试成绩和技术水平为唯一目标,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发展体育兴趣和爱好,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特点,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课程内容,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潜能。

五、注重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新课标理念下,体育不再是孤立的学科,更要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

初中体育教学应当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科学、课程和教学的整合,发挥体育在学科交叉教学中的作用,丰富学科内涵和拓展学科边界。

教师可以结合文化教育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各种体育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

新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新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感体 验 , 进全 面 发展 的社 会 主义新 人 的 成长 。从 促 课程设 计 到评价 的 各个 环节 , 始终 把 学 生 主动全 面

巨大的冲击。如何面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的改变 , 并尽快地适应、 接受这种改变 , 保持体育课堂教学的 最优化 , 保证体育教学的高质量 , 成为广大体育教育 工作 者迫 切需要 解 决 的首要 问题 。我 认 为 , 决 这 解 问题 的首要方法是迅速帮助广大体育教师转变传


统的教育思想观念, 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 的教育 观念 , 鼓励 他们积 极参 与《 准 》 程 改 革 的教 学 研 标 课 究与实 验 , 研究 ” “ 向“ 要 教学质 量 ” 。 二、 新体 育课 程标 准要 求体 育教师 转变 观念
《 标准》 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 内 突 容的选择性, 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使课程有利于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 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 形
成勇 敢顽 强和 坚忍 不拔 的意 志 品质 , 进 学 生在 身 促
从为获取某种任职资格而学 习转变为终身学 习, 体 育教 师 也 同 样 如 此 。身 为 教 师 , 须 成 为 学 习 者 。 必
依据。 2体学 习观 . 当今 社 会 已经 进 入 一个 终 身 学 习 的时 代 , 任何

个人一 次性 地从 学 校 拿 到毕 业 证 书 , 已经 远 远 不
能适 应 以后 工 作 和 生 活 的需 要 。他 必 须终 身学 习 ,
8 7
校都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兴趣 。如果学 是 过去传统 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的主体作用十分 生对学校 可能 提供 的体 育 学 习 内容 都 不感 兴 趣 , 因 突出, 造成了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得不到开发 , 进而 否可 以不 学不 练 了 呢? 当然不 行 , 为体 育 学 习和 使 学生 失去 了判 断和选择 的 自由。课程基 本理念 指 锻炼不 仅是 个 人 的需 求 , 是 国 家 和社 会 的要 求 。 也 出: 以学生 发展为 中心 , 视学 生的 主体 地位 。体 育 学生 的体 育兴趣 当然不 是 天 生 的 , 重 而是 在 后 天 的体 育实践 中形成 和发展 的 。体 育教 师一方 面要 改进体 课程关 注 的核心 是满足 学生 的需 要 和重 视学 生的情

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效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效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人提出淡化运动技能 , 但我们基层教师认为运动技能是提 高学生 身体素 质 的手 段 , 身体 技能 的提高也 为身体 安全提供 保 证, 并且 应突 出身体 练习的课程性 质 , 尽量 多地给学生运 动技能 和练习时间。 5 . 3 身体健康领域
身体健康是 大的概念 , 也不是在体 育课就能达 到 目标 , 教育 教 学也有着不 可替代 的作用 。我们可 以给学生讲解营养对 身体 作用, 怎么样形成正确 的身体姿势 , 怎样发展体能 , 并且用理论知
识 在体 育教 学实践中指导 学生 学习。 5 . 4 心理健康领域 心理健康在体 育教学 中 , 体现 了功 能性作用 , 健康水平并 不 是完全靠体 育课来实 现的。通过体育活动可 以调控情绪 , 形 成克 服 困难 的坚 强意志。真正解决学生心理健康 问题 , 需要 社会 家长 多方 面全 面配合 。体育教 师在设计体育课 时, 应该 考虑到为学生 创造 良好 的心理健康环境 。 5 . 5 社会适应领域 社会适应领域在体育教学 中 , 表现在合作精神和体 育道德两 个方 面。我们要在体育 比赛 和团体项 目加 以引导 , 培养学生适应 这个 时代 的体育精神 和社会责任感 。 6 六个水平 目标学 习与实践
堕 墼 !
No . 1 l T I 舳 E D U C A T 1 0 N No v e mb e r
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有效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王 建华
摘要: 本 文通过一线体 育教 学实践和 多次参加《 体育与健康课 程标准》 ( 以下 简称《 标准》 ) 培训 , 对《 标 准》 有 了更深理 解 , 运 用数 字 总结 串 联《 标准》 内容 , 以期和 同仁 们共同学 习 研 究运用《 标 准》 , 推动体 育新课标 实施 , 有效提 高体育教 学水平。

初中体育教师论文范文3篇

初中体育教师论文范文3篇

初中体育教师论文范文3篇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个是培养学生体育思想。

下面店铺整理了初中体育教师论文,供你参考。

初中体育教师论文范文一探究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教师在关注学生的体能状态的同时必须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树立长期锻炼的意识。

实行兴趣教学,教师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以及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使他们自主地学练,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充分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是我们教学一线的中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都应重视的问题,但在天长日久的教育教学中,也容易忽视教育教学在一些问题,本文摘其笔者在教学实践的所得,与一线教师共话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培养;教学创新根据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育课也应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性,让学生在欢乐中精神得到陶冶,身体得到锻炼,技能得到发展。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今天,我们为适应当前以创新教育、愉快教学为突破日的教学改革,选择以中专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结合中专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我领你跟”的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着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陶冶情操,增强自信,从而表现出中学生不同的气质美。

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一、体育教学的多样化1.优化练习设计突出多样化和趣味性,学生掌握各种技能的最基本途径就是反复练习,因此在初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练习设计的不断优化成为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

积极的参与和老师的讨论,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相长。

2.充实内容是基础,我们从课标理念上可以知道,只有让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贴近,才能使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才容易理解和接受。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观念转变论文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观念转变论文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行,给新一轮的基础教改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体育教学新大纲、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出台,大大拓宽了原有的体育教学领域,体育教师其必须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标对体育教学提出了高层次的新要求,体育教师需在深刻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理念下,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改造、加工、整合,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

一、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标以注重学生自我的个体差异,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施行人性化的教学模式,灌输健康快乐的教育理念,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学机械呆板,教学过于形势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导致体育教师轻视体育教学。

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体育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自我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意识,优化自我知识结构体系,提升业务知识素养,而不是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需要更多地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衔接与融合,要加强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注重体育教学实践以人为本,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紧密结合起来。

二、拓宽体育教学的渠道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转变陈旧落后的指导思想,创造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变传统的技能传授为技能培养,使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体育课程紧密结合,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新课标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自我的兴趣爱好进行引导性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及时对其给予引导性教学,以达到拓展体育教学的目的之所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探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探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探析作者:袁益民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1期为构建21世纪学校体育新格局,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教育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原体育教学大纲进行重大改革,印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要求自2001年开始,在全国统一使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率先开展,从课程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评价办法等,都有很大的变革。

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是一个值得学习与探讨的课题。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最基本的理念。

新课程强调指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包括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

传统体育教学只强调增强体质,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显然这已不符合现代健康观。

现行新课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集中反映了新的课程理念。

为此,一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坚持经常锻炼,培养健康意识,最终形成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体育教学中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教学中通过克服困难和经受与战胜适度的挫折,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要把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要具体到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运动负荷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考核办法的制订等方面,都要考虑到个体的具体情况,使学生能接受,能乐意学习。

体育教师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测什么教什么,爱什么就教什么。

新大纲中健身体育、愉快体育、民族体育以及与体育密切相关的营养、保健、生理、心理健康的知识,都应向学生传授,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初中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初中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

它制订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和评价范围。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标准》与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有着七大主要不同之处: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学习领域、学段、内容标准、教学时数规定、评价方法等。

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对当前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如何面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并尽快地适应、接受这种改变,保持体育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保证体育教学的高质量,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方法是迅速帮助广大体育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争取大面积地改善他们对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困惑与焦虑,端正他们对《标准》的正确认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标准》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与实验,向“研究”要“教学质量”。

怎样有效地帮助广大体育教师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他们对《标准》的研究信心,使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实验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教师的职业观,要从职业型“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

在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师职业仅仅是各个行业当中的一份职业,体育教师只要上好体育课、搞好群体活动、抓好课余训练与竞赛,就可以把这份工作完成好,这是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固有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北海中学朱永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

它制订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和评价范围。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标准》与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有着七大主要不同之处: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学习领域、学段、内容标准、教学时数规定、评价方法等。

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对当前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如何面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并尽快地适应、接受这种改变,保持体育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保证体育教学的高质量,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方法是迅速帮助广大体育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争取大面积地改善他们对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困惑与焦虑,端正他们对《标准》的正确认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标准》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与实验,向“研究”要“教学质量”。

怎样有效地帮助广大体育教师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他们对《标准》的研究信心,使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实验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教师的职业观,要从职业型“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

在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师职业仅仅是各个行业当中的一份职业,体育教师只要上好体育课、搞好群体活动、抓好课余训练与竞赛,就可以把这份工作完成好,这是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固有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示各国教育界:“使教师们从一心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他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

”承担教育家的使命与做一个“教书匠”有本质上的不同。

作为教育家,他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了解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他必须深刻理解和认真实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未来意识和未来眼光,以造就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为己任;他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地思考、探索、创造,在造就一代新人的创造性活动中,体现他的职业价值;他应该是一位塑造学生灵魂的艺术家,能从学生的眼神里看出困惑和希望,给学生以力量和启迪,与学生的精神脉搏一起跳动,他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能得到开发,他所培养的不是只会读书应试的“书呆子”,而是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体育教师都成为“教育家”,但每一个体育教师都应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

(2)教师的成才观和发展观,要从当一辈子教师转变成当一个好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任何一个人一次性从学校拿到毕业证书,还远远不能适应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他必须终身学习,从为获取某种任职资格而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

教师也同样如此。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

“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

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时代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德才等各方面的素质。

从“德”来说,教师应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较高的师德修养。

特别要加强人文科学的学习,增强人文底蕴,培养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中既有做人的道理,又有做学问的道理。

要培养“大气”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大气”的人格素养。

无论是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都应该在这方面下一番大功夫,而不能急功近利。

从“才”来说,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文科教师要学习理科知识,理科教师也要学习文科知识。

特别是要努力学习外语和电脑。

中小学的非语言课如果用英语或其他外语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还必须学会从网上获取资料,学会自制课件。

这样才能使教师不只有一桶水,而是有常流常新的活水。

此外,教师如能写一手好宇,做一手好文章,琴棋书画都懂一点,才更能使学生“服”。

体育教师要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大量特殊案例,要善于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反思特殊案例,从而掌握教育好不同学生的策略。

学生学不好,往往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

通过对特殊案例的反思,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

为此,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体育教育科研。

每个体育教师都应该是研究者。

教师职业愈来愈与科研人员趋向一致。

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从凭借经验转变为凭借科学。

参加科研会促使体育教师不断学习体育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把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从而把握体育教育教学的规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3)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现代社会的本质首先是民主化。

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民主化。

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教育制度。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

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

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

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有学生的尊严。

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

—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主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

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例如: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体育老师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有些体育老师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于是,学生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酿成种种悲剧。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

体育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体育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

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体育教师眼中的一些差生往往只是某方面智力因素较差,而在其他智能方面,在意志品质、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则可能是好学生。

体育教师要变看不到学生的优点、讨厌学生为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长处和每一点进步。

要相信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有一位校长说得好:“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在信息时代,体育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能逊于他的学生。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互相学习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也要真诚地向学生学习,包括学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知识能力,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4)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以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

课程基本理念三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曾经有一位专家把传统教育概括为“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本,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只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扮演的往往就是这一类角色。

由于过度强调和看重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低估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或者只习惯于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方式,昧于启发式教育操作,因而导致体育教育上普遍的非人格化专制和文化霸权态度。

在专制态度和控管方式构成的体育教育环境下,学生失去判断和选择的自由,没有自觉自由的权利,没有自觉责任行为的机会。

独立思考的剥夺必然导致主体性的丧失,自觉活动的抑制必然导致能动性的消蚀,自由选择的取消必然导致责任感的淡漠。

根据《标准》的要求,这种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即“生本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从体育教育角度来说,最起码是必须摒弃专制、强制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使体育教育过程成为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和自我教育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会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

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说,要树立以建构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即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教育机制。

提供学生自我发展和表现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自觉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独立思考、富于批判、敢于负责、勇于创造的主体精神,以及自尊自立、自信自律、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主体人格。

(5)教师的教学观,要从“为教而教”转变成“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但不能为教书而教书。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首先要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习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这种习惯包括按时作息、善于利用时间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喜爱钻研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以及良好的饮食、起居、健身、生活习惯,等等。

良好的习惯是使人成功的无穷力量。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在当今这个“变化的旋风愈转愈快”的时代,“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重要得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方法习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习得。

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识的获取将是无限的。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

传统教育着眼于知识;现代教育则应着眼于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